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怀庆府志卷之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图考

郡国之有图也,所从来者久。夫以辨广狭、疏远迩,泽土壤者,非图何繇哉?战国策士每言窥周室,则可以按图籍争天下。秦乱,萧文终入关,先收图书,具知隄塞强弱处,遂以相沛公,兴汉业焉。固知此藏于王府,为天子之秘书也。然光武之在河北,尝登广阿城楼,指舆地图以示邓禹,可见东京以还,代有修写,稍稍散于人间矣。其后遂置司空郡国地图,至唐亦表元和十道,宋列元丰九域。覃怀在翼州为大郡,于古必有图,然以世远莫可见。今姑据封域所届,其有山林川泽丘陵,怀庆府坟衍原隰,以及城池公署,皆使图之,井分区别,灿若列眉。外之五邑,复图如郡。王屋为名山之仙境,浼水亦四渎之神异,丹、沁诸渠,尤怀人以之为命者也,皆不可以不著。使夫从政之大夫、考古之君子,一展阅而可暸燃如睹。昔陈子公每过城邑山川,必登望,彼虽雄志高盻,亦安能履尽海内哉?不如其图之登。故曰不出户知天下。

怀庆府志总图考

城池图

河内县图

济源县图

修武县图

武陟县图

孟县图

丹河水利图

建置沿革

古今言郡国疆域者,皆白禹贡。然舜典封濬,周官职方,其界划已殊,况于其后更姓改物,代有因革。以河内言之,或一郡而分为两,或数县而合为一,且建治之地亦不一所,离析磔裂,称名益繁,使人何所从焉?乃余读尚书,见九州之初分也,各表以山川。今虽冀州难问,而太行、黄河之阳,其覃、怀则不可移也。抑秦火而后,书莫昭于左氏。郡县以来,制始详于西。汉几列国征伐会盟、朝聘往来之在境内者,与夫田赋户口之数,水泽之利,山险之阻,皆有可考。故今兹裒辑,以夏、商为权舆,以周、汉为准则,自明以上十九代之损益附之,犁然备矣。俾夫后之君子,人国问俗,监故兴治者,有所按据云。

怀庆府故冀州地。尔雅云:两河间曰冀州。周官职方氏云:河内曰冀州。禹贡覃怀地。怀之殷畿内地。周初为三监卫地。班固地志云:河内,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以监殷民,谓之三监。又为东周畿内地。毛诗谱:王城者,东周都在豫州北,得河阳,渐冀州之南。朱子曰:其地则今怀、孟州。春秋为晋之南阳地。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王与晋侯阳樊、温原、攒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

杜预注:晋山之南、河之北皆曰晋,始启南阳,今南阳城是也。季长曰:晋地自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一年为邘之田于郑,二与郑人十二邑,阳樊、温、原、攒、茅皆与焉,而出其民,则郑可知矣。

战国时为魏、卫二国地于怀。秦始皇灭卫,卫君角徙居野王,阻其山,保止。胡亥,废角为庶人,以其地为三川郡之北境,河东郡之东境之。项羽立司马卬为殷王,王河内。汉高帝元年,为殷国。二年,改河内郡治怀,领怀、武、德、波、山阳、河阳州、平乐、修武、温、野王、轵、沁水,今卫辉之汲,其朝歌、获嘉、彰德之隆虑、荡阴皆隶焉。其十八县属司隶校尉部。

昭帝始元元年,以河内属冀州。王莽置六队郡,以河内为后队。东汉仍为河内郡,领十八县,属司隶。三国魏为河内郡,属冀州。晋为河内郡,属司州,领野王、州怀、平乐、河阳、沁水、轵、山阳、温九县,治野王,以修武属汲郡。惠帝之后,其地沦没于刘渊,石勒慕容隽。又为符坚所陷。坚败,慕容垂据之。后人后魏。南北朝宋置河内郡,属司州。后魏置怀州。统河内、武德二郡,河内领四县,野王、沁水、河阳、轵、武德领四县,平乐、怀、温。州又析置邵郡长平县,隶东雍州,又析北修武。南修武、曲阳三县,隶司州之汲郡。孝文太和十八年,罢州存郡。孝静天平初,复置州。东西魏以轵县齐子岭为界,北齐因之,废平乐入安昌县,废沁水入轵县。后周置怀。州改长平曰王屋县。及平齐,废州,置王屋郡、修武郡。建郡。建德六年,于河阳置总管府。静帝初,废。隋初,郡罢州存,寻废州。复置河内郡,领河内、温、济源、河阳、安昌、王屋、修武,而以今卫辉之获嘉、新乡、其城隶焉。其十县属兖州。开皇十六年,析置武陟郡。唐置怀州治野王城,置孟州治河阳城。怀州领河内、武德、武陟、修武、河清、王屋,而以今陕西之垣县、今卫辉之获嘉属焉。其八县。孟州领河阳、温、济源,而以今开封之汜水、河阴属焉。其五县。武德二年,置陟州,又析置北义州,寻皆废。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属河北道,惟王屋、河清属河南道。天宝初,改怀州为河内郡。乾元初,复为怀州。乾元九年,置河阳节度使,增领汝州。十三年,汝州隶东畿,罢河阳节度使。广德元年,以怀州隶昭义节度。建中二年罢。建中二年,以汝州隶河阳,寻复旧。置河阳三城节度使,以东畿观察使兼之,领怀、郑、汝、陕四州。寻置使,增领东畿五县。及卫州,曰怀州、河阳节度使,亦曰怀、卫节度使。四年,以河阳、三城、怀、卫州为河阳军。贞元元年,罢河阳节度,置都团练使。十二年,复置节度使,治河阳。会昌三年,置河阳节度,徙治孟州。四年,增领泽州。光化三年,罢领泽州。宋置怀州,兼置河内郡,领河内、修武、武陟,又领武德县,寻废入河内县,属河北西路。孟州,领河阳、济源、温、王屋,而以河南之河阴、汜水隶焉,属京西北路。建□元年,升怀州防御为团练使,俄而复旧。孟州置河阳三城节度使。政和三年,置济源郡。金初,仍为怀州、河内郡。天会闲,以与临潢府怀州同改南怀州,置沁南军,领河内、修武、武陟。孟州置防御,领河阳、王屋、济源、温,属河东南路。天德三年,去南字,仍为怀州。定兴四年,以修武县重泉村为山阳县,隶河北西路之辉州。元怀州领河内、修武、武陟三县,孟州领河阳、济源、温三县,隶燕南河北道。太宗四年,行怀、孟州事。宪宗六年,崔福在潜邸,以怀、孟二州为汤沐邑。七年,置怀孟路总管府。中统三年,置宣慰司于大名,以怀、孟□隶焉。至元无年,以怀、孟隶彰德路。二年,复改怀、孟自为一路,又以淇州隶怀孟路。三年,省王屋入济源。延祐六年,以仁宗潜邸,改怀陵路为怀庆路之名所由始也。明改为怀庆府,领县六,属河北道。国朝因之。

河内县

古异州地,商畿内地。周初为邘国、雍国,东周畿内地,后赐晋文公,属晋南阳地,邑名野王。宣公十七年,晋人执晏弱于野王,即其地也。又有𫄨城,隐公十一年,王与晋𫄨。杜预曰:在野王县西南。战国为魏地。有野王,有蔡。烈王六年,韩、赵伐魏。蔡京相璠同。在修武县西六十里。野王后又属韩秦并天下,卫元君保野。王,独后亡。至二世始置县。又为武德县地。孟康曰:始皇东巡置,自以武德定天下,故名。汉为野王、武德波三县地,属河内郡。王莽改野王曰平野。东汉仍为野王。三国魏因之。晋废武德波入野王河。内郡治此。永嘉后,刘渊遣刘聪、刘曜等执河内太守裴整,于是地沦于渊。为前赵地。渊没,又为后赵石勒地。后赵亡,其将高昌降燕,又为慕容隽地。慕容败,又为秦苻坚地。秦以王会为河内守。坚卒,慕容乘将可足浑谭攻野王,拔之,乘败,其地乃入后魏。南北朝宋仍为野王县,属河内郡。后魏为野王州二县地。怀州、河内郡治野王,武德郡治州。隋改野王为河内县,改州为邢丘县。大业初,改为安昌,又废怀县入焉。唐为河内、武德二县地。武德二年,析河内置太行、忠义、紫陵三县,又置北义州。四年,省三县入河内,废北义州入武德。宋仍为河内、武德二县地,设防御使。熙宁间,省武德为镇,属河内。元祐初,复为县。金为河内县,南怀州治此。天会间,置沁南军节度使。皇统间,置黄堤都大勾管司。大定间,置行元帅府。兴定间,罢行元帅府,置舍抚司。有镇四:武德、柏香、万善、清化。元为河内倒,怀孟路总管治此。明仍为河内县,怀庆府治此。国朝因之。

济源县,在怀庆府西七十里。夏为原。少康、帝杼都此。周畿内地,襄王以赐晋文公。晋使赵衰为原守。战国为轵,属魏。括地志云:轵在怀州济源县南。七国时魏邑。秦置轵县,属三川郡。汉轵、沁水二县地,属河内郡。晋因之。后魏皇兴间,析置邵郡长平县。北齐废沁水入轵县国。后周改长平为王屋县,属怀州。寻废州,置王屋郡。隋开皇十六年,析轵县北为济源县,沁水废入,又改王屋郡为县。唐武德二年,王世充将丁伯德以县降,置西济州,又析置郡原、溴阳、燕川三县,又置河清县,隶怀州。四年,西济州废,省三县,以济源隶怀州。八年,省河清县。贞观元年,又省轵县。入济源县,隶洛州。会昌三年,改隶孟州。咸亨四年,复置河。清县,并置柏崖县,寻省。五代济源属孟州。宋初,以王屋县隶河南府。熙宁后改隶孟州。政和二年,改孟州为济源郡。金为济源、王屋二县,属孟州。元太守六年,改济源为原州,七年,复为县,属孟州。至元三年,省王屋县。人马。明济源县,洪武十年改属怀庆府。国朝因之。

修武县,在怀庆府东北一百二十里,商畿内地,为宁邑。周武王伐纣,勒兵于此,更名修武。又为三监地。汉志山阳有蔡城。又为东周畿内地。春秋桓王八年,与郑苏仇生田,有攒、茅𬯎。后襄王复以攒茅之田与晋,始启南阳。今县北有南阳城。战国属魏,间属韩。秦复为修武,属三川郡。汉并置修武、山阳二县,属河内郡。三国属魏。晋以山阳属河内,修武属汲郡。一。后魏析置南修武、北修武,山阳属司州之汲郡,北济复合焉。东魏又有广宁郡,后周废人。隋初,析置武陟县,寻省入修武,属河内郡。隋置陟州,修武为附郭,寻复置修武县,属河内。五代及宋因之。熙宁间,省为镇,人武陟。元祐初,复为修武县。金属沁南军。有承恩镇。兴定间,以修武、重泉村为山阳县,隶辉州。元隶怀庆路。明属怀庆府。国朝因之。

武陟县,在怀庆府东一三百里,殷畿内地。周初三监卫地,又为东周畿内地。春秋晋之怀邑。左传赤狄伐晋,围怀,即此。又为隰城,周桓王与郑人苏仇生之田隰城,即此。战国属赵,寻属魏,又属秦。史记赵世家:成侯五年,魏败我怀。魏世家:惠王二年,败赵于怀。安厘王九年,秦拔我怀。公子无忌谏无亲秦伐韩,云:秦固有怀、茅、邢丘。秦属三川郡。汉为怀县,河内郡治此。晋暨南北朝宋如汉。后魏属怀州武德郡。隋开皇十六年,析修武置武陟郡,寻省。大业初,废怀县入安。昌属河内郡。唐置陟州,复置武陟县,寻废陟州,隶殷州,后仍改隶怀州河内郡。按史:武德二年,河内民李厚德以浊鹿城来降置。陟州,并置修武县。四年,徙县治故修武,更修武曰武陟,别置修武县。是年州废,隶殷州。贞观元年,殷州废,仍以武陟来属,宋属怀州河内郡。熙宁六年,省修武为镇入武陟。元祐元年复。金属怀州、沁南军。元必怀孟路。明属怀庆府。国朝因之。

孟县,在怀庆府西南六十里。古孟秦国。禹贡:导河积石,又东至于孟津。杜预云:孟,河内河阳县,在洛阳北,都道所凑,古今常以为津,故名。武王会诸侯于此,故又名盟津。一名武济,又曰富平津,又曰淘河,一曰淘渚。书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孔颖达曰:孟者,河北地名,春秋所谓向盟是也。于孟地置津,谓之孟津。殷都河内,周都河周,皆为畿内地。周初以十二邑封苏仇生于温,曰向日盟。春秋隐公十一年,桓王以与郑,故亦称郑地。太叔之难,晋文公定王室,襄王又以赐晋。晋始启南阳。地理通释云:孟州亦春秋南阳地也,时亦称河阳。竹书纪年: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战国属魏。秦为三川郡之北境。汉武置十三州,此为并州,县曰河阳,隶河内郡。新莽改河亭。东汉仍为河阳县,属河内郡。晋因之。元魏河阳县隶河内郡,后为北中府。北齐置河阳关。隋仍置河阳县,属怀州。唐改大基县,置河阳军,后复为河阳县,属河南府。高祖置河阳宫。武德四年,析怀州之河阳、集城、温于河阳宫置孟州。八年,废州,省集城入河阳,温,隶怀州。显庆二年,复隶洛州。德宗建中二年,李芃为河阳、怀州节谨使,割东畿之溧阳、河清、济源、温租赋入河阳三城使,又以汜水租赋益之。武宗会昌三年,李德裕请置孟州,遂以五县为属邑,隶河北道。宋孟州,置河阳三城节度使。政和二年,改济源郡,以河阳、济源、温、汜水、河阴、王屋六县属之,隶河北道。金大定中,孟州为河水所害,北去故城十五里,筑城徙治焉,谓之上孟州,即今县治故城,谓之下孟州,隶河东路。元初,治下孟州。宪宗复立上孟州,以河阳、王屋、济源、温四县属之,设司候。至元三年,省王屋入济源,废司候入河阳县。州止领河阳、济源、温三县,隶怀庆路。明洪武三年,兵下河北,城遂仍为孟州,省河阳领温、济二县。十年,改州为县,属怀庆府。国朝因之。

附河阳三城考

史炤释文曰:河阳县有中浑城。余按河阳有三城以守河桥曰:自晋杜预建桥于富平津,此大河有桥之始也,然未有城也。丑后魏孝文自代迁都于洛,又作河桥,河侧北岸有二城,置北中郎府,徙诸从隶府户,并羽林、虎贲领队防之。魏氏分为东西。东魏得洛,惧西人之侵轶,虽徙洛人于邺,而河阳仍为桥,以联络怀、洛。观宇文与高氏交兵于邙、洛之间,则可见矣。高敖曹之败也,叩河阳南城以闭关,不纳而死,此时盖已有南城。宇文泰纵火船焚河桥,斛律金所以御之者,必于中流制四之意,此时亦必有中𬈁矣。史思明入东京,李光弼据河阳,与耆之相持,思明来攻,三城皆受敌,光弼自将屯中𬈁,应接南北二城,视其所急而赴之。安、史既平,河朔藩镇桀骜,唐于此置河阳三城节度使,遂为重镇。中𬈁城三城之一,不在河南也。宋白曰:中𬈁城,东魏所筑。温县在怀庆府。

温县在怀庆府南五十里。难商畿内地。周武王赐司寇苏忿生为采邑。东周亦畿内地。春秋周桓王与郑后,襄王又赐晋为晋南阳。地。狐溱、阳处父、却至、栾豹皆食邑于此。战国属魏地。秦属三川郡。汉为温、平皋二县地,属河内郡。晋及南北朝、宋因之。后魏仍为温、平皋二县地,属武德郡。隋为温县,属河内郡。史记正义曰:怀州温县,本李城也。李同。父所封。隋炀帝从故温城移县于此。唐。武德四年,隋令周仲隐以县来降,置平州,寻复改温县,隶怀州。显庆三年,改隶洛州,后又改隶孟州。五代及宋因之。金隶沁南军节度,元隶孟州,属怀庆路。明复置县,隶孟州,寻改隶怀庆府。国朝因之。

星野

我郡之为星土,言人人异。夫函盖如此其寥阔也。地居其中,弹丸耳。欲海以内诸州当周天星辰之远,故人疑其诬,况一郡之尤□者乎?然而春秋所传诸名卿之征兴亡,晋师旷、鲁梓慎辈之言祥异,又历历不爽,如挈左券何与?盖天道下济,地□上行,精气之往来,无时或间,而分一舍以专王之,此必有其说矣。或谓封国之始,实主此星,固也。如阏伯主辰,其地商丘,实沈主参,其地大夏后相土、叔虞皆因之,虽更百世不可改。独河内以成周之域而曰张,以卫,康叔之初封而曰壁,以晋启南阳而曰觜、参,岂夏、商之先,未经建侯,此犹为旷土耶?然何以随人而通有变耶?且班固既以野王隶卫,外五邑属魏矣,近代又分河、武、修为卫、孟,温、济,悬属于郑,主角、亢,何纷然其扰耶?殊不可晓。唐志乃分阴阳若街南北之说,余因按一行山河两戒图,王屋、太行为北戒,河济为北河,负地纱之阴,其言相应,然其文略不具。噫。知其解者,旦暮遇之。

卫地室壁分野之图

市分星次。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韦之次,一名娵訾,于辰在亥,谓之大渊献,于律为九簇,斗建在寅,今卫分野。

史建: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今之东郡及魏郡之黎阳、河内之野王、朝歌,皆卫分野。汉书地里志:魏地觜𧤤、参之分野,其界尽河东、河内,皆魏分野。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今之东郡、魏郡及河内之野王、朝歌,皆卫分野。后汉书:自危十度至壁八度,谓豕韦之次。立春惊蛰居之。卫之分野。晋天文志:河内入张九度。隋地里志:冀州,古尧之地,舜分州为十二,冀州析置幽、并。其于天文,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属冀州;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属幽州;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为娵訾,属并州。自柳九度至张十六度为鹑火,属三河,则河内、河东也。唐天文志:营室东壁,娵訾也。初危十三度,余二千九百二十六秒一太,中营室十二度,终奎一度。自王屋、太行而东,得河内,至北纪之东隅,北负彰、邺。自河、济之交,涉营波,滨济水而东,得东郡之地。古邶、唐、卫、凡、胙、邘、雍,其微南燕、昆吾、豕韦之国。自阁道、王良至东壁,在豕韦为上流,当河内及彰、邺之南,得由河之会为离宫。又循河、济而东,接立拐,为营室之分。十月阴气进蹹,乾维,始上达于天。云汉至营室东壁间升气。悉究与内规相接,故自南正达于西,正得云汉升气,为山河上流;自北正达于东,正得云汉降气,为山河下流。娵訾在云汉升降中,居水行正位,故其分野当中州河济间。且王良阁道,由紫垣绝汉抵营室,上帝离宫也。内接成周,河内皆豕韦。分唐地。理志:河北道盖古幽冀二州之境。覃、怀、澶、卫及魏、博、相之南境,为娵訾。明一统志:禹贡冀州覃怀之地。天文室、壁分野。清类分野书:澶、怀、卫、相,皆卫分也。天文星指室、壁。又以温、孟、济三邑属郑。角亢分野。周礼疏云:营室东壁,卫并州分野。自阁道王良至东壁,为河济之上流。河内原、邺□得河山之会,为离宫。又循河、济而东,接立拐,为营室之分。魏太史令陈卓更言:鄜国所大宿庆有□七星,张属周。三辅国曰:河内入张九度是。又曰:鹊,鹑火之次。史记:北斗七星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间。

灾祥

周武王伐纣,渡河,自鱼跃人王舟,有火流于王屋,化为赤鸟。敬王四十三年,丹水壅,水流。元王六年,丹水三日绝不流。威烈王五年,丹水出,相反击。

武帝建元六年,河内失火,烧千余家。上使汲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臣过河内,河内贫人伤水早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内仓粟以脤贫民。请归节,伏矫制皋。上贤而释之。五莽时,济水枯竭。

后汉

光武建武十五年,凡正月丁未,彗星见昂,稍西北行,入营室,犯离宫。二月己未,至东壁,灭,见四十九日。和帝永元八年五月,河内蝗。安帝永初二年春正月,河内饥,禀河内贫民是。年,河阳城中失火,烧杀千余人。□帝就建三年,河内饥,遣光禄大夫案行河内等郡,禀贷贫人。永建四年六月,河内霖雨,伤稼。桓帝延禧七年六月十二日,河内野王山中有龙死,长可数十丈。灵帝建宁三年正月,河内人妇食夫。

三国魏

魏世,河内冬雨枣。曹睿景初三年,龙见轵县井中。曹髦甘露元年正月,青龙见轵县井中,凡二。甘露二年二月,青龙见轵县井中。曹奂景元三年二月,青龙见别县井中。武帝太始二年,凤凰见河南山阳。太始六年六月,大雨霖,河沁并溢。太始七年六月,大雨霖,河沁皆溢,民舍秋稼多没。咸宁四年,异豫诸郡螟,大水。太康元年四月,河内雨雹,伤麦。太康二年五年,河内雨雹,伤禾稼。太康五年五月丁巳,陨石于河阳及温各一。太康六年,陨石于温三。

后魏

太祖天兴二年十二月,豫州上言木连理生于河内之沁县。天兴四年春,河内郡木连理二。天兴四年五月,河内郡献白雉。太守厦昌三年八月,河内大雨水,复其租税。

高宗和平四年三月,河内人张超于坏楼所城北故佛图处获玉印以献。印方二寸,其文曰:富乐日昌,永保无疆。福禄自臻,长享万年。玉色光润,模制精巧。百寮咸曰:神明所授,非人为也。诏天下大酺三日。

高祖太和元年八月,河内民席众家鸡雏近尾上复有一头,口目俱二,头皆从颈后,各有二翼,二足旁行。是时世宗颇任群小,更有朋党邪佞干正之验。太和二年十二月,怀州献白獐。太和八年五月,河内、沁县则自然稍增,至百余步,五日乃灭。太和十四年六月,怀州献三足鸟。世宗景明三年,河内献白兔。四年六月,河内献白兔。世宗正始二年九月,河内献黑兔。四年四月,河内献白兔。世宗永平二年四月,河内郡献苍鸟,又献白雉。世宗延昌三年正月,轵县木连理。

四年九月,河内又献白兔。

前废帝普泰元年五月,河内县苍鸟。

北齐

显祖天保八年,河北蝗。

主天统五年七月,诏河北诸州无雨处,境内偏旱者,优免租调。

高祖仁寿二年,河北大水。七年,底柱山崩,雍河逆流数十里。

高祖武德二年,太行山圣人崖有声,古日有寇至。

太宗贞观十一年九月,河溢,毁河阳中𬈁,幸白司马坂观之,赐濒河遭水家栗帛。贞观十六年正月,怀州河清。

高宗永隆而年七月巳巳,河溢,坏河桥。

高宗永淳二年七月,河溢,坏河阳城。高宗弘道元年,河溢,毁河阳城。如意元年八月,河溢,毁河阳县。二年五月,河阳、孟州十一水如意小济源路敬淳家水碾标将坏,易之为新,中有鮕鱼,长尺余犹生。长寿元年八月甲戌,河溢,坏河阳县。圣历三年秋,水溢怀州,漂壬余家。永贞五年夏,河阳螟,蝗,害稼。德宗贞元四年七月,自陕至河阳及温河水尽黑。贞元十三年,十月怀州□䴔巢,内有黄雀往来哺食。穆宗长庆元年七月,河水赤三日。文宗太和二年夏,河阳木平地五尺。文宗开成五年,河阳螟,蝗害稼。

开成未,河阳城南百姓王氏在,有小池,池边巨柳数林,叶落池中,旋化为鱼,大小如叶,食之无味。至冬,其家有官事。武宗会昌三年,免河阳、怀州秋税。

五代

唐明宗天成三年五月,怀州进白鹊。

周太祖广顺二年,旬日无鸟,是年人瘟疫。显德二年,孟州河坏堤。

大祖建隆元年,孟州民孟福妻产三男。太祖建隆二年,孟州河决。建隆四年,河溢孟州,坏堤。七月,怀州蝗。乾德二年,蝗。三年七月,大雨,河水涨孟州,坏中浑军营民舍敫百区,河坏堤岸。石。开宝元年正月,怀州、武陟饥。开宝六年,怀州河决,□民舍田畴甚众。太宗大兴国三年,河溢温县,坏堤土十余步。三年五月,怀州河决。七年十月,河决海州、武陟,害民田,蠲临河民租。八年八月,孟州河涨,坏浮梁,损民田。端拱元年,河阳县民李美牛生三犊。淳化元年,孟县河涨,河阳县民王斌妻产三男。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九月,河溢孟州、温州。真宗天元年三月,令作淖糜,济怀州流民。元宗明遣三年,地震。三年,雨赤雪。宝元七年,河阳地震。庆历六年,怀州嘉禾异亩同颖。英宗治平七年,黄、沁二河溢。

神宗熙宁五年,河阳、阳台观醴泉出。

熙宁七年三月,发常平米赈河阳饥民。

熙宁十年七月,□阳河水湍涨,坏南仓,溺居民。

元丰二年,河阳产芝,怀州禾合穗。

元丰六年,怀州承异□同穗。

元丰七年八月,怀州黄、沁河泛□,大雨水,损稼,坏庐舍。

哲宗元祐二年,怀州禾异陇同穗。

绍圣元年,武陟县禾合穗。

徽宗政和五年,河阳、阳台观醴泉出。

熙宗皇统五年,怀州产嘉禾。

章宗明昌元年,怀州产芝草,号嘉禾。

世祖至元七年五月,河内大雨雹。至元八年,怀孟禄蝗。至元九年九月,怀孟淫雨,河水溢,圯田庐,害稼。至元十七年,怀州旱。

至元二十年,怀孟、沁河水涌溢,坏民田千余顷,按察使程思廉临视赈贷,全活甚众。时河北大饥,流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者绝河止之。思廉曰:民急就食,岂得巳哉!天下一家,河南、河北皆吾民也。亟令纵之。章上,亦不之罪。二十二年,怀孟旱。二十三年,孟州霪雨害稼。二十四年,怀孟风雹害稼。二十六年,怀孟蝗。二十七年,沁河隄溢,武陟大水,蠲田赋。二十九年,怀孟路饥。成宗元贞二年,武陟县旱,既而雨雹。大德元年,武陟县旱。五年,怀孟蝗。七年六月,修武、河阳、沁水溢。八年,诏怀孟路被灾人户兔差税。二年。武宗至大二年八月,怀孟蝗。三年,怀孟蝗。

仁宗延祐二年正月,怀孟路饥,发米赈之。泰定三年,怀庆路蝗。九月,修武县旱,免其租。十二月,怀庆路饥,赈钞四万锭。四年,怀庆路蝗旱,免田租之半。致和元年,怀庆饥,发粟赈之。

文宗天历二年四月,怀庆民饥,赈以钞暨粮。是月,孟州蝗。三年正月,怀庆路饥。二月,河内火。四月,孟州蝗。

至顺元年四月,赈怀庆、承恩、孟州等驿钞千锭。

至顺元年,中书省臣言:汴梁、怀庆等处饥民六十七万六千户一百一万二千余口,请以钞九万锭、米万五千石,命有司分赈。制日可。五月,诏怀庆路曾经赈济人户,免今岁差发。六月,怀庆路旱。七月,河内县蝗。二年四月,武陟县地震,逾月不止。六月,济源县蝗。

顺宗至元三年,怀庆蝗。

三年六月,御河、黄河、沁河水溢,没人畜庐舍甚众。七月,武陟县蝗。是月,怀庆水。至正六年,怀庆饥。七年,怀庆大旱,民饥。十一年四月,怀庆、河内、修武及孟州地震如雷霆,圯房屋,压死者甚众。十三年,河内天鼓鸣。是日,修武县无云耳,雷声震天地力。十四年,河内、孟州皆大旱。十九年,怀庆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得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乾而积之,又罄则人相食。二年,黄河自孟津上五百余里皆清,凡七日。二十三年七月,怀庆路、河内、修武、武陟及孟州淫雨,害稼。二十四年,孟州、河内、武陟县水。

洪武二年,修武大水。三年,修武济卖池有楼台影状,三日乃隐。

永乐九年,诏修沁河决口。

成化十八年七月,霖雨大作,沁河暴涨,决隄,毁郡城,摧房垣,漂人畜,不可胜纪。十年,大饥。

弘治六年正月,星䧎,光烛地。是冬,雪深丈余。八年秋,霪雨三月不绝。沁河泛涨,漂人畜卢舍。诏存恤之,免其秋税。十一年,斗米十钱。正德十一年旱,免夏税十分之七。

嘉靖三年,五星聚营室。七年,大饥。八年,蝗蝻生。九年,产瑞麦、瑞瓜、嘉禾。十八年,温县民吴隆家㹀牛,产麒麟。三十三年,大疫。三十四年十二月,地震。三十五年六月,沁河溢。万历七年七月,沁水决武陟,东入于卫。十二年,沁水决,入武陟城。十五年三月,地震有声。七月,沁决武陟,东入于卫。十六年,大饥,人相食,斗米千钱,大疫,死者枕籍。十七年,大旱。十八年,大旱,民大饥。二十年夏,修武雨雹。四十一年,沁涨决武陟。四十四年,蝗。

四十大年夏,河内甘露降,孟邑雨雹,杀禾及人。

天启元年夏,大旱,龙震济不孝子李彬。六年,雨雹,大风,裂瓦拔木。

崇祯三年,孟麦双□。五年秋,孟雨雹,害稼。九月,流寇至自晋,陷清化镇及修武,焚戮甚惨。七年,孟产异草,如凤、龙瓜、大蓏、器皿诸形,济大疫。九年,雨雹伤禾。孟黑青见,济牛大疫。十年,修武蝗。十一年六月,蝗。十一月,大雾,木介,数日不解。十二年,旱,沁水竭,蝗蔽天,缘堞入城内,□笥衣尽结块,渡河去。十三年,自去年七月至本年八月始雨,五谷种不入土。岁大饥,斗粟二千钱,人相食,乱民蜂起。河内令王汉讨平之。十四年,大饥,民疫,乱尸横野,地荒过半。河内、济、孟树杪结人形,长盈肤,有丝悬项,如雉经状。十五年,地震。

十六年冬十一月,天鼓鸣,群鸡夜惊。

十七年元日,日无光。二月三日并见,雨土如霰,画晦。闯寇陷河北,孟县民李好问家,豕产象。

国朝

顺治元年冬十月,逆闯寇郡城,环攻四日夜,群见关帝指挥城头,寇惊退。济、孟二城陷,焚杀甚惨。二年,大旱,无麦,免税粮十分之八。三年,济、孟野雉偏雊。五年,沁决,霪雨,伤禾及民舍。八年,大雨,武陟、沁决,温城奎楼夜有光。九年五月,孟民郑国伦一产四男。九年十月,大雨,伤禾。武陟、沁决,没及修武。是年,温大水,漂田庐数十村。十一年,沁复决。孟县,溴水溢,坏桥梁,漂民舍十余村。十二年,雨雹。十三、七月,济霪雨,害禾。济、孟雹大如升。十四年,郡东城楼火龙起。十五年八月,雨雹。十月初四日,天鼓鸣。十六年,济□鸡化雄。十七年春,一郡大旱,麦枯,陨霜。康熙元年,黄、沁水溢。二年,沁决武陟。三年,疾风剧雨,雨皆成水,天大寒,草木枯。四年,武陟蝗。六年四月,河内雨雹。七年三月,大学深三尺,寒过于冬。六月,地震。八年,济民李邦纯一产三男,诏给米布。十一年七月,大雨伤稼,每亩免粮二分。济源蝗。十二年,济源雨雹。十四年,郡东门城楼火龙起。五月,大寒,沁水竭。十五年三月,地震。五月,雨雹。十六年,自元日,孟县黄河冻,渡者皆履冰,至二十三日乃解。三月,木介,草木冰折。十八年七月,地震。霪雨弥月,田谷多死。明年春,大饥,民皆掘草根,剥树皮以食。二十一年,孟民李正巧妻毛氏,一产三男。二十二年秋,大旱。十一月,孟县西冶戌津河半月余,水底沙石皆见,鱼鳖可数。十二月,大雪二十余日,津以东河复冰,行人绝。冬,地震。二十三年,大饥,钦差赈济。二十四年,蠲免本年未完钱粮。二十五年,蠲免本年钱粮一半。二十七年二月,黑雨,色如墨。秋,大旱了。八月,桃杏再花。二十八年,孟县黄河水溢,决堤,漂没民田,舟𬳳往来。自南门。外河阳皆在河𬈁中。二十九年月,天雨土春。夏,大旱济。沁水竭,免钱粮十分之二。

秋,梨属再花。十二月,温、孟冻黄河,月余始解。

三十年,大旱,沁水竭。六月。蝗,免钱粮十分之三。

三十一年,旱,大瘟疫,蠲免本年钱粮。

三十二年夏月,大雨,倾注浃旬,沁河、古阳㖷薄啮数十丈。几溃。知府刘公维世、知县李公橒,冒雨跣足救止。修补完固一流村、骆村、际村等处,介在丹、沁之交者,皆被水漂没民。夫其所。布政使司李公国亮捐俸发县赈给,均偏实。惠村民复聚。

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日,地震,有声如雷,屋瓦摇落,连动二十余日方止。城东南西三面门楼皆损,太守刘公,维世邑。令李公橒捐俸修葺。是岁,山西平阳府地大震,城郭卢舍尽圯,压死民人十分之七。是月,修武雨。

疆域形势

太行天下之春,首起河阳。黄河自塞外来,历龙门、底柱,东下孟津,施得有游波宽缓,则吾郡者,非河山之会与?以其在晋之山南河。北,故郡亦曰南阳,今府治适当其中。元儒金氏言:山尽地旷,田皆腴美,俗称小江南者,即此河内也。而又有丹、沁之灌浸,竹树之青蔼,可不谓饶乐者乎?其左修武,扆天门之险,右济源,包王屋之胜,武温南带大河,瞰临虎牢,广武,东通曹、卫,平野千里,生聚而教训之,不难富庶。若夫据秦楚之要,拊河南之背而扼其吭者,孟叶从古英雄战争,帝王兴亡,怕必由之,故曰守雒阳者守河阳。唐、宋置三城节度,不为无文。见疆域,见疆域之大概如此。然自宋熙丰间,河流南徒,穿豫人徐,陆走山东、江南仅绕冀州西南之半,无复禹迹。覃怀之旧,襟抱亏疏,风气宣泄,形势稍稍减于昔,而民俗亦因之贫弱矣。府东一百四十里至卫辉府获嘉县界,西二百五十里至山西垣曲县界,南七十里至河南府孟津县界,北六十五里至山西泽州界。由府治东一千六百里达于京师。广三百九十里,袤一百三十五里,河内附邑也。东至武陟界六十里,西至济源界三十五里,南至孟县界三十里,北至山西泽州界六十五里。济源在府西七十里。东至河内界三十里,西至山西垣曲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洛阳界七十里,北至山西阳城界五十里。修武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东至获嘉界二十里,西至河内界五十里,南至武陟界二十里,北至山西陵川界一百里。武陟在府东一百里。东至阳武界六十里,西至河内界四十里,南至河阴界三十里,北至修武界一十五里。孟县在府南六十里。东至温县界三十里,西至济源界二十五里,南至孟津界一十八里,北至河内界三十里。温县在府东南五十里。东至武陟界二十里,西至孟县界三十里,南至泛水界二十里,北至河内界二十里。怀庆府

带河为固,北连上党,南迫洛阳,表裹山河,土广民殷。太行北峙,沁水东流,近带黄河,远挹伊、洛,舟车都会,号称陆海。山川延袤,雄跨孟、卫,涞水出乎其西,淇水出乎其东,北连上党,南接武牢、河内各邦,覃怀巨郡。南蕃凤阙,北控羊肠。沁水中流,地势平旷,志太行雄峙于后,丹、沁交流其中,土旷民殷,号称小江。南。王屋跨底柱之雄,济水汇盟津之泒,北临温峪,西抱天门。广武面峙于南,太行屏倚于后。黄沁交流,关梁相望。紫金接太行之麓,汣水发王屋之源。

东带沁河,西连汣水,南据虎牢,北倚太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