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河南通志卷之第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学校

贡院、书院附

帝王典学之制,辟雍钟鼓,代有加隆,而兴贤育才,至我朝而大备。今天子临雍释奠,巡幸阙里,御制孔子及四配赞词,又五亲书万世师表扁额,徧悬天下学宫,其为崇儒右文,超越百代。河洛图书灵薮,名贤,道教攸存,当必有修明理学,弘裕经纶,足以接薪传而翼权与也。作学校志。

开封府开封府儒学旧在府治东南隅,元以宋国子监故址建为汴梁路学。明洪武三年,攺为开封府儒学。三十三年夏,圯于水。永乐五年,从于丽景门西北,即今所也。内建大成殿,殿之前列两庑、神库、戟门、泮池、棂星门,东列庖舍、牲房、名贤祠、射圃,西列明伦堂四斋,尊经阁、廪庾、会馔堂,后列官廨,分置号舍于左。其规制各府州、县学,大略皆同,或庙学右有左右前后不同者,则各因地便耳。天顺五年,庙学又圯于水,知府舒瞳修葺。成化十六年,知府张岫增置斋宿所及兴贤、毓秀二坊。嘉靖十年,建启圣祠于文庙东,又建敬一亭于文庙北。明末,闯寇河灌,士民殆无噍数,而学宫亦遂沦于泥沙中,惟大成殿归然独存。无何又毁。皇清顺治九年,朱之瑶来守,建大成殿七楹,东西庑各七楹,戟门三楹,棂星门三楹,及泮池。启启祠、名宦、乡贤在戟门外,东西各三楹,东西竖牌楼二,即西建儒学大门、仪门各三楹,明伦堂五楹,东库、西厨各三楹,东西斋房各五楹。后建尊经阁,东西耳房各九楹,游梁坊一座。社学在各州县皆同。祥符六年,巡抚部院张自德率属捐修,焕然攺观,并攺建石坊二座。新修学博衙署义学在各州县皆同。十一年,巡抚郎廷相,十三年巡抚王曰藻先后增修。二十三年,颁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奉悬大成殿。各州县学同。二十九年,巡抚阎兴邦题设乐舞生六十四人,备乐器、祭器。礼部议颁阙里仪制遵行。各州县学同。三十三年,颁御制孔子赞、四子赞,勒碑学宫。各州县学同。祥符县儒学在旧县治西北。明洪武间,知县胡耳以云老寺旧基创筑,敝于水。永乐间,知县王春重建。天顺间,藩使章绘、泉使宋钦、副使王齐,弘怡间,知县叚鉴相继修葺。明未水设。皇顺治十,知县孙如林攺建新县治作。知县晶琰因风水,改建旧县治东南。四年,学道蒋伊增西。陈留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始建未详。元季兵毁。明洪武三年,知县顾执中增建。十三年,知县王镛以地湫隘,徙建街北。天顺、弘治、正德间,知县郑瞳、张逵、傅桂、嘉靖三十三年,知县朱文相继修葺。皇清顺治七年,守道辛炳翰,八年,知县杨士恒重建。相县儒在县治西。始建未详。明洪武三年,知县学章俊重建。嘉靖八年,知县叚绩十一年。知县王应,二年知县蔡时雍相。继修葺。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吴守宷重建讲堂。通许县儒学在县治东北。宋咸平间建。明洪武三年,县丞范世英重建。永乐初,知县李本中。嘉靖二十一年,知县陈正修葺。皇清顺治年,知县贾待旌重修。康国元年,知县刘樾儒。学在县。太康县儒学,在县治东北。始建于汉,元末兵毁。明洪武二年,知县王辰重建。成化间,知县王珣增修。嘉靖二十五年,署县事通判路逵重修。尉氏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天历初,县令张荣祖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县丞林清重建。十五年,知县黎季枢修葺。成化、弘治、正德、夏、嘉靖间,知县刘绍、刘钺、赵琚、曾嘉诰相继增修。皇顺治四年,知县卫绍芳,十六年知县高桂重修。洧川县儒学在县治东南。金正大间建。明洪武三年,知县俞廷芳重建。弘治间,知县杜驯修葺。嘉靖年知县陈秉忠,崇祯二年,知县沈惟耀重。修。皇清顺治六年,知县王秉彝,十年知县鱼飞汉重修。康熙年,知县大作。三十年,知县张世绶相。继修葺。鄢陵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宣武将军焦成建。后为兵毁。明洪武年,知县江玉重建。永乐间,训导王贤、正统、成化、弘治、嘉靖间,知县焦玹、陈理、王时中、冯霄、张祥起孔昭相继修葺。皇清顺治不年,知此孙不承重修。康熙十三年,知县罗物重修,曰六年,知县孙承澎重修。扶沟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延祐三年,县尹赵琼建,寻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张遵道重建。景泰、天顺间,知县陈纪、康昭相继修葺。皇清顺治七年,知县杨在升,十二年知县王佐。训导张麟重修。余中牟县儒学在县治东。始建未详。元末兵毁。明洪匕武三年,知县张永泰重建。天顺、成化间,知县董敏、戴玉相继修葺。道皇清顺治年,知县李敷治重修。康熙十四年,知县韩荩光重。修。十七年,知县余应阶修葺。三年,知县马章玉重修。阳武县儒学、在县治西南。始建无考。元至正末兵毁。明洪武二十三年,知县朱谦重建,后圯于水。正统、成化、弘治间,知县冯祥、陈永宗、王佐嗣、董景源、张茂相继修葺。嘉靖二十六年,知县蔡朴增修。皇清顺治九年,知县姜光胤重修。康熙口十四年,教论侯良弼、原武县安如泰修。儒学、原武县儒学。在县治东。元至元间建,后为兵坏。明洪武四年,县丞江忠重建。成化、弘治、正德间,知县谢宁、张恺、王经相继修葺。嘉靖三十年,知县黄元吉,崇祯十一年,知县褚应于重修。皇清顺治六年,知县萧鉴,十年知县蒋尔琇,十四年知县宁弘舒重修。康熙二十四年,知县张金式重修。

封丘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唐武德间建。明洪武五年,县丞张宗海复建。成化间,知县计璚、嘉靖三十三年,知县文大才,万历九年,知县郝国章相继重修。皇清顺治九年,河决,冲毁十五。年知县余缙重建。元恭定四年建,后毁于延津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兵,明洪武三年,县丞宁通徙建今所。永乐间,都论、黄永诚等增修。弘治、嘉靖间,知县梁文盛、黄镗相继修葺。万历四年,本县序班李崇文增修。皇清顺治三年,大梁道李呈祥,六年知县马永元重修。兰阳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三年,知县胡忠创建。成化、弘治间,知县李杰、王政、县高琏、高义相继修葺。嘉靖八年,知县刘品重修,皇清知县张仁声重建。康曰十四年,知县袁蒙修,十二年,知县贾光喦重修。

仪封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南,始建未详。明洪武二十年,知县于敬祖徙建今所。天顺、成化、弘治间,知县冯纶、胡澄、张凤骞、张法,嘉靖十八年,知县葛之奇,万历四十三年,知县刘延宣相继增葺。皇清顺治年,知县安国珍重修。

新郑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始建无考。宋绍定初毁于兵。明洪武三年,县丞俞吉重建。十八年知县辛时敏修。成化十八年,知县黄肃增修。明末尽毁。皇清顺治十年,知县杨奇烈,十二年知县张光岳、十四年知县冯嗣京、署教论李一榴先后重修。康熙十二年,知县李永。陈州儒学在州治东南。宋凞宁八年,知县朱州、陈相。陈州儒学在州治东南。宋凞宁八年,知州陈相创建。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知州徐恭献重建。永乐、景泰、成化、弘治间,知州曹铎、唐铨、万宣、戴昕、倪诰、白思义。嘉靖二年,知州叶淳相继修葺。皇清顺治十五年,巡道于明举知州王弘仁重修。在县治东。宋大观二年建。元季毁于商水县儒学,兵变。明洪武四年,县丞孙玄仁重建。成化六年,知县罗楫修,果葺。皇清顺治。年知县。吴道观重修。康熙十一午,知县郭天锦修葺。西华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大德中,主簿杨恭建。后为兵毁。明洪武三年,主李兴旺重建。永乐、景泰、成化间,知县胡文郁、王在明、罗霄、嘉靖三十二年,署县学正向光启相继修葺。皇清顺治七年,知县武超几重修。

项城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南,始建未详。明洪武年,知县张敬祖重建。三十一年,圯于水,知县彭仲恭徙建今所。正统间,知县张显、刘课相继修葺。天顺三年,知县王辅增修。崇祯十四年。修葺。皇清康崇祯十年知县钿琇。重迪年,知县顾芳宗修葺。在县治西南。明洪武十一年置县,始沈丘。

县儒学建。嘉靖七年间,知县季宗元增修。

皇清康陈三年知县赵许州儒学在州治东南,始建未详。元季兵毁。明洪许州儒学,武三年,判官孙敏重建,天顺六年,知州。崔献修葺。成化年邵宝重修。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州汪潜重修。在县治东南。始建未详。元末兵毁。明临颍县儒学,洪武三年,知县王复重建。正统问,知县曹忠修葺。嘉靖二十年知县孙镐,万历四十八年,知县张福臻重修。在县治西北。唐贞观二年建。金元屡。襄城县儒学毁于兵,明洪武三年,县丞张敬重建。正统、景泰间,知县罗复、刘靖相继修葺。万历十年,知县王承统,十七年知县陈震增修。皇郾城县十。明洪武七年知。郾城县儒学,在县治东。始建末详建。天顺、成化间,知县李春、臧鼒、嘉靖二年、乔迁,十年杨伯谦相继修葺。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荆其惇,十六年知县傅鸿邻、教谕张鹏。知县张应弘重修。康熙二十久长葛县蔡儒学在县治东。北元泰定十五年建,后毁。长葛县儒学于兵,明洪武三年,主簿李允重建。永乐正统景泰、成化间,知县杨海、黎骍任励县丞陈皇清顺治十年,知县计守信重修。康熙十二年知县米汉雯迁建于县治东。

二十五年知县禹州儒学

旧在州治东北。金贞元间,太守颜守信禹州儒学建,后因兵毁。元至元间,州尹王显祖、徙建州治西南。寻复为兵燹所废。明洪武三年重建。永乐、正统间,学正朱钲、知州刘英、徐明善。弘治七知州董杰,天启元年,知州莫天麟相继修葺。皇顺六年,巡道沈荃,知州孟希舜。重修。熙二十八年,知州孟希舜重修。密县儒学在县治东。元至正间,主簿马元良建。后因兵毁。明洪武三年,知县冯万金重修。成化间,知县温厚,正德间,知县李朝阳同修葺。皇清顺治三年,知县崔养重,六年,知县李芝兰。相年憎修。康熙二十,知县衷继增修。七。郑州儒学在州治东。汉永平间建。元季兵毁。明洪武三年,知州张奋重建。正统、天顺、成化、正德间,知州林厚、余靖、洪宽、刘仲和、嘉靖十年,知州稍腾汉相继修葺。皇清顺治六年,知州王联登十五年知州刘永清重修。荧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北。金承安间建。明洪武三年,知县钟泰重建。永乐、正统间,知县沈复、陈渠、王凯、张通。景泰三年,知县米宾,成化五年知县沈通。嘉靖间,知县高世儒、万历四十二年,知县石廷举相继修葺。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县孟登云重修。康熙二十八荧,泽县高明峻重修。可南通儒学,泽县儒学、旧在县治东,隋大业三年始建。元季兵毁。明成化十五年,知县戴纪徙建今所。后圮于水,知县曹铭重建。崇祯二年,知县庞杰增修。河阴县儒学,在县治南。元至正间,敝于水。明洪武三年,知县刘茂重建。弘治九年,知县杨源、正德相继修葺。七年知县蔡春,嘉靖九年知县杨应辰。皇清顺治十年,知县范为宪增修。康熙二十年,知县岑鹤、二十四年知县申奇彩先后重修。汜水县儒学在县治西。元至大间,以水患,徙建于县治东,寻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杨镛重建。后水患平,知县王复,乃复徙建于故址。景泰、天顺、成化间,知县刘恭、马征、张海、王铭相继修葺。归德府归德府儒学在府治东郎宋南京国子监,屡经兵毁。明洪武六年,知州叚嗣辉创建。宣德、天顺间,知州李志、蒋魁相继增修。弘治中,圯于水,迁今地。正德初,知州刘信建明伦堂伍楹,左右齐舍六十楹,大门、仪们各三楹,馔堂五楹。嘉靖十年,奉诏建启圣祠,又建敬一亭,内立敬一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州县学皆有。二十一年春,恭议王崇分守是郡,见庙学倾圯,乃捐俸修葺,其功已半。而崇晋宪秩,兵背井陉,乃以事委之知州李应奎,至冬始竣。二十五年,升州为府,学因之。二十四年,知府王有为,三十八年知府陈洪范,崇祯十年,通判颜则孔相继修葺。皇清顺治三年,知府徐淳,十四年知府丘正策重修。社学在各州县皆同。康熙二十三年,颁以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奉悬大成殿。各州县学同。二十九年,巡抚阎兴邦题设乐舞生六十四人,备乐器、祭器。礼部议颁阙里仪制遵行。各州县学同。三十三年,颁御制孔子赞、四子赞,勒碑学宫。各州县学同。商丘县儒学、在县治北。明万历元年建。崇祯七年,知县喻大为重修。皇清顺治六年,知县胡杨俊,十六年知县刘之骥重修。宁陵县儒学,旧在县治西南,成化十四年,圯于水,知县金两徙建人所。德十四作仰。县增修。皇清顺治六年,知县候国泰本制。县乡星恊力重建。康熙十七年,知县。李之壬重修。三年,知县王图宁增修。鹿邑县儒学、在县治东。元至正间建,后毁于兵。明洪武年,知县韩𤩽重建。弘治间,知县史学修。嘉靖二十五年,知县夏宝,万历间,知县杨应魁重修。皇清顺治年,知县闵三元重修。夏邑县儒学、在县治东南。金大定间,县令王德彰建。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主簿纪树重建。宣德、正统、成化、弘治间,知县王衡、周普、孙泽、王志、宋杰。嘉靖四年,知县刘宗和修葺。皇清顺治三年,知县胡守杰。年,知县张志。十五年,知县张光烈、相继重修。永城县儒学、在县治西南。元延祐。年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主簿赵圭重建。正德间,县丞张继禄、嘉靖四年知县陈廷瓒同修葺。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县陈攀龙、十七年知县程孔思相继重修。虞城县学、虞城县儒学,在县治西。元至元十三年,主簿裴琮始建。末年兵毁。明洪武四年,知县程光远重建。成化八年,知县刘琮十。年知县王瑞,万历三十四年知县王纳言相继修葺。皇清顺治七年,湖四道杨春育重修。康熙二十年,知县李仲极增建。雎州儒学,在州治西。明洪武三年,知州杨时敏创建。成化间,沦于水,知州谢光重建。嘉靖二十一年,知州王佐修葺。明末,寇毁水没。皇清顺治二年,迁建南城。康熙十年,知州程正性重建。考城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始建无考。元末兵毁。明洪武二年,知县杜思进创建,后圯于水。正统间,知县郑道重建。嘉靖二年,知县况澄。十九年知县章榧崇祯十六年,知县杨启元相继修葺。皇清顺治六年,知县刘应兆,九年知县刘愈奇,十七年知县杨种城相继重修。柘城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三年,知县王智创建。后圯于水。成化三年,知县朱佐重建,十八年,知县张萱修葺。皇清顺治年,知县王衷惺,十年知县白登明相继重。修。彰德府

彰德府儒学在府治西北。宋至和中,韩忠献公琦所建,金季兵毁。元至元初,因旧基重建。终元之世,壤而复修者三。明洪武三年复建。正统十一年知府赵恭,景泰八年知府王锐,成化九年知府王瑶,十五年知府焦显相继修葺。嘉靖十年奉诏建启圣祠,又建敬一亭,内立敬一箴及诛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州县学皆有。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府翟文凤,十五年通判张学孟相继重修。社学在各州县皆。同康熙二。安阳县儒学,旧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奉悬大成殿。各州县学同。二十九年,巡抚阎兴邦题设乐舞生六十四人,备乐器、祭器。礼部议颁阙里仪制遵行。各州县学同。三十三年,颁御制孔子赞、四子赞,勒碑学宫。各州县学同。知府汤传楷重修。王时安阳县儒学旧在县西北十里。元至元间建。明洪武三年,知县蔡诚徙建县怡西。成化、正德间,知县崔鉴、章纶相继修葺。嘉靖十一年,知县杨宏重修。皇清康熙二十八年,知县武烈重修,三十一年,知县马国祯增修。亦国。汤阴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宋大观元年建。二季兵峻。明洪武三年,县丞邢荣重建。天顺间,县丞王允、成化间,知县尚玑相继增修。正德九年,御史陆鳌檄县重修,曰清。顺治十五年,知县。康胤叔殒久重修。临漳县儒学旧在县治东。明洪武十八年,圯于水,二十七年,知县杨辛陟建今所。景泰间,知县毕衷、正德十三年,知县孔贤相继增葺。皇清顺治八年,知县王象天重修。间联林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至元三年建。明洪武年,知县丁瑄重建。正统间,知县谢理、成化间,知县周完、郭琳、正德间,知县王云相继增修。嘉靖七年,同知王都,万历问,知县张崇雅、谢思聪重。刊修。磁州儒学。旧在州治东北。明洪武五年,知州周敏以其地湫隘,徙建今所。永乐间,知州张士迥,正统间,知州谢钊、天顺间,知州顾正相继修葺。成化十六年,知州张梦辅增修。正德十六年知州张珂,万历八年知州赵范重修。皇清康熙年,知州赵缵重修,十年,知州任塾重修。武安县儒学,在县治东南。金天会十一年建。明洪武五年,县丞左良弼重建。成化间知。知县钟洪、柰、永昂靖十四年知县唐交相继修葺。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县陈之辰教谕孟明重修歔辞。涉县儒旧在县治西南,始建未详。元季兵毁。明学。洪武三年,县丞吴得诚陟建今所。成化间,知县卜庸、赵琇、张寅相继修葺。水皇赋清康熙二十六年,知县主光培增修。

十卫辉府

卫辉府儒学,在府治东南隅。元初知州王昌龄创建,后为兵毁。明洪武三年,同知吴鼎重建。正统间,知府张亨,成化间知府赵文博、邢表,弘治间知府王俨、金舜臣相继修葺。嘉靖十年奉诏建启圣祠,又建敬一亭,内立敬一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州县学俱有。万历十三年回建封潞府,展扩地址,基分儒学,遂置正殿、两庑、庙门、棂星门于明伦堂前,增鐅泮池、殿堂、齐庑、祠坊并教官宅舍,悉更新之。俱是年知府周思宸建。崇祯八年,知府边仑以形家言,迁西关卫河之北岸基,用旧都院行署翩罚会也。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府沈奕琛重修。社学在各县皆同。康熙二十三年,颁卦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奉悬大成殿。汲县学同。二十九年,巡抚阎兴邦题设乐舞生六十四人,备乐器、祭器。礼可南通儒学。行署皇清顺治十一年颁御制知府沈奕琛重修。社学在各县皆同。汲县儒学在县治西北。元至元初建,后为兵毁。明洪武三年,县丞陈子铭重建。成化间,知县卢信修。弘治间,因建汝府知县宋塘,乃徙建于府学之西。正德十三年,都御史李克嗣檄县增葺。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知县佟国瑞增修。胙城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至正十三年,县尹姜师望创建。末年兵毁。明洪武三年,县丞殷鉴重建。十年,县革学废。十四年复置县,知县程子静增修。弘治间,知县谢资、吴章,嘉靖二十年知县王邦正,万历间,知县霍炳、邢登云相继。修葺皇清康熙九年,知县王基昌修葺。新乡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宋元祐五年,县尹李允建。元季兵毁。明洪武三年,县丞王克敬重建。天顺间,知县杨清、弘治间,知县李全、王统、陈玑、万历间,知县卢大谟相继增修。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王克俭复修。康熙二子七年,知县周毓麟重修。其布去刘重、获嘉县儒学在县治西北。宋初建。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十年,知县熊邦基重建。景泰、天顺间,知县薛良、邢表、成化间,知县吴裕增修。嘉靖十年知县罗浙,教谕周晓三十。年,教谕徐廷征偕耆民徐良等。万历十一年知县张一心相继修葺。皇清顺治八年,知县冯云朝重修。康熙二十曰年,知县。冯大奇修葺。青竭应父、淇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至元九年建,后为兵所毁。明洪武三年,知县叚珉重建。宣德、景泰、弘治间,知县罗经、王宁、崔嵩、嘉靖二十三年,知县张宜同修葺。真皇清顺治六年,知县柴望重修。康熙二十五年,知县赵之屏重葺。百东示王行间、窦庆、刘撰辉县儒学在县治西。元至元十三年,知州可仁建。末年毁于兵。明洪武九年,主簿徐文重建。弘治间,知县刘工修。嘉靖七年,知县张天真,万历间,知县聂良杞重葺。皇清顺治八年,御史王亮教捐俸重修。

怀庆府怀庆府儒学在府治东南隅。元至元间,怀庆路判官杨果创建。后屡经兵燹,遂废。明洪武六年,知府正兴宗重建。正统十二年,知府高奉修。正德二年,知府徐以贞重修。嘉靖十年,奉诏建启圣祠,又建敬一亭,内立敬一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各县学俱有。崇祯十四年,知县王汉、教授当大中重建。社学在各县皆可。河内县治十四年,知府彭清典、龚其祫先。十二年颁御书。万世师,知府高奉悬大成殿。各修正德。二十九年,巡抚知府徐以贞重修。嘉靖十年奉诏建启圣祠,又建敬一亭,内立敬一箴。各县学俱有十三年颁御制孔子赞。四年知县王学在各县出皆可。

河内县儒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十四年,知县陶晟建。正统九年,典史官原,正德间,知县高杰、县丞苏征,嘉靖初,知县王齐民、万历二十一年,知县候加采相继修葺。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县孙灏、教谕冯天培重修。羊济源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至元十年,县尹刘源创建。明洪武三十年,县丞齐威重建。天顺六年,知县段永重修。嘉靖三十九年,知县李资元,万历四十四年,知县石应嵩增修。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县。治十四年,知县夏霖重修。禾修。武县儒学在县治西南。金天会间,县尹翟中舍建。元至元间,县尹蒲察重建。明永乐十年,主簿王献十。年知县刘昭正德十年知县冷宗元,万历十九年知县邵炯相继重修。清康熙十六年,知县宋师祁,二十年知县李启泰,二十八年知县张明远相继修葺。

武陟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至正十年,县尹于诚建。后因兵毁。明洪武三年,知县苏辉重建。正统间,知县何翕、正德十五年,知县𫟠鲁相继修葺。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赵奠丽重修。康熙二十七年,知县甘国峡重修。孟县儒学旧在下孟州三城内。金大定间,徒建今县治东南,寻废。元至元间,知州梁世英因旧址重建。末年兵毁。明洪武三年,同知韩进重建。成化五年,知县孙芳修。嘉靖九年,县丞黄知常,万历九年知县武玄谟重修。主清康熙十四修。温县儒学旧在县。檄县儒学徒置县治东。律惟谦创建,县沃墅重建。嘉靖置县正南郎今所也。仰。

河南府河南府儒学旧在洛水南,金正隆初,知府孔彦舟徒建水北。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同知徐天麟重建。景泰二年,知府李达修。嘉靖六年,知府刘漳重修。十年奉诏建启圣祠,又建敬一亭,内立敬一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州县学俱有。万历四十三年,知府宋时魁重修。皇洲可通皇清顺治八年,分守道于时罗、许文秀、知府杨所修推官马呈图,十四年,教授侯抒愫相继重修社学。州在各县皆同。康熙二十三年,颁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奉悬大成殿。各州县学同。二十九年,巡抚阎以邦题设乐舞生六十四人,备乐器、祭器,礼部议颁阙里仪制遵行。各州县学同。康熙三十三年,颁职御制孔子赞、四子赞,勒碑学宫。各州县学同。

洛阳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五年,知县门弘道以王清观废址创建。正统、天顺门,知县孙弘、张本济。弘治、正德间,知县杨滋、黎显相继修出。嘉靖年县丞吴英,万历三十六年日。县杜汝亮重修。皇清顺治六年武攀龙、十三年知县业琪相继重修。偃师县儒学、在县治东。元延祐四年,县尹贾渊创建。后兵毁。明洪武三年,知县汪可行重建。成化间,知县张贯、李厚相继增缮。弘治九年,知县魏津,崇祯十一年,知县薛虞鼎重修。皇清顺治初,知县宋中鸿、魏惟紫重修。康熙十八年,知县王泽长曾修。巩县儒学。在县治南,相傅西汉时建。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县丞张庸重建。天顺、成化间,知县孙让、柯忠增修。嘉靖三十一年,知县陶承祖重修。失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张如琦重修。康熙年,知县蒋而征猷重修。孟津县儒学、旧在县治东二十五里旧城内。明嘉靖十六年,因还县,攺置新城内县治东南,郎今所也。通判韩溉建。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县孟常裕重修。宜阳县儒学。在县治西。元初创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郑桂发重建。以嘉靖十三年知县三年,知县雷世,万历问,知县何其智重修。皇清顺治十年,知县金继望,十六年,知县王鼎胤相继重修。

登封县儒学、在县治西南。始建未详。宋宣和间毁于兵。元大德五年,既建复毁。明洪武七年,知县山锡之重建。景泰、天顺、成化间,知县赵兴、张雄、王璟、候观相继修葺。嘉靖五年,知县候泰,万历末年,知县傅梅重修。崇祯十年毁。皇清顺治九年,御史王亮教、赵如瑾、知县张朝瑞重建。永宁县儒学,在县治西。宋崇宁四年建。明洪武元年,知县翟礼重建。三十年,主簿艾敬增建。景泰、弘治间,知县于渊、李景相继修葺。皇清顺治九年,知县程万善重修。康熙二十八年,知县终赋伟重修。

新安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南。宋崇宁间兵毁。元至元间,县尹张臣泽徒建县治东北,岁及亦废。明洪武三年,知县丁延举重建。成化十四年,知县许钟拓修。崇祯十年,兵部尚书吕维祺重。修皇清崇祯十年,兵部尚书重修。渑池县儒学、在县治南。宋末毁于兵燹。明洪武五年,知县王熙阳重建。天顺、成化间,知县王宾、张重,嘉靖二年,知县陈绶相继修葺。皇清顺治三年,知县潘沂,至十六年知县张璟先后重建。康熙七年,知艇邓玙棻改建。嵩县儒学,在县治西。元至正六年,嵩州同知陈鼎创建。岁久倾圮。明洪武三年,攺州为县,主簿谭景祥修。弘治十一年,教谕牛良同知县伍文震重修。皇清顺治三年,署县同知郑倬,十三年知县。景融重修。康熙十九年,知县重博,四年教谕李滋次第增建。卢氏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元统二年建。末年兵毁。明洪武元年,知县李子用重建。正统、成化间,知县张慎、沈源、崔俊修。弘治间,知县苑秀、李锐重葺。皇清顺治四年,知县刘澜、十四年知县邹胤光先后重修。康熙九年,知县胡循纶重修。上九年,知县盖图建。陕州。儒学州儒学旧在州治东北隅,唐开元间建,后废。金皇统八年,陟建今所。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十年,知州间人桂重建。永乐、正统间,知州高敏。王缮天顺间同知仪泰,成化间知州顾正,弘治间知州孙宾、汪濬相继修葺。嘉靖十五年,知州阎重建。皇清顺治五年,知州刘世杰重修。灵宝县儒学在县治南。宋天圣元年建。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县丞陈仁泽重建。自正统至弘治间,知县蔡中、陈顺、李岳、王玙、李恭相继修葺。嘉靖九年,知县马瓒重修。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县郭县功重修。主关乡县儒学旧在县治南,始建未详。元末兵毁。明洪武二年,县丞王圭重建,后圯于水。十七年,知县金源徙建县治东,即今所也。正统间,知县刘粹、嘉靖三十三年,知县杨梦豸同增葺。皇顺治十年,知张三省重修。

南阳府儒学旧在府城内。元至元八年,攺州学为府学,后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府事金吾前卫千户秦芸重建。永乐六年火,明年,知府刘时徙建延曦门外,即今所也。又数年,知府王升增缮。宣德、天顺间,知府陈正伦、龙鼎、段坚相继修葺。嘉靖八年,知厮府杨应奎重修。十年,奉诏建启圣祠,又建敬一亭,内立敬一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州县学俱有。明末半圮,觉乐无由圯。皇清顺治十年,守道戴明说、知府郭腾耀复就旧址建大成殿、明伦堂、戟门、棂星门。嗣后知府涂腾茂增葺。社学在州县皆。同。康熙二十三年,颁邓时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奉悬大成殿。各州县学同。二十九年,巡抚闻兴邦题设乐舞生六十四人,备乐器、祭器,礼部议颁阙里仪制遵行。各洲县学同心三十三年,颁御制孔子赞、四子赞,勒碑学宫各州县学同。前。又岁嫡三亭。

南阳县儒学,祐县以东,至元虽九年建,末年兵酸洪。武五知县刘映重建。宣德间,知县李板圭修。成化入年知县段坚,万历间知县程逊重修。明末兵峻。皇清顺治九年,知县李廷松重建。康熙六年,教谕刘故成增修。二首年学道吴子云闲修。官隐制间。

镇平县儒学、在县治西北隅。元至元间,县尹李炳建。明直德八一县白岳重建。正统、成化间,知县徐涣、李贤相继赠修。克周十年,知县阮高前修。万膏间,知县于凶先迁也日。清顺治八年,教谕张尔雅、训导杨遗白重修。康熙二十去年,知县叶日升重修。唐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年,知县事千户程飞始建。水乐、正统间,主簿王焕、知县朱英相继修葺。成化六年,提学副使刘昌增修。正德、嘉靖间,知县王宁、李铎、董执中相继复修。明末,大成殿毁。皇清顺治六年,知县李芝英,十二年知县吴璞、郭皇图重建。泌阳县儒学,在县治西。宋建。元初废县为镇,学亦毁。明治武十四年,复置县,知县胡惠重建。宣德、天顺、成化间,知县王懋、陈鼎、鲁昌相继增葺。成化十三年,知县陈俊重修。明末止存大殿,其余竟毁。皇清顺治三年,知县温如玊重修。康熙二十五年,知县莫国芳、教谕窦克勤修葺。南召县儒学,在县治西北隅子城内。明成化十二年,始置县,都御史原杰檄知县张珙创建。正德十六年,经历杨森、教谕张淳重修。近县治巳裁。桐柏县儒学。在县治南。明成化十二年,始置县,本府经历徐行偕南阳卫千户万全创。建,明年知县汪云缮完。正德间,知县李聚修。嘉靖十年,知县曹侃,崇祯年间,知县江海宴重修。皇清顺治十一年,署县通判欧阳世逄重建。康熙十二年,知县陈尧泽、十四年知县郦逢时相继修葺。邓州儒学在州治东南。金至大七年创建。元末兵毁。明洪武五年,署州事镇抚孔显重修。宣德、天顺、成化、正德间,知州寇义、于𫤸、崔富、李贵、李顺相继修葺。嘉靖三十年,知州王道行重修。至万历八年,分守汝南参政徐元气、知州黄锡迁于内城。后遭流寇撤毁。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州。冯九万创建。康熙二十年,学正段维宸增建。二十六年,知州宋嗣炎重修。三十三年,知州万愫、学正张字增修。内乡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大德八年建,后毁干兵。明洪武七年,知县史惟一重建。宣德、天顺间,知县邓恂、王杰、正时。成化十五年知县沃𬱙、万历间知县尚从试相继修理。年久倾圯。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县王襄明重修。康熙十六新野县。新野县儒学。旧在县城外,元末兵毁。明洪武六年,主薄刘庄,徙建城内县治东,即今所也。成化六年,知县赵濙十年知县薛琦,嘉靖六年知县汪东,相继修葺。明末倾圯。皇清顺治六年知县汪永瑞,十二年知县崔谊之重修。康熙二十入年,知县颜光是增修。淅川县儒学。在县治正南。成化年始置县,本同知卢信创建。弘治、九年,知县沈𬭎增修。万历二十三年,知县王麟趾改建。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卢敏莪重修。康附子则年知县于先登,十年教论栗森,二六年知县王然相继修葺。裕州儒学旧在州治南。明洪武三年,知州缪承先徙建州治西。宣德间,知州石鼎,正统间,知州宋盛,成化间,知州邓琼、许伦相继修葺。明末遭兵火倾颓。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州陆求可修葺。康熙八年,知州王廷栋增修,十八年,知州潘云桂增建舞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始建未祥。元初罢,县学亦废。明洪武三年,知县王德润创建。成北间知县宋鉴增修。弘治十一年知县陈碧修,至万历初,知县李源洁又修。明末遭兵毁。皇顺治四年,知县赵耀,十年知县叶永敬重修。十六年知县张尽重建。康国口十年,知县金标、二十五年知县苏处相继修葺。三十年,知县祖良屏重修。叶县儒学在县治东南。金正大三年创建。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县丞傅壁重修。正统、天顺。间知县和惠、胡查增修。弘治三年,知县秦志重修岁久。荒芜。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许鸿翔修葺。康熙十四年,知县潘见龙重修,二十九年知县吕柳文增修。汝宁府汝宁府儒学旧在府治西南,即皇统间所建蔡州学也。元升州为府,耶鲁文谦以地隘狭,徙建府治东南,即今所也。后毁子兵。明洪武六年,通判董涣重建。正统、成化间,知府季敏、钱钺。正德四年,知府毕昭重修。嘉靖十年,奉诏建启圣祠,又建敬三亭,内立敬三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州县学俱有。万历间知府宋豸,崇祯间知府刘民悦相继修葺。皇清知府黄登孝重修。社学在各州县皆同。康熙二十三年,颁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奉悬大成殿。各州县学同。二十九年,巡抚阎兴邦题设乐舞生六十四人,备乐器、祭器。礼部议颁阙里仪制遵行。各州县学同。知府何显祖重。修,三十三年颁学。皇清知府黄登孝重修。

社学在各州县皆同。汝阳县儒学。旧在县治西南,即金蔡州学也。元即遗址改建为县学,后毁于兵。明洪武八年,知县杨补之重建。成化八年,取其地建宗藩治府。明年,副使陈选檄汝宁府知县张纶徙建县治西,即今所也。万历二十四年,知县乐和声修。皇顺治三年,知县杨义,九年知县刘瑞,十五年知县纪国珍相继增修。康熙二十人年,知县丘天英增修。上蔡县儒学。在县治南。始建未详。明洪武四年,知县杨名中重建。成化八年,知县宗铣修。十三年,县丞上官祥,嘉靖二年,知县傅凤翱。万历。年,知县王宗孟增修。皇清康国二十五年,知县杨廷望重建。斌益赈。确山县儒学,在县治东。元至元建,创建。明洪武七年,知县张圭重修。正统间,提学佥事。檄县修缮。成化间,知县王廉、丁时,万历间知性郭佳镇相继修葺。皇清顺治七年县吴大壮,十五年知县吴国杰重修。新蔡县儒学旧在县治南。元大德八年创建。明洪武十一年,知县应宗毅重建。天顺间,教谕汪正言攺建城外东隅。嘉靖三年,知县朱茹徙建县治南。皇清顺治五年知县。钟锷十三年知县谭弘宪增修。康熙十七年,知县吕民服增修。西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始建未详。明洪武三年典史万安,成化间,知县吴尚东修。嘉靖八年,知县王来凤,二十年张寅、崇祯年间,知县孔汝孝相继增修。遂平县儒学,在县治东。元大德间建,后为兵毁。明洪武三年,县丞蔡士实重建。宣德间,知县李献、正统、成化、正德间,知县史祯、王隅、通判朱臣。嘉靖。八年知县张倬,万历三十四年,知县孔弘衍相继增修。皇清顺治七年,署县吴大壮、知县张鼎新重修。真阳县儒学,在县治东南。明正德二年置县,知县齐涧始建。七年,知县张玺,嘉靖间徐。霰重修。皇清顺治十六年,教谕彭如芝增修。康熙口十五年,知县赵楫重修。光州儒学。在州治西。元泰定间建,后为兵毁。明洪武七年,知州陈惠重建。景泰、成化间,知州周濠、彭述、刘环相继增修。弘治十五年知州张辉,万历三年,知州陈晔重修。皇清康熙十年,知。州朱见烨重建二十在,知州张信增修。光山县儒学,在县治东。元嘉定五年创建。明洪武七年,知县谭达重建。正统十三年知县郭宁,万历十五年,知县牛应元增修。自清康熙九年,知县朱鼎振增修。固始县儒学,在县治东。元天历间建。末年兵毁。明洪武初,知县唐绍宗重建。正统四年。知县邓询天顺八年,知县薛良相继修葺。嘉靖八年,知县郑本廉重修。皇清康熙二十七年,知县杨汝廉重修。息县儒学在县治西。元大德十年建。末年兵毁。明田。洪武八年,知县周必泰重建。正统间知县蒋忠成化间知县王纲、侯旺,嘉靖间知县吴周、张梯、孟重,相继增修。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钟仪杰重修,年知县蒋彪。增葺失氏羊。商城县儒学。在县治东北。明成化十二年,始置县,知县张俊创建。正德五年,知县李名恭,嘉靖二十九年知县万炯,万历十二年知县李周策重修。皇清顺治七年,知县卫贞元,十一年署印通判钱孔烨增修。康闻十五年,知县谈永祚重建。信阳州儒学,旧在州治东北隅,始建未详。元末兵毁。明洪武四年,同知向师诚以州治东旧信阳军基攺建。成化十七年,知州江贵增修。皇清顺治六年,副使陈联壁重修。罗山县儒学。在县治东北。元延祐四年建,后为兵毁。明洪武四年,知县间圭重修。正统九年知县刘恒,嘉靖间知县侯之藩、濮储重修。明季兵毁。皇清顺治四年,知县薛耳,十一年知县高楫重建,未详。明洪武年知县孙诒谋、二十九年知县鲁麟相增修。汝州

汝州儒学在州治西,始建未详。明洪武三年增修。永乐、正统间,知州官谦、沈贵相继修葺。正德元年,知州王雄重修。嘉靖十年,奉诏建启圣祠,又建敬一亭,内立敬一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各县学俱有。天启四年,知州陈爰谋重建。崇祯二年,巡道杨嗣昌、知州林一桂重葺。社学在各县皆同。皇清康熙二十三年,颁御书万世师表扁额,奉悬大成。鲁山县学在。县治东年巡抚阎县丞胡暹重修。正统十四年,知州陈爰谋重建。崇祯二年学在。各县皆同。

鲁山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元至正间建。明洪武八年,县丞胡暹重修。正统十四年,知县吴文彩修。嘉靖三十年,知县姚卿重修。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吕士龙、教谕刘汉宠重修。康熙九年,知县传日燮调重葺。郏县儒学,在县治东南。金太和八年建。明洪武三年,圭薄程华甫重建。正统六年,知县李圭修葺。天顺三年,知县钱清增修。皇清顺治五年,知县张笃行,十年知县卜永升,十六年知县王昕相继重修。宝丰县儒学在县治东。明成化十二年,始置县,知县朱铨创建。万历十年,知县朱云龙,崇祯十年,知县石可砺重修。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刘维新、教谕申𬤥重建。康熙二,伊阳县胡仲。南通儒学。建。

伊阳县儒学在县治西南。明成化十二年,始置县,汝州判官汪楫建。二十三年,知县狄忠增葺。万历元年,知县武鍧重修。

鲜贡院书院、战东贡院、原在省城西北隅,明天顺壬午,徙建于旧藩司巨盈库地。明未尽于水,时大河以南,巨盗充斥,不暇修葺,乃扩共城之百泉书院,以为取士之地。兴朝因之。顺治十六年,巡按李粹然会同巡抚部院贾汉复具题,仍归开封府治西北,用周藩废址重建,守梁道王来用、知府钱纶及知县刘朝宗董其成焉。大梁书院、旧在省城南薰门内,蔡河北岸,名丽泽书院。明提学副使刘昌建。成化巳亥,因攺建巡抚治所,都御史李门衍徙建于丽景门外,东南距城二里许繁台之东,都御史丘兆麟重修,后没千水。国朝明嘉靖七年,巡抚佟凤彩于城内西北隅,巡按御史谭缵建紫。十八年,巡抚阎兴邦重修。游梁书院、原在祥符县治西南,祀亚圣孟子,以公孙丑、万章、公都子、屋庐子臻、克虞配享,名孟子祠。后改陈,称悦梁祠。明末没于水。国朝顺治十一年,开十八朱之瑶重建于府学明伦堂后。康配二抚阎兴邦攺建贡院东北,增入乐正子配享,以赵顾岐、孙奭、孔道辅、钱唐从祀。三十三年,巡抚祠旁增建书院,延师讲学。是秋,御书昌明仁四字,遣官赍在省城东南二里,即末文送制扁悬挂二程书院。梁书院废址也。明改。国朝康熙二十失年,守道张思明重建今水名。祀明道程子、伊川程子。两庑从祀门人直十粮祠后。明知德书院在陈州城南可里绝紫云。嘉靖七年,巡按御史谭续建。书在襄城县西紫云山。邑入户部尚院则书,赐人额。儒林书李敏建。明成化十七年请在禹州城南二十里。元州人杨可道建,后废。院。宋明嘉靖七年,知州刘魁复建于州东北隅。范文正公讲院在归德府东门内。明万历四十年,知府郑三俊建。太丘书。院、在永城县内,明知县贺鼎建。浍滨书院在永城县南,元县尹张思立建。锦襄。书院、在雎州。明末没于水。皇清康熙九年,州人吴洪重建。百泉书院、在辉县苏门山百泉东。明成化十七年,提学佥事吴伯通建。崇祯壬午科,因会城渰没,巡按苏京题攺贡院于此。至皇清顺治十六年,巡按御史李粹然复移建贡院于汴,巡抚贾汉复修复之。伊洛书。在河南府城南五里安乐窝旧址。明院成。年,提学佥事吴伯通建。同文书院在河南府。嵩阳书院、在登封县太室山下。五代时城西南建。宋至道初,赐九经、子史藏于中。淳化间,王鲁奏置教官,因赐今名。及一县,侯泰复建颍谷书田顷,后废。明嘉靖七年知在登封县西南。宋崇宁间建。伊川书院在嵩县院,并立庙以祀宣圣。后废,复建。北鸣皋镇,元延祐三年建,明永乐十四年修。洛西书院、在永宁县治东里仁街北。元至正元年,翰林直学士薛友谅建。明宣德二年,佥事正书院刘咸修葺。正统十一年,知县于渊重修养。在南阳府城外东关,明正德间敕建。志学书院、在南阳府城外西关。明成化八年,知府段坚建。诸葛书院、在南阳府城西南卧龙岗,诸葛孔明故居。元至大中建。兵燹之余,仅存遗址。明成化八年,知府段坚徙建遗址之东。嘉靖六年重修。汝南书院、在汝宁府城北五里许。明成化十七年,提学佥事吴伯通创建,都御史丘兆麟建,在城北隍池之外。显道书院、在上蔡书院县南关,谢显道读书之所。宋末建。明知县刘咸修。今知县杨廷望攺建城复。涑水书院、在光山县治西。元至治开建。明正统九年,知县郭宁重建。仕学书院、在信阳州长台乡,即宋范纯仁知信阳时蔬园故地也,俗呼为相公园。明正德十一年,佥事閰钦建。二程书院。在汝州治西,明正德元年,知州王雄建。

河南通志卷之第十六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