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诰卷之十七。
握真辅第一。
萧寂{艹毕}门。研神保形。和魂夷。守养神关者。
岂可以与夫坐华屋。击锺鼓。飨五鼎。艳绮{丝丸}者。同日而论之哉。大罗之与垄樊俱一物耳。
是以古之高人。皆去彼而取此矣。老氏宁闷闷不察察。而况我之鄙夫。(未知此一篇是何书中语。既有道之辞。故聊以抄出。是两手书耳)
玄玄即排起。注之曰。故玄玄以八风为{囊石木}钥。
天地为{阜是}防。四海为{雍缶}罂。九州岛为稗{禾康}。积之以万殊。蒸之以阴阳。其陶铸也。充隆吹累。刚柔清浊。象类不同。呼吸含吐。恭柏荣。注之曰。
九绝兽神禽也。罔起此在乎。群丽{鉴手}{手骨}乎。激奇之际。终年不足以极其变。万殊不足以适其内。日月不足以曜其目。八泽不足以游其足。青云为卑。九垓为浅。八纮为小。四极为近。
以此变动无常。恒入芥子之内。玉晨之玉宝。
太微之威神矣。(玄玄即排起。调弹恭柏荣。并是神虎隐文挥神诗中句。如今再注之。乃取扬雄玄为论中语。更小増损易夺之。故当是理符义会。可得然也)
夫心与治。游乎太和。唯唐虞能充其任矣。神与化。荡乎无境。唯伏羲能承其统。故二十五弦之具。非牙旷不能以为神。弓矢质的之具。
非{羽廾}〈{进降}〉[逢]蒙不能以为妙耶。(此一篇亦是玄为论中语。不知此复以何所明喻耳。犹如引抱朴外篇博喻中语也。凡有异处。皆以朱书为别如此也)
若夫奇神{攸黑}诡。恢谲无方。阴阳之所焕育。川泽之所函藏。则羲和浴日于甘渊。乌飞司景于扶桑。江{女非}登{水眉}而解佩。二女御风于潇湘。
潜蛟龙战于玄泉。蕃丘丧马于淮阳。灵洲海运于南极。东山遥集于帝乡。{马华}{马留}抗辔于巨龟。江使感梦于宋王。是以洞庭虽广。济之不容刀。卢龙虽峻。越之不崇朝。{山缗}山悬岭。绝阔千仞。束马绵竹。则安乐归晋。辽海泱漾。横带天渠。公孙不竞。则其亡忽诸。若夫飞壶白马。
即墨天山。三江之{水侵}。九河之源。尚曷足语哉。
吾子飞轩结驷。驾眄林薄。徒闻山河之宝。魏国所以未究。夫吴起一言。而武侯心{心乍}也。(此二条是{广臾}阐扬都赋中语也。凡四条并异手书之。小度青纸。乃古而拙。此既与真书相连。故并存录。相随载之也。杨君)
秦始皇作长安渭水横桥。广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间。汉时桥北置都水令丞。领徒千五百人。署属京兆。董卓坏之。魏武帝更作。广三丈。今桥是也。(夫锺瑞物也。当金氏之世有六锺。将必见乎。晋朝五霸诸侯。厥德过之。故六锺嘉瑞耳。非复耳。事误子孙也。预告宁无{口邑}{口邑}乎。此注下四十八字。黄民手所妄益。是载义羲十二年。霍山崩出六锺。故欲附会宋祖。辄立此辞。而不知事类大乖。追可忿笑)
秦为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上坐万人。庭中可受十万人。
二世为赵高所杀于宜春宫。宫在城南三里。
二世葬其傍。司马相如所云。墓芜秽而不修者是也。
秦敛天下兵器。铸以为铜人十二。置(此十四字共一行。行前鱼烂余十在。今足令成字如此)之诸宫。汉时皆在长安。
董卓坏以为钱。余二人徒在青门里东宫前。
魏明帝欲徙诣洛。载至霸城。重不能致。今在霸城大道南。胸前有铭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诸侯。以为郡县。正法律。均度量。大人来见临{水兆}。身长五丈。足迹六尺。秦丞相蒙恬李斯所书也。(缺失秦字)庙中锺{北墟}四枚。皆在汉高祖庙中。魏明帝徙二枚诣洛。故尚方南铜{马施}巷中是也。
汉昭帝平陵。宣帝杜陵。二铜锺在长安。夏侯征西。欲徙诣洛。重不能致之。在青门里道南。
其西者是平陵锺。东者杜陵锺也。(此后少始皇陵一事)
鸿门在始皇陵北十余里。汉书云。张良解厄于鸿门者也。
秦王(应是楚王。作秦王误耳)项籍。以沛公为汉王。都汉中。而分关中为三。秦章邯为雍王。都大丘。今槐里是也。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万年县是也。董翳为{羽隹}王。都高奴。高奴县在咸阳西北。今〈雀〉[省]。
高祖自汉中北出袭三面。皆平之。汉书云。乘衅而运。席卷三秦者也。此三县今皆有都邑故处也。(此后少十五六条事。当是零失也)
杜陵宣帝陵也。宣帝少依许氏在杜县。葬于南原。立庙于曲池之北。号曰乐游庙。因{艹宛}为名也。徙关东名族四十五姓。以陪杜陵。司马相如吊二世云。临曲江之{阜岂}洲。谓曲池也。(此一条増损。语小异。不解那得始此)
右此前十条。并杨君所写录潘安仁关中记语也。用白笺纸。行书极好。当是聊尔抄其中事。
东方有赤气之内。有咏言曰。小鲜未烹鼎。言我岩下悲。(此是东华宫中歌诗之辞)
整控启素乡。河灵已前驱。(此两句是挥神诗中之辞)
风伯不摇条。神虎所挟扶。十一月二十四日。
{攸黑}忽之间。闻洞房中云。在丹{巾仆}帐中。有如人声。读书如此。(此是存洞房三真事。并前条并杨所自记所感闻之事也)
得书。知洗心谢过。甚叙虚心。相行复来。张生顿首。
觉题云许君。
近知来有北行事。恨不面。今致黄长命缕一枚。后复果不。张生顿首。
觉题云杨君。
梦见一人似女子。着鸟毛衣。赍此二短折封书来。发读。觉见。忆昔有此语。而犹多有所忘。
又梦后烧香。当进前室。(此并记梦见张天师书信云。张生者即应是讳。今疏示长史。故不欲显之。又见系师注老子内解。皆称臣生稽首。恐此亦可是系师书耳)
兴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杨君梦见一人。着朱衣垄冠。手持二版。怀中又有二版。召许玉斧。出版。皆青为字云。召作侍中。须臾玉斧出。
杨仍指此是许郎。玉斧自说。我应十三年。今便见召。未解仪体向人。答若尔可作剌。玉斧作属道。未解仪典。方习{厂万}之言。须十三年。向玉斧揖而去。(此掾书半纸。是口受写杨君所梦。故犹内杨事中。侍中之位。所谓侍帝晨者也。版青为字。即青{竹录}白简也)
四月二十九日夜半时。梦与许玉斧俱座。不知是何处也。良久。见南岳夫人与紫阳真人周君俱来。坐一床。因见玉斧。与真人周君语日。昔闻先生有守一法。愿乞以见授。周君曰。
寡人先师苏君。往曾见向言曰。以真问仙。不亦迂乎。仆请举此言以相与矣。玉斧曰。情浅区区。贪慕道德。故欲乞守一法尔。言未绝。周君又言曰。昔所不以道相受者。直以吴{人仓}之交而有限隔耳。(周是汝阴人。汉太尉勃七世孙。故云{人仓}人也)君乃真人也。且已大有所禀。将用守一何为耶。言讫。豁然而觉。竟不知在何处。此梦甚分明。故记之。
四月九日戊寅夜鼓四。梦北行登高山。迷沦不寤。至明日日出四五丈乃觉。觉忆登山半日许。至顶上。大有宫室数千间。郁郁不可名。
山四面皆有大水。而不知是何处。某因仰天。
天中见一白龙。身长数十丈。东向飞行空中。
光彩耀天。因又见东面有白衣好女子。亦于空中行。西向就白龙。径入龙口中。须臾复出。
三入三出乃止。又还某右边。向某。而又觉某左边有一老翁。着绣衣裳芙蓉冠。柱赤九节杖而立。俱视其白龙。某问公。何等女子。径入龙口耶。公对曰。此太素玉女萧子夫。取龙以鍊形也。此人似方相隶为官也。某又问。翁何人。来登此宇。公答曰。我蓬莱仙公洛广休。
此蓬莱山。吾治此上。府君故来。乃得相见我耳。某又问公曰。此龙可乘否。公答曰。此龙当以待真人张诱世。石庆安。许玉斧。丁{玉韦}宁也。
某又问。一龙而四人共乘耶。公曰。此侍晨帝官龙也。譬如世{车召}车朱鸟。更一日乘以上直也。须臾间公呼此四贤。未来之间。某与公及此女。以敷席共坐山上。俱北向望海水及白龙。并有设酒食。酒中如石榴子。合食之。{木半}亦如世间{木半}。{木半}中鲑也。觉久久许。四人并东来。
共乘一新犊车。青牛青油重车上来到。并揖此公及某。并共语。语毕。公见语曰。向所道四人。此则是也。觉张诱世年可五十。石庆安甚童蒙。年可十三四。许玉斧年如今日所见。丁{玉韦}宁年可三十四五许。并着好单衣。垂{巾责}履版。惟庆安着空顶{巾责}。公又曰。玉斧府君师友也。某曰。不然。公又曰。张诱世常山人。公弟子也。石庆安汲郡人。钩翼夫人弟子也。才均德敌。并人士也。公因语四人言。君并可各作一篇诗。以见府君。老子亦愿闻文笔之美言也。
于是公各付一青纸。及笔各一。以与四人。四人即取曰。但恐仓卒耳。于是石庆安先作诗。
其文曰。
灵山造太霞。竖岩绝霄峰。紫烟散神州。乘飙驾白龙。相携四宾人。东朝桑林公。广休年虽前。所何蒙蒙。寔未下路让。惟年以相崇。
次张诱世作诗。其文曰。
北游太漠外。来登蓬莱阙。紫云遘灵宫。香烟何郁郁。美哉乐广休。久在论道位。罗并真人坐。齐观白龙迈。离式四人用。何时共解带。有怀披襟友。欣欣高晨会。
次许玉斧作诗。其文曰。
游观奇山峙。漱濯沧流清。遥观蓬莱间。{山献}{山献}冲霄冥。紫芝被绛岩。四阶植琳{玉橘}。纷纷灵华散。晃晃焕神庭。从容七觉外。任我摄天生。自足方寸里。何用白龙荣。
丁{玉韦}宁作诗。其文曰。
玄山构沧浪。金房映灵轩。洛公挺奇尚。从容有无间。形沈北寒宇。三神栖九天。同寮相率往。推我高胜年。弱冠石庆安。未肯崇尊贤。嘲笑蓬莱公。呼此广休前。明公将何以。却此少年翰。
四人作诗毕。并以呈公。公读毕而笑曰。此诗各表其才性也。石生有逸才而轻迈。张生体和而难解。许生广慎而多疑。丁生率隐而发迟。夫轻迈则真薄。难解则道不悟。多疑则思无神。发迟则得灵稽。所谓殊途者也。若能各返其迷。悟其所悟。不当速也。府君弟子所谓管辂请论有疑。疑则无神者矣。
言诗毕。各起兵共下山。下山之顷。又见此女子乘白龙而北去。某与诸人步行南下。至山下而各各别去。公曰。复二十年。当共会于七业宫。游此地也。于是豁然乃悟。汗流。终日不能饮食。初下半山。见许主簿来上。相逢于夹石之间。公语主簿曰。汝何来迟。吾为汝置四升酒在山上坐处。可往饮之而还逐我。主簿即去上山。须臾见还。行甚疾。未至山下相及。
公曰。美酒不。答云。犹恨酸。公曰。此太平家酒。
治人肠也。彦曰。欲得长生饮太平。何酸之有耶。故是野家儿也。守一慎勿失。后当用汝辅翼。君于是共至山下。各别。某末将主簿及玉斧东去。公还上山。其三人西去五十步。公又遣一信见告云。许牙累府君。某答云。在意。
到十日夜。某先具疏此梦。上白诸真道。得此异梦。分明如不眠。不审是何等愿告之意。唯紫微夫人见答云。尔真内感。灵求万方。神来八玄。形与魂翔。此实着至之象。事显幽冥。
非虚构也。如洛公语也。可密示斧子等。勿广宣露灵中旨也。非小事哉。深慎。众真并笑。清灵曰。以冥通冥也。心感洞照。南岳君之力也。
(又此一梦事。后东间写得。既不自见本。不知谁书。所称某处。是杨君又当书此以呈长史。
故云某耳。又此四月或即是乙丑年。亦可是寅年耳)
十月二十三日夜。梦在一大山上。有人见告。
此是蒙山大洞室中也。室四面坐相向。皆柏床龙须席。四壁多文字而不可了。许长史着葛{巾钱}单衣白袷。坐东面西向。复有三人。皆锦衣平上{巾责}。其一人自称曰。我赵叔台父。昔见汝于吴下矣。(定录告云。昔赵叔台王世卿亦言笃学。竟不知人意。为北明公府所引。则是似此人之子。而不知是何时人耳)吾坐北面南向。许长史伏坐上。因引笔作书。乃沈吟思惟。良久书毕。即见示曰。此书可通否耶。书曰。日月之道。
虔晟再拜。今奉佳画酒杯盘一具于南方。来年六月。可以入郭。遣送之事。好而又好。水火之期。求我于大木之日矣。(晟犹是成音。汉时亦有人名此)
有学之而不得者。未有不学而得之者也。信哉斯言。右长史写青纸上。因以见示。(意中云。作此书。
欲以刻名也)
登难之曰。郭是何义。长史答曰。是洞中似郭。
非冢墓之郭也。又难曰。何以为虔。又答曰。虔者敬之始。下有文字。敬之文耳。又难曰。何以为晟。答曰。晟者日下成侍。日成而月得耳。三锦衣人同赞曰。幸哉幸哉。学不可欺往来至道之时。(此一条杨自记所梦事。不知是何年。云六月入郭。未测〈斯〉斯征也。此上半行被剪除。正应是称姓名耳)
许先生前潜景逸世。隐光九霄。冥神洞观。颐光灵府。幸甚幸甚。平昔周旋。缠绵盟誓。超群先觉。独造方外。(先生年乃大杨君三十岁。先生初入东山时。杨始年十六。
绝迹时。年十九。如此明杨小便好道也)
自隔晖尘行已。今日东眄云汉。涕先言陨。伏想玄宫融和。所莅休宜。时乘八风。平荡滓翳。
六天摄威。消灭魔气。愿使真正之信。流行三元。玄无之感。变无穷矣。君前临发频烦。想梦所见。赠惠手迹为信。既感冥通。铭得之后。{攸黑}忽未顷。如觉千载。适能得之。奇而难解。所谓微乎妙哉。微乎妙哉。近即疏记所梦。密呈。(此先生被试后。杨君因书与之也。一书麻纸极好。此是写本。所以得存耳)
羲顿首顿首。阴寒。奉告。承尊体安和以慰。未得觐倾企。谨白不具。杨羲顿首顿首。
羲白。公第三女昨来委{病祭}。旦来小可。犹未出外解。群情反侧。动静驰白。
顷疫疠可畏。而犹未歇。益以深忧。
给事许府君侯。(此六字折纸背题)
羲白。二吏事近即因谢主簿属郑西曹。郑西曹亦以即处听。但事未尽过耳。事过便列上也。自己以为意。此段陈胄王戎之徒。实破的也。谨〈曰〉[白]。(此书失上纸)
羲顿首顿首。奉告。承尊体安和以慰。刘家昨夜去使人。恻恻似中后定也。羲明日早与主簿至墓上省之也。晩或复觐。杨羲顿首顿首。
先昨亦得车问。想当不审。且以{心宛}怛之。自非研玄宝精。有凌霜之干者。亦自然之常也。长史许府君侯。(此六字题折纸背上也)
羲白。奉赐绢。使以充老母夏衣。诚感西伯养老之惠。然羲受遇过泰。荣流分外。徒衔恩眷。无以仰酬。至于绢帛之锡。非复所当。小小供养。犹足以自供耳。谨付还。愿深见亮。羲白。
羲白。此间故为清净。既无尘埃。且小掾住处亦佳。但羲寻还。不得久共同耳。寻更白。羲白。
(此二条共纸书。又似失上纸)
羲顿首顿首。宿昔更冷。奉告。承尊体安和以慰。此觐返命不具。杨羲顿首顿首。
羲白。得主簿书云。野中异事。{希邑}书别答。奉觐乙二。谨白。(此背无题。恐失下纸)
羲顿首顿首。旦白反不散风燥。奉告。承安和。
行奉勤白书。不具。杨羲顿首顿首。
羲白。云芝法不得付此信往。羲别当自赍。谨白。长史许府君侯。(侍者白。此九字题折纸背。寻杨与长史书。上纸重顿首。下纸及单疏并名白。又自称名云尊体。于仪式不正可解。既非接隶意。又乖师资法。正当是作贵贱推敬长少谦揖意尔。侍者之号即其事也。都不见长史与杨书。既是经师。亦不应致轻。此并应时制宜。不可必以为〈唯〉[准])
羲顿首顿首。吉日攸庆。未觐延情。奉告。承尊体安和以慰。羲烧香始讫。正尔当暂还家静中。晩乃亲展。谨白不具。杨羲顿首顿首。
羲白。野中未复近问。然华新妇已当佳也。惟犹悬心奉觐乙二。羲白。承今日获稻。昨已遣陈{人及}。经纪食饮。守视之。谨白。
长史许府君侯。(此六字题折纸背。应在山廨中答书。十月五日也)
羲白。符书讫有答教事。脱忘送。适欲遣承。会得告。今封付。别当抄写正本以呈也。不审竟得服制虫丸未。若脱未就事者。当以入年为始耶。羲前所得。分者即服。日日为常。不正闻有他异。唯觉初时作六七日。闻头脑中热。腹中校沸耳。其余无他。想或渐有理。谨白。
羲白。主簿孝廉。在此奉集。惟小慰释。小掾独处彼方。甚当悒悒。羲比日追怀。眷想不可言。
上下顷粗可。承行垂念。谨白。
羲白。昨及今比有答教事。甚忽忽。始小{门癸}尔。
顷在东山所得手笔。及所闻本末。往当以呈。
比展乃宣。羲白。
羲白。奉告。具诸一二动静。毎垂诲示。劳损反侧。羲白。
羲白。五色纸故在小郎处。不令失也。谨白。
羲白。明日当东山。主簿云当同行。复有解厨事。小郎又无马。羲即日答公。教明日当先思共相并载致理耳。不审尊马可得送以来否。
此间草易于都下。彼幸不用。方欲周旋三秀。
数日事也。谨白。(右此前五书。并是在县答长史书。或是单疏。或失上纸也)
羲白。许东兴昨中后见顾。主人犹小设。亦不觉久垂当去。张泓续至。其时日犹可也。奉告云。扶关入门。甚为异事。由羲不能节适酒食。
量宜遣宾。伏用悚息。愿复察恕。谨白。(此事在都答书长史。当在护军府中时)
羲白。承撰集得五十许人。又作叙真。当可视乃益。味玄之徒。有以奖劝。伏以慨然。羲闻似当多此比类。暮当倒笈寻料。得者遣送。谨白。
已具纸笔。须成。当自手写一通也。愿以写白石耳。愿勿以见人。(此当是{者火}石方。或是五公腴法。杨书自此后并是掾去世后事。不知谁领录得存。当是黄民就其伯间得也)
羲白。汉书载季主事。不乃委曲。{稽山}公撰高士传。如为清约。辄写{稽山}所撰季主事状赞如别。
谨呈。洞房先进经已写。当奉可令王旷来取。
一作已白。恐忘之。谨又白。(今所有红笺纸书者即是此也)
羲白。承昨雨不得诣公。想明必得委曲耳。明晴暂觐乃宣。羲白。(此三书似失上纸。并是在都时答)
羲顿首顿首。晴犹冷。奉告。承尊体安和以慰。
比复亲展反命。不备。杨羲顿首顿首。长史许府君侯。(侍者白。此九字题折纸背)
羲白。季主学业幽玄。且道迹至胜。乃当在卷之上首耶。东卿君大叹季主之为人。又羡委羽之高冲矣。承撰集粗毕。极当可视。未睹华翰。预已欣叹。奉觐一二。谨白。(所书东卿论季主事。本别书青纸。与此不相随。今在第四篇中)所撰要当令得七十二人。不审已得几人。若人少者。亦当思启冥中。求其类例也。然造一段作。且当徐徐。未可便出也。
亦欲自缮写一通。呈明公。明公常所存栖。乃希心于此者也。羲白。羲白。孔安国撰孔子弟子亦七十二人。刘向撰列仙亦七十二人。皇甫士安撰高士宗亦七十二人。陈长文撰耆旧亦七十二人。(此陈留耆旧也。此一书首尾具而不见题。当是函封也)
羲白。别纸事觉忆有此。乃至佳。可上着传中也。辄待保降。当咨呈求姓字。亦又当见东卿。
此月内都当令成毕也。动静以白。(此又失上纸。书语是初送神仙传答也。保降者须保命君来也。又注此并书。并似在县下时。非京都也)
仙传犹未得治益。要当代东卿至。乃委曲耳。
昨日更委曲。再三读之。故为名作。益以慨然。
符待晴当画之。别白。
羲白。传未得书上王生。所以尔者。欲以见东卿。东卿近来。仓卒不得启此。须后至乃呈。尊处已别有一本。不审可留此处本否。义又欲更有所上。所上者毕。乃顿以奉还也。谨白。(长史此仙传。遂不显世。不解那得如此。恐杨以呈司命。不许真事宣行。因隐绝之也)
不审方隅山中幽人。为已设坐于易迁户中未。聊白(方隅幽人即谓掾也。令设虚坐于其母户中耳)
信还须牛。明日食竟遣送。(右此书失上纸。亦应是函封。在县下时)
羲顿首。奉反告。承服散三旦。宣通心中。此是得力。深慰驰情。愿善将和。无复感动。羲顷公私勿勿。是故替觐小{门癸}奉展。杨羲顿首顿首。
承二纪有患悬情。近得师子书。都不道病。此必轻微耳。小晴遣信参之。谨白。
承石生往可念。羲乃识之。顷者甚多暴卒。(亦无题。此似都下书)
义顿首顿首。奉告。见所疏梦并上章本末。寻省反复。梦既是注。章亦苦到。甚以慨然。想此魍魉。寻散灭耳。比行奉觐。杨义顿首顿首。
别疏愿不以示人。诸所屈曲。奉觐一二。
尊所疏梦。当可解尔。然大要是注气之作也。
羲白。
羲近连亦梦小掾。有所道。小云云。大都无他耳。亦欲不复信梦悟。故不上白耳。尊{病珍玉}患未和。多当是注小动所以尔耳。上章根具。亦当足灭之。谨白。
羲白。昔得小掾细白布青纸香珠之属。然此逼左道虚妄之说。是故不复稍说耳。自当以此物期之甲申也。诸所曲屈。笔不能尽。谨白。
(自掾去后。杨多有诸感通事。长史既恒念忆。故杨毎及之也。世中多不{心箧竹}信幽显。所以不欲备说。尔来已经太元九年元嘉二十一年两甲申矣。不知此所期谓在何时。谓丁亥数周之甲申乎)
羲顿首顿首。奉告。承尊体不和。余{病珍玉}连动。悬情灼灼。想当偶尔行损。承欲章书自陈。亦足以断注鬼之害也。梦悟亦不可专信。惟当以心镇之耳。寻复平承。杨羲顿首顿首。
承纪谒者还。欣之。尊已相见。问其委曲邪。谨白。自小掾去世后。〈咯〉[略]无月不作。十数梦见之。
又于睡卧之际。亦形见委曲也。所言所行。如平存尔。然不信既着。远近所嗤。不敢复言之也。
见告。今具道梦。聊复以白。愿不怪忤。若尊意为此为罔罔者。愿见还。当即以付火。(此书无题。亦是函封。掾恒面来共记。托以睡梦耳。于时诸游贵。或闻杨降神。信者多所请问。不信者则兴诮毁。故有此言以{厂万}之)
真诰卷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