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今昔物语

卷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一篇

越后国神融圣僧缚雷建塔

古时,越后国有一位圣僧,名叫神融,绰号“古志小大德”。神融自幼蒙人传授了一部法华经,多少年来,不分昼夜读诵此经以为日课,并且虔诚修行,从无懈怠之时,因此深得各方人士的无限尊敬。

且说越后国有一个山寺,名叫国上山寺。当时国里有一人发起宏愿要在山上突建一座宝塔,当宝塔落成,正待开光的时候,突然雷电交加,只听霹雳一声,雷将宝塔击倒后,升空而去。施主一见塔倒,悲伤不已,痛惜地哭泣起来。

尽管如此,施主还以为事出偶然,于是立刻着手重新修建起来。眼看又到了落成开光的时候,不料雷又从空中降下,和上次一样将塔击毁,施主因为不能完成心愿不胜伤感,又重新动起工来。这次他为了防止宝塔再被雷击,便流着眼泪虔诚祈祷。正在这时,神融圣僧走来,对施主说:“你不要伤心,我能借法华经的法力,使这座塔免遭雷击,助你完成心愿。”施主听罢,欣喜若狂,合起手掌感激流涕地向圣僧叩拜一番。圣僧来到塔下,一心不乱地念起法华经来。

过不多时,天空阴沉起来,降下蒙蒙细雨,跟着又是一阵霹雷闪电,施主一见恐惧万分,心想这又是劈塔的预兆,不禁悲叹起来。当时,圣僧发起誓愿,高声朗诵法华经文。这时只见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童子,从空中堕落在圣僧的面前,童子的头发蓬乱得好像一团乱草,形状极其可怕。童子身上五花大绑,他流着眼泪痛苦难忍地在地上挣扎了一番,随后便向圣僧大声哀告说:“圣僧,请你发发慈悲饶了我吧!从今以后,我再不毁坏这座塔了。”圣僧责问童子说:“你为什么要心存这种恶念,三番五次地破坏这座塔呢?”童子答道:“这座山的土地神和我有交情。他对我说:‘在我的地上修塔,使我无处安身,必须将此塔击毁。’我因为听了土地神的话,才屡次破坏宝塔的,但是,法华经法力无边,现在我已然被缚了。我一定让土地神立刻搬到别处去住,永远不再起这种恶念了。”

圣僧说:“从今以后,你要皈依佛法,不得再造罪孽!还有,我看这庙缺乏水源,要到很远的山谷里去汲水,麻烦很多。你一定要设法在这里弄出水来,便利庙里的僧人。如果你不能弄出水来,我就把你永远捆绑不放。同时,在这方圆四十里 [1] 以内的地方,不准你再打雷。”童子跪听圣僧把话讲完,回答说:“我绝对遵照圣僧的吩咐,叫这地方出水,并且绝不在这座山的周围四十里以内打雷,至于和圣僧敌对抗拒,那我就更不敢了。”说到这里,圣僧赦免了雷公。

这时,雷公把瓶里的水向自己的手掌上滴了一滴,并用手指凿开岩石,只听雷声大作,震天动地,随后雷神便腾空飞去。这时再看,从岩石孔隙间喷出了湛清的泉水。施主见宝塔未被击坏,感激流涕,欣喜非常,就按照自己的心愿将宝塔供奉起来。住在这座山上的僧人,得到用水的便利,也都高兴地向圣僧致谢。

从那时起,虽然经过了数百年的时光,但宝塔却依然屹立无恙,而且不论各地是怎样的霹雷闪电,这座山周围四十里的境内从未听见过雷声。这股泉水,至今仍然源源不断地流着。雷公果真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这完全是法华经的力量。由此也可看出圣僧的祈祷是多么真诚,施主的信心是多么深厚!世人对此无不崇敬万分。

第二篇

远江国丹生直弟上建塔

古时,圣武天皇朝代,远江国磐石郡××乡里,有一个人,名叫丹生直弟上。这人发下心愿,想要修盖一座宝塔。但是他整天忙于公私事务,无暇操办修塔之事,因而多年来始终未能了其心愿。弟上想到此事,便叹息不已。

弟上的妻子已经六十三岁,这时却出人意外地身怀有孕。弟上和家属人等都感到此事奇异,为之叹息。后来她怀胎月满,平安地生产了一个女孩,弟上见妻子平安生产,心中欣喜,再看生下来的婴儿,左手握拳不开。婴儿的父母感到奇怪就去掰婴儿的拳头,但是越掰越紧到底也未能掰开,父母一见此情,惊异万分。一天,女儿的父亲对她的母亲说:“你到了不该生产的年龄竟然生了个孩子,所以她才生得六根不全,这真是家门的奇耻大辱,但是你总算有缘分,才生下了我这个孩子。”说罢,他并不嫌弃,只是难过地将她抚养起来。女孩渐渐长大,相貌端庄,美丽无与伦比。

女孩长到七岁,才张开左手,并且告诉了父母。父母听说欢喜非常,只见她张开的手掌里,托着两粒舍利子。父母看罢心想:“这孩子手握舍利子出生,绝不是凡人。”从此更加意抚养,并且拿舍利子给众人观看,把握拳而生的事情告诉大家。听到此事的人,都交口称赞。后来这事越传越远,国司、郡司听了也深表崇敬。

后来,弟上准备动工修塔,但独力又难完成,便访求善友,募化布施,在本郡的磐田寺里,修建了一座五层的塔,将舍利子放入塔内,终于如愿以偿地供奉起来。宝塔开光后不久,这女孩便死去了。父母虽然悲痛难舍,但终因于事无补,只好作罢。后来一个有智慧的人告诉孩子的父母说:“这是因为你们的心愿不能完成,佛才化身转世带舍利子,使你们完成心愿。宝塔既已修成,自然便隐遁而去了。”

其实,不应该生育的老妇竟然生下婴儿,而又手握舍利子,单从这点来看,就可以知道这番话是真实无虚的了。这座塔至今尚在,磐田寺内的宝塔就是此塔。

第三篇

山阶寺举行维摩会

古时,山阶寺举办维摩会,维摩会原本是为大织冠内大臣[藤原镰足]的忌辰而举行的。这位大织冠 [2] 的本姓是大中书,在天智天皇朝代,赐姓藤原,最后做到内大臣之职。因为他是在十月十六日这天逝世的,所以法会从初十开始,举办七天。在我国的许多法会中,此会是最盛大的一个,连震旦也有所闻。

维摩会的起源是这样的:从前,大织冠住在山城国宇治郡山阶乡未原村的宅茅里,身染疾病,经久不愈,不能尽忠朝廷。这时,有一个从百济国来的尼僧,名叫法明。法明来到大织冠的身边,大织冠便问这位尼僧说:“你们国里也有过得这种病的人吗?”尼僧回答说:“有过。”大织冠接着问:“那是怎样医治的呢?”尼僧回答说:“这种病非药力所及,良医也束手无策,只有画一张维摩居士的佛像,在像前读诵维摩经,这样病就可以痊愈了。”

大织冠听罢,立刻在宅里盖起一间佛堂,供奉维摩居士像,并找人讲述维摩经,讲师就由这位尼僧担任。第一天,在讲解问疾品的时候,大织冠的病便立即痊愈了。大织冠非常高兴,向尼僧深深拜谢,并且从第二年起,每年举办法会一次,一直继续了多年。后来大织冠去世,法会也由此中断。大织冠的儿子淡海公虽然承继了父亲的家教,但因他幼年丧父,并不知道此事。后来淡海公逐步高升,官至大书,这时他患了手疾,不知是何物作祟,占卦问卜时,说是由于中断了先人在世时所举办的法事而起,于是他又重新发起了讲解维摩经的法会,延请当时的得道高僧担任讲师,在各地虔诚举办。最后,他将山阶未原宅茅里的佛堂迁建到奈良京城,仍然称作山阶寺。

维摩会在山阶寺举办后,自承和元年起,永久规定山阶寺为会址,成为例年官办的法会,朝廷每年都派藤原氏的“辨官” [3] 为敕使,主持一切。另外,从各寺院各宗派中选出得道高僧,做法会的讲师,并且每年都赏以僧纲之职,此事已成定例。听众中间,也有从各寺各派中选拔出来的通经的僧人。藤原氏族,由上达部 [4] 直到五位的官员,都亲缝被褥施舍会上的众僧。这个法会从仪式的隆重、气氛的庄严,直到讲解经文议论法旨的微妙尽致,都和昔日维摩居士讲法时一般无二。会中的佛供和僧斋完全仿自大国的馔膳,不以他寺为例。这是延续本朝佛法寿命、尊崇王法礼仪的唯一法会,因此为朝廷百姓共同景仰,不敢轻视。

第四篇

大极殿内举办御斋会

古时,有一位高野姬(孝谦)天皇,原是圣武天皇的公主,她虽然身为女子,但富有才智,精通文学。

当高野姬天皇在位之时,曾在大极殿里创办一个御斋会。当时将大极殿装饰一新,从正月八日到十四日,在这七天七夜的时间里,白天讲解最胜王经,夜晚作吉祥忏礼 [5] 。讲解最胜王经的讲师,由前一年任山阶寺维摩会的讲师来担任。会上的听众和执事僧人,则是由各寺选出来的得道高僧组成。法会最末的一天,天皇将讲师和听众邀请入宫,亲赐布施供奉,并将讲师让到高高的座位之上,天皇躬亲礼拜。这一切都是根据最胜王经里我佛的指示。

此外,经里还说,凡作吉祥忏悔的人,就可以五谷丰登,诸愿成就。高野姬天皇听经之后,大有领悟,为了广泛地保护××国家,便创办御斋会,并定为常制,永远举行,至今不废,因此,大臣、公卿也无不竭尽心力,襄助法会。

天皇有时还亲临大极殿,参与此会,当然这也是按经中指示所作。在各地的国分寺 [6] 里,也同时举办此会。这个法会也可以说是日本国修持法事的唯一盛举。

高野姬天皇在神护景云二年的正月后七日首创此会,并命名为御斋会。

第五篇

药师寺内举办最胜会

古时,天智天皇建成药师寺之后,佛法便随之昌盛起来。及至淳和天皇即位时,有一个人名叫直世王,官居中纳言从三位兼行中务卿之职。此人心性灵悟,并有才能,不仅通晓世道,对佛道也有领悟。天长七年,他向天皇奏道:“请每年在药师寺举行为期七天的法会,讲解最胜王经,为国家昌隆、帝王安康祈福,并请定为常制,永存不废。”

天皇道:“你所言有理,可以速按你所奏实行,并且由历代皇室后裔做法会的施主。”

因天皇有旨,便在当年三月七日举办了首次的最胜法会,会上聘请了维摩、御斋两会的讲师。听众则是从各寺各派里选出的得道高僧。讲解经文和议论法旨的方式,也和维摩会完全相同。法会举行时,朝廷极为重视,特派敕使主持一切,并对讲师听众赏赐布施,僧斋则由寺中准备。

由于天皇有旨,由历代帝王的后裔做此寺的施主,因此,便叫赐姓源氏的皇族子孙去做施主,并选派源氏氏族中禄位最高的人担任。同时,朝廷派往法会的敕使也由源氏的后裔充当。维摩会、御斋会和最胜会并称为三会。日本国内,最大的法会也莫过于这三个法会。三会的讲师皆由同一人担任,凡在三会上讲完经的人,就封为已讲官,并赏赐爵位,以酬其劳。最胜会的确是一个不平常的法会。

第六篇

山阶寺内举行涅槃会

古时,山阶寺中有一法会,名为涅槃会,会期是二月十五日释迦如来佛涅槃的日子。原来,山阶寺里的僧人,想起昔日娑罗林 [7] 的仪式,说:“当时,连那些无心的草木都知佛雾入灭而现出留恋难舍的形状来,何况我们这些有心而悟道的人,更应该报答释迦大师的恩德了。”这样商议妥当之后,便在这座庙原供的释迦如来佛像前,在二月十五日这天,举办法会一日。当天,四大罗汉整饬威仪,三种伎乐管弦齐鸣。

涅槃会的仪式,最初有些不够隆重。当时,尾张国有一书生,见国司执政无方,便灰心向佛,当他正要剃去头发准备离开本地出家的时候,山阶寺有一个名叫善殊的僧正,应邀来到尾张。由于书生正有此心愿,便随同僧正离开本国,前往山阶寺。在那里削发更衣,做了善殊僧正的弟子,并取名寿广。寿广原本就心净神清,聪明而有智慧,终于习学了正教之道,并能通晓音乐。因此,这个寿广被世人所尊敬,并取得了“和尚” [8] 的称号。

不久,寿广重新订定了涅槃会的仪式,增设唱经和散花的节目,并且乐器伴奏,使法会的仪式倍加隆重起来。当举办法会的第二天,尾张国的热田明神,附在一个童子的身上指点寿广和尚说:“你本来是我那个地方的人,如今听说你举办了高贵的法会,昨天我从远道赶来听经,一看法会完全成了佛袒的圣境,奈良坂口有梵王、帝释四大天王把守,使我无法走近听经,因此我不胜伤感叹息,不知如何能再来听经呢?”

寿广听说此事,对明神深表同情,说:“昨天明神为佛法而来,我竟丝毫不知。现在我决心特为热田明神重新举办一次法会。”说罢立即按照头一天的仪式举行了一次法会,并在歌舞之余,读诵法华百遍。于是热田明神得以参加听经感到××××无可置疑,××××年,法华经书写完成,以后永远举办两天讲经的法会,这个法会称为法华会。从此以后,涅槃与法华两会成为山阶寺的传统法会,至今仍不断举行。

由此看来,有道心的人,的确应该参加涅槃会听经。世上所有的人,都不外是释迦的四种弟子 [9] ,如果能诚心思念佛陀入灭之日,来参加此会,无疑可以消除罪孽,转生净土。此外,人们普遍传说有这样的事情:当地的人死后到了阴间,这时,阎王和判官都向他询问说:“你参加过山阶寺的涅槃会吗?”据说因为这种缘故,前来参加涅槃会的道俗男女都把法会中所供奉的纸花带回去,准备到阴曹时作为凭证。此事是否属实,虽无从考查,而人人如此传说。涅槃会的仪式、礼节以及助兴的舞乐无不出乎想象,引人入胜,和他处迥然不同。有人说,极乐世界恐怕就是这样。这个法会可以说是日本国内第一盛举。

第七篇

东大寺内举办华严会

古时,圣武天皇建造东大寺。竣工之后,准备举行开光供奉的时候,行基菩萨预先算出从天竺国来了一个婆罗门僧正,就劝他担任讲师,主持供奉法会,但是一时找不到读师 [10] 的适当人选,正在为难。这时,天皇梦见一个贵人指点他说:“开光供奉的当天早晨,不论是僧是俗,不管是贵是贱,谁先到庙前来,就请谁来担任读师。”说罢,天皇便醒了。

天皇梦醒之后,深信此事,便在开光那天早晨派差官到庙前守候,这时,只见一个挑着大篓的老翁走来,篓里装的是青花鱼,差官就领老翁去见天皇,奏禀说:“他就是最先来的人。”天皇猜测老翁就是梦中贵人相告之人,立刻叫人给老翁穿上法服,然后说道:“请你担任法会的读师。”老翁回奏说:“我实在没有那样的才具,多少年来我就是专靠〔卖〕青花鱼为生的。”但是天皇没有准许老翁的请求,等到法会开始举行之时,老翁便与讲师一同登上宝台,并且连装着青花鱼的篓子也放在宝台上面,那根挑鱼篓的棍子却插在了大殿前面的东头。后来,当法会举行完毕,讲师从宝台上走下来的时候,这位读师便在宝台上消失不见了。

这时天皇越发相信梦中的指点,断定老翁绝非凡人,于是查看老翁的鱼篓,方才明明看见篓里装着青花鱼,现在却变成八十卷华严经了。这时天皇大受感动,流着眼泪礼拜说:“因为我心诚,佛竟亲临此地了。”从此,信佛之心更加诚笃了。这一天,就是天平胜宝四年三月十四日。

后来,天皇在每年开光供奉这一天,举行为期一日的法会,讲解华严经,从不间断,此会直到今天,仍然每年举行,人称华严会。寺内的僧人把法会作为一年中的大事,在这天穿上法服,接待客僧。朝廷当天也派遣敕使主持,并奏音乐。凡有道心的人,必当前去朝拜此经,老翁挑青花鱼用的那根木棍,至今仍然立在寺内佛大殿东面的院中。据说这根木棍并未见高大或生长枝叶,经常是一副枯干之相。

第八篇

药师寺内举办万灯会

古时,药师寺有一个惠达僧人,在寺内创办一个万灯会。白天,举行法会一日,讲解本愿药师经,寺内僧人都穿起法服,大家一齐唱经、散花,并随着音乐的节奏,歌舞竟日。夜晚,挑起万盏佛灯,灯灯被装饰,这些完全皆由寺内僧人自己操办和施主们的布施而成。万灯会的会期规定为三月二十三日,至今年年举行,日本的万灯会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惠达僧人后来做了僧都。在他生前,万灯会一直是由他亲自主持的,他临终之际,将会事托付了寺内众僧。惠达僧都死后,葬埋于药师寺的西山。每逢举办万灯会的夜晚,他的坟上就射出光来。仔细想来,此事的确令人无限伤感,倍加崇敬。万灯会对有道心的人说来是必当结缘之会。

第九篇

比睿山举办舍利会

古时,慈觉大师从震旦带回许多佛舍利子。在贞观二年,修建了总持院,初次举办舍利会,并将舍利会在比睿山上永远流传下去。这一天,邀请许多僧人,备好音乐,然后举行法会一日。全山僧人都来操持会事,至今依然如故。举办法会的日期不定,只以花盛开时为期。

有一次,比睿山的住持慈惠大僧正为使自己的母亲能参拜此会,就在×年×月×日,将舍利子移到吉田地方去举办舍利会,那一天同样邀请了许多僧人,备好音乐,举行了一天法会,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举。后来,比睿山的住持××,认为京城里边的上中下各阶层妇女无缘参拜舍利会,是一件极其遗憾的事,于是首先把舍利子移到了法兴院。这一来,京城的上中下各阶层,不论僧俗男女,全来参拜,热闹无比。这是××年的事情。最后,于四月×日,在祇陀林寺举办了舍利会。

当舍利子从法兴院迁往祇陀林寺的时候,仪式隆重非比寻常:被邀请的二百多名僧人,身穿四色的法服,以两名定者 [11] 为先导,分列两行。在左右两边的队列里,还有震旦和朝鲜的舞人、乐人、“菩萨” [12] 和扮成蝴蝶飞鸟形象的童子,鼓乐分外嘹亮。当时把舍利子供在佛舆之中,抬舆人头戴钢盔,身穿锦袍,当队列走上朱雀大路 [13] 的时候,仪仗的隆重,更使人望而生敬。以“小一条院入道大人” [14] 的看台为首,大路的左右两旁搭满看台,几乎没有空地,其情况便可想而知了。沿路上栽满了名贵树木,天空中散落着各色鲜花,僧人手捧香炉,焚着各种各样的香,喷放出微妙的香气。舍利子供奉在祇陀林寺之后,便举行法会的仪式。音乐、舞蹈竟日不断,非常有趣。这一天祇陀林寺装饰得宛如极乐世界。

后来,舍利子又被送进大内,并在各宫轮流供奉,最后才送回比睿山去。

第十篇

石清水宫举办放生会

古时,八幡大菩萨 [15] 的前世是我国的帝王,当他在位的时候,有夷敌××××,于是他便亲自率兵出征,杀人无数。××××八幡大菩萨最初在大隅国显圣,后来移祀于宇佐神宫,最后在石清水宫留下圣迹,使许多得道的僧人居士,买放大批的生灵,同时,朝廷也遵照八幡大菩萨的神论,命令各国摊捐放生费用,助他完成心愿。因此,一年到头,放生的数目不知要有多少。

且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照例举行盛大的法会,讲最胜王经。这天,把大菩萨佛像从宝座上请到斋殿,奉告放生的数目。讲这部经的原因,是这部经里有佛讲说流水长者 [16] 的放生功德的记述。因此,这个会才叫作放生会。恭请佛像的仪式,非常隆重,宛如八幡大菩萨重临人世一般。朝廷对举行法会很敬重,特许仿效天皇的銮仪,上自公卿、宰相,下至辨、史、外记 [17] 等大小官员,尽往参加,而且,六卫府 [18] 里的兵丁也都各持兵刃,在旁扈从,真是无异于天皇出巡,更不用说那些被邀请而来的整饬威仪的僧人和演奏的震旦与朝鲜的音乐了。法会举行之后,还有角力表演,并在当天把佛像请回去。这个放生会的确是一个盛会。有心的人,知道这个日期以后,如能买放生灵对大菩萨的放生宏愿表示襄赞,那就必能使大菩萨喜悦。

再说,我国能有今日,端赖大菩萨的神威保佑,所以在举行放生会这天,应该特地前去顶礼参拜。这一天,根据大菩萨的心愿必定下雨,借以表示悲哀之意。从前,当大菩萨供在宇佐神宫的时候,大安寺有一个僧人,名叫行教,前去宇佐参拜,当时大菩萨曾点化他说:“我想着亲去保护皇城,如今你可以同我前去。”行教听罢,恭敬下拜。就在这时,大菩萨显露法身,只见一位装束如同三尊 [19] 的金身的菩萨,附在了行教穿着的衣服上面。于是,行教把这件菩萨附体的衣服安放在大安寺的禅堂里,虔敬地供奉起来。后来,又把大菩萨奉迁到石清水神宫里。石清水的宫址也是遵照神谕选定的,行教在地上按照空中星光照射的方向选定一处,就在那里修起宝殿。从此,据人传说,行教经常××向大菩萨面禀一切事宜。

行教那件大菩萨附体的衣服,至今还保存在寺中,大安寺的禅堂就是南塔院。因为大菩萨曾经在那里供了一个时期,所以也修起了宝殿以为纪念,并且同样地举办放生会。不仅如此,宇佐宫也在同一天举办放生会。由此可见,放生的功德是无量的。在全国各地,凡是供奉过大菩萨的地方,都举办这个放生会。行教这人也不是一个凡人,一切事宜都由他向大菩萨当面禀告,所以神力也保佑了放生会的举办。

第十一篇

修道僧人广达用桥木刻成佛像

古时,圣武天皇朝代,有一个僧人,名叫广达,俗姓下毛野公。他是上总国武射郡××乡的人氏。

且说广达为了想要寻求佛道,成年累月地云游各地,勤苦修行,一次,他进入大和国吉野郡的金峰山中,在一棵树下,一心不二地修行佛法。当时,吉野郡的桃花乡里有一座桥。桥边有一根砍伐下来的梨木,这根梨木拖放在桥边经年已久。桃花乡有一道小河,名叫秋河。后来,这根梨木被人搭在小河上面。过往的行人和牲畜都踏着这根梨木渡过小河。

一天,广达因事前去桃花乡。当他走过梨木桥时,就听见桥下发出了喊叫的声音:“啊呀!踩得我好疼呀!”广达听到了这种叫声,惊异地向桥下去寻找,但是不见人影。于是他就在附近徘徊,许久没有离去。广达顺着叫声寻找,发现这根桥木原来是准备雕刻佛像的材料,但是未等佛像雕成便丢弃不用,后来被人拖在这里搭成木桥了。广达看到这里,心中非常惶恐,痛悔自己不该用脚践踏这根木头。当时便亲手将梨木拖到一个清净地方,然后朝着它流着眼泪忏悔叩拜起来,并且还恭敬发誓说:“因为我有佛缘,所以才在今天过桥时知道了这件事,我立志把它雕成佛像。”说罢,便将梨木运到一个和佛教有渊源的地方,并劝化世人,捐募财物,最后雕刻成阿弥陀佛、弥勒佛和观音菩萨三尊佛像,在本郡越部村的冈堂里供奉起来。树木原本无心,怎么能发出声音呢?自然不外乎我佛显灵了。由此看来,如果有人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偶然听见人声,就应该仔细地寻找一番才对。

第十二篇

修道僧人从沙底挖出佛像

古时,在骏河国和远江国交界地方,有一道河,名叫大井河。大井河的上游有一个鹈田乡。鹈田乡就在远江国的榛原郡里。

当时正值大炊(淳仁)天皇在位,天平宝字二年的三月里,有一个云游修行的僧人,行经此地,当他路过鹈田乡的河边时,听到砂土中间发出人声:“把我拿出来!把我拿出来!”僧人听见这种声音,非常诧异,就在那里往返徘徊,这种声音也一直叫个不停。僧人找不到声音究竟在什么地方,附近又没有人可以打听。后来,偶尔听到声音是从泥沙中发出来的。僧人心想,莫不是埋葬的死人又复活了罢,想到这里,便动手挖掘起来,挖出一看,原来是一尊木刻的药师佛像,佛像有六尺五寸高,缺左右二手。

僧人看见佛像,想到方才就是这尊佛的声音,于是深受感动,流着眼泪向佛像礼拜,并且说:“原来是我的大师呀!您有了什么罪过,竟在这里受此水难呢!今天遇见我,可以说是有缘,我必定把您修补完整,供奉起来。”说罢,立刻就去延聘名人,化缘募捐,并雇来雕塑佛像的工匠,把佛像修补整齐。然后,在鹈田乡建造道场,将这尊佛像供奉起来,如今称作鹈田寺。

从此以后,这尊药师佛显示了无比的灵验,并且放出白光。当地的人们如有所求,只要躬身前往药师佛前祈求,就能满足愿望。因此,国里的僧俗男女,无不慕名而来,对药师佛表示无限的敬奉。虽然我们不知道这尊佛原来为什么藏在泥沙里面,而它却是一尊能显灵说话的佛。对有道心的人说来,这是一尊务必前去参拜的佛。

第十三篇

和泉国尽惠寺里的铜佛为盗贼所毁

古时,圣武天皇朝代,在和泉国的日根郡里,出了一个盗贼。这人住在大路旁边,专以杀人越货为业。他不相信因果报应,经常到各地的寺庙去偷盗铜佛。他将铜佛偷到手后,便烧炼成长条铜板,然后出卖换钱度日。因此,从外表来看,他只是一个铜匠。

且说郡里有一座寺庙,名叫尽惠寺。尽惠寺里有一尊铜佛,一天,铜佛忽然遗失,大家都猜它是被贼人盗走了。当时,有一个人从那里路过,当他骑着马从庙北那条路上走过的时候,隐约地听见有人在喊叫:“啊呀!我好疼呀!行路的人哪,你听见之后来劝说劝说,别叫他打我啦!”

这个行路人听到叫声,便放马飞奔过去,但是那个哀告的声音也随后赶来,又像方才一样喊叫起来。然而当行人拨马返回,不再往前走的时候,叫声又停息下来。再往前一走,就又喊叫如前,再一回来,便又寂然无声。行人这时感到诧异,便勒马仔细倾听,原来有打铁的声音。他疑惑可能有谋杀人命的勾当,于是在那里徘徊许久,犹豫不决,后来便差使从人进去偷看,从人走到墙边,由墙洞往里一看,屋里仰面倒着一尊铜佛,手脚都已被砍掉,一个人手拿钢凿,正在砍佛像的头。

从人回来把看到的情形禀报了主人,主人一听,断定这是偷盗佛像加以毁坏,方才的叫声就是佛像显灵说话。于是便破门而入,将损毁佛像之人一把捉住,详细盘查。这人回答说:“这是我从尽惠寺偷来的铜佛。”行人立即派从人到庙里去打探是否真有此事,果然不错,尽惠寺的佛像被人盗去了。从人回来把被盗的经过一五一十学说了一遍。

庙里的僧人和施主闻听此事,大为震惊,一齐拥往贼人家中,围着这尊被毁的佛像,个个痛哭失声,说:“多么可怜!多么可恨!我们的大师犯了什么罪,竟这样遭到盗难!”说罢,一同感伤叹息不已。后来,尽惠寺的僧人立刻制造了一乘轿子,并装饰一番,将这尊残缺不全的佛像供在轿里,抬回庙里。对于那个贼人,众寺僧却未加责罚,但是捉贼的那个行人,却和从人一道把他带到京城,送交官府去了。官员审问此事,贼人将以往之事据实招认。官员听了,既感念佛的灵验,又憎恨贼人罪重,当时便将他投入狱中。

仔细一想,我佛的圣体真会感到疼痛吗?不过是为了显示神灵才发出叫声而已。佛的灵验确是不可思议的。

第十四篇

纪伊国人落海借佛力得救

古时,白壁(光仁)天皇朝代,纪伊国的日高郡里,有一人名叫纪麻吕。纪麻吕不信因果,不敬三宝。他住在海边多年,总是携带渔网出海专以捕鱼为业。

且说,纪麻吕雇了两个人。一个名叫纪臣马养,是本国安谛郡吉备乡的人氏,另外一个名叫中吕连祖父麻吕,是本国海部郡滨中乡的人氏。这二人跟随纪麻吕多年,每天带着渔网出海,专事捕捞海鱼,昼夜勤劳,供主人驱使。有一次,在宝黾六年六月十六日,是日狂风大作,骤雨倾盆,于是海潮陡涨,从河里冲来许多大大小小的木材。

这时纪麻吕派马养和祖父麻吕两个从人,去打捞那些冲来的木材。二人遵照主人的吩咐来到河边,打捞了许多木材编成木筏,然后乘坐木筏顺流而下,当时河水汹涌,冲断了捆筏的绳索,木筏四散开来,因而两个人一起被冲到海里。他们各自抱住一根木头在海上漂浮起来,而且谁也不晓得谁的下落。他们见永无上岸的可能,势必死在海里,不禁悲伤万分,于是高声祷告:“释迦牟尼佛,快来搭救我们吧!”但是并不见有人前来搭救。他们在海上这样过了五天,由于饮食断绝,全身无力,两眼发黑,已经失去知觉了。

在第五天的傍晚,祖父麻吕却意想不到地漂到了淡路国以南田野浦的一个烧盐的人家旁边。马养也在第六天的寅卯 [20] 时分,漂到了同一地方。烧盐人看见他们,便打听他们遭难的经过,当时二人已经和死人一样,说不出话来了,过了许久,才气息奄奄地说道:“我们是纪伊国日高郡的人,奉了主人的差遣打捞木材,正坐着木筏顺流而下的时候,河水湍急,冲断木筏的绳索,我们被冲到海里,各自抱住一根木头在浪涛里漂浮了好几天。后来竟意想不到地漂到了这里,简直像做梦一般。”

海边的人们听了,非常可怜二人的遭遇,便留他们住下将养。过了几天,他们渐渐有了力气,不久便复原了。当时这个国的国司叫作××××。海边的人们将此事报告了国司,国司便召见二人深表关切,拨发粮食,收留他们。这时祖父麻吕感慨地说:“多年来,我跟随杀生的主人,不知造下多少罪孽,如果今天再回原处,仍将被他驱使如前,干那杀生的勾当,所以我情愿留在此地,永远不回去了。”说罢,他就到当地的国分寺里,同寺里的僧人住在一起了。

过了两月,马养怀念妻子,便回到了家乡。妻子见他回来,大吃一惊,说道:“听说你掉到海里淹死了,我们为你打醮超度,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万万想不到你还能活着回来,这也许是梦,也许是鬼魂吧?”马养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对妻子讲说了一遍,然后说:“我因为想念你们才回来的。祖父麻吕为了不再杀生,已经留在那里,在国分寺里修道了,我也打算这样办。”妻子听说此话,悲喜交加。后来,马养厌弃俗世,终于发愿入山修行去了。

人们听了,无不说这是一件奇事。回想起来,落在海里,漂流多日,而最后得庆更生,这完全是因为信奉释迦如来才得到的广大恩德,同时也是他二人的至诚所使。所以说,在人遇到紧急灾难的时候,如能正心诚意,唱诵佛号,必能转危为安。

第十五篇

贫家女求佛致富

古时,圣武天皇朝代,在京城奈良大安寺的西乡里,住着一个女子,她一贫如洗,无以为生。

但是,这女子略有心计。一天她想:“我听说从前有位菩萨现身点化,说大安寺那尊丈六高的释迦佛像,和古时候灵山释迦的生身一模一样,所以众生如有所求,就能立刻赐福。”想到这里,她置办了香、花和灯油,拿着这些东西去参拜那尊释迦佛像。她把香、花和灯供在佛前,礼拜已毕,祷告道:“我前世未种福因,今世得到贫穷的报应,求我佛大发慈悲,赏赐钱财,免得我再为贫穷发愁了。”她这样日日祷告,从不间断,并经常供奉花、香和佛灯,祈佛降福。

有一次,她参拜佛寺回来便睡下了,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家门口的桥前放着四贯钱,钱上附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大安寺大修多罗供钱。”女子看罢纸条,非常惊恐,不知该如何安排,后来她拿起钱来,赶忙送到寺里,众寺僧看见纸条上写得清楚,于是便查看钱库,但是,钱库却原封未动,看看钱又确是库里收藏的钱,这时,众寺僧才感到非常奇怪。

不久,这女人又去参拜释迦佛像,在佛像前供上了花、香和佛灯。回家后便又睡了,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院子里放着四贯钱,也附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大安寺大修多罗供钱。”她看了觉得非常惊恐,于是和上次一样给大安寺送去。众寺僧看了,又去查看钱库,钱库仍然是原封未动,这回好奇地打开钱库检查一下,库里收藏的钱果然少了四贯。

当时,六宗 [21] 的得道僧人,都认为此事奇怪,立刻将女子找来,问道:“你修行什么道法了吗?”女子回答说:“我没有修行任何道法,只因我家贫如洗,难以为生,又无依无靠,所以我几年来经常在庙里那尊丈六的释迦佛像前面,供奉花、香和佛灯,求佛祖赐福。”众僧人听说此事,便道:“这些钱女子捡到不止一次,是佛对她的赏赐,不该收到库里去了。”于是把钱又还给女子。女子有了这四贯钱,便用它作为资本经商度日,后来成了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听说此事的人,都称赞这女子难能可贵。世人知道大安寺的释迦佛灵验无比,因而信心更加笃诚,纷纷前来烧香上供,礼拜佛像。由此可以相信,贫穷难以度日的人,只要诚心念佛,佛必能赐给福泽。

第十六篇

猎人藉佛力得免官司

古时,圣武天皇朝代,神龟四年的九月中旬,天皇率领文武百官一同出外行围射猎,在添上郡的山村山上发现一只野鹿,这只野鹿逃进了网见里的一个农人家中,农人不知个中缘由,便将野鹿宰杀,分食了鹿肉。

不久,天皇听说此事,派遣差官去捉拿吃鹿的一伙人。遭难的有男男女女十多个人,他们吓得心惊胆战,六神无主,觉得除了祈求三宝保佑之外,别无他人搭救脱此危难,于是一齐说道:“我们听人传说大安寺丈六的释迦佛,有求必应,因而一定能来搭救我们脱难。”说罢,立即请人到庙里去替他们拜佛念经,并且还嘱咐说:“当我们起解的时候,请把寺里的南门敞开,使我们得以朝拜;在我们受刑的时候,请撞击大钟,使我们听到钟声。”

大安寺的僧人怜悯他们的心愿,便为他们撞钟诵经。当僧人为了使他们得以朝拜而敞开南门的时候,正是这些人被官差解往官府即行收监入狱的时刻。就在这紧要关头,皇太子忽然降生了。朝廷为了表示庆贺,大赦天下。结果,对于这些人,不但没有治罪,反而赏赐了官禄。这样一来,十几个人无不欣喜无限。他们确实领悟到,这是大安寺释迦佛的保佑和念经的功德所致,因此,更加信奉这尊佛了。由此看来如果有人偶然遭了官司,就应该虔诚地念经求佛。

第十七篇

尼僧失佛自然复得

古时,河内国若江郡游宜村,有一个沙弥尼。她一心向佛,勤恳修行。有一次她延请住在平群山寺的一位高僧,替四位施主画了××佛像,还附有六道轮回 [22] 之图,画完后将此画供在庙里,经常前去参拜。

后来,尼僧偶尔有些俗事,好久没到山寺朝拜,就在这时,画像便被贼偷去了。尼僧见此画已失,悲叹不已,虽然竭尽心力,多方查访,但是一无所获。她心里非常难过,打算再度延请高僧,买放生灵。当她走到摄津国地面,正在难波河边徘徊的时候,路上有许多赶集回来的人。这时她发现树上放着一个无主的背箱。尼姑听见从箱子里发出了各种生灵的叫声,心想这里面装的必是生灵,自己一定要买来放生,于是便留在那里,等候箱子的主人到来。

一会儿,箱子主人来了,尼僧一见他便说:“这个箱子里面有许多生灵的声音,我是专为放生而来的,因为想收买箱里的生灵,所以才在这里等你回来。”箱子主人回答说:“这里面绝对没有装着生灵。”尼僧坚持要买,箱子主人则一口咬定箱里没有生灵,这样二人便争执起来。当时便有一些市人围拢过来打听这件事,有人说:“赶快打开箱子,就可以看出是真是假了。”这样一说,箱子主人丢下箱子匆忙溜掉了,有人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这时大家才知道他已经逃跑了,于是打开箱子一看,箱子里却装着一幅被人偷去的佛像。

尼僧看见画像悲喜交加,感动得流下眼泪,她告诉市人们说:“我以前丢了这张佛像,昼夜怀念,多方寻找,现在不期而遇,真令人高兴极了!”市人们听罢这番言语,对僧姑倍加称赞,同时想到箱主人逃跑,也有其中的缘由,于是纷纷责骂不已。尼僧喜出望外,便更多地买放了生灵,然后回转家乡。她把那张佛像照旧供奉在原来的庙里。

回想起来,佛像从箱子里发出叫声,故意使尼僧听见,这件事确实难能可贵,令人感动。附近一带的僧俗男女,听说此事,全都发起信心,慕名前去朝拜。

第十八篇

河内国八多寺佛像入火不焚

古时,河内国石川郡里,有一个八多寺,寺里有一幅阿弥陀佛的画像。据当地的一个老年人说:“从前,在这座庙的旁边住着一个女人,这女人正打算要画阿弥陀佛的画像时,丈夫死去了。她因居孀,家中又贫困无力,这个心愿始终未能完成,后来到了一年的秋天,这个女人亲自到田里去拾禾穗,准备用这笔钱延请画师,绘画佛像供奉起来。当时画师也深为感动,便和这位女施主一同发起心愿,把这幅佛像画成并供奉起来。当她把佛像供在八多寺的大殿里,正想经常去虔诚礼拜的当儿,贼人放火烧毁了大殿。大殿虽然烧得片瓦无存,但是这幅画像却安然存在于火烬当中。大家惊奇非常,有人走近跟前拿起观看,佛像未伤分毫。在场的人看到这般光景,心中无限崇敬,大家知道这幅佛像是那个女人发了诚心画成的,所以佛才显示了灵验。女子虽然贫穷,却能在秋天亲自到田里去拾禾穗来完成誓愿,这件事实在难得。正因这个缘故,佛才哀怜她的至诚,施以这般的灵验。”“功德虽不大,只因信心坚。”这个古老的传说,后来传闻于世。

第十九篇

药师佛体出药品施盲女

古时,在京城奈良有一个水池,叫作越田池。水池的南面有一个蓼原里,蓼原里有一座蓼原堂,堂里供着一尊药师佛的木雕像。阿倍(元明)天皇朝代,这个村里住着一个双目失明的盲女。

后来,盲女生了一个女孩。女孩一天天长大,在她七岁那年死去父亲,从此,盲母便做了寡妇。盲女家中一贫如洗,她因求食困难,认为自己必将饿死。但她既已双目失明不辨四方,焉能外出去寻求食物,因而盲女悲伤万分,自言自语地说:“我受穷是前世造下的孽根,一定要活活饿死。不如趁现在有一口气,到佛前去叩拜叩拜。”想到这里,便拉着七岁的女孩,到那座蓼原堂参拜。

堂里的僧人见盲女可怜,便打开殿门让她进殿,向药师佛像叩头礼拜。她拜佛已毕,祷告说:“我听人传说,药师佛有言:只要一听药师佛的法号,便可以百病皆除。药师佛的这个誓言总不该把我一个人漏在外边,即使我前世作了孽,也请我佛大发慈悲,赐给我一双眼睛!”她一边哭一边祷告,不肯从佛像前面离去。

这样过了两天,倚在她身旁的女孩,忽然间看见从佛像的胸前垂下来一个桃子似的油球。女孩把自己见到的告诉母亲,母亲听罢便说:“我要吃它,你赶快从佛的胸前把垂下来的东西拿过来,给我放在嘴里。”孩子遵照母亲的吩咐,走到佛像前把它取下来,放进母亲的口中。母亲一吃,感到很甜。过不多时,盲女的两只眼睛突然睁开了,对外界的事物看得清清楚楚。她悲喜交加,感动得流着眼泪,趴在地上向药师佛像连连礼拜。听见这件事的人,交口称赞这是女子的诚心所感,对药师佛这样灵验昭著,深表崇敬。

由此事看来,这尊药师佛像为了救治病人,竟能显灵从佛身上流出药来。因此,身染疾病的人,应该虔诚地发下信愿,崇信药师佛为人医病的誓愿。

第二十篇

药师寺食堂失火大殿未焚

古时,××年×月×日的夜晚,药师寺的食堂里冒出火光,火苗直向南方烧去,讲堂、大殿的位置全在食堂的南面,眼看都要烧着了。这时,寺里的僧人悲痛万分,只是连哭带吵,无计可施。这座寺庙自天智天皇修盖以来,已经四百余年了,从未有过这样的大火,现在眼看古庙要被化为灰烬,众寺僧又怎能不痛哭流涕呢。

过了一会,当大家料食堂早已被烧光的当儿,烟色越来越白,把黑夜照得通亮,只见有三大缕黑烟从火烬中直冲天空。天亮后,众人好奇地围拢来看,哪里是什么烟,原来有无数只鸽子,成群结队地绕着食堂和两座佛塔,飞翔不停,使火苗无法接近,因而大殿和讲堂都从大火里保全下来。这件事可以说是奇中之奇了。众人都说这是寺里的药师佛重新显灵因而无不感念万分。

此外,这座庙的南门前,很早就请来了一尊八幡大菩萨像来镇守此寺。从无数只鸽子云集而来围绕飞翔,不让火苗挨近这事,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大殿没有被焚,也是八幡大菩萨在护守此庙的缘故。后来,过了三年的光景,食堂和四面的回廊,以及大门、中门、钟楼等处,又重新修建得一如往日了。

此后,××年×月×日,忽然刮起一阵旋风,风势异常凶猛,大殿的屋顶登时被旋风掀起,卷入天空,然后落到讲堂前面的院中。从风势推测,落下的屋顶不可能有一块完整的砖瓦或木料,但是,砖瓦却没有一块破碎,木料也没有一根折断。于是大殿的屋顶又按原样安架上去,这件事也是稀见少闻的。这座庙的药师佛不止一次地显示了灵验。

又有一次,寺里为了安装南大门的门楼顶格,派人到吉野地方的山林采伐了三百多根木材,当木料正待启运的时候,当时的国司藤原义忠朝臣却把这些木料拨作修建皇宫之用。有人向他请求:“这是药师寺为了修建寺院,来山林里采伐的木料。”但是国司坚持不允,只说要供给朝廷。这时,药师寺的住持观恩特去求见国司,再三诚恳相求,但是,始终未获应允。

这时,众寺僧立刻在南大门前面八幡大菩萨的宝座前,举行一个为期一百天的讲解仁王经的法会,来祈祷木料的事情。他们讲经到七八十天的光景,这三百多根木料突然从流经寺院东大门前面的西运河运来,并有人拉上岸来,堆放在寺院的东大门前。这是因为国司打算从这里转运到泉河渡口,然后再从泉河运往京城去。当木料运到寺院门前的时候,国司正从金峰山朝山归来,掉在吉野河里淹死了。药师寺的众僧听见这个消息,真是喜出望外。木料堆放在东大门前面,本来是打算从那里运走的,但是国司一死,就如同给寺院运来一般,大家非常高兴,从寺院附近雇人把木料全部拖进庙里来。这件事也很稀奇。木料堆好以后,在上面飞来了无数只鸽子,众寺僧看见鸽子知道这必是讲解仁王经法会的灵验,都说:“国司落水淹死,是八幡菩萨降罪于他了。”

药师寺大殿里的内殿,是从来不放人进去的。只有三个看殿的出家人,沐浴净身之后,按旬轮流入内值班十天。除此以外,就连一生不犯邪淫戒律的僧人也不许进去。据说,从前有一个净行僧人,认为自己没有触犯三业之外,没有什么不能进入内殿的,于是便向里边走去,这时殿门忽然关闭,使他欲进不得,只好转身出来,这尊药师佛像确是世上难得的一尊有灵验的佛像。

第二十一篇

山阶寺失火重建

古时,大织冠 [23] 为了子孙后代,曾修建了一座山阶寺。他首先铸起一尊丈六的释迦牟尼佛像和两尊随侍佛旁的菩萨像,然后在北山阶的宅第里修盖了佛堂,将佛像供奉起来。这座佛堂是在天智天皇建都粟津时修建的。后来,到大织冠的儿子淡海公的时代,便在今天的山阶寺的所在仿造了一座。虽然地址有了变迁,但仍然称它是山阶寺。

过了三百多年,永承元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夜晚,山阶寺被火焚烧了。这时,关白 [24] 左大臣以氏族族长的身份,又命人将山阶寺按照原样修盖起来。这座寺院的地势,比别处高,仿佛建筑在龟背上面,因此,打不出井水来。于是便把从春日野流出来的水,引入寺内,使它流进僧房斋舍,供寺僧使用。

修盖这座寺庙的时候,有大殿、回廊、中门、南大门、北讲堂、钟楼、藏经殿,以及西头的西大殿、南头的南圆殿,东面的东大殿、食堂、甬道,北房上阶的僧舍、西房、东房、中房等大小不同的房间,涂抹这样多的墙壁都需要水,因此从各地征集了一些夫役,跑出七八十丈远去汲水,墙壁由于水源不足,很难迅速完成。当监造官员正在无计可施、焦急叹息的时候,这时正在夏天,突然下了一阵暴雨。

雨后,讲堂西面的院子里的一块洼地里,积存了些雨水,抹墙的夫役们,到水洼去舀水和泥,水却总是取之不尽。大家觉得奇怪,便试着挖了挖,果然水从底下涌了出来。这时,大家都认为是件奇事,于是立刻动手,只挖了三尺见方×尺多深就挖成一口水源充足的水井。从这口井里汲水,来和许许多多的墙泥,总是汲取不完。涂抹大量的墙壁用这口井里的水来和泥,比起以前走出很远去打水,真是易如反掌了。众寺僧都说:“这水必有来由。”于是用石块砌起井甬,盖上井盖,到今天井里仍然出水。这也是一件难得的奇事。

费了两年的工夫,殿堂俱已建成。于是便在永承三年三月二日,举行了开光仪式。藤原氏族族长率领公卿百官莅临,按佛法举行开光仪式。法会的讲师是三井寺的明尊大僧正。邀请的僧人有五百名之众,并有音乐伴奏。人人专心从事,虔诚无比。开光供奉这天,原定在寅时挪移佛像。但是,当时天色阴晦欲雨,不见星斗,因此看不出是什么时辰。当时虽有阴阳师安倍时亲在场,但天空阴暗无星,使他也失去测时的标志了。正在束手无策之际,天空并未起风,但是大殿上空一块四五丈宽的乌云突然晴开,七星历历在目。看见七星,知道正是寅时二刻,大家高兴起来,便将佛像挪移过来。天空显示七星之后,又照旧布满了乌云,这也可以作为奇事之一。

还有,迁移佛像之后,马上就要在佛像上面吊起宝盖,这时,铸佛工匠定朝说:“宝盖很大,为了钉上挂钩,必须在棚顶的格子上架上三根一尺九寸宽,二丈五尺长的横梁才行,我忘了这件事,没有预先说,如何是好呢?如果现在往上架,就得先搭脚手架,势必弄坏一处处的墙壁。这样不但难免损毁许多什物,而且可能耽误今天的开光仪式。这真是一个大问题。”一听此话,众人都七嘴八舌吵嚷议论开来,这时,在许多工匠里,有一个木匠,名叫××吉忠,他曾经负责修造大殿正中这间的房架子的,听说此事,便说道:“我盖这间房子的时候,有三根一尺九寸宽的木头忘在梁柁上了,当时我怕受申斥,没有对管事人说,那三根木头还在梁柁上,但不知道是否在吊挂宝盖的位置上?”定朝听罢非常高兴,叫他的徒弟爬上去看这三根木头放的位置如何,徒弟爬上棚顶看完后,下来说:“不错,那根木头正放在要吊宝盖的地方,一点也不用挪动。”

当时,众人爬上棚顶,将挂钩钉好,它的位置竟分毫不差。这也是奇事之一。

虽然已经是末世来临,而佛在许多事实上却显示了如此多的灵验,更何况人眼所看不到的功德,正不知有多少呢,因而世人对此佛无不崇敬万分。

第二十二篇

法成寺供奉大日如来画像

古时,关白太政大臣 [25] 在后一条天皇朝代的宽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出家,出家后,×年×月×日,他为了在新建成的法成寺里给天皇祈福,叫人画了一百尊丈六的佛像,并排面南悬挂在大殿前面,供奉起来。

画像中有一幅高达三丈的大日如来佛像,是由饭室的××阿阇梨画成的,悬挂在百佛的中间作为主佛。在佛像前面搭起长长的天棚,天棚底下,以入道 [26] 大人为首,其次便是入道大人的公子关白内大臣大人 [27] ,后面是左大臣显光 [28] 、右大臣公季 [29] ,还有纳言、参议等公卿百官不计其数,俱皆就座。在后排就座的还有殿上人 [30] 。天棚的左右两旁,张着长长的帷幔,作为僧侣们的席位。南面竖立着两面大鼓和两口铜磬以为饰物。再往南是两面绸幔,这里是演奏唐国、朝鲜音乐的乐池,供奉法会的仪式非常珍贵少见,很能引人入胜。

仪式开始,许多僧人都齐集在南大门外左右两旁的帷幔里,吹奏着唐国、朝鲜音乐的乐人,从乐池里走到南大门外去迎接僧人。僧人们以乐人为前导进入寺内,登上南大门的佛坛,从这里看去,悬挂成排的百尊丈六的佛像,随风摆动,栩栩如生,崇敬之念油然而生。××××丝穗幡带并立在庭院之中,随风飘动,也颇使人赏心悦目。两面大鼓也仿佛放着××光芒。这些情景使人有身入佛界的感觉,真是可贵。

这时,僧人们又看见入道大人正坐在天棚底下。入道大人的上首,却有一位身披黑黄色袈裟的僧人,这人是谁呢,僧人们猜想这一定是仁和寺的济信大僧正,于是向他走去,眼看走到他的身边,这位僧正突然不见了。僧人们心想,僧正一定离席他去了,便各自就位。这件事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把香炉匣放在座位上,便到从僧 [31] 的座位上去打听:“刚才坐在天棚里,身穿黑黄色袈裟的和尚是谁?”从僧们回答说:“没有这样一个人。”僧人们一听非常惊异,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这一定是佛的化身。”有人说:“可能是古时的大师来了。”这件事如果只有一人看到,或许是一时眼花,但是既然人人都看到了,那就无可置疑了。大家交口称赞,临到末世,而竟能有此可贵之事。想来后来入道大人也必然听说此事了。

第二十三篇

法成寺药师堂定期做佛事呈现祥瑞

古时,入道大相国 [32] 修建法成寺之后,在寺内东面又修盖了一座坐东朝西的子午堂,堂里安放了七佛药师如来像 [33] ,于万寿元年六月二十六日开光供奉。

后来,×年×月×日,在子午堂开始举办了定期的唱经会,这天,以入道大人的公子关白大人为首,那些公卿、殿上人以及大夫百官,俱各聚集,无一缺席。这时僧人们已经到齐,法会即将开始,只见佛堂东面的从僧们,一边仰头看着天空,一边吵嚷不休。佛堂西边的人们听见他们吵嚷,心想一定有事,也都抬头向天空望去,原来有五六道长约十丈的五彩霞光,东西横挂在天际,色彩艳丽,宛如锦绣一般。看见它的人感到非常惊异,都定睛望着,但是过不多久,霞光便消失不见了。当时有许多人瞧见了霞光,当唱经会进行到一个段落的时候,有人把这件事禀告了入道大人,入道大人听了说:“你们不告诉我看一看,真是遗憾万分!”

虽然没有人看到这道霞光在乍一出现时是什么形状,但后来有人看见的时候,说像彩霞一般若隐若现。当时人们全说是一件奇事。

第二十四篇

迦叶佛化身为牛供关寺驱使

古时,有一位左卫门大夫,名叫平朝臣义清。义清的父亲中方,曾任越中国的国守。中方在任之时,从任地得了一头黑牛,多年来,中方一直把这头牛当作自己的坐骑,有一次,他骑牛去清水地方,在那里将黑牛赠给一个相识的僧人。后来,这位清水的僧人又将黑牛转赠给大津地方的周防丞正则。

这时,住在关寺的一位圣僧正在修筑关寺,正则见他只有装载杂物的空车没有牛,便将黑牛送给了这位圣僧。圣僧得了这头牛非常高兴,就用它套车来拉运修寺的木料。木料全部运完之后,三井寺的明尊大僧都便得了一梦。他梦见自己来关寺拜谒,看见一头黑牛系在殿前。僧都问道:“这是什么牛?”黑牛回答说:“我是迦叶佛,如今为了帮助关寺振兴佛法,才变成牛的。”话刚说完,僧都便醒了。

僧都觉得这件事奇怪,第二天清晨就派了一个徒弟到关寺去打听,并嘱咐说:“你去打听打听那座寺里有没有拉木材的黑牛。”徒弟去后不久,便回来报告说:“我看见圣僧屋旁站着一头犄角不太弯的大黑牛。我问了问:‘这是做什么的牛?’那圣僧说:‘这是拉运修寺木料的牛。’”

僧都听了,又是惊讶又是感动,于是率领了许多得道高僧,从三井寺步行来到关寺,一到寺中,首先寻找那头黑牛,这时黑牛不见了。僧都问道:“牛在哪里?”圣僧回答说:“放到山上吃草去了,马上叫他们牵回来。”说罢便打发一个童子前去。正在这时,牛从殿后的另一条道下山来了。僧都虽然吩咐说:“拉过来!”但牛立而不动。僧都心生敬畏,尊敬地说:“不必马上拉,就这样离开它朝拜好了。”说罢恭恭敬敬地朝拜起来,其他的僧人也一同礼拜。

这时,黑牛从右边起绕着大殿走了三匝,然后面向佛像,卧在院子当中。看见这种情况,僧都以及众僧都说:“绕佛三匝,这事太少见了。”越发地尊崇起来。圣僧们也都感动得落下眼泪。事过之后,僧都返回原寺去了。

从此,黑牛的事迹广传世间。京城里的人们个个慕名前去朝拜。上自入道大相国,下至公卿殿上人无人不往。其中只有小野宫的实资 [34] 右大臣未去参拜。一天,太政大臣闲院公季 [35] 去关寺参拜,当时寺外有很多贱民,无处遣散,大臣心想,如果从车上下来,步入寺内,未免有失体统,于是他仍然坐在车厢中未动,当车子看着要赶到牛棚附近的时候,这头黑牛仿佛对乘车入庙这件事见怪了,突然间挣断缰绳向山边逃去。太政大臣见黑牛逃走,急忙下得车来,说道:“牛一定是嫌我坐车进来粗俗无礼才逃跑的!”说完悔恨交加,痛哭不已。这时,牛仿佛宽恕他已经能如此忏悔,慢慢走下山来,躺在牛棚里,太政大臣把草放进牛的嘴里,但是牛却不吃草了,只躺在地下衔着不动。太政大臣一见此情,便用袍袖掩面痛哭,在场目睹的人们也都感动得流下泪来。鹰司 [36] 府和关白府里的女官,命妇也都来此寺参拜。

这样一来,四五天的工夫,上中下各阶层的人便都慕名聚集而来了。这时,圣僧梦见黑牛告诉他说:“我在这座庙的工作已经做完。后天傍晚就要回去了。”圣僧梦醒之后,悲哀地哭泣起来,于是亲自跑到三井寺的僧都那里,告以梦中所见。僧都说:“我们寺里也有人梦见牛这样说了,真叫人太难过啦!”说罢感动得哭泣起来。这件事辗转传了出去,于是前来参拜的人们,络绎不绝,道路拥塞。到了那一天,三井寺的僧人聚集在山 [37] 上念阿弥陀经,经声响彻山谷,使人回忆起昔时释迦入灭时娑罗林的仪式,悲伤无限。天色眼看要到傍晚时分了,却看不出牛有丝毫痛苦的神色。前来参拜的人群中间,也有心怀恶意的,他们嘲笑说:“看罢,牛准死不了。”

不久,天色渐黑,这时就见卧倒在地的黑牛,从地上爬起来,跑向殿堂绕行三匝,当它跑第二匝的时候,突然现出苦痛的神色,一会儿卧倒一会儿又爬起来,照这样折腾了两三次,当它绕完三匝之后,便又转回牛棚,头朝北卧下。只见它四足一伸,仿佛睡觉似的死去了。

这时,聚集而来的无数人们,不论上中下各阶层的道俗男女,全都放声痛哭。朗读阿弥陀经和唱诵佛号的声音经久不息。人们各自散去后,便把这头黑牛埋葬在牛棚上方的土岗上,并立起石碑,围起栏杆。虽然当时正是夏季,土葬多少也应有些气味,但却嗅不出一丝腐臭的气味。葬后每隔七日,供奉佛经一次,从七七一直到第二年的忌日,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做各种佛事。

这座庙原来供奉着弥勒佛像,但是后来佛堂等尽皆破毁倒塌,佛像也朽烂不堪,终至不见了,人们都说这里是关寺的遗址,但只凭一块地基,有人能辨认出来,也有人辨认不出来。这时,横川院有一位源信僧都,他想:“无论如何也应该把它照原样修建起来,如果使这样一尊高贵的佛像失踪,实在太可悲了。何况它还是关的尽头 [38] 的一尊佛像,各地的人,都得前来朝拜。释迦牟尼佛曾说过:‘只要是能向佛俯首,也必有成佛之缘,何况双手合掌虔诚发愿的人,他必能生于未来弥勒之世。’相信佛法的人,是不会对此有所怀疑的,因此修建这座庙宇是件最重要的事情。”当时在横川院有一位素有道心的圣僧,名叫××,僧都托付这人募化布施,雕刻佛像,当佛像快要雕刻成形的时候,源信僧都却逝世了。这位圣僧说:“这件事是僧都生前所托,绝不能草率从事。”于是便对雕佛工匠叮咛再三,终于使他把佛像雕成。

遵照僧都的遗嘱,修盖了两层楼的佛堂,从楼上可以望见佛的尊容,许多过路人经常前来瞻仰。佛堂快要修成的时候,不但木料不敷应用,连佛像镀金也难以完成了。这时,许多前来朝拜这尊牛佛的人,都布施一些物品。用这些布施,不仅按照原定计划盖成了佛堂和寺院的大门,而且用剩余的财物,还修盖了僧房,僧房盖成之后,仍有剩余,便用它举办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开光供奉法会。此后,偶有毁坏之处,便募化布施加以修缮。

各地过往的人们,没有不来参拜这座庙的佛像的。不仅如此,只要一起参拜佛像心愿的人,就必能造下福因托生弥勒之世。为了叫世人修功积德,迦叶佛竟化为牛身来劝导世人,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第二十五篇

伊贺国人的生母死后变牛来子家

古时,伊贺国的山田郡啖代里,住着一个名叫高桥东人的人,家中非常豪富,金银财宝不计其数。他为报答死去的生母的恩德,发起抄写法华经的心愿,并将举办供奉法会。东人说:“我的心愿是要请一位有缘的大师来做讲师。”当他决定举办法会在第二天供奉法华经时,便差使从人去请讲师,吩咐说:“你第一个遇见的僧人,就是和我有缘的人,必定把他请来,这是我本来的心愿。”

从人遵照主人的吩咐出门前去了,走到本郡的御谷乡,遇见了一个乞食僧。这僧人胳膊上挂着钵盂和口袋,醉倒在道旁。从人心想,这绝不是自己所要请的人,但是因为主人吩咐在先,这是第一个遇见的人,必定要请了回去。

这时,行路的人们都在嘲弄醉僧,把醉僧的长发剃掉,用根绳子给他当作袈裟,而醉僧仍然沉醉不醒,从人只好将他唤起,向他礼拜,然后告以所请。及至来到家中,施主一见,崇敬之念油然而生,礼拜之后,把他留在家里住了一天一夜,给他缝制了一件法衣。

当时,乞食僧问施主说:“这是因为什么?”施主回答说:“我请你来是为了讲解法华经。”乞食僧说:“我毫无学识,多年来只靠念一些般若心经和陀罗尼咒 [39] 来乞食法命,怎么能担任讲师呢。”尽管僧人这样说,施主还是坚请再三。这时,乞食僧心想:叫我讲经,我一点也不知道该讲些什么,莫如我偷偷逃走了吧。施主却早已料到他蓄意逃跑,就叫人跟随在他的身边,看守不放。

当夜,乞食僧人梦见一头红色母牛来告诉他说:“我是这家男主人的母亲,这家养的牛里,有一头红色的母牛,那就是我。我前世在这家做他的母亲时,恣意偷用孩子的物品,因而如今变成了牛身,来偿还前债。明天男主人为我供奉法华经,因为你是讲师,我受到感动,所以特来诚恳相告。如果你要想知道事情的真假,可在说法的佛堂中为我设一席位,将我安置在席位上,那时我必定登上去。”说罢,乞食僧梦醒。

乞食僧心中非常惊异,第二天早晨,法会开始的时候,他被迫穿上法衣。但他登上高座之后,没有说法,首先开口说:“我一点学识也没有,不能讲经说法,只为施主不答应才登上高座,但是我有一梦相告。”僧人说罢,便将梦中情景详细讲说一遍。施主听说此事,立刻设一席位,然后呼唤那头母牛,母牛当时走来登上座位。施主一见放声痛哭,说:“这的确是我的母亲,多少年来随意驱使,一点也不知道,现在求你宽恕,求你宽恕我的罪过!”母牛听说此话,在法会举行完毕之后,立即死去。

参加法会的僧俗男女看见这般光景,都为悲泣,佛堂前的庭院中满是哭声。施主特为母牛,又重修功德。此确是施主为报答母恩而修的功德所感,也可以看出法华经所显示的灵验,同时也是乞食僧多年来念诵陀罗尼咒所积功德的效果。见到和听到此事的人,都交口称赞不已。

由此看来,到每个人家来的牛马犬等牲畜,都是有其前世之因的,切不可强行责打。

第二十六篇

盛装法华经的经盒自然变长

古时,圣武天皇朝代,山城国相乐郡里住着一个人。这人为了要报答父母之恩,发下誓愿,书写了法华经。供奉完毕后,为了收藏法华经,他从远近各地找来了白檀木和紫檀木,准备用来制经盒。他找来小器作,量好了经卷的尺寸,制成经盒。

经盒制成之后,将经书往里一装,不料经长盒短容纳不下。施主一见无法把经书装入经盒,深为伤感。这时,他专诚地发起誓愿,邀请僧人做三七二十一天的佛事,一边忏悔这件过失,一边祈求再能找到檀木。过了二七之后,取出经书往盒里试装的时候,经盒自然地长了些,所差无几便可将经书纳入其中了。

当时,施主感到此事奇异,心想:这可能是祷告所致,于是越发地专心祷告起来,等到三七期满,拿经卷往经盒里装时,经盒已经变长,毫不费力地装进去了,而且恰好合适,不短一丝一毫。施主看到这般情景,非常惊异,心中疑惑不定:这到底是经书短了,还是盒子长了呢?于是用一本尺寸相等的经来衡量这本经,结果证明经书依然如故。这时,施主感动得流着眼泪向经书礼拜。

见到和听到此事的人,都称颂不已,说这完全是由于施主的心诚所感,无限可贵。由此看来,虽然说三宝的灵验是肉眼所不能得见的,但是,只要发起诚心,就会有如此的显示。

第二十七篇

鱼化法华经

古时,大和国的吉野山上,有一座山寺名叫海部峰。阿倍(元明)天皇朝代,有一个僧人。他多年来住在这座山寺里,一身清净修行佛道。

一天,这位圣僧患病,身体虚弱无力,不能随意起居行动,而且饮食乏味,命在旦夕。这时,圣僧心想:“我今身染重病,难以修行佛道,我必须将病治好,安心修行。但是听人传说,治病的方法莫过于食肉,那么,我来吃鱼吧,这不会有大罪的。”想到这里悄悄地对弟子说:“我因为患病,想吃些鱼保全生命,你买些鱼来给我吃罢。”

弟子听了他的话,立刻打发一个童子到纪伊国的海边去买鱼。童子去到海边,买了八条新鲜鲻鱼,装在小提盒里带了回来,小童在路上遇见了认识他的三个大汉,大汉问童子说:“你拿的什么东西?”童子听他们一问,非常害怕,不敢说出是鱼,只顺口回答说:“这是法华经。”

但是,这些大汉们正看见从小提盒里滴答着的腥水,已经知道里面是鱼了,因此便说道:“哪里是经,分明是鱼。”童子仍然和他们争辩说:“是经。”后来,他们结伴同行,来到一个市镇,汉子们休息下来,拦住童子斥责他说:“你拿的本来不是经,而是鱼。”这时童子仍然一口咬定:“不是鱼,是经。”汉子们不相信,便对童子说:“打开提盒让我们看看。”童子不肯,这几个汉子便逼着他打开盒盖,童子当时羞得无地自容。但是,大家往盒里一看,却是八卷法华经。汉子们看罢,大吃一惊,都惶恐地走开了。童子觉得奇怪,他高高兴兴地走去。其中有一位汉子,觉得这事离奇,一定要看个水落石出,就悄悄跟在童子的身后。童子回到山寺,将经过情由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师父。师父听罢,又是惊异,又是欢喜。他知道这是苍天相助,保佑自己的。

后来,圣僧就将鱼吃下,这时,那个跟踪前来的汉子,正来到山寺,他看到这般光景,朝着圣僧跪伏在地,哀告说:“虽然它确是鱼体,但由于是圣僧所食,所以幻化成经。我生性愚痴,心存不良,又不懂因果,竟怀疑此事,屡次责难童子。我现在请求圣僧饶恕我的过失,从今以后,我要拜圣僧为师,对您诚心敬奉。”说罢,哭着走回家去了。

从此,这个汉子成了圣僧的大施主,经常到山寺来许愿上供。这确是一件奇事。由此看起来,修行佛法的人,为了恢复身体健康,虽然吃下许多毒物,反而能变成治病的良药;就算吃各类肉食,也不会有罪过的。正因为如此鱼才化成了佛经。所以说,对于这一类的事情万万不可妄加嘲笑。

第二十八篇

肥后国书生免于罗刹之难

古时,肥后国有一位苦学的书生,多年来,他每日到一个官宦人家去当差。一天,他因为急事在身,一清早便离家奔向宅馆,当时他孤身一人骑马前去,未带仆从。书生的家距离宅馆约有二里多地,一向是走不多久便可到达的,但是今天却越走越远,始终到不了宅馆,后来终于迷失路途,来到了一处从未到过的旷野荒郊。

书生就这样奔波了整整一天,这时太阳西沉,天气将黑,但周围是一片荒郊,找不到投宿的地方,书生不禁暗暗叫起苦来。当他盼望能找到一个人家的时候,隐约地望见山坡上有一角修造得十分坚固的屋顶,心想这回离人家可近了,不禁喜出望外,急忙策马朝那人家跑去,及至跟前一看,却不像有人居住。书生绕了一阵,喊道:“屋里有人吗?请出来。这叫什么村呀?”这时从房里传出了女人的答话声:“是谁在说话呀?赶快请进来吧。”书生听见她极为阴森恐怖的声音,但他仍然回答说:“我是失迷路途的人,因为有急事,不能进屋,只是请你把路指点给我吧。”女人说:“那么,你先站一站,我出来告诉你。”说着往外走来,这时书生觉得非常可怕,立刻掉马逃去,就听见女人出来喊道:“哎,哎,稍等一等!”

书生回头一看,这女子身高及檐,两眼放光,心想:果然不差,我跑到鬼窝来了。于是便举鞭策马,拼命逃跑。女子说:“你能逃到哪里去呢,还不快快停下。”听见这种声音,书生吓得魂飞天外,肝胆俱碎。这时他心思恍惚,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高一丈有余的怪物,从眼睛、嘴里冒着闪电般的火光,张着大嘴,拍着手掌向自己追来。书生见了魂飞魄散,几乎掉下马来。但是,他仍然拍马而逃,一边祷告说:“求观音菩萨保佑,今天救救我这条命吧!”正跑之间,书生乘骑的马匹突然失足,把书生从马头前掀落下来。书生心想:这回一定要被那怪物抓着吃掉了。正在这时,发现有一个墓穴,便不顾一切地跑了进去。

巨鬼跟踪来到这里,说道:“你这东西原来在这里!”书生听见恶鬼走来,但是恶鬼没来找他,却先把那匹马吃下肚里去了。书生心想:他将马吃完后,必定要来吃我,但是他未必知道我藏在这个穴里。想到这里,只把“观音菩萨救命”念个不停。不一会儿,鬼将马吃完来到穴旁,说道:“这个人是我今天充饥的食物,为什么不给我吃呢?如果你这样经常不肯照顾我,那令我太忧愁太难过了。”听了这话,书生暗想:原来他已经知道我隐避在穴洞中了。正在这时,穴中发出回话声:“这个人要充当我今天的食物,不能给你,你不是已经吃了一匹马吗?”书生一听这话,想道:我这条命算怎样也逃不出去了!这个鬼已经够可怕了,谁知这洞里还有更凶恶的鬼要来吃我。想到这里,万分难过。他想:我虽然祷告观音,但是如今就要丧命,这也是前世的宿孽。

这时,洞外的鬼三番五次地苦苦哀告,但是洞内的声音一直是坚持不允,后来外面的鬼叹息着走开了。书生听到这里,心想:这回该来抓我来了。这时,洞里的声音说道:“你今天应该是被鬼吃掉的,只因你诚心祷告观音菩萨,才得以免遭此难的。从今以后,你应当诚心念佛,并要持诵法华经。你知道不知道说这些话的我是谁?”书生回答说不知道,这个声音又说道:“我并不是鬼,说起这个地窟来,这里从前有一位圣僧,他在西峰上造了一座佛龛,里面装上法华经。后来天长日久,佛龛完全烂光了,只剩下最上面的一个“妙”字 [40] ,这个“妙”字就是我,我在这个地方,曾经搭救过九百九十九人,他们都是险些被这个鬼吃掉的人,现在加上你,整满一千人。你从速离开这里回家去吧。你努力念佛,持诵法华经。”说罢,派了一个容貌端正的童子护送书生回家。书生哭着礼拜一番,然后跟随童子回到家中。

童子将书生送至门前,吩咐说:“你务必诚心诚意地持诵法华经。”说完转眼不见。书生感动得流着眼泪礼拜。当他回到家里时,已是深更半夜了。他将自己的遭遇原原本本向父母和妻子讲说一遍。父母妻子听了,真不知是难过还是高兴。从此以后,书生一心一意地持诵法华经,对观音菩萨信奉得越发虔诚了。

从此事看来,法华经中余剩下的一个“妙”字,就能这样救人性命,何况按照佛法诚心书写法华经,其功德之大可想而知。法华经对现世就有如此的功德,无疑会脱去来世的痛苦。

第二十九篇

沙弥所持法华经遇火不焚

古时,圣武天皇时代,有一个名叫牟娄的沙弥。沙弥俗姓榎本,原来没有名字,因为他是纪伊国牟娄郡人氏,大家便叫他牟娄沙弥。

且说沙弥住在纪伊国的安谛郡荒田村,虽然他剃去头发,穿上袈裟,但举止行动却仍如俗人一般。他朝夕经管家务,昼夜操劳,谋求赡养妻儿老小的生计。后来,沙弥发下誓愿,按照佛法斋戒沐浴,亲自抄写一部法华经。他为了抄经,特设一室,沐浴净身后,再入室抄经。每次大小便后也一定沐浴净身,然后才入室,就座抄经。

沙弥这样抄写了六个月,写成一部法华经。他按照佛法将这部经供奉完毕后,做了一个涂漆的匣子,将法华经装在匣内。他没有把经匣放在外面,在屋里找了个洁净地方供奉起来。以后,他时常取出来读诵。

神护景云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午时光景,沙弥家中突然失火,房屋皆烧毁。沙弥心想,房中的什物既然全都化为灰烬,经匣没有拿出来,必定也烧掉了。然而,火焰熄灭之后,却见盛装法华经的经匣还在热火之中,并未烧毁。沙弥惊异之下,急忙上前拿起经盒观看,不料它丝毫没有损伤。沙弥感动得流下眼泪,及至打开一看,法华经也依然如故地装在经匣里面。从此以后,沙弥越发无限虔诚地信奉此经了。世上的人们听说此事,都争先恐后地前来参拜此经,信奉这部经的人也日益增多了。由此事确实可以看出,这是一部诚心抄写的经书,所以能有这样特殊的灵验。因此,凡是铸佛抄经的人,就应当专诚地发下心愿。

第三十篇

愿西尼所持的法华经遇火不焚

古时,有一位尼僧,名叫愿西,是横川院源信僧都的胞姐。

这位尼姑生性柔婉,从不动怒。她虽然身为女子,却心性灵慧,能知因果之道。出家之后,一心向善,从不触犯戒律,而且诵读法华经,深悟经中义理。一生之中,她把法华经读了数万遍之多,念佛所积的功德,更不可计数了。世上有许多人都说他们曾经梦见这位尼僧的高贵事迹。愿西尼僧穿的衣服仅能遮体,吃的食物只够充饥。世上对她无比尊敬,称她是安养尼君。她持有一部法华经,灵验昭著,凡为病魔缠身的人,把这部经书请去护身,没有一次不灵验的。

且说山阶寺里有一威仪师 [41] ,名叫寿莲。他的妻子被妖气缠绕了几个月,病情严重,苦痛不堪。为此也曾多方祈祷,但始终无效。这时寿莲听人传说,安养尼君多年读诵的法华经确是灵验无比,便将此经请来,装入匣中,放在病人的枕上。由于法华经的功德,寿莲妻子的病症果然痊愈,不再重犯。因此,对这部佛经尊崇得无以复加,暂时仍然放在枕边。

一天深夜时分,寿莲家中失了火。大家惊慌失措,首先忙着抢救财物,忘记了这部法华经。后来,房屋尽皆烧光。天亮后,想起法华经没有抢救出来,不胜惋惜感叹,但已无补于事了。第二天,为了拾集钉子等铜铁什物,很多人在火烬中寻找,找到寝室附近时,发现有一个鼓起来的东西。人们好奇地拨开灰土一看,原来是盛装法华经的匣子,匣子虽然已经烧毁了,但是八卷经文却没有丝毫烧焦之处,于是从灰烬中刨了出来。在场的人都感到惊异,心中崇敬万分。乡人听说此事,争来参拜。山阶寺也听到此事,有不少僧人聚集而来,恭敬礼拜。

后来,寿莲感到惶恐不安,赶忙把这部法华经送还尼君。这真是一件奇异而可贵的事,当时人人都说,这位尼君绝不是凡人,而是一位得道的圣尼。

第三十一篇

逝世僧肉舌不烂山中念法华

古时,阿倍(元明)天皇朝代,在纪伊国牟娄郡熊野村里,有一位永兴禅师。禅师俗姓卫屋君,是摄津国丰岛郡人氏,原来是兴福寺的和尚。

后来,他为了教化海边的人,才移居熊野村中,给人们造福。因此,附近一带人人尊敬这位禅师,并称他为菩萨。因为禅师所住的那个村子在京城南边,所以天皇称他为南菩萨。当菩萨住在熊野村的时候,有个僧人来找菩萨,这僧人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带的东西只有用蝇头小楷写成的法华经一部,白铜水瓶一个,绳床一张。

这个僧人经常跟随菩萨读诵法华经。过了××年,僧人有意离此他往,便对菩萨说:“我想离开此地到那边的伊势国去。”说罢,将绳床赠予菩萨。菩萨听了心中难过,便舂了二斗糯米,筛好做成干饭,交给僧人,并派了两个在家人随同护送。在路上走了一天,僧人便将那部法华经连同随身携带的铁钵、碎米干粮等物交给前来相送的在家人,打发他们回去了。分手的时候,僧人仅仅携带一个水瓶和十丈麻绳。这两个在家人也摸不清他往何处走去,只好回去把经过禀报了菩萨。菩萨听罢,伤感不已。

过了二年,熊野村有人到熊野河上游的山上去伐木造船,隐隐约约地听见山中有念诵法华经的声音。这些造船人在山中待了很久,日子一天天一月月地过去了,但是这个经声却从来不曾间断,他们感到惊奇而可贵,准备寻找诵经的人,献上带来的干粮,但是找遍全山,也不见有什么人影。然而当大家返回原地的时候,又照样传来了诵经之声。造船的人们始终未能找到诵经的是谁,只好转回家去。

又过了半年,当他们二次入山拖船的时候,仍然听见有诵经的声音,拖船人不禁大惊,顾不得拖船就跑回来禀报了菩萨,菩萨听了这个消息,立刻到那座山上倾听,果然隐约地听见有念诵法华经的声音。菩萨听见经声高贵,觉得奇怪,便开始寻找读经的人,结果没有找到,经过再三地寻找,发现了一具尸骸。菩萨走过去仔细一看,这人是用麻绳捆缚了双脚,然后坠崖而死的。死尸已成了枯骨,麻绳也全腐烂了。再看尸骨旁边,却放着一个白铜水瓶。菩萨一见水瓶,恍然大悟,知道这是从前离开自己出走的僧人,走进山中,厌弃人世,因而坠岩身死。菩萨满怀伤感,哭着回到原地。他将造船的人们召集一处,一边流泪,一边告诉他们这个僧人坠崖的原因。造船的人们听说此事,也不胜感慨和尊敬。

后来,又过了三年,菩萨再到山里去听,读诵法华经的声音仍然和从前一般无二。菩萨收拾臭尸骨时,发现骷髅的舌头竟然没有腐烂,心中越发感到奇特和惊异。他知道这完全是由于读诵法华经积下功德,才显示出这样的灵验来。菩萨满怀悲痛,一面哭泣,一面恭敬礼拜,然后返回家去。从此以后,菩萨越发坚定诚心,广积善根,为那位僧人的来世修福,并且一心一意地念诵法华经,从不荒废。听说此事的人,皆称颂法华经灵验无比。

第三十二篇

横川院的源信僧都

古时,比睿山的横川院,有一位源信僧都。源信原本是大和国葛城下郡的人氏,父亲名叫卜部正亲,虽然没有道心,但人品正直。母亲是清原氏,道心非常坚定。虽然生有数女,但膝下无子。因此她去往当地的高尾寺祷告,盼望生个男孩。后来她梦见高尾寺的方丈赠给她一块白玉,醒后便怀孕在身,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源信僧都。

源信渐渐长大成人,有意出家,得到父母允许之后,便自出家去了。从此他隐居在高尾寺中修行佛道,每年斋戒三次。一天,他梦见大殿里有一个库,库里收藏着各式各样的镜子,或大或小,或明或暗。这时,就见有一个僧人从里面走出来,拿起一面昏暗的镜子给了源信。源信对僧人说:“这面镜子又小又暗,叫我怎么办呢,请你把那面又大又亮的送给我源信吧!”僧人答道:“那面又大又亮的镜子不是你分内所有,你应该得的就是这一面。你可以从速拿到比睿山的横川院去磨光。”说罢,将那镜子送给他。

源信从梦中醒来,不知横川院究竟何在,但他依照梦中的指点向前走去,也记不清走了多少路程,凭借天缘之助,终于登上了比睿山。当时,横川院的慈惠大僧正看到源信一见如故,立刻收为弟子,传授显密二教。源信天性聪慧,随学随悟,透彻无比。他学习自宗和他宗二派的显教,领悟真言的密教,都深有心得,并能洞察其中的奥妙。他因道心深厚,还经常读诵法华经。他在山里这样修行了多年,在修道僧人中间声望很高。前一条院天皇听说源信是个道行很深的高僧,便把他宣召入朝,赐封僧都。然而,源信向道心切,无意荣禄,毅然辞去官职,终于隐居在横川院。

从此,源信静静地念立法华经,唱诵佛号,一心祈求来世得成佛果。他写了一篇一乘要诀,来表示“一切众生皆成佛”的心愿,又著述往生要集,来说明祈求往生极乐之事。在他著作经书的时期,曾梦见观音菩萨含笑走来,赏给他一枝金色莲花,同时还看见毗沙门打着宝盖立在菩萨的身旁,诸如此类的动人事绩甚多。

后来,源信渐渐年老,他虽然身染重病,经久不愈,但仍坚持读诵法华经,唱念佛号,从不懈怠。这时,近处房中的老僧言讲曾得了一梦。梦见一个金身僧人自天而降,和僧都恳切交谈,僧都仍然是躺在那里回答这位僧人。

这时,还有人梦见僧都身边,长出了千万朵莲花,有人看见这些莲花问道:“这是什么莲花?”当时只听空中有人回答说:“这是妙音菩萨所化现的莲花,可以坐它去西方。”

源信临终之时,将寺内的杰出学生和高僧,找到身边,对他们说:“今生之缘只限于此了。如果你们对佛经中有什么不解之处,把它提出来罢。”说罢,就有许多人提出了问题,经僧都解答,疑惑顿释。当场也有人对僧都留恋难舍,流着眼泪,悲伤不已。

众人离去之后,僧都只把庆佑阿阇梨一个人留下,悄悄地对他说:“多少年来,我的愿望就是想凭自己修下的善根,回向极乐世界,得生上品下生 [42] 。方才忽然来了两名天童,告诉我说:‘我们是兜率天弥勒佛的差使。因为圣僧专诚持诵法华经,深悟一乘教的法理,凭这些功德应该升到兜率天上,我们就是前来接引圣僧的。’我回答天童说:‘我能升往兜率天,参拜弥勒慈尊,真是无限的善缘了。只是我多年的心愿,是升到极乐世界去参拜阿弥陀佛。我希望慈尊助我一臂之力,送我到极乐世界,我在极乐世界必当参拜弥勒慈尊。’我说完之后,天童马上返回了天界去了,他们答应把我所讲的话禀报慈尊。”

庆佑阿阇梨听到此事,感到无比尊敬和感伤。僧都又说:“近来我时常看见观音现身。”庆佑阿阇梨流着眼泪回答说:“不用怀疑,你必能升到极乐世界。”不久,僧都便圆寂了,享年七十六岁,正是宽仁元年六月初十的丑寅时分。这时天空出现紫色祥云,响起奏乐的声音,室内也充满了芬芳香气。这确是一件稀有之事。

第三十三篇

多武峰的圣僧增贺

古时,多武峰上有一位圣僧,名叫增贺。增贺俗姓橘氏,原是京城人氏。他生后不久,父母因事要去坂东,便在马上安放了一个驮轿,让乳母抱着婴儿坐在上面行路。乳母怀抱婴儿坐在马上行走之间,蒙眬入睡,以致将婴儿坠下马去。及至走出二里多路,乳母一觉醒来,再看婴儿,已然不见了。她心想一定是从马上掉下去了,但却不知道掉在何处。她又伤心又惊慌,连忙告诉了婴儿的父母。

父母听说此事,放声痛哭,大声叫嚷说:“我的儿子一定会被路上那些来往的行人、牛马踩死,绝活不成了!不论如何就是死了我也要看上一眼。”说罢,一面哭着,一面顺着来路往回寻找,他们走回二里多路,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发现了婴儿。婴儿满面笑容地仰卧在地上,仔细一看,浑身上下没有一点泥土和水滴,更不见有半点伤痕。这时父母惊喜地将婴儿抱在怀里,觉得十分奇异,转身登程去了。当天夜里,梦见在泥土地上,有一张装饰美丽的床,床上铺着一件漂亮的衣服,上面躺着的是自己的婴儿。床的四角,站着四个容貌端正、头挽发髻的童子,嘴里念诵说:“佛口所生子,是故我守护。”看到这里,父母二人便从梦中醒来。

从此,他们知道这孩子生来不凡,于是倍加用心抚养,婴儿长到四岁,对父母说:“我想上比睿山去修法,习诵法华经。”说完就不发一语了。父母听罢惊疑地说:“这么小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是不是神鬼附体叫他说的呢?”父母正为此事疑惧不解的时候,母亲得了一梦。梦见自己正抱着孩子哺乳,转瞬之间,孩子长成一个年约三十岁的僧人,手中还拿着经卷。这时旁边有一位高贵的圣僧,对他父母二人说:“你们不必惊疑,这孩子有前世宿缘,必定要成为圣僧的。”听罢此话,便醒了。

从此以后,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圣僧,欣喜不已。孩子长到十岁的时候,终于登上比睿山,做了天台座主横川院慈惠大僧正的弟子,出家之后,取名增贺。增贺学习了法华经和显密二教的法文。由于他智慧渊深,不久便成为一个博学的高僧,连他的师父天台座主也觉得片刻离不开他。增贺在研究经文之余,每日必读一部法华经,并作昼夜三时的忏悔 [43] ,从不间断。

后来,增贺向道之心日益坚固,打算永弃现世的名利,专心祈求来世得成佛果。这时,增贺的声望日高,远近都知道他是个博学的高僧,因此,××××下诏赏赐官职,但他固辞不就,他心想:“我不如离开此山,隐遁到多武峰安静修行,祈求来世。”想到这里,便向座主师父告辞。座主不允,同学的僧人也从旁强行拦阻,增贺无法,便佯装疯魔。

当时,山中有一个施放僧斋的地方,僧人们都派负责杂役的贱僧前去打斋。增贺却亲自提着一个肮脏的提盒去发放僧斋的地方领取。发放斋饭的执事人等看见增贺亲来打斋,便说:“这是得道的高僧,怎么会自己来打斋,太奇怪了。”说着要打发人给他送去,这时增贺却说:“请您给我罢。”跟着就去盛斋饭,执事人等见他这样,便说:“你既然执意要自己领,就给你吧。”说罢让增贺将斋饭盛走。增贺领到斋饭之后,不回僧房,跑到有许多夫役过往的大道上,和夫役们并肩同坐,他折下树枝来当筷子,自己一面吃着一面劝让身旁的夫役。大家看见他这种举动,都嘲笑说:“这哪里是正常人,简直是个疯子!”人人都对他显出厌恶的神情。

由于他经常这样佯装疯狂,同道的僧人也都和他断绝交往,并将这些情由禀告了师父座主。座主说道:“既然已经变成这种人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增贺闻讯,正中下怀,便自离开这座比睿山,前往多武峰,从此隐居在那里,静诵法华经,唱念佛号。他听人传说山峰上魔障作祟,凶恶无比,便在山麓下的村庄里修盖一间房屋,四周筑起围墙,自己住在里面。他还虔诚地修了三七二十一天的三时忏法,在这期间,他梦见南岳 [44] 、天台 [45] 二位大师来指点他说:“善哉,善哉,佛子修下了善根。”

后来,增贺越发努力修行,从不懈怠。从此他的名声大振,世间都知道他是一个得道的圣僧。冷泉天皇下诏聘他为护持僧 [46] ,他奉召入朝之后,说了许多狂言疯语,最后终于逃去了。诸如此类,每逢有事,他就疯三颠四。但是,他的道行却与日俱增。后来,他活到八十余岁,竟然无病,只是略微感到身体有些不适。他在十数日之前,便知道了自己的死期,于是将众弟子召集一处,告诉他们说:“我多少年来的愿望,现在要实现了,我快要离开这个世界,往生极乐去了。这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说罢,便给众弟子讲解经文,叫他们轮班辩论义理,还命众弟子作往生极乐的和歌 [47] ,圣僧自己也作了和歌。

歌曰:

年迈苍苍我老矣,

八十浪潮把身袭,

海底珍奇独我遇,

欢庆今朝逢佛期。

龙门寺中,有一位圣僧,名叫春久,是增贺的外甥,多年以来,二人的感情就非常融洽,这次来到圣僧的身边,随侍左右,圣僧对他极其喜爱,一切事宜都对他讲说。

不久,增贺到了圆寂之日。这天,他告诉龙门圣僧和其他弟子说:“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你们把棋盘拿来!”说罢,有人将隔壁房中的棋盘取来,大家以为他是要在上面安放佛像,而他却吩咐说:“把我扶起来!”众弟子将他扶起之后,他面向棋盘招呼龙门圣僧,有气无力地说:“来,下盘棋!”龙门圣僧心中难过,暗想:“这时竟然不念佛号,莫不是疯了吗!”他虽然感到很害怕,但这是得道高僧的吩咐,只好遵照增贺的言语,走到棋盘旁边来。两个人在棋盘上才摆了十来个棋子,增贺圣僧这时又说:“好啦,不下了。”一手将棋盘推翻。

龙门圣僧战战兢兢地问道:“您为什么要下棋呢?”增贺回答说:“早年我还是小孩的时候,看见别人下棋,如今我口中虽然在念佛,心里却想起此事,我想,何不下一盘棋呢,所以就下了。”

过了一会,增贺又命人将他扶起来,吩咐说:“拿一副马挡来!”说罢,有人立刻给他找来,连在一起之后,圣僧便说:“套在我的脖子上!”有人又遵照圣僧的话,将马挡套在他的颈上。增贺圣僧忍受着苦痛,伸开左右两臂,嘴里说着:“围起旧马挡来跳呀!”并且有节拍地把马挡敲了二三下,便命把这个拿开,随即拿开了。龙门僧又战战兢兢地问他说:“您为什么要敲马挡呢?”他回答说:“我幼年时间,隔壁屋里有许多小孩,他们一边笑一边吵,我那时悄悄偷看一下,只见一个小孩,脖子上挂着马挡,嘴里一面唱着‘围起旧马挡来跳呀,人家说它是蝴蝶呀蝴蝶呀’一面跳起舞来,我看了非常喜爱。多年来,我把这事已经忘却,不料现在回忆起来,我心想一定要办到它,所以才敲的。现在我再没有一点心事了。”说罢,便命众人离去。这时,增贺圣僧走进内室,坐在绳床上,口里读诵法华经,双手合十结金刚“密印”,就这样面向西方盘坐圆寂了,后来,葬在多武峰的山下。

人在临终时所想起的事情,确实应该办到,圣僧领悟此理,因而才在临终前下棋和围套马挡。有人曾梦见圣僧告诉他说:“我已经得到极乐净土的上品上生了。”

第三十四篇

书写山的性空圣僧

古时,播磨国饰磨郡的书写山上,有一位性空圣僧。性空原本是京城人氏,是官居从四位下的橘朝臣善根之子。母亲源氏,生了许多儿子,但是每次临盆都是难产,很不平安。

源氏怀了圣僧以后,曾寻求堕胎之术,吞服毒物,但没有效验,最后竟平安地生下来了。胎儿生下时,左手握拳不开,父母惊异地掰开一看,原来握着一根针。这孩子还在襁褓时期,一天,乳母搂着他睡觉,等到乳母醒来,婴儿不见了。全家惊慌失措,结果却在房子的北墙根下找到了。父母对此事始终惊疑不解。他从小就不杀害生灵,也不到人群中去玩耍,只是独自一人待在僻静之处。他崇信佛道,有心出家。但是,他的父母不允。十岁那年,他跟随师父学会了八卷法华经。十七岁时举行了冠礼,跟随母亲来到日向国。由于他初衷不改,终于在二十六岁那年出家,隐居在雾岛,日夜不断地虔诚读诵法华经。

不久,他的食物忽然断绝了,他坐在寂静的茅庵里,偶然在门底下发现了三块烤年糕,他把三块年糕吃下之后,许多日子也不觉得饿。后来,他离开雾岛,迁往筑前国背振山居住。三十九岁那年,能将法华经背诵下来。最初背振山中寂静无人,他便独自平心静气地念起经来,这时,来了一群十多岁的孩童,和他同座共读经书。另外,又来了一个相貌不凡的老僧,拿着一张文书,送给圣僧,圣僧用左手去接,这时,老僧俯在他耳边说:“你被法华灵光所照,必可成为等觉 [48] 。”说罢,便转身不见了。

后来圣僧收了一些弟子,一天,不知从哪里突然来了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童子,只见他满头红发,身矮体胖,强壮有力,说是要侍奉圣僧。圣僧将他留下支使,他砍伐树木,搬运大材,毫不费力,一个人可以抵上四五个人,跑起路来,二十里地远的路程,就仿佛半里似的,马上可以返回。圣僧的弟子们都把他看成至宝。圣僧却说:“这个童子的眼神非常可怕,我就是不喜欢他。”这样过了几个月,一天,有一个原来就侍奉圣僧、年岁较大的童子,因为一点小事,和红发童子争吵起来,骂了红发童子几句,红发童子一怒之下,用手去打,一拳就将那童子打死了。

当时,众弟子赶忙跑去拦阻,在昏死过去的童子面上泼水救治,过了一会,他才慢慢苏醒过来。圣僧看了这般光景,便说道:“我原说这童子生性粗暴,你们不信,还交口称赞,如果把他留下,将来还要为非作歹,让他赶快走开!”说罢便驱逐童子,童子哭着说:“我可不能走,如果一走,就犯了大罪。”说着不肯走。圣僧强行将他赶出门去。童子出去的时候,哭着说:“我被派来专门侍奉你的,现在硬把我赶走,我就一定会有罪的。”说着哭泣走出门去,刚一出门,转眼便不见了。

众弟子看见觉得奇怪,问圣僧说:“他是谁,怎么说这样的话呢?”圣僧告诉大家说:“我因为缺少一个称心的用人,请求毗沙门天赏赐我一个人,但是他没有赏给我世上的凡人,却把他的侍者赏了我。因为他经常招惹是非,我早就认为留他无益,想把他打发回去,不过,还没有想到他会闯如此巨祸。你们不懂此意,和他争吵,终被打伤,真是太愚蠢了。”

后来,圣僧离开背振山,迁往播磨国饰磨郡的书写山,修盖了三间茅庵,住在里面。他日夜读诵法华经,开始时用音读,后来便训读 [49] 起来,因为他娴熟经文,读得飞快,训读时也仔细用功,别人读四五页,他便能读完一部。山野里的飞禽走兽,俱各驯服不去,圣僧也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它们。圣僧身上连虫子也不敢接近,并且他从来没有动怒的时候。本国和邻国的老少僧俗男女,无不慕名皈依,他的高贵事迹轰动了全国。圆融天皇退位以后,圣躬欠安,当时虽然有许多灵验高僧进宫祈祷,但毫无效验。这时,有许多人奏禀说:“书写山的性空圣僧,修持法华经多年,灵验冠于全国,应该宣他入宫祈祷。”

于是,圆融太上皇选派了一个武士名叫××××的,到书写山去,并吩咐说:“即使他不肯,也一定要把他召来。”然后派了一个宫中的近侍随同前往,他们备了一匹给性空圣僧乘骑的马匹,急下播磨而去。当天晚上,投宿在摄津国梶原寺的僧房之中,使者夜半醒来,独自思忖:“书写圣僧是一位道心深厚的多年诵经僧。如果他执意不来,强行把他抱上马去,将成何体统呢?这太可怕了!”他正躺着思索的时候,就见横楣上面跑过一只老鼠,脚爪蹬下一个物体,落在枕上,一看是张破纸。他拿起来就着火光再看,原来是经卷的碎片。一念上面的字,发现别的地方都烂掉了,剩下的正是法华经的陀罗尼品中的偈语,上面写着:“恼乱说法者,头破作七分。”使者看完经文心想:为什么单单落在这里呢?他越想越怕,不禁毛骨悚然,万念俱灰。

天亮之后,他想,既然是奉旨前来,就不能中途而返,于是不分昼夜地赶路,终于登上书写山。使者走到诵经僧的住处观看,只见三间茅阉修盖在溪水清澈的山谷中,一间是白天的居室,一间砌着地炉,后面一间是寝室。房子四周,悬挂着草席,除后面房间里悬挂着普贤菩萨像之外,没有供奉其他佛像。地板上有许多坑坑洼洼的地方,正是行道 [50] 的痕迹。使者看罢,感到无比的清高。

圣僧一见使者便问:“你是干什么来的?”使者回答说:“我是奉一院上皇 [51] 的旨意前来的。因为几个月来圣躬欠安,虽然作了种种的祈祷,但没有效验。现在只有仰仗圣僧了。上皇有旨,着我必定将您请到,如果请不到,就永远不许我回宫。纵然您不愿前往,为了帮助我也要去的。让人徒劳往返是有罪的。”说着,现出几乎要哭出来的样子。

圣僧说道:“不必如此,我去去也无妨,只是我曾经在佛前说过不离此山的话,所以我得去向佛告辞。”说罢向佛前走去,这时使者恐其乘机逃跑,便吩咐众兵丁将房屋团团围住,然后说:“圣上正在盼望你去救他呢!”圣僧来到佛前,敲着佛钟高声喊叫说:“我今天遇到大魔难了,十罗刹 [52] 快来救我!”这时圣僧急得几乎将手中的菩提子念珠捻得粉碎,前额也几乎磕出血来,爬起跪倒磕了七八次头,最后竟在地上乱滚,号啕痛哭起来。使者一见这般光景,暗想:“如果请不到圣僧去,纵令死罪可免,也难逃流放之罪;若是强使这位圣僧前去,我今生来世都不会有好报的,我不如从这里逃跑罢。”使者想到这里,便招来众兵丁,上马挥鞭逃去,当使者一行跑下山坡有二里多地的时候,迎面遇见一院的差官手捧公文前来。使者接过展开一看,上面写着:“圣上有梦,得知不可延请圣僧,因此传旨无庸延请圣僧,着你速速回来。”

使者看罢,喜出望外。他怀着不安的心情,匆匆返回宫中,他从在梶原寺拾得佛经碎片之事谈起,把圣僧房中的一切情况,原原本本地奏禀了太上皇。太上皇一听和梦境相符,悚惧不已。

从此,上中下各阶层的道俗人等,俱从京都前来朝拜,向圣僧结缘。花山法皇 [53] 曾两度行幸至此。法皇第二次驾临时,领来一个叫作延源阿阇梨的有名画家,替圣僧画像,后来又命人在画像上记述了圣僧圆寂时的情景。正在画像的时候,发生了地震,法皇非常惶悚。圣僧说:“你不必惊慌,这是因为给我画像的缘故,等将要画完的时候,还要发生的。”后来,画像告成,果然发生了更大的地震。这时,法皇从座位上下来,朝着圣僧叩头礼拜,然后驾转回去。

后来,又有一位源心座主,本是比睿山的僧人,他从身为内廷供奉 [54] 时起,就和书写圣僧情谊深厚。一天,源心供奉接到圣僧送来的书信,他拆开一看,上面写着:“我有佛经存放多年,久望贵法师前来供奉,但因琐事缠身,至今未能如愿。此次务请拨冗命驾,以遂我愿。”源心见信,立刻动身前去书写山,按照圣僧的心愿供奉佛经,圣僧喜出望外,认为非常可贵。

本国的人们闻听此事,景仰不止,纷纷前来参拜。圣僧知道自己死期将至,便将各式各样的布施物品送给源心,其中,有一个纸包,里面裹着一根一寸来长的针。源心看见这根针,心中疑惑,不得其解。他想,针是本地的出产,所以才送给我的,只是为什么要给一根,实难理解。这时他又转念一想:“也许有什么缘故,我应该去问一下,如果有什么该问的事情不问,将来必然要后悔的。”于是源心在辞行时问圣僧说:“为什么要赏给我这根针呢?”圣僧回答说:“我想你一定会奇怪的,这根针是我从母亲腹中生下时,握在左手里带出来的,母亲这样告诉我之后,就把它交给我了。多年来,我一直带在身边,我想若是白白丢掉也太可惜,所以才送给你的。”源心听说此话,暗想:“我幸而问过了,如果不问清楚,怎么能够了解圣僧的一生呢!”于是欢天喜地地辞别回去,当他行走到摄津国的时候,后面有人赶来,告诉他说:“圣僧已经圆寂了。”当时正是长保四年三月七日。

圣僧预知死期,所以才把布施送给了源心。他在临终之前,进入房中,安静地读着法华经,随后就圆寂了。

后来,源心供奉曾说:“世上能讲经说法的僧人虽然很多,圣僧却把我找去作最后的讲师,我的来世是有望的。而且我想,我的前世也一定是有什么盟誓的。”源心座主经常不断地这样说。

第三十五篇

神明山的诵经圣僧睿实

古时,京城以西有一座神明山寺,神明山寺里住着一位僧人,名叫睿实。据人传说,他出身并不微贱,是一位王孙公子,但究竟是谁家之子,却不得而知。睿实从小离开父母,一生向佛,日夜不断地读诵法华经。他心地慈悲,对痛苦之人倍加怜悯。

起初,睿实住在爱宕护山中,隆冬时节,看见有人身上无衣,便脱衣相赠,而自己却赤身露体。每到夜晚,就钻进一个盛满树叶的大木桶里去安歇,在食物断绝的时候,就取食炉灶之土,延续生命,他觉得灶土的味道极其甘美。一天,他专心诵经,读完一部的时候,有人恍忽看见一只白象走到了圣僧的面前。睿实读诵经文的声音非常高贵动人,听见他的经声,都不禁落泪。他这样修行了多年,后来迁居到神明山。

当时,有一位闲院太政大臣,名叫公季。这人是九条大人 [55] 的十二子,母亲是延喜天皇 [56] 的公主。他年方弱冠,便官拜三位中将 [57] 之职。一年夏天中将身患疟疾,病势沉重,虽曾躲到各地有灵验的寺庙里去,请得道高僧打醮祈祷,但是毫无效验。这时,听人传说睿实是个读诵法华经的得道高僧,有意请他代为祈祷,于是动身前往神明,当他走到贺野河附近时,疟疾比往常提前发作了。他觉得既然快到神明,不应中途而返,于是带病到达神明山。中将驱车来在房檐前面,首先命人进去通报来意。只听诵经圣僧说道:“因为感冒病重,近来正在吃蒜。”

这时,〔只听从人〕说:“只因专诚前来拜见圣僧,现在不能回去。”“那么,请进来罢。”圣僧说罢,将挂窗摘下,拿出崭新的绣垫铺在席上,然后招呼中将入内。这时,三位中将大人由从人搀扶走进室内,卧倒席上。诵经圣僧沐浴后,停了一会才从内室走出来。中将一看,他身材修长,面貌清癯,气度极为轩昂。诵经圣僧走近中将身边,说道:“因为感冒病重,所以正听从医师吩咐吃蒜,既然你特意前来,我一定替你在佛前祈祷,况且持诵法华经又不一定需要斋戒,念一念算不了什么。”圣僧一面说着,一面手捻念珠,气度非常高贵,神态极为端庄。

这时,圣僧用手将正在躺着的中将大人的脖颈托起,枕到自己的膝盖上,然后取出寿量品 [58] 读诵起来。中将高枕卧听经声,心中感动万分,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高贵的僧人。这时,圣僧的眼里流下泪来,他哭泣着念经,泪水滴到了病人发热的胸膛之上,泪水滴处使病人顿觉清凉,随即向四处扩展,最后全身战抖了好几次。当圣僧念了三遍寿量品时,中将已然神清气爽,霍然痊愈了。他一再向圣僧拜谢,并订了来世盟约,然后回转府去。从此中将的疟疾永未发作,因此,他非常感念这位诵经圣僧的恩德,而圣僧的声望也越来越高了。

后来,圆融天皇在堀川院身患重病,经多方祈祷,说是邪气作祟,因此把天下所有的灵验僧人,一概召来打醮祈祷,但是不见效验。这时有一个上达部 [59] 奏道:“神明山寺里住着一个名叫睿实的僧人,多年来专心读诵法华经,是否可以将他召来为陛下祈祷。”另外一个上达部也奏禀说:“他是一个道心深厚的人,如果任性行动,也可能会有失仪之处。”又有一个人同时奏道:“只要有灵验,怎样都可以。”奏罢,当时天皇降旨,命藏人 [60] ××前往召见。

藏人奉旨来到神明山,会见诵经圣僧,说明了圣上旨意。诵经圣僧说:“我身份不同,怎敢前去面君,但是既然身居皇土,如何能抗旨不遵呢,一定得去。”说罢,起身便走,藏人原以为他必要坚决推辞,如今见他竟这样轻易动了身,心中欢悦,便和他同车前往,藏人坐在睿实的身后。

车辆经过东大宫大街向南而行,行至土御门 [61] 的围城时,看见一领席子,上面躺着一个病人,再一看,原来是个女子,蓬头垢面,腰间还挂着一个奇怪的东西,看样子是得了时疫。诵经圣僧看见这般光景,便对藏人说:“宫里有许多高僧,即使我睿实不去,也无关紧要。这个病人却是无人相助的,我想留在这里给她吃些东西,傍晚再去,你且先去奏禀天皇,说我随后进宫。”藏人说道:“这样多有不便,你奉旨前来,怎能因为看见这样一个病人就耽搁下来呢。”这时就见诵经圣僧一面喊着“天哪!天哪”一面从车前方跳了下去。

藏人心想:真是个狂僧!但是自己又不便上前捉拿,于是从车上下来,走进土御门,站在那里观察诵经圣僧的举动。这时,就见圣僧走近躺在污浊之处、形状可怕的病人身边,和蔼地抚摸着病人的胸膛,按着病人的头问长问短。病人告诉他说:“这几天我得了时疫,被人丢弃在这里。”圣僧听了,非常难过,宛如自己父母得病一般,他悲伤叹息地说:“你不能吃东西吗?想吃什么?”病人说:“我想吃鱼就饭,再喝点汤,但是没人给我吃。”圣僧听罢,立刻脱下身穿的夏布衫,交给童子到市场去买鱼。同时自己到一个熟识人家去要一碗饭和一壶汤来。

过了一会,就见他拿来一个提盒,里面装着一碗饭、一壶汤,另外还带有筷子。这时,被打发买鱼去的童子,也将干海鲫鱼买到,圣僧亲手将鱼掰成小块,然后用筷子挟饭送进病人口中,还一面喂她喝汤。女子贪婪地吃着,吃的饭量,多得不像是个病人。圣僧把吃剩的饭菜装入提盒,把汤倒进汤碗放在病人的枕边,随后又差人将那只汤壶送了回去。后来,圣僧又为病人念诵了一章药王品 [62] 。

事后,圣僧来到藏人身边说:“现在可以走啦,走!”说罢,乘车进宫去了。圣僧来到驾前,天皇传旨说:“给我念念经。”于是他便从法华经的第一卷开始读诵,当时,邪气被法力逐出,天皇顿时觉得心情舒畅了许多。天皇立时降旨,封他为僧纲之职,但是诵经圣僧坚辞不受,仿佛逃跑似的拜辞出宫而去。

又有一次,持经圣僧因故到了镇西,他在肥后国命人耕种田地,并贮藏了许多绢、米,俨然成了一个富翁。当时,肥后国的国司诽谤圣僧说:“这是一个破戒的无耻法师,绝不许挨近别人。”说罢,将圣僧的财物全部抢走。后来,国司的妻子身染重病,不论是祈求神佛,还是服药医治,都毫无效验,因此,忧愁万分。这时,有一个目代 [63] 对国司说:“把那位睿实先生请来,叫他念一念法华经怎么样。”国司一听此话,勃然大怒道:“绝不能找那个法师!”后来目代一再诚恳劝说,国司方说:“权当我不知此事,你自己做主好了。”于是,目代就去邀请睿实,睿实应邀前往,来到国司的府中,念起法华经来。第一品还未念完,法力已到病人身上,这时,只见从里面掷出一扇屏风,直逼圣僧,这样较量了一二百个回合以后,屏风又被圣僧掷回。从此病人霍然痊愈,清醒如常,一丝也不觉得痛苦了。

国司当时合掌向诵经圣僧拜谢,痛悔前非,并将先前夺取的财物,全部拿出交还圣僧,但圣僧拒不接受。诵经圣僧在临终之前预知死期,他隐避在一个清净所在,断绝饮食,口诵法华经,双手合十,溘然圆寂。

据说世上不看经卷而能背诵法华经的,以这位诵经圣僧为始。

第三十六篇

天王寺住持道命阿阇梨

古时,有一位道命阿阇梨,此人出身并不微贱,是太传大纳言道纲 [64] 的儿子,天台座主慈惠大僧正的弟子,自幼登山修行佛法,并持诵法华经。

起初,他一心不乱,专门读诵法华经,一年读法华经一卷,八年全部读完。尤其是他的声音,微妙动人,听见经声的人,无不俯首称赞。

后来,阿阇梨隐居法轮寺,在礼堂读诵法华经,这时,有一老僧也和他同居寺中。有一次,老僧在佛堂入睡,梦见佛前面的庭院中,挤满了人,一个个气宇轩昂,合掌面向佛堂而坐。老僧一见,十分吃惊,战战兢兢地走到一个侍者身边问道:“这里面都有谁呢?”侍者回答说:“这里面有金峰山的藏王,熊野的尊神,住吉和松尾的大明神等等诸位尊神,他们近来每晚都来这里听法华经。”说罢,老僧便醒来了。这时道命阿阇梨正在礼堂高声朗诵第六卷的法华经。老僧心想:怪不得有这么多的高贵神仙来听取法华经呀!他对阿阇梨感到无比尊敬,站起身来,感激流涕地向他礼拜,当他想起庭院里的情景时,便惶恐地离开了。

又有一次,一个女人跑到佛堂里来藏身。她被一个凶恶的妖魔所缠,几个月来束手无策,因此才到佛堂里来安身的。然而,病女听罢阿阇梨读诵的法华经之后,妖魔突然现身对她说道:“我是你的丈夫,我本来不愿意折磨你,但是我自己实在痛苦难堪,所以才附在你身上作祟。我生前专好杀生,作恶多端,侵用佛物,没有积下一丝善缘,因此被打入地狱,受那无穷的苦刑。这次,听了这位道命阿阇梨读诵的法华经,我已免受地狱之苦,变为蛇身。如再得听他诵读,当得免蛇身,转生善处。你速把我带到阿阇梨那里去听经罢。”

女子听了这话,找到阿阇梨的住处,请求听经。阿阇梨听说此事,发起誓愿,特为蛇读诵了法华经。不久,蛇又现身对女子说:“因为我又来听经,现在已蒙免去蛇身,升往天上去了。”从此以后,这女子就平安无事了。

又有一次,阿阇梨为了和书写山的性空圣僧结佛缘,去到书写山。他和圣僧相晤后,二人结下来世的盟缘,夜晚,阿阇梨到隔壁房中安歇。亥时左右,他念起法华经来,从开始到念完,总像有人在檐下呜咽,并且一阵阵传来手捻念珠的声音。阿阇梨心想:是谁在这里哭呢。于是在读完法华经之后,把拉门轻轻地推开一道缝隙,向外偷看,原来是性空圣僧听阿阇梨诵经之声高贵非凡,伏在檐下黑暗处,饮泣倾听。阿阇梨当时,茫然失措,从房中的地板上走下来惊慌万分。

阿阇梨的经××××高贵无比,不只是经,说起话来,也饶有风趣,使人发笑。有一次阿阇梨进入宫中,女官问他:“引用经文时,有哪几段是可贵的?”阿阇梨回答说:“引用琵琶,小钲铜钹等物最为可贵。”女官听了大笑不止。

又有一次,陆奥太守源赖清朝臣和左近大夫失和,阿阇梨由于父亲太传大纳言的渊源,和源赖清过从甚密,源赖清经常到阿阇梨的僧房去。一天,赖清在阿阇梨的房中喝粥,粥稀得成了米汤,这时赖清说:“你们这里的粥,简直就是米汤!”阿阇梨便道:“道命这里只有粗茶淡饭,不如尊府那里尽是美味珍馐。”说罢,在座的人全都哄堂大笑起来。〔赖清〕对这样轻慢而不成罪过的事,〔也只好置若罔闻了。〕

阿阇梨死后,有一个和他生前有莫逆之交的人,一心想知道阿阇梨究竟生在何处。这时,他梦见自己来到一个大水池旁边,只见水池里面莲花盛开。水池中间,传来了诵经的声音,这人仔细一听,原来是已故的道命阿阇梨的声音,他当时惊异地下了车,向池中张望,只见阿阇梨手握经卷,口诵经文,乘船而来,阿阇梨的声音,却比生前洪亮千倍。这时就听阿阇梨说道:“我在世之时,不修三业 [65] ,不守五戒 [66] ,任意造下罪孽。特别是在天王寺作住持之时,随便侵用了寺物。因为这些罪过,我未能升入净土。但是,我曾念过法华经,由于法华经的法力,使我没有坠入三恶道,如今住在这个水池中,奉读法华经,别无所求,再过二三年,就可以升往兜率天了。我没有忘记昔日的盟誓,所以今天特来相告。”

阿阇梨的挚友一梦醒来,感到无限悲伤,把梦中所见告诉别人。

第三十七篇

信誓阿阇梨借佛经法力救活双亲

古时,有一个阿阇梨,名叫信誓,是安房国守高阶兼博朝臣之子,天台宗观命律师的弟子。信誓阿阇梨自幼蒙人传授法华经,昼夜读诵,而且还学会了真言,朝夕修行。

后来,信誓问道之心越发坚固,原意永久抛弃现世的名利,一心祈求来世的佛果。于是他离开原来修道的寺院,立即奔向丹波国船井郡的棚波多记北方隐居,他住在那里读诵法华经,念诵真言,一心祈求佛果。一天,阿阇梨面前出现了一个容貌端庄的童子,阿阇梨不知他从何处而来,感到十分惊异。这时,只见童子朝着阿阇梨,用优美的声音念了四句偈言:“我来听法华,遂果四宏愿,当从其口出,梅檀微妙香。”念罢,听了一会儿阿阇梨诵读的法华经,然后转身不见。阿阇梨觉得奇怪,心想,他究竟到何处去了,便寻找了一番,结果踪影不见。他始终想不出这个童子是谁,后来才恍然大悟,知道这是天童下界来赞美自己,不禁感激流泪,认为无比的尊贵。

不久,阿阇梨的父亲兼博身任安房国的国守,启程赴任,阿阇梨经父母再三劝说,也一同前往安房。在任时期,他家的威势很大,当地的百姓都无限畏惧,对他们无不低头。这时,阿阇梨心中暗想:“我多年来念了不少法华经,又修行了佛道,必然能积下无量的功德,但是我如果长久活在人世之上,就要造下罪孽,那时无疑要生死轮回,莫如赶快死去,免造罪孽。”想到这里,决心寻找致命的毒物吞食,第一次吃了名叫“附子”的毒草,结果未死。后来,听人传说有一种蘑菇叫“和多利”,是一种必能致死的毒物,阿阇梨便从山中采回,背地里吞食下去,然而事出离奇,仍旧不死。阿阇梨心想:自己服毒不死,端赖法华经的力量。不由想起经文中的“刀杖不如,毒不能害”的词句来,两相印证,使他无限感动。

后来,阿阇梨梦见有一人来点化他说:“圣僧的信心清浄,要努力读诵法华经。”他仔细观看来人,正是普贤菩萨的形象。阿阇梨醒后,越发虔诚地读诵法华经了。

不久,全国各地瘟疫流行,阿阇梨得了病,他的父母也染上瘟疫,正当一家人缠绵床蓐的时候,阿阇梨梦见五色的鬼神,聚集奔走,押着一些人往冥土而去。这时就听鬼神们说:“阿阇梨可以赦免,他是供奉法华经的人。”说着就把自己放回来了。正在这时,阿阇梨从梦中醒来。阿阇梨醒来之后,觉得自己体健如初,看他的父母却双双死在那里。

阿阇梨见父母死去,泪如雨下,哭着念经,祈救父母的苏生。他在祷告之间,梦见空中落下第六卷法华经来,经卷里附着一纸公文,阿阇梨打开一看,公文上写着:“阎魔王有旨:念你读诵法华经祈求父母还阳,特将你父母阳寿延长,着人送回。”阿阇梨梦醒之后,看见父母也同时苏醒过来了,他将冥土之事,对父母学说一遍,双亲听了说不出的高兴和感动。看到和听到这件事的人,也都感动得落下泪来。阿阇梨一生之中读了一万遍法华经,此外每天的功课也毫不懈怠。他在现世已经得到了这样的福泽,毋庸置疑,来世必能得到菩提。

第三十八篇

葛木山天台宗僧人圆久听仙人念偈

古时,比睿山的西塔院,有一僧人名叫圆久。圆久僧人乃是圣久大僧都的弟子。九岁时,便独自离家,登上比睿山,出家为僧,跟随师父学习显密二教的法文,同时供奉了法华经,日夜读诵。他读诵经文的声音非常高贵,人世间找不出可以比拟的东西来。听见他的经声,人人都感动得落泪。于是,他就到京城去诵经,名声日显,为公为私修持佛事,成了一个杰出的高僧。

后来,圆久发起道心,弃绝现世的荣华富贵,进入爱宕护山,隐居在南星谷,修行无缘三昧,昼夜十二时吹宝螺,并举行六时忏悔,读诵法华经,不久,他为了广结佛缘,有意入葛木山中修练,于是在十月里入了山。这时,圆久往来于山峰之间,修行佛道,专心致志地读诵法华经。

当时,山峰上有一棵极其高大的杉树,圆久就住宿在大树下面,他在那里悬挂了一幅本尊佛像,在像前念诵法华经。一天晚上,月明如镜,夜半子时左右,隐约望见杉树梢上飞来了一人,由于杉树过高,看不出来者是谁。他想,这一定是前来搅扰诵经人的恶鬼,心中非常惧怕,但是一心仰仗佛经的法力,高声朗诵。天将破晓的时候,就见那坐在杉树梢上的人,用柔和而优美的声音念道:“是人之功德,无边无有穷,如十方虚空,不可得边际。”念毕,起身飞去。诵经圣僧抬头向空中张望,想把来人的模样看个真切,结果没有看清,只见一个黑影倏尔飞去。

诵经圣僧事后回想:这一定是仙人听我念法华经觉得尊贵,才待在树梢上终夜听经,临飞去之前,又说了这四句话。想到这里,他感动不已,于是礼拜起来。他回去之后,对横川院的源信僧都学说此事,僧都听罢,感动得哭泣起来。圆久临终之时,正在南星峰,他口诵法华经而死去。

第三十九篇

爱宕护山的诵经圣僧好延

古时,爱宕护山有一位诵经圣僧,名叫好延,多少年来,一直住在山中,跟随师父学习法华经,每日诵读三十遍,前后在山中过了四十余年。

有一次,好延到金峰山朝山,归途中,在奈良坡上遇见了一伙强盗,众强盗逼近好延的身边,一把抓住诵经圣僧的衣领,按倒在地。这时,圣僧高声喊道:“法华经,快来救我!”连呼了三次。当时众强盗不知是心里想着什么,仿佛怕人前来捉拿似的丢下圣僧,全都逃去。事后,好延圣僧才领悟了,这是法华经灵验无比,因而得到了金峰山藏主的保佑。当他返回爱宕护山之后,越发专心致志地读诵法华经,不出房门一步。

这时,德大寺里有一个阿阇梨,名叫××。一天,这阿阇梨梦见自己去到了爱宕护山,看见那里有一个大水池,水池东边,有一僧人面西而坐,僧人手捧香炉,口诵法华经。不一会,就在西方升起一片紫色祥云,上面托着大朵的金色莲花,落在水池之上。那僧人口诵法华经,手捧香炉,踏水而行,如履平地,随即乘坐莲花向西冉冉飞去。阿阇梨看见这般光景,便问道:“这是何人升往极乐世界去了?”就听有人回答:“这位僧人就是住在爱宕护山峰上的好延。”

阿阇梨醒来,感到惊异,马上派了一个从僧到爱宕护山去,临行时吩咐他说:“你到爱宕护的山峰上问一声,是否有一位名叫好延的圣僧,然后回来报告我。”过不多时,从僧回来禀报说:“那里有一位诵经圣僧名叫好延,前几天得了病,在今天拂晓时分已经圆寂,他的弟子们正在房中悲泣。”阿阇梨这时才晓得爱宕护山中有一位诵经圣僧名叫好延。按阿阇梨梦中所见,圣僧无疑是升往极乐世界去了。

第四十篇

金峰山薢岳的诵经圣僧良算

古时,在金峰山的薢岳地方,有一位诵经圣僧,名叫良算。良算原本是东国人氏,自出家以后,从来不食五谷,断绝盐味,以山中的野菜和树叶充饥。他蒙人传授法华经后,昼夜读诵,不作其他功课,隐居在深山之中,从不出来到村落里去。

一天,良算圣僧暗自思忖:“自己的身体不过像水面上的泡沫,生命也就和朝露一般,我何不丢开今生,专修来世呢。”因此离开故乡,去到金峰山上。他在薢岳架起一间茅庵,隐居在里面,不分昼夜读诵法华经,这样过了十余年。

良算圣僧迁居金峰山之后,最初来了许多鬼神,企图打扰诵经,但是圣僧并不惧怕,一心地读诵法华经。后来,这些鬼神被法华经所感动,拿来许多瓜果,献给圣僧,不仅如此,那些熊、狐和毒蛇等生灵,也全来供奉。有时,圣僧在朦胧之间,恍惚看见一个容貌端庄、衣裳华丽的女子,不时地来围着他叩拜,然后起身离去。圣僧清醒之后,猜想她可能就是十罗刹中的皋谛 [67] 。有人到山中来给圣僧送食物,圣僧也不喜悦,有人和他谈话,或打听什么事情,也从不作答,只是一味地念经,甚至在安歇的时候,还在睡梦之中出现念经的声音。圣僧一生诵经,临终之时,容光焕发,面带笑容。

当时有人来问:“圣僧临终,为何却会带笑容呢?”圣僧回答说:“我多年贫穷,如今才开始享荣华,受富贵,怎能不喜呢!”这人听了,心想这位圣僧也许是疯了罢,于是又问道:“为什么喜欢荣华富贵呢?”圣僧回答说:“我所喜欢的,就是我能够抛弃这个所谓烦恼不净的肉体,得到那个清净美妙的身形。”说罢,就圆寂了。山中的人们听说此事,都痛哭流涕,交口称颂。

* * *

[1] 约合我国320里。

[2] 见本书卷十一第十四篇译注。

[3] 即日本古代太政官的判官,统掌八省及官中的庶务。

[4] 日本古代公卿的异称,指大、中纳言及三位以上的朝臣而言。

[5] 向吉祥天女祈祷五谷丰登,诸愿成就的法会。

[6] 日本圣武天皇于天平十三年(公元741年)在日本各“国”敕建的寺院,分僧寺和尼庵两种,僧寺统称“金光明四天王护国之寺”,尼庵称“法华灭罪之寺”。僧寺以奈良东大寺为总国分寺,尼庵以法华寺为总国分寺。

[7] 公元了前486年,释迦牟尼在印度拘尸那城阿利罗跋提河边的娑罗林圆寂。

[8] 日本佛教中的真宗、律宗、法相宗、真言宗等派,把师僧称作“和尚”。

[9] 指僧、尼、善男、善女而言。

[10] 举行法会时,宣布讲师所讲佛经题目的人。

[11] 即法会行道之时,手捧香炉走在前面的沙弥。

[12] 一种雅乐曲,可以由一人作舞蹈。

[13] 日本古代平安京最大的街道,由朱雀门直通罗城门,所以叫朱雀大路。

[14] 指当时的左大臣藤原师尹。

[15] 即日本第十五代天皇应神天皇(270—310)。

[16] 据佛经说,流水长者即释迦牟尼的前身。

[17] 辨、史、外记皆日本古代官名,是太政官的下属。

[18] 左右近卫府、左右兵卫府、左右卫门府的总称。

[19] 即弥陀、观音、势至三佛。

[20] 即现在的五点多钟。

[21] 即三论、法相、华严、律、俱舍、成实六宗。

[22] 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鬼道、畜生道、地狱等六道,佛家说,人死后根据生前的善恶,轮回于六道之中,以天道最乐,地狱最苦。

[23] 见本书卷十一第十四篇译注。

[24] 日本古代的官名,位在太政大臣之上,掌握朝廷的实权,一切章奏都先由关白批阅,然后呈奉天皇。这里指的是藤原赖通(990—1074)。

[25] 指藤原道长(966—1024)。

[26] 日本古代称出家修行的三位(品)以上的官员为“入道”。

[27] 指藤原道长的长子藤原赖通(990—1074)。

[28] 指藤原显光(944—1021)。

[29] 指藤原公季(956—1029)。

[30] 古代日本凡四位、五位以上的官员,例准升殿者,称为殿上人,与“地下人”相对。

[31] 方丈、住持等僧官的随从僧人。

[32] 见前篇译注。

[33] 七佛功德经说,药师以济度众生,分身化为七佛,即吉祥王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等。

[34] 指藤原实资(957—1046),死后人称小野宫。

[35] 闲院是藤原氏的嫡派分支,这里指藤原公季(950—1029),闲院是公季的号,后来成为整个家族的名称。

[36] 藤原氏的嫡派分支之一,以藤原兼平为始祖。

[37] 指比睿山。——原注

[38] 关寺川在逢坂之关的东边得名,为有名的关津之一,行人至关必须留驻,故有瞻仰佛像的方便。

[39] 陀罗尼咒即真言咒。

[40] 即妙法莲华经的第一个字。

[41] 举行法会时指挥仪式的僧人。

[42] 佛教极乐净土托生共有三品九种,上品下生系第三等级。

[43] 即法华经忏法,昼夜三时是清晨、中午、黄昏和初夜、中夜、后夜。

[44] 中国唐代的怀让禅师。

[45] 中国隋代的智者大师。

[46] 古代给日本天皇祈祷健康的僧侣。

[47] 又称短歌,是一种用五、七、五七、七共三十一个字母组成的歌。

[48] 佛家语,据本业璎珞经解释,佛为“等觉”第五十二位,菩萨为“等觉”居第五十一位,仅次于佛,即菩萨之极位。

[49] 日本读汉字分音读与训读两种读法,音读系照中国读法一字一音,训读乃是用日本语译读。

[50] 僧人礼拜佛像时一面读诵经文一面自右向左围绕佛像行走,叫“行道”。

[51] 日本古代,有两位以上退位的皇帝时,称第一人为一院,这里指圆融天皇。

[52] 据法华经卷八陀罗尼品记载:释迦如来讲说法华经时,有十个罗刹女皈依释迦,发誓今后保佑信奉法华经的人,这十个人就是:蓝婆,毗蓝婆,曲齿,华齿,黑齿,多发,无厌足,持缨络,皋谛,夺一切众生精气等。

[53] 日本古代,太上皇出家后称法皇,花山法皇是圆融太上皇的皇侄。

[54] 日本古代,在宫内道场供奉的,有十位高僧,称为内廷供奉十禅师,源心即十禅师之一。

[55] 即藤原师辅(908—960),尚醍醐天皇的康子公主,村上天皇时充右大臣之职。

[56] 即醍醐天皇(885—930),延喜是年号。

[57] 即近卫府的三品中将,一般的中将是四品官。

[58] 法华经的第十六品。

[59] 见本卷第三篇译注。

[60] 日本古代侍奉天皇,执掌宫中钱财器物的官员,并掌管宣诏进奏等事。

[61] 古时日本京都皇宫东北方的宫门,又叫上东门。

[62] 法华经的第二十三品,即药王菩萨本事品。

[63] 在国司到任之前代行职务的官员。

[64] 指藤原道纲。

[65] 佛家语,即身业、口业、意业。

[66] 佛家语,佛为在家弟子所定的戒法,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67] 参看本书卷十二第三十四篇译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