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珍珠之鬘

悟者的呓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对于“我”来说,你无法用譬喻和言语来进行模拟和表达,你用任何的言议与诠释也都说不到“我”的点子上面,基于这种缘故,因此,对“我”不要进行更动改变,而在其本元自处,安然地放下吧!

《功德荟萃》第十一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大宝达波仁波切又曾这样教诲说:

正等圆满的大觉持金刚佛曾有偈云:

无能修者无所修

(在实相的境界里,)

既没有能修行的主体——人,

也没有所修行的对象——法。

或云:

所修毫许无

(在实相的境界里,)

没有丝毫所须“修”的东西。

基于这种缘故,因而,瑜伽士们说:

所谓的“大觉佛陀”并不真实,(要知道,)“说者是我法亦我,具诸自证听者我”!

他们又说:

“明知”就是“我”本身。“我”的“明知”,光明而相续不断,(因此,)在一切时候,都是“修”;“我”的这种“体性”,大觉佛陀也无法经历得到;要知道,“能修”就是“我”自身,“所修”也有,“我”也有“一点”经验体会。

(因而,或者也可以说,)大觉佛陀是真实的,“我”也是大觉佛陀的追随者,但没有“能修者”呀!

因为自己的“明知”是远离所有(主观)认定的,所以,他是无法用譬喻和言语来进行模拟和表达的啊!

就“明知”的形貌而言,三世诸佛也不会看得到;就“明知”的体性而言,并没有一个所修行的对境,基于这种(独特的)体验,所以经中说“所修毫许无”呀!

另外,(“我”)也不承许“乐”、“明”、“无念”三种体验:

1.“我”不承许为“乐”,若承许为“乐”,则是(有所主观)认定了;

2.“我”不承许为“明”,若承许为“明”,则是(有所主观)认定了;

3.“我”不承许为“无念”,若承许为“无念”,则是(有所主观)认定了。

对于“我”来说,你无法用譬喻和言语来进行模拟和表达,你用任何的言议与诠释也都说不到“我”的点子上面,基于这种缘故,因此,对“我”不要进行更动改变,而在其本元自处,安然地放下吧!

◎“悟者”的呓语1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辑·功德荟萃》第十一则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