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霍亂

黃芩定亂湯(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治溫病轉為霍亂,肢不痛而肢冷、脈伏,或肢不冷而口渴,苔黃,小水不行,神情煩躁。

黃芩定亂連萸茹,梔豉英蠶橘夏包,筋轉絲瓜生苡米,溺行宣木濕茵翹。

黃芩(一錢五分,酒炒) 焦山梔(一錢五分) 香豆豉(一錢五分) 原蠶砂(三錢) 製半夏(一錢) 橘紅(鹽水炒,一錢) 蒲公英(四錢) 川連(薑汁炒,六分) 陳吳萸(一分,泡淡) 鮮竹茹(二錢)

陰陽水二錢煎一錢,候溫徐服。轉筋者加生苡仁八錢,絲瓜絡三錢;溺行者用木瓜三錢,濕盛者加連翹、茵陳各三錢。

連樸飲

治濕熱蘊伏而成霍亂,兼能行食滌痰。

霍亂論中連樸飲,夏菖梔豉蘆根品,一時濕食熱痰宣,譫妄神糊人可醒。

炒厚朴(二錢) 川連(薑汁炒,一錢) 石菖蒲(一錢) 製半夏(一錢) 香豉(三錢,炒) 焦山梔(三錢) 蘆根(二兩)

蠶矢湯

治霍亂轉筋,肢冷腹痛,口渴煩躁,目陷脈伏,時行急證。

蠶矢連萸白通草,苡仁豆卷山梔炒,芩夏木瓜二水煎,轉筋目陷心煩躁。

晚蠶砂(五錢) 生苡仁(四錢) 大豆黃卷(四錢) 陳木瓜(三錢) 川連(薑汁炒,二錢) 製半夏(一錢) 黃芩(酒炒,一錢) 通草(一錢) 焦山梔(一錢五分) 陳吳萸(泡淡,三分)

地漿或陰陽水煎,稍涼徐服。

駕輕湯

治霍亂後餘邪未清,身熱口渴,及餘熱內蘊,身冷脈沉,湯藥不下而發呃者。

駕輕呃逆輕能治,石斛山梔西豆豉,扁豆橘紅陳木瓜,枇杷竹葉相調劑。

香豉(三錢,炒) 石斛(三錢) 橘紅(鹽水炒,一錢) 陳木瓜(一錢) 焦山梔(一錢五分) 扁豆(四錢) 枇杷葉(二錢) 竹葉(四錢)

一方無枇杷葉、橘紅,有冬桑葉二錢,省頭草一錢五分。

致和湯

治霍亂後津液不復,喉乾舌燥,溺短便溏。

致和甘草麥枇杷,扁豆陳倉石斛沙,竹葉木瓜喉舌燥,津傷亂後服之佳。

北沙參(四錢) 生扁豆(四錢) 石斛(四錢) 麥門冬(三錢) 陳木瓜(六分) 生甘草(一錢) 枇杷葉(一片) 竹葉(十片) 陳倉米(四錢)

連萸解毒湯(姚訓恭《霍亂新論》)

治霍亂轉筋。

連萸解毒湯何如,枳實芩夏白芍俱,渴取西瓜翠衣服,瓜梅再入轉筋舒。

川連(六分) 老吳萸(一分) 製半夏(一錢五分) 生枳實(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

連、萸二味另煎和服,症重者倍用。上焦病甚倍枳、半,下焦病甚信芩、芍,均須服二煎。渴甚加西瓜翠衣,轉筋加木瓜、烏梅。

龍涎丸(張鳳逵《傷暑全書》)

治暑中迷悶不省人事,及泄瀉霍亂煩渴,一服即愈,力能解暑毒豁痰,單用白礬開水點服,治絞腸痧痛。

龍涎訶子飛羅面,甘草白礬梅五倍,暑毒昏迷瀉渴煩,去訶用散服尤便。

生白礬(一兩) 五倍子(三錢) 烏梅(二兩) 甘草(一兩五錢) 飛籮面(一兩,清明日尤佳)

上為末,水調下,名龍鬚散,一名甘草散,或加訶子肉,入飛籮面拌勻,滴水為丸,每服二錢,細嚼,水下。

左金溫膽豬苓湯(岳晉昌《霍亂括要》)

左金溫膽豬苓協,膠去藿來通馬舄,瀉多不止理中加,枳殼川連苓六一,嘔悶瀉心大棗除,枳陳樸茹藿香葉。

吐瀉轉筋諸證用左金合溫膽豬苓湯,去阿膠加藿香、木通,服後痞通嘔止而瀉多不止,轉用理中加枳殼、黃連、茯苓、六一散治之;若吐瀉轉筋諸證服左金溫膽複方後小便長,瀉止而痞悶,煩熱嘔噦,渴不止者,轉用半夏瀉心湯去棗,加枳殼、厚朴、橘皮、藿香、竹茹治之。應投理中、四逆之證,務宜加意審察。

藿香左金丸

藿香研入左金多,六一車前白茯豬,樸夏鬱金砂枳殼,滴丸姜薷木通糊。

藿香(五錢) 吳萸(四錢) 川連(三錢) 鬱金(二錢) 枳殼(二錢) 厚朴(二錢) 製半夏(二錢) 砂仁(二錢) 茯苓(二錢) 豬苓(二錢) 車前子(二錢) 六一散(三錢)

上共研細末,香薷、生薑、木通各一兩,煎湯滴丸每服一二錢,開水送下,輕二服、重加之。

痔瘡

秦艽防風湯

治痔瘡、痔漏有膿血,大便燥結而痛。(《證治準繩》方)

艽防黃柏大黃攻,歸尾桃仁澤瀉紅,白朮升柴陳草用,便艱血痔直腸松。

秦艽(一錢五分) 白朮(一錢五分) 歸尾(一錢五分,酒洗) 桃仁(三十個,研) 防風(一錢五分) 澤瀉(六分) 紅花(少許) 陳皮(三分) 黃柏(五分) 大黃(三分) 柴胡(二分) 升麻(二分) 甘草(六分)

去大黃加蔞仁、枳殼亦可,空腹時稍熱服。

濕熱下注,大便燥結,包糞難出,釀為痔患,初證宜攻,年久難愈。(軒)

瀉葉

形尖而長,狀如柳葉,用數十片沸水沖服,專利大便,下三焦之火,瀉諸熱濕邪積垢,並去煙毒。輕者服一二次,重至三次,有利無弊,通暢即止,用代茶飲,極穩極便,附記於此。

便血

槐花散

腸風臟毒。(統旨)

槐花散用治腸風,側柏黑荊枳殼充,為末等分米飲下,寬腸涼血逐風功。(歌仍汪氏)

槐花(炒) 柏葉(杵) 枳殼(麩炒) 荊芥(炒黑)

槐花柏葉涼血,枳殼寬腸,荊芥理血疏風。除柏葉、荊芥加當歸、黃芩、防風、地榆酒糊丸名槐角丸。本方加當歸、生地、川芎,入烏梅、生薑煎,名加減四物湯治並同。

費氏醫方論曰,腸風下血,中氣必虛,再用陰寒,血更凝結,方中去柏葉,加參朮歸草陳皮庶幾有瘳。

土茯苓湯(軒)

土茯苓治小便血,銀花甘芍通瞿合,滑石山梔荊廣皮,燈心萆薢煎湯啜。

濕熱滯結膀胱,小便溺血。

瞿麥(三錢) 赤芍(一錢五分) 山梔(二錢) 滑石(四錢) 廣皮(二錢) 萆薢(三錢) 土茯苓(四錢) 銀花炭(四錢) 荊芥炭(二錢) 木通(二錢) 甘草(五分) 燈心(尺許)

附方:

土茯苓(二兩) 銀花炭(一兩)

二味煎服,愈小便血神效,即無群藥可也,屢試屢驗。

八正散

局方治濕熱下注,咽乾口渴,小腹急滿,小便不通,或淋痛尿血,或因熱為腫。

八正木通與車前,扁蓄大黃滑石研,草稍瞿麥兼梔子,煎加燈草痛淋蠲。(歌仍汪氏。一方有木香。)

萆薢分清飲(楊氏方)

治陽虛白濁,小便頻數,漩白如油名曰膏淋。

萆薢分清石菖蒲,草稍烏藥益智俱,或益茯苓鹽煎服,通心固腎濁精驅,縮泉益智同烏藥,山藥糊丸便數需。(歌仍汪氏)

疝氣

化氣疏肝湯(軒制)

化氣疏肝墜痛輕,扶脾利濕木香行,升柴參朮姜喬餅,官桂金鈴通茯青。

勞力過度疝氣墜痛。

西黨參(二錢) 升麻(一錢) 金鈴子(二錢) 廣木香(一錢) 茯苓(三錢) 白朮(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 官桂(一錢) 木通(二錢) 小青皮(三錢) 生薑(一片) 喬餅(半元)

加味橘核湯

橘核青皮柴乳沒,香砂苦桔通豬澤,川楝棗姜寒濕推,腎囊腫痛俱消釋,堅用寒咸香藻昆,海浮智草芎烏橘。

努力受寒,腎囊腫痛。

廣木香(一錢) 金鈴子(二錢) 制乳沒(三錢) 小青皮(三錢) 苦桔梗(一錢) 豬苓(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 福橘核(三錢) 木通(一錢五分) 砂仁(一錢) 生薑(一片) 紅棗(二枚)

又:

橘核(四錢) 木香(一錢) 制乳沒(二錢) 益智仁(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烏藥(二錢) 川芎(一錢五分) 海藻(一錢五分) 昆布(二錢) 酒(半杯,過口)

筋痛飲

筋脈牽疼養血宜,芎歸甘芍桂苓施,黃耆黃柏蒼萆薢,燈草絲瓜絡治之。

寒濕著於肌肉,筋脈抽痛,宜養血榮筋。

當歸(二錢) 白芍(二錢) 桂枝(一錢) 茯苓(三錢) 黃耆(二錢) 川芎(一錢五分) 蒼朮(一錢五分) 萆薢(二錢) 黃柏(一錢) 甘草(五分) 絲瓜絡(二錢) 燈心(三尺) 淡鹽水(過口)

經產

溫經湯(《金匱要略》)

治婦人年五十,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及經期不順產,虛寒不孕。

溫經四物地黃除,丹桂阿膠參草須,姜夏麥萸金匱法,功專帶下擅調和。

吳萸湯(泡) 當歸(去蘆) 川芎 白芍(炒) 人參 桂枝(或用肉桂) 阿膠(碎,炒) 丹皮 甘草(炙) 半夏 麥冬(去心) 生薑

麥冬滋胃液,人參補胃氣,生薑行胃氣,半夏和胃氣,胃氣即順則水穀之積微易於消化,陰生陽長,而血液可充,更以阿膠補血之不足,芍草酸甘相合以助之,歸芎行血之停滯,丹皮瀉血之伏火,桂枝以和營衛,吳萸以和肝胃,全方注重陽明,一寒一熱,一滋一燥,不使偶偏,故能統治帶下三十六病,而為調經祖方。

定經湯(《傅青主女科》方)

治經水先後無定期,屬肝腎之郁者。

定經首在調肝腎,精旺氣舒天癸正,黑荊熟地芍歸柴,茯菟沙來山藥順。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菟絲子(酒炒,各一兩) 熟地黃 山藥(炒,各五錢) 茯苓(三錢) 荊芥穗(炒黑,二錢) 柴胡(五分)

清水煎服,二劑經水可淨,四劑經期可定,此方舒肝腎之氣,非通經之藥也,補肝腎之精非利水之品也。肝腎之氣舒而經通,肝腎之精旺而水利,不治之治妙於治矣。

附方:清肝止淋湯

清肝止淋赤帶好,地芍歸膠香附棗,柏牛黑豆粉丹皮,火重濕輕肝血少。(芍醋炒,歸酒洗,生地、香附酒炒,阿膠白麵炒。)

完帶湯

白帶。

完帶湯醫白帶宜,疏肝補土芍陳皮,炒來二術和山藥,參草柴荊馬兜施。(山藥白朮皆炒,荊芥炒黑,白芍車前子酒炒。)

痛經丸(軒制)

痛經四物術丹參,乳沒黃耆益母陳,香附吳萸牛膝杜,延胡各末水丸吞。

制香附(四兩,鹽酒醋各半,煮乾) 白朮(四兩,土炒) 元胡(一錢五分,炒) 炒白芍(三兩) 制乳香(七錢五分) 制沒藥(七錢五分) 川杜仲(三兩) 何首烏(四兩,熟地亦可) 益母草(八兩,子一兩) 老吳萸(八錢) 全當歸(四兩) 大丹參(四兩) 陳皮(二兩) 懷牛膝(一兩) 黃耆(一兩五錢) 川芎(一兩五錢)

上研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臨臥開水送下。

安胎方(《臨證指南》)

治胎氣不安,或腹痛腰痛,或飲食不甘,俱宜服之,或五六個月常服數帖最妙,足月亦可服。

安胎芩術歸陳芎,草香砂蘇葉參芍,仲續治腰榆地血,麥冬治渴去砂仁。

人參(五分,虛者加倍) 甘草(三分) 炒白芍(一錢) 制香附(六分,土炒) 白朮(一錢) 當歸(一錢) 砂仁末(七分,炒) 黃芩(一錢) 陳皮(五分) 川芎(八分) 紫蘇葉(一錢)

腹痛倍白芍,腰痛加鹽水炒杜仲、川斷,內熱口渴去砂仁,加麥冬,見紅加酒炒地榆、生地各一錢。

其二

又四物湯甘草蘇,砂陳芩術服之舒,惡阻地黃更竹茹,腹疼枳附血膠蒲。

當歸身(一錢五分) 大熟地(一錢) 砂仁末(一錢) 川芎(七分) 白朮(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炒白芍(一錢) 炒黃芩(一錢五分) 蘇梗(五分) 炙甘草(四分)

如或下血加蒲黃、阿膠,腹痛加香附、枳殼,惡阻加竹茹,去地黃。

生化湯

傅青主生化編治產後兒枕骨痛,及惡露不行,血塊腹痛等證,通滯和營補虛消瘀。

生化湯須酒便煎,桃仁薑炭草芎歸,和營止痛行瘀塊,麥味桂麻仔細添。

當歸(八錢) 川芎(三錢)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 炮姜(五分) 甘草(五分,炙)

黃酒童便各半煎服。

血塊痛甚加肉桂七分;渴加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汗多加麻黃根一錢,如血塊不痛加炙黃耆一錢以止汗;傷飯食麵食加神麯一錢,炒麥芽五分;傷肉食加山楂五個,砂仁末四分。

去瘀生新可加益母草,腹痛加延胡索。(軒)

清魂散(嚴用和)

治產後惡露已盡,忽昏暈不知人。

清魂散用澤蘭葉,人參甘草川芎協,荊芥理血兼祛風,產中昏暈神魂帖。(歌仍汪氏)

澤蘭葉 人參 甘草(炙,各三分) 川芎(五分) 荊芥(一錢,酒調下)

川芎、澤蘭和血,人參、甘草補氣,外盛風邪,荊芥能疏血中之風,肝藏魂故曰清魂散。

費氏醫方論曰,荊芥乃治血暈之聖藥,調氣血而去外風則神自清矣。

固本止崩湯(《傅青主女科》)

治婦人有一時血崩,兩目昏暗,暈倒不省人事者,乃虛火也,須於補陰之中行止崩之法,徒用止澀之品,他日仍易於衝擊。

固本止崩虛火動,姜歸地術參耆共,加來貫仲炭研和,毒解熱祛消脹痛。

大熟地(一兩,九蒸) 白朮(一兩,土炒) 黃耆(三錢,生用) 當歸(五錢,酒洗) 黑姜(二錢) 人參(三錢) 貫眾炭末(一錢,沖服)

一劑崩止,十劑不再發,倘畏藥味之重而減半,則力薄而不能止。

附方:

若血崩數日,血下數斗,六脈俱無,鼻中微微有息,不可遽服此方,恐氣將脫不能受峻補也。有力者,用遼人參去蘆三錢煎成,沖貫眾炭末一錢服之,待氣息微旺,然後服此方,仍用貫眾炭末一錢,無不見效。無力者用無灰黃酒沖貫眾炭末三錢服之,待其氣接神清始可服此方,人參以黨參代之,臨服亦加貫眾炭末一錢衝入。

加減當歸補血湯

治年老血崩症與前同。

當歸(一兩,酒洗) 黃耆(一兩,生用) 三七根末(三錢) 桑葉(十四片)

二劑而血稍止,四劑不再發,再增入白朮五錢,熟地一兩,山藥四錢,麥冬三錢,北五味一錢,多服則崩漏之根可盡除矣。

固氣湯

治少婦血崩小產,凡氣虛崩漏者可通治。

人參(一兩) 白朮(五錢,土炒) 大熟地(五錢,九蒸) 當歸(三錢,酒洗) 白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 杜仲(三錢,炒黑) 山萸肉(二錢,蒸) 遠志(一錢,去心) 五味子(十粒,炒)

一劑而血止,連服十劑全愈。

固氣妊娠胎易墜,四君熟地山萸味,遠志當歸杜仲煎,氣虛崩漏均堪驗。

平肝開鬱止血湯

治鬱結血崩,口乾舌渴,嘔吐吞酸而血下崩者。

白芍(一兩,醋炒) 白朮(一兩,土炒) 當歸(一兩,酒洗) 丹皮(三錢) 三七根(三錢,研末) 生地(三錢,酒炒) 甘草(二錢) 黑荊芥(二錢) 柴胡(一錢)

一劑嘔吐止,二劑乾渴除,四劑血崩愈。

平肝開鬱地黃生,芥穗丹皮三七根,除卻薄荷姜赤茯,逍遙散里此加增。

逐瘀止血湯

治閃跌血崩。

生地(一兩,酒炒) 大黃(三錢) 赤芍(三錢) 丹皮(一錢) 當歸尾(五錢) 枳殼(五錢,炒) 龜板(三錢,醋炙) 桃仁(十粒,泡,炒,研)

一劑疼輕,二劑疼止,三劑血亦全止,不必再服矣。

凡跌打損傷致唾血、嘔血皆宜如此治法。若血聚胃中,宜加川厚朴一錢五分薑汁炒。

清海丸

治血海太熱血崩。

大熟地(一斤,九蒸) 山萸肉(十兩,蒸) 山藥(十兩,炒) 丹皮(十兩) 北五味(二兩,炒) 麥冬肉(十兩) 白朮(一斤土炒) 白芍(一斤,酒炒) 龍骨(二兩) 地骨皮(十兩) 干桑葉(一斤) 玄參(一斤) 沙參(十兩) 石斛(十兩)

上十四味研末,煉蜜丸桐子大,早晚每服五錢,開水下,半載全愈。

引精止血湯

治交感血出,久恐血氣兩傷,血枯經閉,此等之病成於經水正來之時,貪歡交合,精沖血管也。

人參(五錢) 白朮(一兩,土炒) 茯苓(三錢) 熟地(一兩,九蒸) 山萸肉(五錢,蒸) 黑乾薑(一錢) 黃柏(五分) 芥穗(三錢) 車前子(三錢,酒炒)

連服四劑愈,十劑不再發,必慎房幃三月。

欲種子者必待落紅後,即三十時辰兩日半,經來之時數足三十時辰,便可入房,一日男二日女,三日男四日女,五日男六日女,七日男,過七日即不能受孕矣。

嬰兒

清熱鎮驚湯

急驚風。(《醫宗金鑑》)

清熱鎮驚甘膽茯,鉤通柴薄梔連麥,風多暴急行燈心,更用硃砂調末服。

觸異致驚,暴發壯熱,神散氣促,煩急面赤,脈洪而數。

柴胡 薄荷 麥冬 山梔 川連 龍膽草 茯神 鉤藤鉤 生甘草 木通 燈心 竹葉 硃砂末(調服)

牛黃丸

痰盛生驚。

黑白醜(各七錢五分) 膽星 枳實(麩炒) 半夏(薑製,各五錢) 牙皂(二錢,去皮弦) 大黃(一兩五錢)

上研極細末,白蜜為丸重五分,量兒大小與之,薑湯化下。

涼驚丸

心經有熱肝火熾盛。

龍膽草 防風 青黛(各三錢) 鉤藤鉤(二錢) 川雅連(五錢) 牛黃(一錢)

上研極細末,麵糊為丸,如粟米大,量兒大小與之金器煎湯化下。

瀉心導赤湯

心經熱甚面紅煩躁,口渴尿赤,吐舌伸長而收緩。

木通 生地 川連 甘草 燈心

附註:

急驚風一證,有因目觸異物、耳聞異聲神散氣亂而生者;有因心肝火盛,外為風寒鬱閉不得宣通而生者;有因痰盛熱極而內動風者;證多暴發,壯熱煩急,面紅唇赤,痰壅氣促,牙關噤急,二便秘澀。噤急者齒緊急不能開也。

清心滌痰湯

驚後。

清心滌痰溫膽增,雅連酸棗姜人參,菖蒲膽麥驚邪退,餘熱脾虛濁未行。

驚邪一退,餘熱尚在,脾虛多痰。

薄橘紅 製半夏 茯苓 炒枳實 甘草 麥冬 炒棗仁 人參 菖蒲 制南星 川雅連 竹茹 生薑

醒脾湯

慢驚,虛而夾痰。

醒脾虛弱夾痰驚,脈緩神昏大便青,蠶蠍姜麻六君子,木香陳米膽南星。

脈來遲緩,神氣慘慘,昏臥搐搦,身熱便青,乃脾胃虛弱,夾痰而成慢驚。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天麻 半夏 橘紅 全蠍 殭蠶 甘草 木香 膽南星 陳倉米 生薑

緩肝理脾湯

慢驚,脾虛肝旺。

緩肝湯治慢驚來,肝旺脾虛法可推,錢氏異功山藥扁,桂枝白芍棗姜煨。

土虛木盛,氣弱神昏,搐搦時作。

桂枝 白芍 人參 茯苓 山藥 扁豆 白朮 陳皮 甘草 煨姜 大棗

溫中補脾湯

慢脾風。

溫中補脾脾土傷,六君四逆桂煨姜,砂丁耆芍無陽證,熟地滋陰土更強。

吐瀉久而脾氣大傷成慢脾風,甚則閉目搖頭,面唇青黯,額汗昏眊,四肢厥冷,舌短聲啞,頻嘔清水,乃純陰無陽之證,宜大補脾土,生胃回陽為主。

人參 黃耆(蜜炙) 白朮(炒) 乾薑 熟附片 薑製半夏 陳皮 茯苓 砂仁 肉桂(去粗皮,研) 白芍(炒) 甘草(炙) 丁香 煨姜

可加熟地滋補脾陰。(軒)

附註:

慢驚一證或緣稟賦虛弱、土虛木盛者有之,或由急驚過用峻利之藥以致轉成此證者有之。發時緩緩搐搦,時作時止,面色淡黃或青白相兼,身必溫和,昏睡眼合或睡臥露睛,脈來遲緩,神氣慘慘,大便青色,此乃脾胃虛弱,治宜培補元氣為主,虛而夾痰者醒脾湯主之,脾虛肝旺者緩肝理脾湯。

定癇丹

癇症醒後調理。

定癇歸芍茯神甘,天竺天麻橘術咸,參珀棗仁鉤夏遠,蜜丸姜服小兒安。

人參(三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茯神(五錢) 棗仁(五錢) 遠志(二錢) 琥珀(三錢) 天竺黃(四錢) 炒白朮(五錢) 橘紅(三錢) 半夏(三錢) 天麻(三錢) 鉤藤鉤(四錢) 炙甘草(二錢)

上為細末,煉密丸如榛子大,每服一丸,淡薑湯化服。

癇證發時,昏倒抽搐,痰涎壅盛,氣促作聲,與驚痙二證相似,但四體柔軟,一食之頃即醒,依然如無病之人,非若痙風一身強硬,終日不醒也。有因驚、因痰、因食、因風之別,病退調理定癇湯主之,大人亦用過。(軒)

朱衣滾痰丸

治痰癇。氣促昏倒,口吐痰沫,服滾痰丸,氣順痰清而癇自止。

礞石(一兩,煨) 沉香(五錢) 黃芩(七錢) 大黃(一兩)

上為細末,水泛丸,硃砂為衣,白滾湯化服。

牛黃丸

治風癇。因汗出脫衣,腠理開張,風邪乘隙而入。發時目青面紅,手如數物。宜疏風解表,兼痰者牛黃丸主之。

膽星 全蠍 蠶蛻(各二錢五分) 牛黃 白附子 殭蠶 天麻(各一錢五分) 麝香(五分)

上為細末,煮棗去核皮取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生薑湯化服。

溫痧湯(《指南》)

溫痧桔梗湯去黃芩,桑杏鼠黏次第評,赤芍加來易杏仁,陽明疹發疫邪清。

蘇荷(一錢) 連翹(二錢) 山梔(一錢五分) 牛蒡(三錢) 桔梗(一錢) 杏仁(三錢) 甘草(四分) 桑葉(三斤)

上為清熱托邪,治時痧外出。發疹去杏仁加赤芍。

連翹辛涼翹出眾草,能升能清,最利幼科,能解小兒六經諸熱;赤芍瀉肝火散積邪,能行血中之滯。

杏貝二陳湯(軒制)

杏貝二陳枳殼收,證如天釣桑前牛,痰涎壅塞防增喘,燥逆血嗆蔗蜜求。

炒牛子(三錢) 天貝母(二錢) 炒枳殼(一錢五分) 杏仁泥(三錢) 白茯苓(三錢) 上廣皮(二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前胡(一錢五分) 甘草(四分) 桑葉(五片)

金沸草散(《活人》)

治傷風發熱,憎寒頭痛,有汗,嚏涕,鼻塞聲重,不時咳嗽,脈浮緩。

消癍青黛飲

斑出已透,用此湯加減清之。

普濟清毒飲(瘟疫)

五虎湯(《金鑑》)

治馬脾風即暴喘也。因寒邪客於肺俞,寒化為熱,閉於肺經,故胸高氣促,肺脹喘滿,兩脅搧動,陷下作坑,鼻竅搧張,神氣悶亂,急服此湯。兒生百日內兒此多不救。

五虎湯治馬脾風,細茶甘草杏麻同,生薑一片沖膏服,熱閉胸高氣喘松。

麻黃(蜜炙) 杏仁(炒,去皮尖) 生甘草 細茶 白石膏 生薑(一片)

水煎,臨時用藥沖石膏服。

豆蔻散

治盤腸氣痛則曲腰,由寒邪內搏也。

豆蔻散治盤腸痛,香蘇飲納青皮共,砂仁莪朮等分煎,熨炒薑蔥鹽豉用。

白蔻仁 砂仁 陳皮 青皮(醋炒) 香附米 炙甘草 蓬莪朮(等分)

每用一錢紫蘇葉煎湯調服。

熨臍方

淡豆豉 生薑(各二錢,切碎) 蔥白(五莖) 食鹽(一兩)

上同炒熱,青布包置臍上熨。

香連導滯湯

疳痢。

疳久下痢名疳痢,香連導滯功最良,青陳厚朴川連草,楂曲木香檳大黃。(歌本金鑑)

熱結腸胃,痢兼赤白,腹中窘痛。

青皮(炒) 陳皮 厚朴(姜炒) 川連(姜炒) 生甘草 山楂 神麯(炒) 木香(煨) 檳榔 大黃 燈心

水煎服。

真人養臟湯(羅兼甫)

治虛寒肛脫久痢。

真人養臟訶粟殼,肉蔻當歸桂木香,術芍參甘為澀劑,脫肛久痢早煎嘗。(歌仍汪氏)

訶子(一兩二錢,麵裹煨) 罌粟殼(三兩六錢,去蒂,蜜炙) 肉豆蔻(五錢,麵裹煨) 當歸 白朮(炒) 白芍(酒炒) 人參(各六錢) 木香(二兩四錢) 肉桂(八錢) 生甘草(一兩八錢)

每服四錢,臟寒甚加附子。一方無當歸,一方有乾薑。

脫肛由於虛寒,參、朮、甘草以補其虛,官桂、豆蔻以溫其寒,木香調氣,當歸和血,芍藥酸以收斂,訶子、粟殼以止脫。

附方:

小兒瀉痢日久不止,當以粟殼烏梅文冰紅黑棗煎湯治之頓愈。亦澀以止脫、甘以補虛之意。(軒)

又方:

久瀉傷脾。

炒山藥 大麥冬 炒白芍 廣木香 山萸肉 大熟地 烏料豆 車前子

參苓白朮散(痛瀉要方)

理脾善後五疳皆合。

參苓白朮扁豆陳,山藥甘蓮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歌仍汪氏)

人參 茯苓 白朮(土炒) 陳皮 山藥 甘草(炙,各一斤) 扁豆(十二兩,炒) 蓮肉(炒) 砂仁 苡仁(炒) 桔梗(各半斤)

上共為末,每服三錢,棗湯或米飲調服。

鉤藤飲

治夜啼。小兒初生夜啼其因有二,一曰脾寒,一曰心熱,皆受自胎中,觀其形色便知病情矣。如面色青白,手腹俱冷,不欲吮乳,曲腰不伸者,脾寒也,鉤藤飲主之;面赤唇紅,身腹俱熱,小便不利,煩躁多啼者,心熱也,導赤散主之;無上證用蟬花散。

脾寒腹冷夜啼郎,腰曲面青乳不嘗,飲取鉤藤參草棗,川芎二茯芍歸香。

人參 當歸 川芎 茯神 茯苓 白芍 甘草 木香 鉤藤 紅棗

導赤散(見前)

蟬花散

蟬退不拘多少,用下半截研極細末,用少許薄荷煎湯調服。

生地黃湯

治胎黃。

生地黃湯草四物,蔞根燈茯茵豬澤,胎黃可去地蔞根,加入防風萆薢術。

生地 赤芍 川芎 當歸 花粉 赤苓 澤瀉 豬苓 甘草 茵陳

燈心水煎,食前服。

上方除地黃、花粉加萆薢、茅朮、防風治胎黃。(軒)

胎黃者偏體面目皆黃,乃孕婦濕熱太甚,小兒在胎受母熱毒故生則有是證也。法當滲濕清熱。

蔣氏化毒丹

治胎赤。因孕婦過食辛熱之物,以致毒熱凝結蘊於胞中,遂令小兒生下頭面肢體赤若丹塗,熱盛便秘。

蔣氏黃連胎赤醫,玄參甘桔大黃犀,薄荷青黛蜜丸服,一粒燈心湯化之。

犀角 黃連 桔梗 玄參 大黃 甘草 薄荷(各一兩) 青黛(五錢)

上為細末,煉白蜜為丸,重六分,每服一丸,燈心湯化下。

犀角解毒飲

治赤遊風。此證多由胎中毒熱而成,或生後過於溫暖,毒熱蒸發於外,以致皮膚赤熱而腫,色若丹塗,遊走不定,行於偏身,多發於頭面四肢之間,若內歸心腹則死,服此湯治之如不愈,繼以藍葉散。

犀角飲解赤遊風,連芍銀翹燈草同,甘地荊防牛蒡子,皮膚赤熱忌歸胸。

炒牛子 犀角 荊芥穗 防風 連翹 赤芍 金銀花 生甘草 川連 生地 燈心

去犀角加人中黃、大黃尤效。(軒)

藍葉散

藍葉柴芩犀角膏,大黃梔草升麻饒,去渣竹瀝重煎服,怯弱除黃毒亦消。

藍葉(五錢) 黃芩(二錢) 犀角屑(二錢) 川大黃(二錢,微炒) 柴胡(一錢) 生山梔(二錢) 升麻(一錢) 石膏(一錢) 甘草(五分)

上為粗末,每用一錢,水一小杯煎五分去渣,兌竹瀝一酒盞,煎三兩沸,放溫,量兒大小用之。氣怯弱者可去大黃。

清熱瀉脾散

治鵝口。白屑生滿口舌如鵝之口,由在胎中受母飲食熱毒之氣蘊於心脾二經,故生後遂發於口舌之間,此湯主之。外用發沾井水拭口,搽以保命散,日敷三次,白退自安,遲必口舌糜爛,吮乳不得,則難痊矣。

清熱瀉脾治鵝口,石膏生地赤苓煎,芩連梔子合成劑,加入燈心病已痊。(歌本金鑑)

川雅連 生山梔 石膏 生地 黃芩 赤茯苓 燈心

保命散

枯礬 硃砂(各二錢五分) 馬牙硝(五錢)

研末以白鵝糞水攪取汁塗舌與口角,滿舌白膩如霜用之。

清胃散

治重齦。牙根腫如水泡名曰重齦,系胎熱蓄於胃中。內服此散,外用針刺藥糝如治懸癰法,未愈次日再刺拭糝。

清畏散治胃熱薰,生地黃連當歸身,丹皮升麻石膏煅,臨煎須要入燈心。(歌本《金鑑》)

生地 石膏 黃連 當歸 丹皮 升麻 燈心

一字散

辰砂 硼砂(各五分) 龍腦 朴硝

上為極細末,蜜調少許,鵝翎醮搽口內,治小兒懸癰。喉里上齶腫起如蘆籜盛水狀者名曰懸癰。此胎毒上攻須以棉纏長針留鋒刺之,瀉去青黃赤汁,湯拭口藥糝之。

消疳蕪荑湯

治牙疳。毒熱攻胃,上發齦肉,赤爛疼痛,口臭血出,牙枯脫落,穿腮蝕唇,病熱危急,用此湯瀉其毒熱,外用牙疳散時時敷之。

消疳蕪荑芩雄黃,川連胡連蘆薈湯,便軟不食硝黃去,加入石膏羚角臧。服後便軟不食去硝黃加膏羚。

大黃 芒硝 蕪荑 蘆薈 川連 胡連 黃芩 雄黃

牙疳散

人中白(煅存性) 綠礬(燒紅) 五倍子(炒)

上各等分研末,加水片少許,再研極細,先用水拭淨牙齒,再以此散敷之。有蟲者加檳榔。

清熱飲

治重舌。近舌根處腫形似舌故名重舌。此心脾之熱,宜服此湯,外吹涼心散。舌腫滿木硬不能轉動,名木舌,用上一字散能回軟。

黃連 生地 木通 甘草 連翹 蓮子 淡竹葉

水煎服。

涼心散

青黛 硼砂 黃柏 黃連(乳拌,曬) 人中白(煅過,各二錢) 風化硝(一錢) 冰片(二分)

上為極細末重舌吹之甚效。

清熱導赤加黃連,蓮子連翹入水煎,重舌舌根腫如舌,涼心散末亦堪吹。

換肌清毒散

治初生無皮。兒生無皮有二端,或父母梅毒遺傳;或因未足月生早。無皮遺毒傳染者,半身赤爛,甚至色帶紫黑;生太早者,偏體浸漬,紅懶無光,二證俱屬惡候。遺毒者內服換肌消毒散,外用清涼膏或鵝黃散敷之;胎元不足者內服當歸飲,外用稻米粉撲之。

換肌消毒治無皮,四物銀翹土茯宜,苦參白蘚甘防止,皂刺燈心梅毒遺。

當歸 生地 赤芍 川芎 皂刺 茯苓 銀花 連翹 甘草 白芷 苦參 防風 白蘚皮 燈心

當歸飲赤川芎地,何首蒺藜甘芍是,黃耆白蘚並人參,胎元不足無皮治。

何首烏(制) 白蘚皮 白蒺藜 生地黃 生甘草 全當歸 白芍 人參 黃耆 川芎

清涼膏

石灰四兩,未經水濕成塊者,用水泡之,沒指半許,露一宿,面上有浮起如雲片者,輕輕取之,微帶清水,視其多寡對小磨麻油亦如之,以順攪成膏為度,用鵝翎搽之自愈。

鵝黃散

黃檗(生) 石膏(煅,各等分)

上為細末撲之,濕則干撲,干則用豬苦膽調搽。

眼不開

小兒初生眼不開者,因孕婦飲食不節,恣情厚味,熱毒薰蒸,以致熱蘊兒脾。眼胞屬脾,其脈絡緊束故不能開也。用熊膽湯洗之自愈,或內服生地黃湯。

生地黃湯

生地 赤芍 當歸 川芎 生甘草 天花粉

水煎服。

熊膽洗法

熊膽,無則用豬膽亦效,黃連各少許,用滾湯淬洗,其目自開。

不小便

小兒初生不小便者,乃胎熱流於下也。內服導赤散加黃連、滑石、赤苓。熱甚服八正散,外用豆豉膏貼臍上。

豆豉膏

淡豆豉(一勺) 田螺(十九個) 蔥白(一大束)

上搗爛,用芭蕉汁調貼臍上,或加玄參、皂角末炒鹽,無田螺亦可。

臍濕臍瘡

濕用糝臍散,瘡則合金黃敷之。

糝臍散

枯礬 龍骨(煅各二錢) 麝香(少許)

上研細末干糝臍中。

金黃散

黃連(二錢五分) 胡粉(一錢) 龍骨(一錢,煅)

上為末敷患處。

胎毒

豆豉湯

淡豆豉輕腐宣發之藥也,凡怯弱之兒,或值冬月欲解胎毒者,只將此一味煎為濃汁與兒三五口,其毒自開矣。

浴兒

五枝湯

無論冬夏,斷臍後三日,用桃槐桑梅柳枝煎湯加豬膽汁洗之,以去其汙積,且能滋潤肌膚,令兒少生瘡癤。

剃頭

杏麻薄膩膏

杏仁(三枚),薄荷(三葉),同研,細麻油滴三四點,合膩粉拌勻擦頭上,能避風邪,免生瘡癤熱毒等症。

通關散

半夏 皂角 細辛 薄荷

共為細末,用筆管吹人鼻內少許。

驚風搐搦必神氣昏憒,皆由痰壅氣塞,鬱結胸中而致,急用此散吹入鼻內,無嚏者不治,有嚏者審其表裡虛實隨證治。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