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笔法记

笔法记
作者:荆浩
分类:艺术
状态:全本
字数:1320 字
浏览数:209 次
推荐数:暂无人推荐
收录时间:2023-11-30 12:26:29

内容简介

《笔法记》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又名《山水受笔法》、《画山水录》,五代后梁荆浩撰写。

荆浩(生卒年不详),字浩然。沁水(今河南济源)人。五代乱世,隐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博通经史,善属文,隐居时以画山水树石自适,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壁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谓其有《四时山水》、《三峰》、《桃源》、《天台》等画传世,现存《匡庐图》相传其所作。

《笔法记》似受了《史记·留侯世家》黄公授书张良的故事影响,假托在太行山与一老叟答问,阐述了著者的绘画理论。此书先述自己隐居太行洪谷,人大松林,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阐发以自然为师是绘画第一阶段的思想。其次以遇叟而对答形式,全面而深刻地论述自己的见解,构成此著之主体:一、“画有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二、华与实之辨;三、似与真之说;四、去除嗜欲杂欲;才能臻于高境;五、在解释“六要”之后,拈出神、妙、奇、巧四种绘画品格;六、以筋、肉、骨、气释“笔有四势”;七、论无形与有形之病,并顺势言山水松木特点,以“去其繁华,采其大要”相勉;八、论述山水画发展史,重点分评唐代名家笔墨。最后以呈画就教,作赞及对答形式,表达“可忘笔墨,而有真景”的思想,这当然是以自然为师的升华和飞跃。可以认为,《笔法记》是作者从艺日久、人格与技巧双修已臻高境后的著作,是苦心钻研的结晶,对后世山水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六要”是《笔法记》的理论核心,是唐代山水画创作经验的总结。与谢赫的“六法”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如一日气、二日韵来自“气韵生动”;三日思与“经营位置”近,并吸收了顾恺之“迁想妙得”的思想;四日景与“应物象形”约略相当;五日笔源于“骨法用笔”;六曰墨虽略当于“随类赋彩”,却因水墨画技巧发展而以墨代彩。

“六要”之外,“笔有四势”亦足珍视。荆浩说:“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与传为卫夫人的《笔阵图》相较,荆浩并重筋、肉、骨,进而益之以“气”,既继承了晋人的书法理论,又发展了谢赫的“骨法用笔”,持论更公允。此外,神、妙、奇、巧及对四者的解释,褒神、妙而贬巧,以“奇”为有笔无思等,都对惯用的“画品”有所突破、发展,是对创作理论的丰富。

《笔法记》不仅就绘画本身立论,还以“嗜欲者,生之贼也。名贤纵乐琴书图画,代去杂欲”来说明人格修养的重要,这与‘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文心雕龙·神思》)相近,源于庄子的“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庄子·在宥》)。而《古松赞》的以松自励,倡君子之风,则有孔门山水比德的影响,同样也是人格修养。“但期始终所学,勿为进退”,才能最终臻于完美境界:忘笔墨而有真景。这样的真言奥义,实是作者长期苦心经营的心得,值得珍视。

《笔法记》诞生于山水画渐趋成熟的时代,总结了前人和作者,自己的经验,继往开来,构建出山水画论的体系。宋郭熙《林泉高致》、韩拙《山水纯全集》均深受其影响,在中国画论史和绘画史上,此书都有难以低估的价值和作用。

约成书于920年前后,《唐书·艺文志》载其名。在流传过程中,书名和文字都发生不少窜乱、错讹现象,以至《四库提要》因其文字“忽作雅词,忽参鄙语”,疑为后人依托为之。对此,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辨析甚详,可参考。现存善本有明嘉靖版《汇刻唐宋画书九种》本,藏北京图书馆,名之为《山水笔法记》。又有《王氏画苑》本、《美术丛书》本、《画论丛刊》本等。《中国画论类编》收入此著,并以各本参校。新刊本有《中国画论丛书》本,王伯敏标点注释,邓以蛰校阅,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笔法记转载自网络,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让更多读者阅读欣赏,本站愿与您一起共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天下书楼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网页底部邮箱,我们将尽快删除。

章节列表(1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