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年时朔望详解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年

○本作年,谷熟也。周曰年,取禾一熟也。今经典相承为年字。

○岁

○年也。夏曰岁,取岁星行一次。又曰木星谓之岁星,此星一年行一次而四时功毕,故年谓之岁。

○音宰上声,年也。又始也。唐虞曰载,取物终更始之义。

○祀

○年也。商曰祀,取四时祀事一终也。祀与祀同。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按尧典曰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舜典曰 “岁二月东巡狩”,则唐虞不特曰载也。禹贡曰 “作十有三载乃同”,则夏不特曰岁也。太甲曰 “三年复归于亳”,则商不特言祀也。洪范惟十有三祀,周礼三岁计群吏,则周不特曰年也。盖载以始一岁而终,岁以星一岁而周,祀以祭一岁而遍,年以禾一岁而熟,四者名异而实无不同也。

○自秦汉以来皆谓之年,惟唐玄宗以天宝三年改为载,至唐肃宗后复为年。

○日

○日,实也,太阳之精,象形。凡日行一日,则一周天。岁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一年凡三百六十日。

○月

○月,阙也,十五稍减,故曰阙也。太阴之精,象形。日譬火,月譬水,火外见,水含景,故月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明尽,以明一尽谓之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时

○时,辰也,十二时也。日一昼夜有十二时。

○刻

○刻,漏也,晷度也。天行一周,昼夜百刻,配以十二时,一时得八刻。详而言之,十时得八十刻,又二时得十六刻,总九十四刻,所余四刻分为二百四十分,布之十二时之间,则一时得八刻二十分。

○朔

○初一日也。月一日始苏也,会日为朔,魄尽月之朝始也。

○旁死魄

○初二日也。书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蔡传曰:死魄,朔也。二日故曰旁死魄。又曰先记壬辰旁死魄,然后言癸巳,代商者犹后世言某日必先言某朔也。

○哉生明

○初三日也。书武成 “厥四月哉生明”。蔡传曰:哉,始也。始生明月三日也。孔氏曰:生明死魄俱是月初,上云死魄,此云生明,互言耳。

○朏

○初三日也。书召诰 “惟丙丁朏,越三日戊申”“毕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蔡传曰:朏,音匪。孟康曰:月出也,三日明生之名。

○朒

○初三日也。朒,音恧,缩也。朔而月见东方曰朒。

○上弦

○初八日也。弦,月半之名,其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弦也。

○望

○十五日也。本作望,月满也。与日相望,如朝君也。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全照乃成望。又日月相望谓之望。

○既望

○十六日也。书召诰曰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蔡传曰:日月相望谓之望,既望十六日也。

○哉生魄

○十六日也。书康诰曰 “惟三月哉生魄”,顾命曰 “惟四月哉生魄”。蔡传曰:始生魄十六日也。

○既生魄

○十七日也。书武成曰 “既生魄”。蔡传曰:生魄,望后也。或问生明生魄如何?朱子曰:日为魂,月为魄,魄是黯处,魄死则明生,书所谓哉生明是也。月受日之光,魂加于魄,魄载魂也。明之生时,大尽则初二,小尽则初一,月受日之光常全,人望在下,却在侧边了,故见其形亏不同。月形如弹丸,其受光如粉涂一半,月去日近则光露一屑,渐远则光渐大。且如月在午,日在酉,则是近一远三,谓之弦。至日月相望,则去日远矣,故谓之望。日在西而月在东,人在下面得以望见其光之全。月之中有影者,盖天包地外,地形小,日在地下,则月在天上,日甚大,从地四面光起,其影则地影也。地碍日之光,所谓山河地影是也。如星亦受日光,凡天地之光皆是日光也。自十六日生魄之后,其光之远近如前之弦,谓之下弦,至晦则月与日相迭,月在日后,光尽体伏矣。

○下弦

○二十三日也。说见上弦及既生魄下。

○晦

○三十日,复与日会,晦者,不明也,月尽也。晦则日与月相迭,月在日后,光尽体伏也。

○盈虚

○气盈朔虚也。与天会而多五日有奇为气盈,少五日有奇为朔虚。合气盈朔虚而闰生焉。气盈而不置闰,则晦朔弦望差;朔虚而不置闰,则春夏秋冬差。气盈而失闰,则立春为正月一日,惊蛰为二月一日,随节气而为月,累累皆然,当朔不朔,当晦不晦,安得合初一十五、初八二十三之晦朔弦望乎?朔虚而而失闰,则只以三个月为春,三个月为夏,又两个三月为秋为冬,随十二月而为一岁,累累皆然,而春非春,秋非秋,夏不热,冬不寒矣。三十三个月则气盈朔虚之数即及一月,便合置闰。前闰距后闰亦三十三个月数内,大月多则多数而闰三十四个月者有之,大月少则不及数亦闰三十二个月者亦有之。闰所以消其盈而息其虚也。

○左传测义论盈虚置闰说(附录以备参考)

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故时序无愆,过举正于中,故民心无疑惑,归余于终,而置闰适宜,则四时得所而作事无悖乱。历法以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为历元,其时月日五星皆起于牵牛初度,更无余分,以此为步占之端,故云履端于始。每岁有二十四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谓之节气,春季雨水、春分、谷雨,夏季小满、夏至、大暑,秋季处暑、秋分、霜降,冬季小雪、冬至、大寒谓之中气。每月皆有中气,惟闰月独无中气。闰前之月,则中气在晦日,闰后之月,则中气在朔日。举中气而正月则置闰不差矣,故云举正于中。置闰之法,以气盈朔虚而归日月之余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之行也日一度,自今年冬至至明年冬至方一周天,实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三个时辰,而一岁十二个月止有三百六十日,更有五日零三个时辰无所归着,是为日行之余分,每岁只均分在二十四气上,所谓气盈者也。月之行也日十一度十九分度之七,常以二十九日中强而与日合于朔,是每月又有半日弱无所归着,是为月行之余分,故月不满三十日而有大小尽焉,所谓朔虚者也。积日月之余分,每岁常余十一日弱,故十九年而置七个闰月,是为一章之数,故云归余于终。

○闰

○闰,余也,余分附月也。以岁之余为闰,一岁本有三百六十六日,天顺动而不止,不能无失,故节减其六日,又减小月六日,以顺天象。三岁是得一月余六日,故五载而闰,又余六日,积二岁又余二十四日,故五载再闰,十有九载凡七闰,是为一章。周太史谓王在门谓之闰。

○元

○元,大也,始也。人君即位之一年必称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明其用当自贵者始,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时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按唐虞三代以来,人君即位必改元以纪年,而无年号。至汉武帝始号建元,不四五年或一二年而累易其号,后遂因之。至有一帝而改号至于十有四者,唐之高宗是也。亦有用三字为号者,如王莽始建国,梁武帝中大通、中大同是也。亦有用四字者,如元魏大武帝太平贞君,唐武后天册万寿、万寿通天,宋太宗太平兴国,真宗大中祥符,徽宗建中靖国是也。亦有一代而年号相同者,如元世祖号至元而顺帝亦复号至元是也。亦有一年之间两易三易年号者,如汉灵帝、西晋武帝、唐武后之类是也。亦有即位改号,历年虽久而不复再改者,如汉明帝、隋炀帝、唐宣宗是也。亦有嗣位而不改年号者,始西魏废帝、恭帝,后汉隐帝是也。若先帝已崩,嗣君继位,有明年而始改元,亦有当年即改元改号者,如汉献帝、宋太宗是也。如先帝禅位太子践祚而当年即改元改号者,如唐玄宗是也。因并及以备参考云。

年时朔望详解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