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7 日本武尊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历代天皇

民族统一也好,国家建设也罢,这些事情说起来很简单,看着似乎很容易,但是实际上则是异常困难的伟大事业,绝非一般人能够实现的;而以神武天皇为首的历代天皇却完成了如此伟大的工作,他们的辛劳可想而知。人就是要这样,先是能够直面困难,再通过努力克服困难,这样的过程才会锤炼人的身体与精神。神话传说中的素戋鸣尊,最初是一个性格粗暴且做事毫无章法的人,他在被高天原放逐前往根国的途中遇到了暴风雨,据《日本书纪》描写,“风雨虽甚不得留休,而辛苦降矣”,想来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可见对于古人而言,苦难是用来磨砺自己的。正是有了这些苦难的磨砺,素戋鸣尊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变成了一位受到后世崇敬的尊贵神明。

神武天皇也是一样,虽然他出生时就是位伟大之人,但是也经历了十多年的苦难,正是这十多年的苦难磨砺了他的人格,使他成为一位更为伟大的人,因此他的子孙皇统才长盛不衰,他所建立的国家历经两千年而越发隆盛,与“天壤无穷”的神敕遥相呼应。

神武天皇的皇统连绵至今,已经有一百二十四代 [1] ,纵观世界历史也找不到一个能与之相比的例子。据说英国有一位贵族名叫庞森比,他对于日本的皇统延续了一百二十四代这一事实感到惊讶与感动,因此将从神武天皇到今上天皇为止的历代天皇的御名全部都背了下来,在心情好时就将一百二十四位天皇的名字从头到尾诵读一遍,据说一点错也没有。连英国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就更不用说日本人了,从前有很多日本人能将天皇的御名全部背诵下来。

神武、绥靖、安宁、懿德、孝昭、孝安、孝灵、孝元、开化、崇神、垂仁、景行、成务、仲哀、应神、仁德、履中、反正、允恭、安康、雄略、清宁、显宗、仁贤、武烈、继体、安闲、宣化、钦明、敏达、用明、崇峻、推古,以上到三十三代推古天皇为止。到了推古朝以后,记录就逐渐齐全,遗物也开始多了起来。在这之前虽然历史记录不太清晰,但是通过口头传说流传下来的事迹,以及通过外国书籍记载能够推定的重大事迹也有很多。

首先是第十代崇神天皇的治世时期。当时国内疫病流行,死了很多人,社会动荡不安,甚至还有人试图谋反。天皇是一位拥有虔诚信仰的人,认为这次的疫病是由于信仰不够、对神明有不敬之处,于是一改此前将三种神器奉于宫殿之内、祭祀天照大神的做法,将八咫镜和天丛云剑从宫殿中移出,安置在了倭笠缝邑,并派皇女丰锹入姬命负责祭祀之事,又整顿国内的神社,确认祭祀不会敷衍了事。于是,人民心中的不安得到了安抚,疫病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这时天皇决定拓展建国大业,任命了四位将军,派遣大彦命往北陆,武渟川别往东海,吉备津彦往西道(山阳),丹波道主命往丹波(山阴),这几位就是著名的四道将军。因为这一举动,政令所及的范围逐渐扩大,天皇的皇威也大幅上升,国民称赞他的伟业,尊称他为御肇国天皇。

接下来的垂仁天皇继承先父的精神,敬仰神灵,命令皇女倭姬命代替丰锹入姬命侍奉天照大神。倭姬命捧着神镜巡礼国内的诸多灵场,最终确定只有伊势的五十铃川边上才是最适合祭祀神灵之地,于是在此地兴建了神宫,这就是现在的伊势大神宫。

此外,在垂仁天皇的治世时期,有一位名叫当麻蹶速的大力士,他力大无穷,能轻松地掰折铁钩,对此十分自负,时常感叹:“不知世上哪里还有像我一样的大力士,我想和他不计生死地较量一番。”

天皇听说了这件事,就询问众臣:“就没有谁是他的对手吗?”

臣子中有人回答:“听说出云国有一位名叫野见宿祢的无双力士。”

天皇下令:“把他给我找过来。”

于是野见宿祢与当麻蹶速两人相见比试,在抬脚互踢之时,蹶速被踢断了腰腹间的骨头而死。

在垂仁天皇的治世时期还有殉葬的风俗。这是一种要求主人的亲随侍从在死后也服侍主人的风俗,因此主人死后,侍从也要一起被活埋,以保证他们也能服侍主人。这一风俗在中国和西洋都曾经存在和流行过,这一点除了通过文字记录,也能通过考古遗迹的发掘来得到确认。垂仁天皇认为殉葬太过残忍、应该废弃,于是命令野见宿祢用土器制作成人与马的形状,将这些土器放置在坟墓的周围代替活人殉葬。野见宿祢的后人世世代代掌管这件事情,他们被称为土师连。

在接下来的景行天皇的治世时期,九州地区发生了叛乱,由于天皇亲征,叛乱一度得以平息,但是不久之后又发生了新的叛乱,于是天皇命令第二皇子小硾尊前往征伐。皇子时年十六岁,得到天皇的敕命,前往熊袭国检视,发现叛乱的魁首是川上枭帅,当时他正召集亲族好友举办宴会,于是皇子化妆成一位少女,混在女侍中。枭帅对于皇子所扮的少女甚是喜爱,将他招到身边并让他喝酒,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宴席散了,川上枭帅也醉得无法行动。这时皇子拿出所藏的小刀刺杀了川上枭帅,枭帅在断气之前对皇子的英勇赞叹不已,留下了“你今后可以自称日本武尊”的遗言而逝。

日本武尊

日本武尊平定了九州的叛乱,在归途中也平定了种种叛乱,凯旋大和。在这之后东国又发生动乱,因此日本武尊再度接受敕命前往征讨。在出征前,他先参拜伊势神宫,因为他的使命重大,倭姬命将天丛云剑赐予了他。日本武尊在路过骏河地方的时候,被贼人欺骗,进入原野之中猎鹿,贼人趁机放火,就在日本武尊快被烧死的时候,他拔出天丛云剑将周围的野草斩断并点上火来攻击贼人,结果反而是贼人被烧死了。这柄神剑是素戋鸣尊打败八岐大蛇之时,从大蛇的尾巴中发现的神剑,在此之前一直都被叫作天丛云剑,自从日本武尊用它斩草退敌后,它就又有了草薙剑的别名。

日本武尊在过了骏河之后,从相模地区渡海前往上总途中,遇上了暴风雨,这时弟橘姬以自己为祭品跳入海中,化解了这一危机。日本武尊平定了东国,在返回大和的途中登上硾日坂(现群马县硾冰岭)时,回望关东平原,回想起为他平定关东做出巨大牺牲的美人弟橘姬,感叹道“吾妻呀”,因而此后关东地区也被称为东国 [2] 。之后,日本武尊进入甲斐国,在酒折宫停驻休息。当夜,日本武尊点灯食用晚餐时,咏了一首歌问身边的侍者们:

新墾 筑波を過ぎて 幾夜か寝つる

(经过新治与筑波两地,不知一共过去了几天。)

就在侍从们都回答不上来的时候,负责掌灯的侍从回答道:

計べて 夜には九の夜 日には十日を

(掐指一算,已经过去了九夜十日。)

日本武尊对这个回答十分赞赏。

离开甲斐国,日本武尊一路无事来到了尾张地区,停留在尾张氏的女儿宫箦姬之处,这时他听说近江的伊吹山上有暴虐的神明为害,于是决定前往平乱。当时日本武尊本应携带草薙剑前往,但是他将这柄灵剑放在了宫箦姬家里,独自登上了伊吹山。山神化作大蛇堵在道路中央,日本武尊并不知道这是山神本人,而觉得它只是山神的使者,于是毫不在意地跨过大蛇继续前行。山神因而大怒,行云降下大雨,山谷都变得漆黑一片,令人难辨东南西北。日本武尊在这一片漆黑中奋发前进,好不容易终于从浓雾中找到了出口,整个人都像喝醉了酒一样蒙眬恍惚,这时他在山麓发现了泉水,喝了泉水之后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这口泉水就被称为居醒泉。

之后,日本武尊进入伊势的能褒野,在此他卧病不起,最终与世长辞。他的父亲景行天皇感到非常惋惜,在能褒野修建陵墓厚葬了他。然而日本武尊化为白鸟,从陵墓中飞了出来,人们一路追寻白鸟飞行的路径,发现白鸟一度停在了琴弹原(现奈良县南葛城郡),于是在那里给他也修建了一座陵墓。然而,白鸟又一次离开琴弹原往西飞去,最终停在了河内的古市地区(现大阪府南河内郡),于是人们在那里也给他修建了陵墓。这三座陵墓都被称为白鸟陵。

以上是《古事记》与《日本书纪》里关于日本武尊故事的概要,难道不是非常有趣吗?正因为它太过有趣,有的人认为这并非事实,而是捏造的传说。无论是十六岁的少年远赴九州,男扮女装暗杀了叛贼的首领也好;还是远赴东国平定叛乱,在骏河的原野被贼人用大火困住,以神剑除去身边的野草并反过来消灭了贼人也好;又或者是在伊吹山被大蛇的毒气缠绕也好;又或者是辞世之后变为白鸟飞走也好——这些故事都有趣得令人难以置信,读起来十分愉快。想必是原本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在漫长的口口相传的过程之中,故事越来越夸张,也逐渐被添加进了一些原本并不存在的元素吧。

但是故事的梗概应该基本上是根据事实而成的,关于这一点我可以做出如下的解说。首先,神武天皇提出建国的大理想并迈出了建国的第一步;之后的第十代崇神天皇为了将这一理想更推进一步,派遣了四道将军;然而不服从天皇管理的地方仍然广大,于是九州与东国的平定就是一个十分有必要且十分重要的问题。景行天皇自身以及其皇子日本武尊都以皇族之尊站在第一线,为开拓边境与平定纷乱竭尽心力,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为了证明这一点,我就举两个证据。

其一是中国的一本名叫《宋书》的史书,这部书成书于487年,也就是距今一千四百八十余年以前,这部书中留存着雄略天皇的外交文书。在这份文书中,雄略天皇说:“我的父祖亲自身披甲胄,跋涉山川向四方出兵,平定东方五十五国,西征平定了六十六国,最终统一了全土。” [3] 也就是说,雄略天皇以前的几代天皇,亲力亲为地平定了东西方的边境。而雄略天皇与前几代天皇的血缘关系如下所示:

景行天皇—日本武尊—仲哀天皇—应神天皇—仁德天皇—允恭天皇—雄略天皇

换言之,日本武尊是雄略天皇的祖父的曾祖父。因此可以说,从雄略天皇的外交文书中记载的先祖征战经历里,可以看到日本武尊东征西讨的经历的蛛丝马迹。

至于另一个证据,那就是凡是日本国面临重大危机之时,皇室总是挺身而出,站在第一线为日本国运而奋斗,丝毫不介意自身遭受的苦难,这可以说是皇室前后一贯的态度,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如果要举一些著名的例子的话,比如圣德太子、中大兄皇子、后鸟羽天皇、顺德天皇、后醍醐天皇等诸位都是如此,尤其是后醍醐天皇的皇子大塔宫护良亲王、尊良亲王、恒良亲王以及怀良亲王,诸位都是亲身直面难题,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既然后代的皇室都是如此,那么皇室的历代先祖想必也是如此。可以由子孙的雄姿而推测先祖的洁净无瑕的品德,这也是因为皇室血统一直没有断绝过。

* * *

[1] 本书写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天皇是昭和天皇,是现任(2016)平成天皇之父。——译者注

[2] “东国”的日语发音同“吾妻”。——译者注

[3] 平泉澄所引的是《宋书》卷九十七的倭王武上表文,他引用的部分原文如下:“自昔祖祢,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王道融泰,廓土遐畿,累叶朝宗,不愆于岁。”两相比对可见,引文有一定删减与对文意的曲解。——译者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