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帮助埃及艳后重夺王权的战争,没持续多久就结束了。他追赶庞培到达埃及时是8月1日,到第二年1月末战争便已结束,埃及艳后也已确立了君主地位。战争非常惨烈,但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几个月后,亚历山大城的居民生活恢复了平静,开始追求繁荣的经济景况。
战争及其引起的纷扰并没有对埃及的内陆地区造成太大影响。在米特拉达梯到达贝鲁西亚之前,战场主要在亚历山大城及其周边海滩。军队虽曾穿过尼罗河三角洲,最后的决战地点的确在内陆地区,但埃及内陆直接受战争影响的区域毕竟只有一小片。广大劳动人民依然在尼罗河各支流两岸肥沃的土地,及延伸到内陆地区葱郁的谷地上生活、劳作。关于战争的消息,他们也只是听说而已。农业生产和以前一样稳定、繁荣,所以战争结束,埃及艳后恢复稳定、和平的统治秩序后,她发现国家资源并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
埃及国库非常充实,于是埃及艳后充分利用国库资源恢复国家繁荣、辉煌的局面。大火及围攻等军事行动给宫殿和大型建筑造成的破坏被修复了,坍塌的桥梁被重建,堵塞的运河被疏通;王宫蓄水池中的海水被排出;房屋、废墟上的垃圾被清理;大街上的路障被清除;军械和粗鲁的罗马士兵对王宫造成的损坏也被修缮了。总之,城市迅速复原,恢复了从前有序、美好的状态。当然,亚历山大图书馆中五十万卷被焚的手稿无法再恢复原样。但从其他各方面来看,城市很快呈现出之前的辉煌景象。埃及艳后也尽全力挽回图书馆的损失,下令修缮图书馆的受损建筑。在她有生之年,图书馆总共收集了十万到二十万卷手稿,新收藏的手稿象征着图书馆又一个新的开端。后面,我们会谈到埃及艳后收集手稿的方法。然而,新图书馆永远无法像老图书馆那样拥有显赫的名声及卓越的地位。
如上文所述,埃及艳后的先辈们,也就是埃及从前的君主们投入大量的国家财富来实现自己的野心,而这些财富都来源于对尼罗河河谷地劳动人民的压榨。而埃及艳后似乎更愿意把钱财花在奢华、享乐的生活上。之前的托勒密王朝的君主们花费大量钱财大兴土木,为亚历山大城建造各种大型建筑,为城市增添荣光,为自己博取名声。而像埃及艳后这样年轻貌美、冲动鲁莽的女人突然坐到显赫的位置上,在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大量财富之后,把王室的钱财花在个人炫耀及热闹、享乐的事情上也是预料之中的。埃及艳后命人装修王宫,下令建造豪华游船以便在尼罗河上游览、玩乐。她还动用大量财富购置衣物和出行装备,把钱花在奢华的娱乐项目上。事实上,在她执政的头几年里,她为享乐及类似的事情花费了巨额财富。人们认为她毫无节制的享乐、个人炫耀及对浮华的追求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在毫无节制的享乐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埃及艳后早年单纯的性格,特别是温柔、善良的脾性,渐渐消失了。她依然美丽迷人,但开始变得自私、无情、狡诈。当恺撒安排她与她最小的弟弟成婚时,她的小弟弟只不过是个十一岁的孩子,而如今也成了她嫉妒的对象。当然,她最小的弟弟当时年龄还不大,无法实实在在地和她共同执掌权力,也根本干预不了姐姐的任何计划和享乐行为。但他慢慢长大了,过几年就十五岁了。按照恺撒的安排及埃及的法律和惯例,那时他就可以以国王和埃及艳后丈夫的身份掌握实权。埃及艳后极不愿看到那一刻到来,也不愿接受由此带来的关系变化,以及自己在政府内地位的变化。因此,在这之前,她下毒结束了弟弟的生命。就像她料想的那样,弟弟的死使她更加无拘无束。从此,她可以继续独揽大权。观察埃及艳后的余生,我们会发现,就权力、财富和浮华带来的愉悦来说,她的一生算得上称心如意。她总是极度放纵欲望,从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从来没有任何顾忌,她放纵欲望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唯一使她不满意的是,冲动、充满激情的灵魂一旦冲破了上帝和自然设下的藩篱,就永远无法再次得到满足。
执政初期,埃及艳后享受着荣华富贵。而此时恺撒作为世界的征服者,正在追求事业,他在多数情况下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庞培死后,恺撒自然而然地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当他滞留埃及,并和埃及艳后纠缠不清的事情传开后,恺撒在世界各地的敌人对他更加深恶痛绝,他们蓄积了更强大的力量,准备对付他。事实上,最终让恺撒离开埃及的直接原因是小亚细亚爆发了叛乱,需要他立即出兵平息。
与此同时,西班牙、意大利和非洲也酝酿着抵抗恺撒统治的计划。但恺撒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每次出现都会给手下士兵带来一种无限的威慑力。再者,恺撒从一片大陆到另一片大陆,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在离开埃及后不久,他就在刚才提到的三个地区完成了一系列精彩、成功的战役指挥工作,有效地镇压了反对势力,然后带着公认的世界霸主的身份回到了罗马城。当然,埃及艳后也一直关注着恺撒,她为他骄傲,为他事业取得成功感到喜悦。最后,埃及艳后决定前往罗马城与恺撒相会。
但罗马人并不打算真诚地接纳她。尽管当时是一个纵容各种邪恶的时代,但强烈的道德本能使人们不能对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邪恶角色完全视而不见。那段时间里,阿尔西诺伊四世也在罗马城。离开埃及时,恺撒把她当作战利品带回了罗马城。事实上,恺撒这么做是为了给自己的凯旋式增加亮点。
根据古罗马惯例,最高级别的军事将领在远征中征服了劲敌或取得了辉煌战绩后,从遥远的战场返回时,元老院会为他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凯旋式。恺撒把自己所有的凯旋式都集中在一次举行。在他最终完成征服世界的任务返回罗马城时,庆祝活动开始了。这次凯旋式的游行持续了四天。实际上,这次凯旋式是由四次小凯旋式合并而成,每天举行一次,一共举行四天。小凯旋式分别对应发生在高卢、埃及、亚洲和非洲的四次战役。这四天,游行长队里有一支很长的俘虏队伍,里面有武器、横幅、图片、画像、装满战利品的马车,以及被护卫队押着的被俘王子、公主和野生或家养的动物,还有其他一些从战场上带回来的东西。其目的就是显示恺撒卓越的战绩,让人们产生好奇、崇拜之心。
当然,罗马的将领们在遥远的海外战场战斗时,全都野心勃勃,想多带回一些有名望的战俘和贵重的财物。在凯旋式上庆祝胜利的游行中,这些东西能为自己增添光彩。出于这样的目的,恺撒将阿尔西诺伊四世从埃及带到罗马城,并把她囚禁起来直到征战完全结束,凯旋式到来。阿尔西诺伊四世出现在“埃及日”当天的祝捷队列中,就走在恺撒的战车前。她和其他战俘一样戴着枷锁,为了突显她高贵的身份,给她戴的枷锁是用黄金打造的。
这位不幸的埃及王族成员显得忧伤、哀怨,她和那些通过暴力掠夺来的战利品一起,缓慢地跟着游行队列行进着。罗马人看到这一幕,产生了对恺撒不满的情绪。民众可怜阿尔西诺伊四世,同情她的遭遇。她悲伤的样子让人们想起恺撒玩忽职守的行为。他们认为恺撒因无法抵抗埃及艳后的诱惑,长期停留在埃及,忘记了身为罗马执政官的职责。总之,那些有利于恺撒的对他军事战绩的崇拜之情发生了变化。即使在凯旋式上,罗马城中也出现了对他的各种非议。
阿尔西诺伊四世出现在“埃及日”当天的祝捷队列中,就走在恺撒的战车前。她和其他战俘一样戴着枷锁
出于骄傲和虚荣,恺撒把凯旋式办得十分辉煌、壮观,排场史无前例。但过度炫耀的后果恰恰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阿尔西诺伊四世就是例子。为了把另一个女人扶上王位,恺撒在埃及废了这位女王,并把她当作俘虏带回了罗马城。这件事并没有突显出恺撒在埃及的功绩多显赫,反而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他在埃及所作所为的声讨和谴责。如果不是阿尔西诺伊四世以可怜的模样出现在游行队列中,也许人们早已把此事遗忘。
还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宴会,恺撒把从战场上掠夺来的大量财富用于为民众举办庆祝胜利的宴会和表演。当然,很多民众对能获得纵情享乐的机会感到高兴;但更大一部分人在看到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的景象后感到气愤。接连几天,罗马城上下沉浸在放纵、淫逸中。但人们并没有因丰盛的宴会和精彩的表演而对恺撒感到满意;相反,他们认为恺撒一定是竭尽所能非法掠夺、侵占了大笔财产,才能如此毫无节制、无所顾忌地挥霍。
还有一次,恺撒本想做些赢得民心的事,结果却引起了公众强烈的反感。在众多野蛮的娱乐项目中,罗马人钟情搏斗。搏斗的形式多样,有时发生在同类物种之间,有时发生在不同物种的两只凶残野兽之间,如让两条狗搏斗,或让狗与公牛、狮子、老虎搏斗。任何参与搏斗的动物在打斗撕咬时都可能因挑衅、刺激而发怒,从而变得异常凶猛。有时,人也会参加搏斗。参加搏斗的人都是从战场上带回来的俘虏,他们作为角斗士在罗马圆形竞技场上表演,有时被迫和野兽较量,有时与其他角斗士较量。恺撒深知罗马人十分喜爱这项活动,于是决定举行规模极大的搏斗活动,让民众看过瘾。在他看来,打斗规模越大、强度越刺激、场面越可怕,观众获得的愉悦感就会越强。因此,在准备凯旋式庆典时,恺撒命人在罗马城附近合适的地方挖了一个巨大的湖,他准备在这里安排一场水上战斗,到时候罗马民众可以围湖观战。大量船被运到湖中,这些船和战时使用的船只大小一致。船上安排了很多士兵,并被分为两队,一边是提尔战俘,另一边是埃及战俘。恺撒下令让两支船队互相靠近,然后进行一场真正的战斗,从而取悦湖边的民众。参战者是从不同国家抓来的,两国士兵对彼此充满敌意。当然,大家对这种必须拼命的战斗十分恐惧,士兵们都拼死相搏。上百名士兵被杀,尸体落入湖中,湖水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陆地上也有相同规模的战斗。有一次,战斗双方分别有五百名步兵、二十头大象和三十匹战马。就参战人数而言,战斗规模超过了著名的标志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列克星顿之战。就死伤人数而言,这场战斗可能超过列克星顿之战将近十倍。对那些“本应被取悦”的民众来说,这些可怕的场景太过血腥、残忍。恺撒急于让每一次表演都“精彩绝伦”,但没有想到这些表演已经超过人们的承受能力。当看到被屠杀的士兵倒在血泊中,垂死者在痛苦和绝望中挣扎时,人们已经无法再把这种活动当作娱乐休闲活动了。人们感到震惊,开始谴责恺撒的残忍行为。这种谴责及其他各种被压制的批评、责备在全国各地传开了。
此外,埃及艳后在访问罗马城期间,公然住在恺撒的宫殿里,这也引起了大家普遍的不满。人们怜悯阿尔西诺伊四世。尽管埃及艳后美丽动人、多才多艺、魅力四射,但在民众眼中,她却是众矢之的。此时,民众关心的是恺撒的政治活动及活动目的,人们指责他玩伎俩,企图谋取王位。一部分民众支持他,另一部分民众反对他。虽然人们还不敢公开表达情绪,但愤怒的情绪随着镇压力量的增加不断高涨。恺撒忠实的追随者安东尼,当时也待在罗马城,他热情地支持恺撒的事业,并且鼓励恺撒,想方设法帮助他登上王位。安东尼曾在一次公开的庆祝活动上提出要把王冠戴在恺撒头上,这个提法引起了大家的反对,他只好作罢。
最终,恺撒还是决定自立为王。他是利用公共事务中奇特的机缘达成目的的,在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这种机缘与恺撒的计谋相合。他一步步策划着,最终使元老院将王权交给自己。这件事让一些人觉得,他们一直担心的事情即将发生。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最终有人密谋刺杀这位野心家,从而阻止危险局面形成。领导秘密行动的是两位倔强、果敢的人—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他们制订计划,组织人马,装配武器,伺机而动。由恺撒主持在元老院召开决定性投票会议的那天,这两位勇士大胆地冲到主持人恺撒身边,用匕首结束了他的生命。
安东尼对密谋行动一无所知。当时,他站在恺撒旁边,惊讶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却完全没办法保护自己的朋友。
恺撒死后,埃及艳后立刻从罗马城逃回了埃及。
在此之前,阿尔西诺伊四世已离开了罗马城。恺撒在凯旋式庆典结束后释放了她。其原因可能是恺撒觉得她可怜,也可能是他觉察到民众情绪的变化。民众似乎更愿意和阿尔西诺伊四世站在一起,反对恺撒。恺撒担心她回到埃及后通过各种方式阻碍埃及艳后执政,所以不允许她返回埃及。因此,阿尔西诺伊四世去了叙利亚,虽然不再是俘虏的身份,但也算是被自己的国家流放的人。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介绍她在叙利亚的情况。
卡尔普妮娅·皮索尼斯真诚地哀悼自己的丈夫。作为妻子,她怀着极大的耐心,毫无怨言地承受着一切;她深爱着丈夫,对丈夫自始至终忠心耿耿。就在暗杀的前一天晚上,她温柔、焦虑的牵挂就是最动人的证明。通过观察丈夫,她觉察到一些微妙、模糊的危险迹象,这些迹象让她恐惧、焦虑,但恺撒的朋友们没有注意到这些迹象。最后,当恺撒那血肉模糊的尸体被人从元老院大厅抬回家时,卡尔普妮娅·皮索尼斯悲伤、绝望到几乎崩溃。
卡尔普妮娅·皮索尼斯没有孩子,因此她把安东尼当作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和保护者。第二天,当全城还被困惑和恐惧笼罩时,卡尔普妮娅·皮索尼斯急急忙忙收拾好房子里值钱的家当,然后带着财物及丈夫的书信、文件来到安东尼处,请他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