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一章 总论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一节 佛说自证法一音无异

法界性相,虽本来常住如是,然未成无上正遍知,则终在窈冥恍惚之域。大觉圆明,如日光照了诸色,乃如实而证如证而说,故佛教之一切法流宗派,若直探其起源,则谓皆出释尊菩提场中之智证可也。称佛智所自证法界而说,证周圆故,说亦周圆,所谓‘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沙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斯则一音普宣,三际常演,虽有情随类生解,而佛之所说固初无差异也。

第二节 佛随机说故有诸乘差别

乘、譬有情依佛法所成运载之功用。谓具因之异生,闻果教而起信,顺信解理,依解修行,行深得证,证圆果满,故名之曰乘也。既随有情依佛法所成功用以名乘,则有情之根器性欲差别故,佛逐机而教者亦遂有诸乘差别,二三四五乃至无量。约其大类言之,一、人天乘以济无姓,二、小乘以济声闻姓,三、中乘以济缘觉姓,四、大乘以济如来姓,五、一乘以济不定姓。此皆佛住世时,已有差别种姓之人所乘差别行果之教矣。虽或说一性无别,然有情习性,亦应许此差别。

第三节 佛示寂后结集诸藏差别

佛为一切教法之本。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遗教,佛之遗教,即诸圣弟子所闻持结集之法藏也。然法藏之结集,传说非一。善见律传经藏、律藏、论藏之结集。摩诃僧祇律但传经藏,论藏;真谛则传阿难诵经、富楼那诵论、优波离诵律、大迦叶为上首,由七叶窟界内上座众结集之。其未及加入窟中者,曰界外大众,别以婆师婆为上首,结集佛说。此只及小乘者。四分律则传经藏律藏论藏之结集;而阿含经外别有杂经藏,兼摄方等诸经,此则兼通大小乘者。西域记则传阿难诵经、优波离诵律、大迦叶诵论;其不加入窟中之大众部,别开会诵出经藏、律藏、论藏、杂集藏、禁咒藏。杂集藏摄根本大乘经,禁咒藏摄陀罗尼,此则兼通大小乘显密教者。真谛又传说文殊师利阿逸多等与阿难在铁围山结集大乘经;或传大乘经由广慧菩萨结集;而佛地经论亦言传法菩萨结集;此三则专属大乘者。故虽总唯一佛法藏,或分为声闻与菩萨之二藏,或分为经律论之三藏,或分为经律论杂之四藏,或分为经律论杂集禁咒之五藏,因结集时已有差别也。按七叶窟中迦叶阿难优波离(或加富楼那)等界内上座,系当时仪式最严正之结集,然仅小乘之三藏(或经律藏) 耳。此外大小乘诸圣弟子之结集其所闻者,应不一而足。文殊弥勒等应亦曾结集。相传迦叶众结集已,出至窟外见复有众弟子之结集,即宣言:“未制者莫制,已制者我等随顺”,殆结集后曾和合界内外大小乘众,共相参印。而文殊等或尝请阿难证其所传,故有与阿难在铁围山结集大乘经之传说,此读增一阿含之序分,亦可想见仿彿。而大乘庄严经论,谓大小乘契经原来并行流传者,深为可凭信也。

第四节 小乘大乘之差别

综上三节所论,则佛从菩提场之自证法界而起,应机说法,已有诸乘差别。示寂后,诸圣弟子结集法藏,复有诸藏差别。此诚佛教一切法流宗派差别之源海也。然根本唯是小乘大乘而已。在藏即为声闻与菩萨藏,以缘觉大都出无佛教之世,值遇佛世即摄于声闻众,虽智解稍广,功行稍深,而自利之心生空之果相同故。人天业果,或为出世阶梯,或为利他方便,附属于小乘大乘故。一乘或为大乘别名,或为由小乘转入大乘之渐悟菩萨说。故诸乘诸藏之差别,要唯小乘大乘之差别耳。由小乘大乘乃复流出一切宗派,于下列各章次第分述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