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丰七年四月石达开既走以后,天京的政局完全处于洪仁发与洪仁达两人把持之下。洪秀全继续其自我陶醉,深信天父、天兄必能派遣天将天兵,保护他安享太平江山,于众多妃嫔的环绕之中,度其余生。
军事方面的负责人,由蒙得恩以“正掌率”的名义担任。“率”字便是“帅”字,所谓“正掌率”便是“正主帅”。此人资格甚老,当年在金田起义以前,抢救过洪秀全于花洲;但能力平常,不足以挽回大局。
李秀成 太平天囯晚期的支柱,一片忠心,被封为忠王,但不为洪秀全所信任。(原版插图)
地位仅次于蒙得恩的,是“又正掌率”(第二正主帅)陈玉成,其后被封为英王。清方称他为四眼狗。他是广西藤县人,极会打仗。
再其次,是“副掌率”李秀成,其后被封为忠王。他也是藤县人,于太平军初起之时在家乡加入,由行伍积功升至“地官丞相”。
另一位后期太平天囯的柱石,是安庆的守将叶芸来(有人写作叶芸台)。此人不甚有名,却能坚守安庆直至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日城破之时,与两万多守军一齐就义。
在石达开领兵出走以前,太平军处于优势,清军处于劣势。石达开一走,太平军除了南京以外,便只剩下两个较大据点安庆、芜湖。叶芸来守安庆,李世贤(李秀成的堂弟)守芜湖。
这两大据点以外,尚有九江。但是九江已被清军围困,不能作为呼应。守九江的是贞天侯林启荣。他守到咸丰八年四月,被李续宾与杨载福击溃,与一万七千多将士同时牺牲。
清方起初妄想于劣势之中,以江南江北两个大营直捣南京,摘取太平天囯的心脏。其后,向荣扎在南京孝陵卫的江南大营,于咸丰六年五月被击毁,琦善与托明阿先后所主持的江北大营也名存实亡(由于瓜洲、镇江均握在太平军之手)。
等到太平天囯内讧,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清方这才由劣势转为优势。
咸丰七年五月(石达开出走以后一个月),清军的江南提督张国梁,由丹阳攻下太平军的溧水、句容。到了十一月间,张国梁又攻下镇江、瓜洲。次年二月,张国梁进占南京郊外的秣陵关、雨花台,重建江南大营。不久,托明阿的继任者德兴阿也占了浦口,在浦口重建江北大营。
两个月以后,清军李续宾、杨载福等部攻下九江。
又过了五个月(在咸丰八年的九月),陈玉成反攻浦口获胜,再毁江北大营,并乘胜收复扬州。张国梁由镇江、瓜洲北上,夺了扬州,陈玉成转趋六合,占领六合。
清廷不再设置江北大营,撤免德兴阿钦差大臣之职;令江南大营的钦差大臣和春兼辖江北清军。
从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直至咸丰十年(1860年)闰三月,南京是一个被围的城。洪秀全坐困危城。
在这两年又两个月期间,太平军虽则重占庐州(合肥)于咸丰八年七月,夺回浦口六合于九月,消灭进攻三河镇的李续宾部于十月,消灭屯扎庐州城西的李孟群部于咸丰九年二月,然而无补于解救南京。
而且,守滁州的李昭寿、守江浦的薛之元,先后于咸丰八年九月及九年正月向清方投降。
李秀成于无可奈何之中,想出了一条惊人的妙计。他在咸丰十年二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带领三千精兵由皖南突袭浙西,连破广德、泗安,于三月初二日冲进杭州。
清方分出在南京围城的三分之一兵力,交给张玉良去救杭州,张玉良到了杭州,李秀成又已全师而退,退至皖南,由皖南点齐大军,突袭南京外围的清军。事前,他约好英王由庐州经东、西梁山渡江;城内的太平军,届时开城出击。
一场恶战,从闰三月十一日开始战了六天五夜。南京十三个城门,每一个城门大开,每一个城门均出来不少兵。“旌旗若长虹匝天”,“刁斗声闻数十里”。
清军江南大营的三百多座营垒全被踏平,张国梁战死,和春于受伤后逃到常州,伤重不治而死。
张玉良由杭州撤军回来,于四月初二日在常州与李秀成相遇,一战而败,退至无锡。李秀成追到无锡,张玉良的四十余营不战自溃。
李秀成占了无锡,随即到了苏州,接受苏州老百姓的迎降。在苏州的江苏巡抚徐有壬自杀,两江总督何桂清逃去上海。
李秀成在苏州,施行了极多的德政。他不杀俘虏,不杀清方的官与兵,准许他们愿留的留,愿去的去,去的他送旅费。他不像其他的太平军领袖,把清官、清兵一律视作该死的妖魔。他又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不强迫男女分馆,不没收田地财产。而且,他又买牛买种子给贫穷的农民,借本钱给贫穷的商人。
因此,苏、常一带的老百姓对他十分拥护。松江府的各县(除了上海县城以外)也都入于他的统治之下。
他在次年(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再取杭州;并且占领了浙东的极大部分(包括绍兴、宁波、台州、温州、金华、衢州)。
同治元年二月,他进军上海,前锋在徐家汇与公共租界的英军相遇,相互开火。其后,他放弃了上海不攻。
这一年的闰八月,他回师南京,包围曾国荃的兵于雨花台达四十八天之久。
清军虽则在咸丰十一年八月攻下叶芸来所守的安庆,又在同治元年四月拿下李世贤所守的芜湖,消灭陈玉成于庐州,然而,必须夺去李秀成的苏南与两浙(浙东、浙西),才能对南京施以最后的一击;恰好,上海出现了“洋枪队”,给清军大帮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