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冷氣。兩肋脹滿。痃氣不能食方。(外臺)
白朮 枳實(炙) 生薑 茯苓(各三兩) 人參 桔梗(各二兩) 桂心(一兩半)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七八里久服。
療患氣兼水。身面腫垂死。長壽公姚僧垣處二方。應手即差。先服湯方。(同上)
桑白皮(四兩) 橘皮(二兩) 海藻(三兩洗去咸) 郁李仁(碎各四兩) 赤小豆(一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甚效。
療水病方。(同上)
烏豆(一大升粒小者) 桑白皮(五升細切)
上二味。以水五斗和。煮可一斗汁。濾去滓。於銅器中重湯煎如餳。可作丸即成。所患人每服取利小便為度。其小便復舊色。身上腫除。候體中熱煩即服之。禁房勞及食死牛馬肉。油膩麴酒等。經數日得食羊頭肉。兔肉。(水病忌食羊頭蹄此云得食恐誤也。)
療水病身腫方。
鯉魚一頭(極大者去頭尾及骨惟取肉)
上一味。以水二斗。赤小豆一升。和魚肉者可取二升。以上汁生布絞去滓。頓服盡。如不能盡。分為二服。後服溫暖。服訖下利。利盡即差。忌牛肉白酒生冷麵豬魚油酪。藥滓埋之。勿令人食。
療腳氣滿小便少者方。
檳榔(四十枚切) 大豆(三升) 桑根白皮(切二升)
上三味。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分六服。間粥亦得。若冷脹加吳茱萸二升。生薑二兩。用亦良。
療漆瘡方。(同上)
煮椒湯洗。頻四五度。又嚼糯米敷上。干即易之。頻四五度即差。忌熱面肉飲酒。
薏苡附子敗醬散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主之。(金匱腸癰)
薏苡(十分) 附子(二分) 敗醬(五分)
上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
薏苡附子散 胸痹緩急者主之。(同上胸痹)
薏苡(十五兩) 大附子(十枚焙)
上二味。杵為末。服方寸匕。日三服。
薏苡仁散 治腳氣。痹攣煩疼掣痛。行步不得。氣滿心胸塞悶。不得眠臥宜服。(聖惠方)
薏苡仁(二兩) 地骨皮(一兩) 五加皮(二兩半制) 木通(二兩) 木香(三兩) 羚羊角節(一兩) 牛膝(一兩去苗)
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薏苡仁散 治濕傷腎。腎不養肝。肝自生風。遂成風濕。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在肩髃。肌肉疼痛。漸入在指中。(本事方)
薏苡仁(一兩) 當歸 小川芎 乾薑 甘草(各半兩) 官桂 川烏 茵芋 人參 羌活 白朮 麻黃 獨活(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臨臥。酒調下。日三服。
姜椒湯 主胸中積聚。痰飲。飲食減少。胃氣不足。咳逆吐哯方。(外臺)
半夏(三兩洗) 生薑(汁七合) 桂心 附子(炮) 甘草(炙) 茯苓 桔梗(各一兩) 蜀椒(二合) 橘皮(二兩切)
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薑汁。煎取四升半。分三服。服三劑佳。若欲服大散。並諸五石丸。必先服此方及進黃耆丸。輩必佳。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豬肉。冷水。酢物。
薯蕷湯 治中心驚悸。而四肢緩。頭面熱。心胸痰滿。頭目眩冒。如欲搖動者。(千金)
薯蕷 麥門冬 人參(各四兩) 生地黃 前胡 芍藥(各八分) 枳實 遠志 生薑(各三分)茯苓 茯神(各六分) 半夏(五分) 甘草 黃芩 竹葉(各二分) 秫米(三合)
上十六味。㕮咀。取江水。高舉手揚三百九十下。量取三斗。煮米減一斗。內半夏復減九升。去滓下藥。煮取四升。分四服。無江水處。以千里東流水代之。揚手令上頭也。秦中無江水。涇渭水可用。
薄荷湯 痧有於暑者。此方主之。(玉衡)
薄荷 香薷 連翹(各一錢) 紫樸 金銀花 木通(各七分)
水二鍾。煎七分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