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方域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寿康宫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干道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礼部太常寺言:「正、至,皇帝率百僚诣寿康宫行朝贺礼,设黄麾角仗。」从之。

四年八月丙戌,诏将帅、群臣诣宫上寿,既而不克行。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寿康宫 慈福宫

慈福宫

淳熙十五年八月二日,诏修盖皇太后宫。

五日,诏学士院、给舍同礼官依典礼拟撰进宫殿名。既而给事中兼直学士院李巘、权礼部侍郎尤袤、起居舍人郑侨、户部员外郎权太常少卿罗点、太常丞(张)[詹]体仁、秘书省著作郎兼权礼部郎官倪思、太常博士叶适奏,恭拟殿名曰慈福。诏恭依。

十六年正月十五日丙午,皇太后迁慈福宫。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殿

殿原为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讲武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保宁门西有隔门,门内面南有讲武〔殿〕,唐曰文思球场,梁以行从殿为兴安殿球场,后改今名。

广政殿天头原批:「东京。」按此门实以东、西京混编。建隆三年,三佛齐遣使来贡,对广政殿。

含光殿祥符二年八月,西南夷来贡,令赴含光殿宴。

集英殿集英殿旧曰元德,亦曰广政,晋天福二年改元德为广政,开宝二年改大明,淳化元年二月己酉改含光,祥符八年六月十五日甲子改会庆,明道元年十月甲辰改元和,寻改今名。春秋、诞圣节锡宴此殿。熙宁以后,亲策进士于此殿。殿后有需云殿,旧曰玉华,后改琼英,熙宁初改今名。东有紫云楼,宫中观宴之所也。熙宁三年三月八日,上御集英殿试进士。仁宗大宴集英殿者三十八。

太极殿太平兴国三年二月,诏改西京新修诸殿名,今太极、天兴等名是也。

武德殿天头原批:「西京。」《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延春殿,其次面北曰武德殿,后唐曰解御,又曰端明,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散甲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东宫后东池门内有飞龙院,西有散甲殿,梁弓箭库殿为宣威,后改今名。

景福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崇政殿后有柱廊侧座殿,次北景福殿,前有水阁,旧试贡举人,考官设次于两

廊。

垂拱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次曰垂拱殿,唐曰延英,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长春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后苑南有长春殿,后唐建名。

明福殿《京都杂录》:唐曰崇勋,后唐曰中兴,晋改今名。

太清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寝殿曰太清,第二殿曰思政,第三殿曰延春。

广寿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建礼门之西曰广寿殿,唐曰嘉庆,后唐改今名。

明德殿《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内东门道,其北明德殿,太平兴国三年改广寿,第二殿曰明德,第三殿曰天和,第四殿曰崇徽。

天兴殿西京大内太极殿前有右、左龙尾道,日楼、月楼,东、西横门曰日华、月华,殿后有柱廊。次天兴殿,旧曰太极后殿,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

嘉庆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禁中殿合有嘉庆殿,(平)[宋]初明德太后居此殿,后徙居万安宫。

延和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延和殿北向,俗呼倒座殿呼:原作「呜」,据本书《方域》一之七改。、仁宗于延和殿试宗室子弟书和:原无,据前注补。令宗正第其高下,宗望为第一。

观稼殿《京都杂录》:东京有清华殿、观稼殿观稼殿:原作「亲稼殿」,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改。。

万岁殿万岁殿在垂拱殿后,祥符七年十月戊午改名延庆殿。一本作延福殿。祥符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庚申,以(祖)[圣]祖降临,宴宗室于万岁殿。七年九月庚寅,诏辅臣、宗室观万岁殿上梁。

延庆殿即万岁殿,祥符七年改今名,明道元年十月甲辰改名延福殿。

宝慈殿《京都杂录》:京都大内福宁殿西宝慈宫宝慈、姒徽二殿,皇太后所居。

柔仪殿东京大内福宁殿次后柔仪殿,国初但名万岁后殿,章献明肃皇太后居之,乃名崇徽。明道元年十月改宝慈,景(佑)[佑]二年改今名。

坤宁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福宁殿后坤宁殿,皇后所居。

庆云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庆云殿庆云殿:原作「云庆殿」,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改。、玉京殿、清景殿。

西凉殿景佑二年重〔建〕,在天章阁东。

慈德殿《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慈德殿,章惠太后居。初名宝庆殿,景佑四年改今名。慈德后苑又有观稼殿。

班瑞殿天头原批:「北京。」《北京杂录》:仁宗庆历二年五月,升大名府为北〔京〕,先朝驻跸行宫正殿以班瑞为名。其修葺行宫屋宇,并给官钱,毋得科率。

鏺麦殿元丰四年八月,籍田司言,奉诏种水陆田于

鏺麦殿前。

打麦殿天头原批:「临安。」绍兴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上谓辅臣曰:「朕闻祖宗时,禁中有打麦殿。今朕于后圃令人引水灌畦种(种)重谷,示王政所先,亦欲知稼穑之艰难也。」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天章阁

阁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天章阁

绍熙五年闰十月九日,天章等阁状:「将来安奉今上皇帝藩邸旌节,两浙转运司合行雅饰,修换物件,并合用朱漆。青地金字牌二面,一面上题写太上皇帝藩邸旌节,一面上题写今上皇帝藩邸旌节。所有牌样制大小,乞令两浙转运司委官赴阁计会,合行换造对象,候毕日同时安挂。」从之。

十日,天章等阁状:「勘会已降指挥,安穆皇后谥号改成穆皇后,安恭皇后谥号改成恭皇后,所有内中见崇奉安穆皇后、安恭皇后位牌各一座,并朱红漆卓子二只,乞行下两浙转运司依样制造。」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降真阁

降真阁

东都大内次北广圣宫,天圣二年建长宁宫以奉三清玉皇道像,后安真宗御容于宫之降真阁。景佑二年改广圣宫。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延春阁

延春阁

《京都杂录》:延春阁在东京大内走马楼。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迩英阁 延义阁

迩英阁延义阁

二阁在崇政殿东、西,侍臣讲读之所。

景佑二年正月二十八日癸丑,置写《无逸》篇于屏。

三年正月乙巳,贾昌朝请辑经筵事为一书,诏以《迩英、延义二阁记注》为名。

九月辛卯,诏辅臣至迩英阁观讲书。

庆历四年,迩英阁出御书十三轴,凡三十五事。丁度等上《答迩英圣问》一卷。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阁

熙宁元年二月十六日,大理寺言: 阁以详断法官兼监,欲专差检法官二员监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焕章阁

焕章阁

淳熙十五年十一月九日,给事中、兼直学士院、兼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李巘等言:「已降指挥,编修高宗皇帝御集,依典故合建立阁名,令议定申尚书省取旨。巘等恭议,以焕章为名。」诏恭依,令学士院降诏。诏曰:「朕仰惟高宗皇帝恢广运之德,懋中兴之功。耆定群方,鼎新百度。制礼作乐,治具毕张;寝兵措刑,仁风大播。盖自缉熙之学,见乎经纬之文。扩斯道于精微之传,观众妙于尊明之养。凡敷言之是训,暨肆笔之成书,煟有洪辉,卓为丕宪。方始裒辑,将谨宝藏。载稽帝世之隆,无越尧章之焕,因揭名于层宇,仍列职于清厢。庶克奉承,用贻永久。其阁恭以『焕章』为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式循故实,以待贤才,其俾攸司,具着于令。」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华文阁

华文阁

庆元二年八月十三日,中书门下省言:「孝宗皇帝阁以『华文』为名,乞于见今阁牌『焕章』字下添入二字,以『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焕章华文之阁』一十八字为文。本阁应行移文字,并合添入。」诏依。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宝谟阁

宝谟阁

嘉泰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诏曰:「朕惟昔在光宗,日新圣学。发于号令,雷风彰鼓舞之神;焕乎文章,云汉丽昭回之饰。钩画凛鸾龙之飞动,光芒灿珠璧以陆离。宜有袭藏,式严安奉。龟书阐瑞,交辉东壁之珍;虹彩凝祥,寅上西清之御。宝列羲图之秘,谟新禹命之承。冠以美名,揭于层宇。肃万灵之拥护,揜群玉之菁华。其阁恭以『宝谟』为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以待鸿儒,以昭燕翼。着于甲令,副在有司。」以吏部尚书、兼实录院修撰、兼侍讲袁说友等言袁:原作「表」,据《宋史》卷三八《宁宗纪》二改。:「已降指挥,令学士院、后省同实录院官议定光宗皇帝御集阁名,今恭议定,以『宝谟』为名。」故有是诏。

熙宁元年二月十六日此条上原批:「 阁复,后校销。」,大理寺言:「 阁以详断法官兼监,欲专差检法官一员监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显谟阁

显谟阁

学士,建中靖国元年置,诏如三阁故事,序位在宝文阁学士之下;直学士,诏序位在宝文阁直学士之下;待制,诏序位在宝文阁待制之下。直阁,政和六年置。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阁 仪凤阁

仪凤阁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仪凤、翔鸾二阁,景佑中有瑞竹生阁首。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园 玉津园

园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玉津园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在南熏门外,夹道为两园,中引闵河水别流贯之。周显德中置,宋朝因之,以三班及内侍监领,军校兵隶及主典凡二百六十六人。岁时节物,进供入内。仲夏驾幸观获麦,锡从臣宴饮,及赏赉园官、啬夫有差。又进麦穗三百秉,麦十斛,面百囊,命分赐中外。凡契丹朝贡使至,皆就园赐射宴。又掌秦象,及种秣象茭刍,蓺蓝沤淀,各有岁课,凡皇城南诸园池入官者皆属焉。

真宗景德元年五月,诏京城四面园苑所收(田勺褕)杂草,三司籍其数以供用。先是,三司每岁于畿县科率收市(田勺褕),人民输纳,极为劳费。诸园苑大有收积,而官司不籍其数,故有是命。

十一月,三司言:「依谢德权所请废内园司,令逐处自领其事。」从之。

天禧元年五月,诏四园苑自今不得更将榆柳林地土出掘窠木租赁与人。

四年四月,知京西留府事薛映言:「皇城诸园苑见有内园司兵士,更于州县差百姓六十余人洒扫栽种,望令并放归农。如兵士数少,即量与增益。」从之。

十二月,提举诸司库务司言:「玉津等园,欲乞自今二年一次科斫,如有枯 及倒折,合添植柳椿,即依数采斫。」从之。

五年十二月,诏诸园苑自今三年一度科斫。

仁宗天圣三年三月,臣寮言:「宜春、琼林苑、玉津、瑞圣园有殿宇池亭田

土,及管下小园池至多,全藉干力使臣监领。近年多是皇亲或势要子弟陈乞勾当,不能总领课种修葺,是致园苑荒废,岁课不登。乞依刘承珪、谢德权奏请,四园苑各差三班使臣一人勾当,更不许陈乞。」诏差洛苑副使、内侍省押班江德明充提点在京四园苑。仍每园苑选差内臣一人勾当,不兼别职务及非时差出,与兵士五人当直,替日校课升黜之。仍令三司本案判官同共提点,每月遍至园苑巡察违犯以闻。是月,诏三班院,自今差四园苑勾当,并须选曾任监押、巡检使臣充。

九月,诏四园苑自今殿宇、墙屋、花架损动,即申三司,立便差人检计修盖。

五年七月,玉津园监官孙可久言:「养象茭草,逐年府县和买,园苑种(时)[莳],甚费钱本及搔扰人民。今玉津园颇有旷土可种,约岁用外别为储廥,准备阙乏,及斥卖以钱入官,充人牛工价。」从之。

九月,诏:「自今除后苑宜圣殿、玉宸殿阙园子,依旧(列)[例]抽差外,诸处并不得抽四园苑人充。」

七年十月,诏皇城司,自今如抽差后苑雄武兵士,即选新拣到下都少壮亲事官能种莳者对替。

林木实数,如诸处取移及科斫,画时上历。或有枯死,即随时依本色添种,亦件折入帐收系。 庆历七年三月,诏诸园苑提举司给印历,籍花

是月,诏京城四面祀坛一十八座,并令四园苑管勾,如有摧塌处,画时修贴。坛堑隔上及堑外,依时栽植柳榆。仍令太常寺提

举。

八年三月,诏园苑勾当使臣应有改更擘画,并申提点所,不得专达。

神宗熙宁二年二月十六日,诏:四园苑近已选差官提举,更不令隶三司并提举司,仍差权发遣三司盐铁判官张道宗同提举。

孝宗淳熙三年四月十九日,诏玉津园人兵有年老难以执役人,依仪鸾司、修内司人匠例在司养老,作额外人数,依旧于本司历内批勘请给。今后准此。

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枢密院干办玉津园张思温等申:「本园兵士数多,全藉有心力合干人部辖,乞于步军司选差有职名、能部辖厢军二人,割移名粮,充玉津园东西南营典首,请给本园兵士历内帮勘。其见今管营却充各营副典首,同共管干。」从之。

十三年七月九日,玉津园状:「手分章藻在园实及一十九年,乞依太一宫、佑圣观等处体例,补授出职。」诏与补进武副尉出职,今后手分及一十五年以上准此。

十四年四月十五日,诏玉津园减役兵十人。先是,玉津园手分二人,兵士一百六人,除差五十人赴德寿宫祗应外,见在五十六人。于是司农少卿吴燠乞减冗食,下 令所裁定,而有是命。

(宁)[光]宗绍熙元年七月十八日,诏玉津园人兵内长行,每年春冬所请折衣等钱,自今年冬衣为始,将(令)[今]请数目并令临安府全支本府紬绢绵等,仍免折钱,与随厢禁军日限,毋致过期。今后准此。

庆元五年二月九日,诏玉津园吏额二名,诸色人兵照淳熙十四

年裁定人数九十八名外,养老七名,系是溢额,见帮请给,且令依旧以为定额,日后不许增添。以从《庆元中外会计录》裁定故也。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园 〔瑞圣园〕

〔瑞圣园〕

瑞圣园在景阳门外道东,初为北园,太平兴国二年诏名含芳,以三班及内侍监领,军校兵隶及主典凡二百一十二人。大中祥符三年,监官王承勋言:「初,泰山天书至都,奉安于此,乞加崇饬。」诏改今名。九月丙子朔。岁时节物,进供入内。孟秋驾幸,省敛谷实,锡从臣宴饮,赏赉园官、啬夫有差。凡皇城诸园池入官者皆属焉。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亭 垂云亭

亭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垂云亭

有垂云亭,在汴。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亭 达观亭

达观亭

宋亭名,在汴。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亭 〔泛羽亭〕

〔泛羽亭〕

泛羽亭,在汴梁原批:「此二条俟查。」。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亭 婆罗亭

婆罗亭天头原批:「绿漪亭移此。

」按指移于婆罗亭之前。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长春殿有柱廊,后殿以西即十字池亭,其南砌台冰井。婆罗亭,贮奇石处,世传是李德裕醒酒石,以水沃之,有林木自然之状,谓之婆罗石,故以名亭。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亭 源清亭

源清亭源清亭:原无此题,据原批移入。

泰定四年原批云:「泰定为元代年号,疑『嘉定』之误。」,同李汉杰新创亭于州之鼓角楼城门外,扁曰源清,以壮观州治。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亭 〔绿漪亭〕

〔绿漪亭〕

有亭名绿漪原批:「绿漪亭。移前。」。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亭 瑶津亭

瑶津亭瑶津亭:原无此题,据原批移入。

《京都杂录》:东京(太)[大]内有瑶津亭,像瀛山池。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亭 后 苑

后苑原批:「此条移外苑后。」

淳熙十六年九月九日,后苑言:「人吏旧以二十人为额,缘节次裁减,止有一十人,又于内差拨四人过重华宫祗应,委是阙人。」诏特与添入额贴书一名,守阙贴书一名,作一十二人为额,其它官司不许援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苑 琼林苑

苑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琼林苑

琼林苑,在顺天门外道南。太祖干德二年置,兴国中凿金明池于苑北。以三班及内侍监领池苑,兵校军隶及主典三百三十三人,岁时节物进入。每岁驾幸金明池,则并至苑中。上巳、重阳,唯中书、密院或宗室及殿前诸司选胜赐宴。遇发榜,进士闻喜宴于此。凡皇城司园池入官者皆隶焉。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十月十日,幸琼林苑。

雍熙四年四月,幸金明池观水嬉,遂习射琼林苑。

淳化三年三月二十二日,宴琼林苑,作诗。

真宗景德三年八(月)

神宗元丰七年三月二日,太师、潞公西归,诏宰相、执政官、三省、近臣、学士、待制宴饯于琼林苑。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外 苑

外苑

祥符五年四月,诏以诸国所贡狮子、驯象、奇兽列于外苑,谕群臣就苑中游宴。

淳化五年二月癸卯,南海商人献吉(具)[贝]布(尽)[画]海外蛮国及猩猩图、玉带,上于此苑召近臣观之此条后原批:「后苑条移此。」。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堂 继照堂

堂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继照堂按此条乃录自《玉海》卷一六一。

在开封府廨东。真宗尹京府日,太宗命创射堂习射。太宗淳化五年九月壬辰,以皇子襄王行开封尹事,后以府尹廨舍为潜龙宫。

祥符三年《宝训》作二年,误。闰二月二十四日丁卯,上幸开封射堂晏射,谓从臣曰:「朕昔尹京兆,先帝为创此室,俾之习射。」周览久之,多所感慕。又至堂阅太宗御书图画数十轴,遂宴射于射堂。上作七言诗,从臣毕赋。上中的者七。

戊辰,制曰:「昔东汉之隆,过宛陵之故第;贞观之盛,临庆善之旧宫。所以申恺乐之私,宣优裕之泽。朕顷在储邸,获尹神京,用修相圃之仪,遐拟宣猷之地。」知枢密院事王钦若上《驾幸旧邸》七言三十一作二十。韵诗,上作歌以答,仍诏褒之。

甲戌,诏曰:「朕顷在储闱,久厘京邑,仰承训导,幸底密宁。爰就公庭,载营完址,俾因听讼之暇,用为习射之仪。入纂邦基,载移星律,乘青阳之布令,拥法从以来临。感庆兼深,惠赉胥洽。式徇宰司之议,易兹题榜之名。庶增焕于黄图,永流芳于元一作婴。圃。其开封府旧射堂宜名曰『继照堂』。」是日,设帟张乐,许士庶游观三日。麻温其进《继照堂颂》。初营是堂,西有井,将塞之,上曰:「必有神龙潜蛰。」命覆巨石。未几,果有龙跃出。至是,八作使张文遨叙其事。

祥符六年八月丙寅,继照堂芝草生,上作歌赐近臣。

天圣二年八月己卯,幸继照堂。

景佑元年正月庚寅,改为继圣堂。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堂 资善堂

资善堂

堂在元符观南。(太)[大]中祥符八年置。《宋史 地理志》:在开封府大内,宣佑门东廊次北。《景定建康志》:行宫资善堂,在学士院之右。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堂 资善堂

资善堂

天禧二年八月,以给事中、 知政事李迪为太子宾客;以右谏议大夫乐黄目为给事中目:原作「自」据《长编》卷九二改。,兼左庶子;升王府咨议 军、吏部郎中、直昭文馆张士逊为右谏议大夫、兼右庶子;升王府咨议 军、礼部郎中、直史馆崔遵度为吏部郎中、直史馆、兼左谕德;升王府记室 军、左正言、直史馆晏殊为户部员外郎、直史馆、兼舍人,赐金紫;右正言鲁宗道为户部员外郎宗道:原作「家受」,据《长编》卷九二改。,兼右谕德,赐紫鱼袋;资善堂都监、左藏库使、长州刺史、入内押班周怀政为左骐骥使、入内副都知,兼管勾左右春坊事;内严崇班、资善堂祇候杨怀玉为内殿承制、皇太子宫祇候。

九月丁卯,天安殿册太子。

三年九月丙子,赐《元良述》、《六艺箴》、《承华要略》。《玉海》:四年,徙御厨北,一作禁庖之北,一云宣佑门内东庑北,讲筵所亦在焉。十月己卯,资善堂上梁。是岁正月十七日幸,太子会宫僚观之。

四年十月,以太子太保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令日赴资善堂侍讲。钦若罢相为宫保,不当侍宫筵,特陈乞而从之。《玉海》:十一月庚午御札,中书、密院常务令宰臣与太子就资善堂会议。壬申,辅臣见皇太子于堂。十二月九日乙酉,诏只日承明殿不视事,中书、枢密院诣资善堂议事。辛丑,太子会师傅宫僚于是堂,赐教坊乐。先是,天禧元年九月甲子,读《论语》毕第九卷,宴王友于堂。四年十月壬辰,以太子太保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日赴资善堂侍讲读。

闰十二月,命入内内侍省副都知邓守恩同勾当资善堂,兼太子左春坊。

五年三月,宰臣丁谓等请自今兼太子师傅,十日一赴资善堂。宾客已下,只日更互陪侍讲学。从之。

四月,以内

殿崇班雷允恭为皇太子宫都监,同勾当资善堂、左右春坊司。

十一日戊午,以皇太子生辰,宴辅臣、东宫官于资善堂。《玉海》:五月癸未,诏皇太子读《春秋》。辅臣奏曰:「臣等时入资善堂陪侍讲席,太子天姿英迈,好学不倦,写字有笔法。」上喜。《宋史 冯拯传》:干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迁司空,兼侍中。辅臣会食资善堂,召议事,丁谓独不预。谓知得罪,颇哀请,钱惟演遽曰:「当致力,无大忧也。」拯熟视,惟演踧(强)[踖]。

仁宗宝元二年三月二十三日癸丑,诏天章阁侍讲贾昌朝、王宗道于是堂编排书籍,教授内臣,以编修为名。昌朝乞差赵希言、杨安国同共编排,从之。

四月戊辰,命赵希言、杨安国编排。癸未罢之。

康定元年十一月三日,诏枢密院都承旨、左屯卫将军王元佑领赵州刺史,与侧近差遣。以自陈历事三朝、尝经资善堂祗应也。

皇佑元年七月壬子,帝幸资善堂,作诗,有曰「畴日学堂亲政第,仰怀慈训倍依依」之句。说书所寓资善堂,庆历初改为讲筵所。

至和二年三月,宴饯知徐州吕溱于是堂。

治平四年五月,饯李柬之,十月乙卯,饯李受,命侍臣赋诗。时谓远过二疏。

神宗元丰八年十二月二日,诏:「今月十五日开讲《论语》,读《宝训》,讲读官赴资善堂,以双日讲读,仍轮一员宿直。初讲及更旬,宰相、执政并赴。」

十五日,初御迩英阁,召三省、枢密院、侍讲、侍读、修注官讲读,锡宴于资善堂,赉银帛有差。

哲宗元佑元年三月十六日,诏讲读官更不轮资善堂宿直。

六年,诏史院写《迩英延义记注》送资善堂。

徽宗政和元年二月二日,诏三月二十

七日定王桓、嘉王楷出就资善堂听读。

三月二十八日,诏宰臣、执政官许就资善堂见定王、嘉王,王至中门外迎揖,升堂就坐。王西向,宰相、执政东向。退,王揖送于大门内。

二年九月二十九日,诏皇子到堂听读,特许讲官时暂到堂参见。时侍读郑居中讲筵奏事,尝面被旨也。

五年二月十八日,定王桓言:「臣已依诏旨,于二月七日出阁过府讫。臣昨就资善堂听读,寻常须候迩英经筵已开,方取旨定日。恭惟圣学高妙,群臣莫及,躬御经筵,但欲遵承祖宗故事,非待儒臣讲说,修辅睿明。如臣之愚,正当力学,不可旷日,岂应拟视经筵 兼臣问安视膳之外,还过府第,绰有余暇,况不同往日,深在禁严,出入不敢自便。今欲乞圣慈许令每日不拘早晚,但稍有间隙,即请学官赴厅讲读,所贵为学日益,有以副圣慈眷抚之意。」从之。

二十三日,诏皇子建安郡王枢、文安郡王杞今春出资善堂听读,其管勾官比附定王、嘉王听读例施行。

十年四月十二日十年:按政和无十年,当是「七年」之误。,诏:「皇子安康郡王栩出就资善堂听读,可特(钦)[依]此推恩:本阁祗候使臣、管勾所手分各转一官,白身人补副尉,祗应人各转一(员)[资],并依旧祗应。」

宣和元年四月十三日,中书省言:「检会皇子吴国公出就外傅,令太史局选日。」诏资善堂、蕃衍宅各置直讲、翊善、赞读一员。以给事中陆藻为郓王、肃王、景王翊善,给事中葛次仲兼直讲,中书舍人张劝兼赞读;国子司

业梅执礼兼安康郡王、济阳郡王、广平郡王、镇国公、吴国公翊善,礼部员外郎王绹兼直讲,秘书省校书郎胡松年兼赞(讲)[读]。

五年正月七日,以尚书吏部侍郎卢益兼资善堂翊善。

七年二月十九日,以朝请郎,直秘阁、管勾万寿观许中兼资善堂翊善。

三月二十六日,符(实)[宝]郎季质兼资善堂直讲。

五月十一日,尚书右丞宇文粹中奏:「臣昨乞罢弟时中资善堂赞读,乞依去年御笔指挥,与一外任差遣。」诏依所乞与郡。

二十一日,符宝郎季质〔奏〕:「奉敕差兼资善堂直讲。伏见赞读宇文时中缘系执政之弟,已陈乞罢免。今来质妻父张邦昌任中书侍郎,伏望许令罢免。」诏依所乞,今后差从官。

六月二日,以刑部尚书蒋猷兼资善堂翊善,给事中吴幵兼资善堂赞读,中书舍人谭世绩兼资善堂直讲。

钦宗靖康元年五月十一日,诏皇太子以六月七日出就外傅,仍就资善堂置学舍,令国子监供监书。

高宗建炎三年四月罢,绍兴五年五月复置。本堂系掌管皇子国公听读,提举官、干办官各一员,以内侍官充。手分二人。《宋史 地理志》:建炎三年闰八月,高宗自建康如临安,以州治为行宫,宫室制度皆从简省,不尚华饰。垂拱、大庆、文德、紫宸、祥曦、集英六殿,随事易名。讲筵所、资善堂在行宫门内,因书院而作。

绍兴五年五月八日辛巳,诏择日除防御使伯琮为节度使,封国公,出就资善堂听读。先是,元年四月戊申,以(致)[政]和故事面谕宰臣〔范〕宗尹等。辅臣奏事,赵鼎曰:「昨日得旨,见上。臣退而与孟庾、沈与求商量,皆仰赞陛下为宗庙社稷大

虑,谨令有司卜今月二十六日吉。」上曰;「可。」与求曰:「此盛德之事也。」上曰:「朕年二十九,未有子,然国朝自有仁宗故事。艺祖创业,其勤至矣,朕取子行下子鞠于宫中,复加除拜,庶几仰慰在天之灵。」初,张浚未出使也,上尝以语鼎、浚、庾、与求曰:「此子天资特异,在宫中俨如成人,朕自教之读书,极强记。」鼎先得旨,于行宫内造书院屋一区,欲令就学。有司以图来上,凡建屋十六间,从约也。至是,书院成,上曰:「只以书院便为资善堂,俟除授讫,命儒臣为直讲、翊善,悉如故事。」

二十三日,诏:「已建资善堂,提点官差主管讲筵所邵谔,干办官差睿思殿祗候使臣李中立。」

二十六日己亥,以贵州防御使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诏左朝奉大夫、徽猷阁待制、提举建隆观、兼史馆修撰、兼侍讲范冲兼资善堂翊善,左承议郎、守起居郎、兼侍讲朱震兼资善堂赞读。上亲笔付出,朝论以为极天下之选。

二十九日,诏建国公阙差主管文字词臣一名,掌章表使臣一名,直省官二人,袍笏下班祗应二人,手分一名,进奏官一名,楷书一名,辇官六人,翰林司厨子、入内院子各二人, 龙亲事官六人,仪鸾司一名。

六月一日,诏今月七日建国公出就资善堂听读。

五日,宰臣赵鼎等奏:「建国公初七日出资善堂,臣等考故事,当谒见。」上曰:「朕令国公至资善堂见范冲、朱震当设拜,盖尊师重傅,不得不如此。卿等既欲循故事,可往

一见。」

七日,诏:「资善堂差置手分二人,于无违碍官司指差,每月请给并依翰林医官局后行见请则例支破。到堂实及十年,与补进武副尉。今后有阙,依此施行。」

七月七日,中书、门下省言:「昨蕃衍宅赞读等官,各厅合破书奏楷书一名,并当直承送亲事官十人。今来资善堂诩善、赞读各依上件体例施行。」从之

六年九月二十一日,诏:「建国公瑗出合听读《孟子》终篇,本合并资善堂官吏、诸色人,并各与转一官资。内未有名目人,候有名目日收使。」

十一月三日,资善堂言:「近诏建国公合并资善堂官吏、诸色人并各与转一官资,契勘楷书李愿、茶酒班祗应魏宗道伴读书写文字使唤,宣力颇多。内李愿系白身,将来别无补授恩例,欲乞特与一名目,魏宗道更乞优与推恩。其余祗应人吏,即无似此可以援例之人。」诏李愿许用转一官恩例,特与补进义副尉,魏宗道更与减三年磨勘。

七年十二月十一日,诏建国公瑗听读《尚书》终篇,翊善朱震、赞读苏符各与转一官。

八年三月九日,诏建国公瑗听读《尚书》终篇,本合并资善堂官吏,翊善、赞读下人吏,各与减二年磨勘。内无官人吏,各支赐钱十五贯。其余诸色人内,将校支赐钱十贯,节级五贯,并令户部支给见钱。

八月六日,诏朱震久任资善,赞翊有功,除依条与致仕、遗表恩泽外,特更与一资恩泽。

九年三月十四日。诏崇国公璩出赴资善堂听读,其

请俸、给赐等应合行事件,并依建国公已得指挥体例施行。

六月十九日,诏听读《孟子》终篇,学官等可依建国公《孟子》终篇例推恩,本合并资善堂官吏、诸色人,各与一转官资。内未有名目人,候有名目日收使,合寄资人依旧寄资。

十年三月十三日,诏听读《尚书》终篇,本合并资善官吏、医官,翊善、提点资善堂下人吏,各与减二年磨勘。内无官人吏并进奏官,各支赐钱十五贯,其余诸色人将校支钱十贯,节级、长行、翊善下亲事官五贯,并令户部支给见钱。

十一年七月十五日,诏听读《周易》、《毛诗》终篇,学官等可依建国公《周易》、《毛诗》终篇例推恩,内副尉与依使臣法比折收使,余各色不同人比附施行。

十二年三月六日,诏左朝奉郎、试给事中、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程克俊除资善堂翊善,左朝奉郎、试秘书少监、兼崇政殿说书秦梓除资善堂赞读。

七日,诏枢密院编修官赵卫、大理司直钱周材除普安郡王府教授。

十四日,诏普安郡王府教授并依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体例施行。先是,诸王宫大小学言:「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请给、人从,并依太常博士则例,序位立班在国子博士之上。及本学印记系下文思院铸,以『绍兴诸王宫学朱记』八字为文。其行移文字内,六曹、寺监、大宗正司并用申状,其余诸司务并用关牒。学官遇有合批书事件,申所隶宗正寺批书。」以新除普安郡王府教授钱周材、

赵卫申明体例,故有是诏。

十七日,诏:「普安郡王府差下班祗应乔虞卿、进义副尉任叔献代客司祗应,今有阙,亦许指差有名目人充填。『ht 』』宅案司日支有名目人充填宅案司日支食钱伍伯文,书表司、客司日支食钱四伯文。有名目充代并白身人,并依此支破,辇官、仪鸾司厨子与带行见请,步军司兵士与支破月粮,诸般合得请给外,日支口食米一升,并割移名粮就本府帮勘。其一行请给,并自祗应日为始支破。」

四月四日,诏秦梓兼资善堂翊善。

十三年四月十七日,秘书省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教授钱周材、赵卫言:讲授普安郡王《毛诗》已终篇,合接续别讲经书。诏令讲授《礼记》。

闰四月三日,诏普安郡王瑗讲授《毛诗》终篇,本府官吏并与减二年磨勘。

十四年十月六日,诏听读《礼记》、《文选》终篇,本合并资善堂官吏、诸色人、学官、下班祗应,并依普安郡王听读《文选》终篇例推恩。

十八年二月十二日,诏听读《春秋左氏传》终篇,本府并教授、官吏各与减二年磨勘。

二十一年三月六日,诏太常博士丁娄明差兼普安郡王瑗、恩平郡王璩府教授。《宋史 宁宗本纪》:嘉泰元年二月壬辰,开资善堂。

庆元六年四月十五日,宰执进呈萧逵、龚颐正并兼资善堂小学教授。京镗奏:「圣嗣未艾,不妨自为此举,愿更择一人伴读。」上曰:「然当更相度,不可容易。」

九月二十九日,诏资善堂小学主管官可就差干办御药、兼提点资善堂张延礼,手

分、入内院子、把门亲事官,并就见今资善堂人相兼祗应。教授下共差破当直承送亲事官四人。

十一月九日,诏宗子与愿可改名曮,特除观察使,令就资善堂授书。资善堂申:「乞皇城司差取亲事官二人,充本堂库子,掌管书籍、什物等,分差宿直,实占祗应。翰林司差人兵二人,充本堂看管火烛及供应茶汤,分番宿直,实占祗应。一、仪鸾司差取工匠二人,充本堂钉设,分班宿直,实占祗应。一、所有三司差到人兵共六人,每月添支茶汤钱,依现今资善堂看管院司则例支破。」每月于左藏库止添支钱一贯文。并从之。

嘉泰元年二月二十二日,诏资善堂小学教授萧逵、龚颐正,今后许令乘骑入出和宁门,至北宫门外下马,赴堂供职。今后准此。仍于殿前司差拨鞍马并草料、控拢军兵。

十三日,诏资善堂小学教授如遇轮堂赴堂授书日分,所有应干期集免行趁赴。

十二月,秘书郎娄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

二年二月,秘书郎张嗣古兼资善堂小学教授。

闰十二月十五日,诏宗子与谈特补右内率府副率,充资善堂伴读。

四年七月,秘书省著作佐郎邹应龙兼资善堂小学教授。开禧元年七月,升兼直讲。

八月,秘书郎黄中兼资善堂小学教授。

开禧元年五月二十七日,臣僚言:「臣闻汉贾谊论三代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其原皆本于教子,则知教子者,帝王之急务也。天佑邦家,皇子端重聪哲,闻于内外。今者冠礼既

成,正皇嗣之位,启王爵之封,则所谓小学教授之名固当更改。至于翊赞之官,比前之日尤加重焉。如更添置一二员,得真贤实能以居之,庶几不负明时使令之意。欲望圣慈与大臣议之,更正官名,妙简精择端亮之士,取学术粹而器识明者,俾之从容朱邸,赞助缉熙,增广闻见。有如皇朝官制、兵制与夫民政、边事之类,亦如横帙之暇,并与讲明,足以裨补万一。检照嘉佑典故,有以皇子位说书为官称者,今来更合取自圣裁,或下有司讨论施行。」从之。

开禧元年七月,太常博士张声道兼资善堂说书。

七月,军器监赵梦极兼资善堂赞读。

二年三月,起居郎史弥远兼资善堂直讲。

三年三月,以礼部侍郎兼翊善。

五月,枢密院编修官王益祥兼资善堂说书。

七月,秘书丞黄畴若兼资善堂说书。

三年四月,兵部员外郎戴溪兼资善堂说书。

淳佑七年正月,诏就内小学建资善堂,置赞读、直讲,俾暂于藩房训习,以其年未可出就外傅也。

景定东宫讲堂名新益。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堂 都 堂

都堂按此条实录自《玉海》卷一六一。

国初,典礼之事当集议者,皆先下诏,都省吏以告当议之官,悉集都堂。设左右丞座于堂之东北,南向;御史中丞于堂之西北,南向;尚书侍郎于堂之东厢,西向;两省侍郎、常侍、给事、谏、舍于堂之西厢,东向;知名表郎官于堂之东南,北向;监议御史于堂之西南,北向。又设左右

司郎中、员外于左右丞之后,三院御史于中丞之后,郎中、员外于尚书侍郎之后,起居、司谏、正言于谏、舍之后。如有仆射、御史大夫,即座于左右丞、中丞之前。如更集它官,即诸司三品于侍郎之南,东宫一品于尚书之前,武班二品于谏、舍之南,皆重行异位。卑者先就席,以官高者为表首。

祥符四年五月一日,诏曰:「文昌揆路,师长百僚。自今宰相官至仆射者,并于中书都堂赴上,不带平章事者亦本省赴上。令太常礼院、崇文院详定仪注。」明年二月,礼院上仪注。

至和二年七月九日,诏宰相召自外者,百官班迎之;自内拜者,听行上事仪。文、富入相,然亦辞之。

元丰五年五月九日,诏新除左、右仆射,赴尚书省行礼上仪。

建炎四年五月二十日,诏侍从、台谏官并赴都堂议。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堂 射 堂

射堂射堂:原无此题,据原批移入。

淳熙二年夏,始创射堂,为游艺之所。圃中有荣观、玉渊、清赏等堂、凤楼、皆燕息之地。景定东宫堂名凝华。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东京大内

门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东京大内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南中三门,中曰宣德,梁初曰建国,后改咸安,晋初曰显德,又改明德,太平兴国三年七月改干元,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正阳,景佑元年正月改宣德,政和八年十月六日改为太极之楼,重和元年正月复今名。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文德殿庭东南隅有 楼,其下漏室,西南隅锺楼,殿两挟有左、右掖门。又云:干德六年正月赐名。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东一门曰东华,梁曰宽仁,开宝四年改曰东华门。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西一门曰西华门,梁曰神兽,开宝四年改今名。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北一门曰拱宸,梁曰厚载,后改玄武,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又改玄武为拱宸。又云:西京宫城北门。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宣德门内正南门曰大庆,梁曰元化,宋朝常随正殿名改。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次北曰干元门,唐曰千福,干化后改干元门。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右飞龙西北偏曰端礼门,凡三门,各列戟二十四支,熙宁十年八月赐名。又云:熙宁十年改文德殿南门曰端礼门。

文德门,在端礼门内。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文德殿次北门曰左、右银台。大庆殿后东西道,其北门曰宣佑,旧曰天光,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大宁,明道元年十月改曰宣佑门。

《京都杂录》:大中祥符七年,赐真游殿西门曰延真门。

东京升平楼次西曰安乐门。

《京都杂录》:东京安乐门,门外西北曰景晖门,天(喜)[禧]五年三月赐名。

《京都杂录》:东京升平楼东曰含和门,熙宁十年八赐名。又云:改安乐门曰含和门,在垂训殿后。

《京都杂录》:东京讲筵所次北引见门,次北通极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又云:改崇政殿北横门曰通极门。

西华门次北有引见门。

《京都杂录》:东京讲筵所次北临华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又云:改拱宸门里西横门曰临华门。

《京都杂录》:东京讲筵所西廊次北内东门,有廊柱与御厨相直,门内有小殿,即召学士之所。又云:西京广寿殿后隔舍即内东门道,其北明德殿。又云:西京建礼门北东廊曰内东门。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西华门内,次西曰右承天门,干德六年正月赐名。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大庆殿东、西两廊门曰左、右大和,梁曰金乌、玉兔,国初改日华、月华,大中祥符八年六月

改今名。

左、右日精门,在大庆左右。

《京都杂录》:东京福宁殿东、西门曰左、右昭庆,大中祥符七年赐名。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文德殿内,正南门曰左、右长庆,干德六年正月赐名曰左、右长庆门。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文德殿次北门曰左、右嘉肃,熙宁十年八月赐名。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文德殿东、西两廊门曰左、右嘉福,旧名左、右勤政,明道元年十月改左、右嘉福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其北左银台门,唐曰左章善,梁改左、右银台。

《京都杂录》:太极殿门外东、西横门曰左、右永泰门,隋曰东、西华,唐曰左、右延福,后改左、右永泰门。

《京都杂录》:东京文德殿门西紫宸殿门,殿门皆两重,名随殿易。其中隔门,遇雨雪群臣朝其上。

《京都杂录》:东京紫宸殿次西曰垂拱殿门,门有柱廊接文德殿后,其东北角门子通紫宸殿。每日枢密使以下立班殿庭,候传宣;不座,即过赴垂拱殿起居。每门内东西廊设二府、亲王、三司、开封府、学士至待制、正刺史以上候班幕次。

东京崇政殿门,在大内皇城宣佑门次北。又云在通极门南,东向。

东京垂拱殿次西曰集英殿门。又云在皇仪门西。

大内皇城垂拱殿门次西曰皇仪殿门。

《京都杂录》:东京大内文德殿庭东南隅有鼓楼,其下漏室,西南隅有锺楼,殿两挟有东上、西上合门。

《京都杂录》:东京元符观直北东向有謻门,旧无榜,熙宁十年始标额。又云改东华门曰北謻门。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南面三门,中曰端门,北对五凤楼,南对定鼎门。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西京大内

西京大内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东面一门曰苍龙门,隋、唐曰重光,后改曰苍龙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西面一门曰金虎,隋曰宝成,唐曰嘉豫,后改金虎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门西北曰銮和,太平兴国三年,以车辂院门改,今名銮和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苍门之正西有东隔门,次西曰膺福门,唐曰含章,后改膺福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次西接通天门柱廊,金虎门之正东有西隔门,次东曰千秋门,唐曰金銮,后改千秋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天和殿,其次崇徽、广寿殿,门之西曰明福门,其北廊接通天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次西横门曰永福门,后唐之名。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垂拱殿后有通天门,复有柱廊门。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宋会要

宋会要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次北曰敷政门,唐曰武成,宣政后改敷政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太极殿门之西面南曰应天门,唐曰敷政,光范后改应天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五凤楼内,正南内太极殿门,隋曰永泰,唐曰通天、干元,太平兴国三年名太极门,景德四年改今名。太极门门东西各有门,唐初曰万春、千秋,今无榜。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东面二门,南曰宾耀,隋曰东太阳,唐曰东明,后改今名。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西面二门,南曰金耀,隋曰西太阳,后改今名。又云即唐宣耀。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东面二门,北曰启明,西对宫城之苍龙门。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南面二门,北曰干通,东对宫城之金虎门。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西外挟城东二门,南曰丽景,东对金耀门。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西面二门,北曰开化,东对干通门。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外挟城,北面一门曰应福,五代以来曰甲马门,盖诸班直宿其内。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外次北右军一门,在光政门之西,门内皆班院及御园。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其南有内园门,在含光殿门之西。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散甲殿后柱廊有后殿,其北相对有夹道门,在拱宸门内。

西京左银台门相对后门,在东池门之内。东池门内有飞龙院。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后门,北对建礼门。

西京建礼门,在天兴殿后,南对五凤楼,有隔门。

西京天福门,天福殿门也,在明福门内。或作大福。

金鸾门,金鸾殿门也,在明福门内。

含光门,含光殿门也,在金鸾门西。

广寿门,广寿殿门也,在建礼门西。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兴教门内曰左安礼门,隋、唐曰会昌。

西京光政门内西偏右安礼门,隋、唐曰景运,后改今名。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左安礼门北曰左兴善门,唐曰左银台,梁改左兴善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右安礼门,北曰右兴善门,唐曰右

银台,梁改右兴善门。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北 京

北京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北京杂录》:仁宗庆历二年七月,以北京真宗驻跸行宫中门为顺豫门。

东京宣和门,在延和殿西北,祥符七年建名宣和,明道元年改开曜,十一月改迎阳。俗号苑东门。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青 城

青城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熙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戊申,中书门下言:「准诏参定南郊青城内殿宇门名,请大内门曰恭禋,东偏门曰承和,西偏门曰迎禧,正东门曰祥曦,正西门曰景曜,后三门曰拱极,内门里东侧门曰夤明,西侧门曰肃成,大殿门曰端诚,大殿曰端诚殿,前东西门曰左、右嘉德,便殿曰熙成,园门曰宝华。」诏并依。先时,青城殿宇门名,每郊命学士院撰进,至是普为定式,学士院更不撰进。十一月二十五日,亲诏彻黄道,不御小次。

十年七月八日,诏南郊青城寝殿后至宝华门里御道,更不用华砖砌。以有司计花砖万余口,役工三千,故特罢之。

《东京杂录》天头原批:「门。」:神宗元丰六年五月,刑部言:「切闻京城诸门或不以时启闭,公私或以废事。欲新城门并以日初出入时为准,委开封府检察。」从之。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南五门,次曰广利,惠民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广利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东五门,南曰上善,汴河东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上善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东五门,次北曰善利,广济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咸通,天圣初改曰善利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东五门,次北曰含辉,周曰含辉,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寅宾,后复今名曰含辉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东五门,次北曰朝阳,周曰延春,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朝阳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次北曰金耀,周曰肃政,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金耀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南曰顺天,周曰迎秋,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顺天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次北曰宣泽,汴河北门。熙

宁十年,赐名宣泽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次北曰大通,汴河南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大通,天圣初改顺济,后复今名。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次北曰咸丰,广济河西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咸丰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次北曰开远,太平兴国四年赐名通远,天圣初改曰开远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北五门,中曰通天,周曰元德,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通天,天圣初改宁德,后复名通天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北五门,次东曰景阳,周曰长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曰景阳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北五门,次东曰永泰,周曰爱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永泰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北五门,次西曰安肃。国初号卫州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安肃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北五门,次西曰永顺,广济河南水门。熙宁十年赐名。

《京都杂录》:西京东城东面一门曰宣仁,东对上东门。

《京都杂录》:西京东城南面一门曰承福,今为洛阳监前门。

《京都杂录》:西京东城北面一门曰含嘉,今不复有门构。

《京都杂录》:西京城南三门,中曰定鼎,东曰长夏,西曰厚载。

厚载门,西京城南西门也。

《京都杂录》:西京城东三门,中曰罗门,南曰建春,北曰上东。

建春门,西京城东南门。

上东门,西京城东北门。

《京都杂录》:西京城北二门,东曰安喜,西曰徽安。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南 京

南京"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门曰崇礼门。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双门曰祥辉。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外西门曰回銮。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大东门曰昭仁。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小东门曰延和。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小西门曰顺成。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北门曰靖安。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新隔门曰承庆。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坊 左右天坊

坊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左右天坊

雍熙二年十月置,咸平元年并比务入,遂分左右二坊。

真宗景德二年二月,以郑州养马务病马于京城置坊养饲之。

神宗熙宁三年三月六日,诏以左、右天驷四监并作左、右天驷两监。

八年二月十一日,诏权废罢左、右天坊。八年三月,诏牧养监裁减兵员,其将校委步军司比类军分移隶,兵士依废左、右天廊坊例施行。从群牧司所请也。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坊  坊

坊

在天坊西,掌收养 ,以供内外负载之用。开宝二年置,监官二人,以三班及内侍充,兵校六百八十二人。

神宗熙宁八年四月十九日,诏坊每岁轮差监官往石州界都大提举管司放牧,并降宣命,今后只仰本司依条例指挥。以上《国朝会要》。《续会要》附太仆寺。

高宗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坊官吏减半。

绍兴二十四年五月七日,诏坊依已降指挥,招刺拘收一百人,通作四百人为额。

二十九年九月四日,诏:坊监官三员减内侍一员,省罢一员;人吏二名、兽医二名,各减一名;副尉、将校五人,减三人。兵级三百四人,内曹司二名,减一名;节级六人、把门八人、打火八人,各减四人;养象九十人,并存留;养骡子、骆一百九十人,并减。其所减将

校、兵级,并发归步军司差使,拜充填雇募使唤拜:似当作「并」。。以上《中兴会要》。

孝宗隆兴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兵部言:「坊自来应奉郊祀大驾卤簿仪仗,前合用大象六头,准备象一头。监官三员,专典三人,人员二人,曹司一名,教头六人,簇象兵士四十九人,驾部职级、手分三人。应有合行事件,依绍兴二十八年已行体例。今来减损大象一头,准备象一头,监官一员,人员一员,曹司、教头各一人,簇象兵士二十七人,驾部职级、手分三人。」诏从之。内驾部止差人吏二名。

干道六年闰五月十四日,坊言:「大礼应奉象挂塔、莲花座、法物、头帽、衣带之属,合行申明,下所属排办。」从之。

八年七月十三日,坊言:「见管驯养牙象二头,皆口齿高大,恐有不测,误大礼应奉,乞令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速行计置,收置齿嫩驯熟雄良牙象一十头,限大礼前到。」从之。

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兵部言:「坊人兵元额一百三人,见阙三十三人。今来安南入贡大象一十五头,乞将见阙人数先次招收执役,庶新到坊,皆晓养喂。」从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坊 内酒坊

内酒坊

在内城外西北隅,掌造法糯、糯酒、常料三等,以供邦国之用。初有酒工张进善酝,因以姓名称之,后又有梁永、张瑗之名。大中祥符二年,止名法糯,以京朝官一人、三班内侍二人监门,(以三班内侍二人监门)匠十九人,兵

校百三十九人,掌库十四人。

真宗咸平二年九月,诏内酒坊法酒库,支暴酒以九月一日,煮酒以四月一日。

景德二年二月,诏诸班军人员旬酒、部役军员酒、回军酒,并内酒坊支给。

大中祥符二年七月,内酒坊言:「旧所酝糯酒,皆以工匠为名,如张进、戚美之类,人既换易,名亦随改。」诏自今更二名,并以法糯为号。

仁宗天圣五年九月,诏三司,自今内酒坊造酒支七分新米,三分陈米,只依孟赞、朱贵酒样钤辖酝造,赞等各迁一资。

元丰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太常寺言:「奉诏,祠祭以法酒库、内酒坊酒实诸尊罍,以代五齐三酒。今法酒库酒曰供御,曰祠祭,曰常供;内酒坊酒曰法糯,曰糯酒,曰常料,各三等。糯酒、常料酒止给诸军吏史工技人,以奉天地、宗庙、社稷,恐非致恭尽物之义。乞止以三法酒及法糯酒奉祠祭。」从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坊 东西作坊

东西作坊

掌造兵器、戎具、旗帜、油衣、藤漆什器之物,以给邦国之用。各以京朝官诸司使副内侍二人监,内侍各二人监门。其作总五十一:有木作、杖鼓作、藤席作、 子作、竹作、漆作、马甲作、大弩作、绦作、泬作、胡鞍作、油衣作、马甲生叶作、打绳作、漆衣甲作、剑作、糊粘作、戎具作、掐素作、雕木作、蜡烛作、地衣作、铁甲作、钉钗作、铁身作、马甲造熟作、磨剑作、皮甲作、钉头牟作、铜作、弩鸤作、打弩鸤红破

皮作、针作、漆器作、画作、镴摆作、纲甲作、柔甲作、大炉作、小炉作、器械作、错磨作、珫作、鳞子作、银作、打线作、打麻线作、枪作、角作、锅炮作、磨头牟作。旧名南、北作坊,并在兴国坊。南坊兵校及匠三千七百四十一人,北〔坊〕兵校及匠四千一百九十人。熙宁中改今名。

太祖开宝九年九月,诏分作坊为南、北作坊。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诏作坊弓弩造箭院,今后除内中及二司等处抽差人匠更不收二限外,其余诸司库务抽取人匠,即令相度所造名件数目,勒人匠计定功限,供申到坊,上簿拘管,才候限满日,画时抽下。

仁宗天圣二年五月,三司言:「南、北作坊准宣制造内中并诸处物色,乞自今并各令置簿主管,勒合干作分计料申支。候请到作坊点检元请数足,入库封 ,逐旋支付人匠。内金银细色并当日晚却点称元数,权入库收附,次日复支付。造成名件,亦便勾收入库,或即日送纳。逐时计会取索凭由,于月帐内除破,务令整齐,及帐目、凭由各无差互。监官、专副得替,并须点检造作未了名件及见在物料数目归省,如有少欠,申省根勘,不得盖庇,只凭文字交数。若不明白,干系人等并以违制断罪。仍乞自今有传宣并急速生活,其合系申请物料,并须当日或次日具细料实封申省支给,省案亦如限支遣。」从之。

八年八月,诏修内司见管灯球一作人匠物色,并拨与南北作坊收管。

自今逐节作坊制造一应人匠,诸处抽取,更不发遣。从之。

庆历二年六月,省南(改)[北]作坊监官各一员。

神宗熙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权三司使公事吴充言:「准降到南作坊地图一本,今依此修盖,欲再陈奏。」诏令依已得旨挥计料施行。初,上欲创东西府,遣中人度北作坊为之,而并北作坊于南。

十二月十三日,诏改南、北作坊为东西作坊,其使副名额亦然。

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将作监言,以捧日左第三军第三指挥营屋为西作坊,从之。先是,军器置监于旧西作坊故也。

七年六月,军器监言:「东西作坊并系权移于旧基地内,屋宇窄隘,盛暑之际,人所不堪,乞每坊于厅前各创造凉栅一十五间。」从之。

作坊物料库,在汴阳坊,掌铁、木、铅、锡、羽、箭、簳、油、蜡、革、石、矢、旋、麻、布、毛、漆、朱等料,给作坊之用,以京朝官、内侍三人监。旧三库,景德元年合为一。

太宗淳化元年十二月,诏:「作坊物料库所支弓弩院造箭库逐料箭簳,并令逐作预差人赴库拣选,候数足,令监造使臣分壁造作。如损裂不堪,据数回换。自今三司不得将闲杂破损、不系军器物于物料库送纳。」

仁宗天圣六年正月,权三司使范雍言:「作坊物料库所受纳翎毛经年蛀虫中,河、陕诸州军上京般请,至彼皆不任用。欲自今除在京合销要翎毛数目于向南出产军置场收买送纳外,所有河、

陕、京东西五路州军,即令转运司破省钱收买、应副使用。(右)[若]本州岛军不系出产,即据数预先牒邻近出产州军,及申转运司收买应副。」从之。

神宗熙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军器监言:「作坊物料库皮角四场库,自来诸处取索应用官物,并系本库供送。逐库所管又少,既妨支纳,复有退换官物在外,无从关防。欲乞除在内造作依旧供送外,余处并差人般请交领。」从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四 御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