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耶律文正公年谱(附余录)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庚戌 (金章宗明昌元年 )六月二十日,公生。

公讳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王生燕京留守政事令娄国,留守生将军国隐,将军生太师合鲁,合鲁生太师胡笃,胡笃生定远将军内剌,定远生荣禄大夫、兴平军节度使德元,始归金朝。其弟聿鲁(案《元遗山集》二十七《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作族弟 )生履,兴平鞠以为子,遂为之后,以文章行义受知于世宗,擢翰林待制,再迁礼部侍郎。章宗即位,有定策功,进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终于尚书右丞,谥曰文献,即公之考也(《元文类》五十七宋子贞撰公《神道碑》 )。始娶萧氏,辽贵族,再娶郭氏,岞山世胄之孙,三娶杨氏,名士昙之女。子三人,长曰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辨才,次曰龙虎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善才(《文献神道碑》 ),三即公也。公以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生。文献公通术数,尤邃《太玄》,私谓所亲曰:“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因取《左氏》之“楚虽有材,晋实用之”以名字(《神道碑》 )。

辛亥 (二年 ),二岁 。

夏六月丙午,文献公薨。戊申,权殡于都城南柳村。诏百官会丧。中使宣慰其家,赐钱一百万。秋八月辛巳,车驾临奠,宰相百官陪。赐谥曰文献,赐钱二百万,帛四百匹,重币四十端。九月庚午,葬于义州弘政县东南乡先茔之侧。诏同知临海军节度使营护丧事(《文献神道碑》。案文献之薨,元遗山撰《神道碑》系于明昌元年,宋周臣撰公《神道碑》云公三岁而孤,则当在明昌三年,今从《金史·章宗纪》及本传。《元史》本传及《神道碑》均不著公乡里。公子铸《双溪醉隐集·寓历亭诗》注云:“予家辽上后家医无闾。”今观文献先茔在义州医无闾山,则公本义州弘政人矣 )。

壬子 (三年 ),三岁 。

公生三岁,母夫人杨氏诲育备至(《神道碑》 )。

癸丑 (四年 ),四岁。

甲寅 (五年 ),五岁。

乙卯 (六年 ),六岁。

丙辰 (承安元年 ),七岁。

丁巳 (二年 ),八岁。

戊午 (三年 ),九岁。

己未 (四年 ),十岁。

庚申 (五年 ),十一岁。

辛酉 (泰和元年 ),十二岁。

壬戌 (二年 ),十三岁。

学诗书(《文集》十二《为子铸作诗三十韵》:“十三学诗书 。”)。

癸亥 (三年 ),十四岁。

甲子 (四年),十五岁。

乙丑 (五年 ),十六岁。

丙寅 (金章宗泰和六年,蒙古太祖元年 ),十七岁。

公年十七,书无所不读,为文有作者气。金制,宰相子得赐补省掾,公不就(《神道碑》 )。欲试进士科,章宗诏如旧制,问以疑狱数事。时同试者十七人,公所对独优,遂辟为掾(《元史》本传 )。《文集》(十二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云:“二十应制策。”盖举成数也。是岁,蒙古太祖称皇帝(《元史·太祖纪》 )。

丁卯 (七年,二年 ),十八岁。

戊辰 (八年,三年 ),十九岁。

泰和末,母夫人教授禁中(《文献神道碑》)。

己巳 (卫绍王大安元年,四年 ),二十岁。

庚午 (二年,五年 ),二十一岁。

辛未 (三年,六年 ),二十二岁。

是岁,春二月,蒙古太祖将兵伐金,败金师于野狐岭。八月,又败之于会河川。九月,拔德兴府。哲伯入居庸关,抵中都(《太祖纪》 )。

壬申 (崇庆元年,七年 ),二十三岁。

癸酉 (至宁元年,宣宗贞祐元年,八年 ),二十四岁。

公倅开州[案本传与《神道碑》均不纪年,《文集》九《和平阳张彦升见寄诗》云:“天兵出云中,一战平城破。居庸守将亡,京畿驿骑逻。有客赴澶渊(予尝倅开州),无人送临贺。奸臣兴弑逆,时君远迁播。”皆此年及次年事,则公倅开州,当在是年] 。是岁秋七月,蒙古兵克宣德府,遂拔德兴,哲伯取居庸关。八月,金胡沙虎弑其主允济(《太祖纪》 )。

甲戌 (贞祐二年,九年 ),二十五岁。

宣宗南渡。公兄辨才、善才皆扈驾(《遗山集》二十六《龙虎卫上将军耶律公墓志铭》及二十七《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耶律公墓志铭》 )。公留中都,丞相完颜承晖留守燕京,行尚书省事,表公为左右司员外郎(《神道碑》 )。是岁,始参万松老人(《文集》八《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云:“予既谒万松,杜绝人迹,屏斥家务,虽祁寒大暑,无日不参,焚膏继晷,废寝忘餐者几三年。误被法恩,谬膺子印,以湛然居士从目源之。”案公得法在二十七岁,则始参当在是年 )。是岁夏五月,金主迁汴。

六月,蒙古兵围中都(《太祖纪》 )。

乙亥 (三年,十年 ),二十六岁。

公围闭京城,绝粒六十日,守职如恒(行秀《湛然集序》 )。是岁夏五月,中都陷(《太祖纪》 )。

丙子 (四年,十一年 ),二十七岁。

受显诀于万松老人(行秀《湛然集序》。 《文集》十二《为子铸作诗三十韵》:“禅理穷毕竟,方年二十七 。”)。

文:《贫乐庵记》(丙子日南至。 《文集》八 )。

丁丑 (兴定元年。十二年 ),二十八岁。

戊寅 (二年,十三年 ),二十九岁。

春三月,蒙古太祖征诣行在(《西游录》 )。入见,太祖谓公曰:“辽与金为世仇,吾与汝已报之矣。”公曰:“臣父祖以来皆尝北面事之,既为臣子,岂敢复怀二心,仇君父耶?”上雅重其言,处之左右(《神道碑》 ),呼曰“吾图撒合里”而不名。吾图撒合里,盖蒙古语长髯人也(《本传》 )。

系年诗:《过闾局河四首》(案闾局河即《元史》之胪朐河,《西游记》之陆局河。公过此河,当在诣行在时。然四首《用邱长春辛巳出塞诗韵》,又有“亲见阴山冻鼠冰”语,乃辛、壬间在西域所追作也。 《文集》五 )。

己卯 (三年,十四年),三十岁。

初,西域杀蒙古使者(《太祖纪》 ),太祖西征,公从。祃旗之际,雨雪三尺,上恶之。公曰:“玄冥之气,见于盛夏,克敌之征也。”

(《本传》 )公从征,夏六月,过金山(《西游录》“道出金山,时方盛夏” )。秋九月望,过松关(《文集》三《过夏国新安县》,时丁亥九月望也,诗云“昔年今日渡松关”,注:西域阴山有松关 )。

系年诗:《过金山用人韵》(《文集》一 )、《过阴山和人韵》(七古 )、《又》(五律 )、《又》(七律 )、《又》(七律 )、《再用前韵》(七古)(以上《文集》二 )。《过金山和人韵》三首(《文集》七。 案以上九章,皆用邱长春辛巳年所作原韵,乃辛、壬间在西域时追作 )。

庚辰 (四年,十五年 ),三十一岁。

春三月,太祖克蒲华城。夏五月,克寻思干城(《太祖纪》 )。公皆从。冬复至蒲华(《文集》六《再过山城驿诗序》 )。大雷,上以问公。公曰:“梭里檀当死中野。”已而果然。梭里檀,回鹘王称也(《神道碑》 )。

系年诗:《赠蒲察元帅七首》、《庚辰西域清明》(以上《文集》五 ),《梦中偶得》(正月。 《文集》六 )。

辛巳 (五年,十六年 ),三十二岁。

夏,太祖驻跸铁门关(《太祖纪》 )。角端见,公奏请祭之(案此事元人纪载纷如,然年月事实,均有舛误。《神道碑》:“行次东印度国铁门关,侍卫者见一兽,鹿形马尾,绿色而独角,能为人言,曰:‘汝君宜早回。’上怪而问公。公曰:‘此兽名角端,日行一万八千里,解四夷语,是恶杀之象,盖上天遣之以告陛下,愿承天心,宥此数国人命,实陛下无疆之福。’上即日下诏班师。”《元史》略采其语入《太祖纪》及《本传》,皆系于甲申。《癸辛杂志》亦著其说,盖亦出于《神道碑》。然近程同文跋《西游记》、魏默深撰《海国图志》,均不信其说。予案:《庶斋老学丛谈》引耶律《柳溪诗》云:“角端呈瑞移御营,扼吭问罪西域平。”自注:“角端日行万八千里,能言,晓四夷之语。昔我圣祖皇帝出师问罪西域,辛巳岁,驻跸铁门关。先祖中书令奏曰:‘五月二十日晚,近侍人登山见异兽,二目如炬,鳞身五色,顶有一角,能人言,此角端也,当于见所,备礼祭之。仍依所言□□则吉。’”云云。是角端之见,在辛巳五月,时大祖方欲南行,尚在班师之前二年。宋周臣误合为一,后人遂疑为虚妄,由未考《柳溪》之说也 )。旋归寻思干。冬十一月,长春真人邱处机,应诏至寻思干,得燕京士大夫音问,公作诗寄之。闰十二月,复至蒲华城(《文集》六《再过西域山城驿诗序》 )。是岁,子铸生(《文集》十二《为子铸作诗三十韵序》云:“乙未为子铸寿,作是诗以遗之,铸方年十有五也。”由乙未上溯十五年为辛巳,是铸生于此年 )。

系年诗:《西域寄中州禅老》(序云:“恨离师太早,淘汰未精,起乳慕之念,作是诗以寄之 。”)、《蒲华城梦万松老人》(序云:“辛巳闰月,蒲华城梦万松老人,法语谆谆,觉而犹见其仿佛,作诗以寄 。”)、《寄巨川宣抚》(序云:“巨川宣抚,文武兼资,词翰俱妙,阴阳历数无所不通。尝举《法界观序》云:‘此宗门之捷径也。今观《瑞应鹤诗》,巨川首唱焉。叹其多能,作是诗以美之。”案:巨川名檝,《元史》有传,时以宣抚使驻燕京,与邱长春善。瑞应鹤事,见《长春真人西游记》。公素恶全真教,此诗序云“美之”,实讥之也 )、《寄南塘老人张子真》(案《西游记》:“师登宝玄堂传戒,有数鹤自西北来,人皆仰之,焚简之际,一简飞空而灭,且有五鹤翔舞其上。南塘老人张天度子真,作赋美其事,诸公皆有诗。”云云 )、《观瑞鹤诗卷,独子进治书无诗》(案《西游记》有李士谦子进 )、《寄德明》(案《西游记》有吴章德明,又有吴德明大卿,李庭《寓庵集》二《挽吴德明诗》注云:“公太原石州人,承安初中乙科。崇庆末,始赴召南渡。丙午春捐馆 。”)、《才卿外郎五年止惠一书》(案《西游记》有师谞才卿 )、《寄清溪居士秀玉》(案《西游记》有陈时可秀玉。《困学斋杂录》:“通寂老人陈时可,字秀玉,燕人,金翰林学士,仕国朝为燕京路课税所官。”《神道碑》:“乃奏立十路课税所设使副,如燕京路陈时可、宣德路刘中,天下之选 。”)、《戏秀玉》、《寄张子闻》、《寄用之侍郎》(案《西游记》有刘中用之 )、《和正卿待制韵》(案《西游记》有赵中立正卿 )、《寄仲文尚书》(案《西游记》有杨彪仲文 )、《雪轩老人邦杰久不惠书,作诗怨之》、《谢王清甫惠书》(案《西游记》有王直哉清甫。 以上诸人大率与长春相识,且于《瑞鹤卷》题诗,故寄诸人诗,当皆在长春抵西域后,或不尽是年作矣 )、《再过西域山城驿》(序云:“庚辰之冬,驰驿西域,过山城驿中。辛巳暮冬再过,题其驿壁。”案山城驿当在寻思干、蒲华二城之间 )、《辛巳闰月西域山城值雨》、《十七日早行,始忆昨日立春》、《是日驿中作穷春盘》、《西域蒲华城赠蒲察元帅》、《乞车》、《戏作》二首(以上《文集》六 )。

壬午 (元光元年,十七年 ),三十三岁。

公居寻思干。夏至行在。五月长星见西方,上以问公。公曰:“女直国当易主矣。”逾年而金主死。于是每将出征,必令公预卜吉凶。上亦烧羊髀骨以符之(《神道碑》 )。秋,太祖班师。九月,至寻思干。冬十二月,驻跸霍阐没辇(《西游记》 )。

系年诗:《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游河中西园,和王君玉韵》四首(案此与邱长春《壬午游西园诗》用韵相同,盖君玉亦和长春韵也。公和长春韵诗,皆不著其名 )、《河中游西园》四首(案亦用《邱长春》韵 )、《河中春游有感》五首(案亦用《长春》韵 )、《壬午元日》二首(以上《文集》五 )。

又,在西域所作诗无年月可考者,皆此三年中作:《复用过阴山和人韵唱玄》、《用前韵送王君玉西征》二首、《用前韵感事》二首、《思亲有感》二首、《思友人》、《赠李郡王笔》(自注云:“李郡王尝为西辽执政。”又《文集》八《醉义歌序》云:“及大朝之西征也,遇西辽前郡王李世昌于西域。予学辽字于李公,期岁颇习。”以上《文集》二 )、《寄移剌国宝》、《和景贤》十首、《又》一首(案他诗题或作郑景贤,末首云:“龙冈医隐本知几。”即《西游记》所谓三太子之医官郑公者也。太宗即位,犹为侍医,见《文集》十四《谢龙冈遗鹿尾二绝诗序》 )、《和王君玉韵》(以上《文集》三 )、《乞扇》、《感事四首》(案亦用邱长春韵 )、《西域家人辈酿酒,戏书屋壁》、《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和其韵》七首(以上《文集》五 )、《西域河中十咏》、《西域和王君玉诗》二十首、《西域有感》、《西域元日》(以上《文集》六 )、《赠辽西李郡王》、《西域尝新瓜》(以上《文集》七 )、《醉义歌》(《文集》八 )。

文:《进征西庚午元历表》(《文集》八。案,太祖时公历官史无明文。表云“钦承皇旨,待罪清台”。考《大唐六典》灵台郎注:汉则杂候上林清台,后汉又作灵台,守候日月气。是清台谓司天台也。公此时当为司天台官。《文集》四《再用韵谢非熊召饭诗》云:“圣世因时行夏正,愚臣嗜数愧春官。”《文集》七《和景贤七绝诗》云:“龙庭十载典南讹。”亦公尝官司天台之证。又知公于太宗初年尚居是官也 )。

癸未 (二年,十八年 ),三十四岁。

春正月,太祖驻跸赛蓝南三程之大川(《西游记》 )。

甲申 (哀宗正大元年,十九年 ),三十五岁。

秋,公在西域阿里马城(《文集》八《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 )。

文:《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甲申中元日。《文集》八 )。

乙酉 (二年,二十年 ),三十六岁。

是岁春正月,太祖还行宫(《太祖纪》 )。公尚留西域,冬在西域瀚海军之高昌城(《文集》八《辨邪论序》 )。

文:《辨邪论序》(乙酉日南至。 《文集》八 )。

案:太祖西征之年,史文舛驳,兹表列之:

1.jpg

续表

2.jpg

丙戌 (三年,二十一年 ),三十七岁。

冬十一月,灵武下。诸将争掠子女财币,公独取书数部、大黄两驼而已。既而军士病疫,唯得大黄可愈,所活几万人(《神道碑》 )。

系年诗:《除戎堂》二首(序云:“王师西征,贤帅贾公留后,于云内筑除戎堂于城之西阿,以练戎事。予道过青冢,公召予宴于是堂,鸿笔大手题诗,洒墨错落于楹栋间,皆赞扬公之盛德。”云云。 《文集》七 )。

文:《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丙戌重午日,题于肃州鄯善城。 《文集》十三 )。

丁亥 (四年,二十二年 ),三十八岁。

秋七月,太祖崩于灵州。皇四子拖雷监国。冬,公奉诏搜索经籍赴燕京(《文集》八《燕京崇寿禅院故圆通大师朗公碑铭》云:“丁亥之冬,予奉诏搜索经籍,驰传来京 。”)。

系年诗:《丁亥过沙井和移剌子春韵》二首(《文集》二 )、《过东胜用先君文献公韵》二首、《过夏国新安县》(原注:时丁亥九月望也 )、《过青冢用先君文献公韵》、《过青冢次贾抟霄韵》二首、《再用韵以美抟霄之德》、《再用韵自叹行藏》、《再用韵感古》、《再用韵唱玄》、《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过云中和张伯坚韵》、《过云中和张仲先韵》、《过云中和王正夫韵》、《过白登和李正之韵》、《过天城和靳泽民韵》、《过武川赠僕散令人》(案《归潜志》九:元遗山权国史院编修官时,末帝召故仆散阿海女子入宫,俄以人言其罪,又蒙放出,元因赋《金谷怨乐府诗》。案即集中《芳华怨》,其人至汴京破后,尚存此诗。有“班姬流落”云云,或即赠其人耶 )、《过燕京和陈秀玉韵五首》、《还燕京题披云楼和诸士大夫韵》(以上《文集》三 )、《扈从旋师道过东胜秦帅席上继杜受之韵》(《文集》十四 )。

戊子 (五年,睿宗监国元年 ),三十九岁。

公再使燕时,燕多剧贼,未夕,辄曳牛车,指富家取其财物,不与,则杀之。时睿宗以皇子监国,事闻,遣中使偕公往穷治之。公询察得其姓名,皆留后咸得卜亲属及势家子,尽捕下狱。其家赂中使,将缓之。公示以祸福。中使惧,从其言,狱具,戮十六人于市,燕民始安(《本传》、《神道碑》略同,案中使者,塔察儿也。《元史·塔察儿传》:“睿宗监国,闻燕京盗贼恣意残杀,直指富庶之家,载运其物,有司不能禁。乃遣塔察儿、耶律楚材穷治其党,诛首恶十有六人,由是巨盗屏迹 。”)。

系年诗:《和李德修韵》(案,诗有“历日随时建夏寅”句,与《文集》四《再用韵谢非熊召饭诗》合。 《文集》三 )、《和吕飞卿韵》、《再用韵赠国华》、《谢飞卿饭》、《再用韵记西游事》、《再用韵赠抟霄》、《再用韵谢非熊召饭》、《再用韵唱玄》、《再用韵》、《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十首、《寄贾抟霄乞马乳》、《谢马乳复用韵》二首、《赠抟霄笔》、《再用韵寄抟霄》二首,《再用韵别非熊》,《赠贾非熊抟霄》、《和李振之》二首、《非熊兄弟饯予之燕再用振之韵》、《和连国华》三首、《连国华饯予出天山因用韵》、《还燕和吴德明》、《和竹林一禅师韵》、《送韩浩然用马朝卿韵》(案《双溪醉隐集》三亦收此诗 )、《戊子喜雨,用马朝卿韵》二首、《戊子饯非熊,仍以〈吕望磻溪图〉为赠》(以上《文集》四 )、《戊子继武川刘抟霄韵》(《文集》七 )。

己丑 (六年,太宗元年 ),四十岁。

春,公在燕京。秋,太宗将即位,宗亲咸会,议犹未决,时睿宗为太宗亲弟,故公言于睿宗曰:“此宗社大计,宜早定。”睿宗曰:“事犹未集,别择日可乎?”公曰:“过是无吉日矣。”遂定策立仪制。乃告亲王察合台曰:“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王深然之。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既退,王抚公曰:“真社稷臣也。”元代尊属有拜礼,自此始。时朝集后期,应死者众,公奏曰:“陛下新即位,宜宥之。”太宗从之(《本传》 )。是岁,命河北汉民,以户计出赋调,命公主之(《太宗纪》 )。

系年诗:《和杨居敬二首》(有“圣主龙飞第一年”句。 《文集》二 )、《释奠》(序云:“王巨川能于灰烬之馀,草创宣圣庙,以己丑二月八日丁酉,率诸士大夫,释而奠之,礼也。诸儒相贺曰:‘可谓吾道有光矣。’是日,众迎奉释迦遗像行城,欢声沸沸,僕皆预其礼。” 《文集》三 )、《己丑过鸡鸣山》(案《金史·地理志》德兴府德兴县有“鸡鸣山,地当燕京、云中间大路”。此诗云“三年四度过鸡鸣”,谓丁亥、戊子二度奉使燕京,至己丑始返,过此凡四次也。又云“残花溅泪千程别”,则过此山,时当在春末。 《文集》四 )。

文:《题恒岳飞来石》(己丑清明日 )、《西游录序》(己丑元日。以上《文集》八 )、《和公大禅师塔记》(己丑清明日。 《文集》十三 )。

庚寅 (七年,二年),四十一岁。

时中原甫定,民多误触禁纲,而国法无赦令。公议请肆宥,众以云迂。公独从容为帝言,诏自庚寅正月朔日前事勿治,且条便宜一十八事颁天下。其略言:郡宜置长吏、牧民,设万户总军,使势均力敌,以遏骄横。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州县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贸易借贷官物者,罪之。蒙古、回鹘、河西诸人种地不纳税者,死。监主自盗官物者,死。应犯死罪者,具由申奏待报,然后行刑。贡献礼物,为害非轻,深宜禁断。帝悉从之,唯贡献一事不允,曰:“彼自愿馈献者,宜听之。”公曰:“蠹害之端,必由于此。”帝曰:“凡卿所奏无不从者,卿不能从朕一事耶?”(《本传》 )秋七月,帝自将南伐,公从。拔天成等堡,遂渡河,攻凤翔(《太宗纪》 )。初,太祖之世,岁有事西域,未暇经理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资至巨万,而官无储偫。近臣别迭等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公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馀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帝曰:“卿试为朕行之。”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长贰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昉等,皆宽厚长者,极天下之选,参佐皆用省部旧人(《本传》。 案《太宗纪》系于冬十一月 )。

系年诗:《和王巨川韵》(有“圣驾徂征率百工”句。 《文集》三 )、《谢王巨川惠蜡梅因用其韵》、《和王巨川题武成王庙》、《又用韵》、《又》一首、《和景贤七绝》、《又》四绝、《和景贤》二绝、《和高冲霄》二首(以上《文集》七 )。

文:《燕京崇寿禅院故圆通大师朗公碑铭》(庚寅六月望日。 《文集》八 )。

辛卯 (八年,三年 ),四十二岁。

春二月,克凤翔,攻洛阳、河中诸城,下之。夏五月,帝避暑于九十九泉。秋八月,幸云中,公皆从(《太宗纪》 )。帝至云中,十路课税使咸进廪籍及金帛,陈于廷中。帝笑谓公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乎?”对曰:“在彼者,皆贤于臣。臣不才,故留燕为陛下用。”帝嘉其谦,赐之酒,即日拜中书令,并以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事无巨细,皆先白之(《本传》 )。公奏凡州郡宜令长吏,专理民事,万户总军政课税,所掌钱谷,各不相统摄,遂为定制。权贵不能平,咸得卜激怒皇叔(斡辰大王 ),俾专使来奏,谓公悉用南朝旧人,且渠亲属在彼,恐有异志,不宜重用;且以朝廷所忌,诬构百端,必欲置之死地。上察见其诬,怒逐来使(《神道碑》 )。冬十月,帝复亲征金,围河中。十二月己未,拔之(《太宗纪》 )。

系年诗:《再过晋阳独五台开化二老不远迎》(《文集》二,又见《文集》四。 题作《赠五台长老》 )、《过太原南阳镇题紫薇观壁》三首(《文集》六 )、《题古并覃公秀野园》(案《牧庵集》二十八《河东检察李公墓志铭》:“武仙袭太原,独交城为吾守。或谗覃帅。虽闭壁,实未尝一出决战,意视胜负谁在,以为归也。假王欲攻之。公遣人语帅,翌日当悉力与贼角,不然,屠矣。帅如其言。”又《元史·良吏传》:“谭澄父资荣,金末为交城令。国兵下河朔,乃以县来附,赐金符,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交城今。未几,赐虎符,行元帅府事。从攻汴有功。”此覃公当即其人 )、《题昭上人松菊堂》(案《遗山文集》三十七有《太原近禅师语录引》 )、《请照老住华塔》、《华塔照上人请为功德主》(有“晋阳名刹昭千区,华塔丛林冠一隅”语 )、《请真老住华塔》、《请玉公住太原开化》(以上《文集》七 )、《再过太原题覃公秀野园》(《文集》十。 以上皆太原作 )、《和平阳王仲祥韵》(有“冰岩上新句”语。案公《文集》有《平水冰岩老人王邻序》 )、《和李世荣韵》(以上《文集》一 )、《题平阳君实吟醉轩》(案孟攀麟序公《文集》云:省僚王子卿、李君实、许进之、王君玉、薛正之,是君实后为中书省属官。

《文集》二 )、《题平阳李君实此君轩》(《文集》六 )、《题平阳刘子宁玄珠堂》、《过平阳高廷英索诗强为一绝》(案《元史·太宗纪》:二年冬十一月,始置十路征收课税使,杨简、高廷英使平阳。 以上《文集》七 )、《吟醉轩》(《文集》十。 以上平阳作 )、《憩解州邵薛村洪福院》、《邵薛村道士陈公求诗》(以上《文集》七。 以上解州作 )、《和黄华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诗》(《文集》一。 案此上诸诗皆作于太原、平阳、解州及献陵。公去年扈驾至凤翔,及是春,由凤翔回,是冬,又扈驾攻河中,屡过此等地方,然则诸诗皆去岁或是岁所作矣 )、《和移剌子春见寄》五首(《文集》三 )、《和李邦瑞韵》二首(案《元史》本传:“李邦瑞,字昌国,以字行,京兆临潼人 。”)、《和邦瑞韵送奉使之江表》(案《元史·太宗纪》:三年夏九月,遣绰布干使宋假道。宋杀之,复遣李国昌使宋需粮。 以上《文集》四 )。

壬辰 (天兴元年,四年 ),四十三岁。

春,帝南征。将涉河,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公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本传》 )。正月戊子,帝由白坡渡河(《太宗纪》 )。公先东归,与郑景贤游济源,时围汴甚急,公长兄辨才、仲兄善才,皆在围城中。公以旨索之。金主召见二人于隆德殿,均再拜,乞留死主。幸和议可成,赐金币,固遣之。君臣相视泣下。二月十七日,善才自投内东城濠水中死,年六十一。辨才归,留寓真定(《遗山集》二十六《龙虎卫上将军耶律公墓志铭》及二十七《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耶律公墓志铭》 )。夏四月,帝出居庸,避暑官山,留速不台围南京(《太宗纪》 )。

系年诗:《王屋道中》(《文集》二 )、《王屋道中》(《文集》七 )、《过济源和香山居士韵》(《文集》二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四首、《再用前韵》四首、《复用前韵》四首(以上《文集》七 )、《过沁园有感》(《文集》五 )、《过覃怀》二绝(《文集》七 )、《过清源谢汾水禅师见访》(《文集》二,又见《文集》四,题作《过清源赠法华禅师》。 案《秋涧先生大全集》七十二《题耶律公手书济源诗后》:“故中书令耶律公当壬辰岁过济渎,留题诗翰,逮今岁龙集,适一甲子。其孙希逸,始托总尹靳荣俾刻石祠下”云云,是济源诸诗皆壬辰所作,而《王屋道中》诗云:“风软却教冰泛水,寒轻还使雪成泥。行吟想像覃怀景,多少梅花坼玉溪。”又《过沁园有感》诗云:“水外无心修竹古,雪中含恨瘦梅新。”是此游尚在春初,太宗钧州之役,公未尝扈驾也 )、《和裴子法见寄》(案《牧庵集》二十七《安西路同州儒学正潘君阡表》:杨时、邳大用、裴子法、吕仲和诸公皆前朝名进士 )、《用李德恒韵寄景贤》、《过天德和王辅之》四首、《槐安席上和张梅韵》、《过天宁寺用彦老韵》二首、《过天山周敬之席上和人韵》二首(案:敬之名未详,时为天山守。 《文集》十四《周敬之修夫子庙》云:“可爱风流贤太守,天山创起仲尼居 。”)、《和人韵》(以上《文集》二 )、《和威宁珍上人韵》(有“南征又自大梁还”句。 《文集》三 )、《寄武川摩诃院圆明老人》五首、《过天德用迁上人韵》、《武川摩诃院请为功德主》(以上《文集》七 )、《和吕飞卿》(有“盟津既渡诸侯喜,亲见王舟跃白鱼”句。 《文集》九 )、《过深州慈氏院》(有“今年扈从次饶沟”句。 《文集》十 )。

文:《评唱天童拈古请益后录序》(壬辰重阳日序于天山。 《文集》八 )。

癸巳 (天兴二年,五年 ),四十四岁。

春正月,金主奔归德,金元帅崔立以南京降。夏六月,金主奔蔡(《太宗纪》 )。蒙古制,凡敌人拒命,矢石一发,则杀无赦。汴京垂陷,首将速不台遣人来报,且言此城相抗日久,多杀伤士卒,意欲尽屠之。公驰入奏曰:“将士暴露凡数十年,所争者地土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上疑而未决。复奏曰:“凡弓矢、甲仗、金玉等匠及官民富贵之家,皆聚此城中,杀之则一无所得,是徒劳也。”上始然之。诏除完颜氏一族外,馀皆原免。时避兵在汴者,户一百四十七万,仍奏选工匠、儒释道、医卜之流散居河北,官为给赡。其后攻取淮、汉诸城,因为定例(《神道碑》 )。时河南初破,俘获甚众,军还,逃者十七八。有旨居停逃民及资给者,灭其家,乡社亦连坐。由是逃者莫敢舍,多殍死道路。公从容进曰:“河南既平,民皆赤子,走复何之,奈何因一殍囚,连死数十百人乎?”帝悟,命除其禁(《本传》 )。金宣宗之南迁也,公兄辨才、善才皆扈驾,比公西游,公母杨太夫人与妻梁夫人亦南行,初居东平(《文集》六《思亲》二首云:“老母琴书老自娱,吾山侧近结蘧庐。”吾山即鱼山,在东平。《文集》十《送侄了真行》诗云:“吾兄继世禄,袭封食东平。”乃公家汤沐邑。公兄子钩北归,亦居东平,乃其一证 )。后寓嵩山(《文集》五《感事》四首:“山寺幽居思少室,梅花归梦绕扬州。萱堂温清十年阙,负米供亲愧仲由。”又《文集》六《思亲》之二:“故园屈指八千里,老母行年六十馀。何日挂冠辞富贵,少林佳处卜新居。”曰少室曰少林,皆嵩[高](南)事。又《文集》十《送侄了真行诗》:“前岁阳翟破,道服潜偷生。”又《文集》十三《祭侄女淑卿文》:“欲为尼于嵩[高](南)。”而公妻梁氏亦殁于河南之方城。是汴京围城之际,公家皆在嵩南,故太宗为公理索二兄,而不及其他眷属 )。公拜中书令后,太夫人尚在(《文集》二《过天宁寺用彦老韵》:“十年不得舞衣班,行尽天涯万里山。广阁伴食空皓首,苍生未济漫胡颜。”可以为证 )。逮金亡,则公妻先逝,太夫人亦已弃养(《文集》四《邦瑞乞访亲,因用其韵》:“干戈扰扰战交侵,一纸安书值万金。兄子生还愁未解,萱堂仙去恨尤深。涕零倚木西风怨,肠断闻铃夜雨淋。养老送终真有憾,号天如割望云心。”是作此诗时太夫人已卒。考李邦瑞乞访亲事,见于《元史·邦瑞传》,云:“邦瑞使宋还,因奏干戈之际,宗族离散,乞归寿访。帝谕速不 、察罕、匣剌达海等以隶诸部者悉归之。”案邦瑞使宋,在太宗辛卯,其归当在壬辰。而速不 统兵原在壬、癸、甲三年,察罕统兵则在乙未以后,是邦瑞乞访亲,亦当为甲、乙二年中事。公太夫人之卒当在壬辰、癸巳间矣。金亡后,公兄子钧、镛及兄女了真、淑卿皆北归,而了真、淑卿,公又赎之于俘虏中,故有“兄子生还愁未解”句 )。

系年诗:《燕京大觉禅寺奥公乞经藏记既成,以诗戏之》(案:记见《文集》八,末署癸巳中秋。 《文集》九 )、《扈从冬狩》(序云:“癸巳,扈从冬狩,独予诵书于穹庐中,因自讥云。” 《文集》十 )。

文:《司天判官张居中六壬祛惑钤序》(癸巳中秋日 )、《苗彦实琴谱序》(癸巳中秋后二日 )、《燕京大觉禅寺创建经藏记》(癸巳中秋日。 以上《文集》八 )。

甲午 (天兴三年, [1] 六年 ),四十五岁。

春正月,蔡州陷,金主自焚死,金亡(《太宗纪》 )。是岁诏括户口,以大臣忽睹虎领之。国初,方事进取,所降下者因以与之,自一社一民,各有所主,不相统属。至是始隶州县。朝臣共欲以丁为户,公独以为不可。皆曰:“我朝及西域诸国,莫不以丁为户,岂可舍大朝之法,而从亡国政耶?”公曰:“自古有中原者,未尝以丁为户,若果行之,可输一年之赋,随即逃散矣。”卒从公议。时诸王大臣及诸将校所得驱口,往往寄留诸郡,几居天下之半。公因奏括户口,皆籍为编民(《神道碑》 )。

系年诗:《和琴士苗兰韵》(案《元史·礼乐志》太宗十六年,太常用许政所举大乐令苗兰诣东平,指授工人造琴十张。 《文集》四 )《用秀玉韵》(序云:“甲午之秋,秀玉殿学远以新诗寄东坡杖,因用原韵谢之 。”)、《用樗轩散人韵,谢秀玉先生见惠东坡杖》、《谢西方器之赠阮杖》(序云:“了然居士素蓄东坡铁杖,洎地字号阮,真绝世之宝也。天兵既克汴梁,先生携二君来燕,欲藏之,恐不能终宝。欲赠湛然,南北相去不知其几千里,虑中道浮沉,是以献诸秀玉殿学、田公奉御,欲转致于予也。甲午之秋,陈田入觐,果馈之于我,乱道数语,用酬厚意 。”)、《鼓琴》、《扈从羽猎》、《狼山宥猎》、《对雪鼓琴》、《和董彦才东坡铁杖诗二十韵》(以上《文集》十 )、《用张道亨韵》、《题庞居士阴德图》、《和冯扬善韵》(案《遗山集》七有《送冯扬善提领关中三教》诗 )、《和秀玉韵》、《示从智》、《答聂庭玉》、《继柏岩大禅师韵》、《和张善长韵》、《爱栖岩弹琴声法》二绝(《文集》八《苗彦实琴谱序》:“古唐栖岩老人苗公,秀实其名,彦实其字,善于琴事,为当今第一。壬辰之冬,王师围汴梁,予奏之朝廷,索栖岩于南京,得之,达范阳而弃世。其子兰挈遗谱而来,凡四十馀曲 。”)、《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序云:“苗兰琴事,深得栖岩之遗意。甲午之冬,予扈从羽猎,以足疾得告,凡六十日,对弹操弄五十馀曲,栖岩妙旨,于是尽得之 。”)、《夜坐弹离骚》、《弹秋宵步月、秋夜步月二曲》、《弹秋水》、《弹秋思,用乐天韵二绝示景贤》、《弹广陵散终日而成,因赋诗五十韵》、《吾山吟》、《从万松老师乞玉博山》、《寄万寿润公禅师用旧韵》、《寄圣安澄公禅师》、《寄甘泉禅师谢惠书》、《送房孙重奴行》、《从龙溪乞西岩香并方》、《借琴》、《戏景贤》、《再用前韵》二首、《寄景贤》、《再用知字韵戏景贤》、《复用前韵戏呈龙岗居士兼善长诗友》二首、《慕乐天》、《弹广陵散》(以上《文集》十一 )、《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弹琴逾时,作解嘲,以呈万松老师》(以上《文集》十二 )、《子铸生朝润之以诗为寿,予因继其韵以遗之》(甲午重午前三日。 《文集》十四 )。

文:《楞严外解序》(甲午清明后五日 )、《释氏新闻序》(甲午上元后一日。 以上《文集》十三 )。

乙未 (蒙古太宗七年 ),四十六岁。

朝议以回鹘人征南、汉人征西以为得计。公极言其不可,曰:“汉地、西域相去数万里,比至敌境,人马疲乏,不堪为用,况水土异宜,必生疾疫。不若各就本土征进,似为两便。”争论十馀日,其议遂寝(《神道碑》 )。

系年诗:《乙未元日》、《付从究》、《旦日遗从祖》(序云乙未旦日 )、《旦日示从同仍简忘忧》(序云乙未旦日 )、《元日劝忘忧讲道》(序云乙未元日 )、《转灯》(序云乙未元日 )、《录寄新诗呈冲宵》(有“录寄新诗三十首”句。案:自卷十一之首至此诗前,凡三十首,知即公所录示冲宵者也。 以上《文集》十一 )、《赠高善长一百韵》(《文集》十三《约善长和诗战书序》云:“予奉善长诗百韵,仍乞光和。渠谦抑退让,以降启见戏,予亦戏作战书以督之,聊发一笑耳。”书首云:“维旃蒙协洽之岁,三月甲午朔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序云:“乙未为子铸寿,作是诗以遗之。”铸方年十有五也。 以上《文集》十二 )、《云汉远寄新诗四十韵,因和而谢之》(诗末题乙未闰月上旬。 案《遗山集》十有马云汉《方镜背有飞鱼》诗,其前有《燕都送马郎中北上》诗。又《名臣事略》十二引王文康公《言行录》:“公行时,故人马云汉以宣圣画像为赠 。”)、《德新先生惠然见寄佳制二十韵和而谢之》(诗末题乙未闰月上休日。 案《中州集》七:“王革字德新,一名著,以荫补官,碌碌筦库,垂三十年。正大中,以六赴廷试,赐出身调宜君薄,年七十八,终于云中。”又《归潜志》五:王革字德新,宏州人。北渡后居云内,后迁云中。 以上《文集》十四 )。

文:《屏山居士金刚经别解序》(乙未元日,序于大碛黄石山 )、《书金刚经别解后》(乙未清明日 )、《约善长和诗战书》(乙未三月甲午朔 )、《万松老人万寿语录序》(乙未夏四月序于和林城 )、《祭侄女淑卿文》(乙未三月二十六日。 案:淑卿名舜婉,公仲兄善才之女。祭文云:“吾兄按察载振于清风。”考善才两为节度使,则按察谓善才也。又云:“德播人口,名达帝聪。遣使求于故乡,有诏入于深宫。守志持节,慎心饬躬,垂及知命,尚为婴童,古所未有,来者孰同。章奏久掌,名位日隆。上谓之女学士,人呼之宫相公。屡有谏诤,多所弥缝,德殊辞辇之班,功胜当熊之冯。忽家亡而国破,叹势尽而途穷。果全身而不辱,示微疾而善终”云云,是淑卿曾入金掖庭,金亡之后,归于公所,逾年而卒。乃元遗山作善才墓志但云女二人,嫁士族,而不及淑卿,何耶? 以上《文集》十三 )。

丙申 (八年 ),四十七岁。

春,万安宫成(《太宗纪》 ),上会诸王贵臣,亲执觞以赐公曰:“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天下亦无今日。朕之所以得高枕而卧者,卿之力也。”盖太祖晚年屡属于上曰:“此人天赐我家,汝他日国政当悉委之(《神道碑》 )有于元者奏行交钞。公曰:“金章宗时初行交钞,与钱通行,有司以出钞为利,收钞为讳,谓之老钞,至以万贯唯易一饼,民力困竭,国用匮乏,当为鉴戒。今印造交钞,宜不过万锭。”从之(《本传》 )。秋七月,忽睹虎以户口来,上议割裂诸州郡,分赐诸王贵族,以为汤沐邑。公曰:“尾大不掉,易以生隙,不如多与金帛,足以为恩。”上曰:“业已许之。”复曰:“若树置官吏,必自朝命,除恒赋外不令擅自征敛,差可久也。”从之。是岁始定天下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以供官用,五户出丝一斤,以与所赐之家。上田每亩税三升半,中田三升,下田二升,水田五升,商税三十分之一,盐每银一两,四十斤已上皆为永额。朝臣皆谓太轻。公曰:“将来必有以利进者,则已为重矣。”侍臣脱欢,奏选室女,勅中书省发诏行之。公持之不下。上怒,召问其故。公曰:“向所刷室女二十八人,尚在燕京,足备后宫使令,而脱欢传旨,又欲遍行选刷。臣恐重扰百姓,欲覆奏陛下耳。”上良久曰:“可。”遂罢之。又欲于汉地拘刷牝马。公言汉地所有,茧丝五谷耳,非产马之地,若今日行之,后必为例,是徒扰天下也。乃从其请(《神道碑》 )。

系年诗:《丙申元日为景贤寿》、《丙申上元夜梦中偶得》、《送门人刘德真征蜀》、《送门人刘复亨征蜀》、《喜和林新居落成》、《题新居壁》、《和林建佛寺疏》(《文集》十四 )。

文:《和林城建行宫上梁文》(《文集》十三 )。

《文集》中诗文讫于丙申,其诗作于和林者,皆癸巳、甲午、乙未、丙申四年中作,兹汇录之:

《和李世荣见寄》、《和李世荣韵》、《再用其韵》、《又索六经》、《和移刺继先韵》三首、《和薛伯通韵》、《鹿尾》、《和裴子法韵》、《和许昌张彦升见寄》(案《河汾诸老诗集》二,有石泉张先生,字彦升诗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案《中州集》七:“张本字敏之,观津人。贞祐二年进士,工于大篆及八分。四十岁后学诗,诗殊有古意。正大九年,以翰林学士从曹王出质。客居燕京长春宫将十年,后游济南,病卒。”第七首有“今日龙庭忽见君”句,似敏之亦曾至和林 )、《和张敏之鸣凤曲韵》、《和孟驾之韵》(案《元史·孟攀麟传》:字驾之,云内人 )、《和陈秀玉绵梨诗韵》(案此诗作于秀玉入觐时。秀玉于甲午、乙未二年均至和林,见《文集》十《谢西方器之赠阮杖诗序》及《元史·太宗纪》 )、《和冀先生韵》(以上《文集》一 )、《和景贤还书韵》二首、《外道李浩求归,再用韵示景贤》(案《遗山集》三十九《癸巳岁寄中书耶律公书》:“窃见南中士大夫归河朔者,在所有之,临淄人李浩,其一人也 。”)、《外道李浩和景资霏字韵,予再和呈景贤》(以上《文集》二 )、《和解天秀韵》、《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万松老人真赞》、《赠万松老人琴谱》、《寄曲阳戒坛会首大师》、《寄景贤》十首、《和景贤韵》三首、《和李世荣韵》(以上《文集》三 )、《和王正之韵》三首(案《中州集》五:王监使特起,字正之。此别一人 )、《祝忘居士寿》(案:集中赠忘忧诗甚多,且屡为代作。疏文又称刘润之为忘忧门下馆客,乃当时一贵人,而与公厚善者。此诗有“玉佩丁东照兰省”句。则忘忧曾入中书省,此时中书两丞相,镇海与公不咸,而粘合重山与公善,疑即粘合也 )、《蜡梅》二首、《谢禅师□公寄闾山紫玉》、《和郑寿之韵》、《寄沙井刘子春》、《和人韵》二首、《和武川严亚之见寄》五首、《邦瑞乞访亲,因用其韵》、《和李邦瑞韵》(以上《文集》四 )、《用盐政姚德宽韵》、《用昭禅师韵》二首、《和薛正之见寄》(案:孟攀麟撰公《文集》序,有省僚薛正之 )、《和冲霄韵》五首(案:孟攀麟撰公《文集》序,有门下士高冲霄 )、《和冲霄十月桃花韵》二首、《用薛正之韵》(以上《文集》五 )、《和景贤见寄》、《用刘润之乞冠韵》、《和杨彦广韵》(以上《文集》六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寄云中东堂和尚》、《谢万寿润公和尚惠书》、《寄龙溪老人乞西岩香》、《谢圣安澄公馈药》、《和王正夫韵》、《继孟云卿韵》、《次云卿见赠》、《和王正夫忆琴》、《继宋德懋韵》三首、《和平阳张彦升见寄》、《跋白乐天慵屏图》、《和请住东堂疏韵》、《寄倪公首座》(案《遗山集》三十五《寿圣禅寺功德记》:“万寿长老、僧洪倪暨余,皆河东人 。”)、《戏陈秀玉》(以上《文集》九。 案:卷九以上皆作于癸巳前 )、《和邦瑞韵送行》、《继希安古诗韵》、《和非熊韵》、《又》、《用李君实韵》、《继崔子文韵》、《继武善夫韵》、《寄冰室散人》、《寄平杨润和尚》、《红梅》二首、《寄西庵上人用旧韵》四首、《和渔阳赵光祖》二诗(案《归潜志》十四有渔阳赵著光祖赠诗 )、《自赞》、《和韩浩然韵》二首、《张汉臣因入觐索诗》(案《遗山集》二十八《归德府总管范阳张公,先德碑》范阳张公汉臣,名子良。又《元史·张子良传》:字汉臣,涿州范阳人,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宿州 )、《和谢昭先韵》、《德恒将行,以诗见赠,因用元韵以见意云》、《送文叔南行》、《和冯扬善九日韵》、《示石州刘企贤》、《和刘子中韵》(序云:“蓬山散人刘诩子中,颇通儒,幼依全真出家,今已还俗。”案《遗山集》十九《内翰王公墓表》:公游泰山,从事上谷刘诩子中,以严侯命,从公。是子中尝为东平从事 )、《李庭训和予诗见寄,复用元韵以之》(案《中州集》八,李过庭字庭训,武亭人。又《遗山集》三十九《寄中书耶律公书》:南中士大夫归河朔者,秦人张徽、杨焕然、李庭训 。)、《寄嵩公堂头同参》(案《遗山集》三十七有《暠和尚颂序》 )、《寄移剌子春》、《寄妹夫人》(诗云:“三十年前旅永安,凤箫楼上倚阑干。”注:先叔故居之楼名。案《遗山集》二十七《(尚书右丞)耶律文献公神道碑》:“初,兴平养公为子,后生子震。兴平捐馆,悉推家资予之。及震卒,妻子贫,无以为资,复收养之。”此妹夫人,盖震之女 )、《送侄九龄行》(案:公群从,惟钩年最长。此诗云“而方知命正宜归”,则年与公相若,九龄殆钧字也 )、《送侄了真行》(案,诗云:“吾兄继世禄,袭封食东平。”盖公长兄辨才之女 )、《和少林和尚英粹中山堂诗韵》(案《双溪小集》有木庵老衲性英跋。《遗山集》二《寄英禅师》诗:“爱君山堂句,深靖如幽兰 。”)、《和武善夫韵》、《和冯扬善韵》(以上《文集》十 )、《寄东林》、《戏刘润之》、《用刘润之韵》(以上《文集》十一 )、《勉景贤》、《刘润之馆于忘忧门下,作述怀诗,有“弟子二三同会食,谁曾开口问先生”之句,予感而和之》、《刘润之作诗有厌琴之句,因和之》、《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示忘忧》、《和金城宝宫旭公禅师三绝》、《再和世荣二十韵寄薛玄之》、《兰仲文寄诗二十六韵,勉和以谢之》(案《归潜志》十四有金城兰光庭仲文赠诗,又《遗山集》十有《兰仲文郎中见过》诗 )、《又》、《又》、《用曹桢韵》(序云:“桢,金城人,字干臣。”案《遗山集》十有《送曹干臣》诗 )、《怨浩然》、《从国才索闲闲煎茶赋》、《再赓仲祥韵寄之》(序云:“金城薛玄之用李世荣旧韵,寄诗于予,索拙语。已和寄,忽思冰岩,再赓仲祥元韵以寄之 。”)、《寄金城士大夫》、《诚之索偈》(案:诚之,刘复亨字,见《文集》十四《送刘征蜀诗》 )、《遗侄淑卿香方偈》(以上《文集》十二 )、《润之馆于忘忧门下,生徒乘驷,渠徒步抵和林城,有诗云:“破帽麻鞋布腿 ,强扶衰病且徒行。区区不道图他甚,一夜山妻骂到明。”予怜而和之》、《赠景贤》、《寄东林》、《寄万寿润公禅师》、《寄甘泉慧公和尚》、《龙岗以鹿尾数十枚遗予,因录近和人诗数篇以报,仍作诗二绝为引》、《和景贤赠鹿尾二绝》、《中秋召景贤饮》、《请定公住大觉疏》、《补大藏经板疏》、《武川摩诃院创建瑞像殿疏》、《请奥公住崇寿院》、《寄圣安澄老乞药》、《信之和予,酬贾非熊三字韵见寄,因再赓元韵以复之》四首(案《河汾诸老诗集》一麻信之革有《上云内帅贾君》诗,是信之曾为贾氏客,此信之当即麻革也 )、《用梁斗南韵》(案《遗山集》三十九《寄中书耶律公书》:“耆旧如冯内翰叔献、梁都运斗南 。”)、《赠侄正卿》(诗云:“辽室东丹九叶芳,曾陪剑佩侍明昌。”案,公侄钩与公年相若,得及侍明昌,则正卿与《文集》十之侄九龄,殆一人也 )、《寄张鸣道》、《送省掾郭仲仁行》、《送燕京高庆民行》(案《元史·太宗纪》:“十年秋八月,陈时可、高庆民等言诸路旱蝗,诏免今年田租,仍停旧未输纳者,俟丰岁议之 。”)、《和赵廷玉子贽韵》(案《遗山集》十八《礼部尚书赵公神道碑》,公讳思文,字廷玉,子贽,尚书省令史 )、《赠东平主事王玉汝》(案《元史·王玉汝传》,字君璋,郓人。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至行台令史 )、《周敬之修夫子庙》、《寄万寿堂头乞湖山》、《寄东林同参》、《寄简堂头》、《寄孔雀便面奉万松老师》、《答倪公故人》、《送王璘行》、《继介邱穆景华韵》、《继平陶张才美韵》、《德柔尝许作鞍玉辔,且数年矣,作诗以督之》(案:德柔,刘敏字,见《遗山集》二十八《大丞相刘氏先茔神道碑》。《元史·刘敏传》失载 )、《卜邻一绝寄郑景贤》、《寄岳君索玉博山》、《云中重修宣圣庙疏》、《寄光祖》、《送德润南行》、《再和万寿润禅师书字韵》五首、《赠景贤玉涧鸣泉琴》、《景贤作诗颇有思归意,因和元韵以勉之》、《景贤召予饮,以事不果,翌日予访景贤,值出,予开樽尽醉而归,留诗戏之》、《和贤景召饮韵》、《赵州柏树颂》、《黄龙三关颂》、《和太原元大举韵》、《太原修夫子庙疏》(以上《文集》十四 )。

此外,不知何时作者如左:

《和百拙禅师》、《从圣安澄老借书》、《题西庵所藏佛牙》二首、《和移剌继先韵》二首、《寄云中卧佛寺照老》、《寄平阳净名院润老》、《赠云川张道人》、《赞李俊英所藏观音像》(案《至元辨伪录》三:“长春问湛然中书《观音赞》意,中书轻而不答。有识闻之,莫不绝倒。”《观音赞》殆谓此诗,则此诗亦壬午以前在西域所作欤 )、《题西庵归一室》(以上《文集》二 )、《西庵上人住夏禁足,以诗戏之》(《文集》四 ),《用刘正叔韵》(《文集》五 ),《和松月野衲海上人见寄二诗》、《用李德恒韵》、《松月老人寄诗因用元韵》、《和薛正之韵》(以上《文集》六 )、《用李邦瑞韵》、《寄平阳净名润老》、《和郑景贤韵》、《和李茂才奇景贤韵》、《和李汉臣韵》四首、《和北京张天佐见寄》、《过天山和上人韵二绝》、《题张道人扇》二首、《题志公图》、《题黄山墨竹便面》、《请住东堂》、《请倪公》、《请岩公禅师诣天德作水陆大会》、《和贾抟霄韵二绝》、《和高丽使》三首、《梦中偶得》、《和武善夫韵》二首、《题寒江接舫图》、《题黄梅出山图》、《梦中赠圣安澄老》、《跋定僧岩》、《咏探春花,用高冲霄韵》、《寄休林老人》、《再和西庵上人韵》、《和薛伯通韵四绝》、《和松菊堂主人照老见寄三诗》、《洞山五位颂》、《大阳十六题》、《天德海上人寄诗用元韵》、《寄白云上人用旧韵》、《和房长老二绝》(以上《文集》七 )。

丁酉 (九年 ),四十八岁。

公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帝曰:“果尔,可官其人。”公曰:“请校试之。”乃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听就试,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本传》 )。始,诸王贵戚,皆得自起驿马,而使臣猥多。马悉倒乏,则豪夺民马以乘之。城郭道路所至骚动。及其到馆,则要索百端,供馈稍缓,辄被箠挞,馆人不能堪。公奏给牌劄,仍定饮食分例,其弊始革。公陈时务十策:一曰信赏罚,二曰正名分,三曰给俸禄,四曰封功臣,五曰考殿最,六曰定物力,七曰汰工匠,八曰务农桑,九曰定土贡,十曰置水运。上虽不能尽行,亦时择用焉。回鹘阿散迷阿失,告公私用官银一千锭。上召问公。公曰:“陛下试详思之,曾有旨用银否?”上曰:“朕亦忆得尝令修盖宫殿,用银一千锭。”公曰:“是也。”后数日,上坐万安殿,召阿散迷阿失诘之,遂服其诬。太原路课税使副以赃罪闻。上让公曰:“卿言孔子之教可行,儒者皆善人,何故亦有此辈?”公曰:“君父之教臣子,岂欲陷之于不义,而不义者亦时有之。三纲五常之教,有国有家者莫不由之,如天之有日月星辰也。岂可因一人之有过,使万世常行之道,独见废于我朝乎?”上意乃解(《神道碑》 )。是岁十一月十一日,长兄辨才卒于真定,年六十有七(《遗山集》二十七《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耶律公墓志铭》 )。

戊戌 (十年 ),四十九岁。

秋,天下大旱蝗。上问公以御之之术。公曰:“今年租赋乞权行倚阁。”上曰:“恐国用不足。”公曰:“仓库现在可支十年。”许之。初籍天下户,得一百四万,至是逃亡者十四五,而赋仍旧,天下病之。公奏除逃户三十五万,民赖以安。燕京刘忽笃马者,阴结权贵,以银五十万两扑买天下差发;涉猎发丁者,以银二十五万两扑买天下系官、廊房、地基、水利、猪鸡;刘庭玉者,以银五万两扑买燕京酒课;又有回鹘以银一百万两扑买天下盐课,至有扑买天下河泊、桥梁、渡口者。公曰:“此皆奸人欺下罔上,为害甚大。”咸奏罢之。尝曰:“兴一利不若除一害,生一事不若减一事。人必以班超之言,盖平平耳,千古之下,自有定论。”(《神道碑》 )

己亥 (十一年 ),五十岁。

上素嗜酒,晚年尤甚,日与诸大臣酣饮。公数谏不听,乃持酒槽之金口曰:“此铁为酒所蚀,尚致如此,况人之五脏,有不损耶?”上悦,赐以金帛,仍敕左右日进酒三钟而止。时四方无虞,上颇怠于政事,奸邪得以乘间而入。初,公自庚寅年定课税所额,每岁银一万锭。及河南既下,户口滋息,增至二万二千锭。而回鹘译史安天合至自汴梁,倒身事公,以求进用。公虽加奖借,终不能满望,即奔诣镇海,百计行间(案《双溪醉隐集》六《瓮山茔域诗序》:“尊大夫居台省,竟为伴食所沮,曾不得行其道之万一。”伴食,亦谓镇海也 ),首引回鹡奥都剌合蛮扑买课税,增至四万四千锭。公曰:“虽取四十四万亦可得,不过严设法禁,阴夺民利耳。民穷为盗,非国之福。”而近侍左右皆为所啗,上亦颇惑众议,欲令试行之。公反覆争论,声色俱厉。上曰:“汝欲斗搏耶?”公力不能夺,乃太息曰:“扑买之利既兴,必有蹑迹而篡其后者,民之穷困,将自此始。于是政出多门矣。”公正色立朝,不为少屈,欲以身殉天下,每陈国家利病,生民休戚,辞气恳切,孜孜不已。上曰:“汝又欲为百姓哭耶?”然待公加重(《神道碑》 )。

庚子 (十二年 ),五十一岁。

国初,盗贼充斥,商贾不能行,则下令凡有失盗去处,周岁不获正贼,令本路民户代偿其物,前后积累,动以万计。又所在官吏,取借回鹘债银,其年则倍之,次年则并息又倍之,谓之羊羔利。积而不已,往往破家散族,至以妻子为质,然终不能偿。公为请于上,悉以官银代还,凡七万六千锭。仍奏定今后不以岁月远近,子本相侔,更不生息,遂为定制(《神道碑》。 案:碑系于丙申,据《元史·太宗纪》,当在此年 )。

系年诗:《赠刘阳门》(跋云:“庚子之冬,阳门刘满将行,索诗,以此赠之,赏其能治也。暴官猾吏岂不愧哉!”下署玉泉。此诗真迹,今藏武进袁氏 )。

辛丑 (十三年 ),五十二岁。

春二月,上疾笃脉绝。皇后不知所以,召公问之。公曰:“今朝廷用非其人,天下罪囚必多冤枉,故天变屡见,宜大赦天下。”因引宋景公荧惑退舍之事以为证。后亟欲行之。公曰:“非君命不可。”顷之,上少苏,后以为奏。上不能言,颔之而已。赦发,脉复生。冬十一月,上勿药已久,公以太一数推之,奏不宜畋猎。左右皆曰:“若不骑射,何以为乐!”猎五日而崩(《神道碑》 )。

壬寅 (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元年 ),五十三岁。

癸卯 (二年 ),五十四岁。

后以储嗣问公。公曰:“此非外姓臣所得议,自有先帝遗诏在,遵之则社稷幸甚。”(《神道碑》 )夏五月,荧惑犯房。公奏曰:“当有惊扰,然讫无事。”居无何,朝廷用兵,事起仓卒,后遂令授甲选心腹,至欲西迁以避之。公曰:“朝廷天下根本,根本一摇,天下将乱。臣观天道,必无患也。”后数日乃定(《本传》。 案:时皇叔斡赤斤引兵趋和林 )。奥都剌合蛮方以货取朝政,执政者亦皆阿附,惟惮公沮其事,则以银五万两赂公。公不受,事有不便于民者,辄中止之。时后已称制,则以御宝空纸付奥都剌合蛮,令从意书填。公奏曰:“天下,先帝之天下,典章号令,自先帝出。必欲如此,臣不敢奉诏。”寻复有旨奥都剌合蛮奏准事理,令史若不书填,则断其手。公曰:“军国之事,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与焉!事若合理,自是遵行;若不合理,死且不避,况断手乎!”因厉声曰:“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馀年,固不负于国家,皇后亦不能以无罪杀臣。”后虽怨其忤己,亦以先朝勋旧,曲加敬惮焉(《神道碑》 )。是岁,夫人苏氏卒。

甲辰 (三年),五十五岁。

夏五月十有四日,公薨(案《太宗纪》及《本传》,皆云甲辰夏五月薨。《神道碑》上叙癸卯年事,下即云公以其年五月十四日薨,似以公卒年在癸卯,与《元史》不合。然遗山撰《文献神道碑》曰“癸卯秋八月,中令君使谓好问”云云,则癸卯八月,公尚无恙。《汾河诸老诗集》一,麻革《中书大丞相挽词》下注甲辰五月十四曰,并与公享年五十五岁合,则《元史》是,而《神道碑》误也)。 蒙古诸人哭之如丧其亲戚,绝音乐者数日。天下士大夫,莫不涕泣相吊。以中统二年十月二十日,葬于玉泉东瓮山之阳,从遗命也(案《双溪醉隐集》六《瓮山茔域诗序》:“尊大人领省茔域在燕都,面北一舍,西至玉泉五里,实曰瓮山,寝园居在,昊天罔极。禅寺之右正寝,去隧东北百馀步 。”)。以漆水国夫人苏氏袝。先娶梁氏,以兵乱隔绝,殁于河南之方城;生子铉,监开平仓卒(案:铉卒年无考,当远在公卒后。《双溪醉隐集》三有《壬子秋日,客舍纪事,因寄家兄》诗。考壬子为宪宗二年,在公卒后八年,而开平府之名命于中统元年,则铉之卒,当在中统元年之后,至元五年以前。公卒后,以铸袭公位,领中书省,亦用蒙古重少子之俗,非其时铉已前卒也 )。苏氏,东坡先生四世孙、威州刺史公弼之女,生子铸,为中书左丞相(案《元史》附公传 )。孙男十一人:曰希征,曰希勃,曰希亮(《元史》有传 ),曰希宽,曰希素,曰希周,曰希光,曰希逸(案《元史》云淮东宣慰使 ),曰希□,曰希□,曰希□(案《元史》以为皆铸子。《程雪楼文集》九《秦国文靖公神道碑》:“女一,适荆湖北道宣慰副使耶律希图,中书左丞相铸之子也。”是失名三人中,其一名希图 )。女孙五人(《神道碑》 )。

癸卯春,苏夫人卒,公使子铸奉其丧,归燕京,殡于玉泉山东五里之瓮山(案《双溪醉隐集》六,有《护先妣国夫人丧南行,奉别尊大人领省》诗云:“重重门户无人到,深闭桃花一院春。”则以春杪南行也。《遗山集》四十有《中令耶律公祭先妣囯夫人文》云:“维大朝癸卯岁八月乙巳朔五日己酉,哀子某谨以家奠,敢昭告于先妣国夫人苏氏之灵”云云,此代文实双溪作,而题“中令耶律公”,盖后来追记。因双溪嗣公领中书省,故题云“中令”也。又案:公墓本在颐和园内,修园时徙于园门之西 )。并葬伯兄辨才、仲兄善才于义州弘政县先茔。命铸招元好问至燕京,属撰《文献神道碑》并两兄墓志铭。

《耶律文正公年谱》余记 [2]

《金史·耶律文献传》及遗山所撰《文献神道碑》、《元史》公传及宋周臣所撰《神道碑》,皆不著乡贯。唯公子铸《双溪醉隐集》注云:“予家辽上后家医无闾。”《四库总目》据之以补史阙。案:文献及公二兄辨才、善才,皆葬义州弘政县,医无闾山正在其东北。然公家自文献以后,久居燕京,而公诗中多忆闾山之作,如《和薛伯通韵》云:“闾山旧隐天涯远,梦里思归梦亦难。”(《文集》一 )《送王君玉》云:“安东幸有闾山月,万顷松风万山雪。”(《文集》二 )《和移剌子春见寄》第五首云:“他年归去无相弃,同到闾山旧隐居。”《寄景贤》第三首云:“十载残躯游澈海,积年归梦绕闾山。”(以上《文集》三 )。《和人韵》第一首云:“年来痛忆闾山景,月照茅亭水一围。”(《文集》四 )《和冲霄韵》第四首云:“无恙闾峰三百寺,遨游吟啸老馀生。”(《文集》五 )《和武善夫韵》第一首云:“何时致政闾山去,三径依然松菊寒。”(《文集》七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第五首云:“洛阳失金谷,闾山有别野(《文集》九 )《谢西方器之赠阮杖》云:“抱桐扶杖闾山巅,举觞笑咏秋风边。”《继武善夫韵》云:“北阙欲辞新凤阁,东州元有旧闾山。”《鼓琴》云:“湛然有幽居,只在闾山阴。”《送侄九龄行》云:“闾山自有当年月,一舸西风赋式微。”(以上《文集》十 )《信之和余酬贾非熊三字韵见寄,因再赓元韵以复之》第四首云:“旧隐医闾白霤南,故山佳处好停骖(《文集》十四 )语意皆明指辽东之医无闾。然其《继孟元卿韵》云:“归欤奚待鬓双皤,无恙闾山耸岌峨。万壑松风思仰峤,千岩烟雨忆平坡。”(《文集》九 )案:仰峤、平坡,皆燕京名刹(仰峤,今仰山。平坡,即翠微山香界寺 ),则闾山亦当谓西山,而谓之闾山者,当时或有所避忌,故为谩语也。公生长燕京,似无隐闾山之事,然则集中闾山,皆作西山观可也。

文献食邑东平,《金史》与《神道碑》均不载。公《送侄了真行》诗云:“吾兄继世禄,袭封食东平。”(《文集》十 )是东平与公家亦有因缘。东平有鱼山,亦谓之吾山,汉武《瓠子歌》所谓“功无已时兮吾山平”者也。公诗中亦多说吾山。《和移剌继先韵》云:“尚记吾山旧隐居,松风萧瑟松花落。”又云:“吾山佳处归休乎,鹿逸平林鱼纵壑。”(《文集》一 )《继刘搏霄韵》云:“不得吾山卧翠霞,西行行遍海之涯。”《和武善夫韵》云:“遥忆吾山归未得,故人书简怨东阳。”(以上《文集》七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第四首云:“当年别吾山,曾与黄华期。”(《文集》九 )又《吾山吟》云:“吾山吾山予将归。”(《文集》十一 )然公诗中用吾山与闾山同,意亦指西山。如《和竹林一禅师韵》云:“苍生未济归何益,一见吾山一度羞。”(《文集》四 )此诗编于还燕和吴德明之后,盖亦归燕京时所作,此读诗者不当以辞害志也。

契丹有大小字,与女直同。其文字借汉字偏旁,参互错综,以表契丹语,与西夏、女直文字体制相同。《金史·完颜希尹传》谓希尹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直字。可知女直文字即仿契丹。金制,贵胄凡女直、契丹、汉字曾学其一,即许承袭。是契丹虽亡,其文字仍与女直、汉字并行。然中叶以后,通者渐少。耶律文献素善契丹大小字,因此辟为国史院书写。世宗诏以小字译唐史成,则别以女直字传之。文献在选中,独主其事。又张景仁谓文献藏匿《辽史》,此《辽史》必契丹国书国史也。是文献于契丹文字殆属专门。金源之末,此学遂绝。文正《醉义歌序》云:“辽朝寺公大师《醉义歌》,昔先人文献公尝译之。先人早逝,予恨不得一见。及大朝西征,遇西辽前郡王李世昌于西域,予学辽字于李公。期岁颇习,不揆狂斐,乃译是歌。”(《文集》八 )是中原契丹文字已少传习,故文正于西域习之。然则文正殆可谓通契丹文字最后之一人也。

蒙古初起,用辽《大明历》,此事可于文正《进征西庚午元历表》(《文集》八 )证之。逮太祖归自西域,或曾改《回回历》。太宗嗣位,乃复用《大明历》。文正《和李德修韵》云:“衣冠师古承殷辂,历日随时建夏寅。”(《文集》三 )又《谢非熊召饭》云:“圣世因时行夏正,愚臣嗜数愧春官。”(《文集》四 )此二诗作于太宗初。行秀《湛然居士集序》亦称公志天文以革西历,则太祖末年必曾用《回回历》(回回岁首,常在古天正地正间 ),否则不必作是语也。此事史所不纪,故著之(《元史·世祖纪》:“至元九年,禁私鬻《回回历》。”亦元初盛行《回回历》之证 )。

文正师事万松老人,称嗣法弟子从源。其于禅学所得最深,然其所用以佐蒙古安天下者,皆儒术也。公对儒者,则唱“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之说。而《寄万松老人书》(《文集》十三 )则又自谓此语为行权。然予谓致万松一书,亦未始非公之行权也。公虽洞达佛理,而其性格实与儒家近,其毅然以天下生民为己任,古之士大夫学佛者,绝未见有此种气象。古所谓“墨名而儒行”者,公之谓欤!

文正于太祖辛巳、壬午驻寻思干。长春真人邱处机,适以此时至西域,其相晤对,自不待言。公在西域所作诗,其用长春韵者,如《过金山用人韵》七律一首(用长春《赠书生李伯祥》诗韵。《文集》一 )、《过阴山和人韵》七古一首、《再用前韵》七古一首、《复用前韵唱玄》七古一首、《用前韵送王君玉西征》七古二首、《用前韵感事》七古二首(以上用长春《自金山至阿里马城纪行》诗韵 )、《过阴山和人韵》五律一首(用长春《宿鳖思马大城》诗韵 )、《又》七律一首(用长春《过沙陀望阴山》诗韵 )、《又》七律一首(用长春《渡霍阐没辇河,夜行望大雪山》诗韵。 以上《文集》二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用长春《壬午春分日,游邪米思干郭西》诗韵 )、《游河中西园和王君玉韵》四首(用长春《二月望日,复游郭西》诗第一首韵 )、《河中游西园》四首(用长春《二月望日,复游郭西》诗第二首韵 )、《河中春游有感》五首(用长春《行抵邪米思干大城》诗韵 )、《过闾居河》四首(用长春《出沙陀至鱼儿泺》诗韵 )、《感事》四首(用长春《由鱼儿泺驿路西行途中述风俗》诗韵。 以上《文集》五 )、《过金山和人韵》七绝三首(用长春《度金山韵诗》。 《文集》七 ),凡四十五篇,皆用长春诗韵。而于过金山、过阴山则云“和人韵”,于游河中西园则云“和王君玉”韵,馀亦不著长春之名。案:公作《西游录序》(《文集》八 )以全真为老氏之邪,而于《和刘子中韵诗序》(《文集》十 ),惜其幼依全真,乃有“择术不可不慎”之语。又于王巨川首唱《瑞应鹤》诗,则讥之(《文集》六《寄巨川宣抚诗序》 )李子进不题《瑞鹤诗》卷,则美之(《文集》六《观瑞鹤诗卷,独子进治书无诗》 )。是公于长春实深致不满,故和其诗而没其人。然尚未颂言攻之者,则以全真托于老氏,非如糠[ ](蠥)之托于释氏故也。

文正以太宗辛卯领中书省,至薨,凡十四年,其得君之专,行政之久,实古今所希见。太宗用公,虽承太祖遗命,然十三年之间,君臣无丝毫之隙。余反覆公诗,而得其故焉。案:公集中投赠唱和最多者有一人,即郑景贤是也。集中呈景贤或和景贤之诗,至七十五首,占全诗十分之一(《全集》凡诗文七百七十六首 )。景贤初与公同在西域,洎于暮年,交谊尤笃。细读诸诗,其人盖以医事太宗,即《长春西游记》所谓“三太子之医官郑公”者也。景贤号龙冈居士,然名与乡里均无可考。《牧庵集》三有《郑龙冈先生挽诗序》称其友高道凝,为撰埋铭而文不传。鲜于伯机《困学斋杂录》纪藏琴之家有郑太医,而不著其名字,盖伯机已不能考矣。唯牧庵纪其三大节:一曰廉,太宗赐银五万两,辞;今上赐钞二千缗偿责,辞。二曰让,太宗再富以地比诸侯王,再辞,贵以上相位两中书右,又辞。三曰仁,金以蹙国汴都尚城守,太宗怒其后服,拔将甘心,公怫逆曲折陈解,城赖不屠,所全毋虑数十万人,云云。是太宗之眷景贤,盖出公右。其上相之位固后日所以处公,而汴京之不屠,亦公之所力争而始得者。然则公之相,当由景贤,而其平日维持调护于君臣之间,使太宗任公而不疑,公得行其志而无所屈者,亦由景贤之力。不幸而史失其名,然其安天下、救生民之功,固不在公下,世有孔子,能不兴微、管之叹乎!

金亡,时汴京人口据《文正神道碑》,云户一百四十七万。《元史》本传则云凡一百四十七万人。盖以户一百四十七万,当得四五百万人,故改户为口。然《金史·哀宗纪》:天兴元年五月,“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馀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此](是)数”。又《崔立传》:“人人窃相谓曰:‘攻城之后,七八日之中,诸门出葬者,开封府计之凡百馀万人。’”则汴京人口其庶可知。盖此时河南北被兵,又盗贼蜂起,故金之民人,皆萃于汴京,则一百四十七万户之说,当非尽诬。

《文正集》为中书省都事宗仲亨所集,癸巳岁始刊于平阳(有平水王邻及襄山孟攀鳞序。攀鳞亦流寓平阳 )。次岁,万松老人又为之序。其集凡九卷,古律诗杂文五百馀首。今本十四卷,凡古律诗杂文七百七十六首。盖前九卷癸巳所刊,后四卷则甲午以后续增也。然亦至丙申而止。自丁酉至甲辰(公薨之年 ),凡八年,诗文无一篇存者,盖今之十四卷未为足本也。

《湛然集》中律诗以入声作平声者,凡数十见。此决非讹字,亦非拗体,盖公习用方言,不自觉其为声病也。公为诗在三十以后,及官既高,人亦无以此告公者,遂有此病。

蒙古之制,凡攻城而抗拒者屠之。故蒙古入中原所屠名城,不可胜计。又金国南迁以后,威令不出国门,故山东、河北盗贼蜂起,其祸比蒙古尤烈。刘静修《武强尉孙君墓铭》:“金崇庆末,河朔大乱,凡二十馀年,数千里间,人民杀戮殆尽,其存者以户口计千百不馀一。”又《易州太守郭君墓铭》:“金贞祐主南迁,而元军北还,是时河朔为墟,荡然无统,强焉弱凌,众焉寡暴,故其遗民自相吞噬殆尽。”加以蒙古入主中夏,武人专横,其君臣又绝不知有治民之术,若此时无文正人之类,正有不知其何如者。宋周臣之言,非门弟子之私言,乃天下之公言也。

《皇元圣武亲征录》纪太祖庚辰、辛巳、壬午、癸未四年之事,皆递后一年,而《元史·太祖纪》因之。

元遗山以金源遗臣,金亡后《上耶律中书书》(《遗山集》三十九 )荐士至数十人。昔人恒以为诟病,然观其书则云:“以阁下之力,使脱指使之辱,息奔走之役,聚养之,分处之;学馆之奉不必尽具, 粥足以糊口,布絮足以蔽体,无甚大费”云云。盖此数十人中皆蒙古之驱口也。不但求免为民,而必求“聚养之,分处之”者,则金亡之后,河朔为墟,即使免驱为良,亦无所得食,终必馁死故也。遗山此书,诚仁人之用心,是知论人者不可不论其世也。

* * *

[1] 原作“开兴元年”,误。开兴元年是王辰(1232)一至四月,同年四月起为天兴元年。

[2] 《遗书》本总目为:《耶律文正公年谱一卷余录一卷》,本文篇名也为《耶律文正公年谱(附余录)》,此处则称《余记》,原书如此。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