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痰飲門

論痰飲證候

人之有痰飲病者,由榮衛不清,氣血敗濁,凝結而成也。內則七情汩亂,臟氣不行,鬱而生涎,涎結為飲。四飲者即懸飲、溢飲、支飲、痰飲是也。懸飲者,飲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溢飲者,飲水流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身體疼重;支飲者,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痰飲者,其人素盛今瘦,腸間漉漉有聲。又有留飲者,背寒如手大,或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疼,脅下痛引缺盆,咳嗽則轉甚。又有伏飲者,膈滿,喘咳,嘔吐,發則寒熱,腰背痛,目淚出,其人振振惡寒,身瞤惕。故曰:四飲生六證。或云五飲者,即留飲、伏飲合為一證是也。

丁香五套圓 夫胃氣虛弱,三焦痞澀,不能宣行水穀,故為痰飲。結聚胸臆之間,令人頭目昏眩,胸膈脹滿,咳嗽氣急,嘔逆腹疼。伏於中脘,亦令臂疼不舉,腰腿沉重,久而不散,流入於脾。脾惡濕,得水則脹,脹則不能消化水穀。又令腹中虛滿,而不食也。此藥主之。

傅公實方,其子宣贊安民傳。

半夏(一兩,切破) 天南星(一兩,每個切作十數塊,二味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礬三兩研碎,調入水內,再浸三日,洗淨焙乾) 乾薑(炮,一兩) 良薑(一兩) 白朮(一兩) 茯苓(一兩) 木香(半兩) 丁香(半兩,不見火)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各半兩)

上十味為細末,用神麯一兩,大麥糵二兩,同碾取末,打糊和藥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熟水送下,不拘時候。常服溫脾胃,去宿冷,消留滯,化飲食,闢霧露風冷、山嵐瘴癘,不正非時之氣。但是酒癖停飲,痰水不消,累服湯藥不作效者,服之如神。

千金圓 治中寒停飲不散,痰實不入食。主嗣康方。

硫黃(二兩,通明者,別研如粉) 青皮(四兩,去白) 白茯苓(二兩) 半夏(一兩,湯洗,去臍) 乾山藥(二兩) 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

上為細末,拌勻,湯浸炊餅圓,或用淡麵糊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食前服。

枳殼半夏散 治遠年痰飲,發作有時,諸藥未效者。

半夏(湯洗七遍) 枳殼(麩炒黃) 縮砂仁 陳皮(去白) 白茯苓(各半兩) 丁香(二錢半) 木香(二錢半)

上件七味,併為粗末,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八分。食前熱服,可斷根本。

三奇散 治一切嗽,不問新舊,喘頓不止,晝夜無時。

陳氏云:予家一獲,久苦此疾,數令醫治,如水投石,偶在曲江置得沅州一婢,親制此藥,兩服而愈。

款冬花(二百文) 熟乾地黃(二兩) 佛耳草(五十文)

上焙乾,碾為粗末,每次二大錢裝,猛火於香爐中燒之。用紙作筒子,一頭大一頭小,如粽子然,安在爐上,以口吸,煙盡為度,即以茶清嚥下,有涎出任之。

三妙湯 治痰嗽。

武昌趙都統傳,其家屢服得效。

大罌粟殼(四枚) 烏梅(二枚) 北棗(二枚)

上於銀石器中,用水兩大盞,煎一半,候熟,入少餳。臨睡隨意熱溫冷飲,略仰臥,少定嗽止。

快活圓 常服消食化痰,養生之家不可闕。

韓倅子髦傳此方,甚驗。

枳殼(一兩半,炒) 桔梗(二兩) 半夏(二兩,湯洗七遍) 桂(一兩)

上為末,薑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食後。

前胡散 治痰客於上焦,久之令人昏眩。

前胡(去蘆) 人參(去蘆) 紫蘇子(真者) 赤茯苓(各三分) 甘草(炙) 陳皮(去白) 枳殼(麩炒) 半夏(湯洗七遍) 木香(生用。各半兩)

上九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十片,煎至半盞,去滓,熱服。

紫芝丸 治痰。

五靈脂(粒粒取全者,去砂石) 半夏(湯浸七遍,慢慢浸,令心透)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生薑自然汁浸,蒸餅為圓,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薑或茶湯下,食空、臨睡時服。

三仙圓 治中脘氣滯,胸膈煩滿,痰涎不利,頭目不清。

天南星(生,去皮) 半夏(沸湯泡七遍。二味各五兩,碾為細末,用生薑自然汁和,不可太軟,但手捏得聚為度,攤在篩內,用楮葉蓋之,令發黃色,曬乾收之。須是五六月內做曲,如醬黃法) 香附子(略炒,於磚上磨去毛,五兩)

上用南星、半夏曲餅子二兩,淨香附子一兩,同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食後、臨臥,薑湯下。

導痰湯

費達可運使傳。

白茯苓 桂心 半夏(湯洗十次) 乾生薑 橘紅 枳殼(炒香) 甘草

上等分為末,入生薑三片,煎七分,非時溫服。

半夏湯 治痰飲。

捷徑趙從簡方。

白茯苓 半夏(湯洗七遍)

上等分,各銼如小豆,每服秤三錢,水一盞半,生薑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服。

神效化痰飛礬丹

張承祖運干傳。

飛過枯礬(二兩,北礬、絳礬尤佳,如無,只用通明南礬) 半夏(一兩,生薑制一宿) 天南星(一兩,切作片子,用皂角挪水浸過一宿,來日就用銚子熬,水盡為度) 白殭蠶(一兩,半兩生用,半兩米醋浸一宿)

上同為細末,薑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小丸亦得。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生薑湯下。兼治喉閉,用薄荷兩葉,新汲水浸少時,嚼薄荷,吞藥,以水送下。如咽不得,即以十五粒搗細,用皂角水調灌下即開。又治小兒急、慢驚風,牙關緊急,不可開者,亦用皂角水調塗牙齦上,入咽即活。

神仙化痰圓 亦治風秘甚效。

天南星(四兩) 半夏(四兩。二味生薑、皂角各四兩,水五升同煮,水盡去姜及皂角) 丁香(一兩) 橘紅(二兩)

上為細末,白水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食後。

下痰圓

李鏞解元傳。

橘紅(四兩) 白朮(兩半) 半夏(一兩,薑製) 天南星(二兩,炮)

上為細末,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薑湯下四十粒,不拘時候。

破痰消飲圓 治一切氣,一切飲,其效甚速。

何自然中丞傳。

荊三稜(一兩,灰炮,捶碎) 半夏(三兩,湯泡七次) 蓬莪朮(一兩,灰炮,捶碎) 青皮(一兩,洗) 草果(一兩,麵裹炮) 陳皮(一兩,洗) 良薑(一兩,濕紙裹煨) 川薑(一兩,炮裂)

上並焙乾,秤為細末,水煮糊為圓,如桐子大,陰乾。每服五十圓,薑湯或熟水下,不計時候。

薛氏桂辛湯 下痰飲,散風邪,止涎嗽,聰耳鼻,宣關竅,利咽膈,清頭目,解冒眩,進飲食。

鄧左丞方。

桂(去皮) 細辛(去苗土) 乾薑 人參(去蘆)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二分) 五倍子 陳皮(去白) 白朮 半夏(湯浸洗七遍,細切如豆,不搗。各三分)

上件除半夏外,搗羅為粗末,再同拌勻。每服二錢,水二盞,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宣肺散

錢醫產家方,盛公紀傳。

白茯苓(四兩) 乾薑(一兩半,炮) 五味子(二兩半) 細辛(二兩半) 甘草(二兩半) 人參(二兩,去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調下,食後、臨臥服。

新法半夏湯 治痰。

郭醫傳。

大半夏(四兩,湯洗七次,每個切作兩片,用白礬一兩碎之,沸湯一碗,乘熱浸半夏一晝夜,湯洗去礬,攤干。一片切作兩片,再用生薑自然汁,於銀盂中沒頭浸一晝夜,卻於重湯中燉,令薑汁幹盡,慢火焙乾,為細末,再用生薑自然汁搜成餅子,曝或焙乾,炙黃,勿令焦) 甘草(二兩半,炙) 陳橘紅 草果(煨,取肉) 神麯(炒) 縮砂仁(各一兩) 丁香 白豆蔻仁(各半兩)

上八味為細末,每服抄一錢,先用生薑自然汁一匙,調成膏子,入少炒鹽,沸湯點服。

治痰茯苓圓 本治臂痛,據《指迷方》中雲:有人臂痛不能舉手或左右,時復轉移,由伏痰在內,中脘停滯,脾氣不流行,上與氣搏。四肢屬脾,滯而氣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脈沉細者是也。後人謂此臂痛乃痰證也。用以治痰無不效者。

茯苓(一兩) 枳殼(麩炒,去瓤,半兩) 半夏(二兩) 風化朴硝(一分)

上四味為末,以生薑自然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累有人為痰所苦,夜間兩臂常若有人抽牽,兩手戰灼,至於茶盞亦不能舉。只以此藥治之,皆隨服隨愈。世間所謂痰藥者多矣,至於立見神效,未有若此藥之妙也。

破飲圓 治一切停飲不散,時嘔痰沫,頭眩欲倒,膈脘不利。

漳州周判官柄傳。

白朮(一斤二兩) 乾薑(六兩,炮) 肉桂(六兩) 赤茯苓(七兩) 旋覆花(八兩) 枳實(二兩)

上件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熟水下,不拘時。

搜飲丸

宇文尚書方。

木瓜(一個,切下頂作罐兒,去瓤) 生白礬 半夏曲(各等分)

上將二味藥,填在木瓜內,卻用圓頂蓋定,用麻縷扎縛於飯甑上,炊兩次,爛研,以宿蒸餅為丸,不拘多少,但和得聚即止,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生薑湯下,不計時候。

倍術散 治酒癖痰飲,此藥大有功效。

白朮(二兩)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㕮咀,分三服,水一大𧊝,姜十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臟腑微動即安。

芎辛散 治壅塞痰盛,清頭目。

辛丑年葛丞相作正言苦此疾,逾月語音不出,服柴胡之類亦不能去,醫者云是燥,用此藥數服而愈。

川芎 細辛 防風 桔梗 白芷 甘草 羌活(已上各一兩) 桑白皮(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薑二片,薄荷三葉,煎至七分,不飢不飽時溫服。

人參紫菀湯 治肺氣不調,咳嗽喘急,胸膈煩悶,痰涎不利,坐臥不安,晝夜不止,久不愈者,以致形容瘦減,力氣羸劣者並宜服之。

蘇司法次參傳之於滕舉二方。

人參(一分) 京紫菀(半兩) 款冬花(半兩) 五味子(一分) 杏仁(半兩) 甘草(一分) 縮砂仁(一兩) 罌粟殼(去頂瓤,用薑汁製炒,一兩) 桂枝(一分)

上併為飲子,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烏梅兩個,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星砂圓 消痰積,溫中順氣,治一切風痰,利胸膈,壯脾胃,及內傷生冷,腹脅脹痛,酒後痰實嘔吐,服之神效。

鎮江邢醫方,朱子新傳。

天南星(四兩,湯浸洗七遍) 良薑(四兩) 縮砂仁(二兩)

上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二十丸,生薑湯下,不計時候。夏月吃生冷尤宜服。雖多至七八十丸,無害,加香附子二兩尤妙。

化痰圓 治停痰宿飲。

半夏(湯洗七遍,別作末) 人參(去蘆) 白茯苓 白朮 桔梗(切作小塊,薑汁浸。已上各一兩) 枳實 香附子 前胡 甘草(已上各半兩)

上為細末,用半夏、薑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薑湯下。

玉塵散 治痰飲。

出千金方。

桑白皮(自取東向未出土者,淨洗,二兩) 桔梗(三兩) 半夏(一兩,沸湯泡七遍) 南星(一兩,沸湯泡七遍)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一方加北五味子各等分。

十棗湯 治懸飲,咳唾引脅下痛。又治支飲,咳煩,胸中痛至百日、一歲,其脈弦者。

葉伯材處此數方,大有神效。

芫花(微炒) 甘遂 大戟(炒)

上等分為末,水一盞半,棗十個,煎至八分,去棗。調藥,壯人一錢,羸人半錢,平旦溫服。不下者,次日更加半錢。下後,糜粥自養。若已下,不可與之。

大青龍湯 治溢飲,身體疼重,汗不出,拘急痛。

麻黃(去節,湯,七錢半) 桂心 甘草(炙。各二錢半) 石膏(雞子大) 杏仁(四十枚,炒,去皮尖)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溫覆一服。汗者勿再服,復汗出多,亡陽虛逆,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小青龍湯 治溢飲、支飲,倚息不得臥,及喘滿者。

麻黃(去節,湯) 芍藥 細辛 桂心 乾薑(炮) 甘草(炙。已上各三錢三字) 五味子(二錢) 半夏(湯洗七次,三錢)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渴者,去半夏,加瓜蔞根三錢三字;微利,去麻黃,加芫花一雞子大,炒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小便不利者,去麻黃,加茯苓半兩;喘者,去麻黃,加杏仁三錢三字;咳而上氣,肺脹,其脈浮,心下有水氣者,胸中痛引缺盆,加石膏二錢半,研。

防己桂枝湯 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

木防己(三兩) 桂心(一兩) 人參(四兩) 石膏(六兩)

上四味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煮七分,去滓,溫服。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後發,再服。不愈,宜去石膏,加茯苓四兩,芒硝一兩半,微利則愈。

小承氣湯 治支飲胸滿。

厚朴(四兩,薑製) 大黃(二兩,蒸) 枳實(一兩,麩炒,去瓤)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

參苓飲 治胸中停痰宿水,自吐出痰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宜服此方,大有神效。

茯苓 人參 白朮(各三兩) 枳實(麩炒,去瓤,二兩) 橘皮(一兩半)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空腹溫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