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之解释
民族一称,在德国曰volk,其字起于中古,意为战国,谓结战国以御外也。英文曰nation,字起于十六、七世纪。大抵同一民族必须:1血统相同2文化相同3宗教相同4语文相同5地理关系相同6经济关系相同7政治关系相同。但其间亦偶有例外,为美国之血统不尽相同,瑞士语文有三之类。西儒moon有 imperialism 一书可参看。
二、国史教学
历史为过去种种事业、经验及遗绪之记录。
1.刊正旧史与辞文
杜预《春秋序》:“仲尼因鲁史(国)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则皆刊而正之,以示劝戒。其余则皆即用旧史,史有文质,辞有详略,不必改也。”
《穀梁传》文公十一年:“冬,十月,甲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传曰:长狄也,弟兄三人,佚宕中国,瓦石不能害。叔孙得臣,最善射者也,射其目,身横九亩,断其首而载之,眉见于轼。然则何为不言获也?曰古者不重创,不禽二毛,故不言获,为内讳也。”
《公羊传》庄公八年:“夏,师及齐师围成,成降于齐师。成者何?盛也。盛则曷为谓之成?讳灭同姓也。曷为不言降吾师?辟之也。”(文公十有二年:“春,王正月,盛伯来奔。盛伯者何?亡国 之君也。何以不名?兄弟辞也。”此盛伯即庄八年之成。)
2.内外之分
《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
《文献通考》:“晁氏曰:……何氏之意,三科、九旨,正是一事尔。总而言之,谓之三科,析而言之,谓之九旨。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此二科六旨也;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此三科九旨也。”(《公羊疏》作“内诸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
《史通·曲笔》:“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
《春秋》详内而略外,然自宣、成以下讫于哀十四年止,有弑君二十,亡国二十四(详目见《公羊》文十一年注疏),皆外国事。以此知其意一在示警戒;二在自讳,鲁国未必无弑逆。
《公羊传》文十一年:“冬,十月,甲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狄者何?长狄也。兄弟三人,一者之齐,一者之鲁,一者之晋。”何休注:“不书者,外异也。”疏:“盖以为侵齐之狄非此等也”。余意所谓外异,即详内略外之意。《春秋》鲁隐公为桓公所弑,经文止书“公薨”;桓公为齐襄公所诱杀,经文止书“公薨于齐”及“公之丧至自齐”;闵公为庆父所弑,经文止书“公薨”:均不书弑。此盖为国讳,亦内外之分也。
《春秋》成八年,“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左传》所载与《史记·晋世家》不同,自来学者自孔颖达注疏以迄洪容斋、吕东莱、王深宁均辨屠岸贾事之诬,余意此亦内外之分,《史记》或据晋人记载也。《经问》云:“迁之为此者则战国意也,战国见赵兴而诵赵功德,因而誉(赵)盾,誉(赵)朔,并誉(赵)武,非信史也。”《左传》誉韩厥。
《后汉书》叙更始事,《晋书》叙吴蜀事,皆据光武及晋人记载,故不免自夸,此亦当时之内外之分。《后汉书·更始传》谓其初即位朝群臣,羞愧流汗,刮席不敢视。与其先结客报仇,避难绿林,名为豪杰不相符。《晋书·宣帝纪》:“太和五年、青龙二年,两拒蜀丞相亮。”
《史通·探赜篇》:“孙盛称《左氏春秋》书吴、楚则略,荀悦《汉纪》述匈奴则简,盖所以贱夷狄而贵诸夏也。”余意此非贵贱,盖内外之辨也。
3.什么是历史
1定义
2性质:是科学的、是进步的(三皇五帝、王安石变法、吴三桂借兵);
3方法:客观(光武、司马懿、严嵩)、综合(1人、事业、制度、文化2政治—经济—社会、中共、北方、中外)、归纳、比较(不必比较而比较)、考证(李唐姓氏、顺治出家)、世界眼光(去褊宗乡曲)
4目的:求真(环境、时代背景、政经进步)、求用(过去事实、现在问题、未来计划、第一次欧战、黄金贱、第一次欧战后、不景气)
a历史与传说(赤壁东风、太后下嫁、戊戌政变)
b历史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借荆州、空城计)
c小说与史料(明朝粮户、《儒林外史》、《红楼梦》、《儿女英雄传》、考试、判案)
4.世界眼光
世界眼光:去褊狭窄隘乡曲之见。时至今日,若不于来自国外之势力有所了解,决难明了一国内部之政治史,因此世界眼光不可少。主张此说者:j.bryee;j.buchan;h.g.wells;w.c.abott;w.r.shepherd.
5.新史学
求真:环境的造成(地理的、经济的);时代的背景;政治经济之进步
新史学之目的与方法:1.客观的2.综合的3.归纳的4.考证的5.求真的6.求用的
过去的事实:明了
现在的问题:了解
未来的计划:筹谋改善
6.国史教学目的
国史教学之目的:
一、说明中国历代文化、政治、经济、社会之变迁及现状造成之由来,以激发爱国爱民族之意识。
二、说明前贤往哲之丰功伟烈、嘉言懿行,以培养青年之品格与志趣——人格之修养。
三、说明中华民族之演进与拓展,对世界文化之贡献,以养成民族振兴之信念。
四、说明历史上中国所遭遇之困厄(经济的、文化的、异族侵略)及所以冲破消弥之经过,以养成其自信、自强、自负、自爱之精神。
7.国史教学方法
一、多加传记故事,选择若干伟大人物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精神者,使青年认识伟人之所以为伟人,除学识经验外还有人格的修养。
二、在时代上比较中西文化之先后,在人格上比较中西伟人之短长,在事业上比较成功之难易。
三、由人引出事业,由事业引出典制,由典制引出文化学术之进步、派别及应用,以培养高中学生学问之兴趣。
在初中应该使学生知秦始皇的功业远在亚力山大之上,汉武帝、唐太宗的功业远在凯撒、那破伦之上,张骞通西域不亚于哥伦布发现美洲,马援征南粤也不亚于立温斯顿探险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