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本草详节

卷之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金部

金屑

(附:銀屑)

味辛,氣平。生有毒,熟無毒。不曰金而曰屑,取經鍛鍊如金薄釵釧之類,方可入藥。中其毒者,惟鷓鴣肉可解。銀屑義同。

主鎮心安神,驚悸,癲癇,邪祟鬼氣,傷寒,肺損吐血,骨蒸勞極作渴,咳逆上氣,並以薄入丸散服。

按:金乃西方之行,性能制火,故治驚癇風熱,而病之在肝膽者,古方紅雪、紫雪,取金煮汁,皆假其氣以為用耳。若入藥服,能損人脂,輕粉、水銀所傷,惟金能殺其毒,氣相畏故也。

附:銀屑,氣味、主,俱同。但生熟俱無毒。

(附:鉛灰)

味甘,氣寒。有小毒。鉛為五金之祖,變化最多,一變而成水粉,再變而成黃丹,三變而成密陀僧,四變而為白霜。凡使,以鐵銚熔化,瀉瓦上,濾去渣腳,如此數次,收用。其黑錫灰,則以鉛沙取黑灰,白錫灰,不入藥。

主傷寒毒氣,反胃嘔噦,墜痰降氣,鎮心安神,又治諸般癰毒,並金石藥毒,先用酒一斗,入甘草三兩,後熔鉛一斤,投酒中,如此九次,病人飲醉即愈;蛔蜴咬,灸熨之。

按:黑鉛,秉北癸之氣,陰極之精,其體重實,其性濡滑,其色黑,內通於腎,以未經烹煉,陰質尚存,故《局方》黑錫丹、《宣明》補真丹皆用之。得汞交感,又能治一切陰陽混淆,上盛下虛,氣升不降,發為嘔吐,眩運,噎膈,反胃危篤諸病,所謂鎮墜之劑,有反正之功。但性帶陰毒,多服傷人心胃耳。

附:鉛灰,主積聚,殺蟲,同檳榔末等分,五更,米飲服;和脂塗癧子上,以舊帛貼之,數數去帛,拭去惡汁,又貼半月許,內消為水。

鉛粉

(注:原作「水粉」,據「按」改)

味辛,氣寒。惡硫黃。入酒中去酸味,收蟹不沙。

主癰腫瘻爛,乾濕癬瘡,陰股濕癢,一切惡瘡,小兒疳痢赤白,月蝕,狐臭,干糝之;去鱉瘕,殺三蟲,墮胎。

按:鉛粉,無硝鹽火燒之性,有豆粉、蛤粉雜之,止能入氣分,不能入血分,與黃丹稍異。服之則大便色黑,此乃還其本質也。雖能消疳、逐積、殺蟲、止痢,然性冷而走,脾胃虛弱者忌之。

黃丹

味辛,氣微寒。

主吐逆翻胃,顛癇狂疾,除熱毒臍攣,治瘧及久積,墜痰,殺蟲。煎膏,止痛生肌。

按:鉛丹,體重而性沉,味兼鹽、礬,走血分,能墜痰去怯,故治以上諸病。仲景龍骨牡蠣湯用之,乃收斂神氣以鎮驚也。尤外科膏藥必用之料。

密陀僧

味鹹、辛,氣平。有小毒。

主反胃,消渴,瘧疾,久痢,五痔,金瘡,殺蟲,消積,除狐臭,染髭鬚。

按:密陀僧,感銅銀之氣而結,其性重墜,直走下焦,去濕熱積滯,鹹入血分,涼血,故治諸病。昔人治驚氣入心絡,喑不語,茶調一匕,屢效;蓋重能去怯,而平肝也,其功力與鉛丹同,膏藥中用以代之。

鉛霜

味甘、酸,氣冷。凡使,以鉛打成錢,穿成串,瓦盆盛生醋,以串橫盆中,離醋三寸,仍蓋以瓦盆,置陰處,候生霜,刷下用。

主消風痰,止驚悸,解酒毒,去胸膈煩悶。

按:鉛霜,乃鉛汞之氣交感,英華所結,墜痰涎,去火熱,蓋有奇效。但不可常服,痛在上焦者,宜此清鎮。

銅青

味酸,氣平。微毒。生、熟銅皆有。凡使,淘洗用。

主吐風痰,心氣刺痛,明目,去膚赤,風爛眼淚出,惡瘡,疳瘡,金瘡,止血,去息肉,殺疳蟲,婦人血氣心痛,及百蟲入耳。

按:銅青,乃銅之液氣所結。能入肝膽者,銅秉東方乙陰之氣結成,則青其本色也。故吐利風痰,明目殺疳,皆二經之病。

自然銅

味辛,氣平。出銅之山皆有。色紅膩,亦有牆壁;又一種,似丹砂,光明堅硬有稜,中含銅脈尤佳;又一種似木根,不紅膩,隨手碎為粉,至為精□,今所用皆非。凡使,火煅,醋淬七次,研細,水飛過用。

主折傷,散血止痛,破積聚,產後血邪,安□,止驚悸,以酒摩服。

按:自然銅,入血行血,乃接骨之神藥,與銅屑同。但接骨之後,當理氣活血,不可多服,恐火毒金毒相扇,挾香熱之藥,別成燥散之禍也。

味辛,氣微寒。微毒。凡使,用生者。不入丸散,煎汁用。

主癇疾,惡瘡,疥癬,蜘蛛咬,蒜磨生油調敷;又治歷年脫肛,折損瘀血在骨節脅外不去。

鐵落

味辛,氣平。系砧上打落細皮屑。

主驚邪,癲癇,善怒發狂,胸膈中熱氣,食不下,鬼疰,瘍疽。

按:鐵落,性則制木,故癇疾宜之。陽氣太盛,怫鬱不得疏越少陽,膽木挾三焦相火、巨陽陰火上行,使人善怒如狂,奪其食,不令胃火復助其邪也。飲以生鐵落,制肝木也,木平則火降,故曰下氣疾速,氣即火也。其鐵漿、鐵鏽、鐵精、鐵鏵、鐵粉、針砂,入藥皆同此意。

石部

食鹽

味甘、咸,氣寒。漏蘆為使。凡使,水化,澄去腳滓,煎煉白色乃良。青鹽、赤鹽功同。

主見論。

按:鹽,乃水所凝結而成,其味鹹而腥,與人血味同,故咸走血;煎者,收以皂角,故味又微辛;辛走肺,咸走腎,喘嗽、水腫、消渴者,鹽為大忌,或引痰吐,或泣血脈,或助水邪故也。然鹽為百病之主,服補腎藥用鹽湯者,引藥歸腎也;補心藥用之者,心苦虛,以咸補之也;補脾藥用之者,虛則補其母也;治積聚結核用之者,咸能軟堅也;諸癰疽、眼目、諸血病用之者,咸走血也;諸風熱病用之者,寒勝熱也;大小便病用之者,咸潤下也;吐藥用之者,咸引水聚也;骨病、齒病用之者,腎主骨,鹹入骨也;諸蠱及蟲傷用之者,取其解毒也。青鹽入腎,與食鹽同,不經煎煉,而味鹹帶甘,入藥似勝。

石膏

味辛,氣寒。氣味俱薄,降也,陰也。生青、徐。白色潔淨,細文短密,如白蠟狀,鬆軟易碎,燒之白爛如粉,紅者不可用,色帶青,而文長細如白絲者,理石也;作塊而生直理,起稜如馬齒堅白,擊之則段段橫解,燒之亦易散,但硬不作粉者,硬石膏也;似硬石膏成塊,擊之塊塊方解,牆壁光明者,方解石也。惟軟石膏入胃經,止渴去火;入肺經,解肌發汗;入三焦,退皮膚大熱。余則不過體重質堅、性寒而已。凡使,火煅用。

主胃、肺、三焦一切大熱,腸胃中結氣,中風寒熱,傷寒陽明經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小便赤濁,大渴引飲,中暑潮熱,咽熱牙痛,揩齒有益。

按:石膏,至賤之藥,而解熱如神,仲景大青龍湯,全用麻黃湯,止加石膏一味,以解內之煩躁,而又能助麻黃解表,所以為妙。又治傷寒陽明證,身熱、目痛、鼻乾、不得臥,此邪在陽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而擅西方白虎之名。《古今錄驗方》治諸蒸病,有五蒸湯,亦是白虎加參、苓、生地、葛根;《外臺秘要》治骨蒸勞熱久嗽,亦用石膏一斤,甘草一兩,此皆少壯之人,肺胃火盛能食者言也。予治一友,久瘧年餘,被褥用棉至四十餘斤,診之脈鼓有力,每服藥加石膏三錢,服二貼,棉被減半,用石膏至六兩,而棉被全減,瘧疾亦愈。此熱極似水,世俱以陽虛補之,豈不誤哉。但有血虛發熱,及脾胃虛勞,初得病時,證亦多同,不識誤用,則不可救也。

滑石

味甘,氣寒。生粵西猺洞,山東蓬萊縣出者亦佳。有黑、白二種,功皆相同。凡使,以牡丹皮煮過,水淘,曬乾用。

主燥脾濕,降胃火,蕩胸中積聚寒熱,化食毒,逐凝血,利小便,通九竅六腑津液,止消渴,療黃疸,水腫,腳氣,泄上令下行。

按:滑石,滑能利竅,不與諸淡滲藥同。入蔥、豉、生薑,則上發表邪;入豬苓湯兼阿膠,則下利水道,為蕩熱燥濕之劑。蓋發表是蕩上中之濕熱,利水道是蕩中下之濕熱,熱散則三焦寧而表裡和,濕去則闌門通而陰陽利。益元散通治表裡上下諸病,蓋是此意。無甘草以和之,勿用。

代赭石

味甘、苦,氣寒。生各處,以雁門者良。無真者,以左顧牡蠣代之。入心、肝經。凡使,火煅醋淬,研細水飛過用。

主反胃,吐血,衄血,腸風,瀉痢,脫精,遺溺,陰痿不起,驚氣入腹,女子月經不止,安胎,產難,胞衣不出,崩帶,小兒疳疾驚癇。

按:代赭石,甘寒能涼血,故主諸血證;重以鎮虛逆,故主驚氣諸證。《經》曰:壯火食氣,少火生氣。人知陽虛陰痿,不知火氣太盛,如諸物見火則軟,亦能令陰痿不起,苦寒泄有餘之火,而陰起矣。仲景治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亦取其重鎮耳。

礞石

味甘、咸,氣平。陰也,沉也。生江北,以盱山出者為佳。有青、白二種,以青者為佳,堅細青黑,打開有白星點,煅後星黃如麩金,其無星者不入藥。凡使,礞石四兩打碎,入消石四兩拌勻,炭火十五斤簇定,煅至消盡,其石色如金,取研末,水飛去消,用。

主食積不消,留滯臟腑。宿食,癥塊,積痰,驚癇,小兒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癥,攻刺心痛,得巴豆、硇砂、大黃、荊三稜,作丸服良。

按:礞石,乃厥陰之藥,風木太過,來制脾土,氣不運化,積滯生痰,壅塞上中二焦,變生風熱諸病,故宜此藥重墜,制以消石,其性疏快,使木平氣下,而痰積通利,諸症自除,然止可用之救急,氣弱脾虛者不宜。王隱君則謂,痰為百病,不論虛實寒熱,通以滾痰丸治之,豈理也哉?

味苦,氣寒。生鹵地。彼人刮掃煎汁,經宿結成,狀如末鹽,再以水化煎澄,去沙上滓腳,入蘿蔔數枚同煮熟,去蘿蔔,傾入盆中,經宿凝結,在下粗樸者為樸消,在上有芒者為芒消,有牙為馬牙消,一名英消,以芒消或馬牙消置風日中吹去水氣,自成輕飄白粉者,為風化消。謂之曰消者,以見水則消,又能消化諸物也。凡牛馬諸皮須此治熟,故又名鹽消、皮消。又有硝石,地霜煉成,凝底成塊,亦有芒硝、牙硝之稱,性治相同。

朴硝

味苦、咸,氣寒。

主六腑積聚,天行熱疾頭痛,及熱脹,腫毒排膿。

芒硝

(附:馬牙硝)

味辛、苦、咸,氣大寒。

主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散惡血。墮胎。

附:馬牙硝,味甘,氣大寒。主五臟積熱伏氣,末篩點眼赤,去赤腫障翳,澀淚痛。

按:朴硝,是初次煎成者,質重濁而味酷澀,所以力緊;芒硝,是朴硝淋過煉成者,質清明而性輕爽,所以稍緩;朴硝,止可施於鹵莽之人,及傅塗之藥,若湯散必須芒硝、牙硝為佳。硝,稟太陰之精,水之子也,氣鹹味寒(注:當是味鹹氣寒),走血而潤下,盪滌三焦腸胃實熱,陽強之病,用為折治火邪要藥。然傷寒妊娠亦用者,以大黃引之,急過胎所,直入大腸,潤燥軟堅,瀉熱而母子俱安,《經》云有故無殞此之謂歟。元素曰:惟忌三、五、七月,八、九月,余皆不妨。噫!孕婦豈能擇月而病?《內經》安有未了之言,意求詳慎,反滋疑惑矣!但須審其用之宜不宜,元素之言,可勿泥也。

玄明粉

味辛、甘,氣冷。忌苦參。造法:朴硝十斤,長流水一石,煎化去滓,星月下露一宿,去水取消,每一斗用蘿蔔一斤,切片同煮熟,濾淨再露一宿,取出每消一斤,用甘草一兩,同煎去滓,再露一宿,取出,以大沙罐一個,築實盛之,鹽泥固濟厚半寸,不蓋口,置爐中,以炭火十斤,從文至武煅之,待沸定,以瓦一片蓋口,仍前固濟,再以十五斤頂火煅之,放冷一伏時,取出,隔紙安地上,盆覆三日,出火毒,研末,每一斤,入生甘草末一兩、炙甘草末一兩,和勻,瓶收用。

主心熱煩躁,五臟宿滯癥結,明目,退膈上虛熱,消腫毒。

按:玄明粉,去胃中之實熱,蕩腸中之宿垢,大抵用代盆硝耳。若脾胃虛冷,及陰虛火動者,仍忌。

石硫黃

味酸,氣溫。有毒。產處必有溫泉,作硫黃氣。有二種:石硫黃,生南海琉球;土硫黃,生廣南。以嚼之無聲者佳,舶上倭硫黃亦佳。曾青為使,畏細辛、樸消、鐵、醋,忌一切血,犯之令人泄死。凡使,以蘿蔔剜空,入硫在內合定,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氣,以紫背浮萍煮過,消其火毒,以皂莢湯淘之,去其黑漿。一法:或以絹袋盛,入無灰酒,煮三伏時,或入豆腐內煮,或貫入豬大臟內煮。中其毒者,黑錫煎湯,及豬肉、鴨羹可解。

主暖腎壯陽,筋骨頑痹,冷秘冷瀉,痃癖積聚,小兒慢驚,及諸瘡疽,殺內外諸蟲。

按:硫黃秉純陽之精,賦大熱之性,能補命門真火不足。性雖大熱,能疏利大腸,與一於燥澀者不同,中病則止,亦不得過劑。諸瘡用之,取其除濕殺蟲之功耳。古人用必佐以寒藥,雖去拒格之寒,抑恐兼有伏陽在內,不得不如此回互。如無伏陽,只是陰虛,更不必以陰藥佐之也。

丹砂

味甘,氣微寒。出辰州蠻峒。小如箭簇,大如芙蓉頭,極大者重七八兩,作牆壁光明者佳;米砂止堪染畫。心經血分藥,兼入命門。惡慈石,畏鹼水,忌一切血,制以地骨皮、車前草、馬鞭草、皂莢、瞿麥、決明、南星、白附子、烏頭、桑椹、地榆、紫河車、地丁。凡使,宜用生者,煉服有毒,殺人。

主養精神,安魂魄,通血脈,治煩滿,消渴,驚癇,邪瘧,明目,發汗,中惡腹痛,殺精魅,解胎毒,痘毒,塗瘡痂,息肉,疥瘻諸瘡。

按:丹砂,氣不熱而寒,離中有陰也;味不苦而甘,火中有土也,故能納浮溜之火,而涼心主之熱。又同遠志、龍骨之類,則養心氣;同當歸、丹參之類,則養心血;同枸杞、地黃之類,則養腎;同厚朴、川椒之類,則養脾;同南星、川烏之類,則祛風,隨佐使而見功,無所往而不可。

水銀

味辛,氣寒。有大毒。升也,浮也。出於丹砂者為真。畏慈石,忌一切血。凡使,以紫背天葵、夜交藤自然汁煮一伏時,其毒自退。得鉛則凝,得硫黃則結,得紫河車則伏,得棗則散。

主疥瘻,痂瘍,白禿,殺皮膚中蝨,殺金銀銅錫毒,墮胎。

按:水銀,乃至陰之精,稟沉滑之性,得凡火煅煉則飛騰靈變,得人氣則入骨鑽筋,絕陽蝕腦,陰毒之物,無似之者。然用之得法,亦能治病,同黑鉛結砂,則鎮墜痰涎;同硫黃結砂,則拯救危病。但不可常服取禍爾。

水銀粉

(注:即輕粉)

味辛,氣冷。有毒。畏忌同水銀。升煉法:水銀一兩,白礬二兩,食鹽一兩,同研不見星,鋪於鐵器內,以小烏盆覆之,篩灶灰、鹽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開,則粉升於盆上矣。其白如雪,一兩可升八錢,將輕粉再升打,則為粉霜,功過相同。

主痰涎,積涎,水腫,鼓脹,小兒疳痹,殺疥癬蟲,瘰癧,酒皶,風瘡瘙癢。

按:輕粉純陰,性燥烈而走,雖劫痰去積,除熱殺蟲,若用不如法,益不勝害。

靈砂

味甘,氣溫。製法:水銀一兩,硫黃六銖,細研,先炒作青砂頭,後入水火既濟爐抽之,如束針紋者,成就也。凡使,宜桑灰淋,醋煮伏過用,乃良。

主上盛下虛,痰涎壅盛,頭旋,吐逆霍亂,反胃,心腹冷痛,明目,止渴,辟邪。

按:硫黃,陽精也;水銀,陰精也,夫婦相配,故能升降陰陽,既濟水火,奪造化之玄妙,為鎮墜痰涎之神丹,以陰陽水送之,尤妙。

蓬砂

味苦、辛,氣涼,生西南番。有白如明礬者,黃如桃膠者,皆煉結而成,如硇砂之類。伏以知母、鵝不食草、蕓薹、紫蘇、何首烏。

主消上焦痰熱咳嗽,喉痹,瘕結,目翳,噎膈反胃,積塊,結核,瘀肉,骨鯁,小兒慢驚,及陰潰惡瘡。

按:蓬砂,甘鹹而涼,色白質輕,故治上焦之熱;能柔五金,故治有形之疾;能去垢膩,故治熱痰目翳之疾也。

雄黃

(附:雌黃)

味苦,氣平。有微毒。生階州敦煌山之陽。形塊如丹砂,明澈不夾石,色如雞冠者真。又有青黑色而堅者,名熏黃;有形色似真而臭者,名臭黃,止可療瘡疥,其臭似醋,洗之便去,足以亂真,尤宜辨。凡使,用米醋,入蘿蔔汁煮乾用。

附:雌黃,味辛,氣平。系生山陰者。黃色如金。主同雄黃,但不入湯藥用。

主殺疥蟲,䘌瘡,疳蟲,勞蟲,中惡腹痛,鬼疰,癥瘕,大風,邪瘧,伏暑泄痢,酒澼,驚癇,化腹中瘀血、涎積。

按:雄雌同產,以山陰山陽受氣不同爾。其治病之功亦相彷彿,大要為治瘡殺毒要藥,而又入肝經氣分,故癥瘕等病復著殊功也。

礬石

味酸、咸,氣寒。生晉地者上,青州、吳中者次之。色有五色,潔白光明者入藥。甘草為使,畏麻黃,惡牡蠣。

主見論

按:礬石之用有四:吐利風熱痰涎,取其酸苦湧泄也;治諸血痛、脫肛、陰挺、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治痰飲、泄痢、崩帶、風眼,取其收而燥濕也;治喉痹、鼻瘜、癰疽、蛇蠍虎犬百蟲傷,取其解毒也。李迅治癰疽有蠟礬丸,護膜護心,散血解毒最效,不可不知。但多服損骨。

慈石

味辛、咸,氣溫。山陰有鐵,石生其陽,能懸吸鐵,虛連三為佳。外玄中石、中麻石,俱似慈石,但不能吸鐵耳。凡使,火煅醋淬,研末,水飛用。

主周痹風濕,肢節中痛酸,明目聰耳,養腎臟,通關節,散頸核鼠瘻,喉痛,除大熱煩滿,小兒驚癇。

按:慈石,性沖和,無猛悍之氣,象水色黑而入腎,咸能潤下,重可去怯,故主諸腎病,且能吸鐵,亦足引肺金之氣入腎,使子母相生也。

綠礬

味酸,氣涼。煅赤者名礬紅,漆匠家用之。

主消積滯,除脹滿,黃腫瘧痢,風眼,口齒,喉痹,腸風瀉血,五疳,及諸惡瘡。

按:綠礬,酸湧澀收,燥濕解毒化涎之功,與白礬石同,而力差緩。蓋綠礬色綠味酸,燒之則赤,既能入血分以伐木,又能燥濕,利小便,消食積,故脹滿黃腫、瘧痢疳疾方往往用之。其源則自仲景用礬石消石治女勞黃疸方中變化而來也。

石膽

味酸、辛,氣寒。有毒。生秦晉山穴。鴨嘴色者為上。塗銅鐵上,燒之紅者真。凡使,細研末用。

主吐風痰,散癥積,蠱脹,水腫,石淋,崩中下血,陰蝕痛,及咽喉,口齒,鼠瘻,瘜肉,蟲牙,金瘡。

按:膽礬,乃銅之精液,惟收斂上行,能湧風熱痰涎,發散風木相火,又能殺蟲,故治諸症有奇功也。

硇砂

味鹹、苦、辛,氣寒。有大毒。滷液所結,出於青海,與月華相射而生,附鹽成質。採取淋煉,狀如鹽塊,以白淨者良。凡使,水飛淨,醋煮乾如霜,刮下用,但不可獨用。

主破堅去積,及惡瘡、息肉。

按:硇砂,大熱大毒,噎膈反胃,積塊肉癥之病,用之亦有神功。蓋此疾皆起於七情飲食所致,痰氣鬱結,遂成有形,妨礙道路,吐食痛脹,不過暫用此物化消。近有煉服為房術者,真殺人不見血也。

石灰

(附:古墓中石灰、艌船油石灰)

味辛,氣溫。有毒。伏雄黃、硫黃、硇砂,去錫暈。凡使,煎膏,不入湯藥。

主疽瘍,疥瘙,惡瘡,癩疾,白癜,骨疽,殺痔蟲,蝕惡肉,點痣,墮胎。

附:古墓中石灰,棺下者佳。主頑瘡,瘻瘡,膿水淋漓,斂諸瘡口。

附:艌船油石灰,主金瘡,跌撲傷損,破皮出血,及諸瘡瘻,血風臁瘡,軟癤,止血,殺蟲。

按:石灰,能止血,但不可著水,著水即爛肉。龔雲林單以古墓石灰,水飛為丸,治青筋沙症,謂能順氣化血,散痰消滯,並治帶下、打撲,或久患赤白痢疾,屢著神效,蓋入土既久,烈性盡化,故有如是之能也。

石鐘乳

味甘,氣溫。有毒。生始興者第一。以白如玉雪,中空輕薄,如鵝翎管,碎之如爪甲,中無雁齒者為佳。陽明經氣分藥。

主咳逆上氣,澀精壯陽,下焦傷竭,腳弱疼冷,無子精滑,出聲音,下乳汁。

按:石鐘乳,氣甚慓疾,可使陽氣暴充,飲食倍進,形體壯盛,適可而止,有何患害?昧者因之自肆淫泆,精氣暗損,石氣獨存,孤陽愈熾,久之發為淋渴,變為癰疽,是果乳石之過耶?

陽起石

味鹹,氣微溫。出齊州。以雲頭雨腳、輕鬆如狼牙者佳,其鋪茸茁角者不佳。右腎命門氣分藥。凡使,火煅赤,酒淬七次,研細,水飛過用。

主陰痿,莖頭寒,陰下濕癢,臭汗,暖腰膝,女人子臟中血,瘕癥結氣,寒熱腹痛,月水不定,崩中帶下,子宮久冷無子,兼治冷濕風痹,水腫。

按:陽起石,補助陽氣,下焦虛寒者宜之。病有宿血留滯,風痹、水腫,亦因下焦虛寒所致,得其暖氣回陽,雪消見睍矣。但非久服之劑,慎之。

禹餘糧

味甘,氣寒。生會稽、潞州池澤。形如鵝鴨卵,外殼重疊,中有黃,細末如蒲黃,無沙者佳。胃、大腸血分重劑。牡丹皮為使。凡使,火煅醋淬,磁缽重擂,水淘,取汁澄之。

主血閉瘕癥,赤白漏下,小腹痛結煩疼,催生,固大腸。

按:禹餘糧,重可去怯,為鎮固之劑。性澀,故主下焦前後之病。

砒石

味苦、酸,氣熱。有大毒。生信州。生砒黃,以赤色者為良;熟砒霜,以白色者為良。畏綠豆、冷水。凡使,盛以小瓷瓶,入紫背天葵、石龍芮,火煅從巳至申,用甘草水浸,從申至子,取出再煅,研萬下用。

主惡瘡、瘰癧腐肉,和諸藥塗之自蝕落;蛇□著手足,腫痛肉爛,以膠清調塗良。

按:砒霜,燥烈純熱,古方用以劫瘧痰。夫藥可治瘧者頗多,何必用此殺人之物,而治不死之病乎?

玄精石

味鹹,氣溫。生蒲、解。亦積鹽所成,其色青白,龜背者佳。

主陰證傷寒,指甲面色青黑,心下脹滿結硬,虛汗不止,濕痹,咽喉腫痛。

按:玄精石,稟太陰之精,與鹽同性,氣寒而不溫,味甘鹹而降。同硫黃、消石,治上盛下虛,有救陰助陽之功,此鐵甕申先生來復丹用之,正取其寒,以配石硫之熱也。

凝水石

味辛,氣寒。生鹵地。乃積鹽精液,滲入土中,年久凝結而成。畏地榆,解巴豆毒。凡使,生薑自然汁煮乾,研粉用。

主胃中熱,五臟伏熱,身熱,皮中如火燒,時行煩渴,蕩腹中積聚邪氣,水腫,小腹痹,小兒丹毒。

按:凝水石,稟積陰之氣而成,味辛鹹而氣大寒,入腎走血,除熱之功,同於諸鹽。

爐甘石

味甘,氣溫。各處坑冶俱有。乃金銀之苗也。其塊大小不一,狀似羊腦,松如石脂,亦黏唇舌。產金坑而色微黃者為上。凡使,以火煅,童便淬七次,水飛過用。

主明目,去翳,退赤,收濕除爛。

按:爐甘石,受金銀之氣,有制肝之能,故可專治目病。若如法煅淬,入海螵蛸、硼砂各一兩,為細末,以點諸目病,甚妙。入硃砂五錢,則性不黏也。

赤石脂

味甘、酸,氣平。生各處。以理膩、黏舌綴唇者為上。入心經血分,亦入小腸經。畏芫花,惡大黃。有白、赤、青、黃、黑五色,今多用白、赤二種。凡使,火煅,水飛過用。

主腹痛腸癖,下痢赤白,縮小便,收脫肛,崩帶,及癰疽,痔瘻。

按:赤石脂入心,腹痛諸證,皆火之為殃,崩漏諸證,皆血之為禍,心主血屬火,故療之。仲景桃花湯用之,取其重澀入下焦血分而固脫;乾薑之辛溫,暖下焦氣分而補虛;粳米之甘溫,佐石脂、乾薑而潤腸胃也。

白石脂

味甘、酸,氣平。入肺經氣分,亦入大腸經。

主病同。

白石英

味甘,氣微溫。生華陰山谷。大如指,長二三寸,六稜,如水精,□五六寸者彌佳。青、黃、赤者稀用。肺、大腸經氣分(注:「分」下模糊不清,如有脫漏,當為「藥」字)。

主消渴,肺癰吐膿,咳逆上氣,陰痿不足。

紫石英

味甘,氣溫。生太山山谷,瀧州者尤佳。色淡紫,質瑩澈,大小皆五稜,兩頭如箭簇。長石為使。心、肝經血分藥。畏附子,惡黃連。

主心腹咳逆邪氣,心虛驚悸,填下焦,散癰腫,女子風寒在子宮不孕。

按:紫石英,上能鎮心,重以去怯也;下能益肝,溫以去枯也。心生血,肝藏血,其性暖而補,故諸病宜之。

空青

味甘、酸,氣寒。生金銀銅坑。或大如拳,或小如豆,或成片塊。雖有曾青、楊梅青、石青,精粗之異,皆以中空有漿為上。石中空者,埋土中數日,亦有漿水。

主目盲,赤腫翳淚,瞳子破者復明。

按:空青,治眼翳障要藥。東方甲乙,是生肝膽,其氣之清者為肝血,其精英者為膽汁,開竅於目,五臟之英皆因而注之,膽汁充則目明,汁減則目昏。有以銅青作者,銅亦青陽之氣所生,其氣之清者為綠,猶肝血也,其精英為漿,猶膽汁也,亦以類相感應故耳。

無名異

味甘、咸,氣平。生川廣深山。大如彈丸,小如黑石子,似蛇黃而色黑。

主金瘡,折傷肉損,止痛生肌,醋磨傅腫毒癰疽。

按:無名異,鹹入血,甘補血,寒除熱,所主之病,亦取其活血涼血之功耳。

浮石

味鹹,氣平。系江海間細沙、水沫凝聚,日久結成者。有細孔如蛀窠,白色體虛而輕。

主止渴,治淋,清金降火,消塊,化痰。

按:浮石,色白體輕(注:原作「經」,顯誤,改),肺之象也,氣味鹹寒,潤下之用也,故治諸疾。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