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细说隋唐

六一 唐代宗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唐代宗李豫,原名俶,封广平王,当初其父唐肃宗在灵武登位后,他被拜为天下兵马元帅,是实际主持抗叛的领导人。

李豫有着出色的组织能力,且以恩信深得人心。时叛军声势强大,官军屡屡败北。为扭转战局,他和前来为唐助战的回纥叶护王子结为兄弟,使本有超级战斗力的回纥军更加奋勇作战,配合官军,取得了恢复长安的关键一战——香积寺大战的胜利。

然回纥不是完全出于道义来援唐的,其附加着苛刻的条件,即攻下长安与洛阳二京后,土地、民众归唐,而金帛、女子皆归回纥。由此,在进入长安前,叶护王子要求兑现协议。

李豫却要求暂缓兑现,说:“今刚得长安,若进行扫掠,洛阳之人闻讯,必为叛军死守,请到洛阳再如约。”

叶护王子听他言之有理,不但同意,且表示愿意再为唐攻打洛阳。攻下洛阳后,李豫再说动叶护王子,用万匹锦罗替代了协议内容。如此,避免了回纥的劫掠,保护了二京民众的生命财产。

李豫的功绩,天下有目共睹,各族盛称:“广平王真华、夷之主!”

唐肃宗驾崩后,李豫以太子身份即位。然他所面临的形势,仍是外忧内患。这外忧内患,可分两层来说:一层是从国家来说,外有吐蕃之忧,内有叛军之患;另一层是从朝廷来说,外有叛军之忧,内有宦官之患。

为真正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唐代宗首先着手解决身边的李辅国专权问题。

李辅国可谓是帮助唐代宗登位的大功臣,他居着这功,比在唐肃宗时更加飞扬跋扈。朝中事无大小,一切均由他拍板。公卿百官入朝,得先拜见他。

至此,李辅国还不满足,公然要唐代宗当空头皇帝,嚣张地说:“陛下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

唐代宗装着不和李辅国计较,并以将欲夺之必先予之的韬略,加倍地尊重他,敬称他为“尚父”。唐代宗谦恭的态度,使李辅国放松了戒备。时当初和李辅国合为一伙的另一大宦官程元振,因一没得到令他满意的回报,二遭到李辅国欺人太甚的压制,逐渐生出怨恨,常常向唐代宗检举李辅国的劣行。见宦官集团内部开始分裂,唐代宗笼络禁军军官,向李辅国开刀了:用左武卫大将军彭体盈取代他各种要任的头衔,用右武卫大将军药子昂取代他判元帅行军司马的头衔,从经济到军事,剥夺了李辅国的权力,由此间接剥夺了他的政治权力。

此后,唐代宗名义上赐给李辅国一所外宅,实际是将他从宫中给撵了出去。李辅国搬出宫后不久,就被人给暗杀了。此案最后不了了之,很多人认为,这是唐代宗派人所为。

李辅国被除去之后,程元振替补了上去。他的气焰比李辅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肆贪污受贿,排斥不肯顺从的将相大臣。宰相来瑱早先在地方任节度使时,曾拒绝过程元振的索贿,由此被诬告为和史朝义叛军有勾结,致使遭到流放,复被赐死。程元振的专权,使朝中有功者均处在阴云的笼罩之中。

内廷如此,边境的形势更吃紧。自安史之乱爆发,唐廷为抗击叛军,将西北戍边部队全都调往了内地,使西北成了军事真空地带。一直在伺机发展的吐蕃,趁机进行蚕食。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兵入大震关(今陕西陇县西),尽取河西、陇右地区。如此,凤翔(今属陕西)以西,邠州(今陕西彬县)以北,全部丢失。吐蕃得了大片土地,并未打住,又以二十万部队攻克泾州(今甘肃泾川),直向内地深入。进到奉天(今陕西乾县)等地,长安为之震动。

唐代宗仓促调动军队,急命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领军出镇咸阳(今属陕西)。然唐军寡不敌众,连传败报,遂使长安暴露在吐蕃军之前。唐代宗见无力守卫京师,不得已放弃了长安,向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流亡。

长安陷落。

逃到陕州后,朝廷依然被程元振所掌握。他先前隐匿吐蕃东侵的消息,致使唐廷没能及时调军抵抗。此时,他为了遮盖自己的过失,竟然多次向唐代宗打小报告,说郭子仪用兵不力,居心不良,将有不利于朝廷的图谋。郭子仪迫于谗言,上表请求解除他副元帅和节度使的职务,以明心迹。唐代宗没同意,复下诏调发各路兵,要求立即前来驰救。诏令下达后,拥有重兵的李光弼等将领,因恨程元振专权害人,拒不前来。

程元振不去,唐难未已。一腔热血的太常博士柳伉认为程元振罪大当诛,然程元振之所以能专权,问题出在唐代宗的怂恿。他冒死向唐代宗进言说:“吐蕃长驱直入,兵不血刃进入京师,烧杀抢掠,武士无人力战,此是将帅叛陛下;朝廷宦官当政,大臣被疏,酿成大祸,群臣无人犯颜直谏,此是公卿叛陛下;陛下出京,百姓不以为忧,此是百姓叛陛下;诏征诸道兵,四十天来竟无军队前来,此是四方叛陛下。若要转危为安,必得斩程元振,然后下罪己诏,以示改过自新。”

这一席话,唐代宗只是采纳了一小半,仅削去程元振的官爵,放归原籍。

尽管唐代宗很有保留,但还是激励了各路将帅。勤王兵从各地赶来,对吐蕃军进行了攻战。郭子仪在商州(今属陕西)组织了军事大反攻,终于将吐蕃赶出了长安。

唐代宗从陕州返回长安。程元振闻讯,想东山再起,扮成女人潜往长安。走到半路,被京兆府拿获,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被唐代宗处以长期流放。

同年年初,叛军的最后一任皇帝史朝义自杀身亡,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告结束。无论唐代宗功过如何,这大战乱的结束,当给他添了不少政治光辉。

安史之乱的平定,吐蕃军的被逐,虽是全国军民抗战的成果,但在将帅之中,尤以郭子仪和李光弼建功最多。在这二人中,当以郭子仪居前。他是挽救唐廷的中兴之臣,曾经有过多次自立为天子的机会,都被他拒绝了。对这样的大功臣,唐代宗无以为报,只得搬出尚书令相酬谢。尚书令一职,是最高的宰相,因李世民曾领过此职,故后来长期被空缺,已成为惯例。直到唐代宗登基伊始,为提高太子李适的实际政治地位,有利于对叛军的抗战,才将尚书令一度授予李适。郭子仪懂得尚书令几乎已是唐皇室的禁脔,对如此的酬谢,他是无论如何不敢接受的,坚辞了三次给辞掉了。

其实,唐代宗给郭子仪尚书令一职,不是真给,若是真给,郭子仪是推辞不掉的。他是借这酬谢,试探郭子仪,试探其到底是忠心耿耿的纯臣,还是包藏野心的奸臣。他更是借这酬谢,试探天下人心,这江山社稷究竟仍是李唐皇室的囊中之物,还是已潜伏着改易他姓的危险?有了这一试,他多少放了些心。

唐代宗李豫不护昇平公主 唐代宗的女儿昇平公主与郭子仪的儿子驸马郭暧吵架,郭暧动手打了(金枝)昇平公主,并说:“你靠父亲做皇帝就显威风了吗?我父亲才不高兴当皇帝呢!”昇平公主一气之下将郭暧对皇帝不敬的话向父皇哭诉。代宗没有袒护她,说:“你才不懂哩!他父亲要是真愿意做皇帝,天下还会是你家的吗?”郭子仪知道后,将郭暧亲自绑来向代宗请罪,代宗笑着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作家(读姑)翁(即家长)’,儿女们吵架,何必当真呢!”

从郭子仪而言,对于皇位,他不想要,更不敢要,在长期的平叛斗争中,他认清唐皇室依然有着强大的人心基础。由此,他给自己设立的人生最高目标,只是建功立业,建大功、立大业,封王拜相,封妻荫子。

对皇位归属问题的潜在争议,不仅存在于唐代宗与郭子仪君臣之间,且还存在于他们的晚辈之间。为笼络郭子仪,唐代宗将自己的女儿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从而君臣成了儿女亲家。

小两口闹别扭,昇平公主自恃金枝玉叶,羞辱郭暧。郭暧气不择言,脱口说:“你不过仗你父为天子,殊不知,我父还不愿为天子!”

昇平公主入宫向唐代宗告状,得到的回答却是:“郭暧说得极是,若其父愿为天子,恐天子轮不到你家!”

郭子仪闻讯,急忙入宫请罪。唐代宗反安慰他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不值计较。”

郭子仪为化释唐代宗的猜忌,回府将郭暧责杖了一顿。

后京剧界根据这故事,编了一出《打金枝》。

唐代宗在位共十八年,在位期间,他做了些有利民众的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