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涅槃果
[经文]“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种悲心
我们学佛不但要求自身觉悟,同时也要本着大悲心、大愿力使众生觉悟,所以要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大悲心广度众生。凡能发大菩提心、救度众生的都是菩萨。如文殊菩萨具足大智、普贤菩萨具足大行、地藏菩萨具足大愿、观世音菩萨具足大悲,各有其殊胜功德。有大悲、大愿、大行、大智的就是菩萨,能大利众生,对胎、卵、湿、化等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像对自己儿女一样,以大悲心去救度。
《华严经·入法界品》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普陀山参礼观世音菩萨时,观世音菩萨告诉善财童子修大悲心法门,以大悲心救度众生。这是观世音菩萨的殊胜功德,也是我们修学佛法的殊胜法门之一。
观世音菩萨具足大悲心,有众生悲、法缘悲、无缘悲。“众生悲”就是视众生如父母,众生无始以来都是我们的六亲眷属,我们觉得苦恼须解脱,众生也如此,因此要救度他们。“法缘悲”,即视众生平等,消除一切差别之相,如自他、人我、富贵贫贱之相等。“无缘悲”,修了菩萨行的事业,不执着有能施之人、所施的对象及布施之果,达到“三轮体空”就叫“无缘悲”。大悲与大智相合,即“悲智双运”。观世音菩萨就具足此种功德。我们现在应恭敬供养、礼拜、称念观世音菩萨,以菩萨之心为心,以菩萨之行为行。
学佛人修悲心,首先对生物要做到戒杀,进而放生,爱护众生的生命就不要因好吃专门杀生。学佛人纵不能吃素,也要做到戒杀放生,以此来巩固我们学佛的根本——悲心。其次要敬老怜贫,对自己的父母、师长要恭敬,进而扩展到对一切老年人都恭敬,对一切贫苦人要怜悯、帮助他,这也是巩固我们的大悲心。再次,要随喜功德,就是看到别人做好事、塑佛像、讲经说法等都应见善随喜,修随喜功德,不嫉妒人、不障碍人也是修大悲心。还有就是随顺众生,普贤十大愿里说,“九者恒顺众生”,即以一切力量修布施,满足众生的愿望,众生有疾苦、困难、危险等,能想办法去解救,这就是实际的行动。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言:“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所以大悲心是根本,发了菩提心必须以大悲水来滋润、辅助它,这样才能最终圆成正等正觉。因此我们要修大悲心,巩固大悲心,能这样做就是因位菩萨。
五种恐怖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此明修涅槃果。菩萨具足大悲大智,依于广大的智慧,内心无挂碍,消灭了烦恼就证涅槃果。众生有业障、烦恼障、异熟障,故处处有挂碍,身心不自在。菩萨由于有真空慧,经过修行能逐步消除三障,离障碍而消灭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无挂碍就无恐怖,有恐怖就有多种痛苦逼恼身心,得不到安宁,众生无时无刻不在恐怖之中。
《杂阿含经》中说恐怖有五种:不活恐怖、恶名恐怖、众中恐怖、死恐怖、恶趣恐怖。一是“不活恐怖”,怕自己无穿、无吃、衣食不足、生活困难、难以养活自己而产生恐怖;二是“恶名恐怖”,怕人毁谤、伤名誉,怕自己的名声不好;三是“众中恐怖”,在群众中生活引起的恐怖,因自己才学差、德行差,怕言行有失;四是“死恐怖”,到死时,生死关头生起恐怖;五是“恶趣恐怖”,知道三世因果的人,怕死后堕恶道,堕了恶道的众生是很恐怖的,地狱有八寒八热、刀山剑树之苦,有恐怖就有痛苦,由于痛苦逼恼身心,不得安宁就有挂碍。
执着“常乐我净”为四颠倒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无挂碍就无恐怖,也就远离颠倒梦想。所谓“颠倒”就是执着“常、乐、我、净”,无常计常、不乐计乐、非我计我、不净计净,这是大颠倒,称为“四颠倒”。“梦想”是虚妄之想,对一切万法非真计真、非有计有。不起颠倒就可去掉一切执着和妄想分别。菩萨证真后,可远离这些颠倒梦想,达到“究竟涅槃”,即达到究竟圆满的涅槃境界,身心都证得解脱、不生不死的境界,无挂无碍自在逍遥的境界。菩萨的涅槃是无住涅槃、实相涅槃,即大涅槃,虽处生死而不为生死所扰。
以上说明菩萨是由修般若波罗蜜多所得的涅槃果报。所以学佛人要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具足菩萨之慧。若只求死后趋善道、求无灾无病、求转来世好、求儿孙多福等,这些追求心胸狭小,真正学佛是求解脱,学菩萨自利利他。
(二)菩提果
[经文]“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明由修般若慧证的菩提佛果。佛、菩萨离不开般若慧,必须修般若慧才能证得佛果。
“三世诸佛”的“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佛法分为三大劫,即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三大劫中各有千佛出世。我们现在正值贤劫,有释迦牟尼佛出世,将来还有弥勒佛出世。石刻造像里经常塑有三世佛,以迦叶佛、释迦佛、弥勒佛分别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这里的“三世诸佛”是指十方世界一切佛。
这一切佛都依于般若波罗蜜多而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在因位中广行四摄六度修智慧,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印度语,汉译为“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指“无上”;“三藐”是“正等”,其智无邪曰正,无偏曰等;“三菩提”是正觉,谓如来之实智,简别不是凡夫外道之邪觉。“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觉”,彻底觉悟之义,简称“菩提”,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无上菩提。
三身四智
依唯识讲,佛具有“三身四智”。
三身。“法身”代表真如法性,是佛最高智慧证得的妙觉明心;“报身”代表佛的最高福德智慧,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了很多福德、智慧资粮所达之境界,即福德圆满的境界;“化身”是佛成道后为救度众生所现,是本着悲、愿、行救度众生所现之身。化身又有“应化身”和“变化身”两种。应化身是释迦佛“八相成道”,从诞生至入涅槃所现之身,变化身是随众生根机随类示现之身。
四智。“成所作智”,是转眼耳鼻舌身五识所得之智,可依此为广大众生行度化之事。“妙观察智”是转第六识所得之智,第六意识在众生境界不能微细观察,所见的道理也不正确,转为妙观察智后,能微妙地观察诸法自相、共相以及因果现象。“平等性智”,是由第七末那识转得的智,末那识在凡夫境界处处执着“我”,转识成智后能平等待众生,消除我法二执。“大圆镜智”,是由第八阿赖耶识转得的智,此识在凡夫境界含藏的种子是染污的,被染污所障蔽就像镜子被尘垢遮着一样,不能明照一切。到了转成大圆镜智后,就消除了污垢,纯留清净种子,如太虚能朗照一切,如镜子去了尘垢,把一切照得清清楚楚,这就证得菩提了。
我们学佛,就是要恢复三身四智,若能这样,学佛的功德就算圆满了,这就是最高的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