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崩漏六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例一。

戴××,女,四十九岁。月经紊乱,每次经来淋沥不净。一日,忽血崩不止,头晕眼花,冷汗如洗,卒然倒地,昏迷不省人事,其势甚危,急来求诊。症见。舌淡无华,两尺脉芤,面色苍白,手足逆冷。此冲任之气暴虚.不能统摄阴血,血遂妄行。当务之急,宜速补血中之气。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嘱急取高丽参30克 ,浓煎服之。服后元气渐复,神智甦醒,流血减少。续予扶阳之剂,以恢复气血阴阳的平衡。此即《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及“阴阳互根”之理。拟方用四逆汤,干姜易炮姜。处方:

附片90克 炮姜30克 炙甘草9克

此方温扶元阳而固真阴,为治本之剂。

二诊:上方服一剂,肢厥回,冷汗收,流血止。仍感头晕、神倦,面色尚淡白。此乃肾精亏耗,阴阳俱虚,宜补阴回阳,阴阳并治。方用:

龟龄集二瓶,每次服五分。

三诊:上药服后,头晕及精神好转。改以温中摄血,加固堤防之剂。方用归芍理中汤加炮姜。处方:

当归15克 炒杭芍9克 潞党参15克 白术12克 炮姜15克

炙甘草6克

四诊:连服三剂,症状消失,面色红润,惟觉神倦。继用人参养荣丸调理而安。

此案初诊因病势危急,本“血脱益气”之旨,故用人参大补元气,挽救虚脱。病危重者,当以救元阴元阳为急务。此症恐气随血脱,故急用人参补气固脱,继用四逆汤回阳固阴以治本,庶乎阳得其升而阴有所守,故迅获止崩之效。然崩后肾精亏耗,阴阳俱虚,故以龟龄集补肾助阳,随接以归芍理中加强脾统血之机能,最后用人参养荣丸气血双补以善后。如此标本兼顾,既可迅速恢复体功,更可巩固已获之成效。

例二:

纳××,女,三十岁。患漏症,持续出血,淋漓不止,已四十余日,屡治未效,转我所求诊。症见:脉涩,舌红,下腹胀痛拒按,血行不畅,色黑有块,心烦。脉症合参,断为冲任瘀滞,气机不畅,兼有郁热。治法应化瘀、舒肝为主,兼以清热,使冲任血脉调畅,新血归经,则漏血可止。用失笑散与金铃子散合方加味。处方:

五灵脂9克 蒲黄9克 (生、炒各半)川楝子9克

玄胡索9克 当归9克 桃仁6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此方本《内经》:“通因通用”之旨而立。五灵脂为行血止痛要药,蒲黄生、炒并用,生能化瘀,醋炒则止血,川楝子舒肝解郁,导热下行。玄胡索调血中滞气,当归养血活血,桃仁、乳香、没药祛瘀理血,宣通脏腑经络。诸药协同则化瘀、舒肝、清热,通畅冲任血脉,而收止漏之效。

服一剂,漏血减少,再剂血全止。后用四物汤加香附、炒黄芩调理,病即告愈。

例三:

李××,女,三十岁。因经漏作刮宫手术后,血仍淋漓不止,已二月余,迭服止血药未效。诊脉细弱,面色不华,神疲倦怠,小腹隐痛喜按。此冲任虚损,气血俱亏,阴血不能内守所致。宜调摄冲任,补益气血治之。方用胶艾四物汤合炮姜甘草汤加减。处方:

生地15克 当归15克 杭芍9克 潞党参15克 炙艾叶6克

阿胶30克 炮姜15克 炙甘草6克 烧乌梅9克

上方四物汤去川芎,补血、调血,炙艾、阿胶温经止血,数味合用则有调理冲任,补血益气之效。尤妙在炮姜、甘草二味,苦甘化阴,且能引血归经而止血。

服上方一剂,血渐止。守原方服六剂,病渐痊愈。

例四:

汪××,女,二十六岁。施刮宫术后,经漏不止,已一月余,兼见盗汗,心烦、头昏。余仍用上例之胶艾四物汤合炮姜甘草汤加减,服五剂,漏血全止。仍盗汗,心烦,头昏。证属肾阴不足,肝阳上亢。治以滋阴潜阳法。处方:

淮山药15克 山萸肉9克 生龙骨15克 生牡蛎15克

玄参9克

方中山药甘平,补脾胃、益肺肾,补而不滞,不燥不热,张锡纯称其有“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及“强志育神"之功。山萸肉酸涩微温,补益肝肾,收敛元气,善止虚汗。龙骨、牡蛎镇肝潜阳,配以萸肉,最能敛汗。玄参苦成寒,补水滋阴,凉血润燥。诸药合用,补益肝肾,滋阴潜阳而安神。

患者连服五剂,盗汗全止,心烦、头昏均见好转。

此案所用之方系由张锡纯“阴虚劳热”诸方体验化裁而出。凡肝肾不足,阴虚阳亢所致之心烦、失眠、头昏、口于、盗汗等症,均可使用。

例五:

高××,女,三十五岁。经漏四十余日,近旬加剧,血色淡红,且现面浮、耳鸣、气短、自汗、心悸、神倦等症。脉细弱,舌淡润。此系冲任虚损,气不固摄所致。治宜滋养冲任,补气摄血。用胶艾四物汤加味。处方:

生地15克 当归15克 潞党参15克 杭芍9克 炙艾叶6克

北口芪15克 阿胶30克 山萸肉9克 乌梅9克 炮姜15克

炙甘草6克 元肉15克

上方服二剂,漏血即止。惟耳鸣、面浮、自汗犹存。按脉细弱,两寸尤甚。此胸中大气下陷,气分虚极所致,乃易方用张锡纯升陷汤加味。处方:

北口芪24克 知母9克 升麻6克 柴胡6克 桔梗6克

山萸肉9克 潞党参15克

连服三剂,诸证好转,精神转佳,病告痊愈。

例六:

侯××,女,三十岁,湖南人。患经漏二月余,曾经中西医治疗,而经漏如故,且脐腹绞痛难忍。经用吗啡止痛,收效不大,反而出现口干、舌燥、自汗、发热等症。经其友介绍来诊。症见脉弦细,舌苔白腻少津。结合上述诸症观之,显系血枯化燥,血室瘀热所致。势非攻下,莫可救治。但患者体质虚损,目前用下,恐再伤正气,经漏更甚,必致危殆。宜本“体功重于病邪”之原则。治法分两步,先从健脾养肝,恢复机体功能,待体质好转,方再议下。处方用逍遥散加胡黄连。数剂后,果现脉数,舌转黄燥,发热、自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数日未解。此瘀热伤津,而肠燥之征象已备,体功已趋好转,下法之条件已具,乃用仲景厚朴七物汤。处方:

川厚朴9克 枳实9克 大黄9克 桂枝9克 甘草9克

生姜3片大枣3枚

方中枳、朴、大黄系小承气汤,用于攻里泻下,并除血室瘀热;桂枝、生姜升肝达郁,肝气得升,则血得归藏而经漏可止;甘草、大枣补益元气而和中。如此组合,既能逐瘀退热,又能安正。

嘱服上方一剂,次日来诊,大为好转,自诉大便已通,下黑粪两次,每次半痰盂之多。且汗止舌润,脉静身凉。两月多来之经漏已随之而止。继以归芍六君汤调理而愈。

此案之主导思想,在于初诊即认定其“正虚邪实”,但不急于驱邪,故先以健脾养肝为第一要着。待患者体气渐充,燥热已趋明显,攻下条件业已成熟,便抓住“血室瘀热是引起经漏不止”这一病机关键所在,毅然投以泻下之法,使瘀热尽除,而收全功。

[按]:崩症系指经血卒然而来,暴下成块,势不可挡,如土崩瓦解,故名曰“崩”。漏症则淋漓不尽,绵延不止,如漏卮难塞,故名曰“漏”。古人认为:“漏者崩之渐,崩者漏之甚”。“久崩不止,气血耗竭,必致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将成崩。”崩漏二症,虽症状不同,但总由;中任二脉为病。临床诊治必须审其虚实,辨其寒热。故处方用药须根据病情而定。上述病案六例,从中可以看出“同病异治”之灵活性。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