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细说宋朝

二七 元吴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李德明的儿子元昊,小字嵬理,更名曩霄。他幼读兵书,又懂佛学,精通汉、藏文,确是王霸之才。据说宋朝边帅曹玮见其状貌,失声惊叹:“真英物也!”成年以后,他对其父的和宋政策深表不满。一次,他建议父亲用宋朝俸赐,训练蕃族,对宋朝小则四出劫掠,大则侵夺封疆,其父回答说:“我们苦于长期用兵。我部族三十年来,能有锦绮之衣,乃宋朝之恩,不可辜负!”他当即反驳道:“衣皮毛,事畜牧,这是我族习性。英雄之生,应当称王称霸,何必衣锦着绮!”

继位以后,元昊执行其祖、父的既定方针,继续与吐蕃和回鹘激烈争夺对河西的控制权,其中尤以与河湟吐蕃的较量最为持久而艰苦,有必要细说其过程。

自唐末吐蕃王朝崩溃以来,吐蕃民族即以部族为生存活动的社群,《宋史》说其“族种分散,无复统一”。与李继迁父子争夺凉州的潘罗支兄弟属于吐蕃六谷部族,这时因凉州被夺,便退至青海湟水流域,依附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

唃厮啰,吐蕃语为佛子、王子之义,藏文史料证明他是吐蕃赞普的后裔。他原名欺南凌温,也许先辈流落异域,出生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十二岁那年被一位大商人发现,带回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河湟吐蕃各部族正需要一个有号召力的政治领袖,于是,他被宗哥吐蕃僧李立遵和邈川(今青海乐都)吐蕃酋长温逋奇尊为赞普,以宗哥城(今青海平安)为王城。

李立遵有个人野心,自立为相(藏语论逋),与其他部族首领争夺统一河湟吐蕃的领导权。李立遵首先争取宋朝的支持,表示愿意进讨西夏,但要求封他赞普的尊号,宋朝对李立遵、唃厮啰胸存戒心,没有满足其封号的要求。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李立遵派兵不断侵扰宋秦渭地区,在三都谷(在今甘肃甘谷)之役中,被宋将曹玮大败,自此李立遵的权势大不如前。

大约在天圣元年(1023年)以后不久,唃厮啰摆脱了李立遵的控制,把王城迁往邈川,以温逋奇为相,与宋朝的关系也日渐密切融洽。但温逋奇也野心勃勃,企图取唃厮啰而代之。景祐二年(1035年),他发动政变,将唃厮啰囚入陷阱,捕杀反对者。唃厮啰被一守卫的士卒释放,利用赞普的号召力,平定了政变。

而后,唃厮啰权衡利害,再将王城迁至青唐城(今青海西宁)。自此,唃厮啰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真正统治者,河湟吐蕃进入了唃厮啰时代。这一政权把分裂的吐蕃部落基本统一起来,拥有数十万居民,以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实际控制着河湟地区(今青海东北和甘肃西南毗邻地带),汉文史籍即便在唃厮啰去世以后也仍以其名称呼它。

在唃厮啰政权统治时期,丝绸之路中的河西走廊因西夏崛起而时有梗阻,青唐城便成为西域和中原商贾东西往来的交通枢纽,当地在此后百余年间也呈现出生产发达、商旅辐辏的繁荣景象。唃厮啰对外结好宋朝,以便在与西夏的抗衡中获得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联盟者,以保卫河湟吐蕃政权。

而宋朝见唃厮啰强大,也一改以往的轻视和怀疑,对其封官晋爵也不断加码,希望借其力量对付西夏,在其后宋夏关系的旋律中,这一政策始终是一个明确的音符。唃厮啰政权的出现,直接威胁到党项在河西的霸主地位,双方的角逐不可避免。

景祐二年(1035年),元昊听到温逋奇政变的情报,即派大将苏奴儿率兵二万五千进攻猫牛城(在今青海西宁东北),不料苏奴儿兵败被俘。盛怒之下,元昊亲率大军攻城,月余不克,便诈称约和,暗派士兵等其城门开启,即夺门攻入,大肆屠城。元昊还乘其内乱派兵攻打宗哥城、带星岭,进围青唐城,试图一举解决吐蕃问题。

唃厮啰见元昊兵势正盛,便屯兵鄯州(在今青海西宁境内),坚壁不出,同时派兵十万,迂回阻断元昊退路。元昊渡宗哥河(即湟水,今黄河支流西川河)主动出击,并在水浅处插上标志作为回师向导,却被唃厮啰派人暗将标识移至深处。双方连续鏖战二百余天,元昊军队粮草不继,被唃厮啰击溃,士兵寻找标志争相渡河逃命,漂没溺死者大半,损失辎重无数。

宗哥河之役对河西政治地图的划定是意义重大的。唃厮啰通过这一战役,保卫了刚诞生的河湟吐蕃政权,直到其去世,西夏军队再也未敢饮马湟水。但次年唃厮啰家族分裂为三,其原配妻子李氏所生的长子瞎毡和次子磨毡角分别逃离青唐城,各拥部族,不受唃厮啰统制,磨毡角的谋主郢城俞龙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元昊的儿子。唃厮啰见祸起萧墙,深怀忧虑,便携后妻乔氏移住历精城(今青海西宁西)。元昊这才有可能腾出手来去专力对付回鹘。

景祐三年七月,元昊攻下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回鹘,随即西进再克沙州(今甘肃敦煌),扼守了河西走廊的西大门,回师途中顺手把肃州(今甘肃酒泉)也占领了。至此,元昊彻底控制了河西走廊,最终结束了甘州回鹘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而与河湟吐蕃则大体以今天的大通河为界确定了双方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自继位之日起,元昊就加快建国称帝的步伐。就宋朝来说,这时仍希望李德明的继承者保持臣属关系,故而使节不绝于道。但元昊先是不出迎宋使,继而不肯跪拜受诏。虽然最终还是跪受了诏书,起来以后愤愤对大臣说:“先王大错特错,有这样的国家,还要向人臣拜吗?”

即位当年,元昊就宣布改姓立号,认为唐、宋赐姓李、赵都不足珍惜,党项王族的姓氏改用“嵬名”;废去宋、辽所封西平王或西夏王的封号,用党项语自称“吾祖”(兀卒),即自尊为天子可汗之义。

次年是宋明道二年(1033年),元昊一改使用宋朝年号纪年的旧例,借口明道年号冲犯其父名讳,改元“显道”,颁行国中,向宋朝发出了不奉正朔的明确信号。同时,下秃发令,严禁用汉人风俗结发,推行党项传统发式,境内三日不秃发者,众皆可杀。这年五月,升兴州为兴庆府,仿照唐都长安、宋都东京,扩建宫城,营造殿宇,为立国称帝作准备。元昊还颁行了官制和仪服制度。

西夏官制与辽朝的南北面官制颇有相通之处,一方面采宋制立官职,一方面设立党项官,两个系统并行。汉制官职由蕃、汉分别担任,以中书省和枢密院分为文武两班,最高长官分别为中书令和枢密使,以下共设十六司。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年),仿宋制,增设尚书令,总管十六司。党项官职有宁令、谟宁令、丁卢、素赉、祖儒、吕则、枢铭等,专授党项人。仪服也同时推行:文官戴幞头,穿靴持笏衣着紫绯;武臣按等级戴冠,穿绯衣或紫色旋襕衫,束带,着靴,佩短刀或弓箭。

广运二年(1035年),元昊更新兵制。各部落年十五以上六十以下每二丁择取一人为正军,给马、驼各一,称长生马驼,每二正军,合用随军杂役一人。除步兵外,还设有“擒生军”十万,装备精良,直属皇室,在战争中专门掳掠生口充奴隶;另有名为“泼喜”的炮兵,负责在骆驼鞍上架旋风炮,发射拳大的石弹;骑兵中有三千“铁鹞子”,与后来金军的拐子马相似,是党项最骁勇的部队;侍卫军由擅长骑射的五千豪族子弟组成,号为“御园内六班直”,由元昊亲自掌握。

全国共有兵员五十万,以兴庆府为中心,西北起贺兰山、东南至西平府的腹心地区共驻守有十七万兵力,其他兵力则驻扎在相当于地方军区的各监军司里,全国分左右两厢共划为十二监军司。兵制改革使党项部落军事组织完成了向国家常备兵制的过渡,极大增强了战斗力。

大庆元年(1037年)五月,元昊为扩大政治声势,增设调整了所控制的州府,计有府、州、郡共二十个,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

七月,元昊改定礼乐制度。李德明时期礼乐悉遵宋制,元昊以为不足效法,命谟宁令野利仁荣以党项习俗改制礼乐,规定全国“悉用胡礼”,有不遵者族诛。

十一月,元昊设立蕃汉二字院,而蕃字院地位特尊。汉字用于与宋往来文书,蕃书即西夏文字,用于国内以及对吐蕃、回鹘和西域诸国往来文书。元昊精通蕃汉文字,借用方块汉字形成创意以后,即命野利仁荣以一年时间演绎制成西夏文字十二卷。文字的创制,对西夏立国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至此,元昊完成了立国称帝的所有必要的准备步骤,一个西夏帝国呼之欲出。在所有立国措施中,元昊一方面无不贯彻了强烈而近乎偏执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则明显仿效他所敌视的宋朝制度和做法,看似对立的两种倾向在西夏立国措施中形成一种张力。

大庆二年十月,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追尊祖、父为太祖、太宗,封妻子野利氏为皇后,立儿子宁明为皇太子。元昊缔造了西夏王国,在称帝建国过程中,在促成与宋、辽鼎立的政治格局中,表现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文治武功和雄才大略。

西夏立国实现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局部统一,其后近二百年各民族间的同化和融合,为元朝全国范围内的各民族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但当事者却不见得有这种放宽视野以后的宽容见解。元昊立国称帝,与宋朝成为平起平坐的主权国,这对一向强调大义名分的宋朝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而元昊正打算实现自己对宋朝“小则恣意讨掠,大则侵夺疆土”的抱负,宋夏战争便不可避免。对此,且听下回分解,这里先把元昊说个有头有尾。

元昊为人有其雄桀、坚毅、果敢一面,也有猜疑、凶鸷、暴戾一面。前者使他成功,后者则使他受害。嵬名山遇是元昊的从叔,勇谋兼备,为元昊掌军政多年。对元昊执意侵宋,他以为“一二年间,必且坐困”,劝他“安守藩臣,岁享赐给”。元昊就想除掉他,示意山遇从弟惟序诬告其谋反,惟序将元昊意图泄漏给山遇。大庆二年九月,山遇被迫破家投宋。不料宋延州知州郭劝不但无视山遇提供的情报,反而把山遇一行交还给元昊。元昊聚集从骑用乱箭将山遇父子活活射杀,其族人也尽数处死。宋方在处理这一事件上的虚弱和颟顸,更使元昊敢于断然向宋朝开战。

在宋夏战争中,元昊皇后野利氏的兄弟(一说是叔父)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多谋善战,功勋卓著。宋朝边帅对其恨之入骨,庆历三年(1043年)种世衡利用元昊猜疑心理,巧施反间计。种世衡亲书一封给旺荣的问候信函,闪烁其辞中若有促行私约之意,再选死士以苦肉计面见元昊行诈。元昊见信,派心腹将领假托旺荣所遣去见世衡,世衡确知来使真实身份后,假戏真做,当面痛骂元昊,盛赞旺荣弃暗投明,并赠以厚礼,让使者转告旺荣“速决不要迟留”。使者回报,元昊立即杀了旺荣,但对野利遇乞依旧信用。

遇乞时驻天都山,故号天都大王。这年除夕,他领兵巡边,深入宋境数日而还,与他向来不和的元昊乳母诬陷他企图投宋,元昊将信将疑。种世衡获悉情报,即命细作盗得元昊赐给遇乞的宝刀,而后散布流言,声称遇乞已被诬陷而死,他将择日在边境上为其设祭。他把祭文写在板上,历述野利兄弟有意归顺,追忆除夕与遇乞晤面之快,痛悼其兄弟功败垂成。设祭当晚,故意以熊熊火光引来西夏巡边骑兵,逃离时存心遗弃祭器与盗来的宝刀,将祭文投入火堆。夏人扑灭余火,祭文清晰可辨,遂与宝刀一起送交元昊。元昊再中离间计,赐遇乞自杀。两位名将因元昊的猜疑而无辜就死,群臣人人自危。

元昊妻室后妃众多,即位以后更是贪婪好色,欲壑难填。他最先娶母族卫慕氏,后因卫慕族首领山喜与其争权,企图谋害他,事泄,他不仅族诛了卫慕一姓,竟把自己生母也鸩杀了。其妻卫慕氏责以人伦大义,他将其也幽禁起来。幽禁中,卫慕氏生下一子,宠妃野利氏向元昊进谗言,他把卫慕氏母子都给杀了。

野利氏曾被立为皇后,为元昊生有三子。第三子早死,长子宁明被封为太子,因热衷辟谷之术,走火入魔,不能进食而死。次子宁令哥,状貌酷似乃父,深受元昊钟爱,被继立为太子。成年以后,元昊便为他聘娶党项大族没氏之女。不料元昊见没a氏貌美,便自纳为妃,称为新皇后,还为她在天都山大起行宫。天都山守将野利遇乞难免有牢骚话,传到元昊那里,便对他心存恶感,终于堕入宋人的反间圈套。

在野利旺荣、遇乞被杀以后,皇后野利氏时向元昊哭诉两人死得冤枉。元昊也悔之莫及,便寻访野利氏遗口。遇乞之妻没藏氏因出家为尼得以免死,被元昊访得。见她美艳绝伦,元昊便接入宫中,与其私通。被皇后野利氏发现,元昊令没藏氏仍入兴庆府戒坛寺为尼,自己常去幽会,出猎则同行共帐。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没藏氏在出猎的营帐里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继承皇位的谅祚。因为没藏氏的身份关系,谅祚就由没藏氏之兄没藏讹庞抚养。

元昊先是移情别恋没a氏,继而宠幸没藏氏,野利氏时出怨语,终被废黜,幽闭别宫。宁令哥先是美妻被夺,继而母后被废,怨恨交加。而没藏讹庞兄妹,却为谅祚的皇位继承权,布下了借刀杀人之计。这时,没藏讹庞已升为国相,他派人与宁令哥密谋刺杀元昊。宁令哥信以为真,便联络野利族人约期下手。

次年正月元宵深夜,元昊烂醉如泥,由侍从扶入卧室,宁令哥持剑直入,一剑削去了元昊的鼻子。而讹庞事先埋伏好的卫士来救元昊,宁令哥仓皇逃脱,径投讹庞府邸藏身。讹庞反而以谋反罪逮捕了宁令哥,将他与其母野利氏一起处死。元昊因鼻创发作,不治而死,遗命由从弟委哥宁令继位。

但没藏讹庞已控制了政局,朝臣们只得同意他的安排,立刚满周岁的谅祚为帝,上元昊庙号为景宗,尊其生母没藏氏为皇太后,讹庞以国相总揽军政大权。而由此为发端的母后干政,外戚专权,几乎成为西夏政治史的一大特点,其原因固然与后族基本上都是大族有关,也说明西夏政制在防范后戚擅权上还是远不成熟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