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能感供养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演培法师讲述

己二 能感供养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此明能感供养。释尊劝大众应一心供养观音,无尽意是位大菩萨,深知供养的重要,所以在听佛劝供后,‘无尽意菩萨’立刻禀‘白佛言:世尊’!你老人家要我们一心供养观音,‘我’们现‘今当’遵慈命,来‘供养观世音菩萨’。说后,‘即’刻‘解’下挂在‘颈’上的‘众宝珠璎珞’,而这宝珠璎珞的‘价值’,大约值‘百千两金’,即值十万两黄金,以示其异常贵重,现在把这贵重的璎珞,供养观世音菩萨,而‘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仁者,是菩萨与菩萨间的互相称呼,即具有仁慈的人,或具有仁德的人。无尽意虽这样的诚心供养,但当‘时观世音菩萨’,却‘不肯’接‘受’他的供养。从文字上看,这段文的意思,是很浅显的,但文中所含的义理,却是很深的,不可等闲过去!

璎珞,在印度是一种装饰品,挂在颈上的饰物叫璎,缠在身上的饰物叫珞。璎珞的贵贱,要看各人的身分地位及经济环境以分别的。如现在的人,喜以鲜花结成花串,挂在颈上以为装饰,或以珠子穿成一串,挂在颈上以为装饰,均可名为璎珞。现在无尽意所供养的璎珞,是以众宝珠所串成的,单说宝珠,是指摩尼宝珠而言,现说众宝珠,是指一切珍珠宝贝,亦即上文说的七宝。正因璎珞是众宝珠所串成的,所以特别贵重,价值百千两金。

在这段文中,有句特别值得注意的话,就是“受此法施珍宝璎珞”。因为无尽意所供养的宝珠璎珞,明明是财物,应该说为财施才对,为什么说为受此法施?财施是有形的物质,法施是无形的真理,二者是绝对不同的。现在我们要问:无尽意从颈项上解下来的宝珠璎珞,究竟是财物?抑或是什么?佛经所说璎珞,常是代表功德,所以宝珠璎珞在此,就是代表种种功德。

无尽意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已经积集了无边的法宝功德,庄严自己所证得的清净法身,所以这里说的颈项,是代表所证的真如法身,而此真如法身,是用种种清净功德所庄严的。现在从颈项上解下宝珠璎珞,是即表示菩萨虽证法身,而不安住于法身,从法身中示现化身,来到世间度化众生,现在以此无尽功德,一心供养观音菩萨,所以名为法施而不名为财施。

无尽意听佛介绍观音菩萨成就种种功德,而自己本身亦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可说二大菩萨已得心心相印。佛要无尽意一心供养,想到观音已成就种种功德,根本不须要财物供养,所以就以自己所积聚的功德,本于一念恭敬,诚心诚意的去供养,这才是最上供养,才是真正供养。

或作这样的解说亦可,就是所供养的虽属财物,但当正在供养之时,决不在这上面著相,了达所谓三轮体空,根本没有实在能施的人,没有实在接受布施的人,亦没有中间所布施的财物,所以虽终日实行布施,而丝毫不居布施的功德,且认为我这样做,是自己本分内的事,因而即财布施而转为法布施。吾人发心布施,财施即为财施,是因发心布施以后,牢牢记著布施这件事,不能做到三轮体空这个程度,所以不能即财施而为法施。

同时,还可作这样的说,就是无尽意供养宝珠璎珞,不是为自己求功德的,而是为众生求福德的,如为自己求功德的话,这功德就是属于有漏功德,不能成为无漏的清净功德。因为是为众生求福的,所以将此供养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使诸众生同样得到这功德利益,所以能即财布施而转为法布施。我们众生不同,不论做了什么功德,总认这功德是自己所有的,不肯与诸众生共享其利,好像给了众生,自己就有所缺少,故不能即财施而为法施。

众生所以不能无相布施及回施众生,因为以为这是实有的,而不知道能如此做,所得功德更多更大;菩萨深深的了解这点,所以能不著相行施而又回施众生。无尽意是位大菩萨,通达财法二施等无差别,故即财施而为法施。

有以无尽意所供养的璎珞,是代表智慧,而以观世音所成就的功德,是代表慈悲,悲智为每一菩萨行者所共具有的,但经中往往以某一功德,为某一菩萨所特有,如观世音以悲为他的特德,无尽意以智为他的特德,现在无尽意以其所特有的智慧,奉献给具大慈悲的观音,因而使得观音悲智交融,上求下化,运用自如,所以称为法施。

无尽意诚心供养观世音,而观世音却不肯接受,这是什么道理?就世俗说,珠宝是人人所爱的,没有的时候,千方百计去求得,如果有人送你,怎会不肯接受?众生所以不断的在追求珠宝财物,是由贪欲的驱使;观音菩萨早已远离了贪欲,那里还会随便接受别人的供养珍宝?是以不受。就佛法说,观世音固然具有无尽意的智慧,无尽意亦同样具有观世音的慈悲,每一大菩萨都是悲智具足的,还有什么与及受可说?观世音菩萨深深了解这点,所以无尽意虽诚心诚意的供养,但观世音却很客气的婉拒接受。

‘无尽意’菩萨见观世音菩萨,不肯接受他的璎珞供养,于是‘复’又很诚恳的禀‘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我们的供养是很诚意的,请您‘愍’念‘我等’没有种种功德庄严自己的原‘故’,慈悲接‘受此’微分的‘璎珞’供养,使我们略为培植一点功德!从无尽意的再度请求,可知无尽意的发心供养,不是专门为自己的,而是为了一切众生。因无尽意见到众生在生死中受苦受难,就是由于过去没有培植福德,现在你观世音如不慈悲接受我们供养,那众生在未来世中,岂不苦难更多?因此请求接受供养,亦唯有如是为众生发心供养,才是真心供养。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