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二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起庚午黎襄翼帝洪順三年盡黎昭宗光紹四年〉凡十年

〈庚午〉襄翼帝洪順二年〈明正統五年〉春正月,賜阮文郎等官爵有差。

帝旣卽位,論定難功,以阮文郎爲義國公、黎廣度爲紹國公、黎輔爲諒國公、黎伯璘爲威國公、鄭惟岱爲吏郡公、鄭侑爲壽郡公,黎茂昭爲延郡公、阮弘裕爲安和侯、鄭惟㦃爲美惠侯、阮伯俊爲禮部尚書由禮伯、黎嵩爲吏部尚書敦書伯、阮雍爲御史臺都御史良文伯、譚愼徽爲加部尚書臨川伯、梁得朋爲吏部左侍郎。又詔山南安寧、安謨、奉化、嘉遠諸縣,凡扈從蕉園、寳陀有軍功者,賞各有差。

註:山南,註見聖宗光順十年。奉化,縣名,屬寧平天關府。嘉遠,縣名,屬寧平安慶府。寶陀,社名,註見威穆帝瑞慶五年。安寧,今安慶縣。安謨,今安謨縣,均屬寧平省。蕉園,社名,屬河內應和府懐安縣。鄭侑,永祿金盃人。鄭惟岱,雷陽水注人。鄭惟㦃,惟岱弟。阮弘裕,阮文郎子。阮伯俊,武寜大樂人,後改伯佺,憲宗景統己未科進士。黎嵩,靑廉安渠人,初姓楊,名邦本,後赐國姓,改名嵩,聖宗洪德甲辰科進士。譚愼徽,東岸翁墨人,洪德庚戊科進士。

初置四城提領。

置掌提領、同提領、副提領,竝用武階從一二品官,提領四城軍務,凡巡捕姦非、勘問詞訟,及火禁、橋梁、道路諸事,均掌之。

二月,遣使如明。

遣刑部尚書譚愼徽、東閣校書阮文泰、兵科給事中黎承休等如明求封。

註:阮文泰,永賴前烈人,憲宗景統壬戌科進士。黎承休,興仁東寧人,景統己未科進士。

夏四月,宦者阮克諧等作亂,伏誅。

帝初卽位,人心未安,宮中太監阮克諧濳有異志。夜二㪅,帝幸重花宮,又幸萬壽、敬天、謹德等殿,與侍臣賦詩賡和。內臣阮領復迎帝幸蓮池,克諧等濳出迎,花溪王從爲僞主。帝聞變,命壽郡公鄭侑等將兵討之。追至東河,誅克諧及其徒過半,餘黨渡河走三島山。侑令裨將追討,悉誅之。

註:萬壽、敬天,竝註見太祖順大元年。謹德,詳見光順六年。三島山,註見仁宗太和七年。東河,坊名,屬河內懷德府壽昌縣。

大赦。

置天武、聖威軍。

置天武、聖威二衛,班在錦衣、金吾之上。改號,令力士爲體察力士,均直全光殿。〇復常川舍人司。光順初,置常川舍人。景統年閒罷,至是復之。

註:天武衛所屬司八:親左、欽武、海駕、驅電、神銳、奉日、明威、雄才諸司力士。聖威衛所屬司八:眷祐、保威、乘河、掣電、効勇、光刀、勅天、正力諸司力士,分左右,直金光殿。錦衣、金吾、號令力士、常川舍人,竝註見聖宗光順八年。

哀牢求內附,卻之。

哀牢局蒙遣使到乂安上書,乞納款內附。帝新卽位,恐有窺窬之意,詔卻之。

註:哀牢,註見前編趙越王二年。乂安,註見聖宗光順十年。

秋八月,太白經天。

冬十月,起復梁得朋兼東閣學士,入侍經筵。辭不拜。

初,得朋爲吏部左侍郎,以喪去職,至是起復。得朋以服未闋,固辭。因獻治平十四策,其略曰:「臣聞古之聖君,不以天下旣治而忽警戒之念;古之聖臣,不以其君旣聖而忘箴規之心。是故虞舜之辰旣熙皞矣,而伯益之矢謨則曰罔遊于逸,罔淫于樂,無荒無怠,慄慄乎如危亡之將至。帝舜納其言而戒其所當戒,此所以爲大聖也。漢文之辰旣富庶矣,而賈誼之獻策,必曰厝火積薪,可爲流涕,可爲痛哭,惴惴乎如禍亂之已形。文帝納其言而憂其所當憂,此所以爲賢君也。蓋以臣之進言不諄勤,不激切,則無以助人君納諫之。明君之聽言,不採納,不寛容,則無以開忠臣進諫之路。今陛下寛仁大度,不嗜殺人,復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四海之內,如解倒懸,莫不延頸企重,仰望新政之成,鼓舞太平之治。然而卽位以來,和氣未調,干戈未戢,朝綱未舉,軍政未修,災異屢見,恐天道之未順;山石剝削,恐地道之未寧;姦冗竊發,逆賊濳萌,恐人道之未安也。而在朝之臣,知而不言,其有爲計得矣,如國計何?臣忝以舊臣,義同休戚,雖在衰絰之中,通喪未畢,而陛下以義奪情,置之侍從,蓋欲臣有所議論猷爲,裨益天下,輔贊太平。如臣不言,旅進旅退,碌碌隨人,苟容竊祿,則臣之忠孝雨虧,何以報陛下之恩,盡人臣之職?每念辰事,則終夜不寢,臨食不餐,犬馬之心,不能自已。謹條治平十四策以聞:曰致警戒,以弭災異之變;二曰篤孝思,以敦忠厚之心;三曰遠聲色,以正人心之本;四曰去邪佞,以淸萬化之原;五曰惜官爵,以謹勸懲之典;六曰公銓選,以淸仕進之途;七曰節財用,以敦儉樸之風;八曰褒節義,以重綱常之道;九曰禁賄賂,以革貪墨之風;十曰修武備,以壯金湯之勢;十一曰擇臺諫,以作敢言之氣;十二曰寛力役,以孚徯望之情;十三曰信號令,以一四方之志;十四曰謹法度,以開太平之治。以上等策,上于睿覽。臣又聞古語曰:芻堯之言,聖人擇焉。書曰:知之非艱,行之惟艱。願陛下勿以臣言爲迂濶,擇而行之,戒其所戒,憂其所憂,庶乎天道可順,地道可寧,人道可安,太平可致也。」上從之。

加黎廣度平章軍國重事總統國政、太宰太師。

黎初因陳舊制,置相國,加以平章軍國重事。聖宗洪德,改定官名,罷之。至是復置,又加太宰太師。

謹按:潘輝注歷朝憲章職官志:宰相之職,丁前不可詳考,黎大行始有總管,總統國事,蓋其職也。李太祖稱爲相公。太宗始設輔國太尉,秉政,卽爲宰相。仁宗加以平章軍國重事,職名益重。陳太宗改爲左右相國,兼授撿挍、特進、開府儀同三司、平章事。建中以後,皆用宗室親王爲之,加封國公,疎遠賢才,雖擢入政府,未嘗得預平章,蓋以親親爲重也。其後外家擅權,馴至改步。黎太祖初年,亦設平章。大定以後,始置相國,加以撿挍平章軍國重事,職名亦因陳舊。聖宗定官名,始罷平章相國,不復列置官名。至是復置平章輔相,又有太宰太師之稱,職名之重視古有加,而彊臣專命亂階,自此始矣。

作天光殿。

〈辛未〉三年〈明正德六年〉春正月朔,日食。

二月,帝幸西京。

命瑞郡公吳柄、金源伯鄭伯适畱守東京。辰故錦衣衛斷事申維岳與吳文總等起兵作亂于京北、安富、東岸、嘉林諸縣,吳柄、鄭伯适等遣兵致討,獲維岳等,檻送行在誅之。

註:西京,註見天祖順天三年。東京,即東都,註見陳順宗光泰十年。京北,註見聖宗光順十年。東岸卽古法,註見黎帝龍鋌景瑞二年。嘉林,註見陳仁宗重興元年。安富,古安豐縣,隸北江府。洪德年閒,改爲安豐,隸慈山府,後昭宗光紹年閒復爲安豐。申維岳,武寧大璉人,威穆帝端慶戊辰科進士。

是月還宮。

帝還至翠靄津。辰風大作,御舟漂蕩。

夏四月,大越通鑑書成。

先是,兵部尚書國子監司業兼史官都總裁武瓊奉詔編輯大越通鑑,述自鴻厖氏至十二使君爲外紀,丁先皇至太祖大定初年爲本紀,并詳節歷代紀年,凡二十六卷。至是書成,進之。尋命黎嵩撰總論。

註:武瓊,唐安慕澤人,聖宗洪德戊辰科進士。

封莫登庸爲武川伯。

辰望氣者多云東方有天子氣,帝使阮文郎往塗山厭之。登庸亦在行,終不之覺。

註:塗山,社名,屬海陽建瑞府宜陽縣。

頒治平寶範于天下。

取前朝典例,有關政治風俗者,輯爲治平寶範。一、人臣事君,宜咸懷忠良,不可阿諛取容,竊祿倖位。一、皇宗功臣,宜敎訓子孫,曉知禮法,不可恃勢驕傲,陵虐細民,遏截道路,奪取民財。一、內外各衙門,宜正身率屬,恪勤厥職,不可狥欲恣情,怠棄公務。一、吏部宜恪守平,銓衡人物,愼惜名器,澄淸仕途。一、監生、儒生、生徒,宜遵守學規,習肄課業,期於成材,以資國用。一、提調、監試、監考等官,宜體朝廷德意,務秉公心,期得實才,爲國家用。凡五十條,頒行天下。

五月,加黎輔左平章軍國重事、入內撿挍上相。阮文郎開府儀同三司、平章軍國重事、丞相上宰。

冬十一月,山西陳珣作亂,遣鄭惟㦃討誅之。

珣,不拔光被人,故尚書陳瑾之孫也。爲人獷悍,據興化沿山諸峝,糾集無賴眾以萬計,四出擄掠,轉至山西。京城人民騷動,爭攜眷屬走避。命美惠侯鄭惟㦃提兵進討。惟㦃敗績,退保東鄂。日昭、珣眾乘銳,欲逼京城。阮文郎令殿前六衛親軍準備御舟,欲迎帝幸淸花以避之;調各所匠人列陳于東河,示有守備。夜忽驚散,惟㦃收敗兵僅三十餘人,裂衣爲標,誓與賊戰。日暮,卒至珣壘。珣著紅袍坐牀上,惟㦃直前刺殺之,眾遂潰。餘黨在他處者不知珣死,屯聚如故。帝得報,乃遣阮文郎督諸營將士與惟㦃合,鼓譟而進,大破之,追至瑞香果洞,斬殺無算。

註:山西、興化,竝註見聖宗光順十年。不拔,縣名,屬山西廣威府。東鄂、瑞香果洞,均社名,屬今河內懐德府慈廉縣。日昭,註見威穆帝端慶五年。

封鄭惟㦃爲原郡公。

論討陳珣功,進封惟㦃爲原郡公。其從惟㦃斬殺多者,皆授以都指揮同知。軍功有斬馘數多受重職自此始。初,珣眾逼近京城,衆多攜眷走避,惟大學士杜岳等十一人於朝堂應直,敕與議賞以旌之。

註:都指揮同知,黎朝官職典例:都指揮同知,武階,秩從三品。

定金銀稅例。

原例:天下仝年金稅,十成色兼金四百六十兩,代納公象二十兩,十成色金二千八百六十三兩〈御批:是辰土宇未廣,安有金數多如此?不免失眞。〉,銀稅四千九百三十兩。至是定例,十字成色兼金四百四十九兩五分四毫六釐,十成色金二千九百一兩六錢九分五釐一絲,十成花銀六千一百二十五兩九錢八分八毫四釐。

註:兼金,好金也,其僵兼倍於常者。

〈壬申〉四年〈明正德申七年〉春正月,命杜岳等經略山西、興化地方,討陳珣餘黨阮嚴等,悉平之。

三月,追錄開國功臣子孫。

詔:「開國功臣子孫猶沈軍伍者,聽將祖父誥敕驗實,識字者充昭文館學生,不識字者充錦衣衛俊士。皇親緦麻未承廕者,照例充錦衣俊士,或已送充各衛者,抽回,仍充俊士,以示優眷。」

註:學生俊士,竝詳見聖宗洪德八年。

乂安黎熙、鄭興、黎明徹等作亂,討誅之。

熙、興等稱兵于乂安,命康郡公陳儀、東閣校書陳翼等討之。儀等兵船進至乂安,熙、興分道前後夾攻。儀等勢力不敵,乘船渡海,遇風,全軍覆沒,儀、翼皆溺于海。熙等乘勝進逼雷陽。帝復命原郡公鄭惟㦃提領官軍、杜岳贊理軍務,將兵進討,斬明徹,俘熙、興等,檻送京師誅之。初得報,熙等逼犯雷陽。倉卒,帝命百官會議,調集四政民,分隸各處兵籍,以備征討。至是賊平,放歸田里。

註:雷陽,註見平定王元年。陳翼,羅山艾陵人,憲宗景統壬戌科進士。四政,註見世宗光興二十年。

旱,大饑。

起大殿九重臺。

初,錦江匠人武如蘇聚蔗爲百屋大殿圖式以進。帝悅之,以爲都督,監作大棧殿百餘屋。又起九重臺,殿前鑿池,通蘇瀝江,縈紆屈曲,開通竇口,辰泛天光舟,遊觀竆日夜。五府軍士築作,功未能成。復徵京城內外諸衙軍役塡池搬土。凡遊幸愜意者,賞以金銀牌。或已成,又㪅之,年年修造。應役軍民疫癘多死。

註:武如蘇,錦江明決人。蘇瀝江,註見前編屬唐穆宗長慶四年。棧,任限切,棚也,閣也。

冬十月,追復御史臺都御史楊直源官。

初,帝自西都舉兵,進至天健山,威穆帝命故御史臺都御史楊直源贊理軍務,將兵拒戰,弗克,死之。至是,帝嘉其忠,追復其官職。

註:天健山,註見陳裕宗大治六年。楊直源,上福縣上福社人,聖宗洪德庚戌科進士。

〈癸酉〉五年〈明正德八年〉春正月,丞相上宰阮文郎卒。

阮文郎,長樂皇太后之弟,通韜略,精兵法,善觀天辰,力能扼虎。初,帝舉兵西京,文郎先倡義,還定東京,以大勳封義國公。至是卒,贈義勳王,葬祭用王者禮,鑄金爲像。

明使來。

正使翰林院編修湛若水、副使刑科給事中潘希曾來,冊封安南國王,賜皮弁一副、常服一套。希曾見帝,出,謂若水曰:「王貌美而身傾,性好淫,猪相也,亂亡不久矣。」及還,帝厚贐之,皆不受。遣禮部右侍郎阮莊、翰林院檢討阮瑡、禮科給事中張孚說如明答謝。

註:阮莊,靑威上靑威人,聖宗洪德庚戌科進士。阮瑡,安朗理海人,威穆帝端慶戊辰科進士。張孚說,靑沔金兜人,端慶乙丑科進士。

二月,作穆淸殿東西夾室。

初,奉先殿以太祖高皇帝居中,宣祖皇帝居左,顯祖皇帝居右,太宗、聖宗、肅宗居宣祖左之東,仁宗、憲宗、德宗居顯祖右之西。孝敬堂以昭孝大王、郡哀王居東,忠勇王居西。至是,于奉先殿前作穆渭殿東西夾室,東曰彰德堂,以昭孝大王、郡哀王、梁王、唐王、演王、應王、肇王祔之;西曰昭勳堂,以忠勇王、恭王、宋王、福王、廣王、鎭王、義王、荆王祔之。

謹按:禮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與祖之廟而七。朱子引漢儒之說解之曰:天子七廟,太祖居北,始封之君居之,左昭右穆,以次而南。周以后稷始封爲太祖,百世不遷,其昭穆親盡則祧。蓋二世祧,六世祔之;三世祧,七世祔之。惟文、武始受命有功,當尊親盡,不祧也。故其後復增建文、武二廟爲不祧廟,而旁親不預焉。漢、唐以後,代有制作,斟酌損益,以辰變通,而大意均不越此。黎之廟祀,宗祖之義不明,昭穆之序無辯。初建奉先一殿,以太祖居中,宣祖居左,顯祖居右,太宗、聖宗、肅宗居宣祖左之東,仁宗、憲宗、德宗居顯祖右之西。夫子雖齊聖,不先父食久矣。今以奉先一殿,太祖居中,而左右二祖非逆祀乎?況聖宗是太宗之子,而同位於東;憲宗於仁宗爲侄,而同位於西,此何禮也?德宗乃後始追尊,生辰未嘗居位,升之廟殿,與諸帝同,尊禮乎?又前有孝敬一堂,以諸王分祀東西,此又謬妄之甚。襄翼帝於奉先殿前作穆淸殿東西夾堂,又以支庶諸王祔之。歲辰合祀,蓋失禮有所自。來復何庸辯。

註:黎貴惇通史帝系傳:顯祖諱汀,生宣祖。宣祖諱曠,生太祖。昭孝大王名學,宣祖長子,太祖兄。郡哀王名思齊,太祖長子。恭王名克昌,初封新平王,宜民改封恭王。忠勇王名石,昭孝大王之子。梁王銓、唐王鎬、演王鏓、應王�、肇王鋑、宋王鏦、福王錚、廣王鐰、鎭王鋞、義王�、荆王鍵,皆聖宗之子也。德宗,卽建王鑌也,昭宗光紹二年,追尊爲建皇帝,廟號德宗。

夏六月,大水。

水決安花坊,通西湖。

註:安花坊,今安静坊,在河內懷德府永順縣。西湖,卽浪泊,註見前編屬漢建武十八年。

以阮茂爲淸花憲察使。

翰林院檢討阮茂爲人峭直。帝嘗使人採取木綿花。茂上疏諫,忤旨,帝命中使笞之。至是陞淸花憲察使。

註:阮茂,靑河遊羅人,憲宗景統壬戌科進士。

〈甲戌〉六年〈明正德九年〉春二月,帝幸西京。

親耕耤田,耒折。

夏五月,太白晝見。

大水。

水漲溢,城中湖池有大蛇見,凡二十日。帝以火礮旗鼓制之,蛇乃出。

築蘇瀝江城。

帝崇興土木,築城廣敷千丈,包祥光殿、眞武觀、金鼓、千花寺,自東南至西北,横截蘇瀝江,上築皇城,下爲竇口,砌以磚石,以鐵橫串之。又造戰船,遊西湖,裸婦人,使把棹以爲樂。

註:祥光殿,詳見聖宗光順元年。眞武觀,屬河內永順縣瑞璋坊。千花寺,今失詳。舡,許江切,船也。

殺宗室十餘人。

帝聽校尉有永〈缺姓〉誣奏,殺宗室王公凡十五人。又召愍厲及前朝宮人,與之私。

〈乙亥〉七年〈明正德十年〉春正月,山西馮章作亂,討平之。

章據三島山作亂。命瑞郡公吳柄、原郡公鄭惟㦃爲都將,都御史范謙柄贊理軍務,討之。章敗,竄走。

註:范謙柄,桂陽覽山人,憲宗景統壬戌科進士。

二月,帝觀演陣于定功,幸威穆皇妃黎氏第。

註:定功,社名,屬河內常信府靑池縣。

秋八月,大水,至于九月。

淸花鄧欣、黎訖作亂,遣兵討平之。

欣、訖等作亂于淸花玉山縣。帝命將領兵,以杜岳贊理軍務,討平之。

註:玉山,縣名,屬淸化靜嘉府。

〈丙子〉八年〈四月以後昭宗光紹元年明正德十一年〉春正月,安朗陳公寧作亂,帝自將討平之。

公寧竊據安朗,因諸軍大集。帝命杜岳畱守京城,親率文武大臣、五府都督扈從。次珥河行在,號令諸將渡河進討,賊眾大敗。論將士功,各授職有差。

註:安朗,縣名,屬山西省永祥府。珥河,卽富良江,註見李太祖順天二年。

三月,大水。

水棠人陳高作亂。

高爲純美殿監,見讖云:「東方有天子氣。」乃陰圖不軌,誘集亡命,假稱陳太宗玄孫、光淑皇后外戚,與其子㫒、黨潘乙等稱兵於瓊林寺,據海陽、水棠、東潮諸縣。高身衣緇衣,軍皆禿髪,自謂帝釋降生,人多歸之,眾至萬餘〈㫒音恭〉。

註:瓊林寺,在東潮縣河雷社。水棠,註見帝維祊永慶二年。東潮,註見陳帝頠興慶元年。純美殿監,無考。明史通鑑紀事:高爲社堂燒香官,未知是否。陳高,水棠養眞人。光淑皇后吳氏,安定洞滂人。潘乙,占城人,一名同利,本鄭惟岱家奴。

夏四月,帝自將討陳高,高走鄒山。命溤鎭、鄭孔昭、鄭萼等領兵擊之,不克而死。

高兵由仙遊、桂楊、嘉林諸縣犯菩提,阻河,不得渡。帝親御祥壽殿,號令諸將賴叔懋、阮克讓、鄭洪提領官軍渡河,戰于臨賀,大敗之,高走鄒山。帝命定郡公馮鎭、延典伯鄭孔昭、富祿伯鄭萼領兵追擊。馮鎭、孔昭陣陷,皆死。鄭萼被獲,高欲授以官,不屈,大罵而死。帝復命安和侯阮弘裕討之。弘裕領兵次菩提營。

註:祥壽殿,卽瓊雲殿,未詳的處。仙遊,註見前編蜀安陽王四十八年。嘉林,註見陳仁宗重興元年。桂楊縣,屬北寧慈山府。鄒山,舊史作鄂,屬北寧慈山府桂楊縣鄒梂社。臨賀,社名,屬北寧嘉林縣。

原郡公鄭惟㦃弑帝子朱雀池,承旨阮瑀亦爲所殺。

惟㦃以數諫忤旨,帝怒杖之。乃與黎廣度、程志森謀廢立,備飭船艘、器械會太極津,聲言討賊,乘夜將金吾護衛三千餘人入北宸門。火起,帝疑賊至,閒行出寳慶門外,昧爽過太學門。至碧溝坊之朱雀池,遇惟㦃,問賊何在。惟㦃不答,他顧大笑。帝撥馬而西,惟㦃使武士幸刺帝,墜馬弑之。欽德皇后亦自投于火。軍士以兩梓宫歸葬于御天陵,降帝爲靈隱王。帝在位八年,壽二十四。瑀,慈廉天姥人,初從應義師,官兵部左侍郎,帝甚寵幸之。甲戌科會試,文不入選。帝許再入試,遂擢二甲進士。尋遷刑部尙書兼保天殿、東閣大學士、翰林院承旨,入侍經筵,日夜飮博於內殿,爲世所輕。至是聞變,謂其子曰:「食君之祿,當死君之難。」急往從帝,倂爲惟㦃所殺。

註:太極津,屬河內懷德府壽昌縣太極坊。碧溝坊,屬河內懷德府永順縣。朱雀池,屬碧溝坊。御天,註見李英宗大定十七年。黎貴惇后妃傳:欽德皇后姓阮,文江鄉管領之女,後諡敦節。程志森,永昌曲浦人,聖宗洪德丁未科進士。幸,史缺姓。

鄭惟㦃迎錦江王長子椅入卽位,尋幸西京。

惟㦃會宗室大臣,謀立穆懿王子光治。武佐侯馮邁爭,議立聖宗曾孫錦江王漴之子椅。祥郡公馮穎使力士殺邁於議事堂,遂立光治,年甫八歲。立纔三日,未及改元,鄭惟岱奉歸西京。阮弘裕屯兵善提,聞惟㦃弒逆,以兵渡河,盡燒京城鋪舍,斬武如蘇於城門外。如蘇監作大殿重屋未成,眾皆指笑,或唾其屍。於是惟㦃復與黎義昭及勳舊宗室大臣迎椅,立之,年方十四。惟㦃、義昭等見京城皆已殘破,共奉帝回西京。光治尋爲惟岱所弑。

註:穆懿王,名濴,建王鑌之子,錦江王漴弟也。

陳高犯京城,都力士鐵山伯陳眞起兵討之,不克。

帝旣回西京,黎廣度走降于高。人民擾亂,爭取金銀、財物,宫闕、府庫爲之一空。高因渡河,遂入據京城,僭號天應,臨朝稱制,用黎廣度理國事。眞糾率舊勇士并子弟、鄉兵數千人,屯于黃花市以圖賊。高聞之,使其黨潘乙自靑威、寶陀而進,眞由淸潭、餘裕以兵迎之。進至射堆,與乙力戰,器械俱盡,乃以小堈擲之。眞齒口被傷,瘡甚,又以孤軍難久畱,乃夜退軍于黃花巿。

註:黃花市,屬河內懐德府永順縣玉河寨。靑威,註見平定王九年。淸潭,卽龍潭,註見陳太宗天應政平十四年。餘裕,社名,屬淸潭縣。堈,字典:居郎切,音剛,饔也。射堆,在河內永順縣講武寨。陳眞,慈廉羅溪人,鄭惟㦃養子。

帝自將討高,高敗走。帝還東京,改元,大赦。

帝自西京率紹天、河中、静嘉三府義師,分遣原郡公鄭惟㦃由天關、應天,安和侯阮弘裕由長安、莅仁、正營,平富侯阮文慮、永興侯鄭綏領水步軍竝進,直至東京,移檄郡縣。帝至蕉園,陳眞先詣行在拜謁,山南副將安信伯鄭熹、提察黎嶘、贊理黎翼、記錄張玄齡等亦起山南,以兵繼進,圍大興門外。高率眾上門樓,麾旗發礮,以禦官軍。頃見三鬌兵自夢橋進,入瑞光宮。鄭熹稍卻。至紅梅,遇弘裕、惟㦃等水步諸軍,復與竝進四面圍城。高閉城自守,惟㦃又進攻西北角。山西賊黨何公眞亦率眾逼城,適與惟㦃遇,惟㦃力戰,公眞敗死。左點檢黎�戰死于驛望,高開城走,過天德江,竄于諒原。辰帝次淸潭,阮雍、杜岳等奉帝還東京,大赦,改元,以是年爲光紹元年。又獲陳高黨潘乙於東潮,檻送京師,斬之於東河坊。

註:紹天、河中靜嘉,竝府名,屬淸化省。天關,府名註見平定王九年。應天,府名,註見李太祖順天五年。長安,府名,註見李太祖順天元年。莅仁,府名,註見李仁宗天符睿武六年。大興門、天德江,竝註見李太祖順天元年。夢橋,屬河內懷德府壽昌縣金蓮坊。瑞光宮,失詳。紅梅,社名,屬河內懷德府壽昌縣。驛望,社名,屬河內懐德府慈廉縣。諒原,失詳,或云諒山,疑卽此。阮文慮,宋山嘉苗外庄人,阮文郎弟也。鄭綏,雷陽水注人,鄭惟㦃族弟。黎嶘,靑池萬福人。黎翼,靑威大定人,竝憲宗景統壬戌科進士。鬌,音朶,剃髪三叢兵也。

命鄭惟㦃、范謙柄、鄭綏等略定海陽、京北。

命惟㦃節制水步諸營、謙柄贊理軍務,略定海陽。鄭綏、賴叔懋、力士覃舉略定京北。

註:覃舉,桂楊覽山人。

冬十一月,復命鄭惟㦃、阮弘裕、鄭洪、阮克讓等討陳高,敗績,惟㦃爲所殺。

惟㦃、弘裕等進軍,次于至靈。惟㦃與高夾南澗相拒,裨將幸死於陣。惟㦃怒,進薄之。諸將諌,不聽。乃分道竝進,身先士卒。賊張奇兵刼之,惟㦃爲高所獲,殺之。高直進菩提,帝命鐵山伯陳眞逆戰,大破之。高復竄諒原不敢出,傅其子㫒,僭號宣和。後高削髮爲僧,逃匿得免。

註:至靈,縣名,註見陳仁宗紹寶四年。南澗,社名,屬至靈縣。

〈丁丑〉昭宗神皇帝光紹二年〈明正德十二年〉春正月,追帝祖考。

追尊祖建王鑌爲德宗建皇帝、考莊定大王漴爲明宗哲皇帝,命禮部尙書譚愼徽定廟諱。又追尊愍厲公爲威穆帝、靈隱王爲襄翼帝。

註:廟諱凡二十字。

秋七月,阮弘裕、鄭綏治兵相攻。

先是,弘裕、綏俱奉命討賊,及還京,爲其子弟讒間,遂成嫌隙。弘裕稱疾不朝,屯兵東河坊。綏屯兵大羅城外,與之相拒。科臺阮貫之以聞。帝以賈寇、廉藺事諭之,不解。阮文慮與鄭惟岱約,俱入朝奏請講和。及至陛前,文慮出袖中密疏,言:「綏與惟岱謀立阮湞子阮淞爲僞主,作大逆。」於是捕惟岱及其黨鄭伯适等,皆斬之。是日,弘裕舉兵擊綏於曲浦,復古閒,三戰皆不克。綏黨阮世副中矢而卻,綏遂走。陳眞與綏有舊,因舉兵攻弘裕,又密劄山西各營子弟擊之。弘裕避歸淸花。初,弘裕與眞戰正酣,會日向暮,有五色雲出東方而黃雲飄揚滿天,眾皆怪之。

註:東河坊,註見襄翼帝洪順二年。大羅城,註見前编屬唐咸通七年。永昌,縣名,今改壽昌,屬河內懐德府。曲浦、復古,均坊名,屬壽昌縣。阮湞,雷陽咸美人,駙馬典郡公阮茂宣之父。

遣諸將追討阮弘裕。

辰主少國危,諸將擁兵相攻。陳眞旣逐阮弘裕,擁衛京師,帝遣新降將阮公度等將步兵、莫登庸將水兵追弘裕。弘裕走淳祐。遂掘弘裕父文郎塜,斷其首。弘裕會軍相拒,因遺登庸書。登庸得書,擁兵不戰。弘裕全軍而退。

註:淳祐,縣名,淸華冊黎初曰:淳祐,後改淳祿,復改豐祿,本朝明命二年改爲厚祿,屬淸化河中府。

冬閏十二月,黎廣度伏誅。

初,陳高稱兵犯闕,廣度以太師紹國公迎降,高委以國事。至是,鎭將何飛鵯、阮魯等獲,送京師。朝臣科道交章劾奏,遂誅之。

大饑。

是歲天下大饑,人民餓殍相杭。海陽、東潮、�山、京北、安豐、仙遊、東岸諸縣尤甚。

註:仙遊,註見前編蜀安陽王四十八年。東岸,卽古法州,註見黎帝龍鋌景瑞二年。安豐,卽安富,註見襄翼帝洪順三年。�山,註見聖宗光順八年。東潮,註見陳帝頠興慶元年。

〈戊寅〉三年〈明正德十三年〉春正月,加封莫登庸爲武川侯。

秋七月,大風雨,雷震,人多傷死。

殺鐵山伯陳眞。其黨黃惟岳等作亂。帝如嘉林。

〈御批:辰事如此,不殺陳眞,亂亦不止。〉

先是,陳眞既逐弘裕,權在掌握,登庸亦憚之,爲其子登瀛娶眞女。辰有好事者爲之語曰:「陳有一人,爲天下君,鬼頭虎尾,濟世安民。」以故國舅褚啓與壽國公鄭侑、瑞郡公吳柄等謀曰:「陳有一人,卽陳眞也。兔頭虎尾,卽寅末卯初也。是年恐有變。」勸帝早圖。至是,帝令召眞入禁中,因命閉諸城門,使力士捕眞。眞走至城上,守門者捕斬之。眞部將黃惟岳、阮敬、阮盎等聞眞被殺,將兵突入大興門,把門者拒之,不得入。帝勒兵巡城內,命以眞頭示之。敬、盎等退聚于安朗,隨復逼犯京城。帝夜奔嘉林以避之。明日如楊光,幸都力士覃舉家。晡辰未飯,民爭以芋餅進。辰鄭綏屯山南,眾萬餘,聞帝出奔,遂各散去。於是惟岳等率黨肆掠,城中空虛。帝召弘裕以兵討賊,弘裕猶豫不至。

註:楊光,社名,屬北寧超類縣。嘉林,註見陳仁宗重興元年。阮敬,石室易耨人。

八月,太白經天。

命范謙柄調糧以給軍。

辰京北承宣使范謙柄謁帝于行在,命調糧以給軍。

莫登庸遷帝于菩提,殺褚啓、鄭侑等三人。

帝在楊光,命召登庸于海陽。登庸旣至,入謁,擁水軍於珥河。以楊光稍遠,請移幸菩提,水軍扈侍爲便。登庸又密諭敬盎等,皆曰:「鐵山之死,由褚啓、鄭侑、吳柄之譖,若殺此三人,則君臣如故,非敢有異圖也。」覃舉又贊成之。帝遂殺啓等三人,冀以止難。而敬、盎等益驕横,擁兵不解。

九月,登庸殺都御史杜岳、僉都御史阮豫,遷帝于寶洲。

登庸又以帝在菩提,近賊地,請遷于寶洲。岳、豫皆爭之。登庸使其黨丁䝉執岳、豫,殺之于春杜行營北門外。羣臣皆震慄。遂奉帝幸寶洲。自是中外大權悉歸登庸矣。

註:寶洲,屬河內懷德府慈廉縣。春杜,社名,屬北寧嘉林縣。阮豫,御天海潮人,威穆帝端慶戊辰科進士。

鄭綏、阮瑡等叛。詔徵阮弘裕勤王。

帝旣遷寶洲,鄭綏、阮瑡與賊阮敬等通,共立靜修公祿之子榜,僭號天德。尋廢之,而立黎槱,僭號天憲,作行殿于慈廉苗芽,分置官屬。帝在寶洲,惟程志森、阮雍從。帝使人諭阮弘裕勤王,弘裕以淸花兵赴難。帝命與登庸領淸花、山南諸道兵,進擊敬、盎等于山西。弘裕先戰不利,度不能克,遂引還淸花,尋卒。登庸獨與敬、盎等相持。

註:靜修公祿,恭王克昌子。榜,恭王孫。槱,音猶,榜之弟也。苗芽,社名,在河內懐德府慈廉縣。

冬十月,命登庸統水歩諸營事。

帝如春杜,賜祭故都御史杜岳。

帝自寶洲如嘉林,幸春村營,追念杜岳、阮豫忠諫爲登庸所殺,命吏部尚書黎嶘諭祭岳,幷賜弔慰錢一百貫,後贈少保、尙書、御史臺都御史、文貞伯,諡文節;阮豫副都御史。

〈己卯〉四年〈明正德十四年〉春正月,帝如菩提,遣將討鄭綏等,走之。

帝復幸菩提。綏作浮橋,進兵半渡挑戰。官軍斷浮橋,攻破之。綏與槱退于安朗。帝遣諸將追討之,綏等夜遁。

註:安朗,縣名,註見襄翼帝洪順八年。

三月,旱,至于四月。

夏五月,大雨。

秋七月,命莫登庸討黎槱、阮瑡等,獲,誅之。

登庸督水步諸軍圍槱於慈廉,因大雨,決水入槱軍。槱與阮瑡、阮盎等走寧山,獲,誅之。鄭綏走回淸花。阮敬、黃惟岳等降于登庸。登庸請赦其罪,收為爪牙。

註:寧山,卽今安山縣,屬山西省。慈廉,註見陳順宗光泰十一年。

九月,帝還宮。大赦。封莫登庸爲明郡公。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