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发无定处(上)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疔疮

五脏皆可发疔疮,现于形体细考详,若论阴阳分上下,欲知经脏辨何方。

疔名火焰发心经,往往生于唇指中,心作烦时神恍惚,痛兼麻痒 黄红。

毒发肝经名紫燕,此患多于筋骨见,破流血水烂串筋,指青舌强神昏乱。

黄鼓由于脾发毒,多生口角与颧骨, 黄光润红色缠,麻痒硬僵兼呕吐。

毒发肺经名白刃,白 顶硬根突峻,易腐易陷多损腮,咳吐痰涎气急甚。

从来黑靥发肾经,黑斑紫 硬如钉,为毒极甚疼牵骨,惊悸沉昏目露睛。

以上五疔应五脏,又有红丝疔一样,初如小疮渐发红,最忌红丝攻心上。

凡治疔证贵乎早,三阴三阳更宜晓,在下宜灸上宜针,速医即愈缓难保。

【注】此数证俱名曰疔。盖疔者,如丁钉之状,其形小,其根深,随处可生。由恣食浓味,或中蛇蛊之毒,或中疫死牛、马、猪、羊之毒,或受四时不正疫气,致生是证。

夫疔疮者,乃火证也,迅速之病,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三五日不死,一月半月亦必死,此系脏腑之乖逆,性情之激变,节候之寒温肃杀,且毒中有浅深也,若一时失治,立判存亡,有名为火焰疔者,多生于唇、口及手掌指节间,初生一点红黄小 ,痛痒麻木;甚则寒热交作,烦躁舌强,言语疏忽,此属心经毒火而成也。有名为紫燕疔者,多生于手、足、腰、肋、筋骨之间,初生便作紫,次日破流血水,三日后串筋烂骨,甚则目红甲青,邪视神昏、睡语惊惕,此属肝经毒火而成也。有名为黄鼓疔者,初生黄 ,光亮明润,四畔红色缠绕,多生口角、腮、颧、眼胞上下及太阳正面之处,发时便作麻痒,重则恶心呕吐,肢体木痛,寒热交作,烦渴干哕,此属脾经毒火而成也。有名为白刃疔者,初生白 ,顶硬根突,破流脂水,痒痛兼作,多生鼻孔、两手,易腐易陷,重则腮损咽焦,咳吐痰涎,鼻掀气急,此属肺经毒火而成也。有名为黑靥疔者,多生耳窍、牙缝、胸腹,腰肾偏僻之处,初生黑斑紫 ,毒串皮肤,渐攻肌肉,顽硬如疔,痛彻骨髓,重则手足青紫,惊悸沉困,软陷孔深,目睛透露,此属肾经毒火而成也。以上五疔,本于五脏而生。

又有红丝疔,发于手掌及骨节间,初起形似小疮,渐发红丝,上攻手膊,令人寒热往来,甚则恶心呕吐,治迟者,红丝攻心,常能坏人。又有暗疔,末发而腋下先坚肿无头,次肿阴囊睾丸,突兀如筋头,令人寒热拘急, 热疼痛。又有内疔,先发寒热腹痛,数日间,忽然肿起一块如积者是也。又有羊毛疔,身发寒热,状类伤寒,但前心,后心有红点,又如疹形,视其斑点,色紫黑者为老,色淡红者为嫩。以上诸证,初起俱宜服蟾酥丸汗之毒势不尽,憎寒壮热仍作者,宜服五味消毒饮汗之。如发热,口渴,便闭,脉沉实者,邪在里也,宜服黄连解毒汤加生大黄一钱五分,葱头五个清之。凡证轻者,宜服化疔内消散;若疔毒将欲走黄,急服疔毒复生汤;已走黄者,令人心烦昏愦,急用七星剑汤以救之。若手足冷,六脉暴绝者,系毒气闭塞,元气不能宣通,先宜蟾酥丸,随服木香流气饮行气,其脉自见。若疔毒误灸,烦躁谵语者,乃逼毒内攻也,宜服解毒大青汤。若溃后余毒未尽,五心烦热者,宜服人参清神汤,针后出脓之时,气虚惊悸者,宜服内托安神散。若攻利太过,以致发渴六脉虚大者,宜服补中益气汤,若发汗之后,汗不止,热不退,疮不疼,便不利者,此属里虚,宜服八珍汤加黄 、麦冬治之。凡疔溃后不宜补早,虽见真虚,只可平补,忌用温补之药。

疔疮图(图缺)

外治用药、针灸亦当循其次第。书云:疔疮先刺血,内毒宜汗泻,禁灸不禁针,怕绵不怕铁,初觉贵乎早治,十证十全;稍迟者,十全五六;失治者,十坏八九。初发项以上者,三阳受毒,必用铍针刺入疮心四、五分,挑断疔根,令出恶血;随用立马回疔丹,或蟾酥条插入孔内,外以巴膏盖之。如项以下生者,三阴受毒,即当艾灸以杀其势,灸之不痛,亦须针刺出血,插蟾酥条,旁肿以离宫锭涂之。如旁肿顽硬,推之不动,用针乱刺顽硬之处,令多出恶血,否则必致走黄。挑法,先用针干将毒顶焦皮刮开,针入疔根,坚硬如针者为顺;若针刺入绵软如瓜穣,而不知痛者为逆,百无一生。凡挑疔根,先出紫黑血,再挑刺至鲜血出,以知痛为止;随填拔疔散令满,以万应膏盖之,过三、四时,拨去旧药,易以新药;若药干无水不痛者,此挑法未断疔根也,再深挑之,必以上药知痛,药入水流为率;三四日后,疮顶干燥,以琥珀膏贴之,令疔根托出,换九一丹撒之,黄连膏抹之,外盖白膏药生肌敛口。若初起失治,或房劳、梦遗损气,以致毒气内攻,走黄不住者,其疮必塌陷,急当随走黄处,按经找寻,有一芒刺直竖,即是疔苗,急当用铁针刺出恶血,即在刺处用艾壮灸三壮,以宣余毒。若身面漫肿,神昏闷乱,干呕心烦作渴,遍身起 抽搐者,俱为逆证。惟红丝疔于初起时,急用瓷针于红丝尽处,砭断出血;寻至初起疮上挑破,即用蟾酥条插入,万应膏盖之,随服黄连解毒汤。

再暗、内二疔,不用挑法,先以蟾酥丸含化令尽,以冷水漱去毒涎,再用三丸嚼葱白三寸,裹药黄酒送下,盖卧出汗;少时无汗,再饮热酒催之;仍无汗,系毒热滞结,急用霹雳火法令汗出,毒热随之而解。次用双解贵金丸下之自效。若暗、内二疔初起,牙关紧急者,用蟾酥丸三、五粒,葱头煎汤研化灌之;俟稍苏,治法如前。

至羊毛疔,先将紫黑斑点,用衣针挑出如羊毛状,前后心共挑数处,用黑豆、荞麦研粉涂之,实时汗出而愈。一法:用明雄黄末二钱,青布包扎,蘸热烧酒于前心擦之,自外圈入内,其毛即奔至后心,再于后心擦之,其羊毛俱拔出于布上,埋之,忌茶水一日。

再诸疔部位、形色,亦有急缓,生于头项、胸背者最急,生于手、足骨节之间者稍缓。一疔之外别生一小疮,名曰应候;四围赤肿而不散漫者,名曰护场;四旁多生小疮者,名曰满天星;有此者缓,无此者急。疔证初起,至四、五日间,由白色而至青紫色,疔头溃脓,形似蜂窝,内无七恶等证者为顺;若初起似疔非疔,灰色顶陷,如鱼脐,如蚕斑,青紫黑 ,软陷无脓,内见七恶等证者逆。凡疔毒俱由火毒而生,忌服辛热之药,恐反助其邪也;忌敷寒凉之药,恐逼毒攻里也。再膏药不宜早贴,惟在将溃已溃时贴之,呼脓长肉,以避风寒。初溃时,忌用生肌药,恐毒未除,反增溃烂。生项以上者,属三阳经,不宜灸。若火日生疔,亦禁灸,犯之或为倒陷,或至走黄。俱忌椒、酒、鸡、鱼、海味、鹅肉、猪首、辛辣、生冷等物,气怒、房劳、诸香并孝服、经妇、僧道、鸡犬等项,犯之必致反复,慎之。

蟾酥丸

蟾酥(酒化,二钱) 轻粉 铜绿 枯矾 寒水石( ) 胆矾 乳香 没药 麝香(各一钱)朱砂(三钱) 雄黄(二钱) 蜗牛(二十一个)

以上各为末,称准,于端午日午时,在净室中先将蜗牛研烂,同蟾酥和研稠粘,方入各药共捣极匀,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用葱白五寸,令患者嚼烂,吐于手心内,男用左手,女用右手,将药丸裹入葱泥内,用无灰热酒一茶盅送下:被盖约人行五六里路,病者出汗为度;甚者再用一服。如外用之法,搓条作饼,随证用之。修合时,忌妇人、鸡犬等见之。

【方歌】蟾酥丸治诸疔毒,初起恶疮皆可逐,外用化腐又消坚,内服驱毒发汗速。

朱砂轻粉麝雄黄,铜绿枯矾寒水入,胆矾乳没共蜗牛,丸如绿豆葱酒服。

五味消毒饮

金银花(三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

水二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渣如法再煎服,被盖出汗为度。

【方歌】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发汗灵。

化疔内消散

知母 贝母(去心,研) 穿山甲(炙,研) 蚤休 白芨 乳香 天花粉 皂刺 金银花当归 赤芍 甘草(生,各一钱)

酒、水各一盅,煎一盅,去渣,量病上、下服之。

【方歌】化疔内消知贝甲,蚤休及乳草天花,皂刺银花归芍酒,疔证毒轻服更嘉。

疔毒复生汤

金银花 栀子(生,研) 地骨皮 牛蒡子(炒,研) 连翘(去心) 木通 牡蛎( ) 生军 皂刺天花粉 没药 乳香(各八分)

酒、水各一盅,煎一盅,食远服。不能饮者,只用水煎,临服入酒一杯,和服亦效。

脉实便秘者,加朴硝。

【方歌】疔毒复生欲走黄,头面肿浮毒内伤,银栀骨蒡翘通蛎,军刺天花没乳香。

七星剑

苍耳头 野菊花 草 地丁香 半枝莲(各三钱) 蚤休(二钱) 麻黄(一钱)

用好酒一斤,煎至一碗,澄去渣热服,被盖出汗为度。

【方歌】七星剑呕热兼寒,疔毒走黄昏愦添,麻黄苍耳菊 ,地丁香蚤半枝莲。

木香流气饮

当归 白芍(酒炒) 川芎 紫苏 桔梗 枳实(麸炒) 乌药 陈皮 半夏(制) 白茯苓黄 防风 青皮(各一钱) 大腹皮 槟榔 枳壳(麸炒) 泽泻 甘草节 木香(末,各五分)

生姜三片,红枣肉二枚,水煎服,下部加牛膝。

【方歌】木香流气宣气滞,归芍芎苏桔枳实,乌药二陈 大腹,风榔青枳泻煎之。

解毒大青汤

大青叶 木通 麦门冬(去心) 人中黄 栀子(生,研) 桔梗 元参 知母 升麻 淡竹叶 石膏( ,各一钱)

水二盅,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远服。大便秘加大黄,闷乱加烧人粪。

【方歌】解毒大青通麦门,中黄栀子桔元参,知升竹叶石膏 ,疔疮误灸毒内侵。

人参清神汤

人参 陈皮 白茯苓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 当归 白术(土炒) 黄 远志(去心,各一钱) 柴胡 黄连 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盅,粳米一撮,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人参清神疔毒溃,陈苓地骨麦冬归,术 柴远黄连草,益气除烦热可推。

内托安神散

人参 麦门冬(去心) 茯神 黄 白术(土炒) 元参 陈皮(各一钱) 石菖蒲 甘草(炙)酸枣仁(炒,研) 远志(去心) 五味子(研,各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临服入朱砂末三分和匀,食远服。

【方歌】内托安神多惊悸,疔疮针后元气虚,参麦茯菖 术草,元参枣远味陈皮。

立马回疔丹

轻粉 蟾酥(酒化) 白丁香 砂(各一钱) 乳香(六分) 雄黄 朱砂 麝香(各三分) 蜈蚣(炙一条) 金顶砒(注末卷,五分)

共为细末,面糊搓如麦子大。凡遇疔疮,以针挑破,用一粒插入孔内,外以膏盖,追出脓血疔根为效。

【方歌】立马回疔轻蟾酥,白丁香乳麝雄朱, 蜈金顶砒研末,疔疮用此根自除。

九一丹

石膏( ,九钱) 黄灵药(一钱)

共研极细,撒于患处。

【方歌】九一丹医疔破后,根除用此把脓搜, 石膏对黄灵药,清热生肌患自瘳。

霹雳火

鹅卵石烧红,安铁杓内,杓安桶内,以醋淬石,令患者将患处覆桶上,浓衣密盖,勿令泄气,热气微再添红石,加醋淬之,疮头及肿处,使热气熏蒸至汗出,其毒减半。

黄连解毒汤(见耳部黑疔)

补中益气汤 八珍汤 巴膏 万应膏 白膏药 黄灵药(俱见溃疡门)

离宫锭 双解贵金丸(俱见肿疡门)

拔疔散(见牙齿部牙疔)

琥珀膏(见头部发际疮)

黄连膏(见鼻部鼻疮)

流注

流注原有证数般,湿痰瘀风汗后寒,发无定处连肿漫,溃近骨节治难痊,此证本由脾胃弱,留结肌肉骨筋间。

【注】此证名虽无殊,其原各异,盖人之血气,每日周身流行,自无停息,或因湿痰,或因瘀血,或因风湿,或因伤寒汗后余毒,或因欲后受寒,稽留于肌肉之中,致令气血不行,故名流注。

诸家书云:流者流行,注者住也,发无定处,随在可生,初发漫肿无头,皮色不变,凝结日久,微热渐痛,透红一点,方是脓熟,即宜用针开破,若湿痰化成者,脓色粘白;瘀血化成者,脓色金黄;粘水风湿化成者,脓色稀白如豆汁;汗后八邪化成者,脓色或黄、或黑、稀脓臭秽;以上四证,发在肉浓处可愈,发在骨节及骨空处难痊,淫欲受寒化成者,脓色稀白而腥,其水中有猪脂水油之状,此为败浆脓也,诸书虽有治法,终成败证。初起湿痰所中者,木香流气饮导之;产后瘀血所中者,通经导滞汤通活之;跌扑伤损瘀血所中者,宜散瘀葛根汤逐之;风湿所中者,万灵丹、五积散加附子温散之;汗后余邪发肿者,人参败毒散散之;房欲后外寒侵袭者,初宜服五积散加附子,次服附子余物汤温之;又有室女、孀妇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而成者,宜服归脾汤加香附青皮散之,此皆流注初起将成之法,一服至三四服皆可。外俱用乌龙膏或冲和膏敷贴,皮肉不热者,雷火神针针之,轻者即消,重者其势必溃;将溃时俱宜服托里透脓汤,已溃俱服人参养荣汤;久溃脓水清稀,饮食减少,不能生肌收敛者,俱宜服调中大成汤,久溃脓水清稀,精神怯少,渐成漏证者,俱宜服先天大造丸。溃后其余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参考。

流注图(图缺)

通经导滞汤

当归 熟地 赤芍 川芎 枳壳(麸炒) 紫苏 香附 陈皮 丹皮 红花 牛膝(各一钱) 独活 甘草(节,各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入酒一杯,食前服。

【方歌】通经导滞产后疾,败血流瘀肿痛积,四物枳苏香附陈,丹皮独草红花膝。

散瘀葛根汤

葛根 川芎 半夏(制) 桔梗 防风 羌活 升麻(各八分) 细辛 甘草(生) 香附红花 苏叶 白芷(各六分)

水二盅,葱三根,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方歌】散瘀葛根瘀血凝,皆因跌扑流注成,芎半桔风羌细草,香附红花苏芷升。

附子八物汤

附子(制) 人参 白术(土炒) 白茯苓 当归 熟地 川芎 白芍(酒炒,各一钱) 木香肉桂 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盅,姜三片,红枣肉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附子八物医流注,房欲伤阴外寒入,木香肉桂八珍汤,姜枣水煎食远服。

调中大成汤

人参(二钱) 白术(土炒) 白茯苓 黄 山药(炒) 丹皮 当归身 白芍(酒炒) 陈皮(各一钱) 肉桂 附子(制,各八分) 远志(去心) 藿香 缩砂仁 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盅,煨姜三片,红枣肉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调中大成四君 ,山药丹皮归芍宜,远藿缩砂陈桂附,能医流注溃脓稀。

木香流气饮(见疔疮门)

万灵丹 乌龙膏 冲和膏(俱见肿疡门)

五积散(见内痈部肾痈)

人参败毒散(即荆防败毒散减去荆防,见项部脑疽)

归脾汤(见乳部乳中结核)

雷火神针(见股部附骨疽)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人参养荣汤(见溃疡门)

先天大造丸(见臀部鹳口疽)

瘿瘤

五瘿属阳六瘤阴,瘿别血气肉石筋,瘤气血肉脂筋骨,惟脂开溃不伤身,瘿蒂细小红不紧,瘤根漫大亮白新,证由内外岚水气,疗治须当戒怒嗔。

【注】瘿瘤二证,发于皮肤血肉筋骨之处,瘿者,如缨络之状;瘤者,随气留住,故有是名也。多外因六邪,荣卫气血凝郁;内因七情,忧恚怒气,湿痰瘀滞山岚水气而成,皆不痛痒,瘿证属阳,色红而高突,皮宽不急,蒂小而下垂;瘤证属阴,色白而漫肿,皮嫩而光亮,顶小而根大。瘿有五种:肉色不变者为肉瘿;其筋脉现露者,名筋瘿;若赤脉交络者,名血瘿;随喜怒消长者,名气瘿;坚硬推之不移者,名石瘿。五瘿皆不可破,破则脓血崩溃,多致伤生。瘤有六种:坚硬紫色,累累青筋,盘曲若蚯蚓状者,名筋瘤,又名石瘤;微紫微红,软硬间杂,皮肤中隐隐若红丝纠缠,时时牵痛,误有触破,而血流不止者,名血瘤;或软如绵,或硬如馒,皮色如常,不紧不宽,始终只似覆肝,名肉瘤;软而不坚,皮色如常,随喜怒消长,无寒无热者,名气瘤;日久化脓流出,又名脓瘤也;形色紫黑,坚硬如石,疙瘩叠起,推之不移,昂昂坚贴于骨者,名骨瘤;软而不硬,皮色淡红者,名脂瘤,即粉瘤也。六瘤之形色如此。

凡瘿多生于肩项两颐,瘤则随处有之。夫肝统筋,怒气动肝,则火盛血燥,致生筋瘿、筋瘤,宜清肝解郁,养血舒筋,清肝芦荟丸主之,心主血,暴戾太甚,则火旺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致生血瘿、血瘤,宜养血凉血、抑火滋阴、安敛心神、调和血脉,芩连二母丸主之。脾主肌肉,郁结伤脾,肌肉浅薄,土气不行,逆于肉里,致生肉瘿、肉瘤,宜理脾宽中、疏通戊土、开郁行痰、调理饮食,加味归脾丸主之。肺主气,劳伤元气,腠里不密,外寒搏之,致生气瘿、气瘤,宜清肺气,调经脉、理劳伤、和荣卫,通气散坚丸主之。肾主骨,恣欲伤肾,肾火郁遏,骨无荣养,致生石瘿、骨瘤,石瘿海藻玉壶汤主之,骨瘤尤宜补肾散坚、行瘀利窍,调元肾气丸主之。瘿瘤诸证,用药缓缓消磨,自然缩小;若久而脓血崩溃,渗漏不已者,皆为逆证不可轻用刀针决破,以致出血不止,立见危殆。惟粉瘤可破,其色粉红,多生耳项前后,亦有生于下体者,全系痰凝气结而成,治宜铍针破去脂粉,以白降丹捻子插入,数次将内膜化净,用生肌玉红膏贴之自愈。

瘿瘤图(图缺)

又有一种黑砂瘤,多生臀腿,肿突大小不一,以手摄起,内有黑色即是,亦用针刺出黑砂有声,软硬不一。又有发瘤,多生耳后发下寸许,软小高突,按之不痛,亦用针刺之,粉发齐出。又有虱瘤,发后其痒彻骨,开破出虱无数,内有极大一虱出,其虱方尽。

黑砂、发、虱三瘤,外治皆同粉瘤之法,其口方收。又有虫瘤,每生胁下,治法当按痈疽肿疡、溃疡门,但本忧思化成,每难获效。诸证形状各异,皆五脏湿热邪火浊瘀,各有所感而成,总非正气之所化也。

清肝芦荟丸

当归 生地(酒浸,捣膏) 白芍(酒炒) 川芎(各二两) 黄连 青皮 海粉 牙皂 甘草节昆布(酒炒) 芦荟(各五钱)

上为细末,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白滚水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方歌】清肝芦荟怒伤肝,筋结瘿瘤血燥原,四物黄连青海粉,牙皂甘昆曲糊丸。

黄芩二母丸

黄芩 黄连 知母 贝母(去心) 当归 白芍(酒炒) 羚羊角(镑) 生地 熟地 蒲黄地骨皮 川芎(各一两) 甘草(生,五钱)

上为末,侧柏叶煎汤,打寒食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灯心煎汤送下。

【方歌】芩连二母血瘤瘿,血沸寒凝微紫红,归芍羚羊生熟地,蒲黄地骨草川芎。

加味归脾丸

香附 人参 酸枣仁(炒) 远志(去心) 当归 黄 乌药 陈皮 茯神 白术(土炒)

贝母(去心,各一两) 木香 甘草(炙,各三钱)

上为细末,合欢树根皮四两煎汤,煮老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食远,白滚水送下。

【方歌】加味归脾香附参,枣远归 乌药陈,茯神术草木香贝,消瘿除瘤脾郁伸。

通气散坚丸

人参 桔梗 川芎 当归 花粉 黄芩(酒炒) 枳实(麸炒) 陈皮 半夏(制) 白茯苓胆星 贝母(去心) 海藻(洗) 香附 石菖蒲 甘草(生,各一两)

上为细末,荷叶煎汤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钱,食远,灯心,生姜煎汤送下。

【方歌】通气散坚气瘿瘤,参桔芎归花粉投,芩枳二陈星贝藻,香附石菖患渐瘳。

海藻玉壶汤

海藻(洗) 陈皮 贝母(去,心连翘去心) 昆布 半夏(制) 青皮 独活 川芎 当归甘草(节各一钱) 海带(洗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方歌】海藻玉壶汤石瘿,陈贝连翘昆半青,独活芎归甘海带,化硬消坚最有灵。

调元肾气丸

生地(酒煮,捣膏,四两) 山萸肉 山药(炒) 丹皮 白茯苓(各二两) 泽泻 麦冬(去心,捣膏)

人参 当归身 龙骨( ) 地骨皮(各一两) 知母(童便炒) 黄柏(盐水炒,各五钱) 缩砂仁(炒)

木香(各三钱)

共研细末,鹿角胶四两,老酒化稠,加蜂蜜四两同煎,滴水成珠,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温酒送下。忌萝卜、火酒,房事。

【方歌】调元肾气缩砂仁,六味地黄知麦参,归柏木香龙地骨,骨瘤服此又滋阴。

白降丹 生肌玉龙膏(俱见溃疡门)

多骨疽

多骨疽由肾虚源,疮久肿溃复受寒,落草患此胎元结,名为骨胀治一般。

【注】此证一名剩骨,一名朽骨,无论老少,皆有生者,多在腮 牙床、眼胞颏下手足、腿膊等处,有因肾虚之人,生疮久溃,肿硬不退,口不收敛,外被寒邪袭入,与脓毒凝结,借人之气血化成多骨者;又有初生落草,身肉之中,按之有如脆骨,由胎元受之精血交错而致,迨其人长大后,必于脆骨所生之处,突然发肿生疽,及溃破后,多骨脱出,其口方收。有多骨出之不休者,名曰骨胀,难愈。以上二因,治法皆同,俱宜隔附子饼艾灸,以宣寒凝,令骨速脱。盖骨属肾,遇寒则凝,故从热治也。若朽骨内含,或出臭脓,或出涎泡,宜撒黄灵药,陀僧膏盖贴,令朽骨出尽,其口始易敛也,肾虚微寒者,服六味地黄丸;虚而寒甚者,桂附地黄丸常服可愈。由胎元结成者,禀赋身虚,不可强取多骨,候自破则取之。

多骨疽图(图缺)

附子饼灸法(贝首卷灸法)

黄灵药 陀僧膏(俱见溃疡门)

六味地黄丸(见面部雀斑)

桂附地黄丸(见面部颊疡)

结核

结核即同果核形,皮里膜外结凝成,或由风火气郁致,或因怒火湿痰生。

【注】此证生于皮里膜外,结如果核,坚而不痛,由风火气郁,结聚而生,初发令人寒热往来,有表证者,荆防败毒散解之;表既解,即服连翘消毒饮,若湿痰气郁凝结者,宜行气化痰,以五香流气饮、《千金》指迷丸辛凉之药治之,其核自消;若误投苦寒之剂,必至溃破,或服之而反甚者,其势将溃,不可强消,以耗其气,宜用透脓散。溃而不愈者,属气虚,宜用补中益气汤平补之。外治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结核图(图缺)

《千金》指迷丸

半夏(制,四两) 白茯苓 枳壳(麸炒,各三两) 风化硝(三钱)

共研为末,河水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白滚水送下。

【方歌】《千金》指迷丸半夏,茯苓枳壳硝同砑,河水煮糊作成丸,消坚去核结痰化。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连翘消毒饮(见背部酒毒发)

五香流气饮(见胫部黄鳅痈)

透脓散(见肿疡门)

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

痼发

痼发皆由外感生,伸缩动处每成形,漫肿无头寒热作,四肢沉重渴烦增。

【注】此证体虚之人,感受天地不正之厉气而生,非由内作也。多生于手足掌心,或腰、腿、臀下伸缩动处,疼如痛风,而兼漫肿无头,其色淡红,憎寒发热,四肢沉重。

烦渴初起,宜服万灵丹发汗解表,肿仍不消,必欲作脓者,宜托里消毒散,兼琥珀蜡矾丸间服;已溃者,按痈疽溃疡门治法。

痼发图(图缺)

万灵丹 托里消毒散 琥珀蜡矾丸(俱见肿疡门)

瘭疽

瘭疽本由烟瘴起,小如粟豆大梅李,初发红点次变黑,腐烂筋骨疼无已。

【注】此证一名蛇瘴,起川、广烟瘴地面有之,初起红点,次变黑色,其形小者如粟豆,大者如梅李,随处可生,疼痛应心不止,腐烂筋骨,溃破脓如豆汁,今日拭净,次日脓汁复满,愈而复发,初起宜贴蟾酥饼,寒热交作,宜服黍米寸金丹,或夺命丹亦可,红肿游走不定者,离宫锭涂之,兼神灯照熏照之。破后脾虚,食少作呕者,补中益气汤加黄连、麦冬;补而不应,或出稀水秽汁者逆。

瘭疽图(图缺)

蟾酥饼(见疔疮)

黍米寸金丹 离宫锭(俱见肿疡门)

夺命丹(见背部阴阳二气疽)

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

神灯照法(见首卷)

乌白癞

乌白癞由中恶风,犯解忌害亦能成,麻痒彻骨刺不痛,除风养血即收功。

【注】此二证,俱由恶风侵袭皮肤血分之间,火郁耗血,及犯触忌害而成。有乌、白二种:乌者初觉皮毛变黑,发若瘾疹,痒若虫行,手足顽麻,针刺不痛,目视物若垂丝,心常惊而妄语,凡饮食言语之时,开口出气而鸣,宜服 皮丸,外擦大黑神膏;白癞皮色渐变白斑,语声嘶嗄,目视不明,四肢顽疼,身体大热,心常懊恼,手脚缓纵,背膂拘急,肉如针刺,鼻生息肉,瞳生白沫,宜服白花蛇散,外擦斑蝥膏,二证俱常饮苦参酒。白癞便秘者,先宜服醉仙散,次服通天再造散,利下恶物即效。

乌白癞图(图缺)

皮丸

皮(烧,存性) 蚺蛇头(烧,存性) 魁蛤(各一枚) 红娘子(去头、足、翅) 蛴螬(焙干)虻虫(去头、足、翅) 水蛭(糯米炒熟) 蜘蛛(焙) 斑蝥(去头、足、翅,各三个) 桂心大黄 黄连 龙骨( 研) 麝香(研) 汞(即水银) 川椒(炒,各五钱) 芒硝 石膏( ,各一两) 穿山甲(炙,三片) 枯白矾 滑石(研、水飞) 甘遂(与胡麻同炒,以胡麻熟为度,去麻用甘遂,各二钱五分) 蜈蚣(炙,一条半) 附子(泡,去皮脐,二枚) 巴豆(去皮、膜、心、油) 雷丸(各五十粒)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滚白水送下,空心临卧各一服。如未觉,每服加一丸;如茎中痛,即有虫下,细观形状皆死矣。痛多减一丸,痛少服二丸,以瘥为度。此药乃攻毒取虫之峻剂,非灼知脏腑有虫及精神可胜攻下者,不可轻服。

【方歌】 皮肤黑成乌癞,心惊视物若垂毫,痒似虫行手足痹,红娘魁蛤汞矾螬,螬桂硝黄虻蛭甲,黄连龙骨麝蜘膏,川椒滑附蜈巴豆,雪丸甘遂共斑蝥。

大黑神膏

头发(鸡子大一团) 川芎 黄连 黄柏 防己(去皮) 川乌 升麻 藜芦(各五钱) 巴豆杏仁(各十四粒)

用猪脂油二斤,将药炸至头发化尽为度,捞去渣;再用雌黄、雄黄,白矾、铅粉各五钱,松脂一块如鸡子大,同研末,入油内搅匀。先以热盐汤洗净患处,次擦药,日三次,勿令入口。

【方歌】大黑神膏乌癞涂,发芎连柏己川乌,雌雄巴豆矾松脂,铅粉升麻杏藜芦。

白花蛇散

白花蛇(酒浸,炙) 槐子 天麻 枳壳(麸炒) 蔓荆子 防风 羌活 威灵仙 白鲜皮晚蚕鹅(去头、足、翅,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共研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时用二服。

【方歌】白花蛇散体多热,刺痛声嘶白癫 ,槐子天麻鲜积蔓,风羌威草晚蚕蛾。

斑蝥膏

斑蝥(十四枚) 大蝮蛇(头尾全者,晒干,一条)

黄酒七碗,同药入瓶内,用糠火煨酒至一碗,滤去渣收贮。每用薄薄涂于患上。

【方歌】斑蝥膏搽白癞风,蝮蛇黄酒入瓶中,糠火煨酒取涂患,以毒攻恶癞自平。

苦参酒

苦参(五斤) 露蜂房(五两) 刺 皮(酥炙一具)

共研粗末,用水三斗,煎汤至一斗,去渣,浸细曲五斤、炊黍米三斗,拌如常酝法,酒熟,压去糟,每于食前,温饮一小盏。

【方歌】苦参酒治乌白癞,露蜂房与刺 皮,煎汤浸曲炊黍米,酿酒饮之恶疾离。

醉仙散 通天再造散(俱见大麻风)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