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赏看“风筝诗”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是清代郑板桥的《怀潍县》,描写了一幅春天放风筝的壮观场面:无数风筝漫天飞舞,女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五颜六色的裙子在风中摆来摆去,比蝴蝶还美丽。这首诗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当时潍县人放风筝的情景,风筝和少女与春天相映成趣,充满世俗的繁华和温暖。
芳菲四月,风筝飞舞。而清明时节放风筝,更是一种古老的习俗,那漫天的纸鸢,牵动着诗人的情愫,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风筝诗”。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宋代范成大的《清明日狸渡道中》,描写了清明时节风筝高飞的场景。繁花染红了山野,柳条卧在水面上。石兽立在道路两旁,风筝在半空中旋飞。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宋代陆游的《观村童戏溪上》: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放着风筝,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冬季的三个月就跟着塾师学习,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耕田种地。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不需要辛苦读书羡慕王公贵族。
唐代诗人高骈的《风筝》,不仅给人艺术的享受,还让人增长知识。“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你看,当时的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时还把明亮豪华的灯笼带到夜空,唐代人放风筝看来是不分昼夜的。
描写放风筝的诗,最经典最多的当属清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的《村居》。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柳絮纷飞时节,快乐的孩子舒臂引线,喜放风筝的情景。吟诵全诗,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不觉出现在眼前。
孔尚任的《燕九竹枝词》:“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描写了儿童放风筝的动人画面:那几个孩子的风筝放不上天,急得怒骂天公,天真而顽皮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陈长生的风筝断线写的别有趣味,《春日信笔》:“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还有骆绮兰的《春闺》,说的也是风筝断线:“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在诗人的笔下,断线的风筝,也别有诗意,趣味盎然。
“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清明时节,赏读古代文人的“风筝诗”,在这个多雨的节气,心会明朗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