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楚辞今注

远游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解题】

屈原晚年政治失败,复遭谗言,为顷襄王所流放。其辅佐楚王推行改革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流放在外,返国无望,故以黄 老道家中神仙方士之说,抒发愤懑,排谴苦闷。正如诗中所说:“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但这种远游,实是一种神游,即所谓“神儵忽而不返”。其遍游“四荒”“六漠”,最后“超无为以至清”、“与泰初而为邻”,都是这种境界。以精神遨游来消释现实的苦闷,开了后世游仙诗的先河。

学术界关于远游的争论颇多,集中谈论的是它的真伪问题。清人已有指其伪者(参胡濬源楚辞新注、吴汝纶古文辞类纂评点),理由是远游中的道家出世思想与屈原的一贯思想不类,而词句又与司马相如大人赋相同等。

其实,屈原本楚之宗族,官为左徒,博闻强记,两次出使齐国,正值稷下学风大盛之时。谈天雕龙、迂怪祥,尤其是黄 老之术、精气之说对屈原当有影响,故管子 内业篇之说多与远游相表里。在屈原的政治生涯中,初时为王信任,草创宪令,表现了“来吾导夫先路”的强烈的政治改革愿望。当政治失意之际,则又言“漠虚静以恬愉兮,淡无为而自得”。这种前后思想的变化,在历史人物中比比皆是。汉之张良、贾谊,都黄 老、刑名备于一身,其积极用世与消极避世之思想,亦往往兼而有之。太史公著史记,合屈原、贾谊为一传,可谓明其渊源。至于大人赋词句多同远游,此乃汉人钞袭屈赋之风所致。所谓远游乃仿大人赋而作,实本末颠倒之论。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一〕。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二〕?遭沈浊而汙秽兮,独郁结其谁语〔三〕?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四〕。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五〕。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六〕。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七〕。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八〕。神儵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九〕。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一〇〕。

〔一〕迫阨:狭隘局促。此言因党人嫉贤进谗,王壅蔽不悟,使己无容身之地。正如离骚所云:“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二〕质:气质。 菲薄:鄙陋。 无因:无由,无所凭借。 焉:何。 托乘:乘载。此句言何所乘载而上游云天。

〔三〕而:洪兴祖、朱熹引一本作“之”,是。“遭沈浊”句犹言遭遇浊世之汙秽肮脏。 其:疑问助词。

〔四〕耿耿:不安。诗 邶风 柏舟“耿耿不寐”毛传:“犹儆儆也。”广雅 释训:“耿耿,警警,不安也。”“儆”、“警”皆与“耿”同音通用。 茕茕:同“惸惸”,孤独无依貌。

〔五〕勤:辛劳。

〔六〕往者:指往古。 来者:指将来。

〔七〕徙倚:徘徊。 怊惝怳:惆怅失意貌。 乖怀:违离志意。

〔八〕荒忽:犹恍惚。

〔九〕儵忽:疾急貌。 反:同“返”。

〔一〇〕惟省:即思考。 端操:端正操行。七谏 沈江“正臣端其操行兮”王逸注:“言正直之臣,端其心志。”正气:与下文“精气”之义通。

以上第一段,言己因时俗迫阨,孤独无告,愁怀不释,愿轻举神游,思求天地正气。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一〕。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二〕。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三〕。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四〕。奇傅说之托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五〕。形穆穆而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六〕。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七〕。时仿佛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八〕。绝氛埃而淑尤兮,终不反其故都〔九〕。免众患而不惧兮,世莫知其所如〔一〇〕。恐天时之代序兮,耀灵晔而西征〔一一〕。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一二〕。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一三〕。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一四〕。重曰: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一五〕?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一六〕。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一七〕。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一八〕。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一九〕。曰道可受兮不可传〔二〇〕,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二一〕。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二二〕。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二三〕。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二四〕。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二五〕。

〔一〕虚静、无为:不为物扰曰“虚静”,顺应自然曰“无为”,皆道家学说。 漠、澹:皆淡然之意。 恬愉:言得道之愉悦。 自得:言悟道而自足。

〔二〕赤松:传说中的仙人,列仙传以为神农之雨师,韩诗外传以为帝喾师。清尘:清静无为之境。

〔三〕真人:道家称得道者曰“真人”。庄子 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休德:善德。

〔四〕二句谓古之真人与造化同去而不得见,但名声却永垂不朽。

〔五〕傅说:殷武丁的贤相。相传傅说死后,精神上托辰星。 辰星:王逸章句:“辰星,房星,东方之宿,苍龙之体也。” 韩众:古代仙人名,或作韩终。“终”、“众”古通用。始皇时有韩众,乃古时同术慕用之例。如秦有伯乐,晋亦有伯乐;轩辕时有扁鹊,春秋之秦越人亦号扁鹊,皆其证。 一:道家以“一”为天地万物之本,故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六〕穆穆:杳冥貌。 浸远:渐远。 遁逸:犹遁去。

〔七〕气变:即庄子 逍遥游所谓“御六气之辩(变),以游无穷”。 曾举:“曾”通“层”:层举犹高举。 神奔:如神之奔。 鬼怪:如鬼之异。

〔八〕精:即下文“精气”。管子 内业:“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又:“灵气在心,一来一逝”、“一往一来,莫之能思”,皆指精灵之气在修养过程中的状态。 皎皎:明亮貌。

〔九〕绝氛埃:远离尘世。 淑尤:犹言化凶为吉。淑,善。尤,祸患。

〔一〇〕如:往。

〔一一〕代序:即代谢。 耀灵:指日。 晔:光明貌。 征:行。

〔一二〕下沦:言下界万物被摧毁。沦,沉没。 零:落。

〔一三〕遗芳:指上文凋零的芳草。

〔一四〕高阳:参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句注。 程:品式。荀子 致仕:“程者,物之准也。” 焉所程:犹言何所取法。

〔一五〕淹:滞留。

〔一六〕轩辕:黄帝名号。史记 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索隐引皇甫谧以为因“居轩辕之丘”而得名。 王乔:传说中的古时仙人。

〔一七〕六气:据左传 昭公元年,指阴、阳、风、雨、晦、明之气。 沆瀣:王逸引陵阳子 明经:“北方夜半气也。” 漱:“欶”之借字。说文 欠部:“欶,吮也”,与“餐”、“饮”、“食”对文成义,故与“漱”为荡口之义迥别。 正阳:王逸引陵阳子 明经:“日中气也。”

〔一八〕凯风:南风。 南巢:地名。伪尚书 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孔疏引郑玄云:“巢,南方之国,以其国在南,故称南。”

〔一九〕王子:即王乔。 宿:留止。 审:究问。 壹气:指上文之“正气”、“精气”。 和德:道家修养的两种境界。淮南子原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于和。”

〔二〇〕曰:指王乔所言。“道可受”句:“兮”下一本有“而”字,是。庄子大宗师作“可传而不可受”。按“受”通“授”,“传”与“授”古多互文见义。此作“道可受兮而不可传”,以“传”字与下句“垠”字通韵,故倒之。洪兴祖云:“谓可受以心,不可传以语言也。”

〔二一〕“其小”句:庄子 天下篇:“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此言其道小至精微,大至无涯,包罗万象。

〔二二〕滑:通“淈”,乱。 而:汝。 彼:指道。 此句谓不要扰乱精魂,则道即能归于自然。

〔二三〕壹气:指正气,精气。 孔:甚。此句言精气是很神妙的。 中夜:夜半子时。汉书 律历志:“太极元气行于十二时,始动于子。”则中夜子时,最得元气之真,故云。

〔二四〕“虚以待之”句:“虚”即指上文“虚静”,此句谓当以虚静待万物。 无为之先:谓顺应自然,不为万物之先。 此二句即道家“虚”“后”之说。

〔二五〕庶类:万物,此句谓万物得一以成。 此德之门:即谓此乃成道之根本途径。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以上第二段,言天时代序,知己不遇,志向难成,众患难免,故寻仙家之道、养气之术,以为远游之资。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一〕。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二〕。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三〕。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四〕。玉色以脕颜兮,精醇粹而始壮〔五〕。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六〕。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七〕。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寞其无人〔八〕。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九〕。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一〇〕。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一一〕。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一二〕。

〔一〕至贵:指最珍贵的语言,此承上而言。 徂:往,指远游。

〔二〕仍:就。 羽人:传说中的飞仙。 丹丘:神仙所居之地。 留:居住。

〔三〕汤谷:参天问“出于汤谷”句注。 晞:曝晒。 九阳:日出入之所。洪兴祖补注引仲长统“沆瀣当餐,九阳代烛”注云:“九阳,日也。阳谷上有扶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九歌曰:‘晞汝发兮阳之阿。’”

〔四〕飞泉:飞瀑。琬琰:美玉。华英:犹精英,杰出者。

〔五〕:气色上充。 脕颜:指颜容美艳如玉。脕,光泽。 精:指精气。醇粹:纯而不杂。 二句谓精气盛于内而形于外。

〔六〕质:形体。 销铄:此指减损消瘦。 汋约:同“绰约”,轻柔貌。 神:指精神,与上文“质”为形体对言。 要眇:精微貌。 淫放:纵游。 广雅:“淫,游也。”此言其远游乃神游也。

〔七〕南州:南土,指楚国,远游的出发地。炎德:南方属火,故曰炎德。 丽:美丽,此作动词,赞美。 冬荣:指桂树凌冬不凋。

〔八〕无人:正离骚“国无人莫我知”之意,言所以离南州而远游之故。

〔九〕载:运行。营魄:魂魄。老子:“载营魄抱一”河上公曰:“营魄,魂魄也。”登霞:古本或作“登遐”,遐,远;“登遐”即远游。此句谓魂魄运行于空中,开始启程远游。 掩浮云:言隐蔽于浮云之内。 征:行。

〔一〇〕天阍:即帝阍,二句可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句注。 排:推开。 阊阖:天门。此谓守门者开门以待其来,与离骚所言拒之门外不同。

〔一一〕丰隆:传说中的雷师。太微:太微垣,星官名,传为天帝空中所居之城。

〔一二〕集:鸟之所止曰集,此指升空而止于天庭。 重阳:层天。古说积阳为天,而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造:至。 旬始:星名。 清都:洪兴祖引列子:“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

以上第三段,言远游的准备与开始。

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於微闾〔一〕。屯余车之万乘兮,纷溶与而并驰〔二〕。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燿〔三〕。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四〕。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五〕。撰余辔以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六〕。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七〕。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八〕。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九〕。凤皇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一〇〕。擥彗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一一〕。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一二〕。时暧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一三〕。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毂〔一四〕。路曼曼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一五〕。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一六〕。欲度世以忘归兮,意恣睢以担挢〔一七〕。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自乐。涉青云以泛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一八〕。仆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思旧故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氾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一九〕。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二〇〕。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二一〕。祝融戒而还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二二〕。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二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二四〕。玄螭蟲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逶蛇〔二五〕。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二六〕。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二七〕。舒并节以驰骛兮,逴绝垠乎寒门〔二八〕。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二九〕。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三〇〕。召黔嬴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三一〕。

〔一〕发轫:见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句注。 太仪:天帝宫庭。 於微闾:东方神山,产玉。王逸引尔雅:“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医无闾”作“於微闾”,乃语声之转。

〔二〕屯:聚集。 纷:指车马之盛多。 溶与:即“容与”,行驰有节貌。

〔三〕雄虹:古指虹色鲜盛者。 旄:幢,旌旗的一种。 二句写旌旗光彩艳丽。

〔四〕服、骖:古时车前驾四马,旁边两匹名骖,居中两马称服。 偃蹇:犹“夭矫”,马跃驰自得貌。 低昂:行时高低起伏。 连蜷:九歌“灵连蜷兮既留”王逸注:“连蜷,巫迎神导引貌。”是以“连蜷”为牵引之意。此言服马在衡外挽靷以行,与服马负轭以行者不同。 骄骜:纵驰貌。

〔五〕胶葛:众马纵横交错。 斑漫衍:犹离骚之“斑陆离”。漫衍,即“曼延”,言车仪绵延不绝;加“斑”字,言其缤纷杂乱。

〔六〕撰辔,见九歌 东君“撰余辔兮高驰翔”句注。 句芒:东方之神。此节言东方之行,故举句芒、太皓。

〔七〕太皓:亦作太皞,东方之帝。 右转:指由东转西。 飞廉:传说中的风神。

〔八〕杲杲:日初出之象。 凌:超越。 天地:世多疑为“天池”之误,但此句言在空中,由东而西,则所行之路为天地之直径,故云“径度”。王逸注:“超越乾坤之形体也。”其说极是,且证汉代古本原作“天地”。 径度:直行。

〔九〕辟:除。

〔一〇〕旂:旌旗。此句又见离骚。 蓐收:西方之神。 西皇:西方之帝,即少昊。 句谓遇蓐收于西帝之所。 以上言其西游。

〔一一〕擥:攀引。 彗星:扫帚星。 旍:古“旌”字。 斗柄:北斗七星之柄。麾:军中指挥进退之旗。

〔一二〕叛:同“斑”。参离骚“斑陆离其上下兮”句注。 惊雾:指上下浮动的云雾。

〔一三〕时:日光。 暧曃:昏暗不明。 曭莽:朦胧貌。 玄武:龟蛇之属。后世以配二十八宿,北方为玄武。 属:随从。

〔一四〕文昌:星名。晋书 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 掌行:掌领从行者。 选署:选择安置。并毂:谓相并而行。毂,车毂。

〔一五〕弭节、高厉:见离骚“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句注。此句即离骚二句之缩写。

〔一六〕径侍:直接侍奉。

〔一七〕度世:远离尘世。 恣睢:自在无拘束貌。 担挢:当作“拮挢”或“揭挢”,高举。洪兴祖楚辞补注:“担,释文云:‘音丘列切’。”即读“揭”音。文选 射雉赋“眄箱笼以揭骄”徐爰注:“楚辞‘揭骄’作‘揭矫’。”李善注则引作“意恣睢以拮矫”。此句王逸注:“纵心肆志,所意愿高也。”今本作“担”误。

〔一八〕泛滥:此为浮游不定貌。

〔一九〕氾:同“泛”。氾容与:任意徘徊。 遐举:高升。 抑志自弭:抑制情绪、自我调剂。 以上八句谓远游由西转南之际,忽临郢楚故乡而悲伤。

〔二〇〕炎神:南方之帝。 南疑:九嶷,在楚国之南,故云。“疑”与“嶷”通。

〔二一〕方外:指世俗之外。 荒忽:荒远渺茫。 罔象:释文作“瀁”,即汪洋。“沛罔象”即浩渺无涯。

〔二二〕祝融:南方之神。 戒:同诫,告诫。 衡:车辕前横木。“还衡”谓回旋其衡而别行。 腾告:传告。 宓妃:见离骚“求宓妃之所在”句注。

〔二三〕张:陈设。咸池:尧时乐名。承云:黄帝时乐名。 二女:此节上言南疑,下言湘灵,则二女当指尧之二女,即传说中的娥皇、女英。 御:侍。九韶:舜时乐名。

〔二四〕湘灵:泛指湘水之神。 海若:海神,见庄子 秋水。 冯夷:水神。 “令海若”句谓使海若与冯夷共舞。

〔二五〕蟲象:“蟲”“虫”古互用,“虫”即“虺”,指大蛇,王逸训“象”为“罔象”,是。螭龙之类见国语,并非兕象之象。下句言螭与象之形状为“蟉虬”、“逶蛇”可证。蟉虬:盘曲貌。逶蛇:蜿蜒曲折。

〔二六〕雌蜺:古指虹色阴暗者。 便娟:或作“娟”,轻丽貌。 增挠:或引作“曾桡”,即层挠。说文:“挠,捄也。”即诗“有捄其角”之义,故礼记学记郑注:“挠,曲屈也。”此指虹蜺高起弯曲。

〔二七〕博衍:指乐声广博悠长。 焉乃:犹于是。 逝以徘徊:言既欲远逝而又徘徊。 以上言南游。

〔二八〕舒并节:古人行车有一定节度,故古籍有“安节”、“弭节”、“舒节”之称,如淮南子即有“纵志舒节”句。此言“舒并节”,“并”即“骈”,凡一车驾二马或四马,皆可称骈。故句谓放开四马的节度而奔驰。逴:远。 绝垠:绝远之边际。 寒门:淮南子地形:“北极之山曰寒门。” 此句谓远至绝域北极之寒门。

〔二九〕轶:后出超前。 迅风:疾风。 清源:古指八风所出之源。此句谓奔驰之速,超越疾风而至其源。 颛顼:北方之帝。

〔三〇〕玄冥:北方之神。 邪径:犹言枉道、绕道,与上文“直驰”对言。 间维:两维之间。王逸注:“天纮,纮即维也。”指古人拟定的天之度数。洪兴祖引淮南子:“两维之间,九十一度。”

〔三一〕黔嬴:古称造化神名。集注本作“黔羸”,按史记作“含靁”,汉书作“黔靁”,则集注本是也。先:一本下有“道”字,即先导之意。平路:指通向至道之路。以上言北游。

以上第四段,言东、西、南、北四方之游,即下文所总结的“经营四荒”之意。

经营四荒兮,周流六漠〔一〕。上至列兮,降望大壑〔二〕。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三〕。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四〕。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五〕。

〔一〕四荒:指上述东、西、南、北四方荒远之地。 六漠:犹六合。古以东、西、南、北、上、下为六合。

〔二〕列:即“裂缺”,指天之间隙。古人以为闪电出自天的间隙,故用为闪电的代称。 大壑:即大海。山海经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补注引此,“外”下增“有”字,非。

〔三〕峥嵘:深远貌。 寥廓:空阔貌。 此上句言下入无底之壑,故曰“无地”;下句言上通天隙而出,故曰“无天”。

〔四〕儵忽:犹闪烁。 惝怳:犹恍惚。 此正言其神游而臻道家虚无至道之境。

〔五〕超:犹上达。 至清:亦道家术语,指虚静之境。 泰初:即太初。列子 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又庄子:“泰初无有,无有无名。”即指道而言。邻:近。王逸注:“与道并也”,是其义。以上言上、下之游。

以上第五段,总结周游四荒、六漠而臻虚无至道之境,以此忘怀世俗,脱落尘埃。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