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附录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我的简历

我于一九〇三年生于孟加拉的莫蒂哈里,是侨居印度的一个英国人家庭的第二个孩子。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一年很幸运地获得了奖学金到伊顿公学就读,但是我在那里没有用功读书,学到东西很少,我并不认为伊顿对我的一生成长有什么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二七年,我在缅甸的印度帝国警察部队服役。我后来放弃了,一部分原因是那里的气候毁了我的健康,一部分原因是我已含糊地有了写书的念头,但主要是因为我不能再继续为我已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大骗局的帝国主义服务了。我回欧洲以后,在巴黎生活了大约一年半,写没有人愿意出版的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钱用完后,我有好几年过着相当艰苦的贫穷生活,在这期间,我洗过盘子,当过家庭教师,在蹩脚的私立学校里教过书。我还在伦敦一家书店里干过一年多的半日工店员。这项工作本身很有意思,但是缺点是我非住在伦敦不可,而我厌恶伦敦。到了一九三五年左右,我能够靠写作收入生活了,该年年底,我搬到乡下,开了一家小杂货铺。它的收支只能勉强相抵,不过它教会了我有关这个行业的一些门道,如果我以后要在这方面再作尝试的话,就会是很有用处的。我于一九三六年夏季结了婚。年底我去西班牙参加内战,我的妻子不久就跟了来。我在阿拉贡前线为p.o.u.m.[1]的民兵组织服役四个月,受了重伤,幸而没有严重的后遗症。在此以后,除了在摩洛哥过了一个冬季以外,我不敢说还做了什么事情,只是写书和养鸡种菜而已。

我在西班牙看到的情况和我从此以后看到的左翼政党的内部运行情况,使我对政治产生了厌恶。我有一阵子是独立工党党员,但是在目前这场战争开始时就脱离了他们,因为我认为他们是在胡说八道,他们提出的政策方针只会使希特勒做起事来更加容易一些。从感情上来说,我肯定是“左派”,但是我相信,作家只有摆脱政党标签才能保持正直。

我最喜欢而且百读不厌的作家是莎士比亚、斯威夫特、菲尔丁、狄更斯、查尔斯·里德、塞缪尔·巴特勒、左拉、福楼拜,现代作家是乔伊斯、托·斯·艾略特、戴·赫·劳伦斯。但是我认为现代作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毛姆,我极其钦佩他直截了当地讲故事而不加修饰的本领。工作之外,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种花,特别是种菜。我喜欢英国式的烹调和英国啤酒、法国红葡萄酒、西班牙白葡萄酒、印度红茶、浓烈烟草、煤烧的壁炉、烛光和舒服的椅子。我不喜欢城市、闹声、汽车、收音机、罐头食品、中央供暖、“现代式”家具。我妻子的爱好几乎完全与我相同。我的健康状况糟糕,但它从来没有使我不能做我要做的任何事情,除了,至今为止,在目前的这场战争中作战。我也许还应该提一句,虽然我这里提出的关于我自己的情况的叙述都是真的,但是乔治·奥威尔不是我的真名[2]。

我目前没有写小说,主要是由于战争所造成的不安定。但是我计划写一部共分三部分的长篇小说,叫《狮子和独角兽》或者《生者和死者》,希望在一九四一年某个时候写出第一部分来。

一九四〇年四月十七日为《二十世纪作家》撰写

奥威尔年谱

一九〇三年 六月二十五日生于印度孟加拉邦莫蒂哈里,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父亲在当地殖民地政府供职。用奥威尔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家庭属于“上层中产阶级偏下,即没有钱的中产家庭”。

一九〇四年 随母回英国定居。

一九一一年 八岁,入寄宿学校圣塞浦里安。学校生活对他日后性格有极大影响。

一九一四年 欧战爆发,十一岁的奥威尔首次在地方报上发表了一篇诗作《醒来吧,英国的小伙子们》。

一九一七年 十四岁,在圣塞浦里安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拮据,靠奖学金升入伊顿公学。

一九二一年 十八岁,从伊顿公学毕业,成绩平庸,无法申请牛津或剑桥奖学金,而家庭经济状况又无力供他升学,只得投考公务员,去缅甸参加帝国警察部队。在缅甸服役五年,目睹帝国主义统治对殖民地人民造成的苦难,激发了在圣塞浦里安学校时期萌芽的反权威思想。

一九二七年 休假回国,决定辞职,脱离缅甸的帝国警察部队。

一九二八年 开始写作生涯。同情下层人民,为搜集素材,在巴黎和伦敦深入底层过穷苦生活。曾在巴黎的一家豪华旅馆的厨房帮工,又到英国肯特郡当农业帮工。这些生活经验后来写入《在巴黎和伦敦的穷困潦倒生活》。

一九三三年 以写书评和教书谋生,同时写《缅甸岁月》。竣稿后患肺炎,多次复发。

《在巴黎和伦敦的穷困潦倒生活》用乔治·奥威尔的笔名出版。

一九三四年 《缅甸岁月》在美国出版,在此之前,英国出版商没有一家愿意接受书稿。

一九三五年 小说《教士的女儿》出版,几个月后,《缅甸岁月》终于出英国版。

一九三六年 小说《让叶兰继续飞扬》出版。接受出版商聘约,到英格兰北部工业区约克郡和兰开夏考察工人生活状况,所见所闻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归来写《去维冈码头之路》。七月,西班牙内战爆发。与爱琳·奥肖纳赛结婚。同年年底一起去西班牙参加保卫共和国的国际志愿军。

一九三七年 《去维冈码头之路》出版。六月在前线受伤,喉部中弹,回英国治疗休养。

一九三八年 出版《向加泰隆尼亚致敬》,该书报道西班牙内战,特别是国际志愿军内部左翼各派的相互斗争。

一九三九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多次报名参军,皆因体格检查不合格遭拒。后参加国内警卫队。战前写的《上来透口气》出版。

一九四一年 为英国广播公司主持对印度广播。

一九四三年 任工党刊物《论坛》的文学编辑,并写专栏《随我高兴》。十一月起开始写《动物农场》。

一九四五年 战时后期任《观察家报》驻欧战地记者。

爱琳病死,其时奥威尔尚在德国采访。《动物农场》出版,由于版税收入较丰,生活开始宽裕,迁至苏格兰西海岸一岛上生活,继续为《论坛》及其他报刊写稿,并开始写《一九八四》。

一九四八年 《一九八四》竣稿,书名只是把该年“四八”颠倒过来,成为“八四”。健康恶化。

一九四九年 与索尼亚·布劳纳尔结婚。《一九八四》出版。

一九五〇年 一月患肺病去世,年仅四十六岁。

* * *

[1] 西班牙一小党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的缩写。

[2] 乔治·奥威尔的真实姓名是埃里克·亚瑟·布莱尔。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