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热入血室证情复杂 治疗主线不离清热
热入血室最早见于仲景《伤寒论》,为中风、伤寒、阳明诸病之热邪随月经适来适断之机侵入血室而出现恶寒发热、寒热如疟、昼日明了、暮则谵语、胸胁小腹满痛的一系列症状.关于血室,古有胞宫、冲脉及冲任脉二种认识。李老遵《类经附翼·求正录》中“子宫者,……医家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则血事以时下,故名之曰血室”之说,认为血室为子宫(胞宫),但又与冲脉、任脉、厥阴肝经相联系,因冲任二二脉皆起于胞中,肝主藏血,故血室为肝所上。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病发病为肝失疏泄,冲任不调,胞宫功能失常,经气虚弱之时外邪乘虚而侵入胞宫, 与血相结,瘀滞肝经、冲任、胞宫而致胸胁小腹满痛,滞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故有寒热往来如疟,上扰神明则谵语,热迫血行则经行量多,与血相结则淋沥不净或骤止。其临床表现复杂,以六经辨证为主,治疗大法不离清解邪热。
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症见经水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以小柴胡汤加当归、生地、丹皮清热和解。
伤寒热入血分,扰乱神明,昼日明了,夜则谵语,经净而不自愈者,须凉血清热,不拘定方,审证论治,但泄其实,勿犯胃气及中上二焦。
阳明病,下血谵语,但头汗出,或用清热行血汤清热活血。药物有桃红各3克,丹皮、五灵脂、生地各6克,生甘草1.5克,炮甲珠、赤芍各3克。水煎服。以丹皮、生地、生甘草清热,桃红、灵脂、甲珠、赤芍活血以达热除血行、邪去血室安之效。李老治疗此病,在继承仲景小柴胡汤疏解少阳及针刺期门泻实二法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即随证灵活施治,然不离清热,体现了宗古而不泥古的治学思路。
阴痒多系肝肾湿热
阴痒是妇女外阴、阴道瘙痒的证候。因肝脉绕阴器,肾开窍于二阴,故阴痒与肝肾二经密切相关。证从湿热,有因忽视卫生,直接感染病虫,有因肝经湿热下注,有因湿热阻滞于少阴经脉,肾经湿热生虫。治疗以清热化湿、杀虫止痒为主,并内外并治。
临证辨证,以病在何经、湿热孰重为主。病在肝经,湿重者,方用萆蘚渗湿汤加知母、苍术、鹤虱、芜荑,热重者,用龙胆泻肝汤;病在肾经者,方用海藻泻肾丸加知母、黄柏。外用大蒜煎水熏洗等。
子宫脱垂
五型分治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多本虚标实之证,治必补益升提固脱,然急则治标,湿热或寒湿证明显者,必清利湿热或温化寒湿,内外并治。
1.气虚证:症见子宫下垂,劳则加剧,小腹坠,面色少华,少气肢倦,带下量多,舌淡,脉虚细。治宜补气升提。方用补小益气汤加青皮、栀于以舒肝解郁,防肝犯脾。带下量多,质清稀,加鹿角霜、海螵蛸温肾固督;腰酸胀者,加续断、杜仲、桑寄生固肾强腰;兼血虚者,加熟地、鹿角胶滋补营血。
2.肾虚证:症见子宫久脱不复,腰酸小腹坠,头晕耳鸣,性机能减退,舌淡,脉沉弱。治宜补肾固脱。方选六味地黄汤或大补元煎,酌加鹿角胶、紫河车、升麻补精升陷。
3.寒湿证:症见子宫脱垂,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口不下,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舌体胖大,苔水滑,脉濡。治宜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方用五苓散加蜀椒、小茴、附子、丹参、川芎、红花,并反佐黄柏内服,助以温阳之味合活血之品以祛除寒湿。外用花椒、苦参、苍术、槐花、芒硝坐浴。外用飞矾180克,铜绿12克, 五味子12克,雄黄1.5克,桃仁9克,制成蜜丸,12克重,雄黄为衣,纳入阴中。
4.湿热证:症见子宫脱出,红肿溃烂,黄水淋沥,阴门肿痛,发热口渴,尿黄赤而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内服,外用蛇床子洗方及猪脂油调藜芦末3克敷涂。
5.气阴两亏证:本病经久不愈,虚极将成痨者,症见子宫脱垂日久,经水不利,消瘦乏力,二便频数,脉虚大。治宜气阴双补。方用温经汤合肾气丸加龟板、鳖甲、蒺藜之类。
附案:
肖某,女,56岁。门诊号:31023。
1960年7月5日初诊:产育6次,子宫脱垂,经期加重,腰困神倦。口干喜冷饮,大便干,舌苔薄白,脉细弱。处方:
生黄芪30克 知母9克 生白芍9克 当归15克 升麻3克 柴胡1.5克 生白术6克 党参15克 肉苁蓉15克 炙草3克
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10丸,五味子30克。每3克五味子煎水送服六味地黄丸]丸。
按:本病起于多产损伤胞络,加之年老体弱,肾元衰惫,肾阴虚而失于滋养胞脉胞络,经行气血下注,加重虚陷,故经期加重。脾为后天,补脾以资先天,故治以脾肾双补。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方中重用生芪,伍升麻、柴胡补中气,升下陷之气,知母、白芍佐六味滋阴清虚热,五味于补肾并敛收,肉苁蓉温阳,寓阳中求阴之意。全方脾肾双补,升提固涩并用。
妇人阴挺 气虚为本
子宫脱垂,属中医学“阴挺”范畴,为妇人阴中长期有物下坠,甚则挺出阴hu之外者。《傅青主女科·带下》中述:“盖带脉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带脉始病,带脉者所以约束胞脉之系也,带脉无力,则难以提系。”提示本病属任、督、带奇经失于约束而然,为中气、元气虚而失摄之证。
气虚者,为生产损伤,或素中气不足,兼劳力过度,或便秘努责,致脾虚气陷,冲任不固,失于提摄,脾土衰弱,则生化乏源,荣血不足,宗筋失养而弛张。肾主封藏。司二阴,胞络系于肾,房劳多产损伤胞络致肾亏,或先天不足,封藏失职,任带失圃,或年老体弱,肾元衰惫,肾阴虚而失于涵养胞脉脉络。脾虚水湿不化,肾虚气化不足,湿聚于下,从阳化热,从阴化寒,或阴挺:厂外,磨擦损伤,邪气入侵而病湿热及寒湿二证,为疾病演变过程中的标证。
脏躁养心兼顾肝脾肾
脏有心、肝、脾、肺、肾五脏之说,李老宗《医宗金鉴》所云认为:脏者,心脏也,而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心主神明,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楚,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正常;如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太过则喜笑不止,不足则使人易悲。而脏躁之病为妇人精神忧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哭笑无常,频作呵欠,正为心主神志功能异常之故。然心主神明赖于心主血脉,血液是其物质基础,心气为其功能表现,故脏躁之证为忧愁思虑,情志郁结,损伤心气而然,治之必养心。
心主血,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之运化功能正常,化生血液充盛,则心有所主;肝藏血,主疏泄,若肝不藏血,疏泄失常,则心无所主;心属火,位居于上,肾属水,位居于下,肾水上济于心,则心气不亢。故治心之时必兼顾肝、肾、脾三脏。
《金匮要略》以甘麦大枣汤治本病,《妇人大全良方》则以淡竹茹汤治疗妊娠脏躁,李老临证则对二者均有发挥。甘麦大枣汤用之则常酌加枣仁、茯神安神,竹茹、陈皮理气除烦,生地、麦冬滋心肾之阴,白芍敛肝和脾,黑芝麻养肝肾。淡竹茹汤则不拘于妊期,但脏躁兼有痰者,症见神疲肢倦,心烦惊惕,内热口干,恶心干呕,脉虚细数者即可用之.药物组成有人参3~6克,茯苓3~6克,麦冬6~9克,半夏3~4。5克,竹茹4.5~9克,生姜1.5~3克,大枣2~3枚,甘草1.5~3克,达益心脾二脏,除痰和胃之功。
宫外孕
开中西结合治急腹症之先河
创宫外孕非手术疗法之壮举
宫外孕是妇产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急,演变快,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很容易危及患者生命。长期以来,宫外孕患者一经确诊即行手术治疗已成定论,手术治疗有其优越性,如直观、治疗周期短等,但同时给患者造成的创伤也较大,并对患者术后再孕造成负面影响。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958年,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所长李翰卿老大夫同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合作。共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的新路子。
对于这件工作,李老非常重视,认真制订了“中西医配合治疗宫外孕的计划”。其中李老认为,中医方面必须在手术时亲眼看到手术部分的具体情况,必须调查全国治疗本病的方法和结果,把治疗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实事求是地、有计划地加以记录和总结,必须在不断发现新的情况下,不断改正缺点,并不断创造新的治疗方法,必须在治疗当中把有效的部分和道理毫无保留地介绍给西医同志并使他们按法试用,以期达到西医学习中医更实际的目的,西医方面也必须同样抱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态度,绝对避免各行其是,中西医之间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征求对方意见等。
李老是一名中医大夫,对西医解剖学及病理学并不是很熟悉,但他实事求是,谦虚好学,常将自己不懂的东西汜录下来,以备询问。如李老在他的笔记本中曾写到:必须通过参考有关书籍或西医的具体介绍,了解西医对本病的理论认识和治疗经验。询问西医同志1个月的胚胎体积有多大,询问解剖学中有无输卵管的图形,和实物体积大小对比是否相同,卵巢去掉后身体有无异常表现,后穹隆放血能否把溢出的血一次放尽,最多数量有多少,疼痛是否是输卵管破裂的征兆……
通过对宫外孕患者的望闻问切以及对宫外孕解剖、病理认识的深入,李老在思考,中药是否能把在宫外的胚胎消灭掉了输卵管既然能输卵,说明它本身就有一种输送排泄的作用,但宫外的胚胎为什么输送不出去呢?胚胎既然附着在管壁上,不能自然输出,那么辅助一些药品是否可以帮助输送出去呢?随着对这些问题的逐一解答,李老逐步确定了中医治疗宫外孕的基本治疗法则——活血祛瘀法。
诊断分型遵西医 一、宮外孕的诊断 宫外孕的确诊主要依靠西医学制定的诊断标准,即根据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配合原尿,或尿浓缩妊娠试验,或阴道排膜检查,作出确诊。随着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宫外孕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少腹痛的具体情况,中医也有了确诊的初步把握,但毕竟还须经过西医作出最后决定。李老指出,“这是中西医必须认真地结合起来的第一明证”。但诊断虚实寒热的轻重及兼证治疗的主次则必须采用中医方法。
在临床诊断中,应特别重视胚胎死活的判断,因为胚胎继续存活者,随时都有破裂的可能,危险性很大。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同志根据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诊断依据,但临床中还应综合观察,全面考虑,以便确诊:
(一)阴道出血:一般说来,如病人无阴道出血,应考虑胚胎尚存活,有阴道出血者,胚胎死亡的可能性较大。也有极少数病人,虽有少量阴道出血,但胚胎仍继续存活,应予注意。
(二)阴道排膜:除个别患者(约0.2%左右)外,凡有阴道排膜者,可考虑胚胎已死亡。
(三)自觉症状:如早孕反应持续存在,应考虑胚胎尚存活。如早孕反应消失,且有泌乳现象时,应考虑胚胎已死亡。
(四)尿妊娠试验:如连续两次尿妊娠试验均为阴性,可考虑胚胎已死亡。如尿妊娠试验持续阳性,说明胚胎继续存活的可能性很大。
(五)超声波探测:如显示包块中有活动的胎体或胎心反射,则说明胚胎存活。 二、临床分型 为了便于对病人观察、辨证、治疗和护理。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初步将宫外孕分为未破损和已破损两大类,已破损类又分休克型、不稳定型及包块型。分型标准如下:
(一)未破损类:指宫外孕尚未发生流产或破裂者.
(二)已破损类
1.休克型:指宫外孕破损后引起急性大量腹腔内出血,来院后临床上有休克征象者.
2.不稳定型:指宫外孕破损后时间不长,病情尚不够稳定,有再次发生内出血的可能者。包括内出血量不多,无休克征象者,或内出血量较多,曾有过休克情况,经抢救后病情好转者。
3.包块型:指宫外孕破损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
其中,未破损类最少。此类病人往往无特殊表现,临床上易疏忽而误诊,但随时有破损的可能,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故需特别警惕.已破损类中不稳定型最多,临床表现似暂时平稳,但病情最易转化,如处理及时得当,病情向有利方面转化,可迅速平稳,较快治愈;反之,则病情可向不利方面转化,甚至陷于休克。故对此型亦需认真对待。休克型例数虽不多,但其病情较严重,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故除应用中西医各种方法积极抢救外,尚需严密观察,必要时立即手术.
活血祛瘀治本证
辨证要点:宫外孕破损后,以突发性剧烈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淋沥不断,血色暗红,腹腔内大量游动性血液或/和凝血块,以及腹膜刺激症状等为主要表现。
本病的治疗首先根据以下各个方面认清本病的性质和治疗的方向:
1.表现的症状:少腹部刺痛拒按。
2.发病的时期:都在月经错后时期。
3.手术后看到的病形:为有形实质。
4.药物性能的启示:一切祛瘀药品均有活血通经止痛、破癥除瘕、消肿、催产堕胎等作用。 5.临床实践的经验。 从以上特点不难看出,本病系瘀血内停少腹,气机阻滞所致的少腹血瘀的实证。治疗原则以活血祛瘀消癥为主。
宫外孕从实质上说肯定不是有瘀血的存在,但为什么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呢?这是有理论根据的。从本病的发病情况来看:1痛有定位,疼痛的部位都有少腹;2疼痛都相当剧烈,而且兼有刺痛拒按之表现;3疼痛的时间都在月经过期不来或来而淋沥不畅时。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宫外孕符合少腹血瘀证之辨证特点,故施以活血祛瘀可以治之。
针对宫外孕患者的主症——经停后月余前后,少腹部疼痛拒按,甚则休克,阴道出血等,李老确定了祛瘀消癥止痛的治法,选用活络效灵丹加味为主,处方为丹参、归尾、生乳香、生没药、怀牛膝、苏木、桃仁。因当时当归药源奇缺,改为赤芍。乳香、没药二药不但流通经络之气血,诸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二药皆能流通之。乳没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则其流通之力顿减。但生者易致呕吐,而呕吐可使腹内压增高,从而加重出血,故去“生”字。后因一些患者仍然不能接受乳没之异味而致呕吐,故去乳没。经临床反复验证,最后形成由丹参、赤芍、桃仁组成的治疗宫外孕破损的主方,即宫外孕1号方。但临床实践也证实,在病人能够接受乳没的前提下。不去乳没效果会更好。
宫外孕破损后,可以引起急性大量内出血,同时又有少量不规则阴道出血淋沥不断,此时应活血还是止血?中医理论认为,血在正常情况下,周流不息地循行于脉中,灌溉五脏六腑,濡养四肢百骸,一旦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血液离经妄行而出现崩漏等出血证,此时若止血过急,易致留瘀,单纯固涩止血,每因固涩留瘀,故止血应治本,因血瘀而致血液离经妄行者,应以活血祛瘀为主,切勿一味着眼于止血,故有“见血休止血”之说。总之,必须做到审因论治,才能提高疗效。临床实践也证实,应用炭类止血,可导致病人腹腔内血液过早凝固,形成较大而硬的血肿包块,难以吸收,子宫内膜难以剥脱,阴道出血也不易停止;反之,以活血祛瘀的治则始终贯穿于治疗宫外孕病人的整个过程中,则腹腔内血液凝成的血肿包块常较软且易于吸收,效果比较好。至于阴道出血,等到子宫蜕膜完全排出,子宮内膜修复,血肿包块消失,出血自然会停止。
辨证论治疗兼证
宫外孕从病的性质上说是一种实证。但患宫外孕的患者有乎素兼寒者,有兼热者,有兼肝气郁滞者,有兼盆腔炎者,还有兼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也有兼肠结核、经常泄泻者,此外还有临时感冒、食滞或继发黄疸者,甚而有的引起内部同时出血形成严重的休克状态等,种种情况,不一而足。而中医的治法也不是一方一药,而是从全面考虑,辨证施治的。如何辨证施治?简明地说,也就是根据《内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先治新病,后治旧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等理论,结合患者的客观实际灵活运用。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宫外孕兼夹证论述如下: 一、腑实证 腑实证是宫外孕患者最多见的兼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兼证,其临床表现为大便秘结,腹胀,胃脘不适,腹痛拒按等。病人兼腑实证,则腹痛加剧,不能安静休息,多次恶心呕吐可导致再出血,出现或加重休克。同时,由于胃肠功能障碍,营养不能及时补给,药物也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所以,及时解决腑实证很重要,也是治疗本病取得良效的关键。李老认为,此时必须用攻下法,由于病人有兼肠胃积滞寒性、热性及寒热错杂性的不同,治疗方法也各异。
(一)寒性祛瘀止痛之方
主治:宫外孕开始腹痛兼喜冷便秘之证。
药品:
赤芍 归尾 桃仁 芒硝 大黄(醋炒) 怀牛膝 元胡 香附 灵脂 蒲黄 麝香(后入) 没药
制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
服法:每服9克,开水送下,每日1~2次。
或可结合应用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各3~7.5克,枳实、厚朴各3~9克。大黄后下,芒硝分2包冲服。
(二)热性祛瘀止痛之方
主治:宫外孕开始腹痛兼喜热便秘之证。
药品:
赤芍 归尾 桃仁 芒硝 大黄(醋炒) 怀牛膝 元胡 香附 灵脂 官桂 麝香 小茴 没药
制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
服法:每服9克,开水送下,每日1~2次。
本方用大黄、芒硝等佐以较多量的温热药,下腹凉者加官桂,全身冷者加肉桂。
也可用《金匮要略》“九痛丸”:炮附子9克,高丽参、干姜、吴茱萸、狼毒(醋炒)、巴豆霜各3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用量可根据病人体质和病情决定,一次可服3~10丸,热开水送下,也可溶于热水中,通过胃肠减压管注入,然后停止胃肠减压2小时。
(三)寒热夹杂者用方
可用大黄、芒硝,佐以适量官桂或肉桂即可。
注意事项:宫外孕破损后有过大量内出血的病人,其身体情况与一般急腹症病人不同,特别是休克型病人,内出血较多,有虚脱现象者,用攻下药时不可过量。为了免伤正气,攻下药应中病即止,不可久用,兼用枳实、厚朴等破气药时更应注意。一般病人可连用两次攻下药,如效果不著,亦不可再用,应改服主方,隔1~2日后,再重复用1~2次,多可奏效。 二、气虚证 症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呆等。可于主方中加入党参6~9克。 三、气虚欲脱证 常见于休克型。应立即输液、给氧、输血补充血液循环量,配合中药积极抢救,同时给予宫外孕1号方和攻下药内服,早期治疗或预防腑实证的发生。
常用处方:
丹参15克 赤芍15克 桃仁9克 枳实6~9克 厚朴6~9克 元胡9克 归尾9克
根据病人寒、热或寒热夹杂情况给攻下药疏通胃肠。血压不升或不稳定,虚脱征象严重者,加生脉散,即关东参9一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或加独参汤,即关东参9—15克,另煎频服。四肢厥逆者加附子6—9克。大汗淋漓不止者加山萸肉15—30克。
应用人参可大补元气以固脱,益气以止血,扶正以祛邪,补虚以止痛,但由于宫外孕病人以实证为本,如虚证不重者,不必一律使用,如过用或滥用,常易引起腹胀中满,腹痛增剧,病情加重。
附案:
案一 季某,24岁。病历号:300。1965年12月9日20时入院。
当时已停经40天,阴道出血]天多.突发性剧烈腹痛5个多小时,昏厥2次,伴呕吐、出冷汗等。人院前1小时测血压为60/0毫米汞柱。入院时血压测不到,脉微欲绝,四肢、鼻尖发凉,腹微隆起,有轻度肌紧张与明显压痛、反跳痛,尤以胃脘部与左下腹部明显,两侧腹腋前线以下均为浊音,肠鸣音较弱。未叩移动浊音,亦未内诊。诊断为子宫外孕(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休克型。 具体治疗方法: 1.输液,输血,吸氧。 2.关东参9克,捣碎冲服。
3.丹参15克,赤芍6克,半夏6克,元胡6克,桃仁6克,附子3克,水煎服。
4.九痛丸6粒,热开水送下。
按:本案患者为少腹血瘀之实证,兼有急性血虚气脱之虚证、寒证与腑实证。治宜祛瘀活血,助阳扶正,同时用温下法疏通胃肠。方用附子大辛大热,回阳救逆,丹参、赤芍、元胡、桃仁祛瘀活血,半夏燥湿化痰,同时热水送服九种心痛丸,以预防腑实证的发生。
12月10日:零时以前血压波动于70—90/40—50毫米汞柱,以后血压维持在90—100/50—70毫米汞柱以上,稍平稳,脉渐有力。腹胀尤以胃脘部明显,液乎面未发现上升,肠鸣音仍较弱,未排气,无排便。作胃肠减压,并给予中药:
东参15克 丹参15克 赤芍7。5克 元胡6克 桃仁6克 大黄(后下)4.5克 芒硝(冲服)3克 枳实6克厚朴6克 肉桂9克
水煎服,以继续活血祛瘀补气并疏通胃肠。
按:患者血压渐趋平稳,以少腹血瘀证兼气虚、腑实证为主。治宜活血祛瘀补气并疏通胃肠。方中东参大补元气,丹参、赤芍、元胡、桃仁活血化瘀,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为大承气汤,可泻下通便,疏通胃肠,肉桂辛甘热,能温补命门之火,且温中有通,寒凝瘀滞之疼痛最为相宜。
12月11日:病人一般情况好,血压平稳,脉有力。昨日自胃管灌注中药并配合炒大葱腹部热敷之后,肠蠕动增强并有排气。今日用50%甘油灌肠后又有排便。腹痛腹胀渐好转。超声波探测显示腹腔内有液体平面。腹腔穿刺抽出6毫升不凝血,与末梢血对照有显著差异,镜检有花边状红细胞。化验检查:血红蛋白5.2克,尿胆素与胆红质均阴性,尿胆原可疑,黄疸指数2。停药。
12月12日:一般情况好,不活动时无腹痛,有饥饿感.阴道出血量很少。脉有力,舌苔薄白,腹部稍胀,有轻度压痛与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服宫外孕工号方加当归9克,陈皮6克。
12月14日:自觉左下腹部轻痛。检查:巩膜稍黄,腹部压痛和反跳痛不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内诊检查:外阴、阴道、宫颈无异常发现,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附件右侧可对合,左侧近宫体处可触及5厘米×6厘米大小扁包块,很软,有漂浮感,无压痛。化验检查:尿妊娠试验:原尿阴性,尿浓缩试验阳性。服宫外孕工号方。
12月18日:无不适感,昨日已下床活动。尿深茶色,巩膜皮肤黄染明显,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内诊检查:附件左侧可触及3厘米×5厘米×3厘米大小包块,软,可活动,无压痛。化验检查:肝功能正常。黄疸指数等因溶血不能作。服宫外孕2号方加茵陈15克。
按:患者病情稳定,以腹腔血肿包块为主症,治宜攻坚消积,方用宫外孕2号方。因患者巩膜皮肤黄染,加茵陈以除湿退黄。
12月22日:皮肤巩膜黄染渐轻,脉有力,腹部移动性浊音消失。
12月25日:黄疸已消退,黄疸指数6。血红蛋白10.3克。内诊检查:宫体左上方可触及3厘米×4厘米×6厘米大小软包块。继续服宫外孕2号方至包块消失。
1966年4月14日随访病人,无不适,月经规律。内诊检查: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附件双侧可对合,无压痛。
案: 赵某。26岁。病历号:34。
主因停经5个多月,腹痛、阴道出血1个多月,2天来加剧,于1961年5月1日入院。1960年11月开始闭经,1961年2月5日结婚,3月24日开始有少量不规则阴道出 血伴轻度腹痛,4月29日有数次发作性较剧烈的腹痛,5月1日腹痛加剧,伴眼黑及出冷汙。体格检查:血压55/30毫米汞柱,脉搏80次/分,细弱,腹部压痛,以下腹部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内诊检查:后穹隆饱满,宫颈有举痛,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有压痛,附件双侧不易对合,有液体存在感和压痛。血红蛋白9克。
入院后给予输液、输血(200毫升)、吸氧等抢救措施,血压维持在70/50毫米汞柱以上。3小时后,血压稳定于90/70毫米汞柱。服宫外孕工号方加减。4天后移动性浊音消失。第5天查血红蛋白5.6克。8天后再次腹痛,血压一度下降。17天后内诊检查附件右侧可触及不具体包块,大小欠清。继续服宫外孕1号方加减至包块完全消失。
出院后于1963年1月10日在我科足月顺产一男孩,母子均好。同年6月12日因右下腹痛12小时,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在我院外科手术。打开腹腔后无血液积存,肠管等也无粘连,右侧输卵管稍增粗,有轻微粘连,极易分离,壶腹部有米粒大小之瘢痕,左侧输卵管正常。
根据临床体会,李老认为,宫外孕单纯者,治疗期短而容易,有兼证者,治疗期长而较难。特别是兼虚之证者,治疗时间最久,因为该证是虚中夹实,既不能充分使用补药,又不能充分使用攻药。但关于兼证治疗的规律和关键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此外,患者本人或家属如果强调使用手术治疗时我们绝不可勉强。
补虚消积治包块
宫外孕患者未破损或破损后腹腔内血液形成血肿包块,应以攻坚消积为治,经临床筛选,确立了由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莪术组成的宫外孕2号方,但包块型患者常兼虚证,且攻坚药久用易伤正气,临床又有寒热之不同,为此,李老立三方以应不同之需:
一、寒性补虚消积之方
主治:宫外孕善后包块兼喜冷之证。
药品:
水蛭30克 生口芪75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当归45克 知母18克 生桃仁24克 麝香(另研,后人)0.3克
制法:除麝香另研外,先将诸药共研细末,人麝香和匀,炼蜜为丸,梧子大。
服法:每服3~4.5克,早晚空心开水送下。
二、热性补虚消积之方
主治:宫外孕善后包块兼喜热之证。
药品:
水蛭30克 生口芪30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当归45克 肉桂18克 桃仁24克 麝香(另研,后入)0.3克
制法:除麝香外,先将诸药共研细末,人麝香和匀,炼蜜为丸,梧子大。
服法:每服3~4.5克,早晚空心开水送下。 三、平性补虚消积之方 主治:宫外孕善后包块体虚者。 药品: 水蛭30克 生口芪75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当归45克 人参30克 生桃仁24克 麝香(另研,后入)o.3克
制法:除麝香外,先将诸药共研细末,人麝香和匀,炼蜜为丸,梧子大。
服法:每服3~4。5克,早晚空心开水送下。
此外。对于包块表浅而体弱,不宜久用攻坚药者,可敷以外用膏药:血竭9克,樟脑6克,松香9克,银珠9克,麝香o.06克(另研)。前4味研为细末,水熬成糊状,候温入麝香,搅匀贴患处。
有故无殒 亦无殒也
宫外孕休克阶段,大胆应用硝、黄是救急的主要关键。因宫外孕本身是实证,实则泻之,非用疏通不可,如兼肠胃障碍便秘不通,则更相宜。曾治一宫外孕休克患者,初经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用人参救之,不见好转,邀余会诊后,急予硝、黄通泻,很快扭转。但要注意辅以人参,因本病虽实,实中多夹虚故也。同时要进一步分辨寒热及其多少,随证加减,方达周全。
阑尾炎
论治阑尾炎
李老认为,急性阑尾炎可按照张仲景的治法处理。《金匮要略》云: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肿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 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以上两条既说明了有脓、无脓的鉴别,又说明了治法.其中脉迟紧,一般认为属寒,但肠痈却是说明脓未成前的实热证;脉数属热,但在肠痈即是脓已成。腹诊中的有无压痛是分辨虚实的重要方法,如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为脓已成,是热中夹有寒象,治疗时除重用清热解毒外,必须佐用温通之药。少腹肿痞,按之痛如淋,为脓未成,实热壅滞,治疗时除消痈解毒活血外,必佐导滞之品,否则壅滞之热毒不除,其病难愈。大黄牡丹汤中之大黄、芒硝,寒凉攻下,善除实热壅积之邪,桃仁、丹皮、冬瓜子、大黄活血解毒。气行则血行,若加枳实、银花效更佳。薏苡附子败酱散之薏米消痈排脓,败酱草解毒活血排脓,善治腹部之痈脓;附子行气血,散寒滞,助痈之消散。若再加银花、白芥子效更佳。若腹胀痛者,排脓散效果较好。其原方为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共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子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临床用之多改为枳实15~30克,桔梗24~30克,赤芍15克。并加银花30克,白芥子3~6克。
慢性阑尾炎的问题有三:一瘀血,二气滞,三寒。临证时可根据瘀、滞、寒的比例多少用方。若瘀血为主者,宜活络效灵丹加味;肝郁气滞为主者,宜逍遥散加白芥子、千姜、五灵脂;寒凝血滞者,宜少腹逐瘀汤。如兼肠粘连者,亦可采用此种方法。
阑尾脓肿或引起腹膜炎者,银花120克,白芥子9克,甘草9克,是方有效。曾治一男性患者,腹大如鼓,先用中西药不效,经用上方后,从脐中排出黄稠脓汁一大痰盂之多,后果愈。
肠梗阻
寒实型肠梗阻治验
李老认为,肠梗阻总地来说是一个实证,其中有热实、寒实、瘀血、气滞四类。另外,还应注意气虚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这个疾病因为是急症、重症,患者主诉就是腹痛,因此辨别其性质较难。一般来讲,可从发病历史、治疗经过上去考虑。如:生气后突然疼痛者,当考虑为气滞,吃冷性饮食后发病者,为寒实,过去有肠粘连史者必兼瘀血,素有不能吃冷性饮食者为寒实。如:一男性患者,突然腹痛大作,某院外科大夫诊为肠梗阻,予复方大承气汤治之无效。询其有不能吃冷性饮食史,诊为寒实证,予九痛丸12粒,愈。又如:一男性患者,72岁,突然腹痛不止,急至某院治疗,诊为肠梗阻。因其年高体弱,又患冠心病,恐其手术有困难,建议保守治疗。经询其素有不能吃冷性饮食史,又为年高体衰之躯,予九痛丸20粒,分2次服,愈。又如:一男孩,突患肠梗阻,医予萝卜芒硝汤治之不效,经察其为吃冰棒后引起,予小茴香、肉桂、丁香、木香、沉香各6克,愈。又如:一男性患者,80岁,患嵌顿疝引起的肠梗阻,诊为气虚失运,予厚朴24克,人参9克,半夏9克,炙甘草9克,愈。
胰腺炎
胰腺炎证治
李老认为,急性胰腺炎类属于中医的干霍乱、食积痛,大致有寒实、热实两种。热实证,治宜大柴胡汤加减。寒实证,治宜大黄附子汤加枳实、厚朴或一把抓,每次1包,或九痛丸,每次12~20粒。曾治一男性患者,急性胰腺炎,先用复方大柴胡汤十几剂不效,邀李老诊之,审脉弦紧,胃脘剧痛,拒按,诊为寒实证,予大黄3克,细辛3克,附子6克,枳实9克,厚朴9克,1剂取效,10剂疼痛消失。
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多为虚实寒热夹杂证,治疗时必须详辨寒、热、虚、实的比例。例如:脉沉弦或弦涩,舌苔薄白,胃脘胀痛,拒按者,为气滞多而寒实证少的停积证。治宜厚朴温中汤加少量大黄。此方重点在于苦温理气,稍佐通下。四肢厥冷,脉弦紧,胃脘疼痛,拒按,为虚寒多而实证少,治宜桂附理中汤合小承气汤温中健脾,导滞消积。脉虚大,胃脘疼痛,拒按,或仅有压痛,为中气虚衰多而兼寒积,治宜补中益气汤加枳实、厚朴、苍术、木香、干姜、大黄,补中益气,温中导滞。脉弦滑,胃脘有压痛,为热多而寒少证,治宜半夏泻心汤去党参,加枳实、白术、莱菔子,或枳实导滞丸加干姜。
败血症
西名败血之症 中医两证相当
温病热入血室 外科疔毒走黄
李老认为,脓毒为败血证类属于中医外科中的疔毒走黄和温病中的热入营血,一般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有效。例如:一女性患者,乳腺炎合并败血症。持续高热不退。神昏,斑疹,先单独应用抗生素,并配用中药清热解毒剂无效,改用犀角地黄汤后即愈。但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并非全部有效,还应根据夹杂证的情况加以配伍.如:夹有脉大、口渴、汗出者,应配入生石膏、知母以清气分之热;大便秘结者,应加大黄、芒硝、元参;神昏,苔黄者,加安宫牛黄丸,每日2丸;痰多者,加竹沥15克;气营两燔者,改用清瘟败毒饮等。
此外。败血症还有所谓如温病热人下焦肝肾者,即如《温病条辨》所谓:“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温病误表,滓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救逆汤主之。”“温病已汗而不得汗,已下而热不退,六七日以外,脉尚躁盛者,重与复脉汤。”“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者脉两至者,重与复脉,虽有他证,后治之。”“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儋儋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热邪久羁,吸灼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疯,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例如:曾治一末梢神经炎、泌尿系感染合并败血症患者,神志恍惚,汗多如洗,发热持续不退,时时手足瘛疚,或时谵语,面色觥白,脉虚数而促,先用西药、中药清瘟败毒饮无效,改予三甲复脉汤加知母、黄柏,后果愈。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验案一则
何某,女,65岁。门诊号:31497。
1961年7月19日初诊:半身不遂3个多月,某院诊为脑血栓形成,住院治疗1个多月无效,后请中医以针灸、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之仍无效,邀请李老治之。李老审其面呈忧郁之色,问之亦不愿多语,脉沉而弦,云:肝郁血滞,血不养筋,治宜养血活血,舒肝理气,逍遥散加减:
柴胡9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丝瓜络 9克 桑枝9克 香附7.5克 郁金6克
7曰后往诊,共服7剂,诸症大减,左侧肢体已能活动,并可翻身。继服1月而愈、
按:李老认为:补阳还五汤确是一个治疗半身不遂的好方,但其为补气活血方,若用之于肝郁气滞、筋脉失养者,则气血更加壅滞而筋脉不舒.经云:肝主筋、肝郁血滞,筋脉失养,故以舒肝养血活血而愈.
肝脓肿合并膈下脓肿
验案一则
张某,男,50岁。门诊号:77256。
1964年9月12日初诊:阿米巴肝脓肿合并膈下脓肿,持续高烧不退半年多,某院以西药治疗不效,审其脉弦滑数,胃脘有明显的不可触按之象。李老认为,脓肿应治之清热解毒之法,但根据经验看,凡抗生素有效者,应用清热解毒之剂亦效,无效者亦殊难取效,故不可但用清热解毒之法治之。此证应按其腹,寻其脉,若压痛明显者必予攻下,但攻下不可大下,大下则痛难除,脉滑数者应予化痰,弦者重在和解。处方:
柴胡18克 半夏12克 黄芩12克 枳实15克 赤芍15克 白芥子9克 瓜蒌30克 桔梗15克 蒲公英30克银花30克 连翘30克 大黄3克
次日,患者家属告知,体温由39.8c下降至38。512,腹痛大减,饮食稍增。乃嘱其继服2剂。3剂后,食欲大增,体温恢复正常。
按:膈下脓肿合并肝脓肿,若但予消痈,不予理气化痰,不去评脉辨证,实难取效。李老告诫云:内痈尤重于里治,不可不注意也。诊余漫话 疑难之病 难在虚实寒热夹杂之间 解难之法 功在孰多孰少下药之中 李老认为,疑难疾病,即慢性、危重、难治性疾病,其难治的主要原因,是虚实寒热夹杂证的问题。任何疾病,从其性质来看,不外寒热虚实。单纯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以及实寒、实热、虚寒、虚热,不难辨治,但临床上往往是单纯者少而夹杂者多,疑难性疾病,更是如此,如寒中夹热,热中带寒,虚中夹实,实中带虚,还有上焦热而下焦寒,此脏实而彼脏虚等,都需要特别注意。既明兼夹,尚需进一步分析其量的对比,何多何少,何宾何主,都必须弄清,治疗方可有的放矢。因此,能否正确地处理夹杂证,往往是衡量一个医生技术高低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