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第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独山莫友芝子𤟧

易学五十卷

明卓尔康撰。尔康仁和人,字去病。万历壬子举于乡,授祥符教谕,历工部员外郎,左迁常州府简校,徙大同府推官。总督卢象升常引参谋军事,移两淮分司运判,为淮人请赈,激切触忌,罢归。事迹具县志儒林传。明史艺文志。卓尔康易学全书五十卷。

四库提要存目仅有尔康易学残本十二卷,盖乾隆中采进,已无全本。此本吴骞拜经楼所藏旧钞全帙,其说卦传二卷独存刊本,首叶及板心计卷处犹留空木未刊。盖付锓始此两卷,丁明末之乱,遂未及完耳。其书条引众说,而附以已说,亦有众说具而己无说者。所引注疏、集解、传义之外,于明蔡虚斋、何元子两家最多。盖义理主虚斋,古义依元子也。其他征引就乾、坤二卦,有刘濬伯、管登之、来之德、邹黍回、于令升、项安世、吕伯恭、刘濂、季明德、章本清、马理、黄端伯、欧阳永叔、郝仲舆、邓元锡、陆庸成、林黄中象钞九家易,邱建安、颓汝梅、张彦陵、焦弱侯、唐凝庵、姚承庵、杨止庵、俞玉润、俞玉吾、高景逸、邹泗山邵氏、李隆山、苏子瞻、吴叔美、吕叔简、邵子、张横渠、李子思易简录、杨止庵、杨诚斋测言、周颙、虞翻易征、吴因之、邓汝极、周天如、陆绩决录、乾凿度、潜解、蔡氏易筌、雪浪、金汝白、游定夫像象、陆庸成、方孟旋、颜充宇、胡双湖、李隆山、主伯厚、苏紫溪、程竹山、孙闻斯、吴临川、徐几若干家,又有称鸣缶氏曰者数条,不知其亦尔康说,抑他人说也。

周易观象补义略写本

国朝诸锦撰。锦字襄七,号草庐,秀水人。雍正甲辰进士,庶吉士攺知县,又攺教授。乾隆丙辰,召试鸿博,授翰林检讨,官至右春坊右赞善。其毛诗说补、飨礼等,并四库箸录,而未及是书。是书集诸儒之说,而断以已意。末题子壻范成编次。嘉庆末,禾人戴光会得此四册清本于吴中。其提纲一卷及下经自姤初一下至杂卦,皆其手书,尤可宝贵,今归海宁查氏。

礼经本义十七卷写本

国朝梁溪蔡德晋敬斋辑。以十七篇分嘉、宾、军、凶、吉为次,军仍缺。凡十六卷。第十七卷则逸礼诸篇,而自为辑注。其本经仅十六卷者,无丧服一篇也。

尔雅新义写本

宋陆佃撰。此书四库未箸录。

龙龛手鉴四卷影钞本,瞿氏藏

辽释行均撰。其卷题云龙龛手鉴。平声卷第一。释行均字广济。集首载统和十五年丁西七月,燕台悯忠寺僧沙门智光序。辽圣宗统和丁酉,当宋太宗至道二年。其所据影之本甚大,盖似明刻金人五音集韵篇海。每半叶十行,行容大字十八,容小字,双行可三十六。其当折缝上角多缺字。

吉金古文释稿本,此跋拾补

朱右甫先生吉金古文释四册,其哲嗣建卿同岁以先生手稿装存者也。按阮太傅文达公萃一时同好十二家古金榻本,盖所自藏榻,集为一书,以续薛尚功。书后为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右甫先生即十二家之一。文达又谓右甫酷嗜古金文字,以各榻本属之编释,订成十卷。是款识属稿皆出先生,文达特审定而已。其一册有阮氏编录卷一书题及文达公攺定字与朱笔改题。书面一册亦有改定增盖一册器后跋多补填元字。是三册盖即编款识时初稿。其一册首有先生癸亥仲秋自记,谓手摹积古斋藏扬州江秋史侍御所摹三十六种,诠释题己名。是本先生自箸,中间亦有数条,涂去己名改定,盖后编款识拟摭入者,此更其先河也。同治戊辰开正,建卿从子竹石郡丞过金陵持示,谓其从伯装存时,乃从故纸搜出,散逸已三之二,盖将援文达以欧阳集古录手稿剩叶刻石之例,存什一而未就。今得竹石斤斤奉持,不敢失坠,知必能竟其绪,以张家学,以快海内好古之先睹也,岂不懿哉!五月戊寅长至,独山年家子莫友芝谨识于吴门书局。

通鉴纪事本末补后编五十卷稿本

国朝仁和张星曜撰。以袁氏本末未有专纪崇信释老之乱国亡家为篇者,乃杂引正史所载,附以稗官杂记及诸儒明辨之语,条分类集,以为此书。其纪历代佛氏之乱,曰历代君臣奉佛之祸,四卷曰佛教事理之谬,十卷。曰佛徒纵恶之祸,五卷。曰儒释异同之辨,五卷。曰儒学杂禅之非,十卷。曰历代圣贤君臣辟佛之正七卷。纪。历代老氏之乱,曰历代君臣,求仙奉道之祸,三卷。曰道教事理之谬,二卷曰道士纵恶之祸,一卷。曰儒老异同之辨,二卷附释老异同。曰历代君臣圣竖辟老之正。一卷。学者欲知异教流失,得此总汇,亦易为明晰。

星曜字紫臣成书,自序在康熙庚午,尚未刊行,此其手稿。丁卯初冬,丁禹生日昌方伯新收借观记。

建康实录二十卷影宋钞本

每叶二十二行,行大字二十,小字三十三、三十四不等。二十卷尾附记云:江宁府嘉祐三年十一月,开造建康实录,并案三国志、东西晋书并南北史校勘,至嘉祐四年五月毕工。凡二十卷,总二十五万七千五百七十七字,计一十策。后叶前半列张庖氏、钱公瑾、曾伉、熊本、赵真卿五人校正衔名,及通判军府彭仲荀、知军府事梅摰衔名。后半又载绍兴十八年十一月,荆湖北路安抚使司重别雕印韩轸、高楫、王廓、张允之、万俟虚、赵逊、周方平、刘长、王玮九人衔。此所据钞者绍兴本也。钞字尚不劣,盖明末、国初时物。仅卷首郁泰峰已亥年所收书一印,其钞自何年何人,不可考矣。

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目录一卷旧钞本

每半叶十六行,行四十字。其每卷书题并有图字,盖据宋淳熙三年张几仲名子颜。帅襄阳刊本过录有程泰之名昌大。淳熙二年五月序,序后复有是年长至,泰之以是书付几仲识语,又有淳熙三年十一月番阳口口口序,则为几仲刊书作。按是书本有图,至宋已亡,见泰之序中,书题图字自旧,近,今传本乃删之耳。

元阙卷十九之河北道四,卷二十之山南道十卷,二十三之山南道,四卷,二十四之淮南道一,三十五六,岭南道二三,凡六卷。

元丰九域志十卷写本

楝亭曹氏旧藏。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盖依宋元旧。本影钞者,字虽不工,而式整雅,胜今刊多矣。

新定元丰九域志十卷影宋钞本

半叶十一行,行大字约十八注,双行小字行二十三、四字不等,即全载王存书。每州列县之后增古迹一门,盖宋坊本也。海宁吴骞兔床拜经楼旧藏,今归唐鹪安翰题,有兔床及吴枚庵二跋。枚庵跋云:新定九域志十卷,青芝山堂影宋钞本,复从元丰旧志校勘者。首卷原阙四京以下六版,又脱曹州、济阴郡半版,亦从旧志钞补,并录入进表一篇,略成完书矣。新定本校旧志增多古迹一门。朱竹垞谓旧志乃经进之书,此则民间流行之本,未知然否。慨自祝穆方舆胜览,残山剩水,仅记偏安州郡,惟此与乐史寰宇记犹见全宋规模,而流传甚罕,识者所当什袭而宝贵之也。乾隆戊戌秋九月,枚庵漫士吴翌凤书。

兔床跋云:吾家枚庵,侨居吴下,性喜藏书,每遇秘本,即手为传录,盖今之方山也。王正仲九域志流传绝少,而有古迹者尤为难得。癸卯夏从枚庵借得,因亟钞而藏诸拜经楼。槎客。又朱识云:壬子仲春,复以钱遵王影宋钞本及嘉兴冯氏新刊本重校三过。

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写本瞿氏藏。

元李志常撰。记其师邱处机西游事,于山川风王、饮食衣服、百果、草木禽虫之别,皆资考证。研经室外集始著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稿本

国朝顾炎武撰,乃钞集志乘、史传未成之稿。道光间,成都龙万育得其副本刊之,凡百二十卷。此其元本也。同治丁卯九月,客苏城,有持兴化人家藏来售,因获观之,皆细行杂钞,不出一手,以朱笔校改误字。其每件后时有零星小件,则行书密行增入,无误字。然则朱改及行书,或亭林笔也。末有黄丕烈跋云:乾隆已酉九秋,友人张秋塘以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稿示余,共三十四册,曰:此亭林真蹪也。余留阅至山东省,见卷首叶不全,书中文义亦有残阙,还之。徐晤秋塘云:是书是传是楼旧物,后归顾归王,此乃得自王莲泾家,其残阙者,安知非即亭林序所云乱后多有散佚者乎?时书已归蒋春皋,余甚悔前此之不即收也。壬子秋,有五柳居书友携是书来,亟以数十金易之。是书本数与苏州府志艺文门载传写本三十四册之说相合。每本旁有小数一至三十四,唯缺第十四本。今之强分十五为十四者,定系后人伪作。每本部叶标某省或某府字样,次序先后,起自北直,而苏、松、常、镇、江宁、庐州、安庆、凤、窑、徽、淮、徐、扬、河南、山东、山西、陜西、四川、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交趾、西南夷、九边、四夷而止。他省不分府,南直独分者,亭林籍南直,纪载加详故也。每本有备录字。案肇域志序有云:本行不尽,则注之房旁,又不尽,则别为一集,曰备录。则此书与肇域志相出入,否则如利病书序所云,有得即录,共成四十余帙,一为舆地之记,一为利病之书,两书本合而存之与。至府志载是书为一百卷,而外间传写,又分一百二十卷。今观原稿,并无卷次,则分卷之说俱不足信。且各省先后传写本,不复如原稿次第,即所缺之第十四本,或居十三。本河南省之后,而缺在河南,或居十五本山东省之前,而所缺在山东,皆不得而知之也。今十五本从新店浅云云起,决非完书传写本。山东省有起处数叶,河南省亦于起处多两叶,余为录入。其本数已分三十四为六十,有原稿部叶别之,仍可弗乱。

南宋馆阁录十卷续录十卷写本

宋陈骙撰。此据四库本写者,字颇圆润。

元秘书监志十一卷写本

元承务郎、秘书监著作郎王士点、承事郎、秘书监著作佐郎商企翁编次。此写甚工,半叶九行,行十六字。盖据元本过录。

太常因革礼一百卷写本

宋治平二年,欧阳修等撰,进。四库全书佚收。道光间,阮文达得旧钞本,乃以进呈,中间尚缺卷五十一至六十七。此依钱塘罗以智本过录,有以智跋云。

太常因革礼一百卷,四库全书未著录,读书后志收入经类。题姚辟、苏洵撰。按洵传,以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编篡,书方成,奏未报而洵卒。辟字子张,金坛人。少从胡安定学,皇祐元年进士,后官通州通判,时为太常博士。嘉祐间,欧阳修以礼阁新编太常新礼多遗略,二书之外,存于简牍者,曰以残脱,奏请编纂,又从秘阁校理张洞奏请。六年七月己丑,命辟、洵专领其局。修为参政,又命之提举。治平二年九月辛酉,书成,修与礼官李柬之、吕公著、宋敏求、周孟阳、吕夏卿、李育、陈绎及辟、泊等上之,得赐名。其书。卷首题欧阳修等奉𠡠编,故宋史艺文志但著修名。绍兴元年,复上干刘傚,诏付太常。今传钞本仅。存八十三卷,多讹脱处五十一至六十七,凡十七卷。金阙百卷中总例二十八卷,目二十有九。吉礼二十三卷,目三十有八。嘉礼九卷,目十有七。军礼三卷,目六;凶礼三卷,目二十有五。庆礼一卷,目九;新礼二十一卷,目三十有六;庙议十二卷,目二十有五。当日李清臣云:繁简失中,讹缺不补。有宋一代之礼书,今鲜存者,无可取证矣。考开宝通礼等下建臣庶,是书惟舆服及群臣之制,余悉详朝庙仪法,而视学、养老、赐酺诸典礼皆不载。祥符元年封禅礼后土不载玉册、玉牒文。建隆元年上帝后谥号,亦不载册文。后妃下舆服,略舆而详服。指南记礼黄钺车志舆服与卤簿相复,信有如清臣之所讥者。然以宋史志考之,如皇祐二年大享明堂,仪法通礼与明堂记互异,史志依明堂记脱每方山林、川泽、蜃樽各二之文。汾阴记加上五岳帝号在祥符四年,史志但书五月乙未,而脱书年。礼阁新编:董温其奏霍山之祭在祥符元年,王钦若奏先蚕之祀在景德三年,史志并脱书年。国朝会要:和岘蜡腊之议在建隆四年,史志在二年。通礼:王钦若天帝权龛之奉在景德二年,史志在三年。太常新礼:加封四渎在康定二年,史志在元年。会要:皇后之服三等:一曰袆衣,二曰鞠衣,三曰毡衣。史志:后妃之服,一曰袆衣,二曰朱衣,三曰礼衣,四曰鞠衣。其文互异。会要:祥符二年,进封文宣王庙十哲为公,六十二弟子为侯,其封湮城侯者为秦祖,史志脱载所封爵号,又误书封侯者七十二弟子,文献通考不误。而误作祥符元年,鄄城侯误属之秦商。是书仅存,尚足以补正史志耳。若刘铣篡续因革礼,葛胜仲续增三百卷,此二书恐不可复得矣。道光辛丑初秋,钱塘罗以智跋。

宋政和五礼精义注十卷旧钞本

题宋韦彤撰。进政和三年自序。核其书,乃取三礼及他经传旧文,并注类葺,时附陈氏礼书之说,除军制数条,偶及汉唐史事,皆经义也。自序直钞欧阳永叔上太常因革礼表文,翦弃首尾,并与本书及书题不合。考唐有太常博士韦彤,著五礼精义十卷,见崇文总目,谓其首载唐礼,参引古义,申释其文,则此书亦非彤书。是此旧帙,不知何人类钞而得者,妄取唐人书名,撰人属之,而更其时代,真不可解也。

郑堂读书日记稿本

国朝乌程周中孚撰。盖嘉、道间人,读一书,必为解题一篇,条其得失,议论颇能持乎,亦好学深思之士也。凡三十四册,约存七十卷。经部编十四卷,诸经皆略具,唯缺易及小学、雅、故字书。史部二十一卷,子部三十三卷,尚无大缺逸。集部则仅本朝二卷,计亡逸当十之二三,不知更有副本否?乱后益无从访求矣。阮文达订诂经精舍文集录中孚文几十首孙渊如次诂经精舍题名碑刿中孚于讲学之士刘履芬案冯登府周郑堂明经传字信之嘉庆辛酉举拔萃科癸酉乡试副榜所箸有读书记金石识小录孝经集解、逸周书补注、词苑菆话、郑堂文录、诗录、题跋、札记、四库存目、坿录、亭林年谱等书,均未刻。

旧馆坛碑考稿本此跋拾补

今金石家言前五代碑刻,唯萧梁一代略能指数,余盖罕闻。戊辰秋,千金陵搜获,在孙伯渊氏访碑录外,更七八事,亦是梁物,拟汇为梁石记以传之。其石无存,而孤搨在世,有重刻若旧馆坛者,亦从编入。已据顾湘舟刻翁叔均双钩本钞储卷中。寻来吴门度岁。识叔均之子次孺,谓其先公于此碑用功最深,据潘稼堂检讨旧藏翦表本,得其行列高广尺寸,备摭宋至今言是碑者四十余家,坿以论说为旧馆坛碑考一卷。甘双钩最后本,又有李方赤邗上一刻,尤矜慎,因假观,得校正顾刻笔异若干字,并录其考一通。藏影山书元本,后归之。次孺讲订金石,有家法,他曰当精书善刻,若汪退谷鹤铭考卷,以惠海内好古之士,亦善述之一端也。同治已巳岁二月既望,独山莫友芝。

太白阴经孙渊如手校本

宝山蒋剑人敦复所藏。乙丑闰五月朔日,在上海借观,校今行丛书刻本,可补正者甚多。

校正太白阴经序:唐李筌太白阴经八卷,旧存箧中,首阙天无阴阳、地无险阻二篇,又无诸营陈图,文字亦多脱落。顷以明茅元仪所刻武备志中引李筌书校补,又检通典、太平御览,互加勘定。第八卷杂占,疑即宋艺文志所称占五行星度吉凶诀一卷。但中兴书目及郑樵艺文略俱称十卷。唐、宋志同,此则合杂占止八卷,或后人合并之,似无阙佚矣。李筌官荆南节度副使,其名姓官位,仅见集仙传及神仙感遇传。世所传阴符经,或言筌得之骊山老母,神仙感遇传亦谓筌入山访道,不知所终。是其人生平好怪,故无政迹,见于正史。此书有祭毗沙门天王文,亦是唐时陋习,筌所增入。然其书议论纯正,鉴人相马攻守之具,古法犹存。东都事略燕达传:达采诸葛亮、李靖意,成五陈法授之,以教战士,即此诸陈法也。后附药方占诀,皆非筌所能臆撰者,实胜于阴符经,故与。杜。佑所引文,往往符合,兵家各书,用佚甚多。周礼注所引孙子萃车之陈传注所引太公阴符,今皆不可得,此即有用之学,刊以俟后人补订焉。嘉庆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孙星衍序于吕蒙城舟次。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十六卷旧钞本

书中自题曰启玄子述,即唐时注素问之王冰也。宋史艺文志载王冰素问六脉玄珠密语一卷,当即此书,而气讹脉耳。一卷亦有误。道藏目录及焦竑经籍志载此书并云十七卷,此钞当阙一卷也。其书专论五运六气,因六十甲子直岁,反复言之,盖以天时运转明医法。

宋宝祐四年会天历一卷据宋本过录

宝山蒋敦复所藏。卷首行题去大宋宝祐四年丙辰岁会天万年具注历。其岁德刑等及九宫及月九宫德刑等曰吉凶星宜忌建除纳音直宿七十二候,曰出入书夜,时刻所注与今时宪同。又每曰必书人神所在,于细注下。惟按节载卦气,如立春坎六四、雨水坎九五,及二月大夫随卿晋公解之类,为今所无。末载算造官五人,结衔云:宝章正统同知算造兼主管文德殿钟鼓院荆执礼灵台部充同知算造。扬旗灵台郎兼主管测验浑仪刻漏所相师尧抚授保章正,充同知算造。谭玉灵台部判太史局批点历书。邓宗文后有朱彝尊、钱大昕、嘉庆八年皋月。李锐、十九年七月。沈钦裴、二十年六月。蔡复午、二十五年涂月。陈杰、金望欣并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七人跋。敦复收此书,又自为跋。同治四年四月。蔡兰甫云:京房卦气,郎𫖮父子得其学最精。乾象全用此法。大衍推六日七分,取四正卦以定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宋时盖犹仍之。五百年来,卦气久置不用,而今宪书尚总。列六候于每月之前,此特李氏月令之仅存者尔。定朔之说,始于刘焯,李淳风始用之。经朔两大无两小,三大两小,皆定朔也。会天书四五月皆小,九十十一月皆大,是用定朔也。昼夜分一在春分前五曰,一在秋分前一日,长短至皆在夏至、冬至前十七日,是不但三十三气,并冬至亦不依定气矣。陈静庵云:其平气定朔七十二候、六十卦气及灭浸等事,盖悉仍其本朝之旧。唯其书六十刻,夜四十刻,在夏至前十六日;书天十刻,夜四十刻在冬至前十七日,则不可解。金嵎谷云:此所注书,极长六十刻,前距五十九刻十五日,后距五十九刻三十四。曰极短四十刻,前距四十一刻十四曰,后距四十刻三十四曰太阳有此前后不齐行度乎?盖钞胥之误。蒋剑人云:李四香谓朱跋岁在丙辰元日立春,百年罕遇,盖竹垞不明推步,误信田家谚耳。余按史家言:颛顼高阳氏作历,以丙辰孟春正月朔旦立春,五星会于天历营室立元。此宋宝祐四年会天历,亦岁在丙辰正月朔旦立春,历名会天,正取此也。

乾象通鉴一百卷写本,孙氏祠堂旧藏

宋免解进士李季奉旨撰,进建炎二年高宗赐序,多引古占书,盖开元占经之亚也。此本孙氏钞藏于忠愍侯祠堂,后归上海郁松年。道光乙巳,蕉林逸史杨振藩为检史志细校,以朱笔识,增损其旁及上下端,将刊行,未果。唐宋人引书,取大意不失,易,旧文太多,亦非也。今归丰顺丁氏。同治丁卯仲冬获观。

此书次序体例,按之玉海所载景祐乾象新书御制。序大槪相同。乾象新书为杨维德等所撰,李季盖增损以为己书。今乾象新书久亡,赖此以存历代占验之学。宋时诏太史局每月具天文风云气候、曰月交蚀等事,实封报秘书省。玉海:绍兴三年,诏:元明不闻其事,此书正备史局检灾样具奏而作也。玉海绍兴乾象通鉴条载绍兴元年三月十八曰,诏乾象通鉴与旧书参用。先是,御前降乾象通鉴一百卷付太史局,命依经攺正讹舛。繋年录。初,河专府进士李季集天文诸书,号乾象通鉴。建炎四年六月癸酉,命婺州给札上之。绍兴元年三月甲寅,诏与旧书参用。自天文官吴师彦等颇摘其讹谬。

二年七月壬寅,攺置翰林天文府。

乾象通鉴虽以绍兴二年置翰林天文府,其成书在北宋时,故多见古书,如黄帝、甘石、巫咸诸占皆具,于是可补开元占经之漏。此书惟见玉海,其目载读书敏求记,各家书目不载。近始得自吴门,以旧钞本归家。仲冯翼录存此本。

天文占验与算法为两家之学,近时误合之,几欲废观象之说,存之以俟知者。五松居士记。

按陆游老学庵笔记,有前宣州通判李季善奏章,为秦会之设醮,未知即其人否。

嘉庆十年九月十四日,孙星衍记于济宁南池舟次。

李季进乾象通鉴疏。臣季言:天垂象以示吉凶,圣人观天文以察时恋,其来尚矣。虽示现不常,所遇有数,然有吉可致,其凶可禳。修德修刑,经史所载,有已试之验,历代宗之,设官分职,厥有攸司。秦、汉之后,散于乱罹,书既不备,法亦罕传。𨸂有异人,研书奥学,前知祸福,自为避就,世既禁而不习,书亦秘而不示行。于司天者,止在绳墨之中,而不能推其妙;藏于册府者,虽隐深微之旨,而未尝见。干习学文全法不尽,将访吉凶祸福,是犹索涂于瞽,而问乐于聋,或幸得之一二而止耳。臣书生也,早遇异人,密传奥旨,研精穷思,二十余年,方禁𬘡严切,不敢示人,而天象时变,臣已逆知于十五年前矣。尝以微言咨于故丞相李邦彦,前北帅王安中,初不以为然,中略推其验,后大信之,而事已不及矣。臣谓此术微妙,人不能知,知于已然,事实无济。于是据经籍诸家之善,考古备已验之恋,复以景祐新书、海上秘法,参列而次第之,著为成书,凡一百卷,目之曰乾象通鉴。开帙对目,而天之所示,时之所变,无一不在,将不劳推测,而吉凶祸福之兆,昭然可睹。然后修德于己,禳变于天,可以保世祚,安邦家,守太平,实有补于圣朝。臣是以不远千里,冒犬豕锋镝之死,前赴行在,而献之畎亩之中。适际陛下龙飞,恭默思治,复令推之史册,将鉴往以知来,于万机之余,特赐睿览,凡见上象,宜审阅之,以图修欀之方,避就之地。臣老归山林,虽屏迹文出,将复见太平之日矣。不胜幸甚。建炎元年六月,臣季昧死谨进。高宗御制序。夫鉴者,鉴也,不知今者鉴于古;昧于古者鉴于今。朕自藩邸龙潜,即遭播越,洎于济州,举兵南下,所有内府图书,年遭毁弃。皇考收藏苖训、马韶较录,诸天文秘笈,皆无可纪,星辰律度,违错良多,非所以敬天而勤民也。河今府进士李季,朕往在京邸,即识其人。迨乎南都建国之初,不远干里,抱其所箸之书,来献应天行在,朕试以推验,其言微中有裨事机。夫天文之学,往者曾有私习之禁,朕以为私习者特图谶耳。夫图谶之术,乃公孙卿、五利之流,以之愚惑人主,故国有显禁。至天文灾变,其事具载史乘,其书为古今帝王之鉴,又安可得而禁乎?朕惟天象昭垂,夙夜滋惧,惟恐弗克修省,以承上帝明威,又安敢崇虚文以塞灾变?特命李季将所集古人占验诸书,推诸史册,以实其事,如杨维德所进乾象新书之例。万机之暇,躬亲垂览,虽未能感召休和,亦可以因变知戒。殷鉴不远,后事之师,特为序之,以垂奕䙫。建炎二年岁次戊申八月序。

此序载历代帝王文集。

古今集论字学新书七卷旧钞本。

元武夷刘惟志编集。四库存目有惟志字学新书摘钞一卷,而七卷之本未箸于录,亦元人书待传之一也。此册尾有此书摘钞目录,后坿正德癸酉衡州知府通海乔瑛刊序,殆是序摘本耳。

丰顺丁禹生氏所收。

识遗十卷旧写本

宋罗璧子苍撰。

东坡先生物类相感志十八卷写本

陈鳣依知不足斋藏明嘉靖时姚咨钞本过录。旧题两府僧统法戒都监选练明义宗文大师赞宁编次。四库以其题东坡先生为伪托,仅于子部杂编中存其目。鳣则谓赞宁宋初人,在苏氏前,安知不号东坡。其撰此书,疏证详明,不似伪作,为跋详之。今其本归丰顺丁氏,十八卷末跋云:嘉靖已亥秋,假之石东居士,至庚子夏五月六日始得,命馆僮顺昌摹之,秋八月上旬方完。惜乎讹字太多,安能善本为之一校也。茶梦道人姚咨释赞宁

物类相感志十八卷,明嘉靖时句吴姚舜咨从友人借得,传录者。眉公秘笈。所刻止半部,此乃足本也。考晁昭德读书后志作十卷,文献通考同,则此十八卷殆后人所分欤?后志称赞宁吴人,以博物称于世。柳如京、徐骑省与之游,或就质疑事,杨文公、欧阳文忠公亦皆知其名。又王禹称𬤥通慧大师文集序云:文穆王时,大师声望曰隆,文学益茂。时钱氏公族与大师以文义切磋,浙中士大夫以诗什倡和云云。又按十国春秋,赞宁本姓高氏,其先渤海人,隋末,徒居德清县。宝正中,舍身杭州灵隐寺为僧。已而入天台山,受具足戒,习四分律,通南山著述毗尼,时人谓之律虎,遂署监坛,又为西浙僧统。太平兴国三年,忠懿王入宋,赞宁奉舍利真身塔以朝。太宗闻其名,召对滋福殿,赐紫方袍,寻赐号曰通慧。纂高僧传三十卷、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听归杭州旧寺。咸平元年,充右街僧录,年八十余卒,谥曰图明大师。葬龙井。赞宁又著通论,有駮董仲舒难王充,斥颜师古,证蔡邕非史通等说,及笋谱、物类相感志诸书。按赞宁所著,今惟高僧传、笋谱及物类相感志尚存。然物类相感志,世人多以为伪。一则流俗本不全,疑为后人摭拾;一则有东坡二字,疑为后人安托。细玩全书,疏证详明,有条不紊,似非伪书。其东坡之字,或坊刻所加,以博流通,且安知非赞宁亦号东坡乎?其目录结衔称两府僧统,当是作于吴越国时。未入宋以前,赞宁为吾浙名僧,又出勃海高氏。向藏是书系秘笈本,每病其不全,今从鲍氏知不足斋影摹姚氏茶梦庵旧本,装潢成册。寒。窗展阅眼目,为之一新,因书原委于后。嘉庆十五年十一月望日,海宁陈鳣记。

朝野佥载十卷据宋本写

唐张启撰。四库著录六卷,此乃十卷,未审其同异。半叶九行,行十八字。目首有笠泽曹炎之印、彬侯三印。

醉翁谈录八卷钞本

宋从政郎、新衡州录事参军金盈之撰。阮文达公抚浙时进呈遗书,金录事醉翁谈录,是其一种。然外集提要所述才五卷,相传文达裁去后三卷,盖如直斋书录斥唐人教坊记猥亵之意。今令钦所录,固不废也。已巳仲春,江山刘泖生氏以手录八卷相示,漫识。

静斋至正直记四卷旧写本鲍氏藏

元阙里外史行素居士著。明平陵史继裴相之父校。知不足斋鲍以文藏书。

席上辅谈二卷旧写本

元俞琰玉吾著。钞字近赵书。

桂苑笔耕集二十卷写本

唐高丽崔致远撰。致远为高骈淮南从事,见唐志。是集唐、宋志皆著录,宋后遂逸不传。集中讨黄巢一檄,最为杰出,他亦渊雅可观。卷端题淮南入本国兼送诏书等使,前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赐紫金鱼袋臣崔致远进所著杂诗赋及表奏集二十八卷,则其既归国所编上。据其奏状,则年十二入中国。又六年取进士。居中山,有诗赋等三卷;调溧水尉,有中山覆篑集五卷;从事高骈军幕,有桂苑集二十卷。末署中和六年。考中和止四年,盖其归国后,尚未闻五年三月已改元光启也。其人自唐、宋志外,唯张敦颐六朝事迹,述其乾符中尉溧水,为诗吊双女坟事,迄今道光以前,皆未有言及者,故全唐诗文并未收。采既,乃有传高丽活字本入中国者,此本盖依以过录,而失钞洪秩周、徐有矩二序,近乃从别本得之。其印行者有矩,传本者秩周也。有举称其字海夫,号孤云,仕幕僚,后中和四年,充信国使东归,仍仕本国翰林学士、兵部侍郎、武成太守,且盛推为彼国人文鼻相。此集在其国亦罕见。今虽有番禺刊行,此帙,固自昔所珍秘也。同治丁卯冬,吕亭眲叟,进状:右臣自年十二,离家西泛,当乘桴之际,入父诫之曰: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亦不谓有儿。往矣,勤哉,无堕乃力。臣佩服严训,不敢弭恩,悬剌无遑,冀偕养志。实得人,百之已千之。观光六年,金名膀尾,此时讽咏情性,寓物名篇,曰赋曰诗,几溢箱箧。但以童子篆刻,壮夫所惭,及忝得鱼,皆为弃物。寻以浪迹东都,笔作饭囊,遂有赋五首、诗一百首,杂诗赋三十首,共成三篇。尔后调授宣州溧水县尉,禄厚官闲,饱食终日,仕优则学,免掷寸阴。公私所为,有集五卷。益励为山之志,爰标覆篑之名,地号中山,遂冠其首。及罢微秩,从职淮南,蒙高侍中专委笔砚,军书幅至,竭力抵当,四年用心,万有余首。然淘之汰之,十无一二。敢比披沙见宝,粗胜毁瓦画墁,遂勒成桂苑集二十卷。以适当乱离,寓食戎幕,所谓𫗴于是,粥于是,辄以笔耕为目,仍以王韶之语,前事可凭。虽则伛偻言归,有惭凫雀。既垦既耨,用破情田。自惜微劳,冀达

圣鉴。其诗赋表状等集二十八卷,随状奉进。谨进。

中和六年正月曰,前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赐紫金鱼袋臣崔致远状奏。

巨鹿东观集十卷写本

宋魏野仲先撰。

河南先生文集二十七卷写本

宋尹洙撰,有签校可取。

苏学士文集校本

宋苏舜钦撰。以旧钞本校宋荦刻本之失。

滹南遗老集四十五卷续坿一卷写本

金王若虚撰。文珍楼钞藏之本,写颇工。

滋溪文稿三十卷写本

元苏天爵伯修撰。

梧溪集七卷写本

元王逢撰。行书钞密行尚可。

极玄集

唐姚合纂。汲古阁旧钞本。

金石三例

雅雨本有评,甚佳,盖嘉庆中长洲王惕甫芑孙手校也。目录首叶有华亭啸园沈氏图书沈慈之印二印。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三终。

孙小农校字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