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兵机第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旧题解]兵机者,用兵之机括(1)也。上篇言军势,所以壮我之势。势显于外,虽足以压敌,苟无机以运量其间,则浅露而易见,何以收万全之胜。故以《兵机》次子《军势》(2),为第八篇。

[注释](1)机,弩的发矢器;括箭之末端。(2)底本脱“军”字。

[译文]兵机,就是用兵的机巧。上篇论述军势,为了壮大我军的势力。势力表现出来,虽然能压制敌人,如果在运用实力中没有机巧,(一切行动)都容易被人看透,怎能取得万全的胜利呢。所以把《兵机》列在《军势》之后,作为第八篇。

67.凡用兵之法,主客无常态,战守无常形,分合无常制,进退无常度,动静无常期,伸缩无常势,出没变化,敌不可测,此之谓兵机。

[译文]用兵的法则,主与客没有一定的形态,攻与守、没有一定的形式,分散集中没有一定的规则,前进后退没有定的标准.行动静止没有一定的期限,展开和收缩兵力没有一定的态势。出没无常,使敌无法判断,这就叫做“兵机”。

[旧注解]惟无常,则运用之妙存于心矣,故曰机。

68.故以奇为奇,以正为正者,胶柱调瑟(1)之士也。以奇为正,以正为奇者,临书模画之徒也。我奇而示敌以正,我正而示敌以奇者,知胜者也。我奇而敌不知其为奇,我正而敌不知其为正者,知胜之胜者也。凡兵之所交,辟之所向,胜负决于斯须(2),存亡辨于顷刻者,无非奇正形之也。

[注释](1)胶柱调瑟,即“胶柱鼓瑟”。见《达权第三》“旧题解”注(2)。(2)斯须,瞬间。一刹那。

[译文]因此,只知道把奇兵当作奇兵使用,把正兵当作正兵使用,是不懂得变化的人。只知道把奇兵变为正兵,把正兵变为奇兵,是不善于变化的人。我用奇兵而对敌人显示是正兵,我用正兵而对敌人显示是奇兵,这就是懂得打胜仗的人了。我用奇兵而敌人不知道这是奇兵,用正兵而敌人不知道这是正兵,这就是懂得为什么会打胜仗的人了。凡是军队与敌接触,两阵相对,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是顷刻之间判明生死,无非是运用奇正迷惑敌人的结果。

[旧注解]此概论奇正之用。胶柱调瑟,不合变者也。临书模画,不善变者也。惟奇示之正,正示之奇,则能变矣。我之奇正,敌皆不知,则变而神矣。能之者胜而存,不能者负而亡,皆奇正使然也。

69.故善制敌者,愚之使敌信之,诳之使敌疑之,韬其所长而使之玩(1),暴其所短而使之惑,谬其号令而使之聋,变其旗章而使之瞽,秘其所忌以疏其防,投其所欲以昏其志,告之以情以款其谋,惕之以威以夺其气。

[注释] (1)玩,不认真,疏忽的意思。

[译文] 善于制服敌人的,愚弄敌人,使它信以为真.欺骗敌人,使它产生怀疑。隐匿我军的长处。使它疏忽。暴露我霉的短处,使它迷惑。假传号令,使它瞬不到我军的实情。改变旗章,使它看不清我军的虚实。把敌人害怕的隐藏起来,使它防范公懈。迎合敌人的心理,使它意志昏乱。把军力强大之情告知敌人。以挫败它的讨谋。用威力震骇敌人,以沮丧它的士气。

[旧注解]此十事乃藏机而用处,愚之使信,诳之使疑,如陈平易太牢以恶草,愚诳项羽,羽即信之而疑范增。(1)韬长使玩,暴短使惑,如韩信潜遣赤帜,而故陈背水,使赵人玩惑之底于败亡。(2)谬其号令,如武穆得曹成之谍,佯泄食尽,纵之而诱其来攻。(3)变其旗章,如冯异与赤眉战久,变服与同,乱之而致其莫识。(4)秘忌琉防,投欲昏志,如越王隐其教训复仇之志,阳为恭顺献纳之勤,俾吴王日肆骄淫而忘备。(5)告情款谋,如华元登子反之床,直陈宋之困馁而楚师果退。(6)惕威夺气,如寇恂集诸县之兵,大呼刘公兵到,而苏茂胯动。(7)此皆机之所在也。

[注释]见第22条“旧注解”注(17)。(2)见第22条“旧注解”注(4)。(3)见第46条“旧注解”注(2)。 (4)见第52条“旧注解”注(1)。 (5)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越王勾践在会稽战败后,暗中卧薪尝胆,生聚教训。准备复仇。但表面上却对吴王恭顺,殷勤纳贡,使他日益骄淫,放松戒备,终于在前473年灭了吴国。(见《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6)周定王十二年(前595年),楚将子反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情势危急,就派大臣华元乘夜潜入楚军,一直跑到子反的床前,威逼他说:“现在城中情况虽很紧急。但是我们宁愿全国毁灭,决不作城下之盟,你们如能退兵三十里,我们就听从楚国的命令。”子反害怕就被迫同宋媾和了。(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7)汉更始二年(24年),刘秀率兵北攻燕赵,令寇恂留守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第二年春,朱鲔(wěi伟)派苏茂率兵进攻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寇恂一面防守,一面令各县发兵来援。第二天,当两军交战时,各县援兵赶到,寇恂就命士兵在城上大呼“刘公兵到”,苏茂军信以为真,发生动摇。寇恂乘机出击,火破苏茂。(见《后汉书》卷十六《寇恂传》)

70.故敌之实,我虚之;我之实,敌不可得而虚也。敌之虚,我乘之;我之虚,敌不可得而乘也。我实其实,将以从(1)敌也。我虚其虚,将以疑敌也。我实其虚,将以违敌也。我虚其实,将以致敌也。虚实之机,变生于敌,渊微之妙,鬼神莫知,然后能狃敌(2)而成功。

[注释](1)从,底本无此字,疑夺,今据本条“旧注解”“将从敌与之战也”句增补。 (2)狃niu(纽),习以为常。狃敌,麻痹敌人的意思。

[译文]所以敌人充实,我可使他空虚:我军充实,敌人无法使我空虚。敌人空虚,我可乘机击敌:我军空虚,敌人无法乘机击我。我军充实而显示充实,为的是打击敌人;我军空虚而显示空虚,为的是使敌人怀疑。我军本来空虚而显示充实;为的是使敌人发生错觉;我军本来充实而显示空虚,为的是调动敌人前 来。运用虚实的关键,在于根据敌人的情况而变化,深奥精微的妙处,鬼神也无法明了,然后才能麻痹敌人而取得成功。

[旧注解]此因上十事,而又以虚实总言机之莫测也。能虚敌之实,而乘敌之虚,我不为敌所虚所乘,则本立矣。由是实而即示实,将从敌与之战也。虚而即示虚,将疑敌使不进也。本虚而实之,将乖违敌之心志也。本实而虚之,将引致之自来也。变化几微,隐而难测,故敌惟溺于近小之利,我可成其远大之功也。

71.夫敌兵强而骤进者,气之暴也。师老而逮退者,罢(1)之极也。舍而不我逼者,虑有巧也。去而不我追者,惧有谋也。分兵以战,中军潜突而敌不悟者,迷于害也。合战少却,左右掩击而敌不虞者,汩(2)于利也。累挫之敌,不烦顿旅,示之以旌而可遁者,余威之所震也。故伤弓之鸟,可以虚下,决蹯(3)之兽,可以惊奔。

[注释] (1)罢pí(皮),通“疲”(2)汩gu(古),沉沦。(3)蹯fán(烦),兽的足掌。决蹯,见《战国策•赵策》,大意是:有人设置捉虎的绳套,套着了一只老虎的脚。老虎急了,挣断脚跑了。

[译文]敌军强大而急促前进,是因为气势凶猛。敌军长期作战而突然退却,是因为疲惫不堪。敌军扎营而不敢逼近,是顾虑我有巧计。敌军远离而不敢紧追,是惧怕我有计谋。分兵作战,以主力秘密进行突击,而敌人不能觉察,是它迷惑于眼前的危险。与敌交战,我军稍向后退,从左右两侧袭击敌人,而敌人没有防备,是它沉溺于眼前的利益。多次被打败的敌人,不必整顿部队,只须显示旗帜就可把它吓跑。这是被我军余威所震骇的缘故。所以说惊弓之鸟,可以空拉弓弦把它吓落,“决蹯”之兽可以用声音把它吓跑。

[旧注解]此言不惟藏己之机,犹当知敌之机。兵强骤进,如项羽闻沛公先入关,大怒飨士,期旦日破之,是其暴也。(1)师老遽退,如高欢攻孝宽于玉壁,苦战六旬,而困,乘夜以遁去,是其罢也。(2)舍而不逼,如先主平地立营,而逊不敢犯,是揣之有巧也。(3)去而不追,如孔明退师祁山,而懿不敢追,是疑其有谋也。(4)分兵潜突,如越之伐吴,先鸣鼓分兵,既以中军潜涉,吴乃不悟而分应,是昧于攻其无备之害也。(5)少却掩击,如唐之建成,先义师少却,既而太宗横击,老生不虞而被擒,是溺于乘隙轻进之利也。(6)示以旌而可遁,如金兵惊见顺昌旗帜,(7)曹成惊闻岳家军来,(8)若非震于刘锜、武穆之余威,何悉遁如此。“伤弓之鸟”四句,乃古语,引之以证余威意。此皆敌之机,我亦不可不知也。

[注释] (1)见第24条“旧注解”注(6)。(2)见第31条‘旧注解“注(1)。 (3)见第16条“旧注解”注(1)。(4)(蜀汉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围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并亲率主力迎击魏将司马懿于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司马懿凭险固守,拒不出战。诸葛亮又退回祁山。司马懿见蜀军退走,只在后面尾追。 (见《三国志》卷三十五《诺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按:“懿不敢追”的事,史料无记载。)(5)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吴越笠泽(水名,今江苏苏州南,自太湖东至海,南与吴淞江平行)之战。双方夹水而阵。勾践使左右两军各距中军五里,利用暗夜,渡到江心,金鼓齐鸣,进行佯攻。夫差也分两路迎击。勾践乘机率中军,秘密渡江,从中央突击,大破吴军。(见《国语•吴语第十九》)(6)隋义宁元年(617年),李渊率军攻霍邑(今山西霍县),隋将宋老生开城出战。李建成军队稍向后退,宋老生立即进击。李世民突然率军冲击隋军侧背,擒获了宋老生。(见《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7)宋绍兴十年(1140年),宋将刘锜在顺昌(今安徽阜阳县)大败金军后,金军震恐。第二年二月,刘锜又与其他各路宋军,柱石梁河(今安徽巢县的濡须水)再度大败金军,乘胜追击。金军望见刘铸的军旗,都说“这是顺昌军的旗帜”,就不敢抵抗,继续退走。(见《宋史》卷三六六《刘锜传》)(8)曹成,底本作“李成”,显误,今根据《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改正。宋绍兴二年,宋将岳飞率兵进攻曹成于道(今湖南道县一带),贺(今广西贺县一带)二州。由于岳飞的军队素有威名,曹戍听说岳家军来了,就分道退走。(见《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72.其藏机误敌之妙,使之履危蹈险而不觉,诚如投于水火中。故敌欲战而不能胜也,欲守而不能固也,欲分而不能散也,欲合而不能集也,欲进而不能前也,欲退而不能去也,欲动而不能奋也,欲静而不能安也,欲伸而不能张也,欲缩而不能敛(1)也。以我较之,无分于主客,有机存焉。则彼虽众,亦何虑其不敌哉?

[注释](1)敛,聚,靠拢的意思。

[译文]这种隐藏机巧贻误敌人的奥妙,能使敌人陷于危隐境地而不觉察,就象把敌人放在水火里一样。所以敌人要想出战而不能取胜,要想防守而不能巩固,要想分散而不能散开,要想会合而不能集中,要想推进而不能向前,要想退却而不能离开,要想行动而不能振作,要想停止而不能安定,要想伸张而不能展开。要想收缩而不能靠拢。从我方考虑,不论进攻防御,都存在着机巧。那么敌人虽多,又哪怕不能战胜它呢?

[旧注解]此直关首节,言敌中我机,故行皆窒碍,虽众亦无益也。

73.是以善用兵者,天时不能为之挠,地形不能为之阻,惟能因机而制变,择利以行权,则电雾风雪为之资,险易广狭为之用。

[译文]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天时不能阻挠他,地形不能妨碍他,只要能顺应时机,掌握变化,选择有利条件夺取主动权,那么电、雾、风、雪各种天候都可为他所借助,险、易、广,狭各种地形都可为他所利用。

[旧注解]此见兵之有机,乃人之所设。将既能尽人事,则天时地利不能挠阻,而反为吾人事之助矣。机,诚兵家要矣夫!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