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7章 印度流传的阿育王传说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阿育王的出身与家族

频毗娑罗国王统治着王舍城。频毗娑罗的儿子是阿阇世王,阿阇世王的儿子是乌达伊布哈德拉,乌达伊布哈德拉的儿子是蒙达,蒙达的儿子是卡卡瓦尔尼,卡卡瓦尔尼的儿子是萨哈林,萨哈林的儿子是图拉库奇,图拉库奇的儿子是马哈曼德拉,马哈曼德拉的儿子是波斯匿王,波斯匿王的儿子是南达,南达的儿子是宾头娑罗[1]。

宾头娑罗统治着华氏城,并育有一个叫“修私摩”的儿子。

占城的一个婆罗门有个可爱的女儿。有预言称,这个女孩会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会成为帝王,另一个则会成为遁世者。为实现该预言,这个婆罗门千方百计将女儿引入宫中,但王后的妒意使女孩无法成为王室成员。王后差遣婆罗门的女儿做剪发之类的下等琐事。过了一些时日,女孩设法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国王。当国王获知女孩并非理发师,而是一个婆罗门的女儿,并且种姓足以配当自己的配偶时,就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并册封她为王后。后来,这位名叫萨布哈德拉吉的婆罗门女儿为国王生下两个儿子,年长的起名阿苏卡[2],年幼的起名维戈塔苏卡。

频毗娑罗国王礼迎佛陀

频毗娑罗国王将他的王国敬献给佛陀

当宾头娑罗国王向苦行者频加拉·瓦特萨基咨询两个儿子的命运时,频加拉·瓦特萨基不敢将真相告诉国王,因为在国王眼中,阿育王外表粗野,招人讨厌。但苦行者坦诚地告诉了萨布哈德拉吉王后,她的儿子阿育王会在日后继承王位。

后来,宾头娑罗国王需要派人围攻发生叛乱的塔克希拉,就命令自己厌恶的儿子阿育王去完成围攻任务,却不给阿育王提供任何马车或军需物资。阿育王在军队装备不齐的情况下服从了国王的命令。正当阿育王准备按照国王的命令执行任务时,突然,大地开裂,为阿育王提供了一切所需物品。当阿育王率领军队抵达塔克希拉时,市民纷纷前来迎接,并称之前的纷争只是为了反抗暴虐的大臣,而非针对国王或王公。塔克希拉和斯瓦萨斯王国都臣服于阿育王的统治。之后,阿育王便顺势返回了华氏城。

一天,从花园走进宫殿时,国王的长子修私摩戏谑地将手套扔到了大臣卡拉塔卡的头上。卡拉塔卡顿时火冒三丈,当天就同五百枢密院官员密谋驱逐修私摩,并希望拥立阿育王登上王位。

塔克希拉再次发生叛乱,宾头娑罗国王派修私摩去镇压暴民,但修私摩未能完成任务。这时,年老体弱的宾头娑罗国王想将阿育王派往塔克希拉,以便召回修私摩继承王位。

然而大臣们千方百计阻挠修私摩继位,并力保阿育王登上王位。宾头娑罗一驾崩,诸神就将王冠置于阿育王头顶。为夺回自己的权力并驱逐篡位者,修私摩率军进攻华氏城,但阿育王和他的大臣成护得到了裸身巨人的帮助。裸身巨人成功守住了城门,而修私摩则中计掉入一个装满燃油的沟渠里,凄惨离世。

阿育王的暴政与皈依

一天,当阿育王的五百大臣违抗阿育王的旨意时,阿育王勃然大怒,抽出宝剑,亲手砍掉了所有冒犯自己官员的脑袋。

又有一天,宫中一些嫌弃阿育王相貌粗糙的女子摘掉了花园里无忧树上的叶子来嘲笑阿育王。阿育王听闻此事后,将这五百名女子活活烧死。

大臣们对阿育王的残酷惊骇不已,恳请阿育王不要用血腥玷污了自己尊贵的王室之手,可以派一个刽子手去执行处决。

阿育王欣然接受,找来一名叫占达吉里卡的人当主要的刽子手。占达吉里卡是一个凶残无比、喜欢蹂躏动物并杀了自己父母的卑鄙小人。阿育王为了方便刽子手行刑,命人建了一座外表极其华丽的监狱,诱人入内,然后再让人在狱中饱受地狱般的折磨——因为国王下令,进入这所监狱的任何人都不能活着出来。

一天,一个名为巴拉帕恩蒂塔[3]的高尚的苦行者不慎踏入这所监狱。狱吏立即将巴拉帕恩蒂塔捕获。巴拉帕恩蒂塔圣人虽然有七天缓期执行,却被无情地置于一个污秽不堪、灼热难耐的大锅里。大锅下面烧着熊熊大火。凶残的狱吏看到锅中的圣人坐在一朵莲花之上,一点都没被大火灼伤。这个奇迹传至王宫后,阿育王亲临现场,当他亲眼目睹这一切并听到圣人的教诲后,立即皈依了佛门,接受了真正的信仰,并从此摒绝一切邪恶。

巴拉帕恩蒂塔

于是,这个牢房被拆除,而狱吏被烧死。

上述传说源自《阿育王史》。玄奘提供的细节更加具体。在玄奘的描述中,地狱设在首都华氏城。

在另一则传说中——玄奘仅仅是提及该事而已,“地狱”在马尔瓦的乌贾因。

据玄奘所言,阿育王是因为拆除“地狱”后遇到了圣人优波掘多才皈依佛门的。在优波掘多的帮助下,阿育王召来了魔仆。他命令这些魔仆在普天之下修建佛塔以供奉佛陀舍利。这些舍利是从最初供奉释迦圣人火化所得舍利的八个佛塔中取出来的。当天空出现日食时,魔仆们遵照国王与圣人优波掘多的命令,同时将舍利放入了不同的佛塔。

据《佛譬喻经》讲,阿育王想将佛陀舍利置于自己亲建的八万四千个佛塔中,就打开了尤恩佛塔。这个佛塔供奉着阿阇世王从原来的七或八个佛塔中收集来的圣人舍利。第八个舍利在拉玛格拉玛佛塔,由一个龙族守护着,任何人都无法打开这个佛塔。于是,从尤恩佛塔取出的舍利就被分到了阿育王在一天内建成的八万四千个佛塔中。放入舍利后,这些佛塔“宛如秋云之绚烂”。“可敬而幸运的孔雀王国为万物的福祉建立了这些佛塔;以前人们称呼国王‘恶阿育王’,而今这些善行为国王赢得了‘善阿育王’的美名”。[4]

充满韵律的《佛譬喻经》中的辞藻比韵文故事中的还要华丽,并声称三十五亿一千万座佛塔是应塔克希拉居民的要求而建,其中一千万座海边佛塔是由夜叉修建的。

阿育王的礼佛之行

在建好八万四千座佛塔后,阿育王表示想去自己修建的宗教圣地礼佛。阿育王采纳了大臣的建议,派人请来了香料商古普塔的儿子——圣人优波掘多。正如预言里说的,优波掘多在佛灭一百年之后出生。被国王召唤时,优波掘多正居于马图拉附近纳塔布哈迪塔森林的乌鲁蒙达山。

圣人优波掘多接受了国王的邀请,在一万八千圣人的陪同下,沿亚穆纳河和恒河而下到了华氏城。优波掘多一到就受到了阿育王极高的礼遇和尊敬[5]。

阿育王说:“我想去拜谒尊者佛陀所待过的每一个地方,一表敬意,二为子孙后代在每一处建一座永恒的纪念碑。”优波掘多点头称赞,并担任向导。在庞大军队的护送下,阿育王按顺序拜谒了每一个圣地。

阿育王拜谒的第一个地方是蓝毗尼花园。优波掘多说:“伟大的陛下,这里就是尊者佛陀的诞生之地。”[6]然后,优波掘多又补充道:“这里有为佛陀而建的第一个纪念碑,有幸观瞻实乃幸事。自从佛陀出生后,隐士们就在这里建起了七层台阶。”

阿育王赐予当地百姓十万金币,并建起一座佛塔。之后,阿育王去了迦毗罗卫。

然后,阿育王去菩提迦耶拜谒了菩提圣树,也赐予当地十万金币,并建了一所寺庙。接着,阿育王用同样的仪式拜谒了贝拿勒斯附近的仙人住地是乔达摩“初转法轮”的地方,然后拜谒了佛陀的涅槃之地拘尸纳揭罗。阿育王还拜谒了乔达摩曾久住说法的舍卫城祇园精舍,也拜谒了乔达摩的门徒舍利弗、目犍连和摩柯迦叶的佛塔。但当拜谒薄拘罗佛塔时,阿育王只捐了一枚铜币,这是因为阿育王在薄拘罗礼佛时遇到一些阻挠,这些阻挠让他的扈行吃了些苦头。王室向乔达摩的常随弟子阿难陀的佛塔馈赠了六百万金币。

维塔苏卡的故事

阿育王的弟弟维塔苏卡[7]是蒂尔斯亚的信徒。维塔苏卡谴责佛教僧侣贪图享乐、惧怕苦痛。阿育王想让维塔苏卡皈依佛教,维塔苏卡却反驳说阿育王只是僧侣手中的工具。因此,阿育王决定用计谋诱使维塔苏卡皈依佛教。

在阿育王的怂恿下,大臣们骗维塔苏卡扮成阿育王的模样。阿育王听闻该消息后佯装十分生气,扬言要即刻将维塔苏卡处死。最后,在大臣们的劝说下,阿育王准许维塔苏卡在七天后受刑,并允许维塔苏卡行使七天的君主权。这七日里,死亡的恐惧令维塔苏卡备受煎熬,后来,在圣人上座部耶舍[8]的点化下,维塔苏卡皈依了佛教。在上座部耶舍几经劝说下,阿育王同意让弟弟维塔苏卡成为僧侣。为了让新皈依的维塔苏卡慢慢适应托钵僧生活,阿育王在王宫里给维塔苏卡提供了一个隐居之处。后来,维塔苏卡离开了王宫,先去了鸡园寺,后又去了毗提河即提尔胡特,并在那里升为圣人[9]。当维塔苏卡衣衫褴褛地返回王宫时,受到了阿育王的至高礼遇,并在人们的劝诱下展示了自己的法力。之后,维塔苏卡再次离开王宫,前往塞外遥远的地方归隐。当维塔苏卡生病时,阿育王曾派人给他送药后来,维塔苏卡康复了。

那段时间,一个狂热的婆罗门苦行者推翻并摔碎了孟加拉那跋檀大城的一个佛陀雕像。为了惩诫该亵渎神灵的行为,阿育王下令杀死了当地一万八千名居民。又有一次,华氏城的另一个狂热分子用类似的方式推倒了佛像。之后,阿育王下令烧死了肇事者与他的亲友。阿育王让每一个婆罗门苦行者都明白了亵渎佛陀的代价。

当阿育王宣布法令时,身穿乞丐装的维塔苏卡恰巧住在牛棚里。“忠诚”的女房东看到房客衣衫褴褛、蓬头散发的模样,以为此人就是国王昭示的苦行者之一,于是说服丈夫取维塔苏卡的首级去求赏。看到拎着维塔苏卡头颅的牧牛者时,阿育王惊骇不已。于是,在大臣劝说下,阿育王废除了那则法令。除此之外,他还取缔了死刑,使天下能够和平安稳[10]。

法显转述的传说中没有出现阿育王弟弟的名字。法显说,阿育王的弟弟在王舍城附近的秃鹫山隐居,并在此升为圣人。阿育王想邀请弟弟去王宫,却遭到了回绝。于是,他承诺,如果弟弟回到王宫,就为弟弟在城内建一座山。“然后,国王就设宴以各种酒肉款待众魔仆,并说:‘希望大家能接受我明天的邀请,但由于没有坐的地方,我只能请诸位自备座位。’第二天,每一位魔仆来时都携带了一块五六步宽的巨石。宴席过后,国王请魔仆们将各自的座位摞起来,就这样,一座巨石山拔地而起。石山下是五个巨大的方形石建成的岩石屋,长约三十五英尺,宽约二十二英尺,高约七十一英尺”。

玄奘阐述7世纪[11]在华氏城看到的石屋时,也讲到了这个故事。玄奘称这位隐士王公为摩醯陀。摩醯陀在玄奘的故事中是一个传说人物。我们可以将摩醯陀和维塔苏卡的故事进行比较。两则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

摩醯陀的故事与锡兰的皈依

在阿育王统治早期,有一个阿育王的同胞兄弟。这个出身高贵的弟弟生性奢靡浪费,且凶残无情,此外,还喜欢打扮成国王的样子。因此,民怨沸腾。在这种情况下,大臣冒险向阿育王进谏:“陛下骄横的弟弟僭越了本分。只有统治不偏不倚,才能让臣民们满意。臣民满意,君权才能安稳。希望陛下能沿袭先王的统治,将欲改弦易辙之人绳之以法。”

阿育王哭着对摩醯陀说:“我沿袭祖先之职责保护臣民。我的弟弟,你怎能忘记我的爱与和善?我不能在继位伊始就藐视王法。如果我惩罚你,我怕祖先会憎恨于我;如果我无视你的僭越行为,我将受到臣民们的唾弃。”

于是,摩醯陀向阿育王磕头认错,只求七天后再将他处死[12]。阿育王批准了这个请求,虽然向给自己的弟弟提供丰盛的食物和其他所有奢华享受,但将他关键了一个黑暗的牢房中。第一天结束前,守卫向牢房喊道:“第一天过完了,还剩六天。”第六天结束时,摩醯陀的悔改与应得的惩罚也全部结束。顷刻间,摩醯陀升为圣人,拥有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升到空中。当阿育王亲临牢房时,却得知摩醯陀已出乎意料地修炼至最高境界。摩醯陀说,自己已对一切尘世享乐丧失兴趣,希望可以独处一隅。阿育王欣然应允,但提出摩醯陀未必非得去山区隐居,可以在首都建一处隐居地供他隐居。于是,如前文所述,阿育王命令魔仆建了一座石屋。

皈依佛教后,摩醯陀前往印度南部,在卡佛里即高韦里河三角洲修了一座寺院。九百年后,该寺院的遗迹依然清晰可见[13]。

也有故事说,摩醯陀使用法力飞到锡兰传播正法,将佛陀传与他的门徒的教义发扬光大。摩醯陀的到来使曾沉迷于某种腐朽宗教的锡兰人民摒弃了原来错误的信仰,开始虔诚接受真理。据玄奘记载,锡兰在佛陀涅槃一百年后才皈依的佛教[14]。

鸠那罗的故事

7世纪时,礼佛者见到了塔克希拉的佛塔。据说这里是阿育王挚爱的儿子鸠那罗被挖去双眼的地方。因此,阿育王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佛塔。鸠那罗的故事大致如下。

阿育王忠诚的妻子阿萨德西米特拉薨逝后,晚年的阿育王娶了迪斯亚拉克斯塔——一个放荡的年轻女人作为王后。因为鸠那罗长了一双漂亮的眼睛,迪斯亚拉克斯塔就常常含情脉脉望着她的继子鸠那罗——可敬的前任王后的儿子。正直的鸠那罗惶恐地回绝了继母的求爱。因为“美貌受到蔑视而生出怨恨”[15]的迪斯亚拉克斯塔将炽热的爱变成了深深的仇恨。为了毁掉那个用德行让自己的邪念蒙羞的鸠那罗,迪斯亚拉克斯塔精心策划了一个报复计划。她哄骗阿育王派鸠那罗去管理遥远的塔克希拉。

鸠那罗接受了这一光荣任务。在他离开时,他的父王告诫他要核实接到的命令,真正的命令上会有国王的齿印作为印章[16]。仇恨与日俱增的王后一直在等待时机。几个月后,她往塔克希拉发了一封急件,命塔克希拉的大臣们一接到命令就剜去鸠那罗的眼睛,并将鸠那罗与他的妻子置于山中让他们自生自灭。

王后用王室红蜡密封信件,趁阿育王熟睡时,悄悄在红蜡处印上阿育王的齿印,之后命人全速送往塔克希拉。接到命令的大臣不知该如何是好。注意到大臣们为难之情的鸠那罗让大臣们道出实情。大臣们希望用监禁王公的折中方案来拖延首都传来的命令。但鸠那罗不允许命令有任何拖延,并说:“如果这是父王的命令,就必须服从。封印上的牙印就是证明,不可能有误。”然后,鸠那罗让一个没有种姓的恶棍剜除了自己的眼睛。执行完这条命令后,鸠那罗与自己忠实的妻子在悲戚的黑暗中四处乞食。

鸠那罗与妻子一路颠沛流离来到了华氏城。这个盲人喊道:“天呀,我饱受了多少饥寒交迫之苦。曾经的王公,现在的乞丐。我是否应该让世人知晓真相,我是冤枉的,我祈盼沉冤得雪。”于是,鸠那罗设法进入宫殿内部,并和着乐器放声唱了一首悲恸的歌曲。

楼台上的阿育王听到了这哀怨的歌曲,觉得声音很耳熟,接着就听出是自己儿子的声音,于是派人找来这位游吟诗人。看到儿子失明的双眼时,阿育王悲恸万分,询问事情的缘由。鸠那罗恭敬地回答道:“事实上,我是因为不孝才被上天惩罚的。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道饱含深情的命令,我无法为自己开脱,也不敢规避惩处。”

阿育王明白这一切都是迪斯亚拉克斯塔王后犯下的罪行,于是立即将迪斯亚拉克斯塔烧死,并让每一个参与此暴行的人,无论职位高低,都受到相应的惩处。这些涉案官员分别受到了解职、流放和处死的惩罚。而涉案的普通人则全部被杀或经喜马拉雅山脉发往于阗[17]。

那时,一个叫戈沙尔的圣人住在摩柯菩提圣树旁的寺院里。阿育王将鸠那罗带到圣人面前,祈盼鸠那罗能重获光明。圣人让阿育王第二天举行一场大集会来传播佛法,来者每人需带一器皿以收集眼泪。第二天,人们纷纷会聚在一起。听圣人说法时,他们都感动得流泪。泪水流到了他们带来的器皿中。

圣人将泪水全部收集到一个金花瓶中,说道:“我所诠释的教义是最神秘的佛陀教义;如不属实,如有谬误,就让一切照旧;若所言属实且千真万确,就让此人在这些泪水的冲洗下,重见天日。”

之后,鸠那罗就用泪水清洗双眼,终于重见天日。

迪斯亚拉克斯塔的故事

阿育王的王后迪斯亚拉克斯塔爱上了继子鸠那罗。当示爱遭到鸠那罗回绝后,她心怀恨意,决定报复鸠那罗。为了达到目的,迪斯亚拉克斯塔利用阿育王病入膏肓的机会,完全控制了阿育王的思想。在一段时间里,她可以任意使用君权。

阿育王认为自己已经无药可救,就下令:“召见鸠那罗,我欲立他为王。生命于我还有什么意义?”听到这番话后,迪斯亚拉克斯塔暗想:“如果鸠那罗登上王位,那我就完了。”于是,她对阿育王说:“我保证能让您恢复健康,但您得禁止一切医师进宫。”阿育王答应了她的要求。于是,迪斯亚拉克斯塔吩咐众人给她带来一个同阿育王病症相同的人,男女皆可。

正巧,一个种姓低贱的男人也患有和阿育王一样的病。他的妻子将病情告诉了医师,医师答应诊断后再给病人开药。然后,牧羊人就去找医师问诊。医师将病人带到了迪斯亚拉克斯塔王后那里。王后命人将病人秘密杀死。病人的身体被剖开后,胃里出现了一条巨大的蠕虫。正是这只蠕虫导致病人身体失调。王后将胡椒粉与姜粉撒在蠕虫上,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不过,碰到洋葱时,蠕虫就立即丧命,并很快被清出了肠道。于是,王后恳求阿育王为了治病将洋葱吃掉。阿育王说:“王后,我乃刹帝利,怎能吃洋葱呢?”王后回答道:“我的陛下,为了救命,你就将它当药吞下去吧。”于是,阿育王吃下了洋葱。他体内的蠕虫随即毙命,并被清出肠道[18]。

阿育王与他的两位王后

阿育王的耽溺

阿育王决定用十亿金币来侍佛,当他年事已高时,他侍佛用掉的金币已经达到了九亿六千万。为了在生前完成誓言,阿育王每天往首都鸡园寺派送大量金银。那时,鸠那罗的儿子萨姆帕蒂[19]是王位继承人。大臣向萨姆帕蒂指出:国王正穷奢极欲,自取灭亡;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将无法抵制他国的进犯,无力捍卫国土了。

于是,萨姆帕蒂禁止司库官员再满足阿育王的要求。阿育王无法从国库中获取物品,就开始馈赠王室餐桌上的盘子,先是金盘子,然后是银盘子,最后是铁盘子。当阿育王散尽所有金属器皿后,他的大臣给他的餐桌上摆上了瓦器。这时,阿育王责问道:“谁是这个国家的国王?”大臣们毕恭毕敬地回答:“陛下就是国王。”阿育王顿时泪如泉涌,喊道:“为什么你们要睁眼说瞎话呢?我已不再是国王。留下这半个苹果吧,作为一国之君,我已经没有任何可以侍奉佛门的了。”然后,阿育王派人将这半个苹果送到鸡园寺分给众僧,并说道:“瞧,这是我最后的恩赐,这是印度富足的国王所赐。我现在有职无权;除了僧伽的支持,我别无所有,没有了健康,也无法享用药品和医师的治疗。吃了这个苹果吧,希望所有的僧侣都能分享我最后的馈赠。”

阿育王再次问他的大臣拉德哈古普塔:“谁是这个国家的君主?”大臣毕恭毕敬地回答:“陛下,您就是一国之君。”

阿育王恢复镇定,用诗歌回答道:

大地上笼罩着一层宝蓝色,

大地上点缀着熠熠发光的珍宝,

土地上有走遍千山永恒永存的王位,

土地上是母亲创造的平等万物。

我将这一切赐予僧伽。

我祈求看管好这些馈赠,

我并不渴求因陀罗大殿或梵天宫廷,

我也不向往君权所具有的光辉,

一切都像恒河浪涛一般,流逝,

不逗留一分一秒。

用不变的信念,不可动摇的信仰,

我将无以估量的大地

慷慨馈赠于僧伽;

我向往自制,也渴望给予他人恩惠,

此善行从未改变。[20]

说完这番话,阿育王将馈赠封印[21],并当场圆寂。

在阿育王承诺馈赠佛门的十亿金币中,还有四千万尚未兑现。他的大臣将这笔钱用在了赎买土地上,并拥立萨姆帕蒂登上了空置的王位。萨姆帕蒂之后,继承王位者依次是维里哈斯帕蒂、维里萨瑟纳、普萨亚德哈尔玛和普萨普米特拉。

* * *

[1]该家谱取自《大譬喻集》的《阿育王史》,(《印度佛教简史》,第2版第319页之后,埃米勒·路易·布尔奴夫著)读者会发现这里没有旃陀罗笈多·孔雀,而是用南达代替了阿育王的父亲宾头娑罗·阿米特拉加答。充满韵律的《阿育王史》(《尼泊尔佛教文学》,第6页到第17页,拉金德拉腊拉·米特拉著)用阿阇世王代替了马希帕拉,其他地方也有细微差异。——原注

[2]即后来的阿育王,以下称阿育王。——原注

[3]韵律诗中的萨穆德拉。——原注

[4]该段证实了《阿育王史》中的主要人物是阿育王。——原注

[5]参考《第三次结集的传说》中的目犍连子帝须,上述第6章。——原注

[6]参考第5章的罗美德石柱。——原注

[7]维塔苏卡即维加塔苏卡。——原注

[8]锡兰的《大史》(第4章)中,上座部耶舍是伽罗阿育王或第一阿育王统治期第二次或毗舍离结集的领导人物。很多迹象表明伽罗阿育王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三次结集的任何描述都不可信赖。——原注

[9]阿罗汉果位。——原注

[10]碑文证实阿育王没有废除死刑。——原注

[11]详见《大唐西域记》第2卷第91页,比尔译。科洛内尔·沃德尔证实了摩醯陀山就是巴特纳的希克纳-帕哈利山,印度官员的府邸就在这座山上。科洛内尔·沃德尔声称附近的监房被称为曼翰竺。但科洛内尔·沃德尔的话令人生疑。——原注

[12]参考上述第6章锡兰《代理统治者蒂西亚的故事》。——原注

[13]《大唐西域记》第2卷第231页,比尔译。——原注

[14]《大唐西域记》第2卷第246页,比尔译。可将《大史》和《岛史》中的相关传说比较一下。玄奘认为阿育王生活在佛灭一百年后。他的看法与《阿育王史》中的描述是一样的。这一日期也是僧伽罗人传说中的伽罗阿育王生活的日期。——原注

[15]维吉尔。——原注

[16]比尔先生引用了一首描述赐予罗顿家族土地的英语韵文平行句,引自伯克的《贵族》,黑斯廷斯:

我,威廉国王,我统治的三分之一,

都给了保林·罗顿、霍普与霍普顿,

……

为了显示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我用牙齿咬了一点蜡。

在梅格、莫德、马杰里面前,

在我第三个儿子亨利面前(《印度古文物研究》,第9卷第86页)。——原注

[17]经喜马拉雅山脉发往于阗,需要加注为“可将该传说与柔克义的《释迦牟尼传》以及斯坦因《古于阗》中的相关传说进行比较,详见《释迦牟尼传》第232页以后的内容及《古于阗》第158页到第164页。这些传说都提到了圣人耶舍。鸠那罗的故事只是民间传说。可将鸠那罗的传说与菲德拉、希波吕托斯和阇陀伽的传说进行比较,详见劳斯先生翻译的《大莲花》第4卷第117页。劳斯先生还引用了一些其他类似的印度传说。——原注

[18]根据法显的看法,印度恒河地区居住的居民不吃“大蒜或葱,只有被逐出种姓的人才吃这些东西”。这种偏见至今仍存。在种姓级别高的人看来,葱里有麻蝇一类的东西。——原注

[19]在耆那教的传说中,萨姆帕蒂是耆那教的大护法。无人知晓萨姆帕蒂真正的故事。——原注

[20]据法显记载(第27章),孔雀王国的这一馈赠镌刻于华氏城南部的一根石柱上。石柱地点尚未查明。阿育王的演讲如下:

海洋宝蓝色的外衣环绕着这方土地,琳琅满目的珠宝点缀着这方土地,我将这仿佛携着万物生灵和马达拉山的土地,交给僧伽。

作为善行的回报,我不愿再居于因陀罗,也不想居于梵天,也不愿在君主身份的快乐中多做逗留,那种快乐比流水流逝得还快,转瞬即逝。

我渴望的回报是圣人尊崇的自制,这种自制不受一切变化的影响。——原注

[21]这里的意思是从此后不再进行馈赠。——译者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