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三)迟脉(阴)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见。而曰隐隐、曰状且难,是涩脉矣,其谬可知。<

【体状诗】

迟来一息至惟三1,阳不胜阴气血寒2。

但把浮沉分表里3,消阴须益火之原4。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5。

迟细而难知是涩6,浮而迟大以虚推7。

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为败,浮大而软为虚。黎氏曰:迟小而实,缓大而慢;迟为阴盛阳衰,缓为卫盛营弱,宜别之。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8。

有力而迟为冷痛9,迟而无力定虚寒10。

【分部诗】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提要】

此段讲迟脉的脉象和主病,以及相似脉和相兼脉的脉象及主病。

【注释】

1一息至惟三:古人多用呼吸次数计算脉搏次数。一息,即为一次呼吸。常人一般一次呼吸脉搏应跳四次,间或五次 (70~ 80次/分钟 )。每次呼吸脉跳三次,应视为迟脉。

2阳不胜阴气血寒:指阳气虚弱、阳不制阴,阴寒之气内盛,导致寒凝血滞。

3但把浮沉分表里:诊察迟脉时还应分清病位之表里。浮迟为表寒,沉迟为里寒。

4消阴须益火之原:指对于阳虚不能制阴,而使阴寒之气相对偏盛的病证,宜采用“补阳以抑阴”的治法,古人称之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即是补阳。阴翳,由阳虚失煦所致的各种虚寒象。

5小快于迟作缓持:指缓脉的脉象比迟脉稍快而比常人之脉缓慢。

6迟细而难知是涩:指涩脉的脉象迟细兼涩滞不畅。

7浮而迟大以虚推:指虚脉的脉象迟缓兼浮大而软。

8沉痼癥瘕仔细看:癥瘕,指腹腔内包块,多由于气滞血瘀而致。痰浊阻滞,气滞血瘀,有形之邪积聚于内,脉道不利,故见迟脉。

9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脉主寒,有力为实寒,寒凝血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10迟而无力定虚寒:迟脉主寒,迟而无力为虚寒。阳气虚衰,阴寒之气相对亢盛,此称之为虚寒,当采用补阳的治法。

寸迟必是上焦寒:寸部主上焦病变。迟脉主寒证,寸部迟脉当主上焦寒性病变。

关主中寒痛不堪:关脉主中焦病变。关部见迟脉,可见于中焦脾胃寒凝气滞的痛证。

尺是肾虚腰脚重:尺部见迟脉,可见于肾阳虚衰,腰膝酸软,两足沉重无力。

溲便不禁疝牵丸:肾司二便,尺部迟脉,可主肾阳虚衰,封藏不固,故见大、小便失禁,也可见于寒疝,症见少腹疼痛,牵引睾丸。

【白话解】

迟脉的脉象是一次呼吸时间内仅触及到三次跳动,所以脉搏的起落均极缓慢。

脉象:迟脉的脉跳是一次呼吸之间仅三次。其成因可能是阳虚阴盛,气血不足,虚寒内生。诊察迟脉还应注意浮沉变化以辨清病位的表里,而治疗虚寒应采用补阳以抑阴的方法。

相类脉:一次呼吸之间脉跳只有三次即为迟脉,而比迟脉稍快些的称为“缓”脉;迟脉兼细小且往来艰涩的称“涩”脉;而迟脉兼浮大无力的即为虚脉。

主病:迟脉多主内部五脏病证,也有的是痰饮内停。应仔细分析是否为沉寒痼疾、癥瘕积聚等。若迟而有力则常见于积寒疼痛的实寒证,而迟而无力则必定是虚寒证了。

分部:寸部见迟脉多主上焦寒性病变;关部见迟脉多主脾胃失调,脘腹冷痛;尺部的迟脉,多主肾虚腰酸腿软,两足沉重无力,或见于二便失禁及寒疝作痛的下焦病变。

【解析】

迟脉多由于寒性病变引起。寒属阴,主静。寒凝气滞,阳气鼓动无力,气血运行缓慢,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邪热结聚,阻滞血脉运行,也可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病脉迟可下之类。故脉迟不可一概认为是寒证,当脉症合参。现代医学中常见因素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营养不良。

生理性迟脉。见于正常健康人,尤其是经过长期体育锻炼的运动员。老年人、妇女产后见到迟脉,是一种生理性变化。但老年人应注意除外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病窦综合征等病理性因素。

临床上,多见神经性迟脉和心脏性迟脉。神经性迟脉见于迷走神经过度紧张或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如各种病因所致的颅内压升高、梗阻性黄疸、神经官能症、呕吐或尿路结石绞痛时等。心脏病性迟脉常见于心肌性病变,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肌肿瘤、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药物性迟脉。常见于服用利舍平、普萘洛尔(心得安)、洋地黄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