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肴”是“平水韵”中下平声的第三韵部。
“肴”在《广韵》中作“胡茅切”,平声,肴韵。
《笠翁对韵》所用到的韵脚字有爻、捎、肴、巢、獒、梢、筲、交、嘲、胶、抛、胞、袍、敲、茅、庖、铙、蛟、郊、胶等20个,《声律启蒙》所用到的韵脚字有爻、蛟、蛸、哮、胶、茅、嘲、交、巢、苞、郊、包、猫、肴、梢、樵、敲、抛等18个。其中两书共同用到的有12个韵脚字:爻、肴、巢、梢、交、嘲、胶、抛、敲、茅、蛟、郊。《笠翁对韵》用到而《声律启蒙》没用到的有8个字:调、獒、筲、胞、袍、庖、铙、嘐。《声律启蒙》用到而《笠翁对韵》中没用到的有6个:蛸、哮、苞、包、猫、樵。其中《笠翁对韵》所用到的“调”属于“二萧”韵部,獒、袍属于“四豪”韵部;而《声律启蒙》所用到的猫、樵也属于“二萧”韵部。
其一
诗对礼,卦对爻1。
燕引对莺捎2。
晨钟对暮鼓,野蔌对山肴3。
雉方乳,鹊始巢4。
猛虎对神獒5。
疏星浮荇叶,皓月上松梢6。
为邦自古推瑚琏,从政于今愧斗筲7。
管鲍相知,能结忘形胶漆友;蔺廉有隙,终为刎颈死生交8。
【注释】
1诗对礼,卦对爻:《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诗和礼,分别指《诗经》和“三礼”,也可泛指儒家经典,如《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卦,《周易》中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每卦三爻,组成八卦(即经卦);八卦互相重叠,组成六十四卦;古代视占卜所得之卦判断吉凶。爻,《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分为阳爻和阴爻;爻含有交错和变化之意,《周易•系辞上》“爻者,言乎变者也”。平仄上,“诗”“爻”是平,“礼”“卦”是仄。语法上,两组都是名词相对,一组是“五经”之名,一组是《周易》象征符号之名。
2燕引对莺捎:引,本义是拉弓的意思,引申为带领、招来等意义。唐诗中常见“燕引雏”的情景描写,如唐元稹《哭子十首》“寂寞空堂天欲曙,拂帘双燕引新雏”,唐殷遥《春晚山行》“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莺,又称黄鹂、仓庚等,叫声婉转动听,唐温庭筠《南歌子》“隔帘莺百啭,感君心”。捎,拂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上林赋》“拂鹥鸟,捎凤皇”。“莺捎”的意象也常在诗歌中出现,如清钱谦益《读云林园事略追叙昔游凡一千字》“莺捎帘外花,鹤梳镜中羽”。今本多作“莺调”,亦可。古诗文中亦常描写黄莺调舌引吭的情形,如宋陈允平《永遇乐》“玉腕笼寒,翠阑凭晓,莺调新簧”等。平仄上,“燕引”是仄仄,“莺捎”是平平。语法上,“燕引”“莺捎”都是主谓结构。
3晨钟对暮鼓,野蔌(sù)对山肴:古代城邑内有专门放置钟鼓的楼,用以计时报更,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有两楼对峙,谓之‘钟鼓楼’,上有太史局生,测验刻漏,每时刻作鸡唱,鸣鼓一下”。晨钟,清晨的钟声,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暮鼓,晚间报时的鼓声,唐王贞白《长安道》诗“晓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晨钟”“暮鼓”经常并提或对举。野蔌、山肴,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野蔌,野地里的蔬菜;山肴,山间的野味佳肴。平仄上,“晨钟”是平平,“暮鼓”是仄仄;“野蔌”是仄仄,“山肴”是平平。语法上,两组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4雉方乳,鹊始巢:此联出自《礼记•月令》:“季冬之月,……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乳,生子、分娩的意思,《吕氏春秋•音初》“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高诱注“乳,产”;此指鸟产卵,唐王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平仄上,“雉方乳”是仄平仄,“鹊始巢”是仄仄平。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巢”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筑巢的意思。
5猛虎对神獒(áo):獒,是一种高大凶猛的狗,《尚书•旅獒》“西旅献獒”,孔安国传曰“西戎远国贡大犬”。《左传•宣公二年》记载了晋侯企图利用这种大狗来谋杀大夫赵盾的故事:“晋侯饮赵盾酒……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杜预注“獒,猛犬也”。平仄上,“猛虎”是仄仄,“神獒”是平平。语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结构。
6疏星浮荇(xìng)叶,皓(hào)月上松梢:上联描写天上星星的倒影映照在水中和荇叶之上的情景,化用了宋舒亶《丑奴儿•次师能韵》“一池秋水疏星动”和宋陈尧佐《林处士水亭》“冷光浮荇叶,静影浸鱼竿”的意境。疏星,疏疏落落的星星,宋苏轼《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荇,一种水生草本植物,《诗经•周南•关雎》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下联所描写的月挂松梢的情形,在很多古诗中都出现过,比如唐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平仄上,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
7为邦自古推瑚琏(liǎn),从政于今愧斗筲(shāo):瑚琏,典故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瑚、琏,皆是宗庙礼器,后来用以比喻治国安邦之才,《魏书•李平传》“实廊庙之瑚琏,社稷之桢干”。下联典故出自《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筲,斗与筲,斗容十升,筲容一斗二升,皆属量小的容器,比喻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窄。平仄上,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平仄平平仄仄平。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为邦”“从政”是动宾结构充当主语,“自古推瑚琏”“于今愧斗筲”都是状中结构。此联语义、用典、语法结构皆对仗工整。
8管鲍相知,能结忘形胶漆友;蔺廉有隙,终为刎颈死生交:“管”指管仲,“鲍”指鲍叔牙,二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贤人。《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和鲍叔牙是年少时就交好的朋友。管仲事奉齐公子纠,鲍叔牙事奉齐公子小白。后来公子纠失败,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鲍叔牙就推荐管仲帮齐桓公打理国事,成就了霸业。管仲当权后,说起二人的友情,“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这段话是“管鲍相知”最好的注脚了。胶漆,胶与漆,比喻事物的牢固结合,也比喻情谊极深、亲密无间,今有成语“如胶似漆”。“蔺”指蔺相如,“廉”指廉颇,二人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文武大臣。二人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本是赵国臣子缪贤的门客,在完璧归赵、渑池会两件事上立下大功,“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对此非常不满,扬言要对蔺相如不客气:“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听到这样的话,就尽量避开廉颇,不和他争功斗气,他的门客都不服气,蔺相如说:“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原来蔺相如是为了顾全大局,把个人恩怨放在后面,而把国家公利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廉颇听说了这样的话,非常羞愧,前去蔺相如门谢罪,“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自杀,《春秋公羊传•宣公六年》“‘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复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何休注“勇士自断头也”。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结,《广韵》“古屑切”,入声;漆,《广韵》“亲吉切”,入声。今本“结”多作“交”,虽然语义无违,但平仄不合,会造成平仄上失替和失对问题。本书不取。语法上,“管鲍相知”“蔺廉有隙”相对,都是主谓结构。“能结忘形胶漆友”“终为刎颈死生交”相对,都是状中结构,承上省去主语“管鲍”“蔺廉”;其宾语“忘形胶漆友”“刎颈死生交”皆为定中结构。此联共用了“忘形”“胶漆”“刎颈”“死生”四个词语来形容友情之深,语义上颇为重复。
【译文】
诗和礼相对,卦和爻相对。
燕带雏和莺掠拂相对。
晨钟和暮鼓相对,野菜和山肴相对。
野鸡正在产卵,喜鹊开始筑巢。
猛虎和神犬相对。
几点疏疏落落的星光映照在水中的荇叶上,一轮皎洁澄亮的月亮高挂在松柏的树梢上,
从古以来治理国家首推瑚琏之才,至今为止从事政治愧做斗筲之人。
管仲鲍叔牙两两相知,结交为忘形之友;廉颇蔺相如本有嫌隙,终变成生死之交。
其二
歌对舞,笑对嘲1。
耳语对神交2。
焉乌对亥豕,獭髓对鸾胶3。
宜久敬,莫轻抛4。
一气对同胞5。
祭遵甘布被,张禄恋绨袍6。
花径风来逢客访,柴扉月到有僧敲7。
夜雨园中,一颗不凋王子柰;秋风江上,三重曾卷杜公茅8。
【注释】
1歌对舞,笑对嘲:平仄上,“歌”“嘲”是平声,“舞”“笑”是仄声。语法上,“歌”“舞”“笑”“嘲”都是行为动词。
2耳语对神交:耳语,附耳低语,《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行酒次至临汝侯,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神交,谓心意投合,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谋面的交谊,元吴师道《和黄晋卿客杭见寄》“十载神交未相识,卧淹幽谷恨羁穷”。平仄上,“耳语”是仄仄,“神交”是平平。语法上,“耳语”“神交”都由名词和动词组合起来,都是状中结构,“耳”“神”都是交流的方式或渠道。
3焉乌对亥豕,獭(tǎ)髓对鸾胶:焉乌,“焉”“乌(烏)”二字形似,故而借此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汉字,宋代宋祁有《代人乞出表》“辨色立朝,足居多于跛倚;书思记命,目不辨于焉乌”。亦作“乌焉”,《事物异名录•书籍•书讹》引宋董逌《除正字谢启》“乌焉混淆,鱼鲁杂揉”。亥豕,典出《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晋国的军队本来是己亥这一天过黄河,但是读史书的人看到的是“三豕”(三头猪),因为“三豕”和“己亥”字形相近。“亥豕”也是说“亥”和“豕”的篆文字形相似,容易混淆,后来用这个词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文字因形近而误。人们亦常说“鲁鱼亥豕”,因为“鲁”和“鱼”在古字形中也容易相混。獭髓,《拾遗记》记载,三国吴孙和非常宠爱邓夫人,一次误伤她的脸颊,“命太医合药。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即购致百金,能得白獭髓者,厚赏之。有富春渔人云:‘此物知人欲取,则逃入石穴。伺其祭鱼之时,獭有斗死者,穴中应有枯骨,虽无髓,其骨可合玉舂为粉,喷于疮上,其痕则灭。’和乃命合此膏。”元张可久《一枝花•牵挂》套曲:“猫眼嵌双转轴乌金戒指,獭髓调百和香紫蜡胭脂。”獭髓指獭的骨髓,据说与玉屑、琥珀混合,可作灭疤痕的贵重药物;獭,兽名,栖息水边,善游泳,主食鱼类。鸾胶,据《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载:“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凤麟,数万各为群。又有山川池泽,及神药百种,亦多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为续弦胶,或名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刀剑断折之金,更以胶连续之,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所续之际终无断也。”西海中有凤麟洲,煮凤喙麟角合煎作膏,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名叫“续弦胶”或“连金泥”。这种胶后来就叫“鸾胶”,多用以比喻续娶后妻(也叫“续弦”)。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平仄上,“焉乌”是平平,“亥豕”是仄仄;“獭髓”是仄仄,“鸾胶”是平平。语法上,“焉乌”“亥豕”都是并列式名词词语,“獭髓”“鸾胶”都是定中式名词词语。
4宜久敬,莫轻抛:上联典出《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轻抛,轻易地抛弃,宋张榘《木兰花慢•次韵孙霁窗赋牡丹》“趁取芳时胜赏,莫将年少轻抛”。“宜”“莫”,前者劝人应该如何,后者告诫不要如此,意义相反。平仄上,“宜久敬”是平仄仄,“莫轻抛”仄平平。语法上,上下联都是状中结构。
5一气对同胞:一气,指声气相通、一伙,指理念、志向或趣味相投的一群人;成语有“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联结在一起,多用于贬义;这里的“一”是同一的意思。同胞,指由相同的父母所生之人,如宋王安石《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觉而有作因寄纯甫》“同胞苦零落,会合尚栖迟”;后引申为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的人民。平仄上,“一气”是仄仄,“同胞”是平平。一,《广韵》“於悉切”,入声。语法上,两个都是名词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6祭遵甘布被,张禄恋绨(tí)袍:上联说的是东汉中兴名将祭遵的典故,《后汉书•祭遵传》载:“祭遵字弟孙,颍川颍阳人也。少好经书。家富给,而遵恭俭,恶衣服。丧母,负土起坟。尝为部吏所侵,结客杀之。初,县中以其柔也,既而皆惮焉。……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绔,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史载祭遵为人廉洁恭俭,克己奉公,赏赐都分给士卒,盖的被子是布制的,故上联说“祭遵甘布被”。甘,意动用法,以……为甘。下联说的是战国时期纵横家范雎的故事,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史载范雎一开始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出使齐国,范雎跟随。齐王听说范雎口才很好,就派人赐予范雎许多礼物,范雎没有接受。但须贾知道以后,非常愤怒,回国以后告诉魏相,把范雎鞭笞一顿。范雎死里逃生,来到秦国,改名叫张禄,得到了秦王的重用。魏国不知,以为范雎死了很久了,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知道以后,微服去找他,“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绨袍,厚缯制成之袍;绨,厚实平滑而有光泽的丝织物。须贾不知范雎已经飞黄腾达,还以为他很落魄,就送他一领绨袍以表同情。后来知道范雎就是秦相张禄,惶恐请罪,范雎因为须贾有赠绨袍之恩,说“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就宽释了他。恋,今本多作“念”,从典故来看,以“恋”为宜。平仄上,上联是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仄仄平平。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
7花径风来逢客访,柴扉月到有僧敲:上联出自唐杜甫《客至》中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花间的小路。下联出自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柴扉,柴门,即指贫寒的家园。平仄上,上联是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语法上,“花径风来”对“柴扉月到”,都是状中结构;这两句可以将语序调转,理解为“风来花径”对“月到柴扉”,“花径”是风来之地,“柴扉”是月到之所。“逢客访”“有僧敲”是整个句子的核心内容,都是兼语结构,“客”“僧”是“逢”和“有”的宾语,也是“访”和“敲”的主语。
8夜雨园中,一颗不凋王子柰;秋风江上,三重曾卷杜公茅:上联出自《晋书•王祥传》的记载:“王祥字休征,琅玡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祖仁,青州刺史。父融,公府辟不就。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幙,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王祥是古代著名的孝子,有卧冰求鲤的故事。他的母亲让他守一棵柰树,每逢风雨把果实打下来,他就抱着树哭泣,可见其纯孝到这样的地步。柰,果树名,也指柰树的果实。凋,植物枯败脱落,或作“雕”,误。下联典出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首诗描写了农历八月的秋风刮掉了杜甫所居住的茅屋上的茅草的凄惨情形。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一,《广韵》“於悉切”,入声;颗,《广韵》“苦果切”,上声;重,此处当读平声,“层”的意思,与“颗”平仄相对。语法上,上下联都是状中结构。“夜雨园中”“秋风江上”相对,表示时间和地点;“一颗不凋王子柰”“三重曾卷杜公茅”也是状中结构,“一颗”对“三重”,“不”对“曾”,都是状语。此联出于修辞上强调的目的,在语序上有所调整,如果按照一般的顺序,当为“夜雨园中,王子柰不凋一颗;秋风江上,杜公茅曾卷三重”。
【译文】
歌和舞相对,笑和嘲相对。
耳语和神交相对。
焉乌和亥豕相对,獭髓和鸾胶相对。
适宜长久尊敬,不要轻易抛弃。
同气好友和同胞兄弟相对。
祭遵甘心盖普通的布被,张禄感念赠绨袍的情谊。
风吹花径处,正遇有客人前来相访;月照柴门时,刚巧有僧人上去敲门。
园子里夜雨虽大,王祥家的柰子树一颗都不曾掉落;江面上秋风肆虐,杜甫家的屋子被卷走了三重茅草。
其三
衙对舍,廪对庖1。
玉磬对金铙2。
竹林对梅岭,起凤对腾蛟3。
鲛绡帐,兽锦袍4。
露叶对风梢5。
扬州输橘柚,荆土贡菁茅6。
断蛇埋地称孙叔,渡蚁编桥识宋郊7。
好梦难成,蛩响阶前偏唧唧;良朋远至,鸡声窗外正胶胶8。
【注释】
1衙对舍,廪对庖:衙,旧时官署之称。舍,就是房屋。廪,粮仓,《诗经•周颂•丰年》“亦有高廪,万亿及秭”。庖,厨房,《孟子•梁惠王上》有“君子远庖厨”,也可以指厨师,如“庖丁解牛”,此指前者。平仄上,“衙”“舍”是平和仄,“廪”“庖”是仄和平。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名词。
2玉磬对金铙:磬,古代打击乐器,用玉、石或金属制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诗经•商颂•那》“既和且平,依我磬声”。铙,古代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青铜制,以槌击之而鸣,《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铙止鼓”。平仄上,“玉磬”是仄仄,“金铙”是平平。语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结构。
3竹林对梅岭,起凤对腾蛟:竹林,本指竹子丛生处,魏晋时期有“竹林七贤”,《晋书•嵇康传》载,“嵇康……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玡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后来也用“竹林”来特指这七位古人。梅岭,山名,即大庾岭,五岭之一,岭上多梅,故名。梅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是古代沟通南北的要塞。相传南宋名将文天祥被俘后,曾经过梅岭,他开始绝食,写下《南安军》:“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不如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起凤、腾蛟,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是腾飞、跃起之蛟龙、凤凰的意思,比喻才华优异。平仄上,“竹林”是仄平,“梅岭”是平仄;“起凤”是仄仄,“腾蛟”是平平。竹,《广韵》“张六切”,入声。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4鲛(jiāo)绡(xiāo)帐,兽锦袍:鲛绡帐,鲛绡纱做的帐子。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非常轻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绡,轻纱。《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这样描写鲛绡帐的珍贵:“冯紫英道:‘这叫做“鲛绡帐”。’在匣子里拿出来时,迭得长不满五寸,厚不上半寸。冯紫英一层一层的打开,打到十来层,已经桌上铺不下了。冯紫英道:‘你看,里头还有两褶,必得高屋里去,才张得下。这就是鲛丝所织。暑热天气,张在堂屋里头,苍蝇蚊子一个不能进来,又轻又亮。’贾政道:‘不用全打开,怕迭起来倒费事。’詹光便与冯紫英一层一层折好收拾了。冯紫英道:‘这四件东西,价儿也不贵,两万银他就卖。母珠一万,鲛绡帐五千,“汉宫春晓”与自鸣钟五千。’贾政道:‘那里买的起!’”兽锦袍,是用织有兽形图案的锦所做的袍子,典出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平仄上,“鲛绡帐”是平平仄,“兽锦袍”仄仄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5露叶对风梢:露叶,沾着露水的叶子,如唐马戴《高司马移竹》“丛居堂下幸君移,翠掩灯窗露叶垂”。风梢,风中的树梢。“叶”今本多作“果”。古诗文如宋向子 《清平乐》“露叶薿薿生光,风梢泛泛飘香”,明刘溥《咏衰柳》“露叶烟梢翠色浮,向人长是弄春柔”,明杜琼《竹》“露叶风梢接水乡,几回相对忆潇湘”等等,皆是“露叶”与“风梢”或“烟梢”相对,而未见“露果”与“风梢”相对者。从意境、用典来说,取“露叶”更佳。琅环阁藏本正作“露叶”。平仄上,“露叶”是仄仄,“风梢”是平平。语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结构。
6扬州输橘柚,荆土贡菁茅:此联出自《尚书•禹贡》,记载了大禹时期扬州和荆州以及其他各地向天子进贡特产的情况:“达于淮、海惟扬州……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 ,齿、革、羽、毛惟木。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荆及衡阳惟荆州……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稇、 、楛,三邦厎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 、玑组;九江纳锡大龟”。输,交出、献纳。橘柚,橘子和柚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荆,古九州岛之一荆州的简称。菁茅,香草名,茅的一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尚书•禹贡》“苞匦菁茅”,孔传“匦,匣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平仄上,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仄仄平平。橘,《广韵》“居聿切”,入声。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
7断蛇埋地称孙叔,渡蚁编桥识宋郊:上联出自《列女传•仁智传•孙叔敖母》:“楚令尹孙叔敖之母也。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见其母而泣焉,母问其故,对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今者出游见之。’其母曰:‘蛇今安在?’对曰:‘吾恐他人复见之,杀而埋之矣。’其母曰:‘汝不死矣。夫有阴德者,阳报之。德胜不祥,仁除百祸。天之处高而听卑。《书》不云乎:“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尔嘿矣,必兴于楚。’及叔敖长,为令尹。君子谓叔敖之母知道德之次。《诗》云:‘母氏圣善。’此之谓也。颂曰:叔敖之母,深知天道,叔敖见蛇,两头岐首,杀而埋之,泣恐不及,母曰阴德,不死必寿。”相传见了两头蛇必死,孙叔敖年少时候见过两头蛇,为了不让别人受害,他就把两头蛇杀了埋了,故而受人称颂。下联是宋代宰相宋郊的故事,清周安士居士《安士全书•救蚁中状元之选》载:“宋宋郊、宋祁兄弟同在太学。有僧相之曰:‘小宋大魁天下,大宋不失科甲。’后春试毕,僧见大宋贺曰:‘似曾活数百万生命者。’郊笑曰:‘贫儒何力及此?’僧曰:‘蠕动之物皆命也。’郊曰:‘有蚁穴为暴雨所浸,吾编竹桥渡之。岂此是耶?’僧曰:‘是矣。小宋今当大魁,公终不出其下。’及唱第,祁果状元。章献太后谓弟不可先兄,乃易郊第一,祁第十。始信僧言不谬。”宋代的宋郊有一次看到暴雨浸坏蚂蚁穴,就编了一个竹桥让蚂蚁渡水,后来宋郊就因为救了几百万蚂蚁的生命而积累了福德,中了状元。平仄上,上联是仄平平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叔,《广韵》“式竹切”,入声;识,《广韵》“赏职切”,入声。语法上,“断蛇埋地”对“渡蚁编桥”,皆由两个动词结构组成;“称孙叔”对“识宋郊”,都是动宾结构。两句内部都是因果关系,即“断蛇埋地”是“称孙叔”的原因,“渡蚁编桥”是“识宋郊”的原因。
8好梦难成,蛩(qióng)响阶前偏唧唧;良朋远至,鸡声窗外正胶胶:上联化用自宋张闰《秋声》中的“桐杂蝉鸣愁易起,蕉和蛩响梦频醒”和《全元曲•郑月莲秋夜云窗梦》第三折中的“薄设设衾寒枕冷,愁易感好梦难成”。蛩响,即蛩声,蟋蟀的叫声,唐王维《早秋山中作》“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蛩,蟋蟀、蝗虫之类。唧唧,鸟鸣、虫吟声,宋欧阳修《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下联化自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三“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良朋远至,出自《论语•学而》的“有朋自远方来”,唐皎然《乐意联句一首》也有“良朋益友自远来”。“远至”或作“远到”,二者皆可。胶胶,鸡鸣之声,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今本多作“嘐嘐”,也是鸡的叫声,如唐柳宗元《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亦可。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唧,《广韵》“子力切”,入声。语法上,“好梦难成”“良朋远至”相对,皆为主谓结构。“蛩响阶前偏唧唧”对“鸡声窗外正胶胶”,也是主谓结构:主语“蛩响”“鸡声”相对;“阶前”对“窗外”与“偏”对“正”两组,皆为状语;由“唧唧”“胶胶”两个象声词充当谓语中心。
【译文】
官署和民居相对,粮仓和厨房相对。
玉磬和金铙相对。
竹林和梅岭相对,飞翔的凤凰和腾跃的蛟龙相对。
鲛人织的细绢做的帐子,有兽纹的锦缎做的袍子。
露水沾湿的叶子和微风吹拂的树梢相对。
扬州进献橘柚,荆州纳贡菁茅。
孙叔敖杀死不祥的两头蛇埋在地下让人称道,宋郊编织竹桥让蚂蚁渡过雨水从而高中状元。
好梦难成,因为阶前的蟋蟀唧唧叫个不停;友人来访,窗外的公鸡恰好正在胶胶啼鸣。
四 豪
“豪”是“平水韵”中下平声的第四韵部。
“豪”在《广韵》中作“胡刀切”,平声,豪韵。
《笠翁对韵》中所用到的韵脚字有蒿、皋、涛、毛、褒、韬、萄、滔、桃、旄、膏、刀、劳、高、号、豪、曹、袍、舠、醪、羔、骚等22个,《声律启蒙》用到的有刀、高、袍、醪、猱、桃、篙、褒、蒿、萄、糟、滔、羔、涛、毛、劳、缫等17个。其中有13个两书都有用到,分别是蒿、涛、毛、褒、萄、滔、桃、刀、劳、高、羔、袍、醪等。《笠翁对韵》用到而《声律启蒙》没用到的有皋、韬、旄、膏、号、豪、曹、舠、骚等9个字。《声律启蒙》用到而《笠翁对韵》没用到的有猱、篙、糟、缫等4个字。
其一
茭对芡,荻对蒿1。
山麓对江皋2。
莺簧对蝶板,麦浪对松涛3。
骐骥足,凤凰毛4。
美誉对嘉褒5。
文人窥蠹简,壮士学龙韬6。
马援南征装薏苡,张骞西使进葡萄7。
辩口悬河,万语千言常亹亹;词源倒峡,连篇累牍自滔滔8。
【注释】
1茭(jiāo)对芡(qiàn),荻(dí)对蒿(hāo):茭,草名,茭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菰》“江南人呼菰为茭,以其根交结也”。芡,水草名。“茭”“芡”皆可食用。今本“芡”多作“茨”。茨(cí),指蒺藜,《诗经•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扫也”,毛传“茨,蒺藜也”。“茭”“芡”同类,且“茨”与“茭”皆为平声,失对,当从琅环阁藏本作“芡”为宜。荻,与芦同类,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芦》“芦有数种:其长丈许,中空,皮薄,色白者,葭也,芦也,苇也。短小于苇,而中空,皮厚,色青苍者,薍也,荻也,萑也。其最短小而中实者,蒹也,薕也”。蒿,蒿草,《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朱熹《集传》“蒿,菣也。即青蒿也”。平仄上,“茭”“蒿”都是平声,“芡”“荻”都是仄声。荻,《广韵》“徒历切”,入声。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植物名词。
2山麓对江皋:麓,山脚,《诗经•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毛亨传曰“麓,山足也”。皋,岸边的意思。平仄上,“山麓”是平仄,“江皋”是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3莺簧对蝶板,麦浪对松涛:莺簧,黄莺的鸣声,以其声如笙簧奏乐,故称;簧,乐器里有弹性的薄片,用竹箬或铜片制成,作为发声的振动体,《诗经•小雅•鹿鸣》“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板,乐器中用以按拍的拍板,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板,拍板也。古乐无之。玄宗时,教坊散乐用横笛一,拍板一,腰鼓三,后人因之,歌舞率以板为节,以木若象凡八片,以韦贯之,两手各执其外一片而拍之”;因拍板如蝴蝶翅膀开合,故而拍板有“蝶板”之称。“蝶板”与“莺簧”经常并提,《魏阉全传》第四十二回“哑哑的莺簧蝶板,开蚤衙两部鼓吹”。麦浪,指田地里大片麦子被风吹得起伏像波浪的样子,宋苏轼《南歌子•晚春》“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松涛,风撼松林,声如波涛,唐周渭《游兼山》“泉飞石涧游魂冷,风卷松涛匹马嘶”。平仄上,“莺簧”是平平,“蝶板”是仄仄;“麦浪”是仄仄,“松涛”是平平。蝶,《广韵》“徒协切”,入声。语法上,四者都是定中结构。
4骐骥足,凤凰毛:骐骥,骏马,用来比喻贤才。《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骐骥足,也是比喻杰出的人才,唐陈子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君侯称上宰,命世挺才英。本超骐骥足,复蕴风云情”。凤凰毛,凤凰的羽毛,比喻珍贵稀少之物,成语有所谓“凤毛麟角”。“骐骥”与“凤凰”经常相对,如唐白居易《履道西门二首》“跛鳖难随骐骥足,伤禽莫趁凤凰飞”;“骐骥足”也和“凤凰毛”相对,比如宋张伯玉《寄会稽刁景纯学士》“瀛馆久淹骐骥足,越人今识凤凰毛”。平仄上,“骐骥足”是平仄仄,“凤凰毛”是仄平平。足,《广韵》“即玉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5美誉对嘉褒:美誉、嘉褒,都是赞美的意思。平仄上,“美誉”是仄仄,“嘉褒”是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状中结构。
6文人窥蠹(dù)简,壮士学龙韬:蠹简,是指书简里长了蛀虫,泛指书籍;蠹,蛀虫。明徐霖《绣襦记•追奠亡辰》“尘几,笔网蛛丝,书从蠹走,牙签帙乱离披”。自古文人都喜读诗书,手不释卷,很多诗文中描写了这样的情景,如宋陈棣《次韵徐庭珍春日杂言十首》“沉酣蠹简不知春,庭设雀罗谁扣门”,宋陆游《初夏杂兴》“终日颓然蠹简中,门前烟水浩无穷”。琅环阁藏本“蠹简”作“政简”,和下文不对仗,不取。“蠹”“龙”是动物名相对。壮士,勇士,《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龙韬,本指太公望的兵法《六韬》中的一本,后来泛指兵法,唐钱起《送崔校书从军》“宁惟玉剑报知己,更有《龙韬》佐师律。”下联今本多作“学士书兔毫”,“兔”“蠹”皆为仄声,失对,故而以琅环阁藏本之“壮士学龙韬”为是。平仄上,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
7马援南征装薏苡(yì yi),张骞西使进葡萄:上联说的是汉代著名军事家马援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装,今本多作“载”,意义相同。从平仄对仗上考虑,从“装”稍好一些。薏苡,是一种植物名,可供食用、酿酒、入药。马援在交阯的时候,常吃薏苡的果实,可以轻身省欲、防瘴气。南方的薏苡果实比较大,马援回来时带了一车作种子。下联说的是西汉外交家张骞的典故,据《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即葡萄)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将西域各地的情况和物产介绍给了汉武帝,还引进了葡萄等物。平仄上,上联是仄平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平仄仄平平。上下联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失对;上联的第二字和第四字平仄相同,失替。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谓语“南征装薏苡”“西使进葡萄”都是由两个动词性结构组成,“南征”与“装薏苡”,“西使”和“进葡萄”,都是有先后时间关系的动作行为,为承接关系。
8辩口悬河,万语千言常亹亹(wěi);词源倒峡,连篇累牍自滔滔:辩口,谓善于辞令,能言善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齐襄王闻雎(或作“睢”)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悬河,本指瀑布,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今有“口若悬河”一词。亹亹,指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岑君论诘亹亹,听者忘疲”。词源倒峡,出自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词源倒流三峡水”,形容文辞如三峡之水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清曾国藩《送周文泉大令之官城武》中的“词源一泻不得休”也是描写文辞的如此气势。三峡是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水流最是湍急汹涌。连篇累牍,形容篇幅多,文辞长,如《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滔滔,大水奔流的状态,这里形容言辞连续不断,宋梅尧臣《依韵和刘原甫见寄》“语道滔滔是,论情往往牵”。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峡,《广韵》“侯夹切”,入声;牍,《广韵》“徒谷切”,入声。语法上,“辩口悬河”对“词源倒峡”,都是主谓结构,属于判断句,由“悬河”“倒峡”对主语“辩口”“词源”进行比喻性判断,意为“辩口若悬河”“词源如倒峡”。“万语千言常亹亹”“连篇累牍自滔滔”也是主谓结构:主语“万语千言”“连篇累牍”都是名词性并列结构,“常亹亹”“自滔滔”是状中结构作谓语。
【译文】
茭和芡相对,荻和蒿相对。
山脚和江岸相对。
黄莺啼如笙簧和拍板状如蝶翅相对,风吹麦地形如浪与风撼松林声若涛相对。
骐骥的脚,凤凰的毛。
夸赞和褒扬相对。
文人窥看被蠹虫蛀过的书简,勇士学习太公望传下的兵书。
马援南征回来用车装载薏苡,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葡萄进献汉帝。
能言善辩的口才好比悬挂的黄河,千言万语道来娓娓动听;连绵不断的文辞好像倾泻的江峡,长篇大论真是滔滔不绝。
其二
梅对杏,李对桃1。
棫朴对旌旄2。
酒仙对诗史,德泽对恩膏3。
悬一榻,梦三刀4。
拙逸对贤劳5。
玉堂花烛绕,金殿月轮高6。
孤山看鹤盘云下,蜀道闻猿向月号7。
万事从人,有花有酒应自乐;百年皆客,一丘一壑尽吾豪8。
【注释】
1梅对杏,李对桃:平仄上,“梅”“桃”是平,“杏”“李”是仄。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表花木的名词。
2棫(yù)朴(pò)对旌(jing)旄(máo):棫朴,白桵和枹木。旌旄,泛指旗帜;旌,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彩羽毛饰竿头的旗子;旄,古代用牦牛尾做竿饰的旗子。平仄上,“棫朴”是仄仄,“旌旄”是平平。朴,表树名之“朴”《广韵》作“蒲木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并列式名词结构。
3酒仙对诗史,德泽对恩膏:酒仙,嗜酒的仙人,多用于对酷爱饮酒者的美称,常用来指李白,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史,指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常指杜甫的诗歌,唐孟棨《本事诗•高逸》“杜(杜甫)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德泽,恩德、恩惠。恩膏,犹恩泽,与“恩泽”“德泽”义同。平仄上,“酒仙”是仄平,“诗史”是平仄;“德泽”是仄仄,“恩膏”是平平。德,《广韵》“多则切”;泽,《广韵》“场伯切”。二者皆为入声字。语法上,两组都是定中结构。
4悬一榻,梦三刀:上联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徐稺传》:“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稺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稺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指东汉时陈蕃为徐稺特设一榻,徐稺离开,陈蕃就把榻挂起来,只有徐稺来的时候才用,故而有“徐稺榻”或“徐榻”这样的典故,用为好客之典。唐许浑《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宾馆尽开徐稺榻,客帆空恋李膺舟。”下联说的是西晋名将王濬的典故,出自《晋书•王濬传》:“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濬为益州刺史。”王濬晚上梦见有三把刀悬挂在屋梁上,没过多久又增加了一把,他醒来以后觉得很厌恶。主簿李毅跟他说,三刀是“州”字,增加一把,表示王濬将调到益州去了。后来果然如此。平仄上,“悬一榻”是平仄仄,“梦三刀”是仄平平。一,《广韵》“於悉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动宾结构。
5拙(zhuo)逸对贤劳:拙逸,拙者的安逸,安逸的意思,古代诗人很多自号“拙逸”、或给书斋取名“拙逸”者;拙,笨拙、迟钝,困穷;逸,安乐、放纵。贤劳,贤者的劳苦、辛劳,实际上就是辛苦的意思,《孟子•万章上》“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明曹学佺《翠娱阁评选曹能始先生小品》卷之二有“庶几拙逸贤劳,补造化之缺陷”。今本多作“贵劳”,不知出处,“贵”或因与“贤”形近而讹。平仄上,“拙逸”是仄仄,“贤劳”是平平。拙,《广韵》“职悦切”,入声。语法上,二者都是形容词。
6玉堂花烛绕,金殿月轮高:上联出自《东坡诗话》“银烛高烧照玉堂,夜深沦茗读阿房”。玉堂,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唐崔颢《杂诗》“可怜青铜镜,挂在白玉堂。玉堂有美女,娇弄明月光”。上联琅环阁藏本作“玉堂花槛晓”,从语义、用典来看,取“花烛绕”更佳。下联这一句化用唐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金殿,也是指宫殿。二者在古诗文里常常相对,《训蒙骈句》下卷“七阳”亦有“黄金殿,白玉堂”一联。平仄上,上联是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仄仄平平。烛,《广韵》“之欲切”,入声。语法上,二者都是主谓结构。谓语部分“花烛绕”“月轮高”也是主谓结构,陈述“玉堂”“金殿”的景象。
7孤山看鹤盘云下,蜀道闻猿向月号(háo):上联说的是林逋的典故。林逋,北宋隐逸诗人,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植梅养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孤山,西湖中最大的岛屿。盘云,盘旋于云霄,唐祖咏(一作李端)《赠苗发员外》“宿雨朝来歇,空山天气清。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看鹤”,琅环阁藏本作“待鹤”,皆可。下联“闻猿”,与“看鹤”相对似更佳。故此取“看鹤”。下联出自唐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蜀中的道路,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奇丽惊险,行路艰难。平仄上,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号,古今皆有去、平两个读音,此处是动物引声长鸣的意思,当读平声。语法上,上下联都是状中结构,主语省略。“孤山”“蜀道”是处所状语;“看鹤盘云下”“闻猿向月号”是动宾结构,其宾语“鹤盘云下”“猿向月号”则都是主谓结构。
8万事从人,有花有酒应自乐;百年皆客,一丘一壑尽吾豪:万事从人,出自唐刘长卿《睢阳赠李司仓》“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万事,一切事的意思,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有花有酒,出自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有花有酒有笙歌,其奈难逢亲故何”。百年皆客,意谓人生在世,匆匆百年,都是过客,宋苏轼《九日湖上寻周李二君不见君亦见寻于湖上以诗见寄明日乃次其韵》“人生如朝露,要作百年客”。一丘一壑,“丘”是指山陵,“壑”是指溪谷,宋吴潜《秋夜雨》“收绳卷索今番稳,尽一丘一壑足乐”,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一,《广韵》“於悉切”,入声。上下联下半句的第二和第四字平仄相同,失对。上联下半句的第四字和第六字都是仄声,失替;上联下半句的第二字以仄声为宜、第四字以平声为宜。语法上,“万事从人”“百年皆客”相对,都是主谓结构;谓语部分“从人”“皆客”两个词语不甚相对,“从人”是动宾结构,“皆客”是状中结构,“皆”的意义比“从”要虚。下半句也不甚相对,“有”是动词,“一”是数词,“有花有酒应自乐”是连谓结构,“一丘一壑尽吾豪”则是主谓结构。此联在格律和结构上纰漏虽然不少,但是境界超迈洒脱,亦有可取之处。
【译文】
梅和杏相对,李和桃相对。
棫朴和旌旗相对。
酒仙和诗史相对,德泽与恩惠相对。
陈蕃为徐稺特设一榻,王濬夜梦梁上挂三刀。
安逸和辛劳相对。
玉堂之上花烛照耀,金殿之上明月高悬。
林逋隐居孤山看白鹤从云上盘旋而下,李白经过蜀道听见猿猴对着月亮哀号。
万事从心所欲,有花有酒相伴,理应乐在其中;人生百年过客,一丘一壑在前,自当尽我豪情。
其三
台对省,署对曹1。
分袂对同袍2。
鸣琴对击剑,返辙对回舠3。
良借箸,操捉刀4。
香茗对醇醪5。
涓泉归海大,寸壤积山高6。
石室客来煎雀舌,画堂宾至饮羊羔7。
被谪贾生,湘水凄凉吟《 鸟》;遭谗屈子,江潭憔悴著《离骚》8。
【注释】
1台对省,署对曹:台,古代中央政府的官署,常指御史台,《北史•元仲景传》“孝庄时,兼御史中尉,京师肃然。每向台,恒驾赤牛,时人号‘赤牛中尉’”。省,王宫禁地,禁中,后为中央官署名,元代以来是行政区域名。署,公署,官署。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平仄上,“台”“曹”是平声,“省”“署”是仄声。平仄上,四个都是名词。
2分袂(mèi)对同袍:分袂,离别,晋干宝《秦女卖枕记》“(秦女)取金枕一枚,与度(孙道度)为信,乃分袂泣别”;袂,衣袖。同袍,共穿同一袍衫,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来用此泛指朋友、同僚等等。平仄上,“分袂”是平仄,“同袍”是平平。语法上,二者都是动宾结构;“同”是共用、同穿的意思,用为动词,与“分”相对。
3鸣琴对击剑,返辙对回舠(dāo):鸣琴,弹琴,唐高适《登子贱琴堂赋诗》之一“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击剑,以剑相击刺,《汉书•司马相如传》“少时好读书,学击剑”。返辙,回车、返行,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余觉其误,复返辙而北”;辙,车轮碾过的痕迹。回舠,即回舟、归航的意思;舠,小船。平仄上,“鸣琴”是平平,“击剑”是仄仄;“返辙”是仄仄,“回舠”是平平。击,《广韵》“古历切”,入声;辙,《广韵》“直列切”,入声。语法上,“鸣琴”“击剑”是动宾结构;“鸣琴”是使琴鸣,“鸣”用作使动。“返辙”“回舠”也是动宾结构,“返”“回”也都是使动用法。
4良借箸,操捉刀:上联说的是秦末汉初政治家张良的典故,出自《史记•留侯世家》:“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项羽将刘邦围困在荥阳的时候,郦食其替刘邦出主意,让他立六国之后。张良否定了这个计策,借用刘邦的筷子来筹算,列出了八条不可立六国之后的理由,“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刘邦饭也不吃了,大骂“竖儒,几败而公事”。箸,即今之筷子。下联说的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有一次,曹操要接见匈奴使者,他认为自己形貌平庸,不足以威慑别国使者,就派了崔琰假冒他,自己就拿着刀站在旁边。后来,他派人去问使者对魏王有什么印象。使者回答说:“魏王风度高雅,但在旁边拿刀的那位才是真英雄。”曹操就派人将使者杀死了。捉,手持的意思。平仄上,“良借箸”是平仄仄,“操捉刀”是平仄平。捉,《广韵》“侧角切”,入声。第二字平仄相同,失对。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
5香茗(míng)对醇醪(láo):香茗,香茶,唐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醇醪,美酒,《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乃悉以其装赍置二石醇醪”。平仄上,“香茗”是平仄,“醇醪”是平平。茗,《广韵》“莫迥切”,上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6涓泉归海大,寸壤积山高:许多文献中有与此联类似的表达,如《荀子•劝学》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秦李斯《谏逐客书》“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涓,细小水流,《说文解字•水部》“涓,小流也”。壤,泥巴。平仄上,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积,《广韵》有“资昔切”“子智切”两读,一入一去,都是仄声。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主语“涓泉”“寸壤”是定中结构,“涓”“寸”本是名词,此皆用于形容对象的细小或量少。上下联都浓缩了两句话,“涓泉归海而海大”“寸壤积山而山高”。“海”是“归”的宾语,“大”的主语,“山”是“积”的宾语,“高”的主语;前后两个结构的成分相重合,产生了环环相扣的感觉。
7石室客来煎雀舌,画堂宾至饮羊羔:此联化用明代名臣于谦《于忠肃集•雪赋》“绡金帐中饮羊羔而低唱,红炉火上烹雀舌以馨香”。石室,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汉刘向《真君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数往昆仑山中,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雀舌,茶名,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茶,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画堂,泛指华丽的堂舍,南朝梁简文帝《饯庐陵内史王修应令》“回池泻飞栋,浓云垂画堂”。羊羔,本指小羊,此指酒名,元宋伯仁《酒小史》“汾州乾和酒,山西羊羔酒。”饮羊羔,琅环阁藏本作“奉羊羔”,本书从典故上考虑,取“饮”。平仄上,上联是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仄仄平平。石,《广韵》“常隻切”,入声。语法上,“石室”“画堂”都是处所名词充当状语;中心语“客来煎雀舌”“宾至饮羊羔”是主谓结构;其谓语成分“来煎雀舌”“至饮羊羔”都是连谓结构,表示两个连续的动作行为。
8被谪(zhé)贾生,湘水凄凉吟《 (fú)鸟》;遭谗屈子,江潭憔悴著《离骚》:上联说的是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典故。贾谊少有才名,文帝时任博士,后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贾太傅”。被召回长安后,担任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而死,贾谊内疚抑郁而亡。谪,指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汉贾谊《吊屈原赋》序“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湘水,指湘江,长江的支流,流经长沙。《 鸟》,指贾谊谪居长沙时所创作的《 鸟赋》。下联说的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曾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后被谗毁,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攻破后,屈原自沉汨罗江而亡。谗,说陷害、毁谤的话。江潭憔悴,典出《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江潭,就是江边的意思。憔悴,形容身体容貌黄瘦、瘦损。《离骚》,是屈原所创作的抒情长诗,记叙了他自己高贵的身世、遭受排挤的悲剧命运,抒发了自己对楚国命运的满腔忧愤。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屈原、贾谊列入同一传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故后世把二人并称为“屈贾”,传中提到两人创作《离骚》和《 鸟赋》的过程:“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平仄上,上联是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谪,《集韵》“陟革切”,入声; ,《广韵》“房六切”,入声;屈,《广韵》“区勿切”,入声。语法上,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被谪贾生”“遭谗屈子”为主语,其定语“被谪”“遭谗”都是动宾结构。谓语部分“湘水凄凉吟《 鸟》”“江潭憔悴著《离骚》”是状中结构;状语“湘水”“江潭”表处所,“凄凉”“憔悴”也是状语,形容状态;动宾结构“吟《 鸟》”“著《离骚》”充当谓语中心语。此联用典、意境、结构各方面的对仗都比较工稳。
【译文】
台和省相对,署和曹相对。
分道扬镳和共穿袍衫相对。
弹琴和击剑相对,回车和返航相对。
张良借用刘邦的筷子来筹算,曹操假装卫士拿着刀站一旁。
香茶和醇酒相对。
一滴滴的涓涓细流终能成就海之广大,一寸寸的细小土壤最终堆成山之巍峨。
石室来了宾客宜烹煮雀舌这样的好茶,画堂有了客人要共饮羊羔这样的好酒。
被贬谪到长沙的贾谊,凄凉地在湘水边吟诵《 鸟赋》;遭谗毁被流放的屈原,憔悴地在江潭边撰写《离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