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四之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四之下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第十法云地。以智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此迦毗罗城。有释种女。名曰瞿波者。以明十地行。不离本处。与初地同处。以表菩提体无先后。始终不移。故云迦毗罗城有释氏女。瞿波者。乃是如来往古为太子时妻。是过百佛刹微尘劫有王。名智山。王有太子。名善光。有居士女。名净日。善光太子出家为比丘。于净德林中住。入城乞食。净日女见善光比丘。因生染爱。便解身璎珞并珠。置其钵中。便即发菩提心。于二百五十劫。不复堕三恶道。常生胜乐处。常见善光比丘。经二百五十劫。后生于善现家。莲华化生。见财主王。有太子。名威德。太子纳为妻。因此之后。常共太子供养诸佛。乃至闻法得道。迄至如来。为太子时。还为其妻。是往昔本愿因缘常为其妻。依古德云。如来为太子时。有三夫人。一罗睺罗母。耶输陀罗。作比丘尼。二名瞿波。作善财十地善知识。三名摩奴舍。未详所在。夫如来神智性同虚空。非物像能与其类。如其智体。非情想能得其迹。但以无形质之妙灵。而十方随根。普应对上根之类。莲华出现。应中下之流。母胎诞生。只为本愿慈善力故。于十方世界。随物现形。岂有存妻子。而居世间也。但为化凡引俗。示生人间。八万四千尘心迷皆同行。化妻幻子。化幻众生。示现处缠。难舍能舍。对三乘之种。舍诸饰好。应一乘佛果之门。即具华冠璎珞九十七种大人之相。及十华藏世界微尘等相。今以瞿波女。以表一乘智境。无别求出世。全以根本智。普印世间。万境全真。更不说他方别有净土。便以瞿波女用。同真性无取舍法。便将表法。便明十地道满。法喜为妻也。一切境界。总是法乐。是故法华会三归一乘。故说世间相常住。是法住法位。全将世间。以为解脱。无别欣厌也。又此经集会人间众。但有五百优婆塞。五百优婆夷。五百童子。五百童女。一万诸龙。但集世间俗众。无比丘出世众。如来是福智大慈悲圆满之行。世间无厌形相也。今以瞿波女。表十地法悦。无取舍法。是故净名经云。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财至菩萨集会普现法界普光明法堂者。至十转法轮智满故。此是初会菩提场所契会普光明智。亦是第二会普光殿。从第二会自起信进修行。至此十地。自以智慧道满。同诸佛法轮之智慧。以此为终。故号菩萨集会普现法界普光明讲堂。其中有主宫殿神。名无忧德。并一万守宫殿神。来迎善财。赞叹善财所修行善根。是入十地之因。见瞿波女。是十地之果。一万守宫殿神。是守护十地智悲之行。瞿波女曾供养无数诸佛。久远劫来承事毗卢遮那。自身位登十地。犹言未了菩萨身及身业。亦不知心智。诸劫所行之道。以未入等觉位普贤行门。至十地道满。须舍见道烦恼。禅三昧上烦恼。涅槃清净乐上烦恼。总舍恒入世间。一切众生前对现色身。教化利乐。是恒常之道。更无欣进出世三昧涅槃解脱。习气之心。以是如经中十地行满。以无量三昧推求普贤。了不能见佛。劝令以想念求觅。方见普贤在十方一切佛所。或来或去。以是瞿波立样。以成后学令知轨则。修行不惑。从我唯得此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已下。是推德升进。

已上十地善知识竟。十一地等觉位普贤行如下。从前十住初心至十住满。师子幢王女。且得一分世间出世间智慈圆满。从十行初至十行满。出家外道名为遍行。且得一分随行行上。不坏出家无染解脱。从十回向初至十回向满。见天地之神。以于世间生死智悲之行含养自在。从十地初至十地满。见瞿波女。于菩萨集会普现法界讲堂。及无忧德神。及一万守宫殿神。以十地道齐诸佛智慧。转法轮中。智慈自在。从十一地等觉位普贤菩萨行门。初摩耶夫人至十一地满。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以恒往十方生死六道。入幻住门。是等觉位之功终。文殊师利弥勒如来普贤菩萨三人。总通是五位及十信位中一理智妙行之体用法界之门。从初发心来至五位满。皆不离此三法。文殊是三空解脱之妙慧。妙简正邪之理。弥勒如来寄同此教。一生至佛果故。是根本普光明智。普贤是根本普光明智中差别智利众生行门。三法是一体用之门。即于诸法而能自在。此之三法成此一部经之教体。故名一乘圆教也。从十信心修行至五位未终。常以文殊师利为拣择引导之首。普贤为伴。至入法界之果门。即普贤为首。文殊为伴。根本智常为此二法无染之体。若根本智未明。籍妙慧观照显发。若根本智明。即妙慧是根本智妙使。普贤是根本智中万行之体。总是一法理智大悲体用分三。若不如是合离分张。修行者不知有智悲体用通塞自在。文殊师利出善住楼阁。南行化利人间。启发童蒙故。名文殊师利童子。菩萨以化童蒙。见道智因行立名。是故未见道时。由慧显得本智。见道之后。慧为佛之使也。观察取意可知。总是理智体用互参。

等觉位初以檀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此世界中。有佛母摩耶者。此位能以处生死中。大慈悲心普含摄一切世间之境界。不分内外。东西南北直言此世界中也。佛母者。如来以大慈悲心为母体。能发大智慧。教化众生故。实无如世间父母所生。为大慈大悲不违初发心。本愿力化众生故。宜应所见。以其自智。幻作父母。化作妻子。或现莲华化生。种种生法。同众生行。宜应化现。总是如来一智之境。随宜幻生。何得有父母诞生入胎出胎去住之相。望其自智。以智体神妙。无色无形。无迹无垢。自体清净。及随本愿。大慈悲力有依正二报功德。福智庄严。如光影像。不可提摩。隐现自在。如慈氏楼阁。如华藏世界是也。共一切众生。同住各不相碍身为正报。国土为依报。亦依正二报互相参入。如帝释宝网光影相参重重无尽。如是摩耶夫人。如来眷属。总是同一切根本之智幻化所生。以接童蒙故。以大慈悲为母。幻生佛故。如十住之末。从智生慈悲。即师子幢王女。名曰慈行。此等觉位即慈悲生智。即以母生佛。升进次第如然。善财叹。摩耶夫人身。是超六处。离一切著智。无碍道具清净法身。以如幻业而现化身。以如幻智而现世间。以如幻影而持佛法身。乃至无依处身。广如经说。善财先见主城神。名宝眼。眷属圆满者。是悲中之智眼。引接众生故。先见也。以杂色宝华散善财者。以明入大慈悲行。非一种行。行无量种种行。是以众色宝华而散善财。又劝善财二十八种守护心城法门。意令修行大慈悲。处生死行。广大无限。于生死行中。不贪境界。但欲成就如来十力。广如经说。意明欲入生死。成大悲行。不舍智业。本清净法大悲圆满。普周世间。谓和无二。不令有滞。此二十八种守护心城法。是和智悲。成普贤入生广大行门。令不染不离。是入生死。成大慈悲。前方便故。是故先见宝眼主城神也。又云。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修心城。则能积集一切善法。何以故。蠲除一切诸障故。所谓见佛障。闻法障。供养如来障。摄诸众生障。净佛国土障。此有五种障。皆是有所欣求功德善法。惧生死心。非是真入无作任运大慈悲者。故今欲见此位善知识者。常除如是等五障之心。不用功力。则便得见。以明十地道满。入等觉位。普贤大慈悲。处世间众生海。当除此五障。方得见摩耶之身。此乃是不求出世。不求功德。不求见佛。不求闻法。纯以无作大慈悲。一往同一切众生生死流。教化利物。无有身心所求果报。及惧生死。尔时有身众神。名莲华法德。及妙华光明无量诸神前后围绕。从道场出。住虚空中。以妙音声种种称叹。是处生死海。住法空。无染之行满。摩耶夫人。从耳珰放无量色光明网。普照无边诸佛世界。令善财见十方无边国土一切诸佛。其光明网右绕世间。经一匝还来。入善财顶。乃至遍入身诸毛孔。善财即得净明眼。永离一切愚痴暗。故得离翳眼。能了一切众生性故。广如经说。何故耳珰放光。以六根之中意根。以成智业。余五根中耳根。随用为胜。以表大慈悲救苦海。以遍法界之众生界。闻声即救。不待见身。且取耳能远闻过余四故。且如雷震百里耳根得闻。若有大声千里亦闻。四根不及。以表慈悲之光耳根为体。光照诸佛国土。次照世间。以慈悲之光。照佛国众生国一体无二。从善财顶入。然后遍入身。及毛孔皆遍者。以明大慈悲光普周。高卑等入。体同一性。大智光明眉间起。受生光明脐轮起。大慈悲光摩耶耳珰起。四十心光手中起。十信光足下千辐轮中起。十住光足指端起。十行光足趺上起。十回向光膝上起。十住中第六住海幢比丘眼中放日轮光。照恶道苦。善财蒙光入身。能了一切众生性者。以同体大悲。能了一切众生性故。次见守护菩萨堂罗刹鬼王。名曰善眼。与其眷属一万罗刹俱。于虚空中。以众妙华。散善财上。明罗刹是女。住在大海之中。有大势力。能食啖众生。而得自在。亦能游空。以明菩萨以法空大智。常居生死海。守护一切众生。而无舍离。以为宫殿。而能餐啖一切众生无明贪嗔痴爱热恼血肉故。以罗刹王表之。取此居大海中。力用残害速疾为像也。散众华于善财上者。以大慈悲是行故。是故散华也。劝叹善财。令入大慈悲之行。广如经说。罗刹王为善财说求善知识法。善男子。汝应顶礼十方。求善知识。正念思惟一切境界。求善知识。勇猛自在。遍游十方。求善知识。乃至观身观心。如幻如梦如影。求善知识。善财受行其教。即时睹见大宝莲华从地踊出。所有庄严广如经说。以明大慈悲为地。大慈悲行为莲华。能起大慈悲心。为摩耶夫人身。诞生诸佛。以明从悲起智。以明万事皆是大智大慈悲。幻生诸法。度脱众生。是如幻智中。幻生自在无碍。方如大智大慈悲功终不可得。智净如空。守空而住。不可但随悲逐行。迷彼智门。皆须圆备。如主城神。一度和会慈智之行。身众神及摩耶耳珰放光。一度和会智悲之体用。罗刹王一度和会智悲之体。如是三度劝发和会。观行次第因缘成竟。方始莲华从地踊出。具众宝庄严。摩耶居中而坐。坐于众妙宝座。一切诸庄严中。起化庄严。及摩耶夫人。出化身云。遍周十方。成就一切众生。广如经说。乃至善财等摩耶所化。总现其前。亦广如经说。如摩耶夫人。身相如本。乃能容受十佛刹微尘数菩萨众海。八万诸龙等众。悉在腹中。菩萨于腹中受生时。于摩耶夫人腹中游行自在。一步过三千大千世界。一一步皆悉如是。乃至一切行普贤行。普贤行者。受生菩萨教化众生。悉在其中。故知。只是诸佛大慈悲母体也。如经所说。不可具言。善财问摩耶得法久近。云。乃往古世过不可思议非最后身菩萨神通道眼所知劫数。是得法久近。从我唯知此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已下。是推德升进。

第二戒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善知识。于此世界三十三天有王。名正念。此是前十住中正念天子。其王有女。名天主光。以明此位以慈悲为戒体。以天主是智。女是慈悲。以此位智悲圆满为戒体。名天主光者。天为净也。主者入生死中。主持教法。以利众生。光者虽处生死尘劳。大悲同行。摄取众生。同缠不污。戒光具足。名天主光。得无碍念清净庄严解脱门。

第三忍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迦毗罗城。有童子师。名为遍友。善财请法。便指此城中有童子。名善知众艺。此两位善知识。共成主伴。以例儒门。如此孔丘颜回是也。以教童蒙故。一名童子。说四十二字母。具在经说。说四十二字母时。以四十二般若波罗蜜为首。入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门。善知众艺菩萨解脱门是也。

第四精进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

第五禅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此摩竭提国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怛那。有优婆夷。号曰贤胜。此城在南印度。此名喜增益。得无依处道场。说随六处中。各得无尽智性。于世间出世间法。无不了知。阴阳五行医方众艺。无不博达。以随用为禅体。

第六般若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南方有城。名为沃田。彼有长者。名为坚固解脱。得法门名菩萨无著念清净庄严者。以智慧体本无所著。以一切心境悉皆无故。名为清净。妙慧能生众生善根。故城名沃田。以智慧能破无明故。长者名坚固。

第七方便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即此城有长者。名为妙月。以第六智慧。即不异方便波罗蜜故。以智慧能净烦恼故。名为妙月。虽以方便行。入于生死。恒以净智相应故。宅有光明。得智光明法门。

第八愿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南方有城。名出生。以明无功妙智现前。以本愿力大慈悲行故。城名出生。有长者。名无胜军。以无功之智。善破异道。无能胜者。故名无胜军。得无尽相法门者。以无功之智。量同虚空。于一切世界。常现等众生。无量身相。而无不济度众生故。

第九力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此城南有一聚落。名为法者。此是法师位。以将一切世间万境。总为法聚落故。有婆罗门。名最寂静者。以表万法心境总寂静故。一切方无不寂静。婆罗门者是寂静故。表世无法不静故。得诚愿语解脱者。以明出言。诚谛的无虚谬。皆称众生念愿所求故。以诚愿语。又自所出言。更不移改。皆堪为法。

第十智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南方有城。名妙意华门。以明此位妙行圆满。智悲行圆。随十方一切众生意。皆为现身。一时普遍故。童子名德生。表智。童女名有德。表慈悲。以此位智悲二行已满。将一男一女。共成一位而像之。又以十方恒处。一切同行随流。摄生利物。以智悲无染习故。以童子童女像之。然实要须小男小女。佛行如之。又表诸人行行。常具慈悲柔和谦顺。无自憍慢故。以小男小女表之。于一切国。恒以智幻生种种身。行种种行。起种种色相。化种种众生。无古无今。无终无始。常无断绝。如化人出生。如幻人住世化幻众生。寻常等遍故。得如幻住门。以智幻生。住幻住法。无心意识。化利众生。

已下五十个善知识。五位行满。如海岸国弥勒如来。是根本智圆三世。在楼阁中。却指善财。令见初知识文殊师利。以明至果不离于因也。时不迁智不异故。便闻普贤菩萨名。乃至菩提道场金刚藏莲华座前。起愿自见其身。等普贤身。普贤摩善财顶。总是一生修行。五位行满。不离初发菩提心。根本普光明金刚智无相法身。成满普贤无边妙行。时不迁智不异处不移。犹如梦人不离一处一时一身一心。而梦见作种种岁月时日。游行种种国土。作种种事业。而忽惺觉。不离本一时之间作梦也。以明根本智。观一切世间万法境界。如梦以觉者。万事不迁不移。如光如影。如幻人住世。无心无体。不延不促。一切处文殊师利同声颂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以文殊师利明无相法身空慧。佛是根本普光明智。普贤是根本智中差别智万行也。以此三法是一法体用。圆满之门成。五位中五十重因果始终。为一体用周遍门。皆以十波罗蜜为行体。一中具十。十中具百。五位之中随升进。处不同。五位中有五百波罗蜜。五位中五十个善知识。一一中皆有因有果。五十重因果共有一百。不离本十波罗蜜行。为一十。总一百一十重因果。总以十波罗蜜为行体。文殊及佛根本智。普贤差别智。以为大体修行。仿之不失其大道。永决疑网。不错修行。犹如大路善置牌榜。令行者除疑故。此等觉位中。普贤行位。同世人士。不全现异相。以引凡流故。得道之后。常在十方生死。以智幻生其身。任众生感见不同。恒化利故。住幻住门。无出没故。以神智妙用。遍周恒无作故。以如响智应物成音。无生住灭故。以如空智日。恒大光明普照十方。无中边故。以智境界。入十光影身。如天帝网重重影。像无去无来故。一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智悲齐圆。处幻住门。以智幻生十方等众生量身。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同普贤道。无有休息也。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四之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