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方剂辞典

八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治遊風行走無定。腫痛或如盤大。或如甌。或著腹背。或著臂。或著腳。悉主之方。(千金方)

海藻 獨活 茯苓 防風 附子 白朮(各三兩) 大黃(五兩) 當歸(一本作當陸) 鬼箭(各一兩)

上九味。㕮咀。以酒二斗。漬五日。初服二合。漸加以知為度。

治急黃熱氣骨蒸。兩目赤脈方。(同上)

芒硝(一兩) 大黃(一兩半) 生地黃汁(八合)

上三味。合和。一服五合。日二。以利為度。不須二服。

治三十年久痢不止方。(同上)

厚朴(炙) 乾薑 阿膠(炙各二兩) 黃連(五兩) 石榴皮 艾葉(各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治發黃。身面目悉黃。如金色。小便如濃煮蘗汁。眾醫不能療者方。(同上)

茵陳 梔子(各四兩) 黃芩 大黃 柴胡 升麻(各三兩) 龍膽(一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若身體羸。去大黃。加梔子仁五六兩。生地黃一升。(延年秘錄無茵陳有梔子四兩。栝蔞三兩。芒硝二兩。近效方。加枳實二兩。)

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煩。或水鳴。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欲食。此皆胃氣弱。受冷故也。其脈喜沉弦細遲。悉主之方。(同上)

半夏 生薑(各五兩) 芍藥(二兩) 茯苓(四兩) 旋覆花 細辛 橘皮 桂心 人參 桔梗 甘草(各二兩)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病先有時喜水下者。用白朮三兩。去旋覆花。若欲得利者。加大黃二兩。須微調者。用乾地黃。

治下焦虛熱注脾胃。從脾注肺。好渴利方。(同上)

竹葉(切三升) 甘草(三兩炙) 生薑(五兩) 麥門冬 茯苓(各四兩) 大棗(七枚) 小麥(一升) 栝蔞根(五兩) 地骨皮(一升)

上九味。㕮咀。先以水三升。煮小麥。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去上沫。取七升。煮藥取三升。分三服。平人夏月喜渴者。由心王也。心王便汗出。汗出則腎中虛燥。故令渴而小便少也。冬日不汗出。故小便多而數也。此皆是平人之候。名曰腎渴。但小便利而不飲水者。名腎實也。(外臺)

治一切氣疾。丈夫婦人。撞心冷氣並治之。(本事方)

香附子(一斤炒去毛) 陳皮(四兩去白) 甘草(一兩生)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鹽湯點服。

治熱中能食。小便多。漸消瘦方。(外臺)

地骨皮(切一升) 麥門冬(三兩去心) 黃連(二兩) 小麥(八合) 人參(一兩)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八合。去滓。分為三服。間食服之。如不能多服。分作四五服。亦得。忌豬肉。

治卒吐血。及衄血主之方。(千金)

伏龍肝(半斤) 阿膠 黃芩 白朮 乾薑(仲景作地黃) 甘草(各三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膠分三服。(仲景有附子三兩)

治小兒口瘡方。(本綱天南星附方)

白屑如鵝口。不須服藥。以生天南星去皮臍研末醋調塗足心。男左女右。治小兒疳口瘡方。(外科精義)天南星一個去皮。上為末。好醋調攤紙上。男左女右。貼在腳心底。以帛系定。三日外取了。以溫水洗盡腳下藥。

附子理中丸 治脾胃冷弱。心腹絞痛。嘔吐泄利。霍亂轉筋。體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滿。腹中雷鳴。嘔噦不止。飲食不進。及一切沉寒痼冷。並皆主之。(局方)

人參(去蘆) 白朮 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炮) 甘草(炙各等分)

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口噤則斡開灌之。

附子粳米湯 治憂怒相乘。神志不守。思慮兼併擾亂。臟氣不主傳導。使諸陽不舒。反順為逆。中寒氣脹。腸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不食。(得效方)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主之。(金匱腹滿)霍亂四逆。吐少嘔多者主之。(外臺一方有乾薑一兩)

附子(一兩炮) 半夏(半斤) 大棗(十枚) 粳米(半升) 甘草(一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服。

附子瀉心湯 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主之。(傷寒太陽)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附子六物湯 治四氣流注於足太陰經。骨節煩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手足或時浮腫。並皆服之。(正宗)寒濕腳氣。疼痛不仁。兩尺脈來沉細者。此方主之。此痹證也。(三因方)

附子 甘草(各一錢) 防己 白朮 茯苓(各三兩) 桂心(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附子湯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傷寒少陰)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主之。(同上)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朮(四兩) 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按千金方。腳氣門。附子湯。有桂心。甘草。各三兩。俱七味。治濕痹。緩風。身體疼痛。如欲折。肉如錐刺刀割。

阿膠散 治膿血痢。繞臍疼痛。

阿膠(二兩炒) 當歸(炒) 黃連(炒) 芍藥 乾薑(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按千金駐車丸無芍藥赤石脂)

知母麻黃湯 治傷寒後。不了了。朝夕有熱。如瘧狀方。(千金方) 傷寒瘥後。或十數日。或半月。二十日。終不醒。醒常昏沉。似失精神。言語錯謬。又無寒熱。醫或作鬼祟。或作風疾。多般治不瘥。或朝夕潮熱頰赤。或有寒熱似瘧。都是發汗不盡。餘毒在心胞絡之間所致。(活人書)

知母(二兩) 麻黃 甘草 芍藥 黃芩 桂心(各一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五合。日三。溫覆令微汗。若少煩不得眠。其人慾飲水。當稍稍飲之。令胃中和則愈。

知母湯 療傷寒骨節痛。頭痛。眼睛疼。咳嗽方。(外臺)

乾葛(三兩) 知母(二兩) 芍藥(三兩) 石膏(四兩碎裹) 黃芩(三兩) 杏仁(一兩去皮尖及雙仁) 梔子仁(三兩擘) 貝母(三兩)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為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服。忌蒜面七日。

知母鱉甲湯 療溫瘧壯熱不能食方。(同上)

知母 鱉甲(炙) 地骨皮(各三兩) 常山(二兩) 竹葉(切一升) 石膏(四兩碎)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豬肉。莧菜。生蔥。生菜。

知母茯苓湯 肺痿喘嗽。往來寒熱自汗。(聖濟)

知母 白朮(各八分) 茯苓(去皮) 五味子 人參 阿膠(各五分) 款冬花 桔梗 麥門冬(各七分) 半夏(湯泡七次) 柴胡 甘草(炙各一錢) 薄荷 川芎(各五分)

上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服。

定志下氣方 治奄奄忽忽。朝瘥暮劇。驚悸心中憧憧。胸滿不下食。陰陽氣衰。脾胃不磨。不欲聞人聲。(千金方)

人參 茯苓 遠志 甘草 枳實 當歸 龍齒 桔梗(各二兩) 半夏 桂心(各五兩) 黃耆(四兩) 生薑(六兩) 茯神(二兩) 大棗(二十枚)

上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五合。令熟去滓。次內藥煮取四升。一服八合。日三夜二。

定痛散 治蟲牙痛甚。(回春)

當歸 生地 細辛 乾薑 白芷 連翹 黃連 花椒 苦參 桔梗 烏梅 甘草(各等分)

上銼一劑。水煎。先噙漱。後嚥下。

定喘湯 治哮吼喘急。(同上)

麻黃(三錢) 杏仁(去皮尖二錢半) 片芩(去朽) 半夏(薑製) 桑皮(蜜炙) 蘇子(水洗去土) 款冬花蕊(各三錢) 甘草(一錢) 白果(二十一個去殼切碎)

上銼一劑。水煎服。

抵當湯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而反下之。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主之。(傷寒太陽)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結證也。此湯主之。(同上)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此湯下之。(同上陽明)病人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此湯。(同上)婦女經水不利下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全匱婦人)

水蛭(熬) 虻蟲(三十個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酒洗)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抵當丸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此丸。(傷寒太陽)

水蛭(二十個熬) 虻蟲(二十個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

上四味。搗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奔氣湯 主大氣上奔。胸膈中諸病。每發時迫滿短氣。不得臥。劇者。便將欲死。腹中冷濕氣。腸鳴相逐。成結氣方。(千金)療卒厥逆上氣。氣支兩脅。心下痛滿。淹淹欲絕。此謂奔豚。病從卒驚怖。憂迫得之。氣從下上。上衝心胸臍間。築築發動。有時不療殺人。(外臺)

甘草(二兩炙) 人參(一兩) 吳茱萸(一升) 生薑(一斤) 半夏(一升) 桂心(三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此藥須預畜。得病便急合服。

奔豚湯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主之。(金匱)療手足逆冷。胸滿氣促。從臍左右起沖者。(外臺)

甘草 芎藭 當歸(各二兩) 半夏(四兩) 黃芩(二兩) 生葛(五兩) 芍藥(二兩) 生薑(四兩) 甘李根白皮(一斤)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外臺秘要方無芍藥當歸有桂心栝蔞各二兩)

固本養榮湯 治骨疽已成。骨不吐出。或既出不能收斂。由氣血之虛。脾弱也。宜服之。骨不出者。自出。不收斂者。自斂。(正宗)

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 白朮 山藥 人參 牡丹皮 黃耆 茱萸(各一錢) 甘草 肉桂 五味子(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炙甘草湯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主之。(傷寒太陽)脈按之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又脈來動而中止。更來小數。中有還者。反動。名曰結陰也。脈來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曰代陰也。得此脈者。必難治。(同上)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金匱)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同上)

甘草(四兩) 生薑(三兩切) 人參(二兩) 阿膠(二兩) 生地黃(一斤) 桂枝(三兩去皮) 麥門冬(半斤去心) 麻子仁(半斤) 大棗(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門冬甘露飲 治麻疹熱甚而渴。(醫通)

麥門冬(二錢去心) 黑玄參 黃芩 栝蔞根 連翹(各一錢) 生甘草(五分) 燈芯(廿莖) 竹葉(七片)

水煎。溫服。

來蘇散 治傷風。及陰陽二毒。傷寒。(魏氏家藏方)

蒼朮(八錢炒) 香附子(四錢) 甘草(一錢炙) 陳皮 紫蘇(各二錢)

上每二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一盞。溫服。

和解湯 治血氣虛弱。外感寒邪。身體疼倦。壯熱惡寒。腹中㽲痛。鼻塞頭昏。痰多咳嗽。大便不調。(十便)

芍藥 桂(各二兩) 厚朴 甘草 乾薑 白朮 人參 茯苓(各一兩半)

上為粗末。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個。煎六分溫服。(按楊氏方。十味和解散。比此方。則有桔梗。當歸。陳皮。枳殼。防風。無桂。乾薑。茯苓。冶頭痛發熱。肢體倦怠。又百一選方。和解湯。羌活。防風。川芎。人參。乾葛。升麻。甘草。各半兩。又魏氏方。無川芎。只六味。治小兒四時感冒寒邪。壯熱煩躁。鼻多涕。驚悸自汗。肢節疼痛。及麩瘡。豆瘡。已發未發者。皆可服。)

青蒿散 治虛勞骨蒸。咳嗽胸滿。皮毛乾枯。四肢怠墮。骨節疼痛。心中驚悸。咽燥唇焦。面赤煩躁。涕唾腥臭。困倦。夜多盜汗。肌體潮熱。飲食減少。日漸瘦弱。(事證方)

天仙藤(即青木香) 鱉甲(酢炙) 香附子(炒去毛) 桔梗(去蘆頭) 柴胡(去苗) 秦艽 青蒿(以上各一兩) 烏藥(半兩) 甘草(炙一兩半) 川芎(二錢半)

上十味。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則愈矣。婦人病取男子褲襠燒服。

承氣養榮湯 溫疫熱渴未除。里症仍在者主之。(溫疫)

知母 當歸 芍藥 生地黃 大黃 枳實 厚朴(等分)

水姜煎服。痰涎湧甚。胸膈不清者。宜蔞貝養榮湯。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