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书单 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读书让人们的灵魂独立,让一个社会文明,让一个国家强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流传的经典成千上万,但是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一源三流”。
一源,指的是《周易》,三流,指的是儒释道。
所以,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十部经典是必读的。
他们分别是:
群经之首:《周易》
儒家:《论语》《孟子》《近思录》《传习录》
道家:《老子》《庄子》
佛家:《六祖坛经》
中华文明的诗与史:《诗经》《史记》
1、群经之首——《周易》:洞察天机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而对普通人来说,周易则是可以时时研习的生存宝典和人生指南。
64卦,其实就是64类问题或者说是人生境遇,而384爻不过是384种不断演变、冲突、发展的状态。历史上,对周易的注疏、阐释、演绎的著作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是,综罗百代,易经无非讲的是知变与适变。
《周易》中说,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可以说,读《周易》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学到不断适应现实世界的方法。
理: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
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
数:是由现象界中形而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
读懂易经,掌握变化之理,洞察变化之机,运用适变之法,你也可以天机神断,人生从此无大过。
2、《论语》:做一个好人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宋代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将其列为“四书”之首。
钱穆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论语》“以仁为核心、以和为贵”的思想构筑了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
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我们的理想、志向、人生目标以及为人处世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其儒家思想广大而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实际运用,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
研读《论语》,了解之儒家思想精髓所在,学习做人做事,领悟极高明而中庸的为人之道,为修身处世开启智慧。
3、《孟子》:养浩然正气
汉代赵岐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本人气概非凡,他常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意思就是存养天地正气,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殊为难得。
4、《近思录》:格物穷理,正心迁善
很多人对理学抱有偏见,认为“理学”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是先秦诸子之后的两大高峰。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代表着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
此书按照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书中还记载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的读经方法,对我们今天读经很有启发借鉴意义。
5、《传习录》:知行合一,安顿内心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
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意思是传授的学业要反复的揣摩实践。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
《传习录》包括了王学所有重要观点。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在社会飞速发展,欲望和内心无法相互妥协的今天,研读传习录,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6、《道德经》:悟天之大道,明人之至德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7、《庄子》:超然物外,安顿身心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哲学大师冯友兰概括庄子思想:“游于逍遥,论于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超乎象外,正是那把打开一切的钥匙。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8、《六祖坛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六祖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
它完整记录了慧能的一生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全书没有一点宗教色彩,说的全是般若之智和禅宗妙谛。是一部纯粹而上乘的大智之作。
《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读《坛经》,是一条修心之路,聆听着来自天地和内心最深处的谕旨。
经中字字句句都妙意无穷,值得一再玩味,体悟不尽。
9、《诗经》:熏染最纯粹的诗意
中国是一个骨子里有着诗性和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诗集当然也不能缺席。这个名额,当然要给源头上品、影响深远的《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不读《诗经》,言语不能从粗鲁变得文雅,文化无法从粗野上升到文明,诗情可以滋养人心,端正自己。
10、《史记》:观天识人,察古知今
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历史记录,历史经典必然不能缺席。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本书里塑造演绎的人物,无不鲜活生动、让人难忘,为我们揭示出的则是成败祸福的千古不易之至理;“通古今之变”,历代兴衰更替之道,在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的轮回循环里,也展现得清清楚楚;“成一家之言”,这不是单纯的自谦,更是在看尽兴衰成败后的一份对天道的敬畏和对命运的超然。
读《史记》,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是参悟这蕴含在历史之中、超越于历史之上的深刻内蕴。
读书增长人们的智慧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就是在智慧世界里的一次次旅行,在知识海洋里的一次次遨游。
人只有借助读书,才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书籍里,你或许可以“看”到那一场特洛伊大战,可以和埃及法老一起检阅高大的金字塔,你可以看到强大的秦国,如何一步一步蚕食、最终灭掉六国。
山海奇怪、秦风汉韵、魏晋风流、盛唐气象,这些辉煌都可以在书里领略。
读书,有时候是世间旅行,沿着历史的河流溯流而上,去看那千年以前的盛况,与古人坐而论道;
有时候是地理的旅行,在氤氲的文字里游遍三山五岳、希腊罗马、英伦风情。
《文心雕龙》中说,思接千载,心骛八极。
读书给与我们无限的想象力和思考,让思绪连接古今千年,心为所动,情为所感,感觉上自己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风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