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法萨卢斯大捷后,恺撒视察战场。面对漫山遍野的尸体,他全然没有获胜的狂喜,只有对伤亡士兵的悲悯之情。他沉痛地凝望着眼前的惨状。沉默片刻后,他说:“他们甘愿血洒战场!”然后,他不再自责。
恺撒之所以对待被俘的敌人宽厚仁慈,一来是天性使然。他一贯慷慨大度、道德高尚。二来是策略使然。他友好地对待所有官兵,使他们将来支持自己。之后,他将主力军遣回意大利,并且从剩余军队里挑选了一队骑兵,以便快速前进。随后,他率军取道帖撒利亚和马其顿,追击庞培。
恺撒麾下没有海军,所以只能在陆地上活动。另外,他希望带领一支军队穿越全国,以示威仪,并镇压一切企图联合或者支持庞培的势力。他穿过赫勒斯滂,抵达小亚细亚海岸。在以弗所,有一座大型神殿供奉着狄安娜女神。这个神殿富丽堂皇,是当时的奇迹。神殿的掌管人不知道恺撒的到来,打算将神殿的财产借给庞培,待其东山再起,得势之时再来偿还。他召集了一个大型集会,一来让大家见证财产的交接,二来做好数量和价值的统计。正要举行大型仪式时,这些人突然得知恺撒渡过了赫勒斯滂,即将抵达。因此,整个仪式就此中断,所有财产也保留了下来。
恺撒继续前行,迅速通过了小亚细亚。在追踪过程中,关于庞培逃跑方向的信息不断传来,各种说法都有,让人难以分辨。恺撒一边追击,一边比较、分析庞培的去向。最后,他得知庞培去了塞浦路斯岛。因此,他推测庞培的目的地应该是埃及。于是,他立即组建一支船队,从海上追踪庞培。时间流逝,庞培战败逃亡,恺撒乘胜追击的消息不断传来。各地纷纷放弃失势的庞培,转而支持恺撒,给其提供所需物资和帮助。即便如此,恺撒仍然没有停止招募兵马,组建海上作战力量。像拿破仑一样,他取得的所有军事成就,依靠的不是规模庞大的军队,而是迅猛的行动。在罗得岛,他筹得十艘桨帆船,组成了一支船队。这支船队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效率较高,载着恺撒麾下的精锐军队,驶向埃及海岸。虽然已经听说托勒密十三世及其朝臣正在贝鲁西亚抵抗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入侵,庞培赶赴那里,但恺撒没有去贝鲁西亚,而是在其魄力和精力的驱使下,直接向埃及当时的首都亚历山大进发。
当时,埃及是罗马共和国的盟国。埃及虽然保留了独立的政府组织和王权,但罗马共和国已是埃及事务的仲裁者,埃及是罗马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恺撒率军出现在亚历山大,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朋友般的接待。他发现托勒密十三世只留下了一支卫戍队守城。起初,守城军官表面上对恺撒竭诚相待,但不久就对恺撒的颐指气使十分反感。在他们看来,恺撒的行为是对自己法老的侵犯。
根深蒂固的疏远与敌视,会通过微不足道的小事表现出来。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习惯使用束棒象征权威。束棒是一个用很多木棍围绑起来的斧头。执政官巡视时,前面由两位执束棒的刀斧手开道。刀斧手各拿一根束棒—象征身后这个尊贵人物被赋予的权力。
恺撒在埃及出行期间,有卫军随行,束棒开道,仪式极其庄严。为此,埃及的官员和公民与恺撒之间爆发了争执。恺撒的军队和亚历山大守军也发生了诸多摩擦。尽管冲突不严重,恺撒还是认为应该增加在埃及的兵力。于是,他派人到欧罗巴调遣士兵前来增援。
托勒密十三世派人带来了庞培死亡的消息,还带来了庞培的人头。他以为恺撒会欣然接受这个礼物。然而,恺撒并不高兴。看到庞培的人头,他立即惊恐地转过头去。多年以来,庞培一直是恺撒的同僚和朋友,也曾经是恺撒的女婿,曾经和自己保持着非常亲近的关系。两人之间虽然爆发了战争,但庞培并没有做错什么,无论是对恺撒,还是对罗马共和国政府。就这场斗争而言,庞培是受害的一方。现在,庞培被战胜自己的敌人—恺撒追击了大半个世界后,却遭到假装庇护的朋友的背叛,终被残忍地杀害。恺撒性格中原有的正义感还没有完全泯灭。想到对这个老盟友、老朋友的长期追杀,最终使其落得如此惨烈的结局,他有些懊悔。他没有因收到这个可怕的礼物而备感欢欣,而是真诚地哀悼、诚挚地悼念庞培,对谋杀者充满愤慨。
庞培遇刺时,手上戴着一枚指环印章。这枚指环印章被埃及官员摘掉,连同庞培身上其他一切值钱的物品一起呈给了托勒密十三世。托勒密十三世又把这枚印章送给了恺撒,以此证明庞培已经死亡。恺撒怀着热切又悲伤的复杂心情接受了这个纪念品,精心收藏了起来。余生中,他表现出了对庞培的无限尊重。
时至今日,亚历山大古城的废墟上仍屹立着一根精美的柱子。这根柱子约一百英尺高,人们称之为“庞培柱”。庞培柱由柱基、柱身、柱顶三部分构成,每部分都由石头雕刻而成。它雕刻精美,建造工艺精湛,至今保存完好。只是它的历史太过悠久,没有留下关于它起源的任何记录。正因如此,它一直被视为奇迹,受到世人的赞美。虽然关于庞培柱的历史起源没有流传下来,但传说是恺撒在埃及居住期间,为纪念庞培而建的。不过,到底是为了彰显恺撒打败庞培的战绩,还是为了纪念庞培的品质和军事才能,如今已经无从考证。也有人怀疑,庞培柱根本不是恺撒命人建造的。
庞培柱
恺撒在亚历山大居住期间,因为庞培已死,庞培麾下的许多军官再也无法在其指挥下东山再起。因此,他们都向恺撒投降了。恺撒诚挚地接纳了他们,待他们很友善,没有因他们曾经与自己为敌而惩罚他们,反倒称赞他们在庞培麾下时的忠心和勇敢。实际上,法萨卢斯战役结束后,恺撒也宽宏大量地对待庞培麾下的士兵。法萨卢斯战役结束时,他命令每个士兵去救助一个敌人。这件事更加凸显了这位强大征服者的宽宏大量和过人智慧。士兵们在战斗和追击过程中被激发的仇恨和报复之情,立即转变为同情和友善。凶神恶煞的士兵即刻从猎杀敌人为乐的恶人,转变为保护俘虏的善人。这就为这些俘虏以后为恺撒服务,和其他士兵亲如兄弟、同心协力奠定了基础。
发现自己在亚历山大的地位如此之高,恺撒决定利用罗马共和国执政官的身份解决埃及王位继承问题。找到借口干涉埃及内政并非难事,因为亚历山大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面对托勒密十三世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争斗,人民立场不同。各派斗争激烈,以至于王位争端问题解决前,埃及不可能恢复秩序,政府部门也不可能恢复管理功能。恺撒要求埃及政府偿还债务,而托勒密十三世的大臣波提纽斯一直拖着不还。这引发了罗马共和国与埃及之间的敌对和争端。最后,恺撒找到了干涉埃及内政的借口—波提纽斯策划谋害自己。他向托勒密十三世和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发令,要求他们解散军队,到亚历山大表明各自的诉求,并由他裁决。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听从传唤返回埃及,提出诉求,让恺撒裁决。托勒密十三世拒不服从,带领军队向埃及进发,决心把恺撒和罗马共和国的军团驱逐出境。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回来后,发现通往恺撒驻地的路上满是托勒密十三世的人。如果去见恺撒,可能会落入这些人之手。传说,她用计偷偷溜进了恺撒的驻地。她命人用床单或者毯子之类的东西把自己裹起来,背在身上躲过了托勒密十三世的人的耳目。恺撒非常赞赏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这一做法。面对年轻貌美的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他一见倾心,难以自拔。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也热情地回应了恺撒。恺撒决定不占领埃及,而是裁定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与托勒密十三世联合执政。
托勒密十三世及其支持者拒不接受这个裁决。这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托勒密十三世不仅因被剥夺了正当权力而愤慨,也因姐姐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与恺撒的不正当关系而恼羞成怒。他的愤怒与痛苦唤起人们对他的同情。恺撒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斗争,并因此受到生命威胁,甚至会遭受灭顶之灾。然而,对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迷恋像魔咒一样控制着他,使他排除千难万险,不顾一切地支持克利奥帕特拉七世。
为了让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能和托勒密十三世共同坐上王位,恺撒被卷入了一场战争—亚历山大战争。在亚历山大战争中,也发生了许多奇特、浪漫的故事。亚历山大对面的法罗斯岛上有一座灯塔。这座灯塔也因此被称作法罗斯灯塔。法罗斯灯塔不仅因其自身的壮丽而出名,更因其位于世界上最大商业港口的入口处而闻名,以至于后来所有这样结构的灯塔都叫法罗斯。法罗斯灯塔的主体是一座非常高大的塔楼,据记载有五百英尺高。塔楼顶部有一个不断释放出耀眼光芒的灯。据说,灯释放出来的光芒从远在上百海里的水域都能看到。法罗斯灯塔由几层构成,每层都有栏杆、柱子。法罗斯灯塔白天的壮丽和夜晚顶部释放的光芒竞相生辉。在遥远辽阔的地中海上,遭暴风雨袭来时,灯塔发出的光都会召唤、指引着水手们的到来。古代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六分仪,因此灯塔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在亚历山大战争中,恺撒占领了法罗斯灯塔和法罗斯岛。虽然法罗斯灯塔及法罗斯岛的军事战略位置不重要,但因为法罗斯灯塔是当时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所以恺撒占领法罗斯灯塔及法罗斯岛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虽然占领法罗斯灯塔算不了什么,但在占领法罗斯灯塔的战役中,恺撒险些丧命。在所有的战斗中,恺撒习惯亲自冲锋陷阵,这一方面是源自他性格中本能的冲动和狂热激进,而激烈的战斗往往让他更加兴奋;另一方面源自当时流行的指挥官应起到带头作用的理念。还有一个激起他追求非凡功绩的诱因是,他想成为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崇拜的对象。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关注着恺撒的一举一动,看到恺撒为了自己和自己的事业而战,更加欣赏其勇气和才华。
法罗斯灯塔建在法罗斯岛上,通过桥和码头与大陆相连。攻打这座桥时,恺撒和部分士兵受到阻击,被敌人围困。当时,唯一的逃跑方式是驾驶小船到达附近的大船上。慌乱中,大家都拥上了这条小船,导致小船超重,随时都有倾倒或者沉没的可能。小船如果倾倒或者沉没会危及船上大多数人的生命。船上的人相互抓紧,纠缠在一起,生怕掉进水里。一旦掉进水里,人总会在慌乱中紧紧抓住周围的任何东西。恺撒料到了危险,跳进水里向大船游去。当时,他手里还拿着几张莎草纸,可能是作战计划。他左手高举着莎草纸,右手划水,用牙齿咬着他的紫色斗篷,向大船游去。斗篷象征着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认为敌人肯定会急切地寻找这个斗篷,并将其作为战利品。为了保护斗篷,他就这么用牙齿咬着它。那条小船很快就沉没了,上面的人也不见了踪影。
亚历山大战争期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灾难—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烧毁。这场灾难使后世之人感到十分惋惜和遗憾。埃及人以博闻强识闻名于世。在历代法老的慷慨资助下,这里的学者收集了大量著作。当时的文字都写在羊皮卷上。据说,亚历山大图书馆羊皮卷的数量达到了七十万卷之多。我们要知道,每一卷羊皮上的文字都是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写在上面的。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收集这么多羊皮卷藏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着实不易。收藏在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羊皮卷记载了古代文学的脉络。恺撒下令放火烧毁埃及的桨帆船。因船离岸太近,大风把火苗刮到了码头上,引燃了码头上的建筑。大火蔓延,引燃了亚历山大的宫殿和其他建筑,也波及了亚历山大图书馆。这次灾难导致了后世文化与科学知识的断层。整个世界为这一无法弥补的损失而备感惋惜。
尽管在亚历山大战争期间发生了很多不幸事件,但恺撒还是像往常一样取得了胜利,打败了年轻的托勒密十三世。逃亡期间,托勒密十三世在穿过尼罗河的支流时,被淹死了。最后,恺撒解决了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及其弟弟托勒密十三世的王位之争。在埃及停留了较长时间后,恺撒返回了罗马共和国。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后来的历险充满浪漫色彩。这使她家喻户晓。品德高尚的人一生平淡无奇,当他们的故事被讲给后人听时,却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而那些生活在悲惨和绝望中的邪恶之人,他们的故事充满戏剧性和趣味性,丰富了后人的精神世界。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一生罪孽深重,也饱尝痛苦。恺撒回到罗马共和国后,她去罗马城见了恺撒。恺撒以很高的规格接待了她,并授予她所有可能的荣誉。但罗马人强烈地谴责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认为恺撒安排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和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共同执政,但当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到达执政年龄后,却遭她的毒手。恺撒死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从亚历山大前往叙利亚,在一艘游船上会见了恺撒的继任者安东尼。这艘游船被装饰得富丽堂皇,因此人们称之为“克利奥帕特拉之船”。之后,众多美丽的船也被冠以同样的名字。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与安东尼建立了紧密联系。安东尼像恺撒一样迷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美貌和智慧。经历一系列浪漫的冒险后,安东尼在一次战斗中被强劲的对手屋大维打败。安东尼认为是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背叛了自己,追到埃及打算杀掉她。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藏在自己的陵中,对外散播自己已经自杀的消息。得知她已死的消息后,安东尼懊悔又绝望地拔剑刺向了自己。临死之际,他知道了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还活着,命人把自己带到了克利奥帕特拉七世面前,最后死在了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怀里。随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落入屋大维之手。屋大维想把她带到罗马共和国庆祝自己的胜利。为了避免被羞辱,同时厌倦了充满罪恶的生活和各种痛苦遭遇,她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一场盛大的宴会上,一个仆人把一条毒蛇藏在一大束鲜花中,送给了她。她让毒蛇爬上自己赤裸的胳膊。被毒蛇咬伤后,她很快便香消玉殒。
克利奥帕特拉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