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扶寿精方

雜方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洗面散

皂角(三斤,去皮弦子,另研) 楮實子(五兩) 白芨(一兩,細銼) 甘松(七錢) 縮砂 三奈 白丁香(各五錢) 綠豆粉(八合) 糯米(一升二合)

上為細末,如常用。

神梭散 去風屑垢膩,解結。

當歸 白芷 黑牽牛 訶子 荊芥 側柏葉 威靈仙

上等分,為細末,臨睡擦發內,次早理之。

醒頭香

滑石(五錢) 甘松 三奈 零陵香(各一錢) 樟腦(二分)

上為細末,入發理之。

治肺風 臉上起風屑或微有赤瘡,萆麻子仁四十九粒,白果、膠棗各三枚,瓦松三錢,肥皂一個搗為丸,早洗面用之。內服洗肺散,三五日見效。

治面生雀斑方

霜梅肉 櫻桃枝 牙皂 紫背浮萍

上等分,為細末,如常洗面,其斑自去。

治面上谷嘴瘡

苦參 荊芥 連翹 甘草 川芎 貝母 黃連 白芷 桑白皮 梔子

上銼片,水煎,食後服。

瑩肌如玉散

白丁香 白牽牛 白芨 白蘞(各一兩) 白蒺藜 當歸末 升麻(各五錢) 白芷 楮實子 白茯苓(各三錢) 麻黃(去節,二錢) 白附子 連翹(各一錢五分) 小椒(一錢)

上為細末,如常用。

又,每早以漱口水吐在手掌中洗面,久則自光潤。

傷寒(續添)

隆冬盛寒之時,體虛辛苦之人,觸冒寒邪,一二日間脈息洪緊,其症頭痛項強,腰脊肢節疼,發熱惡寒,無汗者病在太陽,羌活散,一入麻黃汗之。

感證同前,但有汗惡風者,羌活散,不用麻黃,易桂枝一味,春溫夏熱之疾,悉宜用之。

傷寒二三日者,脈息洪大而數,傳入陽明,頭痛發熱,作渴,面赤口鼻乾燥,目痛不得眠臥,而不惡寒者,升麻葛根湯。頭痛入川芎、白芷、防風。吐嘔加半夏,熱甚加黃芩。

傷寒三四日,脈息洪大而數,頭痛惡寒,發熱腰脊項強,面赤口乾,作渴。此太陽與陽明合病也。羌活散合升麻湯,二藥合而用之,是為偶劑。

傷寒三四五日,脈息弦急而數,傳入少陽也。其證頭痛發熱,脅痛耳聾,乾嘔口苦,寒熱往來,小柴胡湯主之。大抵病在少陽為半表半裡,小柴胡湯四時用,柴胡湯發解表邪,以黃芩微下里熱,此平和之劑也。胸脅或奶旁下疼痛,因誤用下藥太早,引邪入里,內加鬱金三錢。

《內經》云:傷寒六日,傳六經,傳遍則熱已。近驗傷寒在表者多,在裡者少。又云:二陽有合病,有並病。又首尾只在一經者,又不可拘於日數而執一耳。大率脈浮者,在表汗之,羌活散之類。脈實者,在裡下之。承氣湯之類。脈弦數者,半表半裡,小柴胡主之。此大法也。

傷寒三四五日,脈息洪弦而數,其證頭痛發熱,作渴面赤,口乾耳聾,脅痛乾嘔口苦,寒熱往來,乃陽明與少陽合病,升麻合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八九日,熱不退,脈弦數,口乾作渴,大便亦通,小柴胡去半夏,合解毒湯與之。

傷寒曾用汗藥,而脈退身涼,及曾用小柴胡及承氣湯等藥下之而解。復發熱者,此經所謂勞食再復,乃內傷,不可以六經傳變論之。

虛煩腳氣,食積痰飲,四症類傷寒,最宜辨明,切不可輕用六經傳變之藥。

傷寒投劑,先須分別六經,六經既明,必須急審虛實。所謂能知陰陽表裡虛實六字,則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可坐而定也。又云:雜病可用傷寒法,傷寒不可用雜症之劑。近世之醫,不能識仲景之藥,多以感冒和中內傷之劑,方法混雜,輕率治療。經云:誤服湯丸者,食不及新。特犯禁戒者,死必不臘,非此之謂歟?

羌活散 治傷寒一二日,頭痛惡寒,發熱脊項強,脈洪大緊數。

川羌活(一錢五分) 防風(一錢) 白茯苓(一錢) 桔梗(一錢,去蘆) 川芎(一錢) 蒼朮(米泔浸,炒,一錢五分) 枳殼(麵炒,一錢) 甘草(三分)

無汗惡寒者,入麻黃八分。有汗惡風者,易桂枝八分。㕮咀作一服,水二鍾,姜三片,蔥一根,煎一鍾,不拘時熱服。

升麻湯 治傷寒二三日,脈洪大而數,乃陽明之證,頭痛發熱,作渴面赤,口鼻乾燥,目痛不得眠臥,而不惡寒者。

升麻(三錢) 乾葛(二錢) 甘草(五分) 白芍藥(一錢五分,炒) 頭痛甚,加川芎、白芷、防風各一錢。

㕮咀,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不拘時服。

羌活散合升麻湯 治傷寒三四日,頭痛惡寒,發熱腰脊項強,面赤口乾,作渴煩躁,此太陽與陽明合病也。

羌活(一錢五分) 防風(一錢) 桔梗(一錢) 茯苓(一錢) 川芎(一錢) 蒼朮(米泔浸,炒,一錢五分) 枳殼(麩炒,一錢) 甘草(三分) 升麻(一錢五分) 乾葛(一錢五分) 芍藥(炒,一錢)

㕮咀,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不拘時服。

小柴胡湯 治傷寒四五日,脈息弦急而數,病傳入少陽經。其症頭疼發熱,脅痛耳聾,嘔吐口苦,寒熱往來,宜服之。

柴胡(三錢) 半夏(一錢五分) 人參(六分) 黃芩(二錢) 甘草(三分)

㕮咀,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仍發大汗。

升麻湯合小柴胡湯 治傷寒三四五日,脈息洪弦而數,其症頭疼發熱,作渴面赤,口乾耳聾,脅痛乾嘔,口苦,寒熱往來,此陽明與少陽合病,宜服之。

升麻(二錢) 乾葛(一錢五分) 甘草(三分) 白芍藥(炒,一錢) 柴胡(二錢) 人參(八分) 黃芩(二錢) 半夏(一錢)

㕮咀,水二鍾,姜三片,煎至八分,不拘時服。既服煎藥,無大汗,仍厚蓋發大汗遍身即解。

柴胡解毒湯 治傷寒八九日,熱不退,脈弦數,口乾煩躁,大便不通。

柴胡(二錢) 黃芩(一錢五分) 半夏(一錢) 人參(八分) 甘草(三分) 黃連(一錢五分) 梔子(一錢) 黃柏(八分)

㕮咀,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不拘時服。

傷寒五六七八日,病傳入里,脈洪大實,發熱作渴,煩躁,肚腹脹滿,譫言惡熱,而不惡寒,大便秘結,此內實之證,宜以大柴胡湯治之。

大柴胡湯

柴胡(三錢) 枳實(麩炒,二錢) 大黃(酒洗蒸,三錢) 黃芩(二錢) 芍藥(炒,一錢) 半夏(一錢)

㕮咀,姜三片,水煎,不拘時服。

大承氣湯

大黃(酒洗蒸,五錢) 芒硝(二錢五分) 厚朴(薑製,三錢) 枳實(麩炒,三錢)

㕮咀,姜五片,水煎不拘時服。欲下速者,留大黃、芒硝,候諸藥煎熟,入二味滾五七沸,即取服,其下甚速。

三乙承氣湯 治傷寒癉熱十餘日,大熱不減,咽乾煩渴,譫言妄語,發狂,肚腹脹滿,心下按之硬痛,大便小便秘結,悶亂驚悸,目赤口燥,或斑疹諸陽熱症,宜此藥下之。

大黃(酒蒸,五錢) 芒硝(三錢) 厚朴(去皮,薑製炒,二錢) 枳實(麩炒,二錢) 甘草(五分)

㕮咀,用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方入芒硝,再煎一二沸,去渣,通口頓服。

九味羌活湯 治傷寒十數日雖多,脈尚浮數,惡寒不除,頭疼腰強不止,此太陽症未解。

羌活(二錢) 川芎(一錢五分) 白芷(一錢) 防風(一錢五分) 細辛(三分) 蒼朮(米泔浸,炒,二錢) 黃芩(一錢) 生地黃(八分) 甘草(三分)

㕮咀,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不拘時服。

竹茹溫膽湯 治傷寒日數過多,其熱不退,夢寐不寧,心驚恍惚,煩躁多痰。

柴胡(二錢) 枳實(麩炒,一錢) 半夏(一錢) 竹茹(一錢) 陳皮(一錢) 茯苓(一錢) 桔梗(一錢) 香附(八分) 甘草(三分) 人參(五分) 麥門冬(去心,三分) 黃連(一錢五分)

㕮咀,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瓜蒂散 治脈大胸滿,多痰涎,及濕氣頭疼作熱。

瓜蒂(炒) 赤小豆(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以水二鍾,煮香豉一合,作稀粥去渣,取三分之一,和散一錢七分,頓服之。不吐,少少又加服,若吐乃止。諸亡血虛家不可服。

吳茱萸湯 治少陰頭疼吐利後,手足厥冷,煩躁欲死,嘔而胸滿。

吳茱萸 生薑(各五錢) 人參(二錢五分)

㕮咀,水二鍾,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蔥豉湯 治傷寒三二日,頭項痛,惡寒,脈緊,無汗,雖五七日脈緊大無汗者,亦宜服之。

蔥白(十五莖) 豉(二大合) 乾葛(八錢) 麻黃(四錢)

㕮咀,水二碗,先煮麻黃六七沸,去白沫,內乾葛煎十餘沸,下豉煎取八分,分二服,熱服汗出愈。

黃芩芍藥湯 治傷寒五七日,發熱作渴,太陽少陽合病,下利,及腸垢協熱自利,悉宜服之。

黃芩(二錢) 芍藥(二錢) 甘草(一錢半) 大棗(三枚)

㕮咀,水二鍾,姜三斤,煎八分服。嘔者加半夏二錢。

柴苓湯 治傷寒七八日,發熱泄瀉,作渴引飲,煩躁不寧。

柴胡(二錢) 黃芩(一錢,炒) 豬苓(八分) 澤瀉(八分) 茯苓(一錢半) 白朮(一錢) 官桂(三分) 半夏(一錢) 甘草(二分)

渴甚去白朮、半夏,加乾葛、芍藥各一錢。

㕮咀,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不拘時服。

通脈四逆湯 治傷寒八九日,四肢厥逆,大便自利,臍腹痛,脈不出者。

甘草(三錢,炙) 附子(去皮,三錢,炮) 乾薑(五錢,炮)

面赤者加蔥九莖,嘔加姜,咽痛加桔梗,水二鍾,煎一鍾,熱服。利止,脈不出,加人參二錢,一方加豬膽汁一合。

附子理中湯 治傷寒五七日,太陰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肚腹疼痛泄瀉。

大附子(二錢) 乾薑(炮) 白朮 人參(各一錢五分) 甘草(炙,一錢五分)

俱㕮咀,用水二鍾,煎八分,不以時服。一方去白朮,加桂二錢。吐者,加生薑二錢。小便不利,加茯苓二錢。

附子理苓湯 治傷寒五六七日,傳入三陰,大便自利,四肢厥冷,臍腹疼痛,小便不利作渴。

白朮(一錢半) 澤瀉(一錢半) 茯苓(一錢半) 乾薑(一錢,炮) 大附子(一錢半,炮) 人參(一錢) 豬苓(一錢) 甘草(炙,五錢) 官桂(一錢)

腹痛甚者,灸關元。

㕮咀,水二鍾,生薑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柴胡梔子豉湯 治傷寒熱退,身涼,因過食復發熱,煩躁口乾,胸膈滿悶,夜臥不寧。

柴胡(三錢) 半夏(一錢半) 黃芩(二錢) 人參(八分) 甘草(三分) 梔子(一錢半) 豆豉(一大合)

㕮咀,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不拘時服。

柴胡六君子湯 治傷寒熱解,平復後,或勞碌過食,復作大熱。

柴胡(二錢) 黃芩(一錢五分) 半夏(一錢) 茯苓(一錢) 甘草(三分) 人參(八分) 白朮(一錢) 陳皮(一錢半) 枳殼(炒一錢)

頭痛加川芎,口渴加乾葛(各一錢)。

㕮咀,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食後服。

小柴胡湯加茯苓,治小便難,潮熱腹滿。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治下後陰虛發熱,脈微惡寒。小柴胡湯去棗加牡蠣,治水結胸。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治大熱而渴。小柴胡加桂,治身熱不渴。小柴胡加五味,治咳而嗽。蒙齋云:傷寒為病,返復變遷,吉凶反掌,非雜症之可比,長沙乃百川之宗,誠哉是言也。一證一藥,一法一治,井然可遵,但麻黃、桂枝二湯,乃為各時節病傷寒而設,惜乎後人不能體用。粗知者,往往首以十神湯、正氣散、芎蘇散、香蘇散、敗毒散等藥表散之,悉非傷寒之正劑。四時感冒者,間亦收功,不知傷寒六經傳變,自非尋常。近世之人,不知分別,深為可慨。春溫初感之時,敗毒散皆輕揚發表之劑,或者可用。夏之熱病以通聖散、涼膈散,抑亦近似。兼內傷者以正氣散,傷風見寒者,參蘇飲,僅亦可用。於傷寒分清解汗吐下之法,仲景之全文,不可斯須而廢,是以舉其要旨,而擇出以為攝者便覽云。

食傷太陰,脈必大數,身熱而煩,心腹脹滿,臍腹疼痛,大便不通,雖微利亦是脅熱而利,或手足微冷,乃是陽厥,脈或小而必弦數,皆非陰寒,不可便灸艾火,輕服熱藥,又脈雖伏而必沉弦而數,為可辨耳。

陰經中寒,或犯房室,過食生冷冰水,或感寒濕之氣,心腹絞痛,四肢厥冷,脈必沉遲細小,大瀉青冷,汗自出,身不發熱,煩滿囊縮,此乃陰經受寒,方可灸關元、氣海,服四逆、理中、薑、桂、附子回陽抑陰之劑,急宜治之。不可不慎。

又法治傷寒甚妙,奇效如神。

治傷寒十神湯

麻黃 白芷 川芎 升麻 葛根 紫蘇 陳皮 香附子 甘草 赤芍藥 如口乾加烏梅。

用姜三片,蔥七根,水煎溫服,發遍身大汗,如服不解,用升麻葛根湯。

升麻 葛根 赤芍藥 甘草 川芎 白芷 麻黃

用姜三片,蔥七根,水煎溫服。發遍身大汗,如不解,又用柴葛各半湯。

升麻 葛根 甘草 黃芩 半夏 赤芍藥 柴胡

姜三片,水煎不拘時服,如五心煩熱,用

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甘草 半夏 人參 麥門冬

用姜三片,水煎,溫服三次。

若傷寒六日,或十餘日不解,口渴面紅,大小便或利或不利,渾身潮熱,狂言亂語,宜用

三黃瀉心湯

黃連 黃芩

用水二碗,煎熟,加大黃一兩,同煎滾,去渣,溫服三盞,通利為妙。

治咳嗽。

麥門冬湯

黃芩 黃連

水二盞,熬熟,外用生麥門冬二兩,去心搗爛,取自然汁半盞,將柏葉、茅根各一大把,搗汁拌前藥,共服一碗。又將麥門冬、柏葉、茅根渣,與前藥渣共用水三碗,煎傾出渣,將瓦罐裝此藥,時時溫服,其嗽即止。

治傷風咳嗽,蘇陳九寶湯。

紫蘇葉(五錢) 陳皮(四錢) 桔梗(三錢) 川芎(三錢) 白芷(三錢) 杏仁(三錢,去皮尖) 麥門冬(三錢) 麻黃(五錢) 茯苓(二錢)

姜五片,蔥七根,水煎溫服,發遍身大汗即止。

治痰涎咳嗽,五虎定喘湯。

杏仁(三錢,去皮尖) 赤石膏(一兩) 半夏(三錢) 細茶(三錢) 粉草(三錢,火炮去皮) 用姜五片,水煎,食後溫服,同前。

三拗湯

麻黃(五錢) 石膏(一兩) 細茶(五錢) 甘草(五錢,火炮去皮) 水一碗,溫服三次。

治傷寒不俱咳嗽,陰陽二症。

全料五積散

枳殼 當歸 陳皮 茯苓 甘草 麻黃 川芎 白芷 赤芍藥 蒼朮 厚朴 乾薑 官桂 半夏 桔梗

用姜三片,蔥七根,水煎服,發遍身大汗。

柴平散 治瘧疾。

柴胡(三錢) 白朮(三錢) 人參 半夏(三錢) 甘草(一錢) 蒼朮(三錢) 用姜五片,棗一枚,水煎,未發時先服,發遍身大汗。若病重者,連三服為妙。

五苓散 治痢疾,暑熱嘔吐。

白朮 白茯苓 澤瀉 豬苓 肉桂 用姜三片,水煎,溫服三次。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