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封邱县志卷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建置

粤自易勒鼎建,春秋纪城,城书立庙,纲目书宫室,则建置诚重矣。然而建置非圣人得已也,为民社讦也。中原四战,无防御之阻,唯是崇墉堙谷,民代山川之险。乃体险守国,则在司牧。于是有官厅庐舍,严隔上下,颁布政教,以至庇民捍患,则重祀典,表闾旌贤,则先建竖。即细而廪廥邱陇,靡非民命存亡,一邑兴废所攸系者,用皆列之建置。然而或存或废,缺圯固尚多也。槩存之者,何蕲修复也。劳封民靡费,君子惜之。诚有利于民社,则庀材鸠工,圣人所不废也。故曰:使民以时,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今修废举坠,经画伊始,次第增所未备,且盱赡俟之矣。

城池

封城,西汉时建,元至正间沦于水。洪武元年□建。成化二年,知县王辅重修,立五门。宏治二年复圯于河□。三年,知县袁仕增修。正德六年,知县张守增修,更立门数。东曰通济,南曰镇河,西曰拱行,北曰连卫,东北曰朝阙。城围五里七十,高二丈七尺,广一丈四尺。池深九尺,阔一丈三尺。隆庆六年,知县李呈明将旧城用砖石包修,颇称完固。高三丈,广一丈九尺。万历三年,知县胡以祚挑□护城河,五门各置吊桥,可为一方保障。三十六年,知县赵浩重修。万历四十年,知县张鲤重建城东北门楼并门外桥。四十三年,知县王策重修东门外桥。

诗曰:筑城伊淢,作礼伊匹。故有国者必先立城郭沟池以为固,所以藩卫斯民,捍御外侮也。国初城止高八尺,迄今渐增,崇峻若此,设险以守,诚易易矣。然往岁流贼犯境,三至不能入者,犹然旧土城耳。又匪直城郭沟池之是恃者,抑别有所以为固者耶?噫!封为梁蔽,昔寇恂驰温以救洛,今凤山全封以捍梁。傥于有事之日,预以恩信结固民心于先,而需此坚城捍黀于后,宁直一邑赖之耶?按封城自顺治九年河决毁于水初,四门楼橹雉堞犹有存者,近倾圯日甚,砖甓剥落殆尽,即土垒亦渐欹斜矣。夫封虽弹丸邑,而北接天□,东界青兖,名城□然,为中土北屏,凿斯筑斯,似亦非迂阔不经者。但封民荡析之余,哀鸿甫集,增陴浚隍,不赀之费,有非旦夕能办者。经营区画,是在当事安者另为绸缪耳。难以备载。且治河者已广筹而预图之,□厂成功□永无后患云。按近日塞决法,不复用竹络砖石,大约以柳梢□千束,外裹以芟缆麻草,役夫千人而上,始克推挽。大王庙口之役,有卷埽高至三丈余,长至二十余丈者,每埽估议物料,约费千金。既推岸下,往往以水势浩悍,绝维而去。亦有钉大椿□道仍浮出与波俱逝者。盖埽大而河势攻之愈力,虽贯以□索,三面系之,犹拉枯朽,罔成绩也。后赖挑□引河,水势分杀,始克堵塞。近议卷埽仍以一丈为度,不特事省力易,即间有冲失,亦不至过费金钱,诚良虚策也。至于柳梢一项,每至河工亟需,价辄腾踊,而采运收支之獘,有不能尽述者。留心河务之人,可不曲思所以变通乎?

塳墓

翟母墓在县内保和街,今县治西。旧墓北,有祠。汉高帝厄楚时馁甚,母尝馈食及帝,帝业成,母已逝,乃封其墓,置封邱县。县之得名以此。按:翟母墓近在城坊,而故址湮灭,不可复问。意当时汉高封识坵陇间,应有华表碑碣之属,而世远莫考。今唯有里门古井,相传为妪家旧迹耳。百里嵩墓在县东五里庙冈村。汉徐州刺史邑人。百门后堂、内宅、主楼、库楼、架阁、□廊等房舍,皆以次第三落成,所未备者唯谯楼及旌善等亭耳。是役也,从洪流席卷之余,又值河工困獘之后,经营鸠庀,百倍艰难,有不可与寻常兴建同日语者。后之临是署者,其亦无忘□澹之力云。县丞、主簿宅皆塌毁未建,独典史宅先完,系今典史张学捐资自造。察院在县治东南。洪武初县丞秦世杰建。嘉靖五年知县龚治、隆庆六年知县李呈明、万历三十四年知县刘民裕相继重修。荆隆口察院万历四十年知县张鲤重修。顺治九年河决冲毁,今议重修。布政司在县治西南。一名府馆,今河捕厅同知住札。洪武初县丞秦世杰建。嘉靖五年知县龚治、李呈明、万历三十六年知县赵浩相继重修。顺治九年河决冲毁,今议重建。按察司在县治西南旧在普照寺趾基。治二年知县张天衢迁于西南隅。顺治九年河决冲毁,今议重建。官厅四一在荆隆口,一在翟家口,二在于家店。万历二年知县胡以祚建。万历三十九年知县张鲤重建。按:官厅止荆隆口尚存三楹,而余悉毁废莫考矣。

巡检司在中滦城,洪武三年建,今革。中滦城,近荆隆口,乘传至此,尝遇盗,巡检司宜设。

新庄驿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洪武二十三年建,正统十三年革。新庄驿半属祥符,半属封邱。中滦驿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永乐十年建,正统十二年革。今渡口官所俱移荆隆口,驰传如昔。封邱协济,而驿则废。

税课司在县治左,宏治十七年革。阴阳学在县治右。洪武十七年建。万历三年知县胡以祚重修。四十年知县张鲤重建。

医学在县治右。洪治十七年建。万历三年知县胡以祚重修。四十年知县张鲤重建。惠民局在县治南僧会司、道会司。演武塲在县南门三里。隆庆四年知县朱希颜建。养济院在朝阙门内。隆庆五年知县李呈明重修。急递铺八。总铺在县治前,东南曰竹村、曰新庄,西南曰辛口、曰于家店,西北曰留村、曰应举、曰史固。

以上俱于顺治九年河决冲毁,今议重建。朝廷张官置吏以为民也。然居必有常所,行必设邸次,则官署胡可缓也。稽夏后氏五室堂三,殷人重屋四阿,周因差其制以为州牧宫室之制,下及庐闾,皆有攸处。乃纲目书宫室而不录间架者,何哉?若曰建官署者,正以奠民居也,是一邑标表所攸系也。且召□□南国,寄受胡潜以东壁遗思,有令人□署舍而歌□者,所系岂微哉!昔马光祖典郡,兴建最广,而终不没良牧之名,盖节靡裁侈,兴所当务而已。若秦人无庐,则其永鉴也。

野史氏曰:舆台僚隶各有宁居,而后可以集事,矧出宰百里者乎?封署素称轩□,前令屡辑之,故事逸而工速。今河患之余,官民庐舍荡然无遗,公私物力又处极困,非但贸材鸠工,烦长吏之早作夜思,即区区公旬力役之征,有至艰难罔措者。盖樽节爱养,爰致子来,披荆剪棘,以肇营室,其劳□实相倍蓰也。

庙祠

城隍庙五楹。在县东街南向,城内居中。洪武五年县丞张宗海建。宏治十一年知县袁仕令,邑人刘铎。重建。万历十一年,知县郝国章重修方亭一座,扁曰置司灵应,不大门,二门各三楹,二门上建楼,东西廊各七楹,后寝室三楹,东通锡印宫。顺治九年河决,庙全毁,知县余缙重建后殿五楹,邑人周维升等续建乐楼三楹,余寝室廊庑次第修举,关王庙二:一在县西街北,南向。永乐九年乡人贺继寻建。万历十一年知县张澣增修。二十六年贡士边之藩等重修。大门、二门及前厦各三楹,二门上建楼。顺治九年河决灌城,庙全毁,现议重修。一在神马村北二堤,总河尚书杨、巡抚都御史亢捐资新建,与大二王庙决口南北相对,盖二公所建,以祈永奠隄防者也。玉皇庙三楹。在县东郭外,西向。邑人李尚志等建。万历三十七年邑人知县范镐等重修。大门及前厦各三楹,南有王灵庙,北有三清庙。顺治九年河决,全毁。元帝庙三楹,旧名大虚观。在县北关,南向。邑人孙承先等重建。大门一座三楹,东西廊各五楹。顺治九年河决,全毁。东岳庙三,楹。在县东关街北,南向。永乐八年邑人刘俊等建,万历三十五年邑人刘志忠等重修。大门一座三楹,上建楼。顺治九年河决,全毁。河渎祠在县西南二十里荆隆口。宏治九年副使张鼐建。每岁致祭,设祭田八十九亩。今春秋致祭,田废。庙后古槐二章,夏月阴蘙蔽日,规制颇宏敞,有张副使治河碑记。火神庙三楹。在朝阙门内街北,南向。万历二年县丞董世宦重建。万历三十七年庠生孙□武等重修。大门一座三楹,上建楼。河决全毁,今议重建。土地祠楹在东街北城隍庙右。万历三十九年邑人姬可久等建,门楼,一座。河决悉毁,今议重建。龙王庙三楹。在县南门外。万历三十年同知钱景醇建。门楼一座。四大王庙二:一在县西南二十里中滦镇。至元十四年镇民刘忠等建,后河决,庙毁。一在神马村,大殿三楹,画栋雕薨,金碧巍焕。中门缭恩以周垣,山门设钟鼓,俱极壮丽。河道方大猷建庙西,即顺治九年决口处也。旁右庙祝房二所,东即管河道公馆。祠额曰功奠元圭,户部尚书戴明说书。三官庙三楹。在西关,东向。万历二十四年,知县王三□重重修,贡士边之藩,监修门楼一座。河决全毁。晋王祠三楹。在县西南小斗门,旧名屯固村,乡人所建,以祀晋王李克用也。唐末朱温据汴,河北群盗纵横,民被俘掠最□。王以晋阳兵屯留兹土,邑境独全,故民德之。今庙虽近颓,乡人春秋赛祀,歌舞不辍,盖由王功德深厚,亦征封民之感泽,奕世弗衰云。二郎庙在西街南。洪武二十五年邑人闫秦建,门楼,一座。今废。

福神庙三楹,在县治仪门外西。万历三十三年知县阴象坤重修。门楼,一座。河决毁,今重建。岳神庙在县狱内。万历四十年知县张鲤重修。四十二年知县王策重修,河决毁,今议重建。陈平庙在县西北吴村。永乐二十年村人刘顺等建,今废。百里刺史祠三楹。在县东五里庙冈,至大十年建成化八年知县计璚置祭田二十亩。田今废。今祠圯已久,议重建以崇先贤,尚未果也。马神庙在县东。万历四十二年知县王策建三楹,门楼一坐。庙今废,议重建。

翟母祠在城内县治西。遗址前有井,井今尚存。邑人传谓淘井可得雨。嘉靖二十年,岁大旱,知县朱缙恳祷淘井,果大雨滂沛。邑人徐图等建祠以祀之,今圯。按祠前井□经河患未堙,似亦有神异者。今议作亭其上,以表贤母故里。三清庙在县东北门外,旧为三教庙,慈溪孙应元在封讲学,启知县张鲤移孔子于文庙,改曰三清庙。今废。社稷坛在县西门外,砖砌。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门外,砖砌。知县龚治重修。八蜡祠在县南门外。嘉靖五年知县龚治建。邑厉坛在县北门外。或疑漏泽园,即其地云。以上诸祠俱□顺治九年□□□□□□重。

张公生祠在荆隆口,为按察司□□□副使张□□。张公生祠在儒学南,为知县张守建。龚公生祠在西门外,为知县龚治建。詹公生祠在东门外,为知县詹颐吉建。阴公生祠在县治西,为知县阴象坤建。张公生祠在西门外,南向。邑人为知县张鲤建。

高公生祠在县治西,南向。邑人为知县高。有语云:改定神祗,上仪也;钦修百祀,咸秩也。故周有毡幕鞮鞻氏以司祀事。盖神为山川民社之主,庇国捍患,全邑实阴赖之,弗可谖也。左氏曰: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苟其前世有功德于民,则亦恶容湮没而不载在祀典乎?且务民义而敬鬼神,其道一而已矣。有为民为国之思者,自不得忽禋荐为具文也。

按以上诸祠,亦先贤衣冠俎豆之遗,而今悉毁废矣。夫召棠因树而思人,岘墅存碑而堕泪,余爱在人,□□忽替,嗣此者能无喟焉叹兴乎?

寺观

在县东南隅,正德郁对。二年,知县熊镇重建。崇兴寺、在□。□寺,在县东三十五里。永宁寺、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宝峰寺、在县东北三十里。陡山寺、在县西南五十里。龙泉寺、在县西北二十里。石佛寺、在县东五十里。□举寺、在县西二十里。大道寺、在县西北三十里。南宫寺、在县西北二十里。荐福寺、在县东二十里。清源寺、在县西北三十里。三台寺、在县西北二十里。报恩寺、在县西南三十里。观音寺、在县西二十里。崇福寺、在县西二十里。释迦院、在县东北,洪三十里。量寺、在县西南五十里。观音堂、有二,一在南门外,一在□西南隅。白衣观音堂、有二,一在县西南隅,一在东门外。泰山行宫、在□北,□外。锡印宫在东街北,城隍庙东。纲目凡国邑立庙,非其族类,晦庵氏必讥之,戒淫□也。若曰徒为是靡费民财,渎神而不可为也。然庙□已具,而必议毁灭以谢希逸,则非善学狄梁公者矣。天地道大,释以清净,老以静虚,吾儒以静专,动直兼之。自圣人视之,二氏皆我一得,可借以劝善而励□者。但愚民舍民□而动欲邀福于神,是之无取于□坛建祀云耳。

按以上诸寺院皆颓废,有仅存其故址者。然邑无□山邃壑,非崇修宗教之地,盛衰消息,任其自然,可□。

仓库

官库。即常平仓。在县治寅宾馆前。万历四十年,知县张鲤重建。顺治九年河决毁,今议重建。

豫备仓旧止存谷五百石。万历四十年,知县张鲤积补谷二千石。在县西南隅,洪武十七年建。隆庆五年,知县李呈明重修。万历三十九年,知县张鲤增修,添置廒房一座,牌房一座。万历三十五年,添设仓吏一名。旧审县民大户一名,膺斗级赔累不堪。万历三十八年,知县张鲤申请裁革斗级,另召募人充应。顺治九年河决毁,今议重建。义仓有三,一在北后街街北。宏治八年知县袁仕创建,一在荆隆口,一在留光集。

按:此即朱子社仓法也。有在城,有在乡,欲民受赈者,益各从所便耳。今仓废而法亦久隳,有心济世者,可不亟图修举乎?库楼二座,在县堂东西。今东有库楼,西止库房。隆庆五年,知县李呈明创建。顺治九年河决毁。十四年知县余缙重建。昔贾生有言曰:蓄积者,民之大命也。王制:国无九年之蓄,谓之不足。况蓄积不及赒岁,何恃而无恐?往富郑公为吏置救荒之策,至今脍炙人口,大要不过捐赈、平籴二事而已。然欲备赈施,待荒歉,活民于□十见年之后,非预为积贮不可。封都鄙郊野,积金可充岁兴几,积粟可充岁几,设有岁时旱潦,计将安出耶?有国国大计,诚惟是强本节用是务。傥更议积备之方,则有枣祗屯田积粟及之法在,可采而行之,以益廪粟否?按:常平储粟之法,近亦讲求者屡矣。然通都大邑,所积无几,而鼠雀耗之,至于出陈纳新,以备朽蠹,法非不善,而奉行不得其人,往往厉民过于青苗僦质,是又今不可不防其流渐也。封民贫瘠,在礼亨大有之年,先贤尚忧无卒岁之计。矧今河患之余,家鲜盖藏,万一年谷不登,公私交匮,其害有不可言者。语云:备于豫而后可以应猝。有识者宜亟为之计耳。

坊楼

崇节爱坊在县治前。万历三十三年,知县阴象坤修。万古文明坊在儒学前。万历三十二年,知县阴象坤修。威灵感应坊在城隍庙前。万历三十八年,知县赵浩修。以上诸坊俱河决冲毁,俟重立。

东街

监察御史为监察御史李振纲立。上林春色、为上林宛监丞,刘瓒立。户部尚书为户部尚书黄绂立,知县张鲤重建。大都宪为左都御史黄绂立。世科、为举人高亮,高进立。光裕、为知州贾宣立。文英;为举人刘衍立。

南街

世科为举人刘、刘继,琐德立。壬辰进士为兵备刑为师自副使□□立贞为。吴氏立,知县以祚重修。

西街

棘寺霜威、为大理寺评事刘继德立。恩褒三代、为诰赠山东参政边鸿边实山东右布政使,加太仆甲寺卿边有猷立。戌进士。为甲戌科进士,边有猷立。亚元;为经魁,陈俎立。

北街

纳言为左通政刘继德立。重光、为举人方显,方正立。绍芳、为监察御史,方德□□。绣衣,为监察御史方德□立。鸣凤、为举人吴雄。世科、为举人韩瑾,韩鎏。飞腾、为举人韩瑾立。孝行坊。为孝子陈瑛立。

以上诸坊俱河决毁讫。

盖自周有乡大夫之职,考其国中贤者能者,则宾礼之,献书于王,勒名天府,而又表于乡闾,以宠异之,此坊楼所自始也。至孝友贞烈,劲节芳名,炳燿一时,的历千载,亦当与甲第共扬,以风励来世者。以是搜列并载,以俟后人饰葺,用识先德弗朽尔。按坊楼自明季万历以后,乡先达多未建立。盖时方多事,帑藏日匮。表闾旌宅之典,渐从裁节故也。迄国朝鼎兴,士之奋附风云者,多铭功太常,志续钟簴,而建坊之役,尚多未逮,亦以大难初夷,贤人君子犹谦让不遑耳。乃封土不造,新坊未立,而旧坊已委逝波,邱墟板荡之余,致先辈宠荣茂烈,无所复睹,可慨也夫!

闾镇

启明乡、里仁乡、南薰乡、宏道乡、恒德乡、长庚乡、通元乡、精义乡、共八乡。黄陵社、板堂社、贾色社、李雄社、北侯社、马村社、潘固社、东吴村社、陈道社、治安社、盘邱社、淳于社、西吴村社、沙堽社、付固社、史固社、保和社、天鹅社、时文社、辛口社、留仪社、东斗社、国西斗社二:东姜社、神马社、南邢社、共二十六社。中滦城、于家店、荆隆口、平邱城、杨村、王村、李村、孙村、留村、应举、韩村、桑村、居厢、庞村、胡村、张郭村、阎村、曹村、竹村、蔡村、毛村、耿村、大张村、七城村、庙冈村、高家庄、孟家庄、黄家寨、赵采、柳横、柳固、马□皮固、瓦窑、潘店、中宫店、刘固、桃陂店、新安集、黄村、营水驿、陡门、大村、祁村、永头村、冯村、刘光集、辛兴集、丈八村、黎林庄、李家庄。以上村落,据旧志所存及耳目所睹记者载之,余未及载。

右有修闾氏,掌舆地,凡比闾族党,罔不登载,览者可以周之。境地广狭,人民萃涣,厥土肥硗,民土诚重矣。然林□之论,州郡于人所聚多处,则无取焉。岂非□巷蓬荜,反多畸人所□迹,往往寄兴幽遐,林栖,野处。有不可泯灭而无闻者耶?故书乡镇者,冀与人俱显也。若夫日中之市,贸迁有无,出入相友,使百姓亲睦,则教固行于其中矣。按封之乡镇村落,自崇祯庚辰后,历岁奇荒兵燹,丁壮转徙,老稚沟瘠,房舍焚毁殆尽入。

本朝,稍有起色。而七年、九年连岁河决,茕茕孑遗,复窜逃外壤,为人力田。及河工告竣,而室庐荡然,无复故园景象矣。当此萑苇荆棘中,刺草植谷,□椽,弗蔽风雨,故家大族,或仳□不能自全。通邑至繁,村疃居民不满百家,凋残零落,于斯极矣。有生聚教养之责者,当若何噢咻之哉!

堤厂

护城堤,周围十一里,顶阔一丈,高如之。宏治八年,知芍县袁仕创筑。先是河决荆隆口,灌封曰,当事者议迁封邱于蒋村镇,不果,乃筑外郭以御水患,今护城堤是也。正德十三年,知县张宪复堞垣墙于上,高八尺,厚三尺。嘉靖二年,知县龚治于西北堤口,各置望楼一座,以备兵患,且可了望云。近日河流高于平地,堤岸一决。如建瓴,倾泻直至夜,则不及填塞堤口。旧宏治决,直灌堤内,水抵城下者,自此入也。若复治树,筑不□□栏,亦然。万历三年,知县胡以祚重修□□□,栏大门七座,县扁其上:东曰永绥,南曰永保,西曰永镇,北曰永赖、永靖,东北曰永礼。堤围墙下,栽树万株,正后堤外,皆砌石桥,规制宏厂,名曰护城堤,实与重城。无异矣。万历四十八年,知县宋学道见堤势日捐,河流益高,深忧之,力请于上,□银募夫加筑,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五尺。既而崇祯四五年,荆隆口连岁溃决。封城,恃以无恙,人咸服其先见。至顺治七年,河决朱源寨,直冲封城。时黄流围绕,淤土渐与堤平,兼浸渍日久,堤内积水日深,里恭往来,皆以舟筏。至九年,大王庙口复决,水遂越堤灌城,而筑垣居水中之喻,于兹兹大验矣。今城外淤土高丈许,旧堤祗存颠脊。议者云:修城必先修堤,盖堤可以御暴水,而既筑之后,尤不可不岁加修葺,以防漫溢也。不然,则河流高于城堞,而荆隆、神马、中滦、于家店一带,距邑不过□十里,其堤防善溃,自古为患,封何恃而无恐哉?

长堤一云,大堤。在城南十三里,高可三丈,顶阔一丈五尺,起荆隆口,迤逦东南,直抵徐州。宏治六年,都御史刘大夏、平江伯陈锐、副使张鼐所筑河溢于家店,又溢荆隆口,累岁漂没,东决运道。上遣刘大夏等塞治河口,复□长城,以御河患。荆隆口之东西各而十二百余里,黄陵冈之东西各三百余里。又以金□□、□陵冈二处河口屡塞屡决,筑□□重以御之。按当日塞河筑。堤悉用河南民兵,草束薪蒸以千百万计。郡方面官以下,皆分统治之,乃获成功。塞河堤口,至今沿堤设堡夫防守。按长堤一名小长堤,自朱源寨决后,河道方大猷复创筑大堤于小长堤之南,东起祥符之陈桥,西讫封之荆隆口,计三十里,高阔倍于故堤。盖北岸迤□□下,苟避河北徙,则地势愈卑,河凭高溃下,无可复御,故不得不渐南以拒之。然而束之益隘,捍之益怒,将来溃溢之患,更可寒心耳。董家堤在城西二十里,高五尺,阔亦如之。历来有此堤障御黑洋山水,黑洋山,在阳武县境内。又霪潦之水西来,并顺堤,北注入沁卫二河。万历三十年,堤口冲决。□十丈,至今未塞。每霖雨旬日,则黑洋山水合古潭口水辄流入封印。是水西来,环抱城郭,北西亦浸泽也。但封无水田,东西渰没八九十里,有害禾稼。今因城邑近地被浸,议筑塞旧堤,复于堤西略□旧渠,令仍北注水□故道。又纲目及一统志佥云:自开封府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历代筑堤以御河患通也。长垣、延津志俱载金堤,独封邱志未载。今姑识此,以俟后人考实。次记不敢以所疑遽入。按董家堤系祥符境。而前志载之者,以其遏御西水有裨封疆也。今堤毁,已尽,势难更筑。近议又欲修太行□,以备河。不知太行堤与金堤总属一堤,历代修筑,各随其宜。今使国有余财,民有余力,于临河大堤加工修筑,务令高大□倍,足资防御,是即金堤、太行堤也,亦何事访求故址,夺民田园庐墓舍切近之保障,而从事迂远,废便利之工作,而更滋劳费乎?至封土平衍,无川泽陂池之利,每夏潦秋霪,蓄泄靡地,多至泛溢伤苗稼。则修沟洫之制,以营水利,似亦无容缓也。

草厂在于家店,宏治九年建设,每岁办买梢草,积置厂中,以备河患卷埽支用。旧设厂夫四名,收支审邑中富民充之,赔累倾家者十常八九。旧日厂中梢草堆积如山,支用。弗尽□年,霖雨浸渍,多至浥烂,旧例悉令厂夫包赔,每遇督河使者追征,遂至倾家鬻产。按梢草五年以上浥烂者亡,当免包赔。万历四十一年议革去厂夫,另召募人应充,岁给工食。又议添设厂大使一员监管,以防侵币獘。此法民甚称便,宜决行之。万历三十年,同知刘源因河患急紧,暂请□银千余明两,令民办买梢草,载送厂中备用,后遂为例。然河患惧有无难料,而梢草用与不用亦不可知。时值荒岁,价必增倍。且如往年载送朱旺口三百余里,赔苦不堪。似此梢草,量宜稍减,如河水骤盛用急,暂可借用别厂梢草。迨其用急,亦以是厂所积与之。此权宜潜□之计,不至委积无用,且免浥烂包赔。在典守者防其出入之獘而已。至修堤银两多寡原无定□,岁料河工请□□不可减也。

三草厂近以河势东引,历岁修防,俱在神马一带,草厂□□□亦移设,其草束恒用河夫采办,凡□□□□,民不受累,颇称良法。唯是旧设厂书一名,顺厂夫四名,司登记守望之役。鼎革后,工食裁免,始用堡夫代为看守。此辈皆滨河贫民,家无斗筲,颇以此妨其农业,甚苦患之。牧斯邑者,俟封士渐辟,赋额如故,仍应力请设立厂役,以苏苦累。

今夫载堤厂者,志河防也。河自周、汉再徙,砱砾屡溃金堤。唐、宋恒迁□以避之。其最易决者,无如开封南北岸。盖黄河上经龙门、砥柱山险夹流,下至吕梁、二洪,有东北诸山防捍。惟至开封、封邱等处,众河毕会,势甚汹涌,而土性又薄□易溃,故防御为甚艰耳。大率筑堤宜审地形高下,水势利病,袤广虚实,预为筑塞,则坚而可恃。若待河水瀑涨,霖雨不止,浮壤淖渍,虽丁壮□千,无可措手。至卷埽之獘,更难枚举。旧日厂役利用梢草欲尽,名曰下埽,实则委刍置河,无裨实用。近查革此獘,巡行核实,更议卷埽一法,以备后患云。卷埽法:用竹络长二三丈,高一丈,实以小石,杂以薪刍,踏实推卷成埽,量水浅深,制埽小大□。索及管心索,或径寸,或三寸许,纵横□束,挂于铁□,大橛之上,用丁夫□百,渐推岸下,河流汹涌,惟石埽则,不可。冲去,非竹则亦不能拦石。汉河堤使者王延世,元时漕运使贾鲁卷埽筑堤,多用此法,卒获成功。□石则易以砖,无竹则易以木,权宜制变,在人善八用之耳。此外犹有垒埽台、缚方舟、安大椿、系熊尾诸法。

官署

瀛县治在城内正中善政街。洪武元年,县丞秦世杰建。宏治八年,知县袁仕、嘉靖五年知县龚治、隆庆六年知县李呈明相继增修正堂。三楹,扁曰鸣琴堂。万历三十三年,知县阴象坤重修。仪门、三楹,内有敕谕坊牌一座,书戒石语。谯楼、三楹,即大门卷。后堂、三楹,扁曰委蛇堂。戒石亭、勒敕谕: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后改亭为坊。旌善亭。三楹县右。凡民间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则揭其行实于亭,以示劝励。万历二年,知县胡以祚重建。三十三年,知县阴象坤重修申明亭、三楹县左。凡民有作,惩奸犯科,则书其名罪于亭以示。警耆老里长,在此会断民间户婚争斗之事。寅宾馆。三楹,仪门外东,扁曰好我堂。万历二年,知县胡以祚创建。三十三年,知县阴象坤重修二角门、东西各一。鸾驾库、官物库、架阁库、吏房、马科、承□司、东书房、县宅东周围池水,由木桥通至。狱司、仓房。万历四十年,知县张鲤重修大户房。万历四十年,知县张鲤重修,知县宅、县堂后。县丞宅、县正宅西。主簿宅、县正宅东。典史宅。县正宅东南。

按封署自九年河决悉毁。时知县宋翔闻堤溃,携家登城楼避水。水初至,声如轰雷,官民庐舍顷刻坼裂,楼亦随毁,遂乘筏渡去,寄署于西南三十里之□□。□今知县。余□于顺治十四年冬□□县署,凡正堂□里嵩葬此。嵩所至,甘霖辄降,邑人立庙祀之,庙即在墓前。

按:百里刺史历官多善政,今墓及神道碑尚存,而庙祀莫为修举,此亦吊古者所欷嘘也。王百当墓在县西北二十里。唐王百当葬此。旧,有神道碑。

按:百当为李密谋主,后密□唐复叛,遂为盛彦师所执,而百当以功名终,是其智过邢公矣。遗墓樵牧弗禁,能无慨然。韩坵在县东十五里。世传宋韩丞相墓志遗其名,史无可考。久废无可考。韩冯妻息氏墓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青陵社。韩冯妻息氏见执于康王,不从,投台下死,韩冯亦自杀,同葬此地。唐,没隐反。近代吊息氏诗,见后艺文志。按:息氏塳虽相传在青陵社,而屡遭河患,无可复考。苟怀芳烈者,过墟生哀,则建祠□楹,以慰贞魄,似不可已也。完颜君,用墓在县北西吴村。旧有神道碑。按:完颜氏系金宗姓,君用以武功食邑于封,故卒葬县境。今墓虽废,故碑尚存。前志载此,亦以表封俗之厚,不因兴废为成毁也。漏泽园在县邑厉坛后。义塳旧县西有二,南门外有一,计地十亩,万历二年知县胡以祚置,万历四十年知县张鲤复置。义塳四相,一在三里庄,一在刘光集,一在荆隆口,一在郭家庇庄,皆立石碑界。

以上义塳,皆河决后荡然莫辨,今议选高阜处另置□区,以泽枯骨。

夫人形生不过百年,而姱节美名则历千百世而不朽,舍陵墓将奚识哉!古志士仁人,义夫烈妇,贞魂沉二于断陇,正气宿于河山,令人瞻墟起敬,式墓兴思,慷人慨悲叹,恨不能起泉壤而亲炙之,陵墓胡可泯也。至穷魂旅魄,时或暴骨原野,亦未免有亏至仁,顸颉天和,故惠政矜恤,下逮髑髅,乃体物不遗之深恩也。按封土滨河平衍,世受水患,即故家大族,其先世坵陇,恒不能尽识。矧□千年陵谷,沧桑之后,衣冠中绝绝,典祀无人,而欲死士之垄,永禁刍荛,贞女之茔,弗替汛扫,此实难耳。夫茫茫原隰,金石销沉,易世之后,将园陵杯土,有不可复问者矣。唯志其人,复志其地,则九京可作,犹尚论者所考衷也。至于漏泽□区,非高阜远河之地,不足永安暴骨,是尤在好德者共图之耳。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