【题解】
本篇论述郊祭的重要性以及其不可废除的道理。董仲舒认为天子即天的儿子,郊祭实际上是儿子侍奉父母亲的礼节,它具有分别尊卑贵贱的意义。因此郊祭是极为重要的礼仪活动,不能因为别的原因而加以废除,即使是父母之丧也不可以。他还驳斥了当时有一些人要求废除郊祭的看法,认为这就好像子孙没有吃的就不用奉养父母一样,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本文还以周文王为例论证了不能因为百姓暂时穷困而废弃郊祭的道理。
《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1),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2)。父母之丧,至哀痛悲苦也,尚不敢废郊也,孰足以废郊者?故其在礼亦曰:“丧者不祭,唯祭天为越丧而行事。”夫古之畏敬天而重天郊如此甚也。今群臣学士不探察(3),曰:“万民多贫,或颇饥寒,足郊乎?”是何言之误!天子父母事天,而子孙畜万民(4)。民未遍饱,无用祭天者,是犹子孙未得食,无用食父母也(5)。言莫逆于是,是其去礼远也。先贵而后贱(6),孰贵于天子?天子号天之子也(7),奈何受为天子之号而无天子之礼?天子不可不祭天也,无异人之不可以不食父。为人子而不事父者,天下莫能以为可。今为天之子而不事天,何以异是?是故天子每至岁首,必先郊祭以享天(8),乃敢为地(9),行子礼也;每将兴师,必先郊祭以告天,乃敢征伐,行子道也。文王受天命而王天下(10),先郊乃敢行事,而兴师伐崇。其《诗》曰(11):“芃芃棫朴(12),薪之槱之(13)。济济辟王,左右趋之(14)。济济辟王,左右奉璋(15)。奉璋峨峨(16),髦士攸宜(17)。”此郊辞也。其下曰(18):“淠彼泾舟(19),烝徒檝之(20)。周王于迈(21),六师及之(22)。”此伐辞也。其下曰(23):“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以此辞者,见文王受命则郊,郊乃伐崇,伐崇之时,民何处央乎(24)?
【注释】
(1) 大丧:指国君或者国君的父母死亡。
(2) 地:苏舆注:“董言‘郊’不兼‘地’,‘地’字当衍。”刘师培云:“‘天’下无地字是也。此言祭天,不当天地并举。”苏、刘之说可从。
(3) 探察:深入研究考察。
(4) 畜(xù):畜养。
(5) 食(sì):供养,给……吃。
(6) 先贵而后贱:卢文弨校引钱塘云:“‘先贵后贱’上,当有‘礼者’二字,文脱耳。”钱说可从。
(7) 号:被称为。
(8) 享:用食物供奉天地鬼神。
(9) 为地:祭祀地神。
(10) 王(wàng):称王,统治天下。
(11) 其《诗》曰:下引文见《诗经·大雅·棫朴(yù pò)》。
(12) 芃芃(péng)棫朴:茂盛的棫树和朴树。芃芃,草木茂盛的样子。棫,树名,一种丛生小木,叶茎生细刺。朴,朴树,一种落叶乔木,树皮可供药用。
(13) 薪之槱(you)之:把棫木和朴木砍下来作为柴火而聚积起来焚烧,以此来祭天。薪,柴。槱,聚积。
(14) “济济辟王”二句:恭敬的诸侯王,在天子的左右来回奔走助祭。济济,恭敬的样子。辟王,指诸侯王。辟,君主。左右,诸侯王身边助祭的人。趋,快步行走。
(15) 奉璋(zhāng):捧着玉璋。奉,两手捧着。璋,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
(16) 峨峨:指仪容端庄盛美。
(17) 髦(máo)士攸(you)宜:俊秀之士所适宜做的。髦士,俊秀之士。髦,英俊。攸,相当于“所”。宜,适宜。
(18) 其下曰:下引文亦见《诗经·大雅·棫朴》。
(19) 淠(pì)彼泾(jing)舟:船只在泾水上行驶。淠,船行驶的样子。泾,泾水,发源于甘肃,流入陕西与渭水相合。
(20) 烝(zhēng)徒檝(jí)之:众多的船夫滑动船桨。烝,众多。檝,同“楫”,船桨。
(21) 迈:行,去。这里指周文王出征。
(22) 六师及之:六师军队跟随着他。师,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及,跟随。
(23) 其下曰:下引文见《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24) 处央:处于灾祸之中。央,通“殃”,灾祸。卢文弨校曰:“处央,疑当作‘遽(jù)平’。”遽平,骤然安定。卢校可备一说。
【译文】
《春秋》的大义是,国家如果遇到了重大的丧事,就要停止宗庙的祭祀,但不停止郊祭,不敢因为父母的死亡而废止事奉上天的礼节。父母的死亡,本来是极其悲哀痛苦的事情,尚且不敢废止郊祭,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足以废止郊祭呢?所以古书上也说:“如果父母死亡就不举行祭祀,那么只有祭天可以不受父母丧事的影响而照常举行。”古人敬畏上天而重视祭天的郊礼达到了如此高的程度。现在的大臣学者们不经过深入研究考察,就说:“百姓当中的大多数是贫穷的,有的人非常的饥饿寒冷,在这种情况下还值得去举行郊祭吗?”这种话是多么地错误啊!天子像侍奉父母一样地事奉上天,而又像畜养子孙那样地养育百姓。如果百姓没有普遍地吃饱饭,那么就不用祭祀上天了,这就好像如果子孙没有饭吃就不用奉养自己的父母一样。再也没有什么话比这种话更违逆常理的了,这种话是极其不合乎“礼”的。“礼”的要求是将尊贵的放在前面而将卑贱的放在后面,还有谁比天子更尊贵呢?天子被称为上天的儿子,为什么会接受了天子的称号却不履行天子的礼节呢?因此天子不可以不祭祀上天,这与百姓不可以不奉养自己父亲的道理没有什么不同。做人的儿子却不事奉自己的父亲,天下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可行的。现在如果做天的儿子却不事奉上天,这与做人的儿子却不事奉自己的父亲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天子每到一年开始的时候,一定要首先举行郊祭来奉养上天,然后才敢祭祀地神,这就是在履行做儿子的礼节;每当要出兵的时候,一定要先举行郊祭来告知上天,然后才敢征讨伐戮,这是在履行做儿子的道理。周文王接受天命而统治天下,首先要举行郊祭才敢有所行动,而后出兵征伐崇国。《诗经》上说:“茂盛的棫树和朴树,把它们砍下来作为柴火而聚积起来焚烧,以此来祭祀天神。恭敬的诸侯王,在天子的左右来回奔走助祭。恭敬的诸侯王,在天子的左右捧着玉璋。捧着玉璋的人仪容端庄盛美,这是俊秀之士所适宜做的。”这是天子郊祭时的诗辞。这首诗的下面接着说:“船只在泾水上行驶,众多的船夫滑动着船桨。周文王出兵征伐,六师军队跟随着他。”这是天子征伐时的诗辞。下面又说:“周文王接受了天命,有此平定四方的功绩,既征伐了崇国,又在丰邑建立了都城。”从这几段诗辞来看,可以知道周文王在接受天命之后就举行了郊祭,郊祭以后才征伐崇国,在征伐崇国的时候,他的百姓怎么会处于灾祸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