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细说隋唐

九五 后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建立后周的周太祖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他颈上刺有飞雀,人称“郭雀儿”。有人说,他本姓常,随母亲王氏改嫁郭简,才姓郭。

十八岁那年,潞州割据者李继韬招募勇士,郭威应征入伍。

郭威长得人高马大,性格倔强,好斗殴,嗜赌博,喜欢喝酒。有日,他去闹市游玩。当地有一屠户,以壮健蛮横出名,人见人怕。带着几分酒气的郭威走近肉庄,让屠户割肉,割得不如意,便叱骂。屠户知道郭威比他还蛮横,起初忍着,终于忍无可忍,拉开衣服指着腹部说:“你有勇,敢刺我吗?”郭威二话没说,一刀捅了进去。闹出了人命案,他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爱他的勇力和胆气,给放了。

李继韬为唐庄宗所灭,郭威被收进唐军。经过几年的折腾,他渐渐了解了社会,懂得了光凭蛮力是难以成事的,由此对文化产生了兴趣,闲时拿着军中的簿书翻阅。他人聪明,肚中有了些东西,对事情的看法便深刻起来,受到周围人的看好。他人缘不错,按照当时军中盛行的习俗,他和李琼等十人结为兄弟,刺臂出血盟誓说:“凡我十人,龙蛇混合,他日富贵,毋相忘!”

李琼精通奇书《阃外春秋》,说:“以正守国,以奇用兵,较存亡治乱,记贤愚成败,均在此书之中。”

郭威拜李琼为师,阅习此书,并将书藏在袖中,得空便读。

几度世事变化,郭威转到了刘知远的手下。刘知远看重他,让他当了亲军的高级军官,走到哪带到哪。

吐谷浑部驻在太原,其战斗力强,且富有财货。刘知远恐其日后生患,欲把他们赶走。郭威献计说:不如给其首领白承福安上个罪名诛死,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既可消灭这股反复不定的势力,又能取其财货作为军需。刘知远照着办了,他的军队有了丰厚的经济实力。

在刘知远走向皇帝的过程中,郭威多次提供行之有效的良策,成了半个军师。

后汉开国,郭威担任了枢密副使。新老君主交替之际,他受托成了顾命大臣。汉隐帝登位,他升为枢密使,掌管了兵权。

河中李守贞、凤翔王景崇、永兴赵思绾三地联兵谋叛,朝廷震动,派了几个大将前去平叛,都无进展。郭威临危受命,被拜为西征统帅,全权节制各军。他率军开赴前线后,以儒将的风采,交文人,抚士卒,亲冒矢石,冲锋在前,与军队同甘苦,赢得了军心。他攻城和攻心双管齐下,没有多久,就把三地一一平定,凯旋回朝。

平定三地叛乱是使朝廷转危为安的大事,做成了大事的郭威成了朝野瞩目的大功臣。这个大功臣,在接受了最高的荣耀后,又被赋予一个新的使命:前往河北邺都主持对契丹的防务。

使命是重大的,具有非常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后汉是否能阻遏契丹侵扰的大问题。郭威被委此重任,说明了朝廷对他的倚重。可他临行前,顾命大臣内部却对他能否带枢密使衔去上任,发生了严重的争论。在这背后,又隐藏着汉隐帝及其近臣对顾命大臣的不满情绪。

最终,郭威是带着枢密使的头衔走的,可他走得不踏实,走前对君主关照说:“苏逢吉、杨邠、史弘肇都是先帝旧臣,尽忠报国,愿陛下推心相任,必无败失。至于疆场之事,臣必竭忠报效,不负陛下驱使。”

到达邺都,针对契丹的骚扰,他采取了加强守备,坚壁清野的对策。

郭威在邺都凳子还未坐热,朝廷就发生了剧变:汉隐帝以议事为名,诱杀了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个元老重臣,并诛灭了郭威在京的所有家属,同时令李太后之弟李洪义等人前往邺都杀郭威及其相关者。

李洪义审量朝廷势力分野,不敢与郭威为敌,把消息透露给了郭威。听到噩耗的郭威,没有慌乱,用以退为进的办法,收拢将官之心,留养子郭荣守邺都,自领大军以诛奸臣为名,杀向开封。

他派人向全军许愿:“若克京城,任你们剽掠十日!”

朝廷军不是对手,汉隐帝战败被乱兵所杀。

进入开封的郭威,表现出老练的政治家素质:止住了军队的剽掠,以安定京城秩序;把李太后推到前台当旗帜,以缓和人心;假选宗室刘赟继位,以为政治过渡;自己充当监国,以在幕后操纵;除首恶者之外,宽大政敌,以笼络人心。

着着上乘,步步到位,郭威迅速控制了政局。

等到时机成熟后,他“奉”太后命,把部队拉出去,说是北上打契丹。部队进至澶州,几千将士忽然大哗,要求郭威即天子位,连声高叫“万岁”,有人扯了黄旗当黄袍,硬披在“拒绝不从”的郭威身上。众意难违,郭威“被迫”认可。

大军返回开封,乾祐三年(公元950年)正月,郭威登上了皇位,建国号周(为有别于以前以周为名的政权,史称后周),定都开封,建元广顺。于此之前,他让人杀了前来京师还在半路的刘赟。

作为武夫却有一定文化的周太祖,在立国后,表现出与前朝历代君主截然不同的面貌,在对契丹进行防御的同时,将着眼点放在内政的改革上,他革除弊端,提倡节俭,减轻税收,惩治贪官,罢废族诛,争取民心,创造条件恢复生产。

做了皇帝的周太祖,经历了与生俱来的乱世,亲眼目睹了人间惨状,决心做个有道明君,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他宣布废除许多苛捐杂税、严刑酷法,各地方政府停止进贡美食、珍品以及特产。他生活俭朴,衣食住行务求简单,身体力行杜绝前朝以来的腐败风气。他说:“朕起于微寒,备尝艰苦,时遭丧乱,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奉养以病天下!”

他留心治国之道,决意改变长久以来军人政府的丑陋形象,极力罗致有安邦定国韬略的魏仁浦、王溥、范质、李谷等文士为官。他诚恳地说:“朕生长军旅,不懂学问,未知治天下之道,文武官有益国利民之术,各自上书论说,宜直书其事,切勿玩弄词藻。”

治国有道,天下清明之气初见端倪。

龙廷坐了整四年,周太祖病故了。留下的遗言是:务必薄葬,不要强征民力,不要伤人性命,不要陪葬宫人,不要石马石人,只需立一石碑,上面镌刻这样一行字:“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郭威养子郭荣继位(周世宗)。

郭荣,原名柴荣,百年后人又称柴世宗,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西南)人。父亲柴守礼,处于社会的底层。年轻的柴荣前去依靠嫁给郭威的姑妈生活。他相貌堂堂,为人恭谨厚道,言语不多,办事踏实,深得郭威喜欢,被收为养子。当时的郭威还未发达,家境也不怎么样,柴荣便为养父做些生意,去江陵贩运茶叶等货物。他一边做生意,一边习文练武,从而精通了骑马、射箭等武艺,读了大量的史书及黄老著作。

后汉建立后,养父成了政权的核心人物,他离开了商界,被任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养父在邺都起兵杀向开封,他受命留守邺都,主持根据地的事务。养父做了大周皇帝,他被授予一连串显贵的职务。养父因儿子全被汉隐帝所杀,他又成了惟一的继承人,加封晋王。

周世宗在被百官迎向宝座后,私下立了个愿,希望上天给他三十年时间:“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新皇帝一上来,就呈现一股新气象,他实打实地开出了一个历史新局面。

后汉亡后,留下一支以刘崇为首的势力,在太原建立了北汉政权。刘崇对后周极为仇视,在周世宗上台后不久,就效法石敬瑭,联合契丹共同向后周杀来。周世宗排斥了议和的意见,亲自率领军队前去迎战。

两军相遇,爆发了高平(今属山西)之战。敌方兵强马壮,来势汹汹,大有一口吞灭周军的气势。周军人少,看上去单薄得很。刘崇逞强,说是凭着自己的军队就能取胜,要契丹兵在一旁观看。周世宗披挂上阵,亲自督战。战斗开始了,北汉军发动强大的攻势,冲垮了周军的右翼。形势万分危险,周世宗鼓舞士气,亲自带领亲兵冲上去,在赵匡胤、张永德等将领的死战下,终于堵住了缺口,在后到的援军的配合下,乘势组织了反攻,打得敌军全面崩溃,打得刘崇抱头鼠窜而去。高平之战的胜利,确立了后周在天下的军事地位。

事后,周世宗根据军队在战争中暴露的缺陷,及诸侯尾大不掉的事实,对军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下令藩镇将最有战斗力的兵士送往中央,在此基础上,他淘汰老弱,组织建设了具有绝对优势的禁军,初步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他对将帅臣僚恩威并用,有话说在当面,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使自己建立了崇高的威信,也改变了骄兵悍将难制的局面。

与此同时,周世宗继承了周太祖的政治、经济改革,开始向纵深发展。

他努力树立好天子、好政府、好官员的形象:自己带头过俭朴生活,拒绝下面向他进献珍宝器玩及美食佳肴;破格选拔有识之士,构建有办事效率的政府班子;整顿科举,保证真正有用之才的进身之途;修订《大周刑统》,杜绝滥刑苛法;澄清吏治,对贪赃枉法的官员,毫不留情地坚决打击。主管税收的大将军孟汉卿,在正税之外,向民多收耗余,事发之后,被处以极刑。

他让官员每人做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为君难为臣不易论》。

他知道,他的国家要强大,最基本的一点,是靠民众,靠他们发展生产,增加国家的财富。由此,他从各个方面着手,调整民众的生存环境,改善他们的生产条件:降低税收,革除不合理的款项;颁布《均田图》,力求耕者有其田;招集流民,解决劳动力的不足;兴修水利,认真治理黄河、汴河;消熔铜佛像铸钱币,促进商业流通。

走一步见一效,步步有章法的周世宗,没出几年,把国家弄得富强了起来。

国力强了,那就好办事。周世宗凭着逐渐增长的国力,开始按他的宏伟蓝图进发:南征北战,统一中华大地。

他的第一步战略,把兵锋指向西边。

西边的秦(今甘肃天水)、凤(今陕西凤县东)、成(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四州,原大部分地属中原政权,契丹入侵中原,四地归附了后蜀。当地民众不堪后蜀的重敛猛赋,要求回归中原的呼声日高。周世宗借着这股东风,派出大军前去收复。仅半年时间,四地的城墙上就插满了后周的旗帜。

他的第二步战略,把军队开向南方。

到南方是打南唐,南唐是大国,实力强不好打,战争打得艰苦,打了二年零五个月之久,周世宗前后亲征了三次。第一次亲征,经周军顽强作战,拿下了不少地方,但得而复失,功亏一篑。第二次亲征,周军水陆并进,取得了寿州等地,又因季节问题,撤军北还。第三次亲征,周军一鼓作气,征服了江北十州,并将几百艘战船开进了长江,准备渡江。

身在金陵的南唐主李璟见势不妙,为保住他的“半壁江山”,派能说会道的大臣钟谟、李德明前来求和。

周世宗未等使者转动三寸不烂之舌,先正气凛然地说道:“你们欲以巧言说寡人罢兵,是将寡人比六朝时一群痴汉,如何这等不知人?你们不用开口,速回去告知你们主人,令他即来跪拜寡人,事情可以好说。不然的话,寡人须看看金陵城,借府库犒军,到时你们不要后悔!”

李璟无法以口舌求和,只能割地求和,将另外四州一起献给了周世宗。

周世宗三次亲征,共得南唐十四州:光(今河南潢川)、寿(今安徽寿县)、庐(今安徽合肥)、舒(今安徽潜山)、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冈)、滁(今安徽滁县)、和(今安徽和县)、濠(今安徽凤阳东)、泗(今江苏盱眙对岸)、楚(今江苏淮安)、扬(今属江苏)、泰(今属江苏)、通(今江苏南通)。

他的第三步战略,把战车引向北地。

北地是契丹,周世宗还是亲征。北伐很顺利,仅四十多天,就轻而易举地从契丹手中取得了瓦桥(今河北雄县)、益津(今河北霸县)、淤口(今河北霸县东信安镇)三关,及宁(今河北青县)、莫(今河北任丘北)、瀛(今河北河间)三州等地。

旌旗招展,他还想直取幽州,可他病了,只得撤军南下。

回到开封,周世宗就病逝了,年仅三十九岁。

周世宗是五代中最有作为的政治家。他长期闯荡社会,深知民间疾苦,深知时代潮流的趋势。在登位后,他顺应时代潮流,继承周太祖的衣钵,改革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将改革推向后周的全部领土。靠着改革,他提高了后周的国力,又凭着上升的国力,不辞鞍马劳顿,亲自统帅大军南征北战,取得了空前的军事成就,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

接位的是他的第四子郭宗训(周恭帝),这是个仅七岁的黄口孺子,根本无力掌管天下。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禁军首领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黄袍加身,迫使周恭帝禅位,后周遂亡。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