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东西使看不见的东西黯然失色,这不仅仅发生在公共支出方面,而且由于那一半笼罩在阴影里的经济体系被人们忽视了,这种现象也为人们树立了一种错误的道德准则。它导致各国认为它们的道德利益和物质利益是彼此对立的。还有比这更令人沮丧和悲伤的事情吗?让我们看看吧。
一家之主无不认为,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孩子遵守秩序,使家里井然有序,让孩子养成料理有道、勤俭节约和适度消费的生活习惯。
普天之下,所有的宗教无不反对炫耀和奢侈,这些都很好。但另一方面,下面这些格言却也在大众口中广为流传:
囤积居奇吸光了人民的血液。
奢侈的大人物造就了生活富足的小人物。
挥霍无度的人自毁了前程,却造就了国家的富裕。
穷人的粮食在富人的奢侈中生根发芽。
在这一点上,道德观念和社会观念之间当然存在着绝不相容的矛盾。多少杰出人物在注意到这场斗争后,竟然可以表现得如此云淡风轻!对此,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我看来,察觉到人类有这两种相反的倾向是一件令人悲痛欲绝的事。天哪!让人类堕落的正是这两种极端情况啊!如果节俭,人类就会陷入贫困;如果挥霍无度,人类就会陷入道德沦丧的深渊。
幸运的是,这些广为流行的格言显示出的对节俭和奢侈的理解是错误的,因为这些格言只考虑了那看得见的直接后果,而没有考虑那看不见的后续影响。让我们设法纠正对这个问题的狭隘看法吧。
一个叫蒙多(mondor)的人和他的兄弟阿里斯特(ariste)继承了父亲的遗产,每人每年有5万法郎。蒙多从事的是当下流行的“慈善事业”。他被公认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暴发户。他每年买几次新家具,每个月买一个新衣柜。他竭尽所能想出各种花钱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挥霍遗产,闹得满城风雨。简而言之,即使是巴尔扎克(balzac)和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书中的骄奢主人公,在他面前也会黯然失色。
既然如此,你就应该听听围绕在他身边的赞美声:“给我们讲讲蒙多吧!蒙多万岁!他是工人的恩人,是人民的上帝。的确,他狂欢无度,他的马车每次在路上疾驰都会给行人溅一身烂泥。这对他自己和全人类的高贵品格确实有所损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虽然他自己没发挥多少用处,但是他的财富却造福于民啊。他使货币转起来了,他的院子里总是挤满了供应商,他们都会满载而归。这不正应了人们所说的‘既然金片是圆的,那它就会滚动’嘛。”
阿里斯特过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虽然他算不上自私,但至少是个个人主义者,因为他靠自己的理智管理开支,只追求适度而合理的快乐,时刻考虑着孩子们的未来。用夸张一点的话说,他很节俭。
同样,你应该听听民众是怎么说他的!“这个卑鄙的富翁,这个放高利贷的坏蛋,他真是毫无用处!毫无疑问,他那简朴的生活方式确实多多少少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有些让人热泪盈眶。此外,他心地善良、温柔敦厚、慷慨大度,但他精打细算。他没有把所有的收入都花光。他的别墅并不总是富丽堂皇、熠熠生辉。装潢商、马车制造商、马匹经销商和糖果制造商,对他并没有什么感激之情。”
这些评估对道德准则来说是有害的,它们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一件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即挥霍无度的兄弟在消费;而另一件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即节俭的兄弟的支出与之相等,甚至更多。
然而,社会秩序的神圣缔造者将一切都组织得如此美妙。因此,政治经济学与道德跟世间的万事万物一样,非但没有冲突,反而是和谐一致的。这样一来,阿里斯特的智慧不仅比蒙多的愚蠢更高贵,而且更有利可图。
当我使用“有利可图”这个词时,我不仅仅是指它对阿里斯特本人甚至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更是指它对当下的工人和生产活动也有好处。
为了证明这一点,你需要把你的理智之眼投射到你肉眼看不到的人类行动的隐藏后果上。
蒙多的挥霍所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都能看到他那各式各样的豪华马车和天花板上那精美的绘画,以及名贵的地毯和富丽堂皇的别墅。每个人都知道他的纯种赛马。他在他那位于巴黎的别墅举办晚宴,路上的行人驻足围观,议论纷纷:“这是个好人,他并没有留下一丁点儿收入,反而可能在不断消耗自己的资本。”这就是看得见的。
从工人利益的角度来看,阿里斯特的收入发生什么变化是不容易被察觉的。然而,经过仔细考察,我们将会看到,他的所有收入(直至最后一个子儿)都会被用来雇用工人,这和蒙多的收入一样。其中只有一个区别:蒙多的大手大脚最终会让他的钱越来越少,最后则是一个子儿也不会剩下,而阿里斯特那理智的花钱方式会让他的收入逐年增加。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公共利益必然与道德殊途同归。
阿里斯特每年花2万法郎在自己和家人身上。如果这还不足以使他快乐,他就不配做一名智者。他不忍心看到穷人遭受苦难,觉得自己出于道德应该给他们一些救济,于是,他把1万法郎捐给了慈善机构。他有一些暂时处于困难时期的贸易商、制造商和农民朋友,他了解了他们的情况。为了向他们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他谨小慎微,并在这方面花费了1万法郎。最后,他并没有忘记,他的女儿需要嫁妆,他的儿子需要一个有保障的未来。因此,他的责任心让自己定下了每年都要存下或投资1万法郎的目标。
下面就是他的收入使用情况:
1. 个人支出:2万法郎。
2. 慈善机构:1万法郎。
3. 帮助朋友:1万法郎。
4. 储蓄:1万法郎。
让我们把这些项目一一列举出来,我们就会发现,他的每一笔钱都用在了国民生产上。
1. 个人支出。对于工人和供应商来说,这些支出产生的影响与蒙多的支出产生的影响完全相同。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无须赘言。
2. 慈善机构。花在这方面的1万法郎也被用来刺激生产活动。人们会到面包店、肉店、服装店和家具店消费。然而,重点是,面包、肉和衣服不是直接给阿里斯特使用的,而是由那些获得其捐赠的人代替他使用的。这种一个消费者代替另一个消费者的简单模式,对一般生产没有任何影响。无论是阿里斯特花100 苏,还是一个穷人代替他花,所产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3. 帮助朋友。阿里斯特借给或送给朋友1万法郎,这并没有让这些钱消失,否则这将与整件事情格格不入。他的朋友们会用这笔钱买东西或还债。首先,生产活动会受到刺激。有人敢说,蒙多花1万法郎买一匹纯种马,比阿里斯特或他的朋友花1万法郎买一匹纯种马,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吗?或者,如果这笔钱是用来还债的,唯一的结果就是另外一个人(也就是那个收了1万法郎的债主)出现了。他一定会把这笔钱用在他的生意、工厂或经营上。他是阿里斯特和工人之间的中间商。花钱的人变了,但支出不变,对生产的刺激也不变。
4. 储蓄。还有1万法郎被存下来了。从鼓励艺术、工业、就业和劳动市场的角度来看,蒙多似乎比阿里斯特慷慨得多,虽然从道德的角度看,阿里斯特比蒙多要高尚一点。
在我看来,在神圣的自然法则中,总是会出现类似这样的矛盾,即身体上的不舒服总是让人痛苦至极。如果人类被迫在两个极端中做出选择,一端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另一端则会损害自己的道德,那么我们面临的将是对未来的绝望。幸运的是,事实并非如此。而且,为了看到阿里斯特重新获得他的经济优势和道德优势,你只需明白“储蓄就是消费”这个能带给人安慰的公理,它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充满了矛盾,但实际上却反映了坚不可摧的事实。
阿里斯特每年储蓄1万法郎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他是要在他花园的某个隐蔽处把这20万苏埋起来吗?肯定不是。他打算增加资本和收入。因此,他不是用这些钱来购买那些让自己得到暂时满足的东西,而是用这些钱来购买土地、房子、国家债券和工业股票,或者也会和市场交易员与银行家一起投资。如果这些钱都以各种方式花出去了,那么你将看到,在各个销售员或贷款人的办公室中,人们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工作,就像阿里斯特以他的兄弟为榜样,用钱购买家具、珠宝和马匹一样。
重点是,阿里斯特之所以花1万法郎购买土地或债券,是因为他自己觉得没有必要把这些钱花在消费品上,这正是你批评他的原因。
但是,同样地,卖给他土地或债券的人肯定也会以某种方式花掉这1万法郎。
这意味着,无论如何,这笔钱都会被花出去,不管是由阿里斯特本人还是由那些代替他的人花这笔钱。
因此,从工薪阶层或刺激就业的角度来看,阿里斯特的行动与蒙多的行动只有一个区别。蒙多的支出是直接由他和他周围的人来承担的,这是看得见的;而阿里斯特的支出是通过中间商进行的,而且不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这是看不见的。然而,事实上,对于任何了解因果关系的人来说,看不见的原因和看得见的原因都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在这两种情况下,货币都是流通的,而且留在聪明人保险箱里的钱并不会比挥霍无度者保险箱里的钱更多。
因此,认为节俭在当下对工业造成损害是错误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节俭和奢侈是一样有益的。
但是,对于花钱产生的影响来说,如果你不是放眼当下那看得见的效益,而是极目远眺未来那看不见的好处,那么你会发现节俭要优越得多。
弹指一挥就是10年。蒙多的财富和声望都到哪里去了呢?所有这一切都已烟消云散,蒙多已声名不再。他非但不能每年在社会中花费5万法郎,反而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无论如何,他的供应商已不能从他这里得到任何满足,他不再被认为是艺术和工业的推动者,不再给工人带来任何好处,就像他不再给他的家庭带来任何好处一样。
同样也是10年,阿里斯特不仅继续将他的全部收入注入社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能投入社会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他增加了国家的资本,也就是说,增加了支付工资的资金。由于他对劳动力的需求基于这笔资金的规模,所以他会继续提高工薪阶层的报酬。等他去世的时候,他留给他孩子们的是让他们能继续为这项进步和文明事业奋斗的能力。
从道德的观点来看,节俭优于奢侈是显而易见的。令人欣慰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正确的,至少对于那些不满足于现象的直接影响而能够追根究底并直达最终影响的人来说,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