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初南浔有三大藏书家[1],刘氏嘉业堂、张氏适园及蒋氏传书堂也。蒋氏之先有海船曰“飘洋船”者十馀艘,往来闽粤宁绍及沪渎间,其发家早于顾、朱、刘、张。某岁遭巨风,海船沉没者七,耗其资,而弟兄众多,同光间已中落。蒋氏富藏书,今善本流传辄见有蒋氏藏印。严铁桥缉《全上古三代汉魏六朝文》成,蒋氏有季卿者[2],曰:“我力不足任全书之剞劂,然严先生之苦心不可没,始为刻其目录,苟全书散佚,后人犹得按目而索,继成其书。”因与其子锡礽爬梳理董,为总目一百又三卷。蒋氏幼弟曰维基(字厚轩)[3],行八,我祖母,厚轩先生之幼女也。其第三子曰锡绅(字书箴),举于乡,与张季直同岁举[4],会试入京相见,遂订交,两人皆慷慨言经世事。书箴卒,季直为作墓志,书丹,称“婴宁居士之墓志”[5]。书箴少慧,刘贯经偶见之,以为他日必有成,归而谋之妇,将以女归之。其妇以蒋氏贫,不可,贯经持之坚。刘母乃命长子紫回至学馆觇之,紫回返告其母曰:“婿形貌不劣,顾其帽已开花。”言帽之顶端已破裂也。贯经使媒氏往,厚轩先生诧曰:“我家贫,夏日一臭卤甏,冬日一醃菜缸,刘氏巨富,其女岂堪为我家妇乎?”媒氏归告贯经,贯经曰:“我赏其人,非以其家,愿再说之。”媒氏三往乃许。刘氏女贤,安于贫约,夫妇终身无违言。然书箴三上春官,终不得志,世事方亟,遂绝意仕进。刘氏有典肆在南通,书箴既与张季直善,自请往司典肆事。季直设大生纱厂,书箴与擘画之,然司典肆如故,不肯就大生之聘。书箴长女嫁张氏(定甫长子便琴)。翁问新妇:“若父为刘氏司典事,岁入几何?”对曰:“年可三四百金耳。”翁曰:“若父大才,且亲为婿,何相待之薄耶?愿为我理盐事,当岁奉千金。”女归宁,以告父。书箴怒曰:“尔父岂待价而估者乎!刘氏产业多,苟欲多金,择其肥厚者亦可得,我宁择其薄者,不欲以亲情累人。今以多金故,去刘就张,人其谓我何!”其女不敢复言。书箴好谈经世[6],耻为文士,故无诗文传世。唯庚子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入侵,书箴有和杜陵《秋兴八首》,余于孟蘋表伯处曾一见之[7],悲愤激越,深慨清政之窳败,李合肥和约之屈辱[8],无愧诗史之风。我家旧有所书屏四幅,书法劲挺秀拔,又有致先祖函数十通,日寇之祸,家中遗物无存,书箴手迹亦无一存。
书箴长子曰汝藻(字孟蘋),有干才。策论举人。张、刘诸家皆经营盐策,尔时盐商例举一人总诸商事,号为甲商。浙中甲商陈某,湖州人,居位久,行事专擅,张氏厌之,欲取代,而陈某与浙中大吏交,猝不易去。佥以孟蘋干练,以逐陈事委之。孟蘋设策去陈,因代为甲商。浙人集资建铁路,汤寿潜为董事长,刘澄如副之。寿潜为孟蘋师,而澄如则亲舅也,孟蘋亦为董事。清廷将收铁路为国有,各省皆争之,浙路以孟蘋为代表赴京。已而孟蘋签约归,如清廷旨,浙人大哗,以为受重赂,事秘不易明。既而设来远公司于上海,贩鬻书画,售之外人,得善价,又与浙人共创立浙江兴业银行,及他经营甚多,积资钜万。蒋氏旧藏书久散[9],孟蘋复广事搜集[10],于是传书堂藏书与嘉业堂、适园鼎立。时王国维居沪,受姬觉弥聘为任职所谓“仓圣明智大学”[11],孟蘋延之撰《传书堂书目》。其所藏有宋刊周密之《草窗韵语》,海内孤本也,因名其居为“密韵楼”,刻《密韵楼丛书》,极精。孟蘋性豪,倾财助人,其师徐某没,家贫,孟蘋为经营丧事,赡其家,又资徐之子游学美国。蒋氏宗族多贫,皆仰给孟蘋。又乐接宾客,其所居西摩路(今陕西南路),座客常满,饮馔丰腆[12]。藏书之家若董康、傅增湘,名士若张尔田、孙隘庵[13],银行家若盛竹书、钱新之,皆西摩路座上客也。董康一日问刘翰怡云:“孟蘋挥霍如此,度其家赀且千万耶?”翰怡曰:“殆不过一二百万耳。”董康曰:“家赀不过一二百万,而用之若千万[14],将何以继?”已而孟蘋设钱庄,以资财用,所取者多,无以应所贷及存钱人,遂倒闭[15],负债且百万,无以偿。乃以所藏书售之涵芬楼,货其大宅,赁舍以居。大妇与嫡出子女共处,而己独与一妾及庶出子女别居小屋。常积欠房租数月,为房主所逐,屡迁[16]。晚岁居愚园路岐山村,仅为三楼之两室。其时藏书虽久归涵芬楼,而所珍惜者《草窗韵语》、三十卷《文选》等数种犹在。来远公司之设,虽以书画售之外人,然稀世之品,孟蘋亦矜惜藏之。钱庄倒闭后,渐出以谋衣食。其东坡《乐地帖》、米元章草书长卷、明徐有贞行书长卷,以五千金质于张石铭,余亲见之。约他时取赎,然竟不能赎也。其尤所宝爱者,敦煌石室所出宋乾德间水月观音像(此叶昌炽所得,民国初收购者)[17],刁光胤画轴,尤所宝爱,尚在其家。其大妇曰:“君以挥霍倾竭家资,书籍字画当留为我子衣食资。”后皆为长子祖诒(穀孙)所有。穀孙平居熏染久,能鉴别字画版本,亦出入贩鬻为业。然藉父所遗及己所收集者亦多。穀孙娶妇,奁资甚富,解放前挟其所藏与妻子去台湾。
孟蘋解放后,以张菊生介[18],入文史馆,数年而卒。其居岐山村时,余数往谒之。案上陈杂书,余偶翻阅,见有元刊本围棋谱二册,明抄本《李卫公兵法》(当是辑本)。案头一木尺,视之则黄小松之物[19],正面刻汉尺,背面刻晋尺,有小松跋,刊于侧。所用之砚为张之洞督粤时所开大西坑石,绝佳。孟蘋身后,其书售与来清阁书肆[20],得价仅三百元。砚及木尺不知所归。
* * *
[1] “民国之初南浔有三大藏书”十一字干写,据印痕补。
[2] “季卿”名维培,字寄嵚。附贡生,候选训导。其藏书楼曰“求是斋”。
[3] “幼”为补字。“维基”为前揭“季卿”(维培)之兄,似不当称“幼弟”。
[4] “季直”名謇,号啬庵,南通人。光绪二十年恩科状元。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5] “称”前原有“以书箴”三字,“书箴”已圈涂,“以”尚存,但与“称”衔接似不成词,当亦为衍字,漏圈涂者,不录。又,该墓志正式定名为《婴宁居士乌程蒋君墓志》,另附《蒋太夫人刘氏墓志》,民国三年石印传世。
[6] “书箴”二字干写,据印痕残笔补。
[7] “蘋”原作“萍”,据下文径改。
[8] “李合肥”之“肥”原被圈涂,但无此字不成词,故保留。另有一种可能,即原欲将“李合肥”三字一并圈涂,而仅圈涂“肥”字,漏“李合”二字。“李合肥”者,李鸿章也。
[9] “散”字干写,据印痕残笔补。
[10] “孟”字干写,据印痕残笔补。
[11] “所谓”二字位于行首,上空一格齐边处原写一“与”字,不知所属,不录。
[12] “饮馔丰腆”下原接写“民国初,张季直为农商总长,欲以孟蘋为次长,谢不就”二十一字,后圈涂,不录。
[13] “隘庵”名德谦,字受之,一字寿芝,又字益庵,号龙鼎山人,晚号隘堪居士,吴县人。著名学者,以诸子研究最具代表,有《诸子要略》、《诸子通考》等行世。事迹详参吴丕绩《孙隘堪年谱初稿》,不具注。
[14] “用之”为补字,原在右行,与右行“过一”重叠。
[15] “遂”与前“人”重叠。
[16] “屡迁”上原有“故”字,似已圈涂,不录。
[17] “室”原作“室室”,衍一“室”字,不录。
[18] “菊生”名元济,字筱斋,海盐人。著名出版家,商务印书馆之主要投资者与主事者。即前揭“涵芬楼”主人也。
[19] “小松”名易,字大易,号秋盦等,仁和人。工诗及书画,尤善篆刻,乾嘉“西泠八家”之一,有“小蓬莱阁”著述多种行世。
[20] “书”字原误作“画”,据前文径改。“来清阁”,“清”通作“青”,在苏州。阿英《苏州书市》文有载,不具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