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冈录
蜀冈在大仪乡,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蜀冈在府西北四里,西接仪
征、六合县界,东北抵茱萸湾,隔江与金陵相对。”洪武《扬州府志》云:“扬
州山以蜀冈为首。”嘉靖志云:“蜀冈上自六合县界,来至仪征小帆山入境,绵
亘数十里,接江都县界,迤逦正东北四十余里,至湾头官河水际而微;其脉复过
泰州及如皋赤岸而止。”祝穆《方舆胜览》云:“旧传地脉通蜀,故曰蜀冈。”
陆深《知命录》云:“蜀冈盖地脉自西北来,一起一伏,皆成冈陵,志谓之广陵,
天长亦名广陵,以与蜀通,故云。”姚旅《露书》云:“《尔雅释山》谓独者蜀,
虫名,好独行,故山独曰蜀。汶上之蜀山,维扬之蜀冈,皆独行之山也。”府志:
“蜀冈一名昆冈,鲍照赋‘轴以昆冈’,故名。”《太平寰宇记》按《郡国志》
云:“州城置在陵上”。《尔雅》云“大阜曰陵”,一名阜冈,一名昆冈。鲍照
《芜城赋》云:“拖以漕渠,轴以昆冈。”《河图括地象》云:“昆仑山横为地
轴,此陵交带昆仑,故曰广陵也。”《平山堂图志》按《朱子语类》云:“岷山
夹江两岸而行,一支去为江北许多去处。”又云:“自皤汉水之北,生下一支,
至扬州而尽,正谓蜀冈也。”凡此皆蜀冈之见于诸书者也。今蜀冈在郡城西北大
仪乡丰乐区,三峰突起:中峰有万松岭、平山堂、法净寺诸胜;西峰有五烈墓、
司徒庙及胡、范二祠诸胜;东峰最高,有观音阁、功德山诸胜。冈之东西北三面,
围九曲池于其中。池即今之平山堂坞,其南一线河路,通保障湖。
功德山亦名观音山,高三十三丈,在大仪乡,为蜀冈东岸。上建观音寺,一
名观音阁,在宋《宝志》为摘星寺。明《维扬志》云“即摘星亭旧址”,《方
胜舆览》谓之摘星楼。元僧申律开山,明僧惠整建寺,名曰功德山,又曰功德林。
后僧善缘建额山门曰“云林”,严运使贞为记,本朝商人汪应庾重新之。丁丑后,
商人程栴子勺瓒复加修葺,上赐“功德林”、“天池”二扁,“渌水入澄照,
青山犹古姿”一联,“峻拔为主”四字,临吴琚《说帖》卷子,均泐石供奉寺中。
功德山蜿蜒数里,东南通于莲花埂,即今莲花桥;北大路即为观音香路。过
街门上有“功德山”石额,过街屋即寿安寺茶亭。直路上山,谓之观音街,亦名
花子街。香市以二月、六月、九月为观音圣诞,比之江南大小九华、三茅诸山之
胜。上山诸路:东由上方寺过长春桥,入观音街上山;南由镇淮门外虹桥里路,
过法海桥、莲花桥,入观音街上山;西由西门街过廿四桥,上司徒庙神道,逾蜀
冈西、中二峰上山。若水马头则在九曲池东,石为岸,上建枋楔,颜曰“鹫岭
云深”。
“鹫岭云深”上岸,过“山亭野眺”之过街亭,右折入功德山头门。门旁塑
土地像,进香人于此盥手。门内石路蜿蜒至大山门,向南可以眺远,《方舆胜览》
所谓“江淮南北,一览可尽”,即谓是地。门内丈八金身对立,两予间中砖
路。左折上二山门,门内塑金刚、弥勒、韦陀像。殿后地上立三足铁鼎,每逢圣
诞,光焰照耀三十里之内。大殿五楹,中供神像坐岛石上,左侍龙女,右侍善才。
上覆幡幢,皆真珠织成,珊瑚间之,此即蒋山八功德水塑观音像也。其旁十八应
真,分坐两予间,后墙画五十三参故事。后为地藏殿,亦蒋山八功德水所塑。
旁奉十王殿,分立两予间。殿左小殿三楹,为百子堂。山门外右有平台便门,
中构厅事,有方池,池边小屋数折,即御书“天池”处。大殿右庑便门,土迳下
山,山下即松风水月桥。
土俗以二月、六月、九月之十九日为观音圣诞,结会上山,盛于四乡,城内
坊铺街巷次之。会之前日,迎神轿斋戒祀祷,至期贮沉檀诸香于布袋中,书曰
“朝山进香”,极旗章、伞盖、幡幢、灯火、傩逐之盛。土人散发赤足,衣青衣,
持小木凳,凳上焚香,一步一礼,诵《朝山曲》,其声哀善,谓之“香客”。上
山路以莲花桥北之观音街为最胜,两旁乞丐成群,名“花子街”。街上遍设盆水,
呼人盥手,谓之“净水”。十八日晚上山者谓之“夜香”,天明上山者谓之“头
香”。傩在平时,谓之“香火”,入会谓之“马披”。马披一至,锣鸣震天,先
至者受福,谓之“开山锣”;杀鸡巽血,谓之“剪生”。上殿献舞,鬼魅离立,
莫可具状。日夜罔间,寝以成市,莫可易也。
山下陂池,即得胜湖。程氏种荷,筑水楼三楹,板廊四五折,额曰“芰荷深
处”。联云:“山翠万重当槛出(许浑),白莲千朵照廊明(薛逢)。”
观音街中建过街亭,凡上山香客于此憩止。亭外多酒肆,以郭章为最,名得
胜园。
“山亭野眺”在观音山水马头,有远帆亭,联云:“稼收平野阔(杜甫),
风正一帆悬。(王湾)。”亭旁筑台三四楹,榭五六楹。廊腰缦回,阁道凌空。
集许浑联云:“朱阁簟凉疏雨过。远山云晚翠光来。”
“双峰云栈”在九曲池。《九朝编年录》云:“宋艺祖破李重进,驻跸蜀冈
寺,有龙斗于九曲池,命立九曲亭以纪其事。是后又称波光亭。”《江都县志》
云:“乾道二年,郡守周淙重建,以‘波光亭’匾揭之,陈造有赋。已而亭废池
塞。庆元五年,郭果命工浚池,引注诸池之水,建亭于上,遂复旧观。又筑风台、
月榭,东西对峙,缭以柳阴,亦一时清境也。”又五龙庙亦作九龙庙,府志云:
“在九曲池侧,陈造有记。”又府志云:“宋熙宁间,郡守马仲甫于九曲池筑亭,
名曰借山,有诗云:‘平野绿阴蔽,乱山青黛浮。’厥后向子固重建。”又县志
云:“借山亭下有竹心亭,宋淳熙二年吴企中建,此皆九曲池古迹。今之‘双峰
云栈’,即是地也。”“双峰云栈”在两山中,有听泉楼、露香亭、环绿阁诸胜。
两山中为峒,今峒中激出一片假水,漩于万折栈道之下,湖山之气,至此愈壮。
蜀冈中,东两峰之间,猿扳蛇折,百陟百降,如龙游千里,双角昂霄;中有
瀑布三级,飞琼溅雪,汹涌澎湃,下临石壁,屹立千尺,乃筑听泉楼。楼下联云:
“瀑布松杉常带雨(王维),橘州风浪半浮花(陆龟蒙)。”楼上联云:“风生
碧涧鱼龙跃(曹松),月照青山松柏香(卢纶)。”
环绿阁在功德山石隙中。联云:“碧树销金谷(柳宗元),遥天倚翠岑(韦
庄)。”下有瀑布泻入池中,旁有露香亭,联云:“泽兰浸小径(王勃),流水
响空山(法振)。”上建栈道木桥,道上多石壁。桥旁壁上刻“松风水月”四字,
为高御史恒所书。
平山堂马头在中峰下。蜀冈三峰,中峰与东峰断,与西峰连,中峰之东,山
脊耸峙,上多松柏,即万松岭。岭上建万松亭,江外诸山,至此一览可尽。岭内
空地多梅树,即十亩梅园,岭外水塘即九曲池。岭下即平山堂马头,砌石宽三丈
有奇,其上石路宽丈许,两旁土岸皆舣舟处。是地繁华极盛,玩好戏物,筐鳞
次,游人鬻之,称为土宜,一时风俗,不可没也。
山轿二乘,即竹兜子,闲时贮一粟庵,遇官舟抵岸则出。至四城堂客,上山
多步行,富贵家则自备女舆,行走若飞,谓之“飞轿”;步碎而软,谓之“溜步”。
轿夫谓之“楼儿”,随轿侍儿谓之“跑楼儿”。
山堂无市鬻之舍,以布帐竹棚为市庐,日晨为市,日夕而归,所鬻皆小儿嬉
戏之物。末开新河时,皆集莲花埂上,故孙殿云诗有“莲花埂上桥畔寺,泥车瓦
狗徒儿嬉”之句。自开新河后,此辈遂移于此,故《梦香词》云:“扬州好,画
舫到山堂。屈膝窗儿黏翡翠,折腰盘子鸳鸯。花月总生香。”
雕绘土偶,本苏州“拔不倒”做法。二人为对,三人以下为台,争新斗奇,
多春台班新戏,如《倒马子》、《打盏饭》、《杀皮匠》、《打花鼓》之类。其
价之贵,甚于古之田所制泥孩儿也。
苏州人以五色粉糍状人形貌,谓之“捏像”。鬻者如市,手不停作,截竹五
寸,上开七孔,为箫吹之,谓之“山叫子”。或以铜为之,置舌间可以唱小曲诸
调。
纸马,于项下坠泥弹子,用铁丝悬脊骨上,令其自动,谓之“点头马”。上
坐泥人,或甲胄,或绣衣。每一会市,所鬻不止千群。
用火漆为水族状,罗列一盘;中作一渔翁持渔具,双眸炯炯,神气毕肖。
黑髹纸扇,团面长柄,以手挝之如骨朵。夏间用之,爽利过于蒲葵蕉桐。
削木为盘盂碗{西皿}之属,又以木作妆域,上覆如笠,下悬如针,俗谓之碾
转。其小儿所弄小木塔,委积如山。
秋冬间拾车螯甲,画戏文于甲里,每一甲一钱。《焦氏说苦》云:“沈
辨之得车螯,上画男女淫亵状,”则此物由来久矣。
跌成,古博戏也,时人谓之“拾博”。用三钱者为三星,六钱者为六成,八
钱者为八。均字均幕为成,四字四幕为天分。天分必幕与幕偶,字与字偶,长
一尺,不杂不斜,以此为难。盖跌成之戏,古谓之“纯”。元李文蔚有《燕青博
弈曲》,其词云:“凭着我六文家铜镘。”又云:“你若是博呵,要五纯六纯。”
五纯今谓之“拗一”,六纯即“大成”。又为《金盏儿》曲云:“比及五陵人,
先顶礼二郎神,哥也,你便博一千博,我这膊也无些儿困。我将那竹根的蝇拂
子绰了这地皮尘,不要你蹲着腰虚土里纵;叠着指漫砖上礅,则要你平着身往下
撇,不要你探着手可便往前分。”又《油葫芦》曲云:“则这新染来的头钱不甚
昏,可不算先道的准。手心里明明白白摆定一文文,呀呀呀,我则见五个镘儿乞
丢磕塔稳,更和一个字儿急溜骨碌滚。唬的我咬定下唇,掐定指纹,又被这个不
防头爱撇的砖儿隐,可是他便一博六浑纯。”二曲摹写极工。此技遍于湖上,是
地更胜。所博之物,以茉莉、玫瑰二花最多。四时不绝,则“水老鼠”。
万松岭,歙人汪应庚所建。就东、中二峰冈势中断,旁尾下削;由峒口松风
水月桥山麓细路三四折上岭,冈连阜属,苍苍蓊郁,上建万松亭,亭中供奉御书
“小香雪”石刻。应庚,字上章,号云谷,人因是岭称之为“万松居士”。居扬
州,家素丰,好施与。如放赈施药、修文庙、资助贫生、赞襄婴育、激扬节烈、
建造桥船、济行旅、拯覆溺之类,动以十数万计,与朱与白、吴步李齐名。当事
闻于朝,赐光禄寺少卿。乾隆五年民饥,两淮立八厂,应庚独力捐赈,活数十万
人。台省入告,贞珉于蜀冈之颠。
小香雪即十亩梅园,在今万松岭内,西界平楼,东至万松亭后坡下。其北寿
藤古竹,葛不分。修水为塘,旁筑草屋竹桥,制极清雅,上赐名“小香雪
居”。御制诗云:“竹里寻幽径,梅间卜野居。画楼真觉逊,茆屋偶相于。比雪
雪昌若,曰香香澹如。浣花桂甫宅,闻说此同诸。”注云:“平山向无梅,兹因
盐商捐资种万树,既资清赏,兼利贫民,故不禁也。”时曹楝亭御史扈跸至扬州
诗,有“老我曾经香雪海,五年今见广陵春”之句,盖纪胜也。
法净寺即古大明寺,《宝志》云:“大明寺即古栖灵寺,在县北五里,又
名西寺。寺枕蜀冈,上旧有浮图九级,见于《大观图经》。”《平山堂小志》云:
“宋孝武纪年,以大明寺适创于其时,故曰“大明寺”。栖灵之名,见于唐刘长
卿诸人诗,似在大明后。志云:“大明寺即古栖灵寺,则栖灵又似在大明前,未
知所所。”释赞宁《高僧传》云:“释怀信者,居广陵,初无奇迹。会昌三年,
武宗将欲湮灭教法,有淮南刘隐之薄游四明。旅泊之宵,梦中如泛海,回顾见塔
一所,东渡,是栖灵寺塔。其塔第三层见信与隐之交谈,且曰‘暂送塔过东海数
日’。隐之归扬州,即往谒信。信曰:‘记得海上见时否?’隐之了然省悟。后
数日,天火焚塔俱尽。”嘉靖志云:“宋景纯中,僧可政复募民财建塔七级,名
曰‘多宝’。郡守王化基以闻于朝,赐名‘普惠’。既而塔与寺俱圮。”又《小
志》云:明万历间,郡守吴平山即其址建寺,复圮。崇祯间,巡漕御史杨仁愿重
建。本朝顺治间,郡人赵有成捐募增修;康熙间,圣祖赐“澄旷”扁及内织绫幡。
雍正间,汪应庚再建前殿、后楼、山门、廊庑、庖滔。金坛蒋衡书“淮东第一观”
五大字,刻石嵌门外壁上。寺东建藏经楼、云盖堂、平楼。世宗赐“万松月共衣
珠朗,五夜风随禅锡鸣”一联。乾隆间,应庚孙立德、秉德于寺西增建文昌阁、
洛春堂,上赐“蜀冈慧照”扁,及“淮海奇观,别开清净地;江山静对,远契妙
明心”一联,并石刻石经、观音像一轴。石刻《心经》塔一轴,“福”字三个。
寺门面南,始于明火光禄文津所辟。前建枋禊,四柱三檐,木皆香材。檐下藏冻
雀数万,危苦鹘栖,仰如伞盖。下白玉石地,古树对立,拿云攫石。雨予墙
八字向;右予西折为平山堂大门;左予东折墙上即蒋湘繁所书“淮东第一观”
石刻处。门内天王、地藏、三世佛殿,万佛楼,均如丛林制度。殿左右栖灵塔基,
即《览胜志》云:“塔址在今云盖堂”是也。殿后为万佛楼五楹。康熙十五年五
月朔,江北地震,楼倾,此汪氏复修者。楼后厅事三楹,为方丈。中有老杏一株。
诸山皆以是寺为郡中八大刹之首。
平远楼,仿平远堂之名为名也。楼本三层,最上者高寺一层,最下者矮寺一
层,其第二层与寺平,故又谓之平楼。尹太守为之记。汪涤崖于此楼画黄山诸峰,
称神品。楼建后关帝殿,旁为东楼,楼下便门通小香雪,即题“松岭长风”处。
顺治间,郡人赵有成,延受宗旨和尚主方丈,乃曹洞山三十世正传,其徒道
宏嗣之。道宏名德南,字介庵,建山门,与其嗣丽杲昱和尚退居吉祥禅庵,乃为
洞山三十一世正传。破暗灯和尚嫡孙受宗旨和尚法嗣。其后为敏修玉和尚,由焦
山定慧寺来主方丈。程午桥诗云“犹带焦公洞里云”谓此。其僧众中工诗者,则
行吉最著,咏堂、秋圃次之。昔寺中有一僧,能作打油诗,不著名字,即号平山,
刻有《平山打油诗》。如《咏猫诗》云:“春叫猫儿猫叫春,看他越叫越精神。
老僧也有猫儿意,争敢人前叫一声。”时来一远僧,名牛山,能作“放屁诗”,
刻有《牛山四十放》。如《湖上诗》云:“游春公子体面乎,者也之乎满口铺。
行到马头齐上岸,开元八个跌成无。”二僧相遇订交,乃刻《二山诗》,见者谓
略具禅理。
平山堂在蜀冈上,《寰宇记》曰:“邗沟城在蜀冈上。宋庆历八年二月,庐
陵欧阳文忠公继韩魏公之后守扬州,构厅事于寺之坤隅。江南诸山,拱揖槛前,
若可攀跻,名曰“平山堂”。寄魏公书有云:“平山堂占胜蜀冈,一目千里”谓
此。其时公携客往游,遣人走邵伯湖折荷花,遣妓取花传客,事载诸家说部中。
嘉初,公迁翰林学士,知制诰,新喻刘敞知扬州,有《登平山堂寄永叔内翰诗》,
公与都官员外郎宣城梅尧臣俱有和诗。八年,直史馆丹阳刁约自工部郎中领府事,
堂圮,复修,又封其庭中为行春台。察访使钱塘沈括为之记。熙宁四年,苏文忠
公过广陵,有《会三同舍》诗。登州王居卿知扬州,文忠去杭知密州任,过扬州,
有《平山堂唱和诗》。元丰三年,自熙城移守吴兴,过扬州,有《西江月词》,
盖距颍州陪宴,时将十年。公卒于熙宁五年,故有“三过”“十年”之语。及元
七年,文忠知扬州半载,改兵部尚书,有游蜀冈送李孝博诗,独无平山堂诗,
后人疑其集中失载。绍兴末,堂圮。隆兴元年,长兴周淙由濠梁守进徽猷阁帅维
扬,复修。鄱阳洪迈为记。淳熙间,龙图赵子加修,承宣郑兴裔更创而大之。
开禧间,堂圮,其时郭倪知扬州,吏部阎苍舒赠诗云:“平山堂上一长叹,但有
衰草埋荒邱。欧仙苏仙不可唤,江南江北无风流”是也。嘉定三年,大理少卿赵
师石除右文殿修撰,起帅维扬,复修。宝庆间,史岩之加修。绍定四年,李全宴
北使于是。景定初,李庭芝主管两淮制置司时,元兵至,构望火楼于是,张平弩
以射城中,庭芝乃筑大城包之,名曰“平山堂城”。自是平山堂入城中。鲁奂谓
淮东扼要有六:海陵、喻口、盐城、宝应、清口、盱眙,皆以扬州为根本,根本
之地,蜀冈也。扬州城隍杂见于《寰宇记》、《汉书地理志》、《水经注》、
《名胜志》、《宋名臣言行录》诸书,陆无从考之甚详。而贾秋壑所谓“包平山
而瞰雷塘”者,仅传李庭芝平山堂城,馀概不可得而考。山堂历元、明两朝,兴
废亦不得其详,惟元季孝元诗有“蜀冈有堂已改作”句,舒頔诗有“堂废山空人
不见”句。赵氵方有《登平山堂诗》;迨前明诸家诗文,多不及此。万历间,乌
程吴平山领郡事,重修,司李章邱赵拱极为记。本朝康熙元年改为寺。十二年,
山阴金长真镇知扬州府事,舍人汪蛟门懋麟修复平山堂。堂之大门仍居寺之坤隅,
门内种桂树,缘阶数十级,上行春台,台上构厅事,额曰“平山堂”。时萧山毛
奇龄、宁都魏叔子、群人宗观及长真、蛟门皆有记。会太守迁驿传道,十四年过
郡,蛟门拓堂后地建真赏楼,楼下为晴空阁,楼上祀宋诸贤;堂下为讲堂,额其
门曰“欧阳文忠公书院”。乾隆元年汪应庚重建,增置洛春堂,又于堂西建西园,
自是改门额为“平山堂”,书院之名始革。此山堂兴废之大略也。本朝圣祖赐
“平山堂”、“贤守清风”、“怡情”、“澄旷”四匾,上赐“诗意岂因今古异,
山光长在有无中”一联、“时和笔畅”四字,临《定武兰亭》卷、《梅花扇生秋
诗》草书一卷,今皆石刻供奉山堂中。
山堂大门在寺坤隅,门内植老桂百余株。琢石为阶,凡三十余级,上筑石台,
即行春台。台上老梅四五株,即欧公柳、薛公柳、左司、糜师旦属扬帅种柳处。
上建厅事,颜曰“平山堂”,扁长一丈六尺,为郑谷口八分书。朱竹检讨赋谷
口诗云:“平山堂成蜀冈涌,百里照耀连云榱。工师斫扁一丈六,众宾叹息相瞠
眙。须臾望见来至,井水一斗研俞糜。由来能事在独得,笔纵字大随手为。
观者但妒不敢訾,五加皮酒浮千鸱。”
真赏楼本“晴川阁”旧址,阁名取“平山栏槛倚晴空”句,为孔东塘尚任所
书。旁悬章藻功联云:“雨今雨旧,乃知晴亦为佳;无想无因,那不空诸所有?”
自金观察按郡过扬州,汪氏改阁为楼,取“遥知为我留真赏”句,遂以“真赏”
名。上祀欧、韩、刘、刁、王、苏诸公,以王文简、金太守、汪刑部配享。迨建
三贤祠,是祀乃停。楼下即以“晴川阁”旧扁悬之。今楼下贮《御制壬午平山堂
绝句八首》石屏,不禁民拓。
洛春堂在真赏楼后,多石壁,上植绣球,下栽牡丹。洛春之名,盖以欧公
《花品叙》有“洛阳牡丹天下第一”之语,因有今名。郡城多绣球花,恒以此配
牡丹,绣球之下,必有牡丹;牡丹之上,必有绣球。相沿成俗,遍地皆然。北郊
园亭尤甚,而是堂又极绣球、牡丹之盛。绣球种名不一:有名“聚八仙”者,昔
人又因有“琼花”为“聚八仙”者,遂相沿以绣球为琼花。府志中有《琼花考》,
其中引据诸书,如《方舆纪要》、历朝府县志书、《齐东野语》、杜游《琼花记》、
郑思肖《诗序》、宋次道《春明退朝录》、宋景文《笔记》、葛常之《韵语阳秋》、
康骈《剧谈》、杨慎《瑾户录》、吴应麟《说斿》、瞿佑《吟堂诗话》、王辟之
《渑池笔谈》、《代醉编》,宋张开、元郝经《琼花赋》二序,可谓广搜博采。
而周必大《玉蕊辨证》、周浑《清波杂志》、张浩《云谷杂编》三书,未之采也。
《玉蕊辨证》所引据,自《春明退朝录》始断以琼花为玉蕊。《云谷杂编》兼引
宋景文《摘碎》、姚令威《西溪丛语》、曾端伯《高斋诗话》、杨汝士与白《二
十二帖》、程文简《雍录》、洪文敏《容斋随笔》、李肇《翰林志》、《贾氏谈
录》,李德裕、刘禹锡、白乐天文集诸书,皆折衷辨证琼花以玉蕊为断,而《玉
蕊》以《翰林志》、《谈录》二书为断。所谓“玉蕊”,每跗萼上花分五朵,实
同一房,谓之连房玉蕊,则琼花之为玉兰而断非绣球可知矣。郡中既以绣球为琼
花,而绣球牡丹栽同一处,如桃花杨柳之不可离。而《清波杂志》中并琼花牡丹
合为一条考证,绝类今人合绣球牡丹为一局之意。辉且自云“辉家海陵”,其时
海陵隶扬州,视为乡里;则其扬州气习未除,已可概见,又安知周辉不且以琼花
为绣球耶?芍药产于扬州。崔豹《古今注》谓芍药有草木二种,俗呼牡丹。可知
牡丹亦郡中所宜木,而特不知接法,遂不得不资于洛种耳。郡中影园黄牡丹称于
世,其次只赤、粉二色。若汾州众香寺白牡丹,唐裴给事宅紫牡丹,曹州青、绿、
黑楼子牡丹,则未之见矣。陈竹畦《平山堂看牡丹诗》云:“闲行随蛱蝶,方便
入僧家。春色迷归路,人情向此花。苔笺删绮语,风幔味新茶。可识诸天相,前
身是晚霞。”盖即此牡丹也。
汪懋麟,字季角,号蚊门,生于前明。城破日,母赴井死,家人缒出之。及
父死,李氏自课其子,茹素五十余年,称贤母。蛟门幼聪慧,童时登蜀冈凭吊欧
阳文忠公游赏胜概,慨然有复古之志。及冠,与兄耀麟请于守令议复,以他事见
阻。寻蚊门以康熙丁未进士官舍人,每入直,携书卷竟夜展读。有楚人朱二眉,
号神仙,倾动公卿。蛟门著《辨道论》,力诋其妄。梦十二砚入怀,遂以名斋,
朱竹为之记。自号觉堂居士。癸丑中,汝守金长真以移知扬州府事来京,寓蛟
门。遂请以复山堂为急务。金公性好古,守汝时,考淮西旧碑,勒段、韩二文于
碑之阴阳。迨移守扬州,军兴旁午,公日觞咏蜀冈,兴文教,继风雅。值蛟门丁
母忧归里,膺荐举博学不赴,遂捐赀修复山堂。蛟门以八分书平山堂额,夜梦欧
公命书联句云“登斯楼也,大哉观乎”八字,故祗园庵僧药根诗有“一联曾入诗
入梦,两字长留太守吟”之句。同时仪征黄北因宋刘京原父出守是州,与蛟门
修复山堂时皆官舍人,故黄诗有“终始全凭两舍人”句。山堂落成,金公有《朝
中措》词云:“烽烟钟磬总成空,往事夕阳中;重构雕栏画槛,还他明月清风。
庐陵杳邈千年,此地精爽犹钟。留我名山片席,还教做主人翁。”其时和者吴
〈囗袁〉茨、程昆仑、毛大可、孙豹人、宗鹤问、彭桂、华龙楣、归允恭、龚半千、
黄石闾,凡此皆一时之胜。后金公迁按察,驿传道移江宁,按部过郡,与蛟门构
真赏楼祀宋诸贤。停车盖,步曲巷,访宁都魏叔子禧,其折节下士,有古人风。
蛟门真赏楼有《人日大雪同人赋四十韵》诗,又同人展拜欧阳木主,各赋七言古
诗。其时同作为孙豹人、宗鹤问、华龙楣、程穆倩、邓孝威、陶季深、王仔园诸
人。服阕,以主事衔入史馆与修《明史》,三年补刑部,著《百尺梧桐阁集》二
十三卷,复以郑樵《通志》浩繁,手为删订。死后葬于山堂侧。康熙间,土人以
王文简公从祀真赏楼;雍正间以金公及蛟门从祀。土人唐心广于修复山堂时任鸠
工之役,竹头木屑,纤毫无遗憾,蛟门记云:“心广劳不可没,例得书。”兄耀
麟,字叔定,著《抱耒堂集》二十六卷。
山堂游迹,自王文简始,有《九日与方尔止、黄心甫、邹讶士、盛珍示宴集
诗》,载集中。其时如邓孝威、朱竹、龚半千、杜茶村、孙豹人、林茂之、张
祖望、孙无言、许力臣、师六兄弟,袁于令、宗鹤问、吴〈囗袁〉茨、陈其年、宗
定九、王西樵、施愚山、汪舟次诸人,皆散见各家诗文集中。迨山堂修复时,文
简有寄豹人、定九、孝威诗。金长真有《修复山堂诗》。其时如曹秋□、吴方涟、
陆求可、汪苕文、秦对岩,丁飞涛、陈说岩、彭羡门、宋漫堂、许竹隐、朱竹、
李良年、毛大可诸人皆有诗。康熙间,崔平华转运扬州,禊山堂,其时又如彭
桂、高澹人、汪退谷、曹贞吉诸人皆有诗。傅太守泽洪与山堂僧丽杲、诗人潘雪
帆有诗。曹楝亭巡视两淮,其时如卓尔堪、孔东塘诸人有诗。何延己有《上巳山
堂禊诗》。王楼村殿撰式丹山堂结诗社,今可知者,杜紫绶、黄云二人。唐天
门有《山堂宴集诗》,皆“邗江雅集”中人。王木瓶《花朝招集山堂诗》,则徐
陶璋、唐继祖、方肇夔诸人。赵蔼人吉士有《山堂诗次先东山韵》,许承宗为跋,
泐山堂石壁。卢雅雨初转运两淮,有《禊山堂诗》。甲戌转运与嵇拙修漕运璜、
钱集斋侍郎陈群有《山堂纪游和韵诗》,集斋手录一卷,泐石平楼。集斋跋云:
“予病差可,泛舟游邗上,卢同年自长芦移驻于此。锡山嵇司农督修高堰告竣,
请假省亲经邗上,邀游山堂,予亦与焉。明日,嵇君扬帆去,邮寄原韵,则予已
还。李都转以和诗及原唱汇致,促予成诗,属手录一卷。予书不足珍重,而都
转风流,真足步渔洋后尘矣。”时李文园编修中简服阕来扬州和韵,柘南居士手
录一通,跋云:“文园有追和嵇司农之作,雅雨有寿石之举,即请予书付去。欧
阳内召后,梅、刘诸君多用其韵邮寄,遂成佳话。文园或有意于此欤?”转运跋
云:“《山堂纪游诗》既出,海内名公,和者寝众,乃随寄到之先后,勒石于平
楼,以贻后之览者。楼在堂之西偏,丁巳年光禄卿汪应庚重修,游人宴集,多在
斯楼云。”继之程午桥编修,王孟亭太守箴舆、秦涧泉殿撰大士、田退斋侍郎懋
觐、彭芝庭殿撰启丰、周兰坡学士长发、熊秋林编修本、王谷原主事又曾、钱稼
轩殿撰维城、李晴洲文学朗,后先追和,涧泉续书泐石。涧泉跋云:“雅雨同钱
香树、嵇黼庭游山堂,为长歌张壁间,嗣是凡名公卿朝士道经兹土,往往次韵留
题而去,或别后于邮筒却寄,乃镌诸贞珉,以志一时文藻之盛。”先是司寇钱公
汇书一卷,摹泐上石,以次若干首,雅雨命拙书续之,猥以谫陋,厕名坛坫之末,
其有馀荣矣。厥后朱晓园观察若东又追和之,今皆泐石陷楼壁。
庐陵欧阳洽,字文达,文忠公裔孙也。善堪舆家言,尹制军继善与之善。高
御史重修山堂,辨方定位,皆出其手。蜀冈地脉见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祝穆《方舆胜览》、陆深《知命录》、姚旅《露书》、《太平寰宇记》、《朱子
语类》诸书,时人误以“江东十八龙”之法用之,置平洋于弗问。文达从《知命
录》以地脉自西北来,一起一伏,不得以山上龙神目之,遂著《堪舆理数略》一
书,刘相国纶为之序。
乾隆初年,一人于春夕月下见数人围坐山堂门外石版地上,阗委杂陈。趋视
之,有体质痈〈疒重〉、饮食过人者;有形貌瘦瘠、慵态可掬者;有衰朽无状、神
色索然者;有患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者,饮殊致,流涎错喉,昏月之下,
不辨所食何物。中一人顾而举所食之馀与之,则马矢也。见者恚甚,疑为乞儿相
戏。去不数步,忽杳无人,地上皆鲜荔支壳,始知前乞儿皆仙云。
西园在法净寺西,即塔院西廊井旧址,卢转运《虹桥禊诗序》云:“自乾
隆辛未,始修平山堂御苑,即此地。园内凿池数十丈,瀹瀑突泉,庋宛转桥,由
山亭南入舫屋。池中建覆井亭,亭前建荷花厅。缘石磴而南,石隙中陷明徐九皋
书‘第五泉’三字石刻。旁为观瀑亭,亭后建梅花厅,厅前奇石削天,旁有泉泠
泠,说者谓即明释沧溟所得井。良常王澍书‘天下第五泉’五字石刻,今嵌壁上,
《图志》所谓是地拟济南胜境者也。”
是园以泉胜,蜀冈中峰之泉,见于阎九《经隐语记》。考张又新《煎茶水记》,
以“天下第五泉”久已无考。迨张邦基《墨庄漫录》,有塔院西廊井及下院蜀井
之分,是则大明寺水本有二泉。《小志》云:“明僧沧溟掘地得泉,并有《大明
禅寺碑》,火光禄建亭,金知府重修,此梅花厅旁石隙中井也。是时蜀冈仍是一
泉。”及《揽胜志》云:“应庚凿山池,得古井,中有唐景福钱数十,古砖刻
‘殿司’二字,谓为《墨庄漫录》之塔院井,此覆井亭中之井也。至是蜀冈始有
二泉。盖蜀冈本以泉胜,随地得之,皆甘香清冽。故天下高山易无水,蜀冈乃为
贵耳。”是地覆井亭中之泉,不必据为古之塔院真迹,而梅花厅旁石中之泉,不
必据为沧溟所得;总之大明寺水自与诸水不同也。
覆井亭在池中,高十数丈,重屋反宇,上置辘轳,效古美泉亭之制。先是雍
正辛亥间,王虚舟为马秋玉书“天下第五泉”五字,欲嵌入小玲珑山馆廊下旧泉
之侧,忽为刘景山索去。迨应庚建是园得泉,遣人往索虚舟书;时虚舟痔作不得
书,因命来者往惠山歇马亭拓其少时所书“天下第二泉”石刻,即以“二”字改
“五”字,故是地“天下第五泉”石刻之字与惠山同。
梅花厅奇石为壁,两壁夹涧,壁中有“第五泉”,黝黑不测。洞外石隙,层
级而上,筑阁岭际,中有便门通行春台。昔时剖竹相接,钉以竹丁,引五泉水贮
僧厨,即入此门。杜工部诗所谓“竹竿袅袅细泉分”,仁和李夫人诗所谓“引泉
竹溜穿厨入”,即此。
西园之右,山势折入西南。山民编竹为篱,种树为园,藤萝杂卉,列若墙壁。
内构矮瓦三四楹。树间多鹤,清夜辄唳。秋深风栗霜柿,缀若繁星。居人逢市会
则置竹凳、茶灶于门外,以供游人胜赏,谓之“西园茶棹子”。《鼓吹时》序云:
“蜀冈上有井,相传地脉通蜀,郡人之艺花者居之。”即此类也。
五烈墓在蜀冈西峰。先是西峰有双烈墓,康熙四十六年,鸿胪寺丞李天祚、
中书吴菘、州同江世栋诸人建祠,祀池、霍二烈女。池烈女,贫家子,幼丧母,
及笄,父以字吴氏长子廷望。望从军,死于粤。吴欲改配其次子,女知之,闻父
出,自缢死。霍九女,民家子,事亲至孝。许字李正荣,甫十日正荣死,女自杀
以殉。里人同葬于是,督学中允杨中讷为之铭。铭曰:“蜀冈之巅,平山之侧,
郁乎苍苍,凭高西望而叹息,曰:有同邑二烈女,此其幽宅。”此雍正十二年事
也。逾年,有孙大成妻裔氏,居黄珏桥,幼以孝称。初归大成,见其母与妹不洁,
月余,归宁母家,临别以清白线与母曰:“儿必不辱母家。”一日,姑与二女方
同客饮,客且裸逼氏,欲与乱,氏扃门以青白线二缕缝纫其袒袒,自缢死。明日,
其母至,姑转以不孝论于县,且波及氏弟振远为盗其家物。县受讼,将笞振远,
盖其姑所私客,县吏也。邻人某知娥事,且闵振远冤,诉于府。知府孔毓璞义之,
刑其姑及客,而为之立墓于双烈之侧,呼为“烈娥”。宋介山为作传,一时咏诗
以纪其事者八十五人。又项起鹄妻程氏,亦甫婚,夫贾粤西,死于岑溪县。讣至
周氧,自经死。死时在雍正二年,里人葬于是,邑令王元犀题碣曰“烈妇项陈
氏之墓”。至是皆得与旌,遂称为“四烈墓”。其旁原有江宁陈国材妻周氏墓。
陈侨居江都,死时二十六岁。周从容就义,积二十日,粒米勺水不入口而死。时
以陈江宁人,不在土著烈妇之列。后经甘泉令龚鉴详请题旌表,马力本为撰墓表,
汪应庚遂修“五烈墓”;以昔之双烈祠亦增塑三烈像,为五烈祠。以督学杨中允
铭、马力本墓表、龚甘泉记,及修祠年月,皆泐石祠壁。《图志》云:“又有卓
氏四烈墓,事迹详翰林院侍讲赵定求所撰墓铭,并载艺文,石刻藏司徒庙。”
东关街鞋工郭宗富,娶妻王氏,美而贤。里中少年储淳羡之,以金其邻孙
妪,妪为之谋,劝郭贷储家金自开铺。郭谋之妻,王曰:“此恶少年,不可贷也。”
郭遂谢妪。赵数日,郭暮归,妪牵衣入室,值储在,妪曰:“储君念尔贫,愿以
金借尔。”郭甫谢,而储银已出怀袖纳入郭怀,共饮而散。郭归语于王,王曰:
“物各有主,何其易也?易则恐其变生,奸人叵测,我虑滋甚!”郭犹豫未决。
及早,储候于门,携之出为营廛舍,肆遂成。一日,储伺王入肆间,猝入户以手
拍其肩曰:“饭热否?”王回顾见储,大呼“杀人!”妪入谓王曰:“储相公手
无寸铁,何云杀人?且尔家贷他银,无笔券,正为尔今日之事,事已成,尔焉逃?”
王改容曰,适杀人之语戏也,以好语缓之;乘间,猝出户呼救。邻人夏子筠闻而
来,储遂逸去。及郭归,王以实告。郭曰:“贷人者受制于人,忍之可也。”诘
朝郭出,王忿恚,闭户自缢死。郭归殓之,而未闻之于妇家也。王父名鹏飞,为
金坛县皂隶,贫甚。越二年,渡江视女,至则死矣。问之邻妇孙妪,妪曰:“是
郭殴死。”复问之夏,夏不言。遂诉之官,呈结请检。时盛暑,甘泉署令王公验
报勒伤,郭将伏法。值原令龚公回县,复谳其事,以郭罪无可辨而夏言含糊,因
细鞠子筠,子筠畏事不吐。越二日天雨,忽雷霆击孙妪于县之西街客舍中。公曰:
“冤将申矣!”乃刑夹子筠,储事遂败。申请复检,得缢伤,储极刑。详求题
旌,祀之于贞烈祠,遂移葬于五烈墓侧。龚公名鉴,字龄上,一字明水,号硕果,
浙江钱塘人。幼以孝闻。以拔贡知甘泉县,书“此之谓民之父母”七字悬于堂。
邃于经学,以安溪李文贞公为宗。
诗僧行吉,字远村,依麓庵上人居栖灵寺东廊,一时士大夫往来唱和,乐与
之游。死葬于是。钱塘陈竹畦题其碣曰“诗僧远村墓”。一日,西山农夫系驴于
墓,过东峰,驴嚼其墓树,及回,失驴所在。视之,见一僧乘驴下山,追之弗及,
至家而驴已系于其门矣。
闵麟嗣,字宾连,歙县人。工诗。寓江都南城,题其居曰“南郭草堂”。与
王于一定九、魏易堂禧、吴良御符骧友善。著有《庐游草》、《悟雪草堂集》。
宾连死后,仅存一子,仲孝,亻累然重两耳。良御为卜炮石桥路旁地封之,作墓
表,立石曰“诗人闵宾连之墓”,程午桥书丹。墓在今西峰总路下。
五司徒庙在西峰。《南史王琳传》云:“琳赴寿阳,城陷被执,陈将吴明彻
杀之城东北二十里,传首建康,悬之于市。琳故吏梁骠骑府仓曹参军朱,致书
陈尚书仆射徐陵求琳首,许之,与开府主簿刘韶慧等持其首还于淮南,权瘗八公
山侧。等乃间道北归,别议迎接。寻有扬州茅智胜等五人密送丧柩达于邺。”
《增补搜神记》云:“扬州英显司徒茅、许、祝、蒋、吴五神君,居扬州日,结
为兄弟,好畋猎。其地旧多虎狼,人罹其害。山溪畔遇一老妇,五神询问,孑然
无亲,饥食溪泉。五神请于所居之庐,呼为母。侍养未久,五人出猎,而归不见
其母,五人曰,多被虎啖。俱奋身逐捕山间,有虎迎前,伏地就降,由此虎患始
息。后人思其德义,立庙祀之,凡所祈祷,随求随应。”庙今在江都县东兴乡金
匮山之东。至隋时,封司徒庙加号。宋绍定辛卯,逆贼李全数来寇境,祷于神,
不吉,以神像割剖之。不三日,全被戮于新塘,肢散落,犹全之施于神者。贼平,
帅守赵、范亲率僚属致享祠下,以答神贶。扩其庙而增广之,录其阴助之功。奏
请于朝,赐庙额曰“英显”。后平章贾似道来守是邦,有祷于神前,遇旱则
飞雨,忧霖则返照,救焚则焰灭,散雪则瑞应。其护国佑民,无时不显。复为奏
请加封王号。陆容《菽园杂记》:“广陵之墟,有五子庙。云是五代时群盗,尝
结义兄弟,流劫江淮间,衣食丰足,皆以不及养其父母为憾。乃求一贫妪为母,
事之至孝。凡所举动,惟命是从,因化为善。乡人义之,殁后胜有灵异,因为立
庙。”《揽胜志》云:“司徒庙迹莫考,《搜神》、《菽园》所载,似属俗传,
证以《南史》,于理颇合。未敢臆断,姑存以俟考。”《小志》云:“江都有庙、
不知始自何时?元江淮路总管成铎题其碑曰‘司徒灵显感应之碑’,而无碑文。”
万历《江都县志》:“洪武十六年重建。正统成化问,相继修理。嘉靖六年,巡
盐御史雷应龙毁之,立胡安定祠。后土人复立庙于祠东。”又《小志》云:“明
正德、万历间,皆尝重修;右都御史金献民、扬州郡守吴秀皆有记。国朝康熙三
十一年,县令熊开楚因旱祷雨有应,为立庙碑。雍正十一年,春雨浃旬,郡守尹
会一过庙祈晴立霁。入夏弥月不雨,又虔祷于庙,甘雨大沛。因陈牲昭报,并檄
行县,令每岁春秋,永远致祭。”又按南史称扬州茅智胜,而《通鉴》作寿阳,
盖尔时寿阳隶扬州淮南郡,而今之扬州,则东广州广陵郡也。寿阳在晋、宋间或
为扬州,或为豫州。梁太清二年属魏,称扬州,北齐因之。琳事在齐武平四年,
此后寿阳遂为陈有,复称豫州矣。等虽致琳首还寿阳,权瘗于八公山侧,而未
能即持其丧至邺;方间道北归别议,而五人乃能等之所不能,其义烈有足多者。
琳前镇寿阳,颇多遗爱。此五人实寿阳之义民,今乃不祀于寿阳,而扬州为立庙,
岂神所歆哉?扬州地势平衍,而寿阳多山,即以驱虎事言之,亦不当误以寿阳为
今之扬州也。《增补搜神》及《菽园》二记所载,皆无足置辨。
司徒庙神道直通廿四桥,庙前建枋楔,两旁石马、羊各二,大门三楹,中悬
额曰“显应司徒庙”,两予塑泥马。入为二门三楹,左右开角门,中楹建歌台,
大殿供五司徒像,殿后空舍三楹。庙中碑石皆嵌左角门墙,详载司徒事迹,引述
《南史》、《搜神记》、《菽园杂记》、《揽胜志》、《小志》诸书,及元江淮
路总管陈铎题“司徒灵显感应之碑”、明金总宪献民、吴太守秀记、本朝熊知县
开楚记,暨土人祈报捐修姓氏诸碑。其中一碑,有文而无姓氏者,则明御马监太
监鲁保也。每年春初,祭报祈祷,日夜罔间,巫觋牲牢,阗委杂陈。守香火为扬
州谢氏。
司徒庙在康熙年间颇荒废,邑绅汪天与重加修饰。大殿后无屋宇,系大小塘,
汪增构其地后,置一后殿。殿之宽阔如前殿,上有大楼,下有两廊。楼上供司徒
五位神像,下有“栖神壮观”大额,有长联。汪天与,字苍孚,号畏斋,歙人。
户部山西司员外,刑部福建司郎中,渔洋门人,工诗,有《沐青楼集》。
五烈祠,邑绅汪应庚亦重加修饰。应庚以捐赈赐光禄寺少卿衔,即修饰平山
堂之万松居士。
范文正公祠在西峰,明崇祯间,巡按御史范良彦建,以公四子配享。本朝增
祀大学士范文程、尚书范承谟。守香火为其裔孙。商邱宋牧仲荦抚吴,以水潦行
赈江都,居是祠,自捐五千石。两淮商纲亭户立碑建亭于祠内,谓之“宋亭”,
朱竹为之记。
安定胡公祠在西峰,本为安定书院故址,后改为司徒庙,今复改为公祠。内
祀公一人,继增祀竹西王公居正、乐庵李公衡为三先生祠;复又增祀泗泉李公树
敏、艾陵沈公琳为五先生祠。今复专祀公一人。
一粟庵在司徒庙神道东南山麓,庵本高邮龙珠寺下塔院,今庵后有平阳法嗣
森鉴上人塔。
新教场在西峰司徒庙神道下,南围蜀冈三峰,北列江上诸山,东接破山口,
西绕新河。乾隆庚寅,白秋斋云上镇扬州,相度是地以农隙讲武,正月择吉辰操
演,谓之游府出行;九月祭旗纛,谓之迎霜降,二者皆湖上嘉会。后公自中河告
休,寓居江都,与山僧相往还。一日早,乘青马登平山堂与寺僧吃蔬面,忽有所
感,肩舆而归,遂卒。卒时湖上人皆见公乘青马上蜀冈而去云。
陆征君墓在新教场。明陆君弼,一名弼,号无从,江都人。九岁咏紫牡丹诗
知名,与唐伯虎并称两才子。少游京师,讥李西涯为“伴食中书”,投刺而去。
隆庆间廷试,授州刺史不就。肆力古学,著《正始堂集》、《毛诗郑笺》、《广
陵耆旧传》、《芳树斋集》、《北户集补注》诸书。沈蛟门相公折简招之不往。
时江淮间关榷税重,当事以弼旧作《枕上听莎鸡诗》奏闻,得减恤。后神宗举山
林隐逸不赴,何元朗尝激赏其“匣有鱼肠堪结客,世无狗监莫论才”之句。赵贞
吉当国修史,请征知县王一鸣、故同知魏学礼、太学生王犀登及弼入史馆与纂
修,未上而罢。卒年八十有五,葬于蜀冈下新教场东南隅。江都李紫裳庸德为作
墓碑甚详,无从修《江都县志》,证疑考信,后世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