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下篇 妇科病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一、月经

血生于脾,藏于肝,而总统于冲任二脉。脾统血,喜燥而恶湿;肾藏精,其性闭蛰,主冲任二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暖,生发之令畅,则肝木条达,月经调畅,盈缩按时;脾湿肾寒,不能生长肝木,则肝气郁陷,疏泄不遂,冲任失调,月经病作。疏泄太过,刚月事先期而至,甚则崩漏不止;疏泄不及,则月事后期方来,甚则闭结断绝,肝肾阴旺,则经血凝瘀,紫黑成块,腐败不鲜,甚则绝产不生,以至亡身殒命。故治疗妇科疾患,首在调经。

太过不及,虽缘于脾湿肾寒,肝气郁陷,亦缘于肺胃降敛之失常。所以然者,脾胃同属中土,互为表里,胃喜润而恶燥,与脾互为既济。脾湿则胃逆,胃逆则肺无降路,故肺胃降敛失常。降敛不及,则肝气疏泄愈甚,降敛太过,则肝气郁遏愈加。

治应朔本求源,首当健运中洲,以资经血化生之源;疏肝理气,以调经期之太过不及,温肾潜阳,以固其根本。

妇人之质,有异于男子,病则多宜培补疏调,最忌寒凉伐泄。先哲仲景,示以温经之法,可谓妇科之准绳。尊先暂之垂训,视其脏气之偏而慎调之,虽不能尽愈妇科诸疾,也当能愈差过半,非难为之事也。

月经先期 崩漏

[脉证机理]月经先期为崩之先兆,崩漏为先期之剧者。肝木疏泄过旺,肺金收敛不及,则月经先期而至,或淋漓不止;肝木疏泄太过,肺金不能收敛,则病血崩。究其根源,均系中气虚败,肾家虚寒。

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血统于肝脾,气藏纳于肺肾。中气虚弱,则肝木郁陷而愈欲疏泄,木欲泄而金欲敛,气虚收敛不及,则月经先期而至,或淋漓不止(漏经),或梗塞不利,木但能泄而金不能敛,则月经滂沛流溢,而病血崩。肾家虚寒,故而经色淡薄。阳虚寒凝,故而月经暗红,或紫黑成块。腰为肾之府,肾寒,故而腰膝疼痛,酸软无力。肺肾气虚,不能潜藏,则虚阳上浮,故而头目晕眩.心慌气短,面色晄白。阳虚欲绝,则症见面色苍白,手足逆冷。月经先期 漏经 月经先期与漏经,均属肝木疏泄过旺,气虚,肺金收敛不及所致,故脉见细濡、弦、关寸大,舌苔白薄或白腻。

[治则]健脾温肾,舒肝敛肺。

[方药]云茯苓9克 全当归12克 炒杏仁12克 棕榈炭12克粉甘草8克 筒肉桂b克 法半夏9克 莲房炭12克炒赤芍12克 大党参15克 炒杜仲12克 炒干姜8克草蔻仁6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炒赤芍、全当归,舒肝养血;炒杏仁,清肺理气;火党参,补气止血;法半夏,和胃潜旧;炒杜仲,温肾强腰止痛;棕榈炭、莲房炭,调经止血,筒肉桂、草蔻仁、炒干姜,温暖中下。

[加减]淋漓不止者,加贡阿胶9至12克(烊化),舒肝熄风以止漏。腹痛者,加罂粟壳3至5克,暖中以止痛。大便初干,腹痛者,加肉苁蓉15克,延胡索9克,润燥通便舒肝止痛。大便初干,胃酸多者,加炒麻仁9至15克、乌贼骨9克,滑肠通便,中和胃酸。气滞者,加广桔红9克,以清肺理气。小便不利者,加炒蒲黄15克,化瘀止血利尿。创伤,少腹痛者,加苏泽兰15至30克、降真香9克,化瘀扶伤以止痛。淋漓不止,紫黑成块者,加三七粉3克(分二次冲服),化瘀以止血。

血崩

血崩为肝木疏泄太过,气虚至极,金不收敛所致,故脉见细濡、稍促动、关寸大或关尺大、或虚大而芤,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舒肝,清肺温肾,气血双补。

[方药]云茯苓15克 粉甘草6克 炒赤芍15克 生地炭15克全当归15克 炙黄芪30克 炒否仁12克 棕榈炭12克莲房炭12克 贡阿胶(烊化)12克 煨生姜9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缓中;炒杭芍、全当归、生地炭、贡阿胶,补血润肝,熄风止血;炙黄芪补气固脱,炒杏仁,清肺调气;棕榈炭、莲房炭,调经止血;煨生姜,和胃降逆。

[加减]气虚者,加红人参9克,或加大党参15克,益气补虚以摄血。腹痛者,加罂粟壳3至6克、延胡索6至9克,温暖中下,疏肝止痛。脉两寸大、尺微者,加法半夏9克,降逆以潜阳。脉关寸大,下虚者,加筒肉桂4至6克,温肾以潜阳。脉关尺大,将欲脱者,加桂枝木6至9克,升提肝气以防脱。舌苔燥腻者,加北沙参15克,以清肺润燥。尿不利而黄者,加炒蒲黄15克,化瘀止血利尿。虚证,出血过多者,加刘寄奴6至9克、三七粉1.5至3克(分二次冲服),扶伤以止血。流血过多者,立即输液、输血以扶正固脱。

[附记]

月经先期与崩漏,属脾肾虚寒,风木郁冲,疏泄太过,气虚不敛。崩症或见上有虚热,但切不可为此标症所惑,本末倒置,经用寒凉伐泄,祸及患者于反掌之间。崩症见有欲脱之征兆者,立即输液或输血,以救其危急。

鲜生姜达表发汗,煨生姜和胃降冲逆,所以,鲜生姜用于辛温解表;内伤杂病,胃气上逆不降者,用煨生姜以降胃气之冲逆。

月经后期 闭结

[脉证机理]月经后期为闭结之先兆,闭结为后期之剧者。肝气郁遏,疏泄不畅,肺气敛闭,则月经后期而至,或结塞不畅;肺气敛闭不启,肝气不能疏泄,则病闭结。究其根源,均系中下虚寒,肝胆郁热。

肝胆同气,乙木郁陷,则甲木必逆。郁陷则下热生,逆冲则上热作,甚则盗汗出。热则经脉燔蒸,营阴暗耗,汗泄则亡其阳。肺气敛闭,肝郁疏泄不利,故症见经来结涩不利,血色暗红,或紫黑成块,少腹下坠不适,甚则闭结不通。相火上逆,故症见头目晕眩,胸闷气短,心烦易怒,或见夜热骨蒸盗汗。肝郁胆逆之源,缘于中气之虚,肾家之寒。脾虚则湿增而不运化,胃虚则失其和降之常。中虚不调,升降不遂,必致肝木郁陷,胆木上逆。胃气不降,君相二火下无降路,肾虚不潜,而致肾寒,故症见腰腿酸困无力,积瘀日久,月经方来,或来时腹疼腰痠,艰塞不利。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系因肺气敛闭,肝气疏泄不畅所致,故脉见细濡、稍滞、关寸大,或见细濡、稍涩、关尺大,舌苔白薄腻。

[治则]健脾疏肝,活血通经。

[方药]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桂枝木6克 老川芎9克陈枳壳9克 炒桃仁9-15克 法半夏9克 苏泽兰20克赤丹参15克 石菖蒲9克 川牛膝9-12克 缩砂仁6克

粉丹皮9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桂枝木、粉丹皮、老川芎,疏肝平胆,通终活络;陈枳壳,宽胸利气;炒桃仁,破血行瘀;法半夏,和胃降逆;苏泽兰、赤丹参,活血行瘀;川牛膝,通经行血;缩砂仁、石菖蒲,暖中行瘀。

[加减]上热头痛,脉见寸大者,加黄芩炭6至9克,清相火而止头痛。腹疼重者,加延胡索9克,全当归9克,疏肝以止痛。中下湿寒者,加炒干姜3至6克,温暖中下,以散湿寒。脾肾湿寒,肝郁腹疼,脉弦者,去老川芎,增桂枝木为9克,温阳舒肝,升陷止痛。中气不足者,加大党参12克,或加红人参6克,以补益中气。肾寒、性机能衰退者,加石楠叶15至20克,温肾以兴阳事。

闭结

月经闭结,系因肺气敛闭不启,肝木不能疏泄所致,故脉见细濡、稍涩、关寸大或偶见关尺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疏肝,活血行瘀,通经止痛。

[方药]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桂枝木6克 粉丹皮9克老川芎9克 鹅枳实9克 炒桃仁9-15克 法半夏9克川郁金9克 泽兰叶30克 赤丹参30克 草红花9克川牛膝12克 石菖蒲9克 缩砂仁6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桂枝木、粉丹皮、老川芎,疏肝平胆,通经活络;鹅枳实、川郁金,宽胸利气;法半夏,和胃降逆;炒桃仁、草红花,破血行瘀通经;苏泽兰、赤丹参,活血行瘀;川牛膝,通经行血;缩砂仁、石菖蒲,暖中行瘀。

[加减]骨蒸夜热,舌苔黄腻者,去桂枝木,加软柴胡9克,清解半表以退热,加大热地9至12克,滋阴养血以除蒸。面色枯槁,目下青黑者,加茜草根15克,活血化瘀以通经。少腹有痞块,压之硬痛者,加京三棱9克、蓬我术9克,破结以化瘀。下寒,白带多而清稀者、加蛇床子6克补肾以止带。

[忌宜]忌食大辛、大热之品。

[附记]

月经后期与闭经,其本为脾肾湿寒,标为肝胆燥热。所以,在治疗上,不可见其燥热闭结而辄用凉营泄热之品。用则脾阳颓败,中气愈虚,病反难愈。

茜草根少用止血,多用活血化瘀。

痛经

[脉证机理]痛经,分行经腹痛、经前腹痛、经后腹痛,均因肝木疏泄不遂,刑克脾土使然。经前腹痛,多伴有月经后错;经后腹痛,多伴有月经前错。

经前腹痛

经前腹痛,为痛在月经来潮之前者。系因脾湿肝郁,经脉壅塞,不能疏泄,肺气敛闭太过,因而多见月经过期不来。当泄而不能泄,肝气郁勃冲突,势必刑克脾土。脾主大腹,故而下腹作痛。痛甚而致阴阳格拒,阳浮于上,故而头上汗出;阴沉于下,故而少腹冷坠。腰为肾之府,肾寒,故症见腰痛;胞宫为肾所主,肾寒,故多见宫寒不孕,绝产不生。

肝气郁极,方能疏泄,所以痛过经水方来。肝木虽能疏泄,而肺气仍敛闭不启,故来而艰涩不科,或紫黑成块。经水既来,经脉渐而疏通,木气松和,痛也自减或全止。或因脾土被贼,运化迟滞,胃气壅满,上逆而作恶心呕吐。脾湿肝郁,疏泄不利,故脉见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疏肝,活血行瘀,暖下止痛。

[方药]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l2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5克 广桔红9克 炒桃仁12克 法半夏9克苏泽兰30克 延胡索9克 草蔻仁6克 赤丹参12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缓急;炒杭芍、粉丹皮,疏肝止痛;广桔红、法半夏,清降肺胃;草蔻仁、筒肉桂,温暖中下;炒桃仁、苏泽兰、赤丹参、延胡索,通经活血,行瘀止痛。

[加减]脉稍弦,月经稍后错者,去筒肉桂,加全当归9克,舒肝以止痛。脉弦,月经后错者,去简肉桂,加老川芎9克,通经以止痛。下寒者,加炒干姜6克,以暖下。夜热烦躁,舌苔厚腻者,去筒肉桂,加软柴胡6克、生地炭9克,或加大熟地9克,以清胆经之热,润肝家之燥。脾湿,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12克,利尿以去湿。胃热呕恶者,去筒肉桂,加淡竹茹9克、煨生姜6克,清热和胃,降冲逆以止呕。

行经腹痛

行经腹痛,为痛在行经始终者。亦属脾湿肝郁,经脉壅遏不通。症见月经量少,结涩不利。多系子宫后倾,输卵管不通使然。治同经前腹痛。

[加减]行经口臭,胸膈烦热或五心烦热者,加软柴胡6克,或加黄芩炭9克,以清肝胆郁热。或径用《丹栀逍遥散》。经来量少,结涩不利,白带多者,加牡蛎粉12克,以破结止带。经来量少,时停,腹痛又来,时通时塞者,加补骨脂9克,温肾以通经。行经腰痛者,加炒杜仲12克,甚则加骨碎补9克,温肾以止痛。输卵管不通者,加石菖蒲9克,行瘀以消结滞。

经后腹痛

经后腹痛,为痛在月经来潮之后者。系因水寒土湿,血虚肝燥,陷泄不升,因而多见月经先期而至,行经期长,断续不止。肝木枯燥生风,贼伤脾土,故而纳差运迟,少腹隐隐作痛。脾湿肾寒,故症见腰腿困乏无力,大便稀薄,甚则宫寒不孕,即使怀胎,也易流产。脾湿肾寒,肝木郁陷,故脉见细濡,关尺略大,舌苔白薄或白薄腻。

[治则]温中暖下,润血舒肝。

[方药]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桂枝木6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全当归15克 贡阿胶(烊化)9克 石菖蒲9克苏泽兰15克 炒干姜6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桂枝木、粉丹皮,舒肝升陷,达郁止痛;贡阿胶、炒杭芍、全当归,润血熄风;石菖蒲、苏泽兰,行瘀止痛;炒干姜,温暖中下。

[加减]消化不良者,加草蔻仁6克,以暖中醒脾。月经量多者,去苏泽兰,加炒莲房15克、棕榈炭9克,调经以止血。月经量多,紫黑成块者,加刘寄奴6克,以化瘀以止血。经色暗淡稀薄者,加炒蒲黄12克,以利湿止血。肾寒腰痛者,加炒杜仲12克,或加骨碎补9克,温肾以止痛。宫寒不孕者,加石楠叶lo克,以暖宫寒。或径用《大温经汤》加减化裁以治之。腹泄者,加罂粟壳5克,敛肠以止泄。痛重者,加延胡索9克,疏肝以止痛。气虚不敛,月经量多者,加山芋肉12至15克,敛肺以止血;或加生黄芪15克,益气以止血。

[忌宣]忌生冷、辛辣,宜食营养丰富之食品。勿劳累。

[附记]

经前腹痛、行经腹痛,多因肝气郁滞,经脉结涩所致。因此,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不易之法。但亦当适可而止,以免肝气疏泄太过面致崩漏。若非白带过多,不用泽泻,以防利脾湿而伤肝阴。

经后腹痛,多因血虚木燥生风,陷泄不升所致,多见上有标热,而本属脾肾虚寒。木燥,宜补血润血以熄风;脾虚肾寒,宜温中暖下。但不宜过用香燥、大热之品,以防助阳太过而灼肝阴。更不可见有标热,径用寒凉,戕伐脾肾本已虚惫之阳,致成坠胎、宫寒不孕之祸。

痛在经前,多伴有月经后错,痛在经后,多伴有月经前错,故当与月经前错、后错互参,灵活变通而治之。

热入血室

[脉证机理]《金匮要略》云:“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此为热入血室也。”“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行经之时,血室空虚,不慎感受风寒,卫气闭敛,而致营血郁滞。营郁则发热,热自经络乘虚而入客血室,是病热入血室。肝藏血,血室为肝所主。肝胆同气,热邪自厥阴而传少阳,少阳之经气不利,横塞胸胁,故症见胸闷气短,甚则状如结胸。少阳相火不能潜降,势必逆升,相火升炎,烁伤心液,心液耗伤,神不守舍,故而谵语,如见鬼状。血属阴,邪客血室,故而入夜则发热谵语,如见鬼状,白昼以如常人,或为一般感冒之状。热客血室,故夜间脉见浮数,舌苔白腻或淡黄腻,白昼脉细濡、关寸略大,以如常人。

[治则]清泄肝胆之经热,和解凉营。

[方药]醋柴胡9克 炒杭芍9克 黄芩炭9克 粉丹皮9克大熟地15克 法半夏9克 粉甘草6克 煨生姜9克肥大枣3-5枚

水煎温服

[方解]醋柴胡、黄芩炭,和解清热;炒杭芍,粉丹皮、大熟地,疏肝凉营;法半夏、煨生姜,和胃降逆;粉甘草、肥大枣,和胃益脾,以滋营卫化源。

[加减]气虚者,加大党参12克,以补气。腹痛者,加延胡索9克,疏肝以止痛。

[忌宜]勿受寒凉。忌食生冷、辛辣。注意休息,勿劳累。

[附记]

热入血室,系指经期感受风寒之邪,邪气乘血室空虚,化热入客之疾患,俗称经期感冒。虽系感受风寒,属感冒范畴,但因血虚,邪客血室,故见症不同于一般感冒,治亦迥然而异。要在详询病史,知夜热谵语之源,投以清泄肝胆,和解凉营之剂,虽非易如反掌,也绝非难治。

二、妊娠

《灵枢·决气篇》云:“两精相搏,合而成形,常先生身,是谓精。”《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两精相搏,二气妙凝,合而成形。血以濡之,化其魂神,气以煦之,化其魄精,涵养变化,五气皆足,瓜熟蒂落,十月而生,是为人。

未形之先,爰有祖气,祖气之内,包含阴阳。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土也。胎以气化,而不以精化。精为果中之仁,气为仁中之生意。胎得土气,生意为芽,芽生则仁渐枯,故精不能生。结胎者,精中之生意也。胎气既结,血以濡之,而化其魂神,气以煦之,而化其精魄。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气血之根,总源于脾胃。脾胃属土,乃化生气血、培养胎元之根本,所以,黄元御曰:“胎妊者,土气所长养也。”土气充旺,则四维得养,木火以生长之,金水以收成之,化生五神,爰生五气,以为卫外,产生五精,以为内守,结五脏,以为宫城,开五官,以为门户,日迁月化,潜滋默长,形完气足,十月而生,是为人。

妊娠恶阻

[脉证机理]《金匮要略》云:“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胎气初结,中气凝壅,升降之机堙郁,冲和之气壅碍。胃气初郁,故症见口味厌常而喜新。及其两月胎成,胃气阻逆,故症见恶心呕吐,食不下,是病妊娠恶阻。胎气阻膈,而致脾胃不和,肝胆失调,升降不利。阴不能上承以济阳,则阳盛于上,故而头昏、心慌、气短、口渴、失眠,阳不能下潜以济阴,则坎中阳虚,故而腰腿酸困无力。胎气形于脉,故脉见细濡、关寸较大,寸动,舌苔白薄腻。

[治则]健脾和胃,平胆疏肝,清肺降逆。

[方药]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全当归9克广陈皮9克 炒杏仁9克 缩砂仁9克 白蔻仁9克姜半夏9克 煨生姜9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炒杭芍、全当归,平胆疏肝;广陈皮、炒杏仁、姜半夏,清肺理气,降逆止呕;白蔻仁,和胃止呕;缩砂仁,温中行瘀;煨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加减]腹痛者,加延胡索9克,或加粉丹皮6至9克,疏肝以止痛。失眠者,加炒枣仁12克、炒五味子9克,敛肺养心以安眠。气虚口渴,舌苔白腻而厚者,加红人参6克、天花粉9克,清热益气,生津止渴。木香香窜下行,禁用!若与半夏同用,有坠胎之弊。

[附记]

若素有症疾,怀孕之后,胎联于症,则症亦加重,甚则漏下。因气血集中养胎,正气相对虚弱,无以御症使然。脉见细濡、稍弦、关尺大,舌苔白腻,或见舌质较紫。以上方加川郁金9克、粉丹皮9克、苏泽兰15克、炒桃仁15克、缩砂仁9克、石菖蒲9克治之。脾大者,可用《桃核承气汤》,或酌用《抵当汤、丸》治之。

[忌宜]忌生冷、大辛、大热之食物。勿劳累,宜静卧休息。

[附记]

平脉,系指脉象和平,人无疾病之脉,亦即细濡之脉。阴脉小弱,即尺脉微而寸脉稍大之象。手少阴脉动,系指脉动在神门穴。手少阴心脉候于左寸,神门脉动,左寸必动,左寸动,右寸也动。故“手少阴脉动”,即寸脉动之变文。

胎气一结,中气壅阻,阴阳格拒,而生恶阻。法当理气行郁,和胃降逆,清上热而行郁滞。内热者,加清凉之品,内寒者,加温中暖下之味,酌其脏腑阴阳之偏而调之。不宜用填补之剂。

素有症疾者,因气血养胎,正虚邪实,可见漏下,法当去症,则漏下自止。经云:“有故无殒”,不必畏犯“虚虚”之戒。

保胎

[脉证机理]胎元化生,一月二月木气生之,三月四月火气长之,五月六月土气化之,七月八月金气收之,九月十月水气成之,五气皆足,胎完而生。土为四象之母,在脏为脾,在腑为胃。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胎元化生,全赖气血之煦濡,故保胎之要,首在培土。中土阳旺,则善纳而健运,化源充足,气血充沛。金火气清而上不病热,水木温暖而下不病寒。木温而火清,则血流而不凝;金凉而水暖,则气行而不滞。气血环抱而煦濡之,形神安固,绝无伤堕殒落之患。中气虚衰,则四维失养,生长之气薄,则胎不发育;收成之气薄,则胎不坚完。木火之气衰,则胎堕于初结之月;金水之气弱,则胎殒于将成之时。中土阳衰,缘于命门火败。《难经·三十六难》云:“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命门火败,肾水澌寒,侮土灭火,不生肝木,故胎多堕在火气长养之时。妊娠三至四月,因阳败火虚,肝气郁陷,贼伤脾土,故堕前症见少腹下坠疼痛,腰痛下血。木气遏陷,胆胃必逆,故症见头目晕眩,心慌气短,恶心欲吐。肝木郁遏,故脉见弦细、关寸大,舌苔白薄。

[治则]健脾舒肝,补气止血,温肾固胎。

[方药]云茯苓9克 焦白术9克 全当归9克 炒杭芍9克筒肉桂4克 大党参15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炒莲房12克 棕榈炭12克 补骨脂6-9克 三七粉3克(分二次冲服)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焦白术,健脾和胃;炒杭芍、全当归舒肝止痛,大党参,补气固胎;炒杏仁,清肺理气降逆;三七粉、棕榈炭、炒莲房,止血;筒肉桂、炒杜仲、补骨脂,温肾固胎。

[加减]上有虚热者,加黄芩炭6克,以清上热。胎动不安者,加缩砂仁6克,以安胎。肝气郁陷,脉见关尺大、稍弦,少腹下坠疼痛者,去筒肉桂,加桂枝木6克,舒肝以升肝气之下陷。呕吐者,去筒肉桂,加煨生姜6至9免,以止呕。

[忌宜]忌生冷及大辛、火热之食品,以营养丰富之食品为佳。勿劳累,宜静卧休息。忌房事。

[附记]

怀孕1至2个月殒胎者,谓之流产;3至4个月殒胎者,谓之小产;6个月以后殒胎者,谓之早产。

命门火衰,为殒胎之源。所以然者,火衰则中气虚寒,气血化源乏竭,无以养胎,故易殒落。治当朔本求源,重在温补肾阳,益命门之火以安胎,兼调脾胃肝胆及止血。则胎动可安,胎漏可止,而无殒落之患。

偶见怀孕七至八个月时,突然听到腹内鸣声如啼,谓之“胎哭”。系因展腰或登高所致。急取黄豆壹百粒撒地上,令孕妇弯腰拾取,胎哭随即可止。

妊娠高血压

[脉证机理]怀孕之后,由于胎气阻滞,气机不利,致使胆胃上逆,肝脾下陷,君相二火不能潜降以温肾水,肾水不能上承以济心火,而致上热下寒。上热,故症见头目昏晕,心烦气短,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偏高为主)。下寒,故症见脘腹胀满,小便不利,腰腿酸困疼痛。脾湿肝郁,上热下寒,故脉见细濡、滞涩或伏涩、关寸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利湿,平胆疏肝,清肺理气降逆。

[方药]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黄芩炭9克 炒杭芍9克全当归9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姜半夏9克 夏枯草12克 茺蔚子12克 煨生姜9克 水煎服

[方解]云茯苓、建泽泻、健脾利湿;黄芩炭、炒杭芍、全当归、夏枯草,平胆舒肝、降压;广秸红、炒杏仁、姜半夏,清肺理气降逆;炒杜仲、茺蔚子,补肾降压;煨生姜,和胃以降冲逆。

[加减]腰痛者,加骨碎补12克温肾壮腰以止痛。腹胀者,加苏泽兰15克,利湿以消胀。尺脉弱,小便清长者,加补骨脂9克,以温补肾阳。肾亏者,加菟丝子9克,以补肾。

[忌宜]忌辛辣、大热、刺激食物,忌腥荤,宜食清素食品及植物油.不宜劳累。

[附记]

妊娠高血压,系因怀孕之后.气血集中养胎,致使虚阳上浮,肾家虚寒,脾湿肝郁,水液不能顺利排泄所致。治法同一般高血压,而加温肾利湿之品。湿去则尿利而胀消,头目眩晕亦随之面除,血压下降而向愈。

三、杂病

妇人杂病,多因水寒土湿,木郁风动,邪气淫溢所致。征之临床,阳虚积冷者多,阴虚热结者少。因水寒土湿,而致木郁者十之八九;因土燥水亏,而生燥热者不过十之一二。《全匮要略》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此论提纲携领,组方简捷,药味和平无损,功能健脾渗湿,舒肝止痛,切当病机,寓意深刻,可谓妇科杂病之纲领。不唯主妇人腹中诸疾痛,根据脉证,加减化裁,适用于绝大部分妇科杂病。

带症

带症,多因脾湿肝郁,疏泄不藏,阴精流溢使然。

[脉证机理]《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骨空论》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肾温则藏,寒则不藏。脾湿肝郁,胆胃不降,则相火不藏,不能温暖癸水,因而肾寒。肾家虚寒,不能生长肝木,木郁风动,行其疏泄;肾寒不藏,任脉阴旺,带脉失于收引,故阴精流溢,而病带症。

五脏各有其本色,所以带有青、黄、赤、白、黑五色。一脏偏伤,则一色偏见。腰为肾之府,肾寒,故而腰腿酸痛,困乏无力。三焦相火陷于膀胱,郁生下热,故而带下色黄粘稠,腥臭难闻,溺黄涩不利。脾湿肝郁,胆胃上逆,相火升泄,致使上热燔蒸,故而胸膈满闷,五心烦热,夜热毛蒸,黎明盗汗,口舌干燥,头昏耳鸣,心烦失眠,恶闻声响……。

究其上热下寒之源,过不在心肾,而在于脾家之湿旺。脾家湿旺,中土不运,阻碍阴阳升降之路,心肾不能交济,故病上热下寒。脾湿则肝郁,故而作酸烧心,纳差运迟,大便初干后溏或稀溏。脾湿肝郁,上热下寒,故脉见细濡、稍虚涩、关寸大,或稍弦、关尺大,舌苔白腻或淡黄腻。

[治则]健脾渗湿,平胆舒肝,敛精藏神。

[方药]云茯苓9克 焦白术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炒杏仁9克 牡蛎粉12克 全当归12克 法半夏9克芡实15克 广桔红9克 炒杜仲12克 草蔻仁6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焦白术,健脾胃,渗土湿;炒杭芍、粉丹皮、全当归,平胆疏肝;广桔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降逆;炒杜伸,壮腰补肾;草蔻仁、暖中行瘀;牡蛎粉、芡实、敛精藏神,止带。

[加减]上热头痛者,去全当归,加黄芩炭6至9克,清相火而止头痛。肺热,口干苔腻者,加北沙参15克,以清肺理气。月经后错者,加苏泽兰20克、赤丹参15克,行瘀以通经。月经前错者,加棕榈炭12克、炒莲房12克,调经以止血。腹胀者,加苏泽兰20克,行瘀以消胀。腹痛者,加延胡索6至9克,疏肝以止痛。湿热重,前阴作痒,带下黄稠者,去焦白术,加建泽泻9克、半枝莲9至12克,以清下焦之湿热。脉见关尺大,月经前错者,加桂枝木6至9克,以升提肝气之郁陷。带下色黄,小便黄赤者,加焦山栀6至9克,以清下焦之湿热。带下清稀,中气虚弱者,加大党参15克,以益气补中。带下色黄,粘稠如脓,气味腥臭者,加焦山栀6至9克、车前草15克,或加白檀香6克,或加鱼腥草9克,或加桉树叶3克,清利下焦湿热,以消尿道瘙痒灼热感。下寒,少腹冷痛者,加炒干姜4至6克,暖下以止痛。发烧,溺涩淋漓作痛者,加炒黄柏6克、焦山栀9克,以清利膀胱湿热,凉营退热。

[忌宜]忌食辛辣、火热之品。勿受寒、受潮,勿坐湿地。

[附记]

带症者,有五色之不同,以白黄两色为多见。白带多属湿寒,黄带多属湿热。其病机均以脾家湿旺为主。湿旺则阻遏阴阳之升降。阳不能潜降以济阴,则壅滞于上而燔蒸,肾不得温而愈寒;阴不能上承以济阳,则瘀陷于下而流溢,心不得润而愈热。上热壅滞,重则症见五心烦热,夜热毛蒸。而究其脾肾,则系一派湿寒。

相火不潜之夜热毛蒸与阴盛之夜热骨蒸截然不同,治亦迥然而异。且不可见有上热,径投寒凉滋腻之品。泄火伐阳,必致寒湿愈加而带下愈剧,上热愈甚。

带下当渗利脾湿,轻清上热。但不能过利,须适可而止。所以然者,带症肝胆多有郁热,渗利过度,必伤肝阴,故当慎之。

偶见夜热骨蒸者,用《柴胡地黄汤》治之(方见“热入血室”)。重用柴胡、熟地,疗效尤佳。

《下治丸》

[功能]清利湿热,收涩杀虫,用治滴虫性阴道炎。症见带下色黄,气味腥臭,前阴奇痒难忍者。

[组成]百部30克蛇床子15克枯矾5—8克

[治法]上三味捣为细粉,炼蜜50克合之为丸,绢包。

[用法]纳入阴内。

乳痈

乳痈,系因营卫虚弱,风邪乘虚入客,营郁化热,壅聚乳房所致。

[脉证机理]乳汁为气血之所化。营卫即经络之气血,在经在络,名曰营卫,在脏在腑,名曰气血,名虽异而实为一物。

哺乳期间,部分气血化为乳汁,乳妇之气血相对虚弱,营卫亦虚。若不慎当风,风邪乘虚入客,风伤卫气而遏营血,致使营卫不和。营郁化热,壅聚乳房,红肿疼痈,恶寒发热,脉浮而数,是病乳痈。当此之时,投以凉营泄热,活血化瘀,兼以解表之品,则营郁外泄,微汗出而红肿消,寒热除而疼痛,乳痈立愈。若失于表解,则郁热必内伤气血。热伤气分,则卫郁而发热。气之有余便是火,故症见口干口苦,烦热作疼,渴欲饮冷,甚则恶心呕吐,溲溺黄赤。热伤血分,则血瘀化热,壅聚乳房,故而乳房红肿,硬痛难忍。久别气血瘀滞,热腐血肉而为脓,甚至乳房溃烂,脓血流溢。气虚瘀滞,内热壅盛,故脉见滑数,舌苔黄腻,舌质多红紫。

[治则]凉营解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止痛。

[方药]桂枝木6-9克 粉丹皮9克 苦桔梗9克 大生地9-12克炒桃仁15克 粉甘草6克 天门冬9-12克 青浮萍12-15克

水煎温服

[方解]桂枝木、粉丹皮、大生地,凉营解表,通经行瘀止痛;炒桃仁、苦桔梗,通经活络化瘀;天门冬,凉泄气分郁热。青浮萍,凉营解表,消肿祛瘀。粉甘草,和中缓急。

[加减]发热头痛,不恶寒者,去桂枝木,加黄芩炭9克,以清相火。呕吐者,加淡竹茹9克,和胃以止呕。乳房肿痛重者,加生枳实6至9克,开气行瘀以止痛。欲化脓者,去桂枝木,加蒲公英15至20克,紫花地丁3克,清热凉血以解毒。芍药收敛,禁用。

[忌宜]忌辛辣刺激之食物,以清淡食物为宜。注意休息。乳房胀疼者,可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勿食用。

[附记]

乳痈包括乳腺炎等乳房肿痛之疾患。

乳腺炎可因外感风邪,乳儿吹奶,睡眠压乳等因索所引起。初起因营卫不调,营郁化热,症见发热恶寒,乳房红肿疼痛,治以凉营解表,化瘀通经。服用上方,取微汗,数剂可愈。若迁延失治,入里化热,则需去桂枝,加凉营泄热解毒之品以治之。

乳痈初起,虽红肿热痛,必须用桂枝通经,否则效不佳。脓既成,或己溃,用此方效不显,另当别论。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系因脾湿肝郁,气血瘀滞,结于乳房所致。

[脉证机理]平人中气健运,脾胃冲和,肝胆调畅,清阳左升,所以血温而流畅;浊阴右降,所以气清而不滞。经络疏利而无瘀滞,故不病乳腺增生。

因情志不舒,怒过伤肝,致使肝郁。肝郁必横克脾土,脾土被贼,中气不能健运,肝脾郁迫而不升,肺胃必逆,气滞不降。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肝之经脉布于两乳,气血瘀滞于胸膈.结于两乳,凝集成块,硬而胀痛,是病乳腺增生。

术郁克土,症见胃脘滞闷,纳差腹胀。肝郁疏泄不畅故而月经后错,紫黑成块,行经腹痛。肺胃不降,相火上逆故而胸闷口苦,心烦易怒。气滞胸膺,故脉见细濡、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疏肝,宽胸降逆,软坚散结。

[方药]云茯苓9克 生白术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乌15克 陈枳壳9克 全瓜蒌9克 法半夏9克川郁金9克 昆布15克 蒲公英18克 苏泽兰30克苦桔梗9克 草蔻仁6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生白术,健脾和胃;炒杭芍、粉丹皮、何首乌,疏肝行瘀;苦桔梗、川郁金、陈枳壳、全瓜萎、法半夏,清肺利气,宽胸降逆;昆布,软坚散结;蒲公英,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苏泽兰,活血化瘀;草蔻仁,健脾行瘀。

[加减]血瘀重,包块硬痛者,加炒桃仁15克、牡蛎粉15克,活血以行瘀。胸闷乳胀重者,改陈枳壳为鹅枳实6至9克,或加穿山甲3至6克,宽胸利气以消胀。午后发热者,加青浮萍9至12克,或加白薇9克,通经透表以退热。

禁用姜、枣,用则顽坚难消。

[忌宜]忌盛怒,保持情志舒。

[附记]

乳腺增生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属祖国医学的乳癣、乳核、乳历等范畴。导致本病的原因,多因郁怒伤肝,肝郁乘脾,致使脾湿肝郁,气血瘀阻,结于乳房使然。治疗重在健脾疏肝,清肺理气。佐以通经活络,化瘀软坚散结。左重者,偏于血瘀,治当偏重活血化瘀;右重者,偏于气滞,治当偏重利气降逆。脉见弦象者,为化脓之兆,应酌加清热凉血之品,截其未至,以免致成变症。如见硬块贴于肋骨,推之不移者,多系乳腺癌,应及早确诊与治疗。

不孕症

[脉证机理]不孕症多因宫寒,宫寒之源,缘于肾家阳虚,命门火衰。肾寒则土湿,土湿则肝木郁陷而胆火上逆。脾湿肾寒,肝木郁陷,下焦寒凝,胞宫虚冷,故症见腰膝酸困无力,少腹冷痛,不能或不易受孕。胆火上逆,放症见夜热毛蒸,心烦易怒,头昏失眠,口苦咽干。肝郁气滞,故而月经失调,或前错、后错,或行经腹痛,或量多紫黑成块,或色淡量少,艰涩不利,或带下黄白。上有虚热,中下湿寒,故脉见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

[治则]清上温下,和中调郁。

[方药]云茯苓9克 粉丹皮9克 炒杏仁9克 苏泽兰15克粉甘草6克 全当归9克 法半夏9克 牡蛎粉12克炒杭芍9克 广桔红9克 炒杜仲12克 炒干姜9克

水煎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炒杭芍、粉丹皮、全当归,平胆疏肝;广桔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降逆;炒干姜、炒杜仲,温暖中下;牡蛎粉、苏泽兰,行瘀散结。

[加城]月经前错者,去苏泽兰,加棕榈炭l2克、茜草根9克,调经以止血。月经后错者,去炒杏仁,加炒桃仁15克、赤丹参15克,以活血行瘀。宫寒,脐周压痛或跳动者,加石菖蒲15克,行瘀而通阳。幼稚子宫,性欲低下者,加石楠叶60克,炒女贞子15克,补肾以壮阳。肾寒,尿清长者,加补骨脂9至12克,以温补肾阳。消化不良者,加草蔻仁6克、或加煨草果5克,温中而助运化。白带过多者,加芡实12克,增牡蛎粉为15克,收敛以止带。

[附记]

不孕症上热下寒者多。上热多为虚热,为标,非阴虚内热,下寒为命门火衰,为本。治疗此症,以清上温下为主,寓“补”于“调”之中。月经调畅,胞宫得温,后可怀子。最忌一见上有虚热,即断为阴虚,而重用寒凉滋腻之品,戕其本已虚衰之阳;亦不可因“宫寒”一语横塞啕中,一味温补,而致上热愈增,热盛耗阴。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