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十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疝氣門

治諸疝氣發作證候

《經論》雖云七疝,諸疝等更不見名狀,但出寒疝、㿗疝而已。唯《大奇論》列五臟脈為五疝證,所謂腎脈大、急沉為腎疝;肝脈大、急沉為肝疝;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三陰急為脾疝。三陰即太陰脾脈也。大抵血因寒泣,則為瘕;氣因寒聚,則為疝。但五臟脈理不同,不可不辨。且腎脈本沉,心脈本滑,受寒則急,於理乃是;肝脈本弦,肺脈本澀,並謂之沉,未為了義。又脾不出本脈,但云急為疝,亦文義之缺也。凡云急者,緊也,緊為寒。亦可類推。且賊風入腹,亦為疝;冒暑、履濕皆能為疝。常隨四氣改易急字,風則浮弦,暑則洪數,濕則緩細,於理甚明。要知疝雖兼臟氣,皆外所因也。寒則溫之,風則散之,暑則利之,濕則燥之,各有成法。

失笑散 治疝氣腫硬。

徐都承叔至傳,云是錢參政方。

防風(去蘆) 牡丹皮(去心)

上等分,為細末,食前、酒服方寸匕,日三。亦治㿗卵偏墜。又一方加黃檗、桂心二味等分,治氣上下腫脹。

大戟丸 治膀胱氣陰腫,或小腸氣痛。

泗州楊吉老方,累用有效。

檳榔(一兩,略炮過) 麝香(半分,好者) 胡蘆巴(四兩,炒香) 大戟(揀好者寸許,銼去皮,炒令黃色,秤半兩) 木香(一兩) 舶上茴香(一兩) 黑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訶黎勒(炮,去核,一兩)

上件藥為末,用川楝子五兩,好酒二升,蔥白七枝,長三四寸已,來一處煮,令楝子肉透軟,去皮、核,只取肉,和上件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加之十丸,每日空心、溫酒少許下之。生薑、鹽湯下亦可。如潮發疼痛,可用炒生薑,熱酒下十五丸,一服立效。吃藥後消盡氣腫,且卻減藥。

茴香散 治寒濕氣,小腹疼,外腎偏大腫痛。

軍頭司何押番傳與陳端,遇發時只一兩服,立定。何云等子輩常服此藥,故無下部之疾。

茴香 柿楂子(《本草》名糖球)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每服一二錢,鹽酒調,空心,熱服。

蛇床子散 治淋泄。

蛇床子 川椒 木通 石茱萸 藁本 陳橘皮(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用連根蔥白七枝,水三碗,藥兩匙,煎五七沸。先噓候通,手淋洗。

木香散 治疝氣。

漢陽洪簽判名價傳,復州史君親服得效,並下三方。

木香 青皮(去白) 延胡索 馬撲兒(新瓦上焙乾) 土茴香(炒)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抄二錢,空心、溫酒調服。忌滯氣食物,如豆腐、雞鴨子、濕面、韭菜等。病愈任意食,無害。

桃仁散

桃仁(三十粒,炒)

上細嚼,熱酒吞下茴香丸,食前。

皂子圓

肥皂子(獨腎者四十九個)

上燒過存性,為細末,再研如粉。用陳米飯爛研,如膏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茴香煎湯下。

又治疝氣,細末、熱酒調下。

茱萸桃仁散

茱萸(揀,四兩) 桃仁(一百二十粒)

上二味,同炒香熟,去萸不用,止將桃仁去皮、尖,蔥白十寸,細銼,沙盆內爛研,銀銚內炒香熟,用酒二盞,浸作一服,熱吃,有汗便解。

金鈴圓 治丈夫本臟氣並膀胱氣,往往衝心臍下,胸脅刺痛。及婦人血氣衝心,並皆治之,消溶飲食,通三焦氣。

金鈴子(四十個,去皮、核,只取肉。用巴豆二十粒,去皮,入麩同炒。金鈴子肉如桑根色為度,棄卻巴豆、麩,只使金鈴肉) 茴香(輕爛過,舶上者) 蓬莪朮(醋浸,紙裹,炮) 荊三稜(醋浸,紙裹,炮) 枳殼(麩炒,去瓤) 陳皮(湯浸,去瓤。已上各二兩) 川楝子(焙,一兩) 木香(半兩) 百部(炒,一兩)

上件揀淨,細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不計時候,茶、酒任下,消酒食。如若只為散,用酒調,或入鹽點更佳。

大烏頭桂枝湯 治風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體疼痛,灸刺、諸藥不能療,及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叫呼,陰縮,悉主之。

醫官杜壬,以此五方治寒疝,極效。

大烏頭(五枚,實者,去皮、尖,蜜大盞,煎減半,漉出,湯洗,切) 桂心(三錢三字) 芍藥(三錢三字) 甘草(一分,炙)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大棗三個,入前煎烏頭蜜半合,同煎至七分盞,去滓,食前服。

倉卒散 治寒疝入腹,心腹卒痛,及小腸、膀胱氣,絞刺脾腎,氣攻攣急,極痛不可忍,屈伸不能,腹中冷重如石,白汗出。

山梔子(四十九個,燒半過) 附子(一枚,炮)

上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半盞,煎至七分,入鹽一捻,溫服即愈。

神應散 治諸疝,心腹絞痛不可忍。

延胡索 胡椒(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酒半盞,水半盞,煎七分,食前服。

牡丹圓 治寒疝,心腹刺痛,休作無時。及治婦人月病,血刺疼痛。

川烏頭(炮,令焦黑,去皮、尖) 牡丹皮(四兩) 桂心(五兩) 桃仁(炒,去皮、尖,五兩,別研)

上為末,煉蜜圓,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婦人醋湯下。

補腎湯 治寒疝入腹,上實下虛,小腹㽲痛,時復泄瀉,胸膈痞滿,不進飲食。常服溫脾補腎。

人參 茯苓 白朮 黃耆 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沉香(四錢) 木瓜(一兩半) 羌活(半兩) 甘草(炙) 芎藭(各一分) 紫蘇(三分)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嘔吐,加半夏半兩,添水盞半,姜七片,煎。

世寶圓 治一切厥心痛,小腸、膀胱痛不可忍。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鬱金 薑黃(各半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硃砂少許為衣,每服三十丸,溫酒下;婦人淡醋湯,更服代針散。

神聖代針散 治小腸氣,搐得如角弓反張,膀胱腫硬,一切氣刺虛痛。

張氏處此數方,的有神效。

乳香(研) 沒藥(研) 安息香(研) 當歸(洗,去蘆) 川芎 白芷(各半兩) 芫青(去足翅,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病甚半錢。先點好茶一盞,將藥摻在茶上,不得吹,攪動,立地細細呷之。

脫鈴圓 治奔豚,腎余腫墜,小腸氣痛,並下部一切疾。

胡蘆巴(炒) 破故紙(炒) 蓬莪朮(炒) 荊三稜(炒。已上各一兩) 檳榔(半兩,生用) 南木香(半兩,不見火) 川楝子(一兩,用巴豆七個炒,去巴豆)

上為細末,面內入少許硇砂細末,同煮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鹽湯送下,空心、食前服。

妙應散 治大人、小兒偏墜。

防風(二兩) 官桂(去皮,一兩)

上為細末,二錢,溫酒、鹽湯調下,服了食壓之。治小腸氣,用蔥白入茴香,煨,同嚼縮砂仁,妙。

木香趁痛圓 治下部諸疾,不問虛實,往來作痛,時發寒熱。

南木香(二兩,不見火) 胡椒 大黃(炒) 青皮(去白) 全蠍(炒。已上各一兩) 黑牽牛(四兩,半炒半生)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二十丸至三十丸,鹽湯、空心下。

半夏湯 治心脾疼,及小腸奔豚等痛患。

吳茱萸(去枝並目) 半夏(湯泡,切片) 肉桂(去皮。等分)

上㕮咀,三錢重,水一大盞半,生薑十片,同煎八分,去滓,熱服。

腸風門

辨腸風、痔漏、下血證候

夫有五痔,人奏圊則下血,或點滴,或迸箭,或清或濁。面黃唇白,心忪腳弱,頭目眩暈。此因飽食、坐久、腸癖所為。亦有飲酒、房室過度所致。世醫多指此為腸風臟毒,然腸風臟毒,自屬滯下門,臟毒即是臟中積毒;腸風即是邪入臟。純下清血,謂之風利。今五痔下血,乃是酒痔、脈痔,其血自肛門邊別有一竅,如針孔大,滴淋而下,與泄物不共道,不可不知。

黃連湯 治脈痔下血不止,量冷熱加減法。

此數方系葉伯材累用有神效。

黃連(去須) 烏頭(炮,去皮、尖。各等分)

上為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熱則加黃連,冷則加烏頭。

酒連圓 治酒痔下血,伏暑久治不效。

黃連(不以多少,燎去須,酒浸,銀器中重湯煮,漉出曬乾,添酒煮七次止)

上為末,以余酒為圓,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加味四君子湯 治五痔下血,面色萎黃,心忪耳鳴,腳弱氣乏,口淡,食不知味。

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炙) 黃耆 白扁豆(蒸。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匕,湯點服。此方人未之信,服者頗效,所謂「看不上手面,自有奇功」。

豬牙皂角散 治五種腸風下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名脫肛;穀道四旁有胬肉,如乳頭,名鼠奶痔;有穴,腸出血,名漏。並皆治之。

黃牛角䚡(一枚,捶碎) 白蛇蛻(一條) 蝟皮(一兩) 豬牙皂角(七鋌) 穿山甲(一片,七十鱗)

上並銼碎,入砂瓶內,以鹽泥封固,候乾。先少著火燒,令煙出,後用大火煅,令通赤為度。取出攤冷,為末。先以胡桃一個,分四分。一分臨臥時,細研如糊,酒調下便睡。先引出蟲,至五更時一服,次日辰時一服,並三錢藥末。久患者不過三服即愈。

黃耆圓 治腸風瀉血。

呂大資宅經效方,石寺丞服後得驗。

黃耆 黃連(各等分)

上件藥為末,以麵糊為丸,如赤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

厚朴煎 王嗣康為蔡昭先處此方,治積年下血。韓縣尉名楚卿傳,云乃尊主藏,服之作效。

厚朴(五兩,用生薑五兩,同搗開,於銀石器內炒,令紫色) 白朮(一兩) 大麥糵 神麯(二味各一兩,同炒紫色)

上為細末,白水麵糊為圓,如梧桐子大。疾作空心、米飲下一百丸,平時三五十丸。嗣康云:腸胃本無血,緣氣虛腸薄,自榮衛滲入。今用厚朴厚腸胃,神麯、麥糵消酒食,白朮導水,血自不作也。

荊芥散 治脈痔下血。

荊芥穗 槐花(炒焦。各一兩) 石菖蒲(一兩半)

上為末,米飲調下二錢,食前服,日二。

白玉丹 治久年腸痔下血,服百藥不效者。

凝水石(不以多少,煅紅,研細,水飛,再入銀鍋中煅)

上糯米糊丸,如梧子大,陳米飲下五十丸,只一服愈。

消毒圓 治腸風外痔結核,或癢或痛。消毒定痛,令結核自散。

楊氏用此數方,治諸腸風痔漏,大有功效。

黃耆(一兩半,蜜塗,慢火炙) 荊芥穗(一兩) 枳殼(三兩,湯浸,去瓤,切作片子,麩炒黃色) 薄荷葉(去土,半兩) 槐花(一兩,炒赤) 皂角子仁(一兩,炒香) 蝸牛(十四枚,炙,去殼,焙乾)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七十丸,茶清送下,食後。

聚金圓 治大便下血,發熱煩躁,腹中熱痛,作渴喜妄,舌澀目昏,脈來弦數。多因蓄熱,或有酒毒,即此見證。

黃連(四兩。一兩水浸,曬乾;一兩炒;一兩灰火炮;一兩生用) 黃芩(一兩) 防風(去蘆頭,一兩)

上件為細末,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量意加減,以米泔浸枳殼水下,不拘時候。冬月入大黃一兩,三時不須。

北亭散 治腸風、痔漏,積年膿血不幹。

白礬(別研) 乳香(別研) 黃連(去須。已上各一兩) 硇砂(半兩,別研) 全蠍(一錢,取末)

上件為末,用大鯽魚一枚,去腸、鱗,入藥末在內,濕紙裹,麻皮纏,鹽泥固濟。文武火煨熟,去泥紙,卻用慢火炙焦,同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粟米飲調下。

鳳眼草散 治腸風下血。

鳳眼草(揀淨,即揀莢也) 褐油麻(水淘淨。二味各四兩) 枳殼(去瓤,二兩,麩炒) 輕粉(一字)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米飲亦得,食前服。

地榆散 治腸風下血不止。

地榆 訶子(煨,去核) 赤芍藥 橡斗子(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下,食前。

皂角子散 治腸風、痔漏下血,經久不瘥者。

皂角子(一百枚,燒留性,研細) 榼藤子(一枚,金者,去殼,研,不可搗)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如人行三五里,再飲熱酒,一盞投之。

蝟皮湯 治腸風下血。

白刺蝟皮(一枚,於銚子內煿,針焦,去皮,只用針) 木賊(半兩,炒黃)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空心服。

松皮散 治腸風下血過多。

松木皮(就木上以刀刮去粗浮者,只取貼木嫩皮)

上銼細,焙令半乾,再入銚子內,慢火炒乾,為細末。每服一錢,入臘茶一錢,白湯點服,食前。

立聖散 治年深日久腸風下血,或如雞肝,日夜無度,全不入食,通身黃腫者。兼治尿血。

黃連(去須,一斤)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濃煎荊芥,蜜湯調下,空心、食前。

橄欖散 治腸風下血,久不瘥者。

橄欖核(不以多少)

上件燈上燒灰,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空心。

萬靈圓 治五種痔漏。凡穀道生瘤似鼠奶,時時發動,或出血者,名曰酒痔,又曰冷痔;若生核子者,曰腸風;痔發時熱,大便難下,脫肛良久不入,名曰氣痔;大便或出清血,名曰血痔。此因濕地久坐,腸胃虛冷,搏結得之。

硫黃(二錢,別研) 白礬(枯,二錢) 豬牙皂角(半兩,炙)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皂角刺(一兩,燒留性) 刺蝟皮(一兩,燒留性) 榼藤子(一枚,生,廣中圓者,色如肥皂子)

上件為細末,煮稀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如疤有頭者,用硃砂少許,同藥三五丸,一處細研,塗於頭上,旬日自落。又用米醋調藥三五丸,敷瘡上即愈。在裡面,即將米醋和糟,拌藥三兩丸,燒熏之。

治酒毒下血,多至升斗者。

盧州郭醫云:趙俊臣帥合肥日,其婿司馬機宜患此。服四物湯,每料加炒焦槐花二兩,如常法煎服,必止,久之不復作效。於一同官處得此方,遂安豶豬肚一枚,洗淨,入去須、土了淨黃連四兩,以酒、醋各二升半,文武火煮,候乾控起。將豬肚並黃連,一處研杵極爛,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湯下。

治下血如豬肝片。

煎四順飲子下駐車丸,僧保俊患此,服而愈。

治下血。

漢陽章教授傳。

蔥須,新瓦上炒乾,碾為細末,每服三□,米飲調下,甚妙。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