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第十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十四

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

总集郡经录上之十四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单重合译神龙二年创首先天二年功毕)

右此一部经新译旧译四十九会合成一部。于中折取二十六会三十九卷为菩提流志新译。余二十三会八十一卷并是旧译。勘同编入。已备余录。故不重存。其新译会具如别录初第十一卷宝积部中依次编列。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一卷(见大周录第二出大般若第十会理趣分同本广略少异长寿二年于东都大周东寺译)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二卷(见大周录或一卷初出与宝积三十五善德天子会同本长寿二年于大周东寺译)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一卷(见大周录亦名金刚髻菩萨加行品是华严眷属经长寿二年于大周东寺译)

·宝雨经十卷(见大周录第二出与梁曼陀罗所出宝法经等同本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沙门处一等笔受)

·大乘伽耶山顶经一卷(见大周录第四出与罗什文殊问菩提经等同本长寿二年于大周东寺译)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当第四出旧译单卷者即是此经初品神龙三年夏于西崇福寺译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至景龙三年春毕)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一卷(第三出与唐智通译二卷同本景龙三年夏于西崇福寺弟子般若丘多同宣梵本)

·如意轮陀罗尼经一卷(第四出与实叉难陀等出者同本此法稍具景龙三年夏于西崇福寺译弟子般若丘多同宣梵本)

·六字神咒经一卷(或云六字咒法第四出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护命法门神咒经一卷(见大周录第三出与善法方便陀罗尼经等同本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神龙二年九月十五日于崇福寺译毕东天竺伊舍罗等译语沙门云观笔受)

·一字佛顶轮王经五卷(亦云五佛顶经或四卷景龙二年夏于西崇福寺译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其年冬毕)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一卷(景龙四年于西崇福寺译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

·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一卷(景龙四年于西崇福寺译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一卷(见大周录长寿二年于大周东寺译)

·般若波罗蜜多那经一卷(第三出与摩诃大明咒经等同本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妙慧童女所问经一卷(第三出与须摩提经等同本长寿二年于大周东寺译)

·不空罥索咒心经一卷(见大周录第三出与不空罥索神咒经等同本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妙德婆罗门女问佛转何法轮经一卷(今疑即有德女所问大乘经长寿二年于大周东寺译)

·智猛长者问经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佛入毗耶离除一切鬼病经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那耶经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大陀罗尼经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文殊师利咒法藏经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一字咒王经一卷(今疑与前咒法藏共是一经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无迦略曳菩萨造广大摩尼秘密善住经一卷(长寿二年佛授记寺译)

·释般若六字三句论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右五十三部(宝积二十六会即为二十六部)一百一十一卷(般若波罗蜜多那下一十二部一十二卷寻本未获)。

沙门菩提流志。本名达摩流支。唐言法希。天后改为菩提流志。唐云觉爱。南印度人。婆罗门种。姓迦叶氏。聪睿绝伦风神爽异生年十二外道出家。师禀波罗奢罗学彼经术。遂洞晓声明尤闲数论。阴阳历数天理天文咒术医方皆如指掌。年登耳顺自谓孤行。撩僧论议货以身事。时有大乘上座部三藏。厥号耶舍瞿沙。知其根熟遂与交论。未越几关词理俱屈。始知佛日高明匪萤灯并照。法流深广岂涓渧等润。投身敬事专学佛乘奉戒无亏。志节高峻崇慧有在。解学宽深未越五年通达三藏 天皇远闻雅誉遣使往要。未及使还白云遽驾。暨 天后御极方赴帝京。以长寿二年癸巳创达都邑即以其年于佛授记寺译宝雨经。中印度王使沙门梵摩同宣梵本。沙门战陀居士婆罗门李无谄译。沙门慧智证语。沙门处一等笔受。沙门思玄等缀文。沙门圆测神英等证义。同宾寺亟孙辟监护。后于大周东寺译实相般若。金刚髻。大乘伽耶顶。有德妙慧。文殊不思议境界。妙德女问佛等经。又于佛授记寺译护命法门。六字神咒。般若蜜多那。不空罥索咒心。智猛长者问。除鬼病那耶大陀罗尼。文殊咒法藏一字王。摩尼。秘密善住等经。及般若六字三句论。已上一十九部合二十卷。沙门行感等同译。后至。

和帝龙兴神龙二年景午随驾归京。敕于西崇福寺安置。遂译广大宝楼阁不空罥索神变。一字佛顶。千手眼姥陀罗尼。如意轮。文殊宝藏。金刚光焰等经。及大宝积。此经都有四十九会。上代译者摘会别翻而不终部帙。往者贞观中玄奘法师往游印度将梵本于弘福寺译。大菩萨藏经即是。宝积第十二之一会。后于玉华宫寺翻大般若竟。诸德殷勤请翻宝积。玄奘法师云。译宝积之功不谢于般若余生涯已穷恐不终其事。固请不已遂启夹译之。可得数行乃嗟叹曰。此经与此土群生未有缘矣。余气力衰竭不能辨也。因而遂辍。流志来日复赍其梵本。和帝命志续奘余功。遂广鸠硕德并名儒等。绎旧翻之经考挍新来之夹。上代译者勘同即附。昔来未出按本具翻。兼复旧译义拥文迷即须重译。始乎神龙二年景午创筵。迄于。

睿宗先天二年癸丑毕席。于中二十六会三十九卷流志新译。谓三律仪会。无边庄严会。无量寿如来会。不动如来会。被甲庄严会。文殊师利普门会。出现光明会。佛为阿难说处胎会。无尽伏藏会。授幻师跋陀罗记会。大神变会。优波离会。发胜志乐会。善顺菩萨会。勤授长者会。优陀延王会。妙慧童女会。恒河上优婆夷会。功德宝华敷菩萨会。善德天子会。阿阇世王子会。净信童女会。弥勒菩萨所问会。无尽意菩萨会。胜鬘夫人会。广博仙人会。发题日于内佛光殿。和帝亲御法筵笔受经旨。百寮侍坐妃后同观。求之古人无以加也。逮睿宗嗣历复于北苑白莲花亭及大内甘露等殿别开会首亦亲笔受。并沙门思忠及东印度大首领伊舍罗直中书度颇具等译梵文。北印度沙门达摩南印度沙门波若丘多等证梵义。沙门慧觉宗一普敬履方等笔受。沙门胜严法藏尘外无著深亮怀迪等证义。沙门承礼神暕云观等次文。太子詹事东海郡公徐坚[利-禾+分]王传固安伯卢粲尚书右承东海男卢藏用中书舍人舒王男苏瑨礼部郎中彭景直左补阙祁县男王瑨大府丞颜温之太常博士贺知章等润。色中书侍郎平舆侯陆象先侍中钜鹿公魏知古等监译。前太常卿薛崇胤通事舍人弘农男扬仲嗣监护。缮写既了将本进内。

睿宗外总万方内崇三宝。御笔制序标于经首。前后总译五十二部合一百一十一卷。三藏流志自翻宝积经了更不译经。禅观怡神金丹养志。寿虽过百道业无亏。持诵经行晨昏靡替。至开元十二年随。

驾入洛。

敕于长寿寺安置。以流志所住加号开元。至十五年九月顾谓门人曰。胞幻之身日就衰朽。纵然久住终归磨灭。吾生年摄养冀无衰弊。今渐迟暮徒更延时。遂从二十日不饮不食药饵俱绝。虽向五旬神色如常。至十一月三日遂索香水洗浴换新洁衣。至四日晨朝取梵本众经手擎顶戴一一赞叹。至五日斋时告诸侍人皆令四散。吾暂就净汝勿喧声。遂于净室之中右胁而卧奄然而卒。春秋一百五十有六。自非积修胜业脱屣尘劳。焉能保此遐龄。去留专己者也。既闻。

天听皇哀感慕恸叹久之。追赠鸿胪大卿。谥曰。开元一切遍知三藏诏遣内侍杜怀敬往东都监葬。敕内库出物供葬所须务。令优赡无限其数。于是卤薄羽仪幡幢花盖。阗塞衢巷而不可数。遂迁窆于龙门起塔供养焉。

·五分羯磨一卷(题云弥沙塞羯磨本)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爱同。俗姓赵氏。本天水人。代袭冠冕。同弱龄出家。后以律学驰誉。讲弥沙塞律远近师禀。昔宋朝罽宾三藏觉寿。译弥沙塞律因出羯磨一卷。时运迁移其本零落。寻求不获学者无依。同遂于大律之内抄出羯磨一卷。彼宗学者盛传流布。

·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二卷

右一部二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慧苑京兆人。华严藏法师上首门人也。勤学无惰内外兼通。华严一宗尤所精达。苑以新译之经未有音义。披读之者取决无从。遂博览字书撰成二卷。使寻玩之者不远求师而晓于字义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灌顶部录出别行)

右一部十卷其本见在。

沙门般剌蜜帝。唐云极重。中印度人也。怀道观方随缘济度。展转游化达我支那(印度国俗呼广府为支那名帝京为摩诃支那)。

乃于广洲制旨道场居止。众知博达祈请亦多。利物为心敷斯秘迹。以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乙卯二十三日辛丑。遂于灌顶部中诵出一品译成十卷。即前万行首楞严经是也。乌苌国沙门引伽释迦(释迦稍讹正云铄佉此曰云峰)译语。菩萨戒弟子前正仪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修州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其僧传经事毕泛舶西归。有因南使流通于此。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一卷(第二出与奘法师称赞大乘功德经同本开元九年六月于终南山石鳖谷老尹兰若译)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一卷(第十一译与无量门微密持经等同本开元九年于奉恩寺译)

·师子素驮婆王断肉经一卷(开元九年于奉恩寺译)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三卷(开元九年六月二日于终南山石鳖谷老尹兰若译)

右四部六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智严。于阗国王之质子。性郁持名乐(卢各反)幼至大唐早居荣禄。授左领军卫大将军上柱国封金满郡公。而立性淳质贞信居怀。请舍宅置寺奉为国家。神龙二年五月十一日。

敕允其所请。

又自惟生居异域长自中华。幸得侍奉四朝班荣宠极。犹恐叨丞厚禄滥沐殊恩。于是因请出家冀酬玄泽。神龙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墨制云。人之情也莫不贪惜禄位。卿之愿也乃欲弃欲出家袭兰若之踪起禅那之行。忽省来奏嗟赏兼怀。特遂所祈式成高志。以景龙元年十一月五日。和帝生日舍家剃落。法号智严。仍请住终南山至相寺兰若修道。由是虚心虑静宴坐经行。精苦居怀幽栖积念。加以经明唐梵智照幽微。宝积真诠如来秘偈。莫不屡丞。

纶旨久预翻详。频奉。

丝言兼令证译。于石鳖谷居阿练若习头陀行。开元九年于石鳖练若及奉恩寺。译决定业障经等四部。并文质相兼得其深趣。又译尊胜陀罗尼咒一首及法华经药王菩萨等咒六首。时有经本写新咒入。幸勿怪之。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第七一卷是念诵法开元十三年于东都大福先寺译)

·苏婆呼童子经三卷(唐云妙臂童子亦云苏婆呼律或二卷开元十四年于东都大福先寺译)

·苏悉地羯罗经三卷(唐云妙成就法此与苏婆呼并是咒毗柰耶不曾入大曼茶罗不合辄读同求受具人盗听戒律便成盗罪开元十四年译)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经一卷(出梵本金刚顶经成就一切义品略译少分开元五年于西明寺菩提院译)

右四部一十四卷其本见在。

沙门输波迦罗。具足梵音应云戎婆揭罗(仙蒸反)诃。唐音正翻云净师子。以义译之名善无畏。中印度摩诃陀国人。住王舍城那烂陀寺。本刹利种。姓刹帝利。舍俗荣贵依佛出家。神气清虚道业恢著。精通禅慧妙达总持。三藏教门一心游入。五天诸国久播芳名。大悲利生有缘东渐。涂至北印度境。响振摩诃支那。我皇搜集贤良发使迎接。以开元四年景辰大赍梵本来达长安。初于兴福南院安置。次后五年丁巳于菩提院。译虚空藏求闻持法一卷。沙门悉达译语。沙门无著缀文笔受。其无畏所将梵本有敕并令进内。缘此未得广译诸经。曩时沙门无行西游天竺。学毕言归。回至北天不幸而卒。所将梵本有。

敕迎还。比在西京华严寺收掌。无畏与沙门一行于彼简得数本梵经。并总持妙门先未曾译。至十二年随驾入洛。于大福先寺安置。遂为沙门一行译大毗卢遮那经。其经具足梵文有十万颂。今所出者撮其要耳。沙门宝月译语。沙门一行笔受承旨兼删缀词理。文质相半妙谐深趣。又出苏婆呼苏悉地二经。无畏性爱恬简静虑怡神。时开禅观奖劝初学。慈悲作念接引无亏。人或问疑割析无滞。

·七俱胝佛母准泥大明陀罗尼经一卷(第二出与日照三藏译者同本开元十一年于资圣寺译)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四卷(亦云经开元十一年于资圣寺译)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一卷(开元十八年于大荐福寺译)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一卷(上三经并出梵本金刚顶经撮要抄译非全部也开元十八年于大荐福寺译)

右四部七卷其本并在。

沙门跋日罗菩(上声)提(地之反上声)唐云金刚智。南印度摩赖耶国人(此云光明国其国近观音宫殿补陀落山)婆罗门种。幼而出家游诸印度。虽内外博达而偏善总持。于此一门罕有其匹。随缘游化随处利生。闻大支那佛法崇盛。遂泛舶东逝达于海隅。间八年中方届京邑。于是广弘秘教建曼荼罗。依法作成皆感灵瑞。沙门一行钦斯秘法数就咨询。智一一指陈复为立坛灌顶一行敬受斯法请译流通。以十一年癸亥于资圣寺。为译瑜伽念诵法及七俱胝陀罗尼。东印度婆罗门大首领直中书伊舍罗译语。嵩岳沙门温古笔受。至十八年庚午于大荐福寺。出曼殊室利五字心及观自在瑜伽要。沙门智藏译语。又于旧随求中更续新咒。智执总持契所至皆验。秘教流传寔斯人矣。复有灌顶弟子正议大夫行中书舍人侍皇太子诸王文章集贤院学士吕向。敬师三藏因而纪之曰。和上本中天竺国刹利王伊舍那靺摩第三子也。后因南天国王将军米准那荐闻。遂称南天竺人也。年始十岁于那烂陀寺出家。依寂静智师学声明论。年十五往西天竺国。经四年学法称论。却回于那烂陀寺。年二十受具戒。六年学大小乘律。又学南宗般若灯论百论十二门论。年二十八于迦毗罗卫城。就胜贤论师学瑜伽论唯识论辩中边论。经三年至三十一往南天竺。于龙树菩萨弟子龙智年七百岁今犹见在。经七年承事供养。受学金刚顶瑜伽经及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诸大乘经典并五明论。受五部灌顶诸佛秘要之藏无不通达。遂辞师龙智却还中天。寻礼如来八相灵塔。其后南天三年亢旱。其王捺罗僧伽补多靺摩遣使迎请和上。于自宫中建灌顶道场请雨。其时甘泽流澍王臣欣庆。遂为和上造寺安置。经余三载。国南近海有观自在菩萨寺。门侧有尼枸陀树。先已枯悴。和上七日断食行道。树再滋茂。菩萨应现而作是言。汝之所学今已成就。可往师子国瞻礼佛牙。登楞伽山礼拜佛迹。回来可往中国礼谒文殊师利菩萨。彼国于汝有缘。宜往传教济度群生。闻是语已不胜忻慰。僧徒咸闻其语。寺众乃曰。若菩萨降临尼拘陀树枝叶滋荣。去即枯悴。以此为侯经三七日。却回辞其国王。将领弟子道俗八人。往师子国至楞伽城。王臣四众以诸香花迎礼和上。至其宫侧复往无畏王寺顶礼佛牙。持诸香花精诚供养。遂感佛牙放光空中成盖普现。大众咸睹斯瑞。便住其寺半年供养遂诣东南往楞伽山。迳中路礼佛眼塔。其时行道一日一夜。无愿不果。次至七宝山城。次行至噜呵那国国管宝山。其山土地足多罗树。国王先信小乘。闻和上至出城远迎。就王宫殿广陈供养。经一月余日和上为说大乘理性。便能悟入信受欣喜。即广施杂宝和上不受云。本来意者顶礼佛迹非为珍宝。远来至此愿示其路。王即遣人持舆令和上乘。上送至山下。其山多诸猛兽师子毒龙野人罗刹。黑风苦雾常守护此山上珍宝。非是礼圣迹人。不可升上得入此山。和上于山下焚香顶礼发弘誓愿。愿见昔佛在世说法之时山神。发愿已毕天开雾散猛兽潜藏。遂与弟子于山北面近东渡水。而上却转向西北又西南寻谷攀藤接葛。异种孤危至山中腰。近次北面有一泉水流出。其中总是红颇梨瑟瑟金银诸宝。又多宝性草及曼陀罗花优钵罗花。时逢龛崛皆是先灵修道之处。山中香花草木不可称计。不停不滞七日攀缘方至山顶。寻求灵迹见一圆石。可高四五尺许方广可有二丈。佛之右足隐在石上见有损缺。心即生疑谓之非是佛迹。仰天号泣忆昔如来。遂感五色云现及有圆光佛迹相轮分明显现。闻有声言。此真佛迹。但为往代众生将来业重留此迹耳。闻已欢喜香花供养。入定一日。从定出已七日旋绕。把石寻缘行道。其佛迹外石上有数石盏。亦中然灯。时有野人将甘蔗子椰子蕉子署药等来施和上。时弟子见之四散奔走。和上言曰。此来供养非损汝辈。便取所施与授三归戒。其野人将小石施佛迹上打碎取吃。何谓如是损其心上。云治心痛。从此验知佛迹渐损。其上多风不可久住顶上四望去。其山下五六十里外周有山围绕。状如域壁。山上总是白云。国人号名楞伽城山。山外西北连师子国界。余是大海。当观望之时。和上不觉失脚砌下临崖便住。不损毫毛。当知是佛不思议力。弟子等惊喜不已。遂复道而还。所有灵迹重礼辞回。来去经一年却至南天竺国。具述上事闻于国王。王又请留宫中供养经一月日。和上白王。贫道先发诚愿。彼支那国礼文殊师利并传佛法。即日辞王。王曰。唐国途迳绝远大海难渡不得可到。住此教化足获利益。再三请住。和上宿志不移。王曰。必若去时差使相送兼进方物。遂遣将军米准那奉大般若波罗蜜多梵夹。七宝绳床。七宝金钏。宝钿耳珰。杂物衣甲。彩绁。沉水。龙脑。诸物香药等。奉进唐国。愿和上捡校加持得达彼国。发来之日王臣四众。香花音乐送至海滨。和上东向遥礼文殊。西礼观音菩萨。便与徒众告别登舶入海。得好风便一日一夜渡海。却到师子国勃支利津口。逢波斯舶三十五只其国市易珍宝。诸商主见和上同心陪从。师子国王室哩室啰闻和上再至。又迎宫中一月供养。苦留不住。重礼佛牙便即进路。王使道俗香花音乐饯送海岸。和上至发行日。是诸商主并相随渡海。经一月至佛逝国。佛逝国王将金伞盖金床来迎和上。缘阻恶风停留五月。风定之后方得进发。经过诸国小小异物及以海难洪波杂沸不可具述。计去。

唐界二十日内。中间卒逢恶风忽发云气。叔闇毒龙鲸鲵之属交头出没。是诸商舶三十余只。随波流泛不知所在。唯和上一舶以持随求得免斯难。又计海程十万余里逐波泛浪。约以三年缘历异国种种艰辛。方始得至大唐圣境。行至广府重遭暴雨。时节度使使二三千人乘小船数百只。并以香花音乐海口远迎。至开元八年中初到东都。亲得对见所有事意一一奏闻。奉敕处分使令安置四事供养。僧徒请法王公问道。从是随。

驾往复两都。至十一年方事翻译。于资圣寺荐福道场。所翻译成四部七卷。时庚午岁开元十八年。已入开元释教录也。至十九年后又译出。

·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么地法一卷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一卷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一卷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

右四部四卷其本见在。

南天竺国三藏沙门跋日罗(二合)菩提(唐言金刚合)译。至二十四年随驾西京。二十九年有敕放归本国。行至东都现疾告终。天宝二年癸未之岁二月辛未朔二十七日丁酉龙门起塔。时有逸人混伦翁。撰文书题云。

大唐东京大广福寺故金刚三藏。塔铭并序词曰。

至道幽深玄宗湛邃。百灵间出大圣时游。化满三千位超十地。真言遂阐像设斯行。

金刚三藏者中天竺国刹利王伊舍那靺摩第三子。以开元七年南天竺国因节度使将军米准那表荐入朝。遂称南天竺人焉。诞育灵奇幼有神异。恳请于父求之入道。年甫十岁于那烂陀寺。依寂静智出家学声明论兼九十四书。尤工秘术妙闲粉绘。大师号菩提跋析罗。当其开济游方为务。往诣南天于龙智处契陀罗尼藏便会宿心。请建道场散藏五部经于七载。每至时饮食从空而下。金刚萨埵常现于前。又陟楞伽山顶观如来脚迹。烧以酥灯。其灯明彻其迹微茫。当起少疑便现。深相灵契也若是。时南天竺有尼拘陀树久而枯悴。大师绕树行道七日斯须花叶如故。其真应也如是。大师从南天持大菩萨教本二十万言兼瑜伽梵夹而至矣。其灵感也若斯。因届。

唐国建毗卢遮那塔。规摸意表思锐毫端代为希有。其工异也如是。帝甚嘉之额出。

天书缣仍恩锡。以今方古未之有也。尝登前佛坛受法王宝。号金刚智三藏。王公士庶无不宗仰。二十四年随。

驾入长安。至二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天恩放还本国。至东京广福寺乃现疾。嗟有身之患坐而迁化。弟子僧智藏等请留遗教。顷间复还嘱付毕曰。西国涅槃尽无坐法。随师返寂右胁而眠。即师子王经所载也。悟身非有蝉蜕遐举。其年八月十五日证果矣。春生现灭哀伤于此。

帝坐悲惜感于士心。其年九月五日敕令东京龙门安置。至天宝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于奉先寺西岗起塔。其塔来也是漏尽阿罗汉建立。一名卒堵波。二名偷婆。凭峦据川皆能面伊审高卑以合制。筹广狭以中规。甃散排牙泄余雨之瀸漏。牧危撮顶积流云之奔影。掩乎石扇闭以金锁。林松箫瑟峰碑岌峨。千龄之前川谷推移。百代之后人神莫知。乃为铭曰。

峨峨法岫  滔滔智田  为道之始

则人之先  名扬中国  业善南天

示晓示喻  三千大千  浮图亚迹

摩腾比肩  真寂有境  生死无边

释迦示现  迦叶求缘  无来无去

何后何前  猗欤睿哲  运谢时贤

风摧道树  浪没慈船  层塔虚设

宝铎空悬  柏吟宵吹  松生暮烟

人世移易  陵谷推迁  唯余石诔

千年万年

圆照自惟。微贱限以晚生。大师殁年始参。幼学翻译应。

诏。殊未识知。谨依纪铭叙述前事。望祛情惑无嫌广焉。博雅宏才幸无诮也。闻夫至道体也无欲为先。福善之征莫大有后。承其后者代有高人。大兴善寺三藏即其人矣。昔事先师。法讳智藏。承旨译语弘阐真乘。洎。

肃宗临朝弥加尊重。不斥名字号曰不空。此取登坛散花号也。代宗驭历加号及官位鸿胪卿品。加特进号大广智三藏不空。追赠先师锡谥官号。永泰元年岁在乙巳十一月一日乃颁制曰。

敕不空三藏和尚。故金刚三藏天资秀异气禀冲和。识洞四生心依六度。爰自西域杖锡东来。以梵行周身慈心济物。觉花外照智炬内明。汲引群迷证契圆寂。密传法印示隐涅槃。衣钵空存音徽长往。教能垂后礼有饰终。宜旌美名俾叶荣。赠开府仪同三司。仍赠号大弘教三藏。夫俗典有母以子贵。今释氏乃师因弟荣。冀万古千秋传之不朽。又至大历三年六月十二日奏。东京龙门故开府仪同三司大弘教三藏塔。所扫洒无名僧惠恒惠端行者赵元及法名惠翻田荣国法名惠浚童子李宝达。右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前件无名僧等。先尝奉事故大和上。服勤香火积有岁年。志性柔和坚固无懈。请与正名。便送塔额住彼洒扫。冀终罔极获展师资。行者童子等并久习真言兼诵经典。不离本院。业已成就。伏乞与度俾励修持。敕旨依奏同日又奏请。

御书东京。龙门故开府仪同三司大弘教三藏塔额。

右故大和上感谢人间化归地界音容缅邈。塔庙犹存。

陛下每怀德不忘悼往。空积恩加锡赠宠延魂道。凡在有识罔不载荷。未悬云榜敢冀。

天文。伏乞赐一塔额永垂标记。如 天恩允许伏听敕旨。上依所请御札亲题。并于忌晨赐千僧供。至十三日修表陈谢。词曰。沙门不空言。不空早侍先大和上猥承奖训。愧无升堂之誓谬忝入室之遇。曼茶罗灌顶坛者。万行之宗密证之主。将涉觉路何莫由斯始先师所传启此方耳目。慧灯罢照日月将深。

陛下思续耿光不遗疵贱 诏开灌顶俾建道场。才仿佛于存年。岂归依之补处。

皇慈乃[目*眷]渥泽累沾。降五僧紫泥封。云随发落下千人天饭器香任风吹。况塔额亲题。佳诸伊洛龙门之下。更攒崛起之峰月轮之间。恒聚冲飞之雁。无任载荷屏营之至。谨附监使李宪诚表陈谢以闻。谨言。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曰。

和上释梵宗师人天归仰。慈悲智力拯拔生灵。广开坛场弘宣法要。福资国土慧洽有情。愧厚良多烦劳申谢。至八月十五日和上忌晨。奉。

敕赐茶一百一十串。充大和上远忌斋用。修表谢闻。沙门不空言。伏奉。

恩命今月十五日故大弘教三藏远忌。设千僧斋赐茶一百一十串。伏戴殒悲启处无地。不空诚哀诚恐以凄以感。故大和上道被四生化迁十地。辉容缅邈经此忌晨。倍增霜露之悲。深积鹤林之痛。

陛下恭弘付嘱远念芳猷。分御膳以饭足千僧。流香茗而数盈百串。缤纷梵宇郁馥禅庭。凡在门生无任感荷。不胜悲戴之至。谨附监使奉表陈谢以闻谨言。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曰。

大和上法留喻筏照委传灯。久证涅槃示存斋忌。永惟付嘱深眷徽猷。薄施香茶有烦陈谢也。又至大历六年六月十六日。奏东都广福寺大弘教三藏和上院 请抽诸寺名行大德一七人。右不空先师在日特蒙 玄宗置上件塔院。年月深久廊宇崩摧。香火阙供无人扫洒。今请抽诸寺大德七人住持彼院。六时忏念为国进修。三密瑜伽继师资之旧业。同寺一切有部古石戒坛院。

请抽诸寺名行律师七人。每年为僧置立坛场。

右件戒坛院是不空和上在日舍衣钵兴建。当不空进具之日。亦有诚愿许同修[卄/(亡@口)/月]。不空叨承圣泽。冀玉镜之重开。睹大师之旧规。望金轮之再转。今请置一切有部戒坛院额。及抽名行大德七人。四季为僧敷唱戒律。六时奉国修行三密法门。以前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前件院抽僧及一切僧事。并请放免不同诸寺。谨件如前。

敕旨依奏。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大弘教和上法流后嗣大广智三藏。追远慎终奉国尽忠。精持佛戒存没不朽永播清徽。哀荣之情光诸万古矣。所译经法不及得入开元目录。今请准敕编入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下皆例此。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二卷(或三卷亦云乌刍涩摩经)

·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一卷

·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一卷

右三部四卷其本见在。

北天竺国三藏沙门阿质达霰(唐言无能胜将)。

于安西译。开元二十年因法月三藏贡献入朝。附上件经至于京邑。不及得入开元目录。准敕编入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三藏沙门达摩战涅罗(唐言法月)东天竺国人也。游中印度。亦称摩提国人焉。学通三藏善达医明。利物随缘至龟兹国(汉书云丘兹并讹谬)正曰屈(军郁反)支。教授门人。地战(上)湿罗(唐言真月)字布那羡。亦称利言。使令记持梵本大乘月灯三摩地经满七千偈。及历帝记过一万偈。瑜伽真言获五千偈。一闻于耳恒记在心。开元十四年受具足戒。自后听习律论大小乘经梵书汉书唐言文字石城四镇护密战于吐火罗言。眼见耳闻悉能领会。便令译语形影相随。开元十八年安西节度使吕休林表荐入朝。利言随师以充译语。路次所历乌耆大镇伊西寺州摩贺延碛瓜沙甘肃转次西凉本道节度使摄御史大夫牛仙客。至二十祀届于长安。所司奏引对大内。进奉方术医方梵夹药草经书。称惬天心。或见宣政天骑迎送锡赉重重。弟子比丘利言随师译语。方药本草随译上闻。三余之间遂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古旧二经中无少异。姚秦译见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经中云。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经后略赞受持功德。能除十恶五逆等罪文字少殊。大唐三藏玄奘译者题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宗经云。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余义无异。此之二经同本异译。但有正宗并无序分及流通分。今法月所译三分具全。正宗经文不异玄奘译者。承旨翻经利言译语。时。

圣上万枢之暇注金刚经。至二十三年著述功毕。释门请立般若经台。二十七年其功终竟。僧等建百座道场。七月上陈 墨制。依许八月十日安国寺开经。九日暮开西明齐集。十日迎赴安国道场。讲。

御注经及仁王般若。法月三藏当其一焉。演梵本经利言译语。凡是听者虚往实归。七难永清七福咸集。洎乎明岁刘志成狂贼潜构凶谋。卜日问于宝花三藏。天不长恶逆党平除。凡是蕃僧诏归本国。法月三藏恩尚延留。后忽思乡请还本国。二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远辞。

丹阙。路取西凉沙碛伊西乌耆疏勒望于天竺。转次西行渐届前程。至式匿国之乏骡岭吉运镇城。遇国贼兴不由前进。旋骑退入疏勒城中。转次东南行八百里。至于阗国住金轮寺。化利有缘一岁有余道俗瞻觐。时因病疹渐染缠绵。药石无征奄从迁化。春秋九十一。法夏七十二。以天宝二年岁次癸未十一月二十三日卒于此寺矣。时本道节度副使大夫蒙零察监护葬仪。弟子比丘利言等衔哀啜泣。擗栗茹茶烧香散花茶毗起塔所译经法不及入开元目录。准敕编入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上帙总录下帙别录十八年庚午于西崇福寺塔院撰)

·续大唐内典录一卷(同前十八年撰)

·续古今译经图记一卷(同前十八年撰)

·续集古今佛道论一卷(同前)

·集诸经礼忏仪二卷(同前)

右上五部二十五卷智升所撰。升早预释流志弘大教。但才微力寡无遂本怀。俯仰之间亟经寒暑。曾未能宣传正法荷担菩提。而近阅藏经仍探众录。睹其差谬或所未安。狂简斐然考成斯记。虽文词靡叙而事有所凭。但鄙见未弘固多疏阙耳。其续内典录等附于本部之末。幸诸来哲无贻诮焉。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十四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