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30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马斯顿荒原战役和纳斯比战役

精彩看点

东部联盟——温斯比战役——苏格兰与英格兰联军投入战斗——马斯顿荒原战役——长老派地位受到威胁——第二次纽伯里战役——《自抑法》——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新模范军——纳斯比战役——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拉汉姆的失败

议会如果对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思想完全不认同,就会对他率领并受他影响的部队有所顾虑。从教派意义上讲,奥利弗·克伦威尔不属于独立派,但长期的清教思想激励他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他对任何禁锢人们思想的做法都充满了愤慨。尽管他还没有在议会军中担任要职,但他的作战指挥能力已经慢慢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1643年,奥利弗·克伦威尔部队控制的地区是议会军唯一获得决定性胜利的地区。1643年8月,诺福克郡、萨福克郡、埃塞克斯郡、剑桥郡、赫特福德郡和亨廷顿郡结成了东部联盟,共同抵抗王党军。东部联盟军队的总指挥是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不过,东部联盟军队的实际精神领袖是奥利弗·克伦威尔。他不仅率军彻底消灭了东部联盟地区的王党势力,还攻下了林肯郡,并于1643年10月11日在温斯比大败王党军,迫使王党军北方指挥官纽卡斯尔侯爵威廉·卡文迪什放弃围攻赫尔城。如果能获得增援,奥利弗·克伦威尔准备接下来进攻约克郡的王党军。

然而,这绝非一件易事。北方所有郡县几乎都被纽卡斯尔侯爵威廉·卡文迪什控制了。英勇善战的托马斯·费尔法克斯[1]虽然一直在约克郡周边坚守,但现在也准备放弃了,因为爱德华·蒙塔古和奥利弗·克伦威尔对他的支援实在太有限了。

不过,转机来了。《神圣盟约》签署后,一支苏格兰与英格兰联军迅速投入了战斗。利文伯爵亚历山大·莱斯利率领苏格兰军队越过英格兰边界,于1644年6月与爱德华·蒙塔古和托马斯·费尔法克斯胜利会师,接着围攻约克城。

鲁珀特亲王率领一万八千名士兵火速赶来解围,议会军见状被迫撤离。不战而胜不是英勇好战的鲁珀特亲王想要的结果。他鼓动纽卡斯尔侯爵威廉·卡文迪什与议会军决战。在接下来的马斯顿荒原战役中,苏格兰人看到王党军骑兵发动进攻后便迅速撤离了战场。但奥利弗·克伦威尔率军重返战场。他写道:“有上帝的保佑,我军定会获胜。不用冲锋也可退敌。上帝让敌人在我军的刀剑前弱如草芥。”

利文伯爵亚历山大·莱斯利

马斯顿荒原战役中的奥利弗·克伦威尔

英格兰的北方地区最终落入了议会军之手。马斯顿荒原战役获胜不是长老派的功劳,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铁骑军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但这样的结果在威斯敏斯特议会多数派看来并非好事。几个月前,就有人向奥利弗·克伦威尔发难,控告他手下一名军官是重浸派教徒。奥利弗·克伦威尔驳斥道:“就算他是,这妨碍他为民服务吗?不要太刻薄,不要受别人影响去排挤那些在宗教信仰上和你不同的人,他们与你我的生活并不冲突。”

马斯顿荒原战役

马斯顿荒原战役获胜后的奥利弗克伦威尔

长老派地位受到威胁不仅源于其在马斯顿荒原战役中的平凡表现。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被选为议会军统帅后,率军西进德文郡和康沃尔郡,准备攻打那里的王党军。查理一世率领一支兵力占优的部队紧随其后,最后将议会军包围了起来。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虽然率领骑兵杀出了重围,但步兵向王党军投降了。

宗教宽容问题自然与采取何种斗争方式这样的政治问题相互关联。保守派清教徒希望查理一世能同意他们以长老会的模式去完善英格兰的教会制度。他们难以接受信仰自由这种新思想,认为抛开国王去谈治理国家的事情简直不可思议。他们其实不想太为难查理一世。在他们眼中,奥利弗·克伦威尔是极端分子,总是声称在战斗中如果遇到查理一世也会立即开枪。保守派清教徒想要的是约翰·艾略特爵士理解的那种旧宪政体制。他们不愿尝试新鲜事物,新鲜事物让他们感到万分恐惧。

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的部队中出现了矛盾。在向南方进军时,奥利弗·克伦威尔指责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贻误战机。为人谦和的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其实不适合担任军队的统帅。他不是有意要放过王党军。他对王室仍抱有幻想,所以在指挥上屡犯错误。在雷厉风行的奥利弗·克伦威尔看来,犹豫不决的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是在破坏伟大的事业。1644年10月27日第二次纽伯里战役结束后,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没有乘胜扩大战果。此举彻底惹恼了奥利弗·克伦威尔。奥利弗·克伦威尔提请议会对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问责。

奥利弗·克伦威尔不是要和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过不去,他批判的是体制而非个人。议会没有弹劾曼彻斯特伯爵爱德华·蒙塔古,而是通过了《自抑法》。《自抑法》规定,上议院议员和下议院议员均不得担任军事职务。令长老派感到满意的是,《自抑法》宣称要在英格兰教会推行长老会模式。不过,考虑到信仰自由问题,独立派也被赋予提供建议的权利。

第二次纽伯里战役

奥利弗·克伦威尔代表自由的发声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看来,人们只有获得自由,才能形成正义感和道德观。而约翰·弥尔顿则认为,人们只有获得自由,才能充分发挥思想的力量。约翰·弥尔顿的著作一直在遭受官方出版机构的审查。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约翰·弥尔顿不只为自己争取自由,还呼吁所有人和他一起勇敢地去“证明一切”。“他明白,看似快乐的东西其实是让人堕落的诱惑。他在尽力克制……他是真正的基督斗士。我无法认同逃避和隐退是一种美德;不敢呼吸,不敢发声,不敢冲出去寻找对手,只想从赛道悄悄溜走,因为这一切让我无法忍受。赛道是让跑者去夺取花冠的,不是保持一尘不染让人观看的。”卓越源于坚持不懈的奋斗,而不是永远定格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约翰·弥尔顿大声疾呼道:“现在,看看这座城市!受上帝保佑的城市!给人以庇护的城市!这里有自由的高楼!兵器厂里锤子打在铁砧上叮叮当当的声音少了,捍卫真理不只可以依靠武器!思想巨匠开始工作了,他们坐在灯下,不断沉思,反复思索,无比虔诚地工作着,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改革的新观念和新思想。胸襟开阔的人快速学习起了这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尝试着用理性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自由会导致某种无政府状态。这些人好像是在上帝建造神殿时为了防止教派分裂而大声疾呼,……确实有这种非理性的人,他们不明白,上帝的神殿在建起前所有建筑石料和木材都必须分开。当这样的建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时,对于世界来说,它们就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它们都有自己的形状,彼此各不相同,但能依靠完美的组合,形成稳定而优雅的建筑结构。”

托马斯·费尔法克斯

这是在呼唤新的时代精神,是对强调外在形式统一的威廉·劳德式正教理论的鞭挞。这些原则,无论最终能否被各方接受,都会马上接受实践的检验。奥利弗·克伦威尔指挥的铁骑军名扬英格兰后,议会重新组建了一支军队,史称“新模范军”,任命托马斯·费尔法克斯为新模范军总司令。新模范军纪律严明,士气高昂。议会同意奥利弗·克伦威尔可免受《自抑法》限制,并任命他为新模范军副总司令。于是,反攻王党军的战斗一触即发。

不过,来自苏格兰方面的威胁分散了议会军的部分兵力,这也为查理一世赢得了一丝喘息之机。马斯顿荒原战役过后不到一个月,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拉汉姆带着两名随从骑马向北越过边境,来到苏格兰,请求高地人[2]支持查理一世。高地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但他们不关心查理一世的命运,只想掠夺更多的财富。苏格兰高地人长期遭受坎贝尔家族的欺压,对坎贝尔家族恨之入骨。而坎贝尔家族首领阿盖尔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是查理一世的仇敌,所以苏格兰高地人自然会站在查理一世这边。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拉汉姆发现苏格兰高地人拥有超强的持续作战能力,便率领他们通过闪电战横扫苏格兰国内的敌人。阿盖尔伯爵阿奇博尔德·坎贝尔的领地遭到了严重破坏;敦提被攻占后遭到了洗劫。对此,苏格兰低地[3]大军疲于应付,无法克敌制胜。新模范军必将面对英格兰内战的严峻考验。一年前参加马斯顿荒原战役的苏格兰人正犹豫不决,不知道日后是否能重返故里。

敦提

纳斯比战役中的奥利弗·克伦威尔

新模范军不辱使命,于1645年6月14日在英格兰中部的纳斯比战役中大败王党军。查理一世再也不敢在战场上露面了。数月之后,英格兰各地的王党军被全部歼灭,议会军几乎控制了英格兰所有地区,获取最终胜利只是时间问题。1646年8月,王党军控制的最后一座城池——拉格兰堡——向议会军投降。

苏格兰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拉汉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要离开苏格兰高地,进犯英格兰边境。不过,大多数苏格兰高地人未随他而去,而是带着战利品回到了群山之中的家园。只带着少数随从的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拉汉姆在菲利普霍赫遭到了苏格兰低地大军的突袭。这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蒙特罗斯侯爵詹姆斯·格拉汉姆先解救查理一世后统治苏格兰的梦想就此破灭。

纳斯比战役中的查理一世

奥利弗克伦威尔指挥纳斯比战役

注解:

[1] 托马斯·费尔法克斯(1612—1671),英格兰军事家、政治家,英格兰第一次内战时期议会军统帅之一。作为温和派的政治家,他支持王权复辟,反对奥利弗·克伦威尔的统治。——译者注

[2] 指生活在苏格兰高地的人们。苏格兰高地位于苏格兰西北部,包括赫布里底斯群岛,比特郡和佩罗郡部分地区。崎岖的山地、美丽的湖泊与巨石覆盖的原野是这里的主要地理特征。——译者注

[3] 指位于苏格兰中部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带。这里分布着阿伯丁、爱丁堡,格拉斯哥等苏格兰主要城市。——译者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