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理故事 > 雾里听箫

雾里听箫

作者: 未知 时间: 2024-05-05 阅读: 47 次

柳月真的厌倦这种热闹繁华、灯红酒绿、拥挤不堪的城市生活。厌倦这样匆匆忙忙、忙忙碌碌、碌碌无为的职场拼搏。更厌倦媒体把自己冠以女强人、女老板、女经理之类称谓。

柳月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女人。一个说丑不丑说美不美、说胖不胖说苗条不苗条、说风骚不风骚说迷人不迷人、说有魅力并无魅力、说不诱人也不令人讨厌、说是才女并非真才女的普通女人。

柳月和所有女人一样,渴望完美爱情、渴望幸福家庭、渴望安逸生活。为此,她一直不停地努力着、追求着、奋斗着,始终像一个上紧发条的闹钟不停地旋转着、走动着,并不时地闹腾着。

从表象看,柳月如今是一家国有企业不可多见的女高级管理干部,一个重要职能部门的女部长,同时还是企业所在城市的女政协委员、女劳模、三八红旗手,还有相关协会学会的常务理事、理事等。总之,在公众眼里,柳月无疑是一个让人羡慕的白领丽人、成功女士。用时下最流行称谓,柳月堪称“3c女人”。能聪明地选择(choose)自己的生活,能彻底地改变(change)不满意的现状,能勇敢地接受新挑战(challenge)。

其实不然。柳月身心始终处于痛苦地挣扎和矛盾交织状态。丈夫曾有外遇,且被柳月遭遇,看似美满的婚姻,实则早已伤痕累累,伤心欲坠,只为顾全彼此脸面,才没有把一纸婚约撕碎。女儿从小无暇照料,寄宿学校,母女有隔阂,性格显孤僻,学业近荒废。自己颈椎劳损,血糖偏高,有慢性宫颈炎,且常靠安眠药控制入睡。真可谓:人前风光,人后寂寞;人前欢笑,人后落泪;人前衣香鬓影,人后孤独憔悴。

最近的一件事,给柳月很大地打击和启迪,一个三十六岁、非常要好的同学,刚刚提升为部门经理,突发脑梗塞,苍然而去。柳月忽然觉得生命原来如此短暂、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或许应该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调整自己的生活频率。

于是,柳月向单位申请了自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次年休假。

独自一人回到深山老家。尽管老家父母已故,但柳月总觉得这里始终是自己的故土。在柳月的记忆里,这里始终是一个偏僻幽静山谷,远离闹市的荒野。

山谷里有一座规模不大的禅寺。小时候,柳月常在这个寺庙里玩耍。据说这寺庙乃一个云游和尚筹资兴建,没有多少来历和传说,因此,香火始终不旺,期间几度废弃。后来,有位高僧定居寺中,并引来几位弟子,打坐修禅、讲法施舍、行医救人,这才维系住寺庙香火。

转眼不觉二十多年过去了,故地重游,寺庙虽更显破旧,高僧已老,但高僧依旧精神矍铄、神态淡定。令柳月非常意外的是,高僧竟然仍然记得她这个“黄毛丫头”。

柳月心里明白,当年黄毛丫头,而今半老徐娘,所以寄宿寺中,她也似高僧一般淡定了。

高僧很慈善地对她说:“阿弥托佛,女施主多年异乡漂泊,始终行在途中,难得归乡临寺。如今算是衣锦还乡,可惜家乡已无亲人,似浮云当空、落叶无根,就把鄙寺暂作家园,在此好好歇息几日吧。”

一席话,让柳月感觉鼻子发酸,险些落泪。

晚饭过后,渐渐日暮。柳月在寺庙的客房里打开手提电脑,想上网接收一下邮件,却发现匆忙中忘记带网卡。也罢,既然休假就不再过问公司的事情。索性,柳月把手机也关掉。

房间里没有电视,柳月呆坐了一会儿,感觉非常无聊。于是,起身走出房间、走出寺庙,向山谷走去。

山谷幽静,树木葱郁。淡淡的夜幕似一层薄薄的云雾,笼罩四周。走着走着,柳月突然觉得有人在吹笛子。于是,停下脚步仔细聆听,原来是箫声。

柳月略通音律,她知道箫和笛子尽管都是竹子做的,形状也颇为相似,但吹奏方式、音律特质和音乐表现则是很有差异的。一般人如何区分笛和箫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其吹奏的方式,“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此时,箫声舒缓而起,清脆之音回荡山谷,柳月感觉到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正随着箫声的韵律,欢快地流淌着。她甚至忽然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好一曲箫声,原来是箫的经典曲目之一《碧涧流泉》。

箫声是从寺庙传来的。柳月寻着箫声,缓缓又回到寺中。箫声却已停止。

夜幕降临,柳月躺在床上。此刻如在城里,正是华灯初上,夜生活刚刚开始。但寺中已是孤寂无声。柳月翻来覆去也难以入睡,翻看挎包,竟然也忘记带安眠药了。柳月心想,今夜可真是一个孤独难眠的夜呀。她突然有些后悔,不该住这破庙里。

突然,箫声又起。反正无聊,柳月就耐着性子听着。她感觉到这一曲与刚才不同,此曲旋律流畅,浑厚如歌,徐而旋律明亮,激情有力,转而旋律悠扬,低沉委婉。不知不觉中,柳月感到十分的困乏,竟然安然的入睡了。后来柳月才知道,这一曲叫《良宵引》。

柳月这一觉睡得非常踏实,醒来已是早上八点多钟。“糟糕,要迟到了。”柳月下意识的想,急忙穿好衣服,推开门,见几个和尚正在园中练功,这才意识到自己在此休假。不觉哑然失笑。

这时,只见一小和尚端来早餐。“女施主,这是师傅让我给你准备的早餐。”

“哦!谢谢。等我洗漱一下再吃,你放在桌子上吧。”

小和尚放好早餐,微笑着说:“师傅让我问问,女施主昨晚睡得可好?”

“谢谢,睡得很好,这不,睡过点了,不好意思。”

“睡好就好,何必在意钟点。”

柳月听了,若有所思。

吃过早饭,柳月带上相机,想继续进山。走出寺门,却听到山谷里箫声又起。柳月顺着箫声,来到一个小瀑布边。只见一僧人在一块园园的青石板上盘腿而坐,正在吹箫。柳月慢慢走近一看,原来吹箫之人,正是高僧。

潭水、瀑布、高僧、山谷、箫声,很有几分意境。柳月赶忙端起相机准备拍照。高僧突然说道:“女施主,不必拍照。美景当在心中留,莫在影中空寻景。”

柳月放下相机对高僧说:“大师,你的箫吹得真好。”

高僧微笑说:“看得出,女施主喜欢音乐,不知对箫是否有研究?”

柳月如实地说:“平时也就听些流行歌曲,对民乐了解很少。曾经把箫误以为笛,闹过笑话,这才查过相关资料。但从来没有吹过。”

“哦!看来你做事很严谨。试试如何?”高僧说着,递给柳月一支紫竹洞箫。

柳月就学着高僧的样子吹起来。起初费了很大的劲竟然吹不响。经过指点,终于能够吹出声了,却吹不出调。

高僧始终面带微笑,一边介绍箫的有关常识,一边地指点着柳月试吹。

“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古乐器,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箫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箫属于吹奏管乐。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的自由演奏,否则,吹一会就会感觉累,还可能有胸闷气短的现象,时间长了,于身体不利,所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

“这就好比你做管理工作,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思路,就是把握正确的呼吸,且不可让自己胸闷气短。”

“说到气,人争一口气,佛争一口香。由吹箫便知,用气、争气,是学问、是技巧,也是一种修养。”

“如果气息掌握得好,一个看似简单的箫,可以吹奏出千变万化的声音,如颤音,指震音,叠音,打音、赠音、波音、滑音等等。这也好比你在城里的工作,如果处理得当,爱情、家庭、事业、亲情等也是可以兼顾的。”

柳月豁然明白,高僧不仅仅是教她如何吹箫,更是在教她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柳月情不自禁地说:“大师,你收我为徒吧?”

高僧一惊,慌忙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女施主与本寺有缘,但与佛无缘。你有你自己的信仰。”

柳月也觉得自己说法不恰当,忙解释说:“大师,我是说,今后我能够随时来这里向你请教吗?”

高僧微笑着说:“阿弥陀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形中。你从事的管理老纳则是一窍不通的。岂敢指教。”

不知不觉,山中又起了大雾。

高僧说:“雾里吹箫,可以融入山野的气息和旋律。接下来几天,山中一直有雾,我就每天吹奏一曲,你先感受感受这雾中箫声。将来如有兴趣和时间,欢迎随时来鄙寺参禅吹箫。”

转眼过去三天,柳月感觉到从来没有的轻松和解脱。高僧的箫曲更让柳月陶醉其中,她从《妆台秋思》感受到昭君出塞的孤独与淡淡忧伤;从《关山月》中感受到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从《梅花三弄》感受梅花高洁、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

柳月明白,高僧是在用箫声开道自己、启迪自己、点化自己,雾里听箫,柳月顿悟。柳月知道高僧不仅精通佛禅、音律,也精通书画。

临别时,柳月希望高僧能够赠送她一副书法作品,回去后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高僧欣然允诺,挥毫写下八个大字: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 上一篇: 魂断立交桥
  • 下一篇: 古庙机遇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